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八萬四千法門 對治八萬四千煩惱 祇是教化接引

本無一切法 離即是法 知離者是佛

 
 
   
  本期專欄:福慧圓滿(上)
  本期內容簡介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94)
  印光大師開示:示念佛方法
  倫理道德:中國家教育對孩子一生的影響
  因果教育:貧窮不受遺金、顯達鯁亮廉介(李勉)
  心得交流:eb32056同學的學佛心得
  答疑解惑:學佛與沒學佛的人生會有什麼差異?
  網路講座:淨空老和尚網路首播
  法寶流通
  信息交流
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2013.2.15 星期五 Vol. 369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世出世間法不能沒有福報,佛法在世間,為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沒有福就苦了。請看本期專欄

  「為實」。以此為實。「言能明瞭此經道理」。他讀了這部經,聽了這部經,真的明白,真正覺悟了。請看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最新訊息:淨空法師專集網 Facebook專頁淨空法師專集網 新浪微博

  影片及mp3下載:一般品質影片BT種子網(下載170k wmv請多用此,速度快,一個編號一個種子。12-17華嚴經除外,50集打包成一個種子)江蘇電信雲南電信遼寧網通山東聯通日本(流量40m人數限制70人)德國下載,不需帳號/密碼下載影音檔,嚴禁燒製光碟出售。若同修要下載影音檔,請勿用大量session下載mms,以免造成主機當機。下載請多用ftp方式。請多多配合!

  目前發現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費信箱,會被isp當作廣告信擋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請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無收雜誌建議使用其他Email信箱訂閱,謝謝!

 
本期專欄:福慧圓滿(上)
 

  世出世間法不能沒有福報,佛法在世間,為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沒有福就苦了,所以佛總是先勸人修福。世出世間,誰的福報最大?「天上天下無如佛」,沒有能跟佛相比的,佛是福慧究竟圓滿。古聖先賢說「量大福大」。量小的,縱然有大福,他享不長。佛的心量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他是自性原原本本的心量。賢首國師在《妄盡還源觀》告訴我們三種周遍,這是性德,第一個「周遍法界」,第二個「出生無盡」,第三個「含容空有」,這個量就在含容空有,這個福報多大!所以人間天上大富大貴的福報都是在佛門修的。

  成佛叫二足尊,二就是智慧、福德,足就是圓滿,智慧圓滿,福德圓滿,就成佛了。我們學佛就是求福求慧,福慧圓滿才能普度眾生。有慧沒有福,度不了眾生,有福沒有慧,也度不了眾生,一定要福慧圓滿。學佛真正把時間掌握到,一天都不空過,十年成功,正是古人所說的「十載寒窗,一舉成名」。世間讀書人是十年成就,佛法修行也是十年,這個十年根深蒂固,成就自己戒定智慧。戒是德行,定是三昧,慧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真正依照這個方法修行,十年不可能沒成就,如果沒有成就,你錯用了心。十年當中雖然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可是你功夫裡頭一定有夾雜,心不清淨、不平等,所以成就就不殊勝。如果你心地真的是保持清淨平等,那個成就是真實的,那個成就是值得人讚歎的。希望真正有志於作聖、作賢、作菩薩、作佛的同學們,好好學十年就成功了。現在有光碟、有註解幫助你,要相信一經通一切經通。從一門起,一門紮根,不可以學太多,學太多就學雜了,思想凌亂,不能得三昧,不能開智慧。遵守古人的教誨,能成功;要自作聰明,十年會空過,什麼都得不到。

  「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要選大乘經典。為什麼?大乘經典每一部經都通達自性,換句話說,大乘每一個法門、每一部經都能幫助你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金剛經》云:「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大乘法門平等,沒有高下,你喜歡哪一部,只要一門深入到底,就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證得佛果。

  大乘代表大智慧,大乘的智慧,就是自性本具的智慧,智慧多大?能盡世出世間一切法的邊底,換言之,對世出世間一切法徹底通達明瞭。用一般宗教對神的讚美,有這麼一句話說,「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全知全能」,這是大乘的意思。可見沒有智慧就不可能有大德、大能、大福。由此可知,智慧第一,智慧能夠出生大德、大能、大福德,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價值觀。佛法的價值觀是大智慧,學習佛法求的不是別的,是求智慧,有智慧,樣樣具足。

  無量壽,「壽」是福報的一種,中國人常講五福臨門,五福第一個是壽。古來祖師大德跟我們介紹西方淨土,說西方淨土第一大德是什麼?壽命長久。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壽命同佛。這是西方世界的第一德!單憑這一條,西方極樂世界非去不可。佛名號所顯示的無量壽是主體,如果沒有壽命,則一切無量都落空,誰去享受?所以壽命是一切無量之體,有壽命,所有的無量才能得到受用。

  莊嚴,「莊者,恭也,正也,盛飾也;嚴,尊也,肅也,裝也。可見莊嚴二字,可以俗語解為以尊重、恭敬、正肅等等善美,而裝飾之」。我們世間人常說真善美,沒有慧,真善美不會圓滿,加上慧,真善美就圓滿了。極樂世界,真善美慧四個字都做到究竟圓滿,不衰不變。

  我們這個世間為什麼沒有?環境是心性變現出來的,我們的心不是真善美慧。心不真,妄心,虛情假意,心沒有真;善,一天到晚起惡念,打妄想,哪來的善?美,就更不用說了,迷惑顛倒,沒有智慧。西方極樂世界有這個事實。怎麼修的?用『一句彌陀,莊嚴自心,清淨自心』,就是用這一句佛號修清淨心、平等心、覺悟心。所以「清淨平等覺」皆用這一句佛號來修,真心用阿彌陀佛這個方法來修,善心也用阿彌陀佛來修,美心、慧心就這一句阿彌陀佛,全都圓滿具足。這樣殊勝的法門,在一切經論當中找不到。一切經裡面,有單單教你修清淨心的,不一定能得平等;有教你修平等心的,不一定能生智慧;唯獨這一句阿彌陀佛,一修一切修,這個就太奇妙了。所以學佛不消極,學佛絕對不逃避現實,佛法是真善美慧的生活,是一切人心心嚮往的幸福快樂的生活。

  從理上講,諸佛如來的智慧德相是一切眾生本自具足。世尊在《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只要我們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不就成佛了嗎?自性的智慧德相就現前,極樂世界真相就這麼一回事情。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以及所有往生的人,都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所以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自性清淨心之所成就,同時也是每一個往生的人他們自己自性清淨心之所成就。自己的清淨心跟彌陀的清淨心是一個心,一個自性清淨圓明體,從一體起二用,不可思議。

  我們要想在這一生當中真正獲得廣大深妙真實的利益,一定要修清淨心,要修平等心,要修慈悲心,用什麼方法來修?用這一句佛號,把雜心、亂心、染污心念掉,恢復自己清淨、平等、覺,這樣才能往生不退成佛。

  行門有自利、有利他,煩惱輕,智慧長,是自利;斷十惡,修十善,是自利;為人演說是利他。自利跟利他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是永遠分不開的。你自行就是做好樣子給別人看,我是佛弟子,在日常生活當中,行住坐臥都有規矩,都能給一切眾生做模範、做典型,這就是真正的利樂有情,這是菩薩事業。學菩薩行,從哪裡做起?從《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做起。《十善業道》是建立在《弟子規》跟《感應篇》的基礎上,像蓋大樓,第一層《弟子規》,第二層《感應篇》,第三層《十善業道》,第四層《沙彌律儀》。沒有第一層哪來第二層?沒有一、二層,當然就沒有三、四層,這才曉得《弟子規》對於學佛的重要性。否則,把佛法變成一種知識,不是智慧,學一輩子依舊是凡夫知見,你所用的心,起心動念是輪迴心,輪迴心造輪迴業,怎麼會有成就?果然是把四個根紮好了,這一部《無量壽經》,一門深入,一生不改變,鍥而不捨,你的成就諸佛都讚歎!這一部經通了,一切經全通了,世間法也全通了。這個學問,人人可以學,人人可以修得。

  四書是中國老祖宗智慧的結晶,這是講理論──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應用在哪些地方?《大學》說:「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離不開《中庸》。中庸之道太大了,就是大乘經講的中道第一義諦,諸佛與法身菩薩之所履,自行化他,無不圓滿。大乘佛法全在這部《無量壽經》,講到「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理念、方法、經驗、效果」,《無量壽經》統統都具足。。這部經用在出世間法,幫助我們一生成佛;用在世間法,它能指導你治國、平天下。這部經典的分量跟現代人講是恰到好處,不長也不短,內容豐富。《群書治要》是中國文化的精華,這部《無量壽經》是整個佛經的《群書治要》。我們這一生有幸遇到,要好好學習,在世間就成聖人、賢人;出世間,你就成佛、成菩薩。這真正是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享受,沒有比這更高了。 

  (整理自淨空老法師講演集)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94)
 

2.「為實」,言能明瞭此經道理,從此用功,全恃「以此為實」。不可輕視眾生。

  「為實」。以此為實。「言能明瞭此經道理」。他讀了這部經,聽了這部經,真的明白,真正覺悟了。「從此用功,全恃『以此為實』」。此人修行,完全遵守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上的教誨,遵守修行的原理、原則,以此為實。守住這樣的原理、原則,決定不會錯。「不可輕視眾生」。當然,須菩提不會輕視眾生,怕的是我們輕視眾生。須菩提代表我們。世尊告訴須菩提不可輕視眾生,就是告訴我們不要輕視眾生。眾生中有真正了不起的,真正值得諸佛菩薩讚歎的。

3.「莫作是說」一語,正對弘揚大乘佛法之人而言。要竭力弘揚般若法門。

  在大乘經中,自古以來法師們講經說法,最怕講般若。原因是般若很難講。講得不好,怕人家產生誤會,一切都著空,就真的糟糕了。佛門常說,著有還有救,著空沒救。講般若經,怕的是錯會了意思,就著空,墮惡取空。墮惡取空的人都不相信因果報應。畢竟空,一切都空,我今天造什麼罪業也畢竟空,就可以無惡不造。那還得了!是故古大德從唐宋以來就很少講般若經;可是也不能不講般若。般若開智慧,要極力勸著,要弘揚大乘佛法,必須弘揚般若。我們從世尊四十九年說法能體會,世尊講般若講了二十二年,幾乎佔他一生講經的一半時間,方知此法門的重要性。因此,善講般若的古今大德們,都從般若導歸淨土。的確高明,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式,空有兩邊都不著,能教我們在一生中得到真實利益。

4.揀擇持戒修福之根基,從實踐上用功,何慮聞者不生實信。

  須菩提請問的言詞,含義是擔心沒有人能真的相信,而辜負釋迦牟尼佛的開導。世尊選擇的對象,要什麼樣的條件才能接受如是大法?他選擇「持戒修福」的。持戒修福都是老老實實做,從實踐上用功。這樣的人不會落空,不會墮在惡趣空,不會撥無因果。這樣的人方是般若會上的當機者。

  >>續載中… …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示念佛方法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在六道中,無業不造。若無心修行,反不覺得有此種希奇古怪之惡念;若發心修行,則此種念頭,更加多些。此係真妄相形而顯,非從前無有,但不顯耳。此時當想阿彌陀佛,在我面前,不敢有一雜念妄想,至誠懇切,念佛聖號。或小聲念,或默念。必須字字句句,心裏念得清清楚楚,口裏念得清清楚楚,耳朵聽得清清楚楚。能如此常念,則一切雜念,自然消滅矣。當雜念起時,格外提起全副精神念佛,不許他在我心裏作怪。果能如此常念,則意地自然清淨。當雜念初起時,如一人與萬人敵,不可稍有寬縱之心;否則彼作我主,我受彼害矣。若拼命抵抗,彼當隨我所轉,即所謂轉煩惱為菩提也。汝能常以如來萬德洪名極力抵抗,久而久之,心自清淨。心清淨已,仍舊念不放鬆,則業障消而智慧開矣。切不可生急躁心。無論在家在庵,必須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閒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心,及生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說而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倫理道德:中國家教育對孩子一生的影響
 

  中國的家,民國初年還有,我這個年齡還記得,小時候家是大家庭,兄弟不分家的。我們的家,自己的家是衰落了,真的是家破人亡,我們太小了,不知道什麼原因。大的時候父母也沒有告訴我們,我們只有從親戚朋友聽到一點信息,都不完整,非常可惜。我們小時候住在親戚我父親姐姐的家裡,我的姑媽,她們的家族是大家族,十個兄弟沒有分家。那一個村莊就是一家人,那個時候應該差不多將近有兩百人,很衰了,一個家族。中國的家庭,一般來講普通家庭都是三百人上下,有這麼多人,人丁興旺的六、七百人。你說這麼大的一個家,如果沒有規矩,家不就亂掉?所以從小那個教育,教小孩沒有私心,你起心動念要想到我整個家族,我的家庭,不能想到我父母,這個不可以。

  你將來在外面做事業賺錢,全交給公家,你這個家就像一個組織、一個團體一樣。你們看《紅樓夢》,《紅樓夢》就一個家,主管財物的、家務的是王熙鳳,當家師,佛門叫當家師,是那麼樣一個組織。每個人生活費用是公家在一起,生活完全在一起,做衣服每個人都一樣、都有,它是這麼一種社會組織。所以家和萬事興,不是現在這種小家,現在沒有家了,家和萬事興,家在哪裡不知道。你能夠治家,你就能治國,治家跟治國沒有兩樣,就是範圍擴大一點而已。家裡面這些事務也是分門別類的,誰管什麼誰管什麼,它是個有行政組織的。

  小孩,真的從懷孕,老人就要教他。你說那個時候的家,你自己上面有父母,有曾祖父母,有高祖父母,五代同堂。高祖父母不在了,至少都有曾祖父母,你看父親、祖父、曾祖父,老人就會教。這小孩子,媳婦懷孕了,懷孕有懷孕之禮,要懂得。什麼禮?做母親的人一定要曉得,母親起心動念影響胎兒,母親的情緒影響胎兒,母親的言談舉止影響胎兒。所以,一切都要端莊,你要以正面去影響胎兒,不可以用負面。懷孕十個月不能鬧情緒,不能發脾氣,那就開始,這叫胎教。一般大家庭,官宦之家懂得,非常重視,我們常講說富貴的家庭。到清朝亡國,到民國,民國初年還有,像我們住在鄉下,我們有看到的。

  家有祠堂,祠堂是紀念祖先的,春秋、中元都祭祀。平常呢?平常這個祠堂就做為學校,家學,就是私塾,就是家學。學生就是這一家的,這個大家庭的這些子弟。小孩從六、七歲,聰明的、根性好的六歲上學,一般普通是七歲上學的多,年齡大的有十八、九歲的,都在一個教室,一個老師。老師真負責任,為什麼?老師是家長請的。如果祖父當家,祖父是家長,曾祖父當家,那就曾祖父是家長。他去請老師,跟老師要磕頭的。所以,對於老師真是尊師重道,老師答應了到你家來教,如果不負責任,他怎麼對得起你家庭?就是對不起你家裡祖宗。

  小孩出生之後,自己要做出好的榜樣給小孩看,那個榜樣是什麼?你們學的《弟子規》就是的。這不是教小孩念的,不是教小孩背的,不是講給小孩聽的,是父母親做到,做給小孩看。小孩一出生,眼睛張開會看,耳朵會聽,他已經在開始學習,在模仿。所以紮根教育是什麼時候?小孩出生到三歲,一千天,這叫紮根教育。我們現在統統沒有受過教育,所以沒有根。沒有根,我們補習學這一點不管用,外面的誘惑,名聞利養一現前,馬上就變心了。這就是什麼?根不牢。甚至於你沒有認真去學習的話,你根本就沒有這個根。這是什麼?這是戒律的根。所以中國歷代,佛法在中國,無論是在家的、是出家的,出家是高僧,在家是高士,居士是高士,都有成就,是什麼?紮根的教育成功的。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五四五集)2011/8/17 檔名:02-039-0545

 
因果教育:貧窮不受遺金、顯達鯁亮廉介(李勉)
 

  李勉。少貧。客游梁宋。與一生共逆旅。生疾且死。出白金曰。左右無知者。幸君以此為我葬。餘則君自取之。勉諾。既葬。密置餘金棺下。後其家啟墓。出金還之。勉位將相。所得俸賜。悉遺親黨。沒後無贏藏。在朝鯁亮廉介。為宗臣表。禮賢下士有終始。(宗室宰相傳)

  李勉唐朝人,字玄卿,從小好學,個性沈厚高雅,神志光明。少年時代家境貧寒,曾經客遊到梁宋地方,正巧和一位書生同住一家旅館,書生染患重病將死,拿出所帶的白金,對李勉說:「我已經不行了,現在左右無人知道,我死後,請你用這些白金替我辦理後事,為我安葬,剩餘的就全部贈送與你,請你收下吧!」李勉安慰答應了他,於是依照遺言,將他安葬,但是所剩白金,卻暗中把它放在棺材底下。後來那書生的家屬開墳墓時,掘出白金,終於歸還其家屬。

  肅宗時提拔李勉為監察御史,李勉見武將有驕慢異常情事,便上章揭發糾正,肅宗對左右說:「我有李勉,朝廷才見尊重了。」代宗時任滑毫節度使,統理軍民要政八年,不用威武而治安良好,那些凶暴狡猾的部將,都敬畏懼怕他。德宗時提升為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宰相之職)。 勉累官位至將相,所得薪俸或賞賜,全部分送給貧困的親族姻戚,自己生活儉樸,去逝後,家中竟然沒有贏餘錢財,賜諡號「貞簡」。

  ※李勉在朝正直清高,廉明耿介,又能自始至終敬重賢人士子,曾經引用李巡、張參為幕府(軍中文書官),二人死後,每至宴飲時候,仍舊設置兩人的虛位,進獻酒食懷念。骨鯁大臣,又能禮賢下士,實為當時宗室大臣的表率,亦不愧是位賢德宰相。

  (《歷史感應統紀語譯》連載一一四)

 
心得交流:eb32056同學的學佛心得
 

  題目:最大的障礙就是自己

  我學佛以來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總想多擠出點時間來修學,但是由於自己的業障太深重了,修學時間變得越來越少,總是有一些工作和雜事要做。所以只有在工作空閑念佛,在騎車時念佛,在走路時念佛。有時候也會心生瞋恨,覺得這也是障礙,那也是障礙;覺得這個人耽誤了我修學時間,那個人打擾了我的清淨心。其實有這樣的瞋恨心才是修學的最大障礙。通過學習課程,逐漸認識到:修學最大的障礙其實是自己,是自己心裡有障礙,障礙就現前了。

  淨空法師常說:「佛看一切眾生是佛,佛看萬事萬物都是佛」,正如《華嚴經》所云:「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佛法還講「一切萬物是一不是二」。人即是我,我即是人。盡法界、盡虛空都是一體的。別人障礙了我,也是由於自己的妄念心起。通過念佛、讀大乘經典,就可以心地清淨,決定沒有煩惱,就會覺得什麼都是幫助修學人成就的,無論見到什麼人、什麼事都會生歡喜心,法喜充滿。念佛截斷狐疑,念佛轉妄為善,念佛掃塵除垢,念佛求生淨土,念佛利益眾生,念佛功德無量。同修共精進,禮敬諸眾生,同圓佛種智,堅信得往生。阿彌陀佛。

  (文章來源「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問:姑且不論有錢沒錢、健康或生病,一個念佛的人與沒有信佛念佛的人,他們的人生會有什麼差異?

答:差異很大,念佛的人他一生有一個方向、有一個目標,他知道將來到哪裡去;不學佛的人,他人生沒有方向、沒有目標,生不知道從哪裡來,死不曉得往哪裡去,愈想愈恐怖。在佛法裡講,他決定還是隨著業力所轉,依舊搞六道輪迴,來生到哪一道去,那就看你的業力。如果你善業力量強,你會在三善道;惡業力量強,那你肯定就到三惡道。三惡道去很容易,出來很困難,這是一定要知道,為什麼?所謂是愈迷愈深。

  佛菩薩、古大德都說,六道裡頭,人道比較容易覺悟,為什麼?苦多樂少,容易覺悟。所以佛法常講「富貴學道難」,富貴人家享福,他沒有遇到什麼苦難,不知道什麼叫苦,你叫他學佛,他覺得學佛很苦。「貧窮學道難」,他三餐飯都吃不上,你叫他來念佛,他怎麼能來?人道就好像是小康之家,他不太富貴,但是他也不是很貧窮,這樣修行比較容易。所以六道裡頭,人道是最容易接觸到佛法,而且修行成功的很多。這就是學佛跟不學佛有很大差別。實際上功夫如果是得力,差別就更大,學佛的人心清淨、妄念少,所謂是「煩惱輕,智慧長」;這不學佛的人肯定是妄想雜念多,沒有智慧。

問:是不是學佛、念佛號就一定要持戒茹素?有沒有變通和漸進的方式?

答:學佛、念佛不一定要吃素,但「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個要做到。如果說不孝父母、不敬師長,這樣念佛是不能往生的,這樣念佛是不會有效果的。現在的飲食實在講很令人感嘆。三十年前,英國人做了一個試驗,對象是學生,學生在學校吃飯,每天供給他農藥化肥的這些蔬菜,吃了之後,學生精神都不好,疾病很多。之後就換成完全是自然生長的,沒有農藥化肥的蔬菜給他們吃,吃了一個多月之後,學生精神飽滿,病痛都沒有了,好像換了一個人的樣子。所以他們現在主張一定要恢復農耕而且還是要用人力,才是真正好的營養。所以現在飲食是很苦的一樁事情,《無量壽經》上講的「飲苦食毒」。可見得現在人真的是沒有福報。這最好要從心理上去調整。從前道場都建在山上人跡不到的地方,土地面積很大,那是有道理的,對身心修養有幫助,所謂是身安、心安則道隆,這是一定道理。身心不安,你修道就會有障礙,這我們不能不知道。如果是自己有這個福分、有這個緣分,還是要找一個真正好的地方去修行。

  (節錄自21-305-0001學佛答問)

 
淨空老和尚網路直播台
 

◎淨空老和尚最近講演資訊,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大陸鏡像站)。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DV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台灣地區同修索取法寶,請至「華藏淨宗學會弘化網-法寶結緣」。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amtbhk1@budaedu.org.hk
◎若欲了解相關兒童讀經訊息,可至「大方廣網站」。
◎德育故事及太上感應篇之動畫片,請至「妙音動畫」。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amtb@amtb.tw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amtb@amtb.tw
說明: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源於聽經聞法不夠透徹,時間不夠長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經、讀經,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淨空法師專集網站」也陸續將淨空法師所回覆過的問題刊在「分類問答」中,或至網站的全文檢索去搜尋。所以,同修們有學佛上的問題時,請先參考此分類中的問題,或許您的問題已經有其他同修問過了,希望您從問答的分類中,能找到解決的方法。若無法找尋到解答,請再將問題傳到amtb@amtb.tw,我們會彙整同修們的來信,並敬呈 淨空老法師。但回覆時間不定,需待老法師有時間時,開闢一個「學佛問答」時段,專為同修們解答,也會陸續刊登於「答疑解惑」一欄中。阿彌陀佛!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本科到專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及時相關資訊,並以和平之旅為主軸,擺脫宗教色彩。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amtb@amtb.tw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講記組恭製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1號2樓
電話 : (8862) 2754-7178
e-mail: amtb@amtb.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