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
「忠」是會意字,「心」上面有個「中」字。心不偏不邪,這就是忠的意思。凡事盡心竭力,對自己的國家、對自己的家庭都要忠心,不能有偏心、邪念。心一偏頗就會損己損人;心不偏頗就能大公無私,處處為別人著想。
儒家講中庸,佛法講中道,都是忠的意思。忠是一心、是誠意、是正心,二心就不忠了,就有偏有邪。大乘佛法講真誠,忠和誠的意思是一樣,忠就是誠。曾國藩先生解釋「誠」的意思,什麼叫誠?「一念不生謂之誠」。一念不生就是忠,就是真心;稍有一點偏邪就迷了,迷了就是妄心。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要保持不迷、不偏、不邪,心地正大光明,這就是盡忠。
我們學佛,總結佛陀的教誨,就是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這就是忠。對人、對事、對物,用的是忠誠心,就是安住中道,安住中道就是清淨平等覺,就是聖賢佛菩薩。
【信】
信是講信用,言而有信,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言而有信的人做事情負責任,說到做到,絕不欺騙別人,這樣的人會得到社會大眾的支持幫助。孔子說:「人無信不立」。老祖宗把信看成道德的最底限,一切法都是從信德成就的;如果沒有信,就不可能有任何成就。
佛經上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信是入道的根源,世間、出世間一切功德都是從信心產生的,沒有信心就生不出功德。你有多大的成就,就看你有多大的信心。
今天世界上很多地方出現山崩地陷,這是什麼原因?是因為喪失信心,是由懷疑造成的。懷疑對應在身體上是免疫系統破壞了,沒有抵抗力,一切病菌都能造成感染。人對任何事情懷疑,抵抗力就沒有了;如果信心堅固,就有抵抗力,什麼細菌侵犯都不在乎,不會受到傷害。所以信心非常重要。
我們對老祖宗、對古聖先賢、對佛菩薩要真正相信,不懷疑。把信心建立起來,相信人性本善,相信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的信心就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真正有信心的人,就能得到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活得快樂,幸福自在。
【禮】
禮是約束身體行為的標準,一舉一動、一言一笑都要合禮。佛門講「不犯威儀」,這個威儀就是禮貌、禮節。孔子說:「不知禮,無以立。」在過去的社會,如果不懂禮就無法立足,所以中國自古以來稱之為禮義之邦,人人都知禮守禮。守禮的人、持戒的人,人人都歡喜親近。一個人要做到跟一切人接觸時別人歡喜你、不討厭你,你做人就成功了。所以禮節是我們必須修學的德目。
禮是有節度的,禮是社會的秩序、規矩。人是社會行為的動物,如果沒有規矩,社會就亂了,所以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弟子規》是家家共同遵守的一百一十三條規矩,每一家還有自己特有的規矩,都寫在家譜裡,整個家族共同遵守。今天的法律也包括在禮裡面,所以禮的範圍非常廣大。人人能守規矩、守禮、守法,人人互相禮敬,大家就能和睦相處,化解衝突,達到社會安定、世界和平。
【義】
義是循理,遵循正理,遵循大自然的規則。就是無論是為自己,或者為別人,思想言行都合情、合理、合法,不違背道理,這就是義,也就是所謂的天理良心。義是盡義務,為一切眾生服務不求果報,不求報酬,不講權利,這叫做義務,我們現在稱為義工。義工就是不要報酬,是義務的為社會服務,為國家、為一切眾生服務,這是道義的一種。
如果團體所有人都能明白義理,能守住重義輕利的原則,能把父子有親的這種愛表現在上級跟下級的關係當中,就會彼此互相憐愛、包容、關懷、照顧,互助合作、共存共榮。團體的每一個人尊重團體、愛團體,不毀謗、不傷害團體,這就是有道義的團體,這樣的團體就能給世人做行義的好榜樣。心裡存義,做出道義、仁義、情義、恩義的形象來影響社會,廣度眾生,讓眾生回歸道義,這就是現代能盡義務的聖賢君子。
【廉】
廉是廉潔,不貪污,不取非分之財,不佔別人絲毫便宜。中國從漢代以來兩千多年,帝王選拔官員就是兩個條件,第一個是孝,第二個是廉。
節儉是美德。日常生活當中守本分,一飲一啄不浪費,習慣清苦的生活,不追求奢侈,就能做到廉潔。要常常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人在饑餓的邊緣,他們沒有食物、沒有衣服,沒有房子住。所以我們能喝一杯水、吃一碗飯,都要珍惜這個福分。同時要拓開心量,常常想到這些苦難眾生,盡心盡力去幫助他們。
物品要懂得節省,不隨意丟棄,常念物力艱難,來之不易。不貪圖享受,把多餘的物資用來布施,照顧社會的苦難眾生。自己身心清淨,體力自然充沛,粗茶淡飯就足以維持身體健康。
生活清苦,心裡就沒有貪瞋痴慢,沒有病毒,沒有自私自利,對外面的感染就有抵抗力。佛法在行不在說,一切要真實做到,做出好榜樣給大家看。對於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毫不沾染。默默去做,只問耕耘,不問收穫,自自然然有收穫。
勉勵自己終身都如此奉行,人家看到你廉潔,深受感動,就會回頭,向你學習。這種感化能夠產生很大的效應,端正社會腐敗的風氣。
【恥】
恥是知恥,有羞恥心、慚愧心。慚愧在中國道德來說,就是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問心無愧。「慚」是對自己而言,問問自己能否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愧」是對外面輿論的批評而言,有所顧忌而不敢為非作歹。內不違背良心,外就不會遭受輿論的批評指責,這就是知恥。
知恥是規範自己的行為,所以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定要想想是否如法,反省這樣做能否對得起父母、對得起祖宗、對得起自己的天良,能否不讓別人批評我、指責我。恥就是如此,用內外的力量來約束自己。
「知恥近乎勇。」人為什麼能夠勇猛精進,發憤圖強?這個力量不外乎知恥,這是他精進的動力。佛家講「勇猛精進」,儒家講「日新又新」,誰能做得到?知恥的人能做到;能知恥,當然就能夠發憤、精進向上。
佛經上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一切諸如來,同共一法身。」如果還有一個眾生沒成佛,性德就還不圓滿,這就是恥。如此,你就知道諸佛菩薩為什麼要和法界眾生感應道交。這使初發心學佛的人感恩心油然而生;知恥,慚愧心自然就生起來了。唯有真正懂得的人,才能依教修行,感激佛菩薩、感激老師、感激一切善友的恩德,所謂「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所以知恥是修行德目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能成就自己的道德仁義。
【仁愛】
「仁」是會意字,仁者二人,想到自己一定要想到別人,自他不二,以真誠的心、仁愛的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做的就不能叫別人做。愛人如愛自己,仁慈博愛,這叫仁。仁者愛人,愛人就是親愛的擴大,擴大到「凡是人,皆須愛」。
現在人很可憐,不知道愛自己,更不會愛人。不知道守住自己的本善,這是不自愛。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現在變成凡夫,造作罪業,這就是不自愛。自愛才會愛人,愛人從愛父母、妻子、兒女、家親眷屬開始,再慢慢擴大到愛一切人。在佛法說,不但愛人,還要愛樹木花草、愛山河大地,要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對待萬物。要像天地一樣沒有一絲毫私心,沒有一絲毫分別、執著,平等的照顧一切眾生,愛心遍法界遍虛空。
人,懂得愛人就不會害人。今天的人起心動念損人利己,這是由於喪失了愛心。「仁者無敵」,仁愛之人大慈大悲,心裡沒有敵人,沒有冤家對頭。大家都推行仁愛,社會就會祥和,問題就能解決,一切衝突都化解了。
【和平】
中國人講和平,就是要和睦相處、平等對待。我們也常講「和平安樂」,和平就有安樂。要想得到心安,就必須要先心平,心平之後才能心安。我們現在心不平,怎樣才能讓它平?「平」上頭有「和」,跟大眾相處要能和氣,心自然就平了。
佛陀教導我們修「六和敬」,這是佛法戒律的根本。六和敬第一個是「見和同解」,就是建立共識,和就是從這個地方扎根。大家有共同的看法、共同的想法,在這一生當中有共同奮鬥的目標、方向,這就是和的基礎。第二「戒和同修」,就是守法、守規矩。規矩在中國,家規的集大成就是《弟子規》,這是各個不同族群家規裡面共同的科目。第三個「身和同住」。大環境來說,大家同住在地球上;小環境來說,同住在一個城市、一個鄉村,乃至同住在一個道場,大家要各自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不影響別人,給大家一個好的修學、生活環境。第四個「口和無諍」,彼此沒有爭論。第五個「意和同悅」,每個人都歡歡喜喜,法喜充滿。第六個「利和同均」,衣食住行,大家都是平等的。一個團體真正能做到六和敬,大家的心就平了,心平之後就得到安,安了之後就得到快樂、安樂,就真正得到佛法所說的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結語:中國傳統文化促進世界和平
總結上述所說,十二德目是中國人做人的標準,是老祖宗教給我們的,我們接受的是聖賢教育。「聖賢」是什麼意思?用佛法來說,就是恢復性德的人,他們的言行思想完全是自性裡頭流露出來的,是天性。所以,中國能夠長治久安,能夠帶動人類的文化發展,完全是祖宗的德澤庇佑。
中國古人教孩子,從小就教他這些正確的觀念,他將來長大就是有倫理、有道德、有因果觀念的人,他不會為非作歹,起心動念一定是為別人、為社會、為國家、為民族、為全世界,真的是建大功、立大業。這是值得我們大家慎重思考的,這是將社會從根救起。
中國傳統文化聖賢教育要是能夠普及到全世界,我們今天世界上所有的問題全部都能解決,地球上這些災難也完全沒有了。為什麼?因為大家有福了,「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能夠帶給人真正的福報,這個福報不是外來的,是自性本有的。
希望全球,只要有華人的地方,都能夠舉行祭祖典禮,更希望祭祖活動能推廣到全世界各個民族。我們想造福人群,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大力提倡倫理道德的聖賢教育,尤其是孝道的教育,這是第一功德。希望天下有識之士能夠共同來提倡祭祀祖先,如果能夠這樣做,全世界人民共同過著真善美慧的幸福人生,確確實實可以實現。
最後我衷心的祝福諸位身心安康,光壽無量!祝福英國國運昌隆,國泰民安!祝福世界安定和平,盛世大同!謝謝大家!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