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要把每一天都看作最後的一天,
天天想到我就要死了,還有什麼事情比念佛重要。

 
 
   
  本期專欄:從祭祖談到中國傳統文化對世界的貢獻(下)
  本期內容簡介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81)
  印光大師開示:明對治習氣
  倫理道德:社會怎麼亂的?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新譯(21)
  心得交流:ej07005同學的學佛心得
  答疑解惑
  網路講座:淨空老和尚網路首播
  法寶流通
  信息交流
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2016.10.15 星期六 Vol. 456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禮是有節度的,禮是社會的秩序、規矩。請看本期專欄

  『又為勸人供養此經、讀誦此經、受持此經、廣為人人說此經也』。此是世尊對我們真實的願望,勸我們供養。如何供養?依教修行是真供養。請看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最新訊息:嚴正聲明Facebook

  目前發現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費信箱,會被isp當作廣告信擋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請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無收雜誌建議使用其他Email信箱訂閱,謝謝!

 
本期專欄:從祭祖談到中國傳統文化對世界的貢獻(下)
 
 

  【忠】

  「忠」是會意字,「心」上面有個「中」字。心不偏不邪,這就是忠的意思。凡事盡心竭力,對自己的國家、對自己的家庭都要忠心,不能有偏心、邪念。心一偏頗就會損己損人;心不偏頗就能大公無私,處處為別人著想。

  儒家講中庸,佛法講中道,都是忠的意思。忠是一心、是誠意、是正心,二心就不忠了,就有偏有邪。大乘佛法講真誠,忠和誠的意思是一樣,忠就是誠。曾國藩先生解釋「誠」的意思,什麼叫誠?「一念不生謂之誠」。一念不生就是忠,就是真心;稍有一點偏邪就迷了,迷了就是妄心。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要保持不迷、不偏、不邪,心地正大光明,這就是盡忠。

  我們學佛,總結佛陀的教誨,就是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這就是忠。對人、對事、對物,用的是忠誠心,就是安住中道,安住中道就是清淨平等覺,就是聖賢佛菩薩。

  【信】

  信是講信用,言而有信,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言而有信的人做事情負責任,說到做到,絕不欺騙別人,這樣的人會得到社會大眾的支持幫助。孔子說:「人無信不立」。老祖宗把信看成道德的最底限,一切法都是從信德成就的;如果沒有信,就不可能有任何成就。

  佛經上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信是入道的根源,世間、出世間一切功德都是從信心產生的,沒有信心就生不出功德。你有多大的成就,就看你有多大的信心。

  今天世界上很多地方出現山崩地陷,這是什麼原因?是因為喪失信心,是由懷疑造成的。懷疑對應在身體上是免疫系統破壞了,沒有抵抗力,一切病菌都能造成感染。人對任何事情懷疑,抵抗力就沒有了;如果信心堅固,就有抵抗力,什麼細菌侵犯都不在乎,不會受到傷害。所以信心非常重要。

  我們對老祖宗、對古聖先賢、對佛菩薩要真正相信,不懷疑。把信心建立起來,相信人性本善,相信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的信心就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真正有信心的人,就能得到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活得快樂,幸福自在。

  【禮】

  禮是約束身體行為的標準,一舉一動、一言一笑都要合禮。佛門講「不犯威儀」,這個威儀就是禮貌、禮節。孔子說:「不知禮,無以立。」在過去的社會,如果不懂禮就無法立足,所以中國自古以來稱之為禮義之邦,人人都知禮守禮。守禮的人、持戒的人,人人都歡喜親近。一個人要做到跟一切人接觸時別人歡喜你、不討厭你,你做人就成功了。所以禮節是我們必須修學的德目。

  禮是有節度的,禮是社會的秩序、規矩。人是社會行為的動物,如果沒有規矩,社會就亂了,所以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弟子規》是家家共同遵守的一百一十三條規矩,每一家還有自己特有的規矩,都寫在家譜裡,整個家族共同遵守。今天的法律也包括在禮裡面,所以禮的範圍非常廣大。人人能守規矩、守禮、守法,人人互相禮敬,大家就能和睦相處,化解衝突,達到社會安定、世界和平。

  【義】

  義是循理,遵循正理,遵循大自然的規則。就是無論是為自己,或者為別人,思想言行都合情、合理、合法,不違背道理,這就是義,也就是所謂的天理良心。義是盡義務,為一切眾生服務不求果報,不求報酬,不講權利,這叫做義務,我們現在稱為義工。義工就是不要報酬,是義務的為社會服務,為國家、為一切眾生服務,這是道義的一種。

  如果團體所有人都能明白義理,能守住重義輕利的原則,能把父子有親的這種愛表現在上級跟下級的關係當中,就會彼此互相憐愛、包容、關懷、照顧,互助合作、共存共榮。團體的每一個人尊重團體、愛團體,不毀謗、不傷害團體,這就是有道義的團體,這樣的團體就能給世人做行義的好榜樣。心裡存義,做出道義、仁義、情義、恩義的形象來影響社會,廣度眾生,讓眾生回歸道義,這就是現代能盡義務的聖賢君子。

  【廉】

  廉是廉潔,不貪污,不取非分之財,不佔別人絲毫便宜。中國從漢代以來兩千多年,帝王選拔官員就是兩個條件,第一個是孝,第二個是廉。

  節儉是美德。日常生活當中守本分,一飲一啄不浪費,習慣清苦的生活,不追求奢侈,就能做到廉潔。要常常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人在饑餓的邊緣,他們沒有食物、沒有衣服,沒有房子住。所以我們能喝一杯水、吃一碗飯,都要珍惜這個福分。同時要拓開心量,常常想到這些苦難眾生,盡心盡力去幫助他們。

  物品要懂得節省,不隨意丟棄,常念物力艱難,來之不易。不貪圖享受,把多餘的物資用來布施,照顧社會的苦難眾生。自己身心清淨,體力自然充沛,粗茶淡飯就足以維持身體健康。

  生活清苦,心裡就沒有貪瞋痴慢,沒有病毒,沒有自私自利,對外面的感染就有抵抗力。佛法在行不在說,一切要真實做到,做出好榜樣給大家看。對於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毫不沾染。默默去做,只問耕耘,不問收穫,自自然然有收穫。

  勉勵自己終身都如此奉行,人家看到你廉潔,深受感動,就會回頭,向你學習。這種感化能夠產生很大的效應,端正社會腐敗的風氣。

  【恥】

  恥是知恥,有羞恥心、慚愧心。慚愧在中國道德來說,就是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問心無愧。「慚」是對自己而言,問問自己能否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愧」是對外面輿論的批評而言,有所顧忌而不敢為非作歹。內不違背良心,外就不會遭受輿論的批評指責,這就是知恥。

  知恥是規範自己的行為,所以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定要想想是否如法,反省這樣做能否對得起父母、對得起祖宗、對得起自己的天良,能否不讓別人批評我、指責我。恥就是如此,用內外的力量來約束自己。

  「知恥近乎勇。」人為什麼能夠勇猛精進,發憤圖強?這個力量不外乎知恥,這是他精進的動力。佛家講「勇猛精進」,儒家講「日新又新」,誰能做得到?知恥的人能做到;能知恥,當然就能夠發憤、精進向上。

  佛經上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一切諸如來,同共一法身。」如果還有一個眾生沒成佛,性德就還不圓滿,這就是恥。如此,你就知道諸佛菩薩為什麼要和法界眾生感應道交。這使初發心學佛的人感恩心油然而生;知恥,慚愧心自然就生起來了。唯有真正懂得的人,才能依教修行,感激佛菩薩、感激老師、感激一切善友的恩德,所謂「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所以知恥是修行德目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能成就自己的道德仁義。

  【仁愛】

  「仁」是會意字,仁者二人,想到自己一定要想到別人,自他不二,以真誠的心、仁愛的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做的就不能叫別人做。愛人如愛自己,仁慈博愛,這叫仁。仁者愛人,愛人就是親愛的擴大,擴大到「凡是人,皆須愛」。

  現在人很可憐,不知道愛自己,更不會愛人。不知道守住自己的本善,這是不自愛。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現在變成凡夫,造作罪業,這就是不自愛。自愛才會愛人,愛人從愛父母、妻子、兒女、家親眷屬開始,再慢慢擴大到愛一切人。在佛法說,不但愛人,還要愛樹木花草、愛山河大地,要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對待萬物。要像天地一樣沒有一絲毫私心,沒有一絲毫分別、執著,平等的照顧一切眾生,愛心遍法界遍虛空。

  人,懂得愛人就不會害人。今天的人起心動念損人利己,這是由於喪失了愛心。「仁者無敵」,仁愛之人大慈大悲,心裡沒有敵人,沒有冤家對頭。大家都推行仁愛,社會就會祥和,問題就能解決,一切衝突都化解了。

  【和平】

  中國人講和平,就是要和睦相處、平等對待。我們也常講「和平安樂」,和平就有安樂。要想得到心安,就必須要先心平,心平之後才能心安。我們現在心不平,怎樣才能讓它平?「平」上頭有「和」,跟大眾相處要能和氣,心自然就平了。

  佛陀教導我們修「六和敬」,這是佛法戒律的根本。六和敬第一個是「見和同解」,就是建立共識,和就是從這個地方扎根。大家有共同的看法、共同的想法,在這一生當中有共同奮鬥的目標、方向,這就是和的基礎。第二「戒和同修」,就是守法、守規矩。規矩在中國,家規的集大成就是《弟子規》,這是各個不同族群家規裡面共同的科目。第三個「身和同住」。大環境來說,大家同住在地球上;小環境來說,同住在一個城市、一個鄉村,乃至同住在一個道場,大家要各自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不影響別人,給大家一個好的修學、生活環境。第四個「口和無諍」,彼此沒有爭論。第五個「意和同悅」,每個人都歡歡喜喜,法喜充滿。第六個「利和同均」,衣食住行,大家都是平等的。一個團體真正能做到六和敬,大家的心就平了,心平之後就得到安,安了之後就得到快樂、安樂,就真正得到佛法所說的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結語:中國傳統文化促進世界和平

  總結上述所說,十二德目是中國人做人的標準,是老祖宗教給我們的,我們接受的是聖賢教育。「聖賢」是什麼意思?用佛法來說,就是恢復性德的人,他們的言行思想完全是自性裡頭流露出來的,是天性。所以,中國能夠長治久安,能夠帶動人類的文化發展,完全是祖宗的德澤庇佑。

  中國古人教孩子,從小就教他這些正確的觀念,他將來長大就是有倫理、有道德、有因果觀念的人,他不會為非作歹,起心動念一定是為別人、為社會、為國家、為民族、為全世界,真的是建大功、立大業。這是值得我們大家慎重思考的,這是將社會從根救起。

  中國傳統文化聖賢教育要是能夠普及到全世界,我們今天世界上所有的問題全部都能解決,地球上這些災難也完全沒有了。為什麼?因為大家有福了,「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能夠帶給人真正的福報,這個福報不是外來的,是自性本有的。

  希望全球,只要有華人的地方,都能夠舉行祭祖典禮,更希望祭祖活動能推廣到全世界各個民族。我們想造福人群,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大力提倡倫理道德的聖賢教育,尤其是孝道的教育,這是第一功德。希望天下有識之士能夠共同來提倡祭祀祖先,如果能夠這樣做,全世界人民共同過著真善美慧的幸福人生,確確實實可以實現。

  最後我衷心的祝福諸位身心安康,光壽無量!祝福英國國運昌隆,國泰民安!祝福世界安定和平,盛世大同!謝謝大家!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集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81)
 

3.又為勸人供養此經、讀誦此經、受持此經、廣為人人說此經也。則持說者,便是親近諸佛、菩薩等大善知識。

  『又為勸人供養此經、讀誦此經、受持此經、廣為人人說此經也』。此是世尊對我們真實的願望,勸我們供養。如何供養?依教修行是真供養。如果我們有能力,在現前環境中,我們印送此經,供養一切大眾。現代除印經之外,還可以製作錄音帶供養。有許多工作很繁忙的人,確實沒有時間;要他坐下來讀一部經,他沒有時間,但是讓他聽,他有時間。上下班時,自己開車可以放錄音帶;搭公車,可以帶隨身聽。因此,製作讀誦經典的錄音帶,亦是最佳的供養。

  「讀誦此經」。「讀」是對著經本念,「誦」是背誦。讀誦不出聲是自利,出聲讀誦是自利利他。念得要清楚,要清晰,讓別人聽得很清楚,「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就度了人。所以,出聲讀誦,功德利益很大。從這裡讓我們想起,當年六祖惠能大師還沒有聞到佛法,他的生活很苦,每天到山上砍柴,到城裡賣柴;賣幾文錢,買一點米菜回家度日。他的因緣就是在賣柴的時候,聽到人家念《金剛經》,他在旁邊站著聽了一會;念的人沒開悟,聽的人開悟了,就把惠能大師度了,那個人功德不小。說明出聲讀經,能利益眾生。我們出聲讀,即使沒有人聽,還有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天人鬼神,他們聽了也得利益。

  「受持此經」。「受持」是依教奉行,真正去做。「廣為人說」。遇到人就講給他聽,當然講的方式、技巧要有變化。學佛的人,當然很方便,不學佛的人,甚至排斥佛法、對佛法反感的人,我們也要善巧方便講給他聽。還有許多外教的人很執著,認為佛是魔鬼,不可以沾的,我們也要以善巧方便幫助他,把他錯誤的觀念轉過來。注意這個「廣」字,遇到人就說,喜歡聽的人,為他說;不喜歡聽的人,也為他說,「一歷耳根,永為道種」。

  『則持說者,便是親近諸佛、菩薩等大善知識』。親近諸佛菩薩、親近善知識,很難得,正是世間所謂「可遇不可求者」我也常勸勉同修們,佛法、世法要想有真實的成就,都必須有師承。可是在這個時代,到那兒去找老師?沒有師承,師承斷絕了。我們想成就怎麼辦?今人找不到,還可以找古人,這是好辦法。

  找古人,在中國歷史上記載的,第一位是孟子,孟子以孔夫子為老師。但是那時孔夫子已過世,而孔夫子的著作在。他讀孔夫子的書,照孔夫子書裡的話做,就是孔子的學生,稱為「私塾弟子」。他真的學成了,學得很像孔夫子,所以後人尊稱孔子為「至聖」,孟子是「亞聖」。以古人為老師,不會有錯!今人那個是真有道德學問,那個是假裝的,我們分不清楚。古人是大家公認的。此路不僅能走得通,而且非常安穩,不怕老師不要我們。這世間有好老師,你去找他,他不收你,那很苦惱。找古人,他不會不收,問題是我們願不願意做他的學生。

  以古人為老師,這種情形在中國歷史上大有人在,很出名的,像漢朝寫《史記》的司馬遷,是中國歷史上的大文豪,他的老師是左丘明。左丘明與孔子同時代,司馬遷是漢朝的,相差幾百年,怎麼拜他作老師?左丘明有一部著作《左傳》,他就專念《左傳》,專學左傳。左丘明的文筆、文章被他學去了,他學得很成功。
在佛門裡,也有明顯的例子。淨宗的蕅益大師,他的老師是蓮池大師。那時蓮池大師往生了,其著作《蓮池大師全集》還在,是完整的。蕅益大師專門學蓮池,學一家,以他為老師。不是老師的東西不看,他學成功了。蓮池是淨宗一代祖師,他也是一代祖師。

  我過去親近李炳南老居士,拜他為老師。他是接受我們拜師,拜完之後,他告訴我們:「我不敢作你們的老師,我沒有條件作你們的老師,只可以作你們的學長,從旁幫助你們。」他勸我以印光法師為老師,印光法師是他的老師。謙虛!不像一般人很自大、自負,「我不比人差,你拜我作老師就可以」,這種貢高我慢的氣焰,就不是真善知識。真善知識一定非常謙虛、非常恭敬,所以他教我以印光法師為老師。印光大師也不在了,大師的《文鈔》在。讀《文鈔》,依照《文鈔》裡的教訓來修行,就是印光法師的學生。這的確是真正善知識,為我們指出一條明路。

  我們學《彌陀經》,以蓮池大師為老師,專學《疏鈔》;若以蕅益大師為老師,就專學《要解》。這不會錯,決定有成就。今天我們講親近善知識,一定要用此法。我們學《華嚴》,以清涼為老師,決定遵守清涼的疏鈔。懂得這個原則,善知識太多了,隨便我們挑選,那一位與我們有緣,我們都可以親近,都能成就。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明對治習氣
 

  持佛號時,雜念紛飛,此是多知多見,心無正念之現象。欲此種境象不現,唯專心痛念自己將欲命終,唯恐即墮惡道,勵志念佛,了不起他種念頭,久則自可澄清。(三)復丁普靜書

 
倫理道德:社會怎麼亂的?
 

  社會怎麼亂的?怎麼會搞成這個樣子?不是沒有原因,是我們把價值觀丟掉了,把民族自信心丟掉了。在古時候,就是民國初年,哪個人不相信祖宗?哪個人不相信聖人?現在我們接受西方的教育,西方教育只相信科學,科學講什麼?講證據,你拿證據來給我看。你說父子有親,證據在哪裡?拿不出證據,他不相信。西方這種概念,我們不知不覺普遍的全接受了,不相信祖宗,紀念祖宗的儀式沒有了,祠堂不要了。中國過去大家庭,這一個家庭裡頭,至尊至要的是哪個建築?就是祠堂,祠堂是這一個家族的根,我們老祖宗世世代代才有我們。侵犯什麼都可以原諒,不能侵犯祠堂。侵犯祠堂是對於這一族的人的侮辱,那還得了!他要跟你拼命。

  老祖宗制定的成規,那就是絕對的標準,不能改變。《弟子規》是每一個家族共同必須要遵守的規矩,這不是哪一家的,幾乎凡是中國這個大族群,人人要遵守。除這個一百一十三條之外,還有許多規矩,那是你自己家的,別人家,他有他家的、你有你家的規矩,這些文字統統在家譜裡頭。所以這一家有家道、有家規,像《弟子規》是家規,或者叫家訓,都是屬於這一類的。有家學,古時候的教育不是政府主導的,是你自己家裡教的,這家學。有家業、家風,家裡面的風氣。

  所以古人有所謂,「子不教,人心壞了;家不齊,社會亂了」,現在子不教、家不齊,家沒有了,天下大亂。中國這個社會幾千年長治久安靠什麼?就靠家,家對於中國社會的和諧、長治久安,貢獻太大了。古時候政治,只要把每一家管好,它什麼問題都解決了。它不要管人,人太多了,太煩了,人是你家自己管,我只管你的家。對你的家有哪些要求?大概要求都不外乎古聖先賢所給我們立的倫理道德,要求五倫做到,「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要求你做到這個。做得好,政府有褒獎,有獎勵。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二一二集)2013/3/9 檔名:02-040-0212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新譯(21)
  
 

清朝崑山周夢顏安士氏述/民國蓬島思尼子新譯

竇氏濟人,高折五枝之桂。

【典故】五代時的竇禹鈞,燕山人,三十多歲還沒有兒子,夢見祖父告訴他說:「你不但沒有兒子,而且還會短命,應當早點修德來挽回天心。」竇禹鈞因此盡力做好事。有一個家人偷盜二百千的錢,自己寫了憑證綁在幼女背上,說:「永遠賣掉這個女孩,來償還所欠的錢。」然後就逃跑了。竇公可憐他,就燒了憑證,還養育女孩,成年之後為她選擇對象出嫁。同宗的親族,或是母親、妻子的親屬,有喪事沒有能力處理的,就出錢幫忙安葬;有女兒出嫁沒有能力辦嫁妝的,就出錢幫忙嫁女。竇公估計每年的收入,除了每年所需的開支外,全部用來救濟別人。家裡的生活節儉樸素,沒有金玉之類的飾品,沒有衣著華麗的小妾。他在住宅南面修建書院,收藏書籍幾千卷,聘請老師教導各地孤單貧寒的讀書人,供給他們優厚的伙食,由於竇公的幫助而顯貴的人很多。不久連生五子,都長得聰明俊秀而又壯美。又夢見祖父告訴他說:「你幾年來功德非常大,名字已經記錄在天庭,能夠延壽三十六年,五個兒子都會顯貴、昌盛;你應當更加地自我勉勵,不要怠惰原本的發心。」後來長子竇儀擔任禮部尚書;次子竇儼任禮部侍郎;三子竇侃任左補闕;四子竇偁任右諫議大夫,參與重大的政務;五子竇僖擔任起居郎。八個孫子也都顯貴。竇公享年八十二歲,無病談笑而逝。馮道贈詩說:「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印光大師補充】

【發明】救濟也是有很多種方法:飢餓就供給食物,寒冷就贈予衣服,生病就布施藥物,窮困就幫助錢財,黑暗就給予油燈,爭鬥就勸導雙方和解,愚癡就以智慧引導。這些都是救濟。念念都有利及萬物的仁心,那麼不僅富貴有他有利的形勢,即使是貧賤也有他的能力。

【下附徵事】

 鬻田濟人【懿行錄】

  明朝的饒裳,豫章人,在路上看見有人賣妻到遠方,正在哭別。饒裳問明他們的需求,就賣掉田地幫助他們。這一年鄉試,主考官夢見金甲神說:「你為何不讓捨田的人考上呢?」於是查看一份遺漏的考卷,評為第三名,這個人就是饒公。等到宴請賓客,演奏〈鹿鳴〉(1)樂曲的時候,才知道其中的原由。三個兒子景暉、景曜、景暐,都相繼考上科第。

 (1)鹿鳴:《詩經.小雅》的篇名。為宴請賓客時奏的樂歌。《詩》序:「鹿鳴,燕群臣嘉賓也。」《國語》魯下:「叔孫穆子聘於晉,晉悼公饗之,樂及鹿鳴之三。」

【按】田產資財,世人把它看得就像自己的生命一樣,而佛經卻將它比喻為水中月、鏡中花、夢中寶。為什麼呢?只是因為目前暫時經手保管,死後都是帶不去罷了!現在那些寫田房憑證的,必定寫上「聽憑永遠管業」。哎呀!產是主人、身是客,主人尚且不能永遠保住客人,客人又哪能長久保有主人呢?如果必定要將所有的東西都帶去,也有帶去的辦法,那就是行善布施,造就人天福德之身,那麼安富尊榮仍然存在。明白這個道理,那麼饒公的捨田布施,實在就是在購置產業。人能這樣子置產,即使稱之為「聽憑永遠管業」,也未嘗不可。

 免死得元【感應篇箋注】

  河南的潘解元(2),跟隨兩個朋友進省城參加鄉試。旅店有一個精通看相的人,暗中告訴二友說:「潘君將有大災難,必須趕快避開他。」二友就假託說房子太小,各自贈他二金,讓他另外找旅店去住。潘君就借宿於一家小旅店,夜裡在河邊看見一個婦女正要投水自殺,就上前詢問她。她說:「丈夫購買棉花織布,積下好幾疋。丈夫出門之後,我將布疋賣得四金,想不到都是假銀,丈夫回來必定會責備我,所以想要尋死罷了!」潘急忙拿出袖子裡的四金給她。當他回到旅店,卻缺少費用,店主就辱罵他,於是他就到寺廟去借宿。寺裡的僧人夢見許多神明打鼓奏樂地下降,說考試榜單已定,無奈解元近來做了損德的事,上帝予以除名,還沒有人代替。有一位神說:「這寺內的潘生可以。」另一位神卻說:「他的命相應當橫死,哪裡可以做解元。」有一位神用兩手摸了他的面說:「現在不就是解元的相嗎?」僧人默默地記住這個夢,對潘厚加款待。等到考試完畢,潘往二友住處道謝。相士一見大為驚奇地說:「你做了什麼陰德,而變成這個非凡的相呢?現在可以考中第一名了!」發榜之後,果然如此。

 (2)解元:科舉時代鄉試第一名,因為鄉試原本稱為解試,故名。宋以前稱為解頭,宋、元以後又作為讀書應舉者的通稱。

【按】做一件善事,必須像是決堤的江河一樣,水勢盛大,無法抵抗,才能成就。潘君如果顧慮到自己考試所需的路費,那就沒有不消極地中止行善;只因他心裡只知道有別人,不知道有自己的存在,所以雖然只是花費四金,就能免除一個人橫死,而自己又考中解元。還記得在己巳年冬天,我在澄江(3)考秀才,當時有個門斗(4)朱君玉,遺失別人所寄放的金錢,幾乎痛不欲生。我聽到後很悲傷,想要幫他一點忙,卻苦於路費缺乏而沒有結果。不久,我就回去崑山(5)。等到試官發下長洲(6)複試的文件,我已列在第二位,但是只有座號,並沒有姓名,人們都不知道是誰;我就因為複試不到而遭到除名。這時,崑山實際上並無長洲的案卷,只有朱君玉擁有;朱與我又不很熟識,剛開始也不知道第二座號就是我。假使當時我不去顧及自己的路費,稍微濟助他一些錢,他在感恩之下,必定會把複考文件告訴我,我也不至於除名。又過了兩年才與他相遇,看到了潘君,更是讓我感到慚愧。

 (3)澄江:江蘇江陰縣的別稱。古長江東流至此,以江面驟寬,流緩沙停,故有此稱。縣城北門舊稱澄江,宋、元時代皆置澄江驛於城內。
 (4)門斗:清代官學中的僕役。門子和斗級的合稱。教官有學田,供役者以司門兼司倉,故稱門斗。
 (5)崑山:江蘇東南部,是安士先生的故鄉。秦置婁縣,南朝梁時改為崑山縣。
 (6)長洲:明清時代為江蘇蘇州府治,民國初年併入吳縣,故城在今江蘇吳縣。

 

  >>續載中……

 
心得交流:ej07005同學的學佛心得
 

標題:關於 墮胎、殺生的感想

  近期,看到有人因為曾經墮過胎,現在家庭不和、身體有病等相關問題。末學感想如下: 墮胎這件事情,現在的社會狀況,由於傳統文化的斷層,人的觀念中幾乎沒有倫理道德和因果了。人,如果沒有這幾種觀念的約束,就可以隨心所欲,為所欲為,還大言不慚地說:這是「人權」,這是「個性」等等。受這些邪知邪見的影響,人不懂得自愛了。再加上其它的一些因素,我們想想,已婚的女性有幾個人沒有墮過胎?甚至未婚,但不懂得自尊自愛的女孩,沒有墮過胎的女性真的不多。除非她有非常良好的家教,或者是自己有很深厚的善根,她才能抵得住環境和邪知見的染污。又任何一件事情,包括社會現象,都是由於無量的因、緣相聚而成。佛說「業因果報絲毫不爽」、「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善因必有善報,即使遇到的緣是惡緣,同樣也會有善果。惡因,必遭惡報,即使遇到的是善緣,其果報也必是惡報。這其中,當然有很深的道理在。因此,倫理、道德教育和因果教育是何等的重要!

  近幾年來,很多仁者出來呼籲不要墮胎,因為這個胎兒在精卵結合時,他已經有了神識,他已經是一個生命,他已經有了苦樂憂喜捨的感受,並非沒有成形時就沒有感受。當母親用藥物來把他融化掉,或是用小手術把他切割分解,令其排除體外時,父母和醫生會鬆口氣,認為「成功了」!卻沒有想到,被自己殘忍殺害的這個胎兒,跟你現前讓他出世,並且心甘情願為他做牛做馬的這個「心肝寶貝」是同樣的關係,這都是自己的孩子啊!可是,這些本性很善良的年輕父母,因為沒有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而導致愚癡造惡不自知!造作惡因必受惡報!這是自然之理。

  我們能夠接受到聖賢的教育,這是何等的幸運!因此,無限感恩拯救傳統文化教育的導師!無限感恩跟隨導師學習聖賢教育、推動聖賢教育的先驅者,是他們把人類帶向光明!在他們的身體力行,不斷用身教和言教的呼籲下,迷茫的人群中,有一部分覺悟了,知道不能再墮胎了,不能再邪淫了。知道被墮胎兒的靈魂會來報復,會攪得自己家庭不和,這是必然的。我們將心比心,有人辱罵我們幾句,我們心裡就接受不了,一定要狠狠的回擊。又一切有情動物皆愛惜自己的生命,皆貪生怕死,被我們殘忍殺害的胎兒能會放過我們嗎??當然不會。這個道理延伸開來,每天被我們殺害、吞嚼的眾生會放過我們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們有沒有深入地去思考過??加上平時自己不懂謙卑,不懂禮節、狂妄自負,有意無意會跟很多人、動物,結下惡緣。這就是「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的根源所在。

  反過來再想想,我們知道了因為曾經墮過胎,胎兒會來報復。於是家庭不和,諸事不順時,就會想到,這是被墮胎的孩子在搗亂!因為自己想過好日子,想吉祥如意,於是就去做所謂的「超度」之事,也就是附帶念念佛、讀讀經、放放生等,做了一段時間後,不見效果,就煩惱了,甚至會想:你怎麼這樣不識趣?我經常給你誦經、給你念佛、給你放生,你怎麼還這樣?到底有沒有完?請問:這是懺悔嗎?這是超度嗎?如果我們不懂得調整自己的心態,如此的懺悔又有何用?只能增加怨業而已!

  我們一定要記住,修行是修自己。佛法是內學,一切皆從自己的心性中求。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儒家也講:「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所以,我們學習聖教,是讓自己這個貪愛、瞋恨、傲慢、懷疑、自私自利,極其浮燥的心逐漸平息下來,這就是儒家所說的「格物」。也是孟夫子所說的「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中的「放心」。

  佛說「依報隨著正報轉」,當我們的心能夠與「清淨平等覺」相應了,念念安住在無上至善的「阿彌陀佛」上時,周圍的一切自然就變了。達到這種境界時,曾經被我們傷害過的一切眾生,自然能夠受益。這其中,有很深的道理。

  佛說「人生酬業」,酬是報酬,業是過去造的業。人生在世只不過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僅此而已。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後,無論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以平常心來對待,在一切境緣中,成就自己的清淨心。清淨,自然就平等,清淨平等心就是佛心。佛心,沒有業,也沒有障。因此,古德教導我們:「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這就是真正的修行。我們要修的,就是將這個貪、嗔、癡、慢、疑、惡見的妄心逐漸熄滅。南無阿彌陀佛!

 

  (文章來源「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問:《金剛經》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我們夢中傷害眾生,因為他是假的,所以不會產生瞋恨或報復心。而現實境界中的眾生卻會生瞋恚心,為什麼說他是虛幻不實的?

答:這個虛幻不實是真的,為什麼虛幻不實的,你以為是真實?這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只要你有妄想,告訴你,那就是真的。為什麼真的?你把他當作真的,他就是真的。你知道是虛妄,競爭就沒有了、鬥爭也沒有了、對立也沒有了、貪瞋痴慢也沒有了。你真正做到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再進一步,「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你是真的菩薩,你真的覺悟了。所以永嘉大師說得很好,「夢裡明明有六趣」,六道眾生在夢中,你都把他當作真的;「覺後空空無大千」,那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夢醒了,覺悟了。你幾時脫離六道輪迴了,回頭再看六道輪迴,那是虛妄的;你現在在裡頭還沒有超出,你不知道它是虛妄,你總是把它當真。所以你在裡面造業,你在裡面受果報,就這麼個道理。真正覺悟了,不造業了,你才能脫離,念佛往生淨土才有把握,你現在的生活才自在。這個自在就是我們平常講,你決定沒有壓力,精神沒有壓力,身體也沒有壓力,你沒有憂慮、你沒有煩惱、你沒有得失,這才真正叫自在。

問:不想接受別人的邀請時,編一個理由拒絕,好讓對方不會感到沒面子,請問這算打妄語嗎?

答:戒律有開遮持犯,你一定要把它學好,你才懂得戒律應該如何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所以它不是死的。像這些有開緣,不是犯戒。你裡面既沒有有心欺騙他,讓他受到損害,這就沒有問題。如果說妄語裡面決定讓對方受到傷害的,這個就有罪過。

問:很多人認為念佛生西是死後的事情,當世得不到明顯利益,所以加誦《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切印陀羅尼經》及其咒文,請問此經是否真有如此一般的效力?

答:我知道念佛現前可以得到不可思議的利益,絕對不是說死後。你說當世得不到明顯的利益,我當世已經得到很明顯的利益。為什麼你不能得到,我能得到?你多多去想想。

  (節錄自21-342學佛答問)

 
淨空老和尚網路直播台
 

◎淨空老和尚最近講演資訊,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DV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台灣地區同修索取法寶,請至「華藏淨宗學會弘化網-法寶結緣」。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email protected]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email protected]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本科到專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相關資訊。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email protected]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講記組恭製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1號2樓
電話 : (8862) 2754-7178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