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  精彩導讀  雜誌下載  常見問題  繁簡轉換程式下載

2001.8.4  星期六  VOL.59


 

雪公言:「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庸人是惹是生非,從中取利,渾水摸魚之人。」想想天下生變,社會動盪,團體不安,不正是庸人從中攪擾的嗎?

 

卷首語
編者的話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近日增加了「全文檢索」的功能,以方便同修從網站中尋找到自己想要看的內容。其檢索方式,是在檢索字詞列中打上欲搜尋之字詞,譬如想要看淨空法師對於「六度」的不同講法,則在字詞列中輸入「六度」,然後按尋找,大約經過1∼2分鐘,畫面就會顯示有此內容的網頁主題,點選網頁主題,即可看到搜尋到的內容。若同修是使用簡體系統,請先將欲搜尋的字詞,翻成繁體字後,再拷貝至字詞列中;Word 98以上的軟件就能做簡繁字互轉。

另外,最近兩個星期,常常收到寄到[email protected]的電子郵件檔,附加了病毒檔案,而且檔案容量很大,造成我們收信上的困擾,也無法讀取郵件的內容。因此,敬請同修們檢查自己的電腦是否已中毒,切勿散播病毒。若同修有寫信來,幾天沒有收到我們的回覆,即是因為您的信件有病毒無法讀取,請確定電腦沒有中毒後,再次傳信給我們,阿彌陀佛!

 

返回

 

經論輯要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59)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恭敬整理

 

【覺支莊嚴故,常善覺悟一切諸法。】

 

第五「輕安覺支」,註解云:「斷除身口粗重故,亦為滅除諸見煩惱故,亦名為猗柔順而無強暴故」。輕安就是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這是功夫得力的現象。《論語》云:「不亦悅乎」,也是輕安的境界。這個快樂不是從外來的,外來的歡樂稱作「樂」;從內心功夫顯現出來的稱作「悅」,「悅」跟「樂」看起來好像一樣,實際上根不一樣。

如何才能得輕安?註解舉了三個例子:第一,三業中的身業、口業粗重的煩惱離開了;換言之,身三種過失及口四種過失離開了,雖然根沒有斷,至少不起現行,就能得輕安,得喜悅。真正做到不妄語,不欺騙別人,當然也不會欺騙自己。世間人造業最重的無過於自欺欺人,口業第一條就犯了。人生真正快樂的事情,司馬光說:「事無不可告人言」。他做到了,他心地光明正大,一生所做的事情,沒有一樁是不能告人的,你就想到他有多快樂!如果我們做的事情還有見不得人的,不敢告訴別人,心裡很苦,怎麼會有喜悅?

所以,修行首要「不自欺、不欺人」。《無量壽經》講的善護三業,第一就是「善護口業」,這個意思很深!因為身口意造業,口業最容易,而且造得最多、最嚴重,所以佛把它擺在第一條。第二「不兩舌」,絕不挑撥是非,在甲的面前說乙的是非,在乙的面前說甲的是非,這決定不可以,最傷德性,許多重大的罪業都是從這個地方生的。所以,雜心閒話一定要防止,別人的隱私不但不可以打聽,連聽都不可以。我不聽,別人跟我講,怎麼辦?你也不能叫他不講,那就要「聽而不聞」,你講我都聽,我也點頭,但是一個字都沒有入進去,這是真功夫!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所以諸佛菩薩能與一切眾生和光同塵,這是四攝法中「同事攝」,這個本事高!

這是什麼功夫?十二因緣的「愛、取、有」,跟一切眾生同事相處有「愛」、有「取」,沒有「有」,「有」就是阿賴耶識裡落了印象。六根接觸六塵,心裡不落印象,所以沒有「有」,這是最高明的一招。一般人講「不走心」,心多清淨!看到人好事、善事,我們要認真學習;看到人的不善,完全不落印象在阿賴耶識裡面,如此才能得法喜、得輕安。

人生活在快樂當中,就不會生病,也不容易衰老。老、病從哪裡來的?從憂慮、煩惱當中來的;人有憂慮、牽掛、煩惱,容易衰老,容易生病。生活在快樂輕安的境界裡,不容易生病,不容易衰老,這是我們學佛第一個得到的好處。這個好處非常現實,只要你認真修學,決定可以得到,而且不難得到,這是最淺的功夫。你得到之後,就「法喜充滿」,你自然會勇猛精進,因為甜頭嘗到了。學佛愈學愈苦惱,那是沒有得到法喜、輕安;換言之,修學的不如法,與佛法的理論、方法決定違背。如果修學如法,無論修學哪個法門,一定得到輕安,我們要常常拿這個來勘驗自己的功夫。

「滅除諸見煩惱」,特別講的是見惑。「見惑」是錯誤的見解與看法。我們這幾年在新加坡與許多不同宗教往來,這些宗教都熱心做了許多社會慈善事業,我們看到很歡喜,也很尊重,我們拿一些錢去幫助他。有許多人不以為然,這個見解就錯誤了。還有人來問我:「為什麼要這樣作法?為什麼拿錢去送給外道?」我答覆他:「佛跟我們講,『眾生無邊誓願度』,基督教、天主教、回教是不是眾生?要不要度?要不要布施?要不要供養?」

要消除這個世間的劫難,一定要大家和睦相處。我們天天講和平,「和」是和睦相處,和睦相處的基礎是「平等對待」。我們跟別人不平等,我高、我大,別人小、別人低,這個世界永遠沒有和平。你心裡有高下,你心不平等,如何與眾生和睦相處?又何況佛在經上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凡有佛性皆當作佛。」我們要問:這些基督教徒有沒有佛性?天主教徒有沒有佛性?他有!他們統統都是未來佛,我們今天布施供養是供養未來佛。所以我們要真正懂得意思,真正懂得,沒有不熱愛一切眾生,沒有不全心全力幫助一切眾生的。怎麼可能傷害他、障礙他?一定要把錯誤的見解修正過來。

「猗柔順而無強暴」,身心柔和隨順,決定沒有暴躁,這是輕安的境界。由此可知,我們很希望得到這個境界,很希望生活在法喜充滿之中,就要斷除身口粗重的煩惱。你不修因,就得不到這個殊勝的果報。如果口常常造四種口業,身造殺、盜、淫,輕安你決定得不到,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不亦悅乎,你沒有分。你雖然聽到聖人的教誨,但這裡面的境界意義,你無法體會。這一定要自己去做,契入境界,才知道古人這些話裡頭有味道。

輕安又是定的前方便,輕安得不到,定就無法成就,定是更高的一層境界。你得到輕安、法喜,然後禪定境界才會現前。因此,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學菩薩行,要修菩薩道;「道」是存心,「行」是日常生活行為。無論在什麼境界裡,善緣、惡緣,順境、逆境,真正會修的人沒有障礙,無論什麼境界都不礙事,「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真正肯幹,不怕道業不成,假以時間,決定有成就。根利的,三、五年成就;根鈍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決定有成就。

第六「定覺支」,註解云:「發諸三昧時,善能覺了諸禪虛假,不生見愛故。」「定」是佛教修行的樞紐,無量法門都是修禪定。法門不同就是修禪定的方法、手段不同,目的完全相同。我們現在用的是「持名念佛」的方法,目的是修禪定,淨土宗稱作「一心不亂」。

定的功夫有淺深差別,以淨土宗來說,「功夫成片」是最低的禪定。「功夫成片」是什麼樣子?不受外面境界干擾,古德講:「自己做得了主」,這是最初開始做得了主。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被六塵境界擾亂;換言之,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不會被境界所轉,在境界裡不生貪瞋痴慢、七情五欲。這是最低的禪定,就是功夫得力,有這種功夫就肯定往生。如果根塵相接觸,還會受外面境界影響,別人讚歎我,我很高興,罵我幾句就生氣,這就做不了主。境界風一吹,你馬上就動搖,這樣念佛不能往生,一天念十萬聲、二十萬聲佛號也不能往生,這是功夫不得力。

高級的禪定,我們這一生很不容易達到,初禪我們都沒有能力。所以,淨土宗修行比任何一宗容易,但是如果我們的佛號不能伏住煩惱,還是不能往生。淨土宗修行的手段,就是根塵相接觸的時候,心才動,不管是善念、惡念,立刻提起佛號把念頭打掉。古人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如果不起念,你就成功了,你不是凡夫,你已經是佛菩薩。凡夫決定起念,念頭才起,一句佛號提起來就是覺,把妄念換掉。順境起歡喜心,把歡喜的念頭換掉;逆境起瞋恨心,把瞋恨的念頭換掉;統統換成一句佛號,這叫真念佛!會念佛!所以,功夫在起心動念處用,用到所有妄念都不起了,就是「發諸三昧時」。『三昧』意思是「正受」,正常的享受,也翻作「禪定」,所以禪定是正常的享受。

「禪定」,惠能大師根據《金剛經》解釋,「不取於相」是禪,就是不受外面境界干擾;「如如不動」是定,就是內不起心動念。永遠保持外離相、內不動心,這個境界現前就是「發諸三昧時」,這時要「善能覺了諸禪虛假」。

世間禪定有八種,這是八個淺深不同的層次。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再往上去是四空定,合起來稱為「四禪八定」。八定裡包括四禪,不是四禪之外還有八定。這是大分,細分就多了。初禪的功夫、層次各個不相同,真正用功的人,年年境界不一樣,月月境界不一樣,天天境界不一樣。你就曉得,禪定層次是多麼複雜,用的手段、方式無量無邊。

有很多修禪定、得禪定的人,為什麼出不了三界,證不了聖果?毛病就在他生起「見愛」。禪定的境界好,佛門常講「禪悅為食」,那個境界快樂極了。一入那個境界,貪圖這個境界,就住在這個境界裡面,不能再提升,這就大錯特錯!將來我們修行契入這個境界,要知道《金剛經》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禪定境界也是虛妄,十法界依正莊嚴都不是真的,決定不能貪愛。一生歡喜心,自己就墮落,不能再前進了。所以,永遠要記住「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到如來果地還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妄想、分別、執著永遠斷了,才能開智慧。智慧是隨著定功逐漸開的,你定功到什麼程度,智慧就達到什麼境界;禪定與般若是成正比例,定功愈深,智慧也愈大。

四禪天人、四空天人對於娑婆世界六道的狀況瞭如指掌,為什麼出不了六道輪迴?因為他有「見愛」,「見」是所知障,「愛」是煩惱障。他們的二障比我們薄,但是還沒有斷,所以出不了三界。要想出三界,必須把「愛」斷了,對於禪定的境界決定不生這個煩惱。到什麼時候把「見」也斷了,就超越十法界。

《金剛經》上講「四相四見」,你要是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出不了六道輪迴;四相沒有了,但是你還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出不了十法界。《金剛經》後半部的教義比前半部深,前半部你做到了,超越六道輪迴,可以證得四果羅漢;後半部做到了,超越十法界,生到一真法界、華藏世界。

澳洲的土著說他們是真人,說我們被物質文明污染了心性、體能。他們的心清淨,生活多麼自在!他們每天過什麼日子?他們沒有家,到處去遊玩。澳洲政府給他們建築一些房屋,他們把房屋做為倉庫。他們睡在野外,風吹雨打也沒事,不生病。我們過著物質文明的生活,把我們的體能破壞了,禁不起風吹雨打。他們完全隨順大自然,他們到世間來是消業的,是來受報的,所以他們靈性很高,能預知很多事情。這是什麼原因?禪定;他心定,定能夠突破許多空間維次,所以能預知許多事情。這是本能,為什麼我們不能預知?因為妄想、分別、執著把我們這個能力破壞了。

要曉得,禪定境界不是究竟圓滿的,我們才能不斷向上提升。佛陀教育無他,幫助我們恢復靈性而已,一般人講的「恢復我們的本能」,現在人講「體能」。靈性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佛說一切眾生都有,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佛一句話道破了。「德能」,德是能力,佛家講「德相」,相是相好,能力、相好都是圓滿具足,一絲毫不欠缺。所以,佛家教育是恢復我們的智慧本能而已,它有方法、理論,依照這個方法、理論去修學,我們可以逐漸的恢復。

到我們「發諸三昧」時,突破空間維次,許多境界都能看到,但是不可以貪愛。定覺支,「定」覺的是什麼?定中境界也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跟我們眼前境界一樣,都不是真實的,可以受用不能執著。受用,你真正得快樂;執著,你就生煩惱。

第七「捨覺支」,註解云:「捨所緣境界時,善能覺了取捨虛偽,不生追憶故。」捨是放下,也就是放下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妄想、分別、執著,不是在事相上放下,是在心上放下。佛法教初學,往往也從事相上教他放下,為什麼?凡夫習染太重,心隨境轉,事相是境,也得要放下。譬如,佛制定的禁戒,禁止不許做的,像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加一個「不」,就是從事上放下。因為你的心在境界上做不了主,你會被境界所轉,就得放下。如果自己有相當的功夫,一般講「禪定」,不會被外境所轉,這些戒律就沒有了;不是戒律沒有了,而是戒律圓滿了。圓滿的境界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不被境轉,境不礙心,心也不礙境,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無障礙的境界。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然後才知道應該如何學佛,如何持戒。

我們見色聞聲還起念動心,就必須嚴持佛的禁戒,對自己一定有好處。到法身大士的境界,真正到了無障礙的境界,決定不會起一個傷害眾生的念頭,他不殺生的戒圓滿;決定不會有一個念頭佔人便宜,他不盜的戒圓滿;決定不會有個念頭侵犯別人,他不淫的戒圓滿。他在境界裡確實不起心、不動念,顯現出來的是大慈大悲,這個大慈悲心充滿虛空法界。我們今天沒有到這個境界,六根接觸外面境界還會起心動念,就知道自己功夫不行,還是被習氣所拘,不得自在,就一定要嚴持禁戒,慢慢的把自己的功夫向上提升,這是正確的。

「捨所緣境界時」,能緣是我們的根身,所緣是六塵境界,初學的人一定要在這上用功夫。捨一切境界就是「放下」,從哪裡放下起?首先放下自私自利,就是放下我相,我相裡最嚴重的就是自私自利。「我做的這個事情是利益一切眾生的!」「利益一切眾生」也得放下,弘法利生是利益眾生的,你要是不放下,你是輪迴心,做的是輪迴業。如果這個輪迴業是善業,果報在三善道,出不了六道;放下才能超越六道輪迴,這是破我執。你的心是很慈悲,是好心,「要幫助這些苦難眾生,要把佛法好好發揚光大」,這是好事,但是與心性不相應。一定要明瞭:我統統放下了,弘法利生的事情有沒有人做?有,諸佛菩薩會再來,我趕快去作佛、去作菩薩要緊,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何必一定說「這非我不可,我不做就沒人做了」,哪有這種道理!這是迷得深,很多放不下的因素在此地。

從世間法來說,最重要的是傳人,這在佛法裡稱作「承傳」。歷代祖師一代一代的承傳,這在世間法是對的,不一定我要做到底,有人接著做就行了。接著做的人沒有像我自己做得這麼圓滿,這是可能的,但是不要著急,只要傳人接著做,他在經驗當中會吸取教訓,他會不斷進步,十年、二十年之後,可能他的成就超過我們自己。只要鍥而不捨,只要不退心,「勇猛精進」非常重要。

捨覺支最重要的,「善能覺了取捨虛偽」,這一句話就是《金剛經》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可以取,可以捨,取捨是事,事事無礙,重要的是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了。《金剛經》後面四句偈要常常放在心上,「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就是取捨虛偽;「如露亦如電」,是講這一切法不存在,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凡夫看到好像這個東西是真的,那是相續相,「如露」是相續相,「如電」是真實相,剎那生滅。《仁王經》云:「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這是事實真相,所以你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了。執著是與真相不相應,與真相相違背。這個錯就是佛家講的「迷」、「無明」,你不了解事實真相;真正了解事實真相,心得大自在,大自在是真心。為什麼得大自在?《壇經》云:「本來無一物」,怎麼不自在?不管你起什麼樣的妄想、分別、執著,還是本來無一物。你不要以為執著就真的有了,還是假的。

唯識講的三心「遍計所執性」,不是真的,決定沒有這個事實。所以,法身菩薩看得清楚,「一切眾生本來成佛」,現在是不是佛?是,不過是個糊塗佛,糊塗在哪裡?就是起了妄想、分別、執著;雖然起妄想、分別、執著,他的本性裡還是本來無一物。所以,一切眾生確實本來成佛,這是真的。我們一定要懂這個道理,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勇猛精進,修六波羅蜜。為什麼又要勇猛精進去修六波羅蜜?六波羅蜜是性德,自性本具的,不是從外頭來的。幫助一切沒有覺悟的眾生,「先覺覺後覺,先知覺後知」,這是一切諸佛菩薩的常軌、大道。

「不生追憶故」,放下之後不會再留戀,不會再追憶。世間人免不了想過去、想未來,菩薩動念的時候真是萬善相隨,不動念的時候是心裡一個雜念都沒有,一念不生。動念是普度眾生,利益一切眾生,無量無邊的善業都跟著起來了,純善無惡。《十善業道經》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晝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沒有一樣不善;這裡面如果有執著,有追憶,就不善了,就迷了。「善能覺了」,覺了是善,不覺就迷,不可能在覺與不覺當中,所以一定要善覺,明瞭取捨虛偽。

由此可知,取捨都是利益眾生,都是給眾生做一個好榜樣,幫助眾生覺悟。取能幫助眾生覺悟,我們就用取;捨能幫助眾生覺悟,我們就用捨;活活潑潑,不是為自己,是為眾生,這才稱作「善能覺了」。真正覺悟的人才懂得,他做得非常自然,沒有一法不是利益眾生的。

 

返回


楊枝淨水
懺悔業障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恭敬整理

  

佛法修學的成敗,在於改過自新,十大願王講的「懺悔業障」,這是關鍵之所在。有許多學佛人礙於面子,不肯下心懺悔,對自己所作所為隱惡揚善,自己的缺點過失盡量隱藏,自己有一點小善就想盡方法去表揚,現在時髦的話說「推銷自己」,這對修道產生了嚴重的傷害。古德教我們「隱惡揚善」,看到別人的過失不說,也不要放在心上,別人的好處要讚歎頌揚。現在人對別人做的善事隻字不提,別人的過失缺陷盡量攻擊,這個社會怎麼會好?我們要細細體會佛的意思,若能將佛菩薩的教導領會於心,就得法喜充滿。特別是對於因緣果報的事實真相要明白,縱然舉世之人造惡,自己也不造惡。

佛教導根性劣、業障極重的眾生,修學五戒十善、布施忍讓。忍讓是戒法,指持戒布施,這是佛法行門基本的教學。真實的說,布施是無限的深廣,佛在《華嚴經》第六迴向品裡,講了將近一百種布施,講得很詳細,布施的心態尤其重要。

這些事在平常講經說法中,很少有機會細說,受到時間的限制,只能略說幾條而已。所以,講經說法多半是為眾生做遠因緣,就是近期收不到效果,只是在阿賴耶識中種下遠因緣,「一歷耳根,永為道種」。待將來得人身再遇佛法時,希望這個種子能起現行。因此,我們這一生能遇到佛法,這個種子不是這一生種的,而是過去世多生多劫就有這個種子,今天遇到緣才起現行。

我們冷靜的想想,這個種子究竟有多大的力量,能帶給我們什麼樣的結果,然後我們才真正明暸,阿賴耶識裡的佛種子不夠多,力量不夠強,煩惱習氣的種子比佛種子不知道多了多少倍,而且力量非常強大。這就是我們天天讀佛經、聞佛法,煩惱習氣仍然改不過來的原因。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才知道,這一生如果沒有結果,等於是又種了一次因,把這個因加強一點而已。不知道要到哪一劫,這個種子才能產生力量,才能抗拒煩惱習氣。從這個地方去省察,凡夫成無上道,談何容易!

真正能做克己的功夫,拼命的學習,就是他的悟性高,他的阿賴耶識裡的佛種子力量強。因此,他懂得懺悔,不怕別人恥笑,有勇氣說出自己的過失。佛在世的時候,知道大家很愛面子,所以出家人一年只有三天可以在大眾面前說過失,就是在夏安居圓滿時的「自恣法會」,一年一次發露懺悔的機會。外面的居士不能參加,只有同學間互相批評。因此,我們的業障習氣不能消除,原因在不肯發露懺悔。果真能做到責心懺悔,就已經相當難得了;責心是自己做錯事情,良心發現,自己感到不安,在暗中去改過。

我們修學要想在這一生成功,決定要求三寶加持,靠自己決定不可能。如果要得到三寶顯著的加持,一定要用真誠心去求,妄心決定不能相應。在這個世間不必怕吃虧、不用怕上當,要知道「萬法皆空」,吃虧上當也是空、也是虛妄,你所得到的是虛妄,你失掉的還是虛妄,得失心就淡了,才能一切隨緣而不攀緣,隨緣就自在。

真正懺除業障,菩提道上就一帆風順。我們的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都是道,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無一不是道場,道場並不是狹義的指寺院、庵堂。所以,我們念念要覺悟,時時要覺悟,處處要覺悟,事事要覺悟,覺悟就是道場。我們在大乘經教裡,特別在《華嚴經》聽到這些事實,應當做的就是深解義趣,依教奉行,自然就得真實利益,這一生才不會空過。

 

返回

 

蓮語珠磯
印光大師開示

 

◎今之僧人,多係俗派,四十五十,也舉行祝壽。有以此事語光者,光曰:「我寧受斬頭之刑,不願聞祝壽之名。」有欲為光祝壽者,是拉光於最下劣之下流坯一派也。

 

返回

 

多元文化論壇
天堂與地獄

 

有人問:「天主教講三道,佛法講六道,怎麼會通?」很簡單!一個廣說,一個略說;天堂代表善道,地獄代表惡道,問題就解決了!天堂是善道,善道有許多不同的等級,佛家講天堂有二十八層天,像我們同樣是人,而人的富貴貧賤不相同,有人是億萬財富,作帝王、作總統、作大臣,有人則是每天在外面討飯作乞丐,這是層次不一樣,天也是如此。

為什麼不平等?因為心不平。到什麼時候心才平?成佛心就平了,真平等是在如來果地。等覺菩薩都不平等,他還有一品無明沒斷;那一品無明,各個等覺菩薩也不完全相同。《華嚴經》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四十一是大分,每一品裡面還有高下不相等。這跟我們在學校念書一樣,同是一班,考試名次從第一到末尾也不平等,是同一個道理。佛經講得詳細,世間其他經教說得簡略,如此對照起來,我們就非常清楚。

(節錄自《十善業道經》第136集「覺支莊嚴故,常善覺悟一切諸法。」)

 

返回

 

淨空法師說故事
財富滾滾而來

 

財富是財布施的果報,你不肯修財布施,哪來的果報?有人會說:「我修財布施,可是我布施的那個對象並不是好人,也許我這個財被他騙去了,他拿去做壞事,怎麼辦?」那是他的事情,與我不相干,我是以清淨平等心來布施,得的是清淨平等的福報。我種這個因,他造業是他的果報。這個道理,新加坡的談禪法師懂得,他修財布施毫不吝嗇,而自己的生活非常清苦。從前他在城隍廟擺了一個小攤,賣香、紙錢、蠟燭,他把這些錢收集起來布施給別人。我聽說,舊金山有個大覺寺,那時買下這個道場是美金七十萬,談禪法師就布施了四十萬。福州西禪寺是他的祖庭,他在那裡出家,為了報恩就把這個寺廟興建起來,大概花了美金好幾百萬。而他自己平常生活,連水都捨不得喝,他喝自來水,招待客人才去買一罐礦泉水。他過那樣清苦的生活,修真實的福報。

他錢送出去之後,只跟人家說一句話:「各人因果,各人負責」,以後就不再管了,他的心多清淨、多自在,絲毫罣礙都沒有。他修的是真實的福報,來生要是沒有往生淨土,福報不得了。假若他來生是做生意,將是世界上第一有錢人,因為他修的這個福是清淨福。清淨福有什麼好處?來生賺錢不費一點力,錢財滾滾而來。而我們布施給別人又要干涉,又怕人這樣那樣,總是提心吊膽,布施還是有福報,但將來來世賺錢賺得好辛苦,這就是因為心不清淨。這一點就比不上談禪法師。

(節錄自《華嚴經》第418集「雲幢大音主方神,得如龍普雨,令眾生歡喜解脫門。」)

 

返回

 

答疑解惑                      
                      淨空法師解答於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問:弟子懷有五個月的身孕,經醫生檢查得知胎兒染色體異常,小孩不僅是低智能,尚有精神異常的可能。我身邊沒有人願意我留下這個胎兒,如何彌補我犯下的重罪?

答:在現前社會,幾乎每個地方都有同類的事情發生。從佛法的觀點來看,這是眾生的共業,也是累劫不善業造成的結果,我們看到這些情況很難過。一定要知道,兒女與父母是有直接而密切緣分而來的,沒有緣分,求兒女求不到。佛講兒女與父母有四種因緣,所謂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實際而言,人與一切眾生都有這四種緣。因此,若這個小孩是來報恩的,妳墮胎就是殺了他,恩變成仇;如果是來報怨的,仇恨就更深了。討債、還債再加上命債,因果通三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我們這一世遭遇的種種不幸,是過去生中造的不善業;這一生當中能夠過得很安穩、很自在,一切稱心如意,也是過去生中累積的善因。善因必得善果,惡因一定得惡報。

實在講,醫生的判斷未必正確,但是多數人相信醫生的話,認為醫生是科學,宗教是迷信,不能接受,這就沒法子了。在這種情況之下,中國確實有不少好的中醫大夫,中醫的診斷、治療有些方面確實是西醫所不及的,不妨參考看看。

若是不得已要做挽救的方法,就是為小孩修福。修福的方法很多,最殊勝的方法是教育。這件事情不難,在中國大陸建一所小學的費用不多,我們在大陸現在已經建了十幾所學校。以這個功德迴向給這個小孩,他一定會很歡喜,然後再誦經、念佛迴向給他,這是很好的一種超度、修福的方法。這個建議提供給妳,可以仔細想想。

問:學講經者,講至下半場時,感覺整場攝受度不足,聽眾的心似乎很浮躁、散亂,此時應做如何處理,才能再度安定聽眾的心?

答:這些都在李炳南老居士編的《內典講座之研究》中,好好去研究、學習。這種情形在初學是不能避免的,所以一定要很認真做充分的準備,上台決定要求三寶加持。另外,一定要與聽眾結緣,不肯與聽眾結緣,聽眾不會擁護你。跟聽眾有緣,他來捧場,即使你講得不好,他也不會離開。我講經的時候,一進講堂,一心專注,兩邊都不看,走到佛前拜佛後就上台;講完之後下台,我兩面都打招呼,決不可對聽眾不理睬。你只要真誠心依照這些規矩去做,法緣自然殊勝。

問:弟子每天誦經、念佛迴向給冤親債主,但還是經常夢到自己殺人,不知如何是好?

答:夢中境界也不是無中生有,這是過去所做的事,印象落在阿賴耶識裡面。夢中我們約束的能力,也就是分別、執著的能力比較放鬆,所以意識含藏的業習種子此時現行,變成夢中境界。我們初學時功夫不得力,常常有惡夢,到修學功夫得力的時候,這些夢境自然就沒有了。古人言:「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也不無道理。我們天天念佛、想佛,天天誦經、講經,也會在夢中念佛、講經。你現在還在夢中殺人,可見你從前那個印象很深,現在學佛的印象很淺薄,這是功夫不得力。明白這個道理,要加緊用功。夢中可以測驗自己的功夫、境界,到你常常作夢能親近佛菩薩、能講經說法、幫助一些苦難的人,你的境界就轉過來了。平常我們不曉得自己功夫得不得力,從這些地方可以檢查出來。

問:每次讀《無量壽經》到第三十五品的時候,就會心驚肉跳不安,因為吾兒很類似經中所說的不善之人。請問可否將三十五品空過不要讀,以減少心裡的恐懼?兒已經二十多歲,很難溝通,不聽勸言,請問應以怎樣的心態來面對?

答:三十五品還是要念,你念了心裡不安,這是很有效果的感受。要多念、多思惟,轉惡為善,轉迷為悟,這就有效。母子的緣分是注定的,佛講有四種緣,不明佛理,確實是隨業受報,日子過得很辛苦;懂得佛法之後,就要知道如何做一個轉變。首先從自己做個轉變,然後幫助兒子做轉變,學佛真有用處,就是一般人講的「改造命運」。學佛最低的效果是把命運改過來,轉不善為善,轉禍為福,這是眼前很小的果報,更殊勝的是轉迷為悟、轉凡成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轉凡夫身作佛身。如果我們眼前的果報都轉不過來,要想轉迷為悟、轉凡成聖是不可能的。

現前得的果報稱為「花報」,像植物先開花後結果,來生屬於「果報」。現在的花報好,果報一定非常殊勝。花報不好,要反省、檢點,決定是功夫不得力。功夫不得力最重要的因素是理解得不夠透徹,所以信心會動搖,願力若有若無。如果對於佛陀的教誨有相當深度的理解,有堅定的信心、願力,這個「願力」是世人常講的心想事成,佛法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就是願,你有正確的善願,哪有不轉業報之理?

你的兒子年齡大了,只要你自己認真學佛,求三寶加持,會有一種不思議的力量,我們凡夫肉眼看不見的力量,讓你兒子覺悟、回頭,那就是你修行功夫得力。你兒子現在還不聽你的話,是你的功夫沒有力量。

對於不聽話的兒子,父母愛護他、關心他,熱心親切教導他,他不願意接受,不但不接受還要反叛、侮辱。但不論他怎樣以惡意來對待,我們依舊用慈悲、真誠的善意回報,假以時日,他會想到他以惡意對待父母,父母完全以善意對待他,他就會回頭了。諸佛菩薩大慈大悲,永遠都在等待眾生回頭,眾生只要有一念回頭,佛菩薩就來幫助,真的是感應道交絲毫不爽。

 

返回

 

法寶流通
最新消息

 

現有淨空法師講經有聲版CD片(電腦專用片),太上感應篇2片(1∼254集),華嚴經五(161∼200集),華嚴經六(201∼240集),華嚴經七(241∼280集),華嚴經八(281∼320集),無量壽經細講二(41∼80集),無量壽經二次宣講2片(1∼107集),地藏經含玄義2片(1∼89集),及其他講演音帶、VC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向「社團法人華藏淨宗學會」索取: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一號二樓 Tel:(02)2754-7178;Fax:(02)2754-7262。或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返回

 

信息交流
  

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您有過心靈的感觸嗎?歡迎在「學佛心得」欄目內踴躍投稿。來稿請寄 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feeling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 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news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 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question

*所有稿件,編者有權潤飾修改。

 

返回

 

聲明啟示

淨空法師所有一切著述,暨四眾同修整理文物書刊,公開授權大眾翻印流通,但不得擅自加註版權所有,任意增減內容,非法牟利,侵害公眾權益及原著本意。


若您有任何意見,歡迎來信指導,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adv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