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集:【29-332-0002】
大比丘
「大」者,梵語為摩訶。具有三義:謂大、多、勝。「大」者,《彌陀疏鈔》云:「天王大人,所共敬仰,非小德也,名大。」《淨影》云:「曠備高德,過餘近學,故名為大。」「多」者,內典外籍,無不博通,非寡解也,名多。「勝」者,勝過餘學,超於九十六種外道之上。再者,《佛地論》另有三義。一最極利根,波羅密多種性。二得無學果位。三得小果已,趨大菩提。以上三義,故名曰「大」。又嘉祥師謂「大」有三義:一生大解。二破大惡。三證大果。由上可見,大比丘者乃德高望重,迴小向大之比丘,乃比丘眾中之尊宿。
「萬二千人俱」,標比丘之人數。日《會疏》曰:「諸經多標千二百五十人。今經與《法華》標萬二千人,蓋是出世本懷,一代勝會,故十方大德皆雲集乎。」上說甚是,會眾之盛,正表世尊說法之勝也。又「俱」者共集之義。
戊二、歎德標名 分二 己一、歎德
【經】一切大聖。神通已達。
【解】「一 切大聖,神通已達」。上二句,讚諸大比丘之德。「一切」,乃該羅事物之稱,又「一切」,普也。「一切大聖」,讚嘆之辭。《嘉祥疏》云:「游心空理,隱顯難測,故稱聖人。」《會疏》曰:「初果已上,悉名聖者。以究大阿羅漢,故名大聖。亦可雖外現聲聞,內秘菩薩之行,故名大聖。」《淨影疏》曰:「大有兩義:一位高名大,一德勝名大。會正為聖。」綜上可見,或從德而言,契於空理,會合正道曰聖;或從位而言,初果以上稱聖。唯迴小向大,行菩薩道,直趣佛果者(乃名究大阿羅漢),或大權示現者,方名大聖。
又淨影曰:「神通已達,歎其德勝。所為神異,故名曰神。無壅曰通,所謂身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及與漏盡。」故知「神」為不測之義,「通」為無礙之義。「達」者,嘉祥曰:「達者言證,證六通三明等是也。」阿難當時,雖未得漏盡,但以當機,應須並列。又淨影釋曰:「阿難增上利根,雖居學地(未得無學果位),而成無上勝妙功德。故曰大聖。於神通中,解了畢竟(徹底了解),亦名已達。」是故阿難亦得名列「一切大聖,神通已達」。
己二、標名 分五 庚一、第一得度
【經】其名曰。尊者憍陳如。
【解】「其名曰,尊者憍陳如」。「尊者」,梵語阿梨耶,譯為聖者、尊者,謂智德具尊者,乃阿羅漢之尊稱。淨影曰:「有德可尊,故曰尊者。」《會疏》曰:「尊謂尊貴,有德可貴,故曰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