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網站首頁>報恩講堂> 開示 > 節錄 > 極樂妙果(有字幕)
現在選擇: 《現在播出 : 0001》
 
極樂妙果(有字幕)
2013.9.22-24 啟講於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2012淨土大經科註02-040-0451~0454集) / 編號:29-387 / 共 4 集
下載BT種子 (影音、文字、教材、或從FTP)
 

 

 
   

  
會自動播放首集,也可自由選擇底下的集數收看、收聽或下載。若播放不順,請手動選擇主機,下拉可以看到主機選項,英文字代表地區縮寫;選好主機,再點選下方表格的集數的小圖,即會播放在上方視頻區。點文字檔編號會詢問doc或pdf兩種格式,請依需求按「確定」後下載,閱讀pdf可能需要安裝adobe reader軟體。無法閱讀請看此

宣講
日期
講演文字(文件檔)
mp3
點播
高畫質影片
點播
2013.9.22

第1集:【29-387-0001

極樂妙果

講義下載:心宗 悉檀

【經】應發無上菩提之心。復當專念極樂國土。

【解】於此五濁惡世,無佛之世,能見彼佛,實是希有。全憑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不思議力。復因行者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廣積功德,發願迴向,求生彼國。與佛願相應,故能見佛。由見佛故,即得往生,永無退轉。必證無上菩提。段末復示「應發無上菩提之心,復當專念極樂國土。」蓋此乃往生之主因。

丑二、積善迴向

【經】積集善根。應持迴向。

【解】加之以「積集善根,應持迴向。」以是勝因,必得妙果。

子二、妙果

【經】由此見佛。生彼國中。得不退轉。乃至無上菩提。

【解】故云:「由此見佛,生彼國中,得不退轉,乃至無上菩提。」

本解崇尚他佛,或疑有昧心宗。茲引三論,以為佐證。

一、靈峰大師《要解》云:「問:『佛既心作心是,何不竟言自佛,而必以他佛為勝,何也。』答:『此之法門,全在了他即自。若諱言他佛,則是他見未忘。若偏重自佛,卻成我見顛倒。又悉檀四益,後三益事不孤起。儻不從世界深發慶信,則欣厭二益,尚不能生,何況悟入理佛。


下載

下載
2013.9.22

第2集:【29-387-0002

極樂妙果

講義下載:悉檀 世智辯聰

又悉檀四益,後三益事不孤起。儻不從世界深發慶信,則欣厭二益,尚不能生,何況悟入理佛。唯即事持達理持,所以彌陀聖眾現前,即是本性明顯。往生彼土,見佛聞法,即是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法門深妙,破盡一切戲論,斬盡一切意見。唯馬鳴、龍樹、智者、永明之流,徹底擔荷得去。其餘世智辯聰,通儒禪客,盡思度量,愈推愈遠。


下載

下載
2013.9.23

第3集:【29-387-0003

極樂妙果

講義下載:通儒 禪客 頑虛

其餘世智辯聰,通儒禪客,盡思度量,愈推愈遠,又不若愚夫婦老實念佛者,為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也。』」

二、《無量壽起信論》云:「問:『臨終見佛,為是自佛,為是他佛。若他佛者,即成魔業。若自佛者,想力所成,虛妄不實,云何往生。』答:『自佛他佛,總成戲論。人我兩忘,自他不異。諸佛法身,湛然常寂。以本願故,感應道交,即自即他,無虛無實,唯一真如,周遍法界。眾生依於業緣,幻有分段。如居屋下,不見天日。念力誠堅,幻緣斯淨。如撤屋蔀,天日豁然。任運往生,還同本得。』」此論掃盡一切分別,自他生佛總成戲論。唯一真如湛寂周遍。任運往生極樂,還在本心之內。

三、《彌陀疏鈔》云:「著事而迷理,類童蒙讀古聖之書。」「昏穉未開,僅能讀文,了不解義。所謂終日念佛,不知佛念者也。」「執理而遺事,比貧士獲豪家之券,自云巨富,不知數他人寶,於己何涉。」「所謂雖知即佛即心,判然心不是佛者也。是故約理則無可念。約事,則無可念中,吾固念之。以念即無念,故理事雙修,即本智而求佛智。夫然後謂之大智也。」又《疏》云:「然著事而念能相繼,不虛入品之功。執理而心實未明,反受落空之禍」,《鈔》曰:「假使騁馳狂慧,耽著頑虛。於自本心,曾未開悟,而輕談淨土,蔑視往生,為害非細。


下載

下載
2013.9.24

第4集:【29-387-0004

極樂妙果

《鈔》曰:「假使騁馳狂慧,耽著頑虛。於自本心,曾未開悟,而輕談淨土,蔑視往生,為害非細。所謂豁達空,撥因果,莽莽蕩蕩招殃禍者也。」讀者當三復斯言,慎勿執理廢事,諱言他佛,輕視淨土,而自招殃禍也。

辛二、中輩 分二 壬一、中輩因行 分二 癸一、發心專念

【經】其中輩者。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解】《略論》云:「中輩生者,有七因緣:一者,發無上菩提心。二者,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三者,多少修善,奉持齋戒。四者,起立塔像。五者,飯食沙門。六者,懸繒燃燈,散華燒香。七者,以此迴向,願生安樂。」《會疏》同之。第一發菩提心,第二一向專念,均如上解,不贅。

癸二、修善願生

【經】隨己修行。諸善功德。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繒然燈。散華燒香。以此迴向。願生彼國。

【解】第三「隨己修行諸善功德」,謂諸善功德中,隨己堪能,勉力以赴也。「奉持齋戒」《大乘義章十二》曰:「防禁故名為戒,潔清故名為齋。」「戒」者,《四分律音義》曰:「戒亦律之別義也。梵言三婆羅,此譯為禁。戒者亦禁義也。」「齋」者,謂不過中食。正午以為正時,以後為非時。時者宜食,非時則不宜食。不過中食(即常言之過午不食),名持齋。


下載

下載

分頁顯示: 第 1 頁 / 總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