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網站首頁>報恩講堂> 開示 > 節錄 > 供佛的意義(有字幕)
現在選擇: 《現在播出 : 0001》
 
供佛的意義(有字幕)
2013.9.28-30 啟講於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2012淨土大經科註02-040-0456~0458集) / 編號:29-388 / 共 3 集
下載BT種子 (影音、文字、教材、或從FTP)
 

 

 
   

  
會自動播放首集,也可自由選擇底下的集數收看、收聽或下載。若播放不順,請手動選擇主機,下拉可以看到主機選項,英文字代表地區縮寫;選好主機,再點選下方表格的集數的小圖,即會播放在上方視頻區。點文字檔編號會詢問doc或pdf兩種格式,請依需求按「確定」後下載,閱讀pdf可能需要安裝adobe reader軟體。無法閱讀請看此

宣講
日期
講演文字(文件檔)
mp3
點播
高畫質影片
點播
2013.9.28

第1集:【29-388-0001

供佛的意義

第四、「起立塔像」。「塔」,具云窣堵波,譯為廟,或方墳。謂置佛舍利處也。《會疏》曰:「安塔有其三義:一表人勝,二令他信,三為報恩。《法華經》曰:『諸佛滅度已,供養舍利者,起萬億種塔。金銀及頗梨。……或有起石廟,栴檀及沉水,木樒並餘材,磚瓦泥土等。若於曠野中,積土成佛廟,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像」,指佛像。據《增一阿含》佛升忉利,優填王憶佛,用牛頭栴檀雕佛像高五尺,是為此土雕像之始。《法華經》云:「若人為佛故,建立諸形像。刻雕成眾相,皆已成佛道。」又《造像功德經》曰:「若人臨終發言造像,乃至如麥,能除三世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第五、「飯食沙門」。即齋僧。以飯食供養僧眾也。《六波羅蜜多經》云:「以食施者,當施五事。云何為五:一者施命。若人無食,難以濟命。二者施色。因得食故,顏色和悅。三者施力。以是食故,增益氣力。四者施樂。以此食故,身心安樂。五者施辯。若飢餓者,身心怯弱。言說謇訥,不能辯了。飲食充足,身心勇銳,得大辯才,智慧無礙。」又《會疏》曰:「飯食沙門者,經云:『正令得滿四天下寶,其利不如請一清淨沙門,詣舍供養,得利殊倍。』」

第六、「懸繒然燈,散華燒香」。


下載

下載
2013.9.29

第2集:【29-388-0002

供佛的意義

第六、「懸繒然燈,散華燒香」。「繒」,帛之總名。「懸繒」者,以繒造彩幡懸掛於佛殿。《百緣經》云:「佛在世時,有婆多迦,過去曾作一長幡懸毘婆尸佛塔上。從是以來,九十一劫,常有大幡覆蔭其上,受福快樂。然後出家,得阿羅漢。」「然」者,燒也。「燈」者燈燭,燈火也。《施燈功德經》云:「佛告舍利弗:或有人於佛塔廟諸形像而設供養故,奉施燈明,乃至以少燈炬,或酥油塗然(燃),持以奉施,其明唯照一道一階。舍利弗:如此福德,非是一切聲聞、緣覺所能可知,唯佛如來乃能知也。」「散華」,散布鮮花,以供養佛也。《會疏》云:「散花者,花開清淨。妙色妙香,散諸佛剎。若有花開,諸佛來坐。是故下界中以花為淨土。見色聞香,諸鬼神等嫌之,猶如糞穢色香故。(謂諸鬼神以花之色香,同於糞便,故嫌之。)《陀羅尼集經》曰:「若四部眾,以眾花散阿彌陀佛,發願誦咒者,得十種功德。何者為十:一者,自發善心。二者,令他發善心。三者,諸天歡喜。四者,自身端正,六根具足,無有損壞。五者,死生寶池(指死後生於寶池中)。六者,生生世世生於中國及貴姓中。生值佛聞法,不生邊地及下姓中。七者,成轉輪王,王四天下。八者,生生世世常得男身。


下載

下載
2013.9.30

第3集:【29-388-0003

供佛的意義

九者,得生彌陀佛國,七寶花上結跏趺坐,成阿鞞跋致。十者,成阿耨菩提。坐於七寶師子座上,放大光明。與阿彌陀佛等無有異也。』」「燒香」,燒香以為供養。《往生要集》曰:「隨力辦於華香供具。」《會疏》曰:「若人燒美香,魔倫趣他方。佛神歡喜守。修善必成就。如那乾訶羅國大王,遙向佛生國焚香作禮。香煙直至佛精舍,如白琉璃雲,繞佛七重,化作金臺。具如《觀佛經》說。」又《大日經疏》曰:「燒香是遍至法界義。如天樹王開敷時,香氣逆風順風,自然徧布。菩提香亦爾,隨一一功德,即為慧火所焚,解脫風所吹,隨悲願力自在而轉,普薰一切,故曰燒香。」後疏兼論燒香之事理,旨趣更深。

第七、「以此迴向,願生彼國」。迴向發願之緊要,已於上輩往生文中,略作註釋。茲簡錄慈照宗主勸人發願偈於下:「持戒無信願,不得生淨土,唯得人天福,福盡受輪迴。」又「發願持戒力,迴向生樂國。如是各行持,千中不失一。」又《會疏》曰:「迴向願生者,如上諸善迴向,則必作生因。若不迴向,則不作生因。」皆顯迴向發願之不可少也。

壬二、往生果德

【經】其人臨終。阿彌陀佛化現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與諸大眾前後圍繞。現其人前。攝受導引。即隨化佛往生其國。住不退轉。無上菩提。功德智慧。次如上輩者也。

【解】「其人臨終,阿彌陀佛,化現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圓中鈔》曰:「真佛者,彌陀之應身也,化身則從應身,又變化其身,而來接引。」《會疏》曰:「具如真佛者,如《觀經》中,上輩三人臨終時,皆言阿彌陀佛及與化佛來迎此人。故知真佛,指上輩所見佛也。餘例上可知。」


下載

下載

分頁顯示: 第 1 頁 / 總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