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境才是真修行(有影片)
請點下面的選項觀看影片
看mms影片
看youtube
下載影片
賢首國師、清涼大師都是明心見性的人,我們讀過賢首國師的《妄盡還源觀》,這個裡面給我們提出四個重要的條件,四德,是我們修行證果決定不能缺少的。第一個是「隨緣妙用」,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個功德就是妙用。現在一般社會的人隨緣,隨緣他造業,隨緣他在造地獄業,那就不妙了。他將來受的是什麼?三惡道。所以佛菩薩教給我們,隨緣要妙用,妙用是什麼?不造業,隨緣不造業。不但不造惡業,連善業都不造,為什麼?善業生三善道,跟極樂世界不相應,這就不妙了。
造要造,善惡二邊都不沾,也就是不分別、不執著,這個什麼?這叫淨業。淨業的果報,六道裡頭沒有,果報在哪裡?果報在極樂世界。你的心裡只有阿彌陀佛、只有西方極樂世界,我做一切善事,斷惡修善,為什麼?統統為了到極樂世界。我做的這些好事,斷惡修善的這種功德,迴向到極樂世界,提升自己的品位,這叫淨業。這個道理不能不懂!
我今天斷惡,我今天修善,是為阿彌陀佛,遵守阿彌陀佛的教誨,這是修行。修什麼?修自己的清淨心,修自己的平等心。
如果不跟人接觸,不跟外界接觸,你的清淨平等到哪裡修?跟一切有情眾生修,那是最高明的。為什麼?環境複雜,你在這裡頭真的把好惡的心修掉,你平等心待人,不是這個我喜歡、那個我討厭,那不行,這個東西是煩惱習氣,要把它斷掉。斷掉,你就要常常接觸,接觸裡慢慢磨鍊,真的沒有這個念頭了,好惡的念頭沒有了,真的以平等心待人接物,這像阿彌陀佛。
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真修真幹,那就是第二句,「威儀有則」。我起心動念有規矩,我言語作為有規矩,這個規矩是什麼?在佛法,就是剛才講的,我們淨宗學會成立的時候提出五個科目,淨業三福、六和敬、三學、六度、十大願王,我提出這五個科目,這五科目就是我們的規矩。我們這一生做人起心動念不離開這五個範圍,都能跟這五個相應,我今天一天真學佛了,沒有離開阿彌陀佛,沒有離開釋迦牟尼佛,佛教給我的,我都做到,這叫學佛。如果把這個東西丟掉了,那叫佛學,不是學佛,那叫佛學。佛學是把佛的教誨當作世間一種學術來研究,與我自己的思想生活、因果報應不相干,這叫佛學。
真學佛的人,他的態度非常明朗,第三句就是學佛人的心態,表裡一如,外表「柔和」,柔順、和睦,柔順就是他能恆順眾生,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和睦跟和諧不一樣,和睦的意思深,睦裡頭有親情,叫親和,和睦是親和,和諧還是有距離,和睦沒有距離。和睦是什麼?兄弟姐妹,父子、兄弟、姐妹和睦;和諧是外人,外面鄰里鄉黨,他有差距的,對一切人就像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樣。
「質直」,質直是真心,這是本質,本質是直心,直心是道場,直心就是真誠心,沒有一絲毫虛偽,這是什麼?這是佛菩薩。我們要不是用這種心待人,我們沒有學佛。人家騙我,我以真誠心對他,你說為什麼?我學佛,他不學佛,他搞六道輪迴,他欺騙我那個心是輪迴心,他造輪迴業,我要到極樂世界去,輪迴心去不了極樂世界,我必須把輪迴心放下。像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一樣,眾生是以虛妄的心對佛,佛是用真心對眾生,我們學誰?總得搞清楚、搞明白。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五三五集)2011/8/12 檔名:02-039-0535
>>>回前面總目錄 / YouTube影片主頁 / 土豆網影片主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