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  雜誌下載  文字講堂  常見問題  繁簡轉換程式下載

2002.7.6  星期六  VOL.107


 

 本期專欄:談舊事勸修行

 

卷首語
本期內容簡介

 

自己為什麼不貪圖享受?自己深深明瞭,這個世間只是曇花一現,生命非常短促,何必貪圖這種短促的享受?反而唸唸會想到,比我生活更困苦的眾生還有很多,所以享受的意願非常淡薄。請看本期專欄-談舊事勸修行

『阿彌陀佛』名號展開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展開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展開是《華嚴經》,《華嚴經》展開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這一句名號是總綱領,我們抓到這個綱領,所有一切佛法、一切經典、一切法門就統統掌握到了。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菁華

如何做才能萬緣放心,一心念佛?請看答疑解惑

近期網站新增內容:華嚴經641∼650、無量壽經細講21∼25、往生咒、觀經上品上生章(1992/9講於美國聖荷西)等。

 

返回

 

 

楊枝淨水
談舊事勸修行

 

過去在抗戰期間,發生蘆溝橋事變時,那一年我十一歲。在這八年中,家破人亡,人民顛沛流離,我的感觸很深。我是受難者之一,我十四歲失學,也是因為家庭生活貧困,必須要找工作,自己養活自己。我十四歲離開家,看到動亂的社會,人民的疾苦,所以我在很小的時候就體會到佛法講的『無常』。在八年中,我徒步走了江南十個省分,交通工具最方便的就是帆船,遇不到帆船的地方就要走路。一生前半世都生活在患難中,以後到台灣,這些年算是安定,能有機會讀一點書。但是自己必須要有工作,只能在工作多餘的時間求學,學得也非常辛苦。好在我還保存著一些傳統的舊觀念,懂得尊師重道、發憤用功,算是有一點小成就,也懂得將這些成就奉獻給社會、眾生。

自己為什麼不貪圖享受?自己深深明瞭,這個世間只是曇花一現,生命非常短促,何必貪圖這種短促的享受?反而唸唸會想到,比我生活更困苦的眾生還有很多,所以享受的意願非常淡薄。這在佛法講,過去生中的善根福德還能保持、維繫,在社會五欲六塵誘惑之下還能不動心,在道業上還能有一點進展,這是善根、福德、因緣。從因緣上講,無論在世法、佛法,我所接觸到的都是真正的好老師,老師都願意熱心教導我,所以在修學過程中沒有浪費時間,沒有走迂迴曲折的道路,這是一般世間人所講的幸運,確實是非常的幸運。

處在亂世,對這個世間沒有絲毫留戀,住世只有一樁事,就是將佛法和淨宗介紹給大眾,除這樁事情之外,沒有理由住世。看到有這麼多人喜歡聽、喜歡學,就多住幾天;沒有人聽、沒有人學,就少住幾天,這是事實真相。學佛最低限度的受用,應當把業力轉變成願力,就算是沒有白學,因為脫離不了六道輪迴,還是業力做主宰。一個人如果不能在這一生脫離輪迴,就決定不能避免三途苦報,這是真實的。

一切眾生包括我們自己本人,起心動念是惡念多、善念少,與貪嗔癡、十惡業相應的多,與三善根、十善業相應的少。仔細想想佛說的有道理,這一生壽命到了,來生到哪裡去不必問人,自己清楚。眾生迷惑,不畏惡道,不怕因果,眼前自鳴得意,果報現前時,後悔來不及了。諺語所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佛菩薩是老人,老人的話是經驗之談,何況諸佛菩薩是真實究竟圓滿覺悟的人,他說的怎麼會錯!他說的字字句句都是真實教誨,佛不欺騙眾生。凡是欺騙人,必有企圖、目的。佛對於一切眾生沒有任何企圖,佛不要名聞利養,也不需要別人恭敬讚歎。恭敬讚歎是做弟子的人應當有的心態,恭敬讚歎是自性性德的流露,是感恩的表現,出自於自然,沒有絲毫勉強、造作。不是說佛喜歡這些,一定要這樣作法,那又變成諂媚巴結。

為何要這樣做?法爾如是,修學到一個境界時,自然這樣流露,沒有絲毫勉強,這是性德的流露。我們起心動念、處事待人接物流露出的心態,是煩惱習氣的流露。煩惱、習氣斷除了,自性的流露是自然而然的。唯有性德才能幫助你明心見性,如果帶著絲毫的煩惱習氣,就見不了性。

十法界的聲聞、緣覺、權教菩薩沒見性,因為他們還有微細的分別、執著沒有斷除。我們凡夫只能覺察很粗的妄想、分別、執著,微細的就覺察不到,還以為自己沒有分別、執著了,其實還是有分別、執著的。世尊告訴我們,四禪天人、四空天人都以為自己煩惱習氣斷盡,以為自己證得了大涅槃,入佛的境界。他不是作意的傲慢,他是誤會、錯認了,這在佛法稱作『增上慢』,就是自己誤會了,才表現出這種態度。

過去大概將近三十年前,我遇到一位在家同修,他告訴我,他證阿羅漢果了。他不是騙我的,他是誤會了,他自己很肯定的以為證得阿羅漢果。我也沒法子,因為他是阿羅漢,我不是阿羅漢,我連須陀洹也比不上。最後我就想起了,阿羅漢有六通,我就問他:『我們在房子裡坐著聊天,房子有牆,牆外面人走來走去,你有沒有看到?』他說:『沒有。』我說:『那你沒證得阿羅漢,你要是證得阿羅漢,你有天眼通。』這樣才把他拉回來。所以,他不是傲慢,不是有意的,而是誤會了。別說是阿羅漢,初果就證得天眼、天耳通,也就是證得初果的人如果在這個大樓裡面,這大樓上面、下面有哪些人活動,一定看得很清楚。可是這是不是真的證得?不見得!因為縱然有這種能力,《楞嚴經》講得很清楚,魔附在你身上時,也會有這種能力。那種能力不是自己的,是魔使然的,讓你展現今天所講的特異功能。魔離開了,這種能力就沒有了。

因此,佛家修證的這些果位決定不能誤會,一絲毫的錯認,後果都不堪設想。即使契入這個境界,《楞嚴經》也說要若無其事,毫不在意,還是規規矩矩、老老實實的依教奉行,這是好境界。如果有這麼一點點境界,就得意忘形,自己覺得比人家高很多,別人修行都不如我,你就落入魔道,這就錯了。妖魔鬼怪有神通,佛菩薩、羅漢、須陀洹也都有神通,但佛不以神通做佛事。佛事是教化、接引眾生,如果用神通來接引、教化眾生,佛、魔就不能辨別了,所以佛以教學為中心。魔不能講經說法,因為魔不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怎麼能說得出來?而佛的教學一定與理事、真相相應,句句字字都真實;魔如果講經說法,他所說的與理事真相一定不相應。

還有一點能辨別佛與魔的,就是大眾聽佛說法之後,清涼自在,智慧增長。因為佛法能伏煩惱,這是得益淺的;得益深的,能轉煩惱、斷煩惱。聽了魔說法之後,會生熱惱;換言之,你會動感情,也就是讓你增長煩惱,增長妄想、分別、執著,不能幫助你消除煩惱。佛說法是化解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使煩惱習氣愈來愈淡薄。如果你學佛了,跟這個善知識學,而你的妄想、分別、執著一天比一天濃,一年比一年多,你就曉得學錯了。這是從感受效果來觀察,來辨別是佛法、還是魔法,這需要細心才能辨別出來。所以,今天社會大眾有幾個人能夠出離魔掌,這是現前的狀況。

(節錄自1998/4/30早餐開示20-13-0430)

 

返回

 

 

經論輯要
大乘無量壽經菁華(1) 淨空法師1993/8講於美國舊金山大覺蓮社 講記組恭敬整理

 

前言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

這一次在『大覺蓮社』,預定四次八小時,介紹《大乘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在淨土宗稱為『大經』,我在美國曾經講過幾遍。

過去幾年,台灣印《大藏經》流通到全世界,已經超過十次以上,數量相當可觀。《四庫全書》、《四庫薈要》這些中國古典也都先後出版,流通到世界各國圖書館,再也不怕失傳。可是這麼多的寶藏若無人讀誦,依然非常可惜。幾個人一生當中有機會將《大藏經》看一遍?縱然發心閱藏,也不能貫通。所以,我就想到,假如能將經典中重要的句子摘錄下來,讓大家都能讀誦研究,應用在生活當中,中國固有的文化與大乘佛法才真正能利益眾生。

弘一大師的《晚晴集》就是節錄佛經與祖師的語錄,共一百零一條。《晚晴集》我也做過一次通俗的研究討論,同學們聽了非常歡喜,我覺得這種方式值得一試。於是這次我就在《無量壽經》裡摘錄了六十條,如果試驗成功,我想《大藏經》也可以採取這種方法。《大正藏》總共一百冊,假如濃縮成一冊,就方便多了。《四庫全書》、《四庫薈要》這些大部的典籍,也可以用此方法節錄成為一冊、二冊,將來人人都有機會閱讀。

當然節錄要有重點,要『應病與藥』。現今的社會、眾生有什麼症狀?社會秩序混亂,眾生思想矛盾,無依靠、無安全感,究其根源,莫不是倫理道德之喪失,與因果之理與事實無人重視,這是現前社會病態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們的節錄就要著重倫理道德與因果的道理與事實。

我這次節錄的六十條就是以整個社會病態作為標準,而不是對修淨土的人所說的。如果對專修淨土,我不會選擇這些,一定選擇四十八願,與三十二到三十七品,這是專修淨土者不可不知、不可不讀的。

讀了這六十條,可以說讀了整部《無量壽經》。一部經不可能自始至終都契機,於是這一部經當中有不少冷場,不切實用,聽起來就沒有味道。而節錄出來的句句精華,無論是講、是聽、是讀,都能提起很高的修學興趣。

正釋經文

一、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具足無量行願。安住一切功德法中。

第一條就是淨宗的宗旨。

古德將《普賢菩薩行願品》列在『淨土三經』之後,稱為『淨土四經』,其根據就是這一條,使我們明瞭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九品,從下下品到上上品,皆修普賢之德。難怪華藏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要隨普賢菩薩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大乘經論也講,菩薩不修普賢行就不能圓成佛道,『圓』是指圓滿佛果,即天台家講的圓教佛果。

『無量行願』,『行』是實行,『願』是志願,濃縮來說就是『四弘誓願』,而『四弘誓願』展開就是無量行願。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作為無量行願的總綱領。普賢行與其他所有行門不同之處,就是普賢菩薩的心是真正清淨平等,無分別、執著,盡虛空遍法界一視同仁。

『十大願王』,第一是『禮敬諸佛』,諸佛包括一切眾生。《華嚴經》、《圓覺經》皆云:『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所以,『禮敬諸佛』是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一切眾生)都平等恭敬、禮敬。

經上講,一切有情眾生皆有佛性,無情眾生稱作『法性』,法性與佛性是一個性。所以,《華嚴經》云:『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對無情,與敬佛一樣恭敬。譬如桌椅板凳是無情眾生,我們對它的恭敬與對諸佛的恭敬,無二無別,這稱為『普賢行』。我們見了桌椅板凳,把它擺得很整齊,擦得很乾淨,這就是對它的禮敬。所以,在儀式上、外表上有種種差別,內心的尊敬毫無差別。『禮敬諸佛』,要從此地學起。

不但至高無上的佛法從『禮敬』學起,佛門課誦本懺儀也常念到『一心恭敬』、『一心禮敬』,一心就是普賢行,一心是平等的。對佛是這個心,對人也是這個心,對畜生還是這個心,對桌椅板凳也是這個心,這就是『一心』。二心就有分別,就有差別,所以二心、三心就不恭敬了,就不是普賢行。一定要辨別清楚,才知道如何學習。

第二是『稱讚如來』,『如來』與『諸佛』有何差別?『佛』是從相上說,我們要一心平等恭敬;『如來』是從性上說,若是與性相應的是善事,我們要讚歎;不相應的是惡事,惡事、惡人不讚歎,但是要恭敬,所謂『敬而遠之』,恭敬心是沒有差別的。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善財童子每參訪一位善知識,一定是先禮敬,然後讚歎。可是五十三位善知識中,有三位他有禮敬,沒有讚歎。這三位,第一位是勝熱婆羅門,代表愚癡;第二位是甘露火王,代表嗔恚;第三位是伐蘇蜜多女,代表貪愛;這三位代表『貪、嗔、癡』。對於『貪嗔癡』,善財童子參學時有禮敬沒有讚歎。由此可知,讚歎是讚歎善法,不讚歎惡法,但是禮敬沒有善惡之分。『禮敬』與『讚歎』的差別很大,我們要曉得。

『十願』,在此地就不一一細說,大家可以參考《無量壽經》全套的錄音帶。普賢菩薩十願是無量行願的歸納,而阿彌陀佛說四十八願,則比十願詳細多了。但是,最重要的是『具足』,我們有沒有具足?若有信、有行而無願,則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若真希望這一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須把《無量壽經》四十八願當作早課,天天念、時時學,把四十八願變成自己的本願,那就『具足』了。四十八願就是無量行願,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四弘誓願』皆在其中。

『安住一切功德法中』,『一切功德法』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隋唐時代,古大德曾經將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做了一個比較。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哪一個第一?大家公認《華嚴經》第一,《華嚴經》是經中之王,根本法輪。《華嚴經》再與《無量壽經》比較,《無量壽經》第一,因為《華嚴經》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經》才圓滿。《無量壽經》自始至終都是講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它是《華嚴經》的歸宿、總結論,是第一之第一。夏蓮居居士將《無量壽經》分為四十八品,哪一品第一?四十八願第一。這是阿彌陀佛自己敘說的,是全經最重要的一部分。四十八願中,哪一願第一?古人說,第十八願第一。何以說第十八願第一?第十八願就是臨終十念往生,這就說明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所以這一句名號就是『一切功德法』。

而名號展開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展開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展開是《華嚴經》,《華嚴經》展開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這一句名號是總綱領,我們抓到這個綱領,所有一切佛法、一切經典、一切法門就統統掌握到了。

『安住』,就是把心住在『阿彌陀佛』上。所以,真正修行人想在這一生當中,穩穩當當快速成就,這一句佛號足夠了。唸經、讀經是為明理,道理明白,事實清楚,信心建立了,其他的自然就放下了。不僅釋迦牟尼佛,一切諸佛教化眾生,皆以此法門為第一。淨土法門難信易行,有大福大智慧的人方能相信。小乘如舍利弗智慧第一,大乘如文殊菩薩智慧第一,不是智慧第一的不能相信。

我們想想,我們的智慧不但比不上文殊菩薩,連小乘舍利弗尊者也比不上。但是我們對淨土法門一聽就歡喜、相信、接受,且願意修學,從這一點來說,我們不比文殊菩薩差。他選擇了這個法門,我也選擇了這個法門;他是智慧的選擇,我也是智慧的選擇。『安住』是心安理得,理事通達明瞭,心才真正安住在『南無阿彌陀佛』之中,這就是『一切功德法中』。

 

返回

 

 

蓮語珠磯
印光大師開示-焚化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竊謂不知其由。雖痛何益。須知一切眾生,隨業流轉,受生六道。生不知來處,死不知去處。由罪福因緣,而為升降。展轉輪迴,了無已時。如來憫之,示以由惑起業,由業感苦之因緣。以及常樂我淨,寂照圓融之本體。令其了知由無明故,逐有此身。即此色身,全屬幻妄。不但四大非有,兼復五蘊皆空。既知蘊空,則真如法性實相妙理,徹底圓彰矣。又恐或有執情固結,未能解脫。俾捨報之後,用火焚化。庶可令未離著者,速得離著。已離著者,速證法身。兼使現前大眾,悟知此身,無有真實。用彼之身,以作證明。所謂應以灰身滅跡得度者,即現灰身滅跡而為說法。焚化之制蓋由此設。

 

返回

 

 

快樂修行人
隨緣

 

普賢菩薩教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學佛一定要懂得不要叫別人順我,我要學著順別人。別人喜歡的,我們都喜歡,大家就歡喜。如果勉強執著,要別人隨著我走,人家痛苦,我也不自在。一定要懂得恆順眾生,在恆順裡面幫助眾生覺悟,幫他轉變境界。這就是現在所謂的『機會教育』。

(節錄自21-86【隨諸眾生種種心樂】)

 

返回

 

 

輕鬆學佛法
仁義

 

『義大』,何謂『義』?我們在許多宗教典籍裡看到,上帝、天神、真主都讚歎義人,義人是有道義、有仁義、有情義、有恩義。道德、仁慈、人情、恩德統統具足,就是世間的義人,佛菩薩讚歎,所有宗教眾神都讚歎。

六道凡夫也有『義』,但不能稱為『大』,只有心遍虛空法界才能稱『大』。六道眾生的道義、仁義、情義、恩義範圍不大,只在他的範圍區域之內。佛是『一一國土中,周聞十方剎』,這才真正是大。

何謂道義?『道』,簡單講是自然秩序,絕對不是人為的。儒家講的倫常大道,倫是倫理,常是五常。倫理是天然的秩序: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這不是人創造的,是自然而然,人必須要遵守,這是行道。如果違背了,所謂『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就天下大亂,人要受苦。現代社會確實有許多人不講道義,所以社會動亂,人人自危,沒有安全感。

『仁、義、禮、智、信』這五種常道,是必需要遵守的規矩,這是道義。人之異於畜生者,人懂道義,人行道義,道義是自性的流露;換言之,人的行為隨順性德。而三惡道的行為,多半是違背性德。

『仁』,推己及人。『禮』,人與一切眾生接觸必須要守的規矩。『義』,自己要知道自己的身份,知道自己應當盡的義務。我們在哪個工作崗位,要把工作盡心盡力做好,這是義務。我今天是出家人的身份,義務是講經、教學。古德常言:『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我今天吃飯,我要對得起這一餐飯。『智』,不迷惑,對一切人事物清楚、明白。『信』,有信用,『人無信而不立』,所以一定要講求信用。

(節錄自《華嚴經》12-17-613【一一國土中,普演廣大音,說佛所行處,周聞十方剎。】)

 

返回

 

 

淨空法師說故事
見性無不通達

 

在中國,眾所周知的禪宗惠能大師,他不認識字,一生沒有讀過經,也沒有聽人講過經。可是世出世間一切法,他都很內行,佛門相宗、性宗他都通達。譬如他沒有聽過《法華經》,法達禪師在他面前念《法華經》給他聽,念到第二品方便品,他就告訴法達:『不要再念了,《法華經》我明白了。』然後為法達禪師講《法華經》,法達禪師開悟了。這就證明,你要是見性,世出世間一切法無一不通達。佛法之可貴處,佛法之真實處,就在此地。佛並不是要傳授我們知識,佛傳給我們的是真實智慧,是教我們明心見性,這才可貴。

(節錄自《華嚴經》12-17-0022【諸波羅蜜,悉已圓滿。慧眼明徹,等觀三世。於諸三昧,具足清淨。】)

 

返回

 

答疑解惑                      
               淨空法師2001年3月29日解答於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問:請問追頂念佛是否可以經行,持續多長時間為宜?

答:這要看你自己的體力,看你自己的環境,時間當然愈長愈好。經行就是繞佛,繞佛的時候可以用追頂念佛,實在講是行住坐臥都可以。追頂念佛的效果是不容妄念夾雜,過去黃念祖老居士就是用這種方法,所以他一天能念十四萬聲佛號。

問:請問念佛時意守何處?

答:這大概是講心安在哪裡?要安在佛號上。古德教導我們,念從心起,從口裡面念出來,從耳朵再聽進去,字字分明,字字清楚,沒有念錯,這樣功夫就容易得力。

問:請問『塵沙煩惱』與『無明煩惱』是什麼?

答:『塵沙』是比喻,比喻數量多。你的煩惱太多了,從早到晚,從年初一到臘月三十,你要是用計算機去算,算不出你有多少煩惱,所以比喻作塵沙。『無明煩惱』是對於一切事理、性相、因果都不能明瞭。這些事情本來是明白的,明白這些理事、性相、因果的人,就稱作『佛菩薩』,不明白的人就稱作『凡夫』。

問:請問使用佛珠念佛時,是否可以越過母珠?

答:可以。世間一般有個習俗,特別是初學的,念珠頭裡面要嵌著佛像,最好我們不用這種念珠。對佛像要尊重,手拈著念珠頭,摸著佛像,這不太恭敬。真正念佛人不用這種念珠,就沒有顧忌了。

問:念佛誦經時,面部發癢,請問是什麼原因?

答:這要請問醫師。如果有這種情形時,要盡量忍耐,最好把念頭轉掉,不要想到痛癢,你愈想它就愈癢。念頭轉到佛號上,或者想佛的相好光明,想佛的白毫,用這種方法轉移自己的念頭,我相信痛癢在很短的時間就消失了。

問:弟子該如何做才會萬緣放下,一心念佛?弟子想講勸人向善的錄音帶給大家聽,應如何學習才能讓人聽得法喜充滿?

答:你有心想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要放在心上,老老實實一心念佛就行了。如果念佛,還想學這個,還想學那個,你就放不下了。

特別是世間最關緊要的,就是是非人我要放下,這是最嚴重的障礙。絕不談是非,絕不聽是非,絕不說是非,心就會清淨。別人譭謗我、罵我、打我都好,我都能放下,都能保持自己的清淨心,不被外面境界所動搖。如果別人罵你幾句,你要生氣好幾天;讚歎你幾句,你就很歡喜,這樣你如何能學到『八風吹不動』。別人讚歎你,你也點點頭,不要放在心上,隨緣!別人罵你、打你,一笑置之,不與計較,這個重要!

五欲六塵要放下,我們要甘心情願過比較清苦的生活,絕不追求物質享受,這要一心念佛才能辦得到。市面上許多的家庭用具日新月異,它都在誘惑你,你看到就動心想去買,自己沒有錢還向銀行貸款,這不是自己找麻煩嗎?所以,要耐得過清貧,不受外面的誘惑,我們的心就安了。我們這個小環境,住得很舒服,我們能夠使用,不必再搞新的,絕不做勞民傷財的事情,『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樣就好。

你要是想勸人向善,講勸人向善的錄音帶給大家聽,你就講《了凡四訓》。你每天看一遍《了凡四訓》的光碟片,一年都不間斷,看上三百六十遍,你自然就會講了,熟透了就變成自己的。自己會講,自己又能做到,你就是活的了凡先生,了凡先生又出世了,這個功德無量無邊

 

返回

 

淨空法師講經訊息
最新消息

 

◎淨空法師宣講《大方廣佛華嚴經》之講座,講到第762集,目前暫停中。何時復講,會在網站中公佈。

為提供全世界大眾聽聞佛法之機緣,及學佛同修在家聽經的修學環境,以落實『家庭即道場』之理想,特開闢海外電視弘法節目。從五月一日起,於『中天』電視海外頻道,每天播出1小時由淨空法師主講之《大方廣佛華嚴經》。由於是與台灣同步播出,故從第639集開始播放。世界各地每天播出時間表如下: (請各位同修轉告親朋好友收看)

 新加坡、香港:早上 6:00 ~ 7:00 
  菲律賓   :早上 6:00 ~ 7:00 
  日本    :早上 7:00 ~ 8:00 
  關島、賽班島:早上 7:00 ~ 8:00 
  澳洲    :早上 8:00 ~ 9:00 

 

返回

 

法寶流通
最新消息

 

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製作之大正藏光碟片(包括第一冊至第五十五冊暨第八十五冊)已經完成,佛陀教育基金會得到該協會之授權,拷貝五萬份贈與大眾結緣,已於五月底製作完成,歡迎各位盡速來函(電)或E-mail索取。請詳細註明郵寄之地址、郵遞區號及所需份數。佛陀教育基金會地址:台北市中正區100杭州南路一段55號3樓 電話:(02)2395-1198 傳真:(02)2391-3415 E- mail: [email protected]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VC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email protected]

各地欲索取淨空法師電腦專用講經CD片(rm、mp3),請寫e-mail至 [email protected];詳細目錄及索取需知請至:http://members.tripod.com/lotus118/newpage5.htm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兒童讀經教材』,請向湖北武漢大學 余一彥教授聯絡。地址:湖北武漢大學6-307信箱 電話:(027)8765-2614或8786-7749。其他國家地區,請與各地淨宗學會聯絡。

 

返回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 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news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 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question

說明:淨空老法師為了完成『五年弘法計劃』,因此暫停回覆所有學佛問題。其實,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源於聽經聞法不夠透徹,時間不夠長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經、讀經,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但編者為了方便廣大同修,若同修們於生活修學上有任何問題,仍歡迎寫信給我們,彼此互相討論,交換心得。但因人力不足,所以無法及時回覆,敬請見諒!我們同時也會匯整同修們的來信,一段時間會呈給 淨空法師。待淨空法師有時間時,會再辟一個『學佛問答』時段,專為同修們解答,也會陸續刊登於『答疑解惑』一欄中。阿彌陀佛!

*所有稿件,編者有權潤飾修改。

 

返回

 

聲明啟事

淨空法師所有一切著述,暨四眾同修整理文物書刊,公開授權大眾翻印流通,但不得擅自加注版權所有,任意增減內容,非法牟利,侵害公眾權益及原著本意。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若您有任何意見,歡迎來信指導,[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