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供奉三寶是佛弟子當然之事,供奉和布施在於真誠、清淨心,供養多少則是隨緣,視各人情況而做。但有些道場因少供奉而不高興,請問應如何做?
答:供養少了,道場就不高興,那你就不要去了。供養決定沒有分別心,確實是在於真誠心。《了凡四訓》有個故事是說這樁事情,以真誠心供養,錢再少,功德是滿分的,如果不是真誠心,供養再多,所得之福是不圓滿的。
問:一位天主教徒喬遷新樓,請我去念經,請問我應如何做?
答:他請你去念什麼經?是念佛經,還是念他們的經,你沒有說清楚。念佛經好,跟他結佛緣,若念他們的經也很好。天主教的早晚課誦是《玫瑰經》,我們這裡有《玫瑰經》的講義,你可以看看,也可以贈送你的天主教朋友。
問:人死之後不要馬上觸動他的身體,怕生瞋恨心。在台灣或鄉下,可以放在祠堂助念,但在香港,死在醫院或家裡,馬上要搬動,否則要剖腹驗屍,請問若遇此事應如何做?
答:這是現代社會對亡者處置欠妥之處,是現代人的共業,確實很麻煩。在台灣,學佛的同修知道這個事情,所以願意放棄醫院的救治,帶回家助念,但他存活的時間大概只剩一、兩天,或者幾個小時。如果在寺院,就有送往生的,做得很如法,當然更好。
問:講到奉事師長,請問是否指一定要從頭到尾奉事於原來剃度或皈依的師父?
答:不是的。原來剃度、皈依的師父是引導我們入佛門,我們應當一生不忘他的恩德,這是養我們的厚道。奉事師長最重要的是「如教修行供養」,老師教導我們的,我們沒有認真做到,就是沒有做到奉事師長。不是說我對老師很好,對老師物質生活照顧非常周到,這是形式。實在講,真正修道人不需要這個,他所要的是你能依教奉行,你能在這一生中明理,斷惡修善,成聖成賢,這才是真正的報師恩。
問:香港對於中國大陸的佛法振興有關鍵作用,所以有很大的潛力。請問您能否長期留在香港講經?現在還缺哪些客觀條件?
答:我留在香港講經當然是一樁好事情,但凡事我們是隨緣而不攀緣。實在說,一九七七年我初到香港,法緣就非常殊勝。現在我不能常住香港,因為我還在訓練一批學生,這是佛門的大事。諸位同修要曉得,我講得再好,我死了後繼無人,我的成績就等於零。我死了之後,代代有傳人,底下一位講得比我還要殊勝,我就成功了。
過去黃念祖老居士時常勸我,叫我不要再講經了,要定下來寫書和教學生,培養繼起的人才。我說:「我早就有這個心,只是緣沒有成熟,沒有人請我去講學。」如果有人請我去講學,我也有條件。台灣有些佛學院請我,我都沒有接受,因為佛學院老師太多,每一位老師講一種東西,甚至彼此都不能相容,如此會把學生學習的情緒弄亂了,所以我沒有接受。
我的教法要像我的老師教我一樣,從前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十年,學一家之言,很有受用。二人教是兩條路,三人教是三叉路口,所以教學只能有一人,用教私塾的方法,我願意用這種教學法。
四年前,在新加坡遇到李木源居士,我們談到培養人才,我把這些觀念告訴他,他很歡喜,於是在新加坡辦培訓班,我一個人教。每天有六、七小時的課程,雖然教得辛苦,但我很高興,我能把學生帶起來,幾乎各個都能上台講演。他講得好不好,完全在他自己用功,只要自己肯用功,在講台上千錘百鍊,十年就會有成就。我跟李老師學教,十年之後才能運用自如,才得自在,所謂是左右逢源,得心應手。若沒有十年講台的實際鍛鍊,很難!所以,學講經不難,要有耐心、恆心,決定不間斷,成敗關鍵在此。
現在新加坡的培訓班是第五屆,大概培訓六十多位學生,我估計能夠講經的有一半。第五屆我就讓前面幾屆的老學生來教,教得很成功,教學相長。這一批學生將來自己能講、能寫、能教,以後有因緣主持佛學院,佛教前途是光明的。這一批年輕人非常好學,非常難得,所以我們看到很安慰。
最近,我們在澳洲有一個小道場。過去跟隨我十幾年的老同學,他們雖然長期聽經,卻沒有講經的經驗,我就利用澳洲這個地方來訓練他們,我對他們的要求比新加坡培訓班還要嚴格。新加坡的培訓班是著重在講經技術,澳洲的培訓班是著重在德行。課程從《弟子規》學起,學完再上《三字經》、《了凡四訓》、《感應篇》和《陰騭文》,最後才教《十善業道經》和《阿難問事佛吉凶經》。換言之,我們從幼稚園、小學念起,這是紮根!根要是不深,德行與學問就不能養成,這至少要用五年的時間,必須我親自去教、去督促。
你們希望我到香港來講經,我跟你們約五年以後,我把這一批學生帶起來了,他們能夠自立,我就可以放手。我若不照顧他們,他們想成就非常困難。所以,你們若想到佛法後繼人才的重要,就會同意我的作法。
問:請問能否調和我國傳統的念佛法門和日本的本願法門?本願法門即使是錯誤的,但是否可以吸收相似的部分?
答:你們必須懂得中國淨宗的法門,也要懂得日本的本願念佛法門。日本的本願念佛法門與中國念佛法門是一不是二,因為日本的淨土法門是唐朝時日本的一些高僧大德到中國來留學,他們拜善導大師為師,所以日本的「善導寺」很多,你只要看到「善導寺」,就知道是淨土宗道場。
本願念佛法門是專依四十八願的第十八願,這個風氣在唐朝很盛行。我們在典籍裡面看到,唐朝時代,中國、外國的法師,包括日本、韓國,曾經很用心的探討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經教。哪一部經最重要?經過研究、探討,最後大家公認《大方廣佛華嚴經》最重要,所以《華嚴經》就成為中國大乘佛法的根本法輪。我初學佛時,方東美先生跟我介紹《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佛教的概論,他認為佛教哲學概論是《大方廣佛華嚴經》,這個說法也非常好。
《華嚴經》究竟是怎麼圓滿的?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若不念佛求生淨土,《華嚴經》就不圓滿。專講往生極樂的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華嚴經》的核心、總結,所以《無量壽經》超過《華嚴經》。古人說:「《華嚴經》和《法華經》是《無量壽經》之導引」,就是引導我們歸《無量壽經》,這就把《法華經》和《華嚴經》比下去了,這個話說得很有道理。《無量壽經》全經哪一部分最重要?四十八願最重要。四十八願有四十八條,哪一條最重要?第十八願。第十八願是說「十念必生」,這才把第十八願看作本願。這是日本人的看法,中國人也知道,但是沒有像日本人這麼重視。
可是日本人只把第十八願看作本願,把其他四十七條疏忽了,這是錯誤。諸位要曉得,古時候日本法師沒有錯誤,但是現在日本法師有這種錯誤觀念。我們要知道,四十八願每一條都包含其餘的四十七條,《華嚴經》云:「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所以,第十八願只要缺少任何一願,第十八願就不圓滿,就不能稱為「本願」。因此,日本淨宗與中國淨宗沒有分別,若有分別,只是人事的分別,教義、教理上沒有分別,方法上也沒有太大的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