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  精彩導讀  雜誌下載  常見問題  繁簡轉換程式下載

2000.09.09  星期六  VOL.14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所謂虛心,就是心中虛懷若谷,蕩然無物。猶如一個容器,空無一物時,方能裝進去東西。學習亦然,心中虛靈,方是進步之本。

 

卷首語
編者的話

 

時代的進步,人類的發展,促使了世界的多元化。多元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世界,正如一個花池,開滿了各種各樣的花,才顯得格外好看迷人,如果花池裡只有一種花,那是多麼單調而乏味啊!

然而,文明的人類世界,往往是強大的民族,吞併弱小的民族,強大的國家,吞沒弱小的國家,互相兵戎相向,打破多元的「圓」。

提倡多元文化,希望人類和平,民族和睦,共存共榮,諦造美好的生活環境,也就是大家一起努力同拼一個圓,使之重顯圓之光和熱。

我想古今中外,人人都喜歡十五的圓月,明亮且美麗。在中國的古詩詞中,讚賞圓月的更是不少見。因為圓圓的月亮,就象徵著人類對世界和平,共存共榮的渴望,願我們都能珍惜這月圓時刻。

  

返回

 

經論輯要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 14)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恭敬整理

 

龍王,汝觀佛身,從百千億福德所生,諸相莊嚴,光明顯曜,蔽諸大眾。設無量億自在梵王,悉不復現。其有瞻仰如來身者,莫不目眩。

「龍王」是六道眾生的代表,為何用「龍王」來做代表?『龍』是變幻多端,變化莫測;就自身來說,我們起心動念千變萬化;就生活環境來說,一切人事物也是變化莫測,所以用「龍」來表法。『王』是自在的意思,無絲毫勉強,表習性已經成了自然,就像天性一樣,自自然然起心動念,剎那不住,所以用「王」來代表。由此可知,我們業力之深,自己無法體會;業障深重之所以然,自己完全不能覺察。此地以龍王來表法,意思很深,這是六道眾生。

「汝觀佛身」,佛教導我們,觀察佛身。佛是現身說法,為大眾做好榜樣。佛身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相好是果報,果必有因。我們常說「相隨心轉」,不但我們自身相貌、體質是隨心所轉,生活環境又何嘗不是?除自身外,都是生活環境;換言之,全是依報。跟我們一起生活的這些人是人事環境,物質是物質環境,人事環境、物質環境也是隨心所變,隨心所轉。

我們覺得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都不好,而新加坡的許哲說,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都非常美好,這是什麼原因?「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心想的是美好,一切人、事、環境都是美好的;你的念頭不好,人事物沒有一樣是好的。蕅益大師說:「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人心好,起心動念都好。

「百千億福德所生」,佛每一個念頭都是福德。『百千億』不是真正的數字,是形容詞。佛告訴我們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個念頭,所以一秒鐘有兩個十萬八千念頭。這種微細的念頭,凡夫不能覺察。誰見到了?八地菩薩見到了。八地菩薩定功深,心地清淨,能覺察到微細念頭的生滅。六道凡夫的念頭,佛將之歸納為「善、惡、無記」三類。善有福,但不是德;六道眾生有福,德談不上。何謂德?所有一切念都是善念,念念無住,《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是離妄想、分別、執著。我們極微細的念頭都墮在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根太深了,所以佛教導我們,我們學起來這麼困難是有道理的。一秒鐘兩個十萬八千生滅,每個生滅都具足妄想、分別、執著。由此可知,我們今天講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是放下粗相,好像一棵樹,放下幾片葉子而已,放下這個樹梢而已,枝幹絲毫都沒有動搖。我們怎麼能比得上佛?

我們供養佛像的用意就在此地,讓我們看到佛像,想到佛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全是圓滿的福德,就是《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什麼心?生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的心,眾生有感,佛立刻就有應。生心我們很難理解,因為凡夫講到生心就會起心動念;而佛沒有起心動念,所以這個生心的意思很深。佛與菩薩隨類現身,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佛為一切眾生隨機說法,也沒有妄想、分別、執著,要了解這些事實真相。

學佛從哪裡學?從這些地方學。一切眾生根性不相同,因此入門也不一樣,所以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根性。古德常講:「人貴自知之明」,自己一定要了解自己,修學就方便了。世間迷惑顛倒的人,不認識自己,狂妄自大,這種人在世法、佛法都不能成就。我們仔細觀察果然不錯,凡是狂妄自大的人,在社會上一無所成;真正有成就的,謙虛恭敬,表現得處處不如人。《了凡四訓》裡,袁了凡看人的標準也是如此,看到這些應試的舉人,只要是謙虛恭敬,表現得樣樣不如人,他說這個人決定考中;而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的人決定落第,都被他料中了,這裡頭有大道理。

福德的根是什麼?十善業道。諸佛如來百千億福德的根本,就是「淨業三福」的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地藏菩薩本願經》所講的就是這一句,但是有輕重的差別,它是以「孝親尊師」為重。《十善業道經》與《地藏菩薩本願經》無二無別,偏重在「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兩部經合起來看,「淨業三福」第一條就圓滿了,諸佛菩薩從這裡修起,也在這個地方完成。發心起修,就是發心住的菩薩,功德圓滿就是究竟的佛果。究竟的佛果,只不過將這一條十六個字圓圓滿滿做到而已。我們要懂這個道理,然後才曉得怎樣修學。

《地藏經》云:「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想想我們,我們今天的身是從百千億業障所生,從罪業所生。我們念念都是自私自利,這就是罪。佛是福德所生,佛起心動念決不為自己。怎麼知道?《金剛經》上說得很好,佛菩薩「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所以他成就的是無量福德。我們起心動念自私自利,這是具足四相,所以無不是罪。這個事實真相明白,就知道應該怎麼做。

「從百千億福德所生」,這是因;「諸相莊嚴」,這是果報的總說。世間眾生福薄,佛陀示現在世間,總是與一切眾生現同類身,現同類身裡的好相,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我們比較能體會到。而經中讚歎佛的報身,「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凡夫無法理解。世間有志之士,如同阿難尊者,見到佛的相好光明,發心向佛學習。這是把果報展現出來,如果你覺得這個果報好,你也想要,就要像佛菩薩一樣修因,因圓果就滿了;不修因,果報決定得不到。

「光明顯曜」,這是顯示果德。『光明』,就是中國人常講的氣氛,外國人說的磁場,佛法稱作光。無論是說氣氛,或是說磁場、光明,凡夫所感觸到的,只是貼近這一個發光的物體,感覺到目眩。這個光明,實際上它的範圍是遍虛空法界。物質的波動,愈遠愈弱;從情識裡生的思想波,雖然不同於物質的波動,它也是愈遠這個波動的力量愈微弱。可是自性的光明不同,大乘經常講,「諸佛菩薩,光明遍照」,他那個光明是均勻的。但是凡夫依舊不能覺察,原因是被自己的煩惱障礙,如果把煩惱習氣斷除,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我們感受佛光明遍照都是圓滿的。

這就是性德與修德之異,修德是有濃淡之分,像我們感受這個氣氛一樣。我們親近一個有德行的人,就感覺得這個氣氛特別濃;雖不在他的房間裡,也能感受到。甚至於在他的庭院也能感受到,庭院之外就愈來愈薄,就感受不到。其實在理論上講,他的磁場、氣氛、光波,也是遍虛空法界的,但跟佛、法身菩薩不一樣,他的氣氛雖然好,煩惱沒有斷盡。他的煩惱比我們輕,我們感受他的氣氛就好;如果他的煩惱比我們重,我們感受的氣氛就非常不好,我們是混濁的氣氛,他的混濁程度比我還嚴重,就是這個道理。

不但理如是,事亦如是。最明顯的感受,人沒有修持,心地不清淨,充滿貪瞋痴慢,他身上的氣味、口裡吐出的氣味、呼吸的氣味,都很難聞。如果年歲愈大,氣氛就愈不好,因為這一生中累積的惡業多,惡的氣氛、念頭造成生理的變化,生理的不正常。有修行的人不一樣,譬如虛雲老和尚,不但身體氣味清香,連衣服的氣味都清香。虛雲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剃一次頭,衣服從來不換,但全是香味。由此可知,善惡的念頭確實影響我們的生理,影響生理的組織,影響分泌。

佛是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斷盡了,這個境界我們無法想像,在佛法稱作「光明顯曜,蔽諸大眾」,『蔽』是隱蔽。

「設無量億自在梵王」,『設』是假設;『無量億』是表多;『自在梵王』是大自在天、摩醯首羅天,在三界裡富貴到極處!他們修四禪八定,也是福慧雙修,煩惱習氣完全伏住,但沒有斷,如果斷了就證阿羅漢果,就不是凡夫。他的氣氛、磁場,也無人能相比。

我們修行要在這些地方勘驗自己有沒有進步,如果感覺得身體氣味很難聞,就是沒有功夫。真正有功夫的人,這種難聞的氣味,一定是一年比一年淡,一月比一月淡,這是證明自己功夫有進步。一星期不洗澡,身上雖有污垢,但不難聞,真有功夫的人並不染著。這都是佛菩薩為我們現身說法,我們要懂這個道理,要了解事實真相,認真努力修學。真正得自受用,才能夠利益別人;自己都得不到受用,如何談他受用?他受用必定是先自受用。

諸佛菩薩教誨我們「要真幹」!這些年來,我將佛法做了一個總歸結,「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大家都熟知,都能記得很清楚,念念不忘,依教奉行。我們修真誠心,真就不假,誠就不虛偽;清淨就不污染;平等就沒有高下;正覺就不迷;慈悲就決定沒有自私自利。這是佛心,這是菩提心,我們要如是存心。落實在生活,要看破、放下。看破是一切通達明瞭;放下是一塵不染,絲毫不染著。表現在外面,就是此地講的「光明顯曜,蔽諸大眾」,就是自在、隨緣。末後結歸到念佛,前面九句十八個字統統是念佛,以念佛作歸結裡的總歸結,這樣我們一生當中就圓滿成就。起心動念都要如是修、如是學,決定沒有自私自利,念念都是為利益一切眾生,自自然然做社會大眾的榜樣。

「悉不復現」,大自在天王坐在佛的會下,他們的福德光明都不能現前。好比是在太陽底下,點燃無量億的蠟燭,蠟燭的光都顯不出來,這個比喻大家好懂。這是說明在佛面前只感受到佛的氣氛,大自在天的氣氛就沒有了。

「其有瞻仰如來身者,莫不目眩」,這是勸勉、讚歎。我們今天生在釋迦牟尼佛末法時期,佛雖然離我們三千多年了,實際上佛的氣氛是永恆的、是周遍法界。我們能不能感覺到?能。必須如教修行,果然能將妄想、分別、執著斷除,就能感受到諸佛如來的氣氛。諸佛如來的氣氛,就是我們真如本性的氣氛,不是外來的。真如本性的氣氛,哪有不盡虛空遍法界之理?由此可知,眾生與佛確實是平等的。今天不平等,是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造成的,離開妄想、分別、執著確實是平等的。自性本具的德能、本具的相好,佛展現給我們看,那是我們的果德。我們今天不幸,染上無明、塵沙、見思煩惱,就好比吸毒的人染上毒癮。佛的教學就是幫助我們戒毒,我們要是肯接受,把病毒從根本拔除,恢復正常,正常就是諸佛如來。佛幫助我們,我們應當接受,認真努力學習,恢復自己的性德與智慧德相。

這一段經文看似平常,實際含義很深,顯示了觀像念佛的要領。我們要懂得如何向佛學習,知道自己起心動念,即使是極其微弱的念頭,跟依報、正報都有密切關係。所以,無論得的是什麼樣的身相,無論生活在什麼環境之中,無一不是自心所變現的,這才真正懂得「心現識變」的事實真相。正因為如此,佛才說「智者知已,應修善業」,這個「應」在我們看來是勸導的意思,實際是「法爾如是」的意思,自然他就修善業,哪裡需要人勸?由此可知,我們今天不懂得修善業,就是對於事實真相完全不了解,這也顯示了教學的重要性。

 

返回

楊枝淨水
中秋話團圓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恭敬整理

 

中秋節是中國人很重視的一個節日,這時正是秋高氣爽,月光比其他時候格外光明,一般人都稱頌「花好月圓人長壽」,這一天家家戶戶都過團圓節。團圓與美滿總是常常連在一起,這是一切人的期望與願望。

佛在《地藏經》上跟我們講了幾句話,這幾句話不僅是《地藏經》的總綱領,也可說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教化眾生的總原則。就是「大光明雲」這一段,佛給我們說了十種,它屬於教理,比教義還要圓滿、深廣。這一段經文必須要牢記,要常常觀想,觀想就是改變我們的觀念。這十句是諸佛如來的境界,我們能常作如是觀,就可能契入佛境界。

世尊說了十句,十句代表大圓滿,所以第一句就是「大圓滿光明雲」,這個意思非常之深,決定不可輕易看過。諸佛所說的一切法都不出這十句,所以這十句是大乘法的大總持法門,意思深廣無盡。這一句是總說,諸佛菩薩自受用大圓滿。我們凡夫有這個願望、祈求,但是事實上達不到。我們的欠缺太多了,哪有佛菩薩如此圓滿的受用?沒有絲毫虧欠,就像中秋的月亮一樣圓圓滿滿。後面九句是別說,具足後面九句才成大圓滿,九句裡有一句沒有,就不能稱作大圓滿。這正是《華嚴經》所說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

下面為我們說出「大慈悲光明雲」、「大智慧光明雲」、「大般若光明雲」。般若是智慧,兩個聯在一起就是實智、權智。權智是我們生活所依的,就是平常講的善巧方便,這樣你就生活得很自在、很幸福。樣樣都做到恰到好處,無有增減,就是大圓滿。般若是實智、根本智,是斷惑所依的。我們要破無明、妄想,一定要般若智慧,般若智慧不能現前,無明、妄想決定斷不了。所以大修行人「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就是般若智慧現前,他才有這個作用。

「大三昧光明雲」,三昧是正受、禪定,在一切法裡,自己真正作主宰,你能轉物,不會被物所轉,即《楞嚴經》云:「若能轉物,則同如來」,圓初住的菩薩就能轉境界。由此可知,境界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你能轉得了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以你可以轉境界。容貌可以轉,體質可以轉,居住的環境、山河大地統統可以轉,沒有一樣不能轉。

「大吉祥光明雲」,吉祥是義利所依,儒家所講的道德仁義,人能夠行道德仁義就吉祥;如果思想行為違背了道德仁義,就不吉祥。吉祥的反面是凶災,災難就來了。

這十句排列的順序很好,要是將五句做為一段,前半段開始用「圓滿」,後半段開始用「吉祥」,可見得佛說法並不是有意去排,自性當中自然流露出來,就這麼圓滿、嚴整,一絲毫都不亂。

從吉祥裡面才生出「福德、功德」,這是我們斷惡生善的依靠。佛家常講,「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佛在經論裡面,處處勉勵我們要知道積功累德,幾個人真幹?雖名為佛弟子,受了三皈五戒,出家還受了三壇大戒,對於佛陀的教誨有沒有真正去體會,有沒有認真去修行?真是少之又少。心裡面很想做,就是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隨順煩惱習氣,原因在此地。無始劫的煩惱習氣,以及這一生所養成的不良習慣改不掉。在這個地方,我們必須要有高度的警覺,要有真正的認知,不能改就決定墮生死輪迴,無法避免。搞生死輪迴,一定要清楚,決定墮三惡道。佛不是不慈悲,佛給我們指出一條明路,是你自己不肯走,那有什麼法子?所以,第一自己要知恥,別人能出離三界,能往生不退成佛,我還要墮地獄、搞三途,世出世間的恥辱沒有比這個更大,真是奇恥大辱。儒家所說的「知恥近乎勇」,勇是勇於改過。由此可知,不能改過還過因循苟且的生活,是不知恥!

有一年我在休斯頓,一位蔡居士是大學教授,很有智慧,跟我談到:今天我們要挽救世道人心,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倡「知恥」。我聽了之後很歡喜,也很贊成。我建議他可以成立一個「知恥學社」,來推動社會大眾知恥。這樁事情可能響應的人不多,這當中也有道理,因為哪一個人肯承認自己的過失、毛病?肯承認的就是知恥。我刻了一個印章「知恥改過」,勉勵自己也勉勵同修。知恥才能成就自己的功德,讓功德不至於失去。

「大皈依光明雲」,皈依覺、正、淨,這是皈依的總綱領,如果要落實,就是一切皈依。「覺正淨」是三個大原則,包括我們日常一切行為。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從不善回歸到善,從一切迷邪染回歸到覺正淨,這是真正皈依。落實就在生活工作當中,看我們的心情,看我們的態度,看我們的效果,如果與覺正淨相應,這是真的皈依。

最後是「大讚歎光明雲」,讚歎是利他,前面九句都是自利。讚歎圓滿、慈悲、智慧、般若,乃至於讚歎皈依,這十句裡面每一句都含懾其他九句,所以末後的讚歎,沒有前面九句就不叫讚歎。然後才曉得,大圓滿是念念圓滿、事事圓滿,圓滿充遍了虛空法界,這是真圓滿。與虛空法界融合成一體,就入佛法界,入佛的境界;世俗人所謂的成佛,就是說這樁事情。我們修學不能不知道,還要深知,如何能深知?要力行。你做不到,就沒辦法知道,做到而後才真正明瞭。佛所說的一切法沒有別的,就是他真正契入境界,把這個境界告訴我們,告訴我們就是讚歎;幫助我們破迷開悟,然後才能真正達到離苦得樂,這也是「花好月圓人長壽」的真正落實。今年中秋節,我就說這一點意思供養大家、祝福大家!

 

返回

 

蓮語珠璣
印光大師開示

 

若境遇不嘉者,當作退一步想。試思世之勝我者固多,而不如我者亦復不少。但得不飢不寒,何羡大富大貴。樂天知命,隨遇而安。如是則尚能轉煩惱成菩提,豈不能轉憂苦作安樂耶。若疾病纏綿者,當痛念身為苦本,極生厭離。力修淨業,誓求往生。諸佛以苦為師,致成佛道。吾人當以病為藥,速求出離。須知具縛凡夫,若無貧窮疾病等苦,將日奔馳於聲色名利之場,而莫之能已。誰肯於得意烜赫之時,回首作未來沈溺之想乎。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故知天之成就人者多以逆,而人之祇承天者宜順受也。然孟子所為大任,乃世間之爵位,尚須如此憂勞,方可不負天心。何況吾人以博地凡夫,直欲上承法王覺道,下化法界有情,倘不稍藉挫折於貧病,則凡惑日熾,淨業難成。迷昧本心,永淪惡道。盡未來際,求出無期矣。古德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者,正此之謂也。但當志心念佛以消舊業。斷不可起煩躁心,怨天尤人。謂因果虛幻,佛法不靈。(復鄧伯誠書一)

 

返回

 

多元文化論壇
佛菩薩與神的關係                       淨空法師講述

 

前不久有二十多位回教的朋友到新加坡居士林來參觀訪問,有來自中國、澳洲、日本、菲律賓和泰國,想多了解佛教。他們說,佛教道場供養的佛菩薩這麼多,他們只相信一個真神。我用簡短的時間做了一個介紹,我告訴他們: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佛教裡面所供養的諸佛菩薩,都是含有高深教育的用意,表法的義趣。像我們供養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為本師,就是根本的老師,最初創立這個教學的老師;我們自稱為弟子,弟子是學生,因此我們跟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所以不是宗教。菩薩都是佛的學生,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是早年佛的學生,我們是現在佛的學生,因此這些菩薩都是我們的學長。老師、同學都是平等的,所以佛法是平等的教學。

他們又問:「你們的佛、菩薩跟神的關係是什麼?你們敬不敬神?」我說:「我們敬神。」我就舉個比喻:世間有一些宗教,只承認有一個唯一的真神,也有許多宗教尊敬許多的神,有沒有衝突?沒有衝突。佛教導我們,這些眾神就像現前社會各個階層的領導人,這個國家地區唯一的真神,就是國家的總統,這是一神論。而多神論就是除了總統之外,還有部長、省長、縣長。佛菩薩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裡的義工,他不是各個階層的領導人,不是總統,也不是部長、縣市長,所以他不是神。但是我們尊敬神,我們為神服務,我們也接受佛的領導。所以,諸佛菩薩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唯有教育才能安定社會,幫助眾神,幫助社會各個階層的領導人,這個工作很偉大,非常有意義、有價值。只有真實智慧、慈悲的人,才肯這樣做法。

每一個宗教的創始人,耶穌、默罕默德跟釋迦牟尼佛一樣,都沒有做過政治行業的領導人。所以,所有的宗教都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所有宗教都勸人斷惡修善。可是對於這些事理講得最透徹、最詳細的是佛教,佛教經典之豐富,這是大家都承認的,任何一個宗教經典都比不上佛教。佛教就像一所完整的大學一樣,所有的科系都具足,一樣也不缺乏。佛教裡有講到宗教,但是佛教非宗教;佛經也有講到哲學,但佛教非哲學。佛教是究竟圓滿的智慧,我們要認真努力修學,唯有真實智慧,我們貪瞋痴的念頭才能斷除。節錄自細講《無量壽經》第93卷)

 

返回

 

學佛心得
人生甘露                          節錄自格言聯璧

 

君子固當親,然不可曲為附和;小人固當遠,然不可顯為敵仇。與世無爭,難乎其忍;覺人之詐,妙在不言。

榮與辱不過片時,何須介意,是與非只爭一間,最宜留心。處事讓一著為高,退步即進步之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即利己之「基」。

休怨境遇不如人,不如我者甚眾。休誇德業能勝人,能勝我者尤多。人欺未必是「辱」,人怕未必是「福」。

善尊己者不侮人,善報酬者必種德。熱鬧場中,腳跟要立得穩;煙花隊裡,眼界要放得高。常回頭認自己非,化卻許多驕態;肯當面稱人家好,息了無事爭端。

才有短長,勿求全責備;事無大小,須順情理安。按物接人,要養得滿腔和氣;對天對地,全憑著一點良心。

 

返回

 

淨空法師說故事
無私無求

 

《紅樓夢》裡,賈家敗亡的時候,原先那些巴結、趨炎附勢的人,一個都看不見了。只有劉姥姥還省吃儉用,帶著一點錢、衣服來照顧他們,這是有道義之人。這些人現在說是沒有文化水平,沒有念過書的鄉下老實人,但懂得道義。

我們要認識清楚,特別是你將來在社會上,稍有名聲、地位、德望,會遇到這些情況。如果你的心不平不公,周邊的人就是你將來失敗的因素。這是古今中外,都不能避免的,只有真正有智慧,真正有學問的人能看得出來。佛跟我們講,八苦裡有「怨憎會」,有些冤家對頭都是很親近的人,都是等著機會來報復。用什麼方法能將「怨憎會」解除?公正、平等、廉明、廉潔,完全用智慧去觀察,用智慧來處理。要特別提高警覺,對於常常親近的人,要無私無求,我們的偏心就沒有了。無論他有再高的地位,再多的財富,我們對他無私無求,心才能擺平。你如果要常常依賴他護持,雖然眼前能得一點小利,最後要吃大虧。節錄自《太上感應篇》第241卷)

 

返回

 

答疑解惑                      
                          2000/8/03 淨空法師解答

 

問:我有一個同事的母親,患了老人癡呆症,一直罵人,家裡人都不敢接近她,想送去老人院,又感覺得太殘忍,不知道如何是好?

答:這個事情要看當時實際狀況,送去老人院,也要看看老人院適不適合。如果在家裡面,這些事情可以請教醫生來幫助、輔導,妥善的照顧。

病苦真正的根源不外乎三大類,第一是生理病,飲食不調,古人常講的「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因此我們的飲食生活習慣不能不留意。現在的飲食要說衛生,已經相當困難。台灣同修告訴我,現在都用化學飼料餵豬,還有用基因飼料,六個月的豬就長得又肥又大,可以殺了。雞的飼料也是特殊化學製造的,六個星期雞就能殺了。這些肉裡都帶著病毒,所以人吃了之後,生許多奇怪的病。現在連蔬菜都加上農藥,但種菜的人自己不吃,賣給別人吃,他自己吃的菜是沒有農藥的。所以,我們看到菜色很新鮮、很漂亮,都不是正常的。米也有毒素,聽說摻著化學粉,讓米看起來很好看。從前李老師說,現代人很可憐,三餐食毒。三餐都在服毒,要想身體不生病不容易。飲用水也有化學成分,可能再過幾年,連空氣都有毒,這日子不好過。

這些病是屬於生理的,醫生可以用藥物治療。而你的病好了,這不是醫生真的把你治好,是你的信心把你自己治好的。醫生為病人看病,要看這個病人對醫生有沒有信心,有堅定的信心就好治。因此,百分之九十是我們的信心把病治好的,醫生只是個緣而已。

第二是冤業病,冤家債主附身,這不是生理病,看醫生沒有用。現在中、外都有很多,搞的人神魂顛倒,神經不正常,很痛苦,醫生講這是精神分裂,這些多半都走向精神病院。在佛門裡的《慈悲三昧水懺》,唐朝悟達國師遇到過去生中的冤家債主找上身,就是很好的例子。凡是這一類的病,可以在佛門裡做超度,超度是調節、和解,如果他接受就會離開,你的病就好了。

第三是業障病,這是最麻煩的,就是現在的老人癡呆症,這是過去或今生造作一些不善業的果報。我見過許多非常虔誠的佛門弟子,不論在家、出家,年老的時候業障現前,人事不醒,這就麻煩了。諸位要記住,念佛往生第一個條件:臨命終時,神智清楚,最後一念選擇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個人決定得生;如果臨命終時,連人都不認識,給他助念都沒有效果。因此,人生在世不能做不善業,不善的事做多了,臨終業障現前,必墮惡道,非常可怕。只為眼前著想的人,眼光太短淺,聰明人要想到來生、後世。我們在這個世間很短暫,你們把這個世間當做家,這個觀念是錯誤的。我把這個世間當做旅館,我一點牽掛都沒有,我什麼都不要。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決定修善業,絕不做不善業。

有很多同修問我,學佛從哪裡學起,古人講的好,「從不妄語始」。《無量壽經》上,世尊教導我們,修行三大綱領,第一句:「善護口業,不譏他過」。身語意三業,佛將語業擺第一,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決定不可以做昧著良心的事情。否則你老的時候,業障現前,那時後悔莫及。

業障病有沒有救?還是有救,要真正懺悔。但是業障已經現前了,他哪裡懂得懺悔,如果有真正孝順的兒女,像《地藏菩薩本願經》裡的婆羅門女和光目女,就有救了。兒女自己發願斷惡修善,發心修行,勇猛精進,自己證果將功德迴向給父母,這個行。如果修行沒有到證果的地位,還是救不了家親眷屬。

所以,病有三種根源,要曉得用什麼方法對治。但是要自己身體健康長壽,最重要的還是清淨心、慈悲心,常養清淨、慈悲,就得健康長壽的果報。

問:中國佛弟子聽老法師講經說法非常歡喜,不知何時法緣成熟,能請老法師到福建弘法?

答:我在國外住了半個世紀,非常想家,尤其年歲大了,中國古人常講「落葉歸根」,我這個思想很濃,很想回到祖國去。過去祖國對我有很多誤會,緣不成熟;現在這個誤會消除了,國家宗教局長、國務委員司馬義先生都曾到我們的道場來參觀。但現在還是沒有辦法回去,原因是同修們太熱誠,我每到一個地方都是幾千、幾萬人包圍,秩序很難管理,這樣我就無法回去。最近,九華山仁德老和尚邀請我到九華山去講經,這要國務院宗教局批准,拿到批文,我才能回去。所以,你們請我回國,也要向國務院宗教局申請,他們批准了,我立刻就回去。

問:在家居士能否穿咖啡色的海青?

答:我想應該沒有問題,因為經上沒有說不能穿。經上教導我們穿袈裟,何謂袈裟?袈裟是雜色、染色,就是各種顏色染成一起,不是單一色的,現在人講的多元文化。中國跟古印度都肯定紅、黃、藍、白、黑這五種是正色,佛弟子應避免穿正色衣,要穿染色衣,咖啡色是染色衣,無論在家、出家都合適。我們吃的飯也稱作袈裟飯,缽裡將飯、菜都裝在一起,這就是袈裟;一個菜一個菜各別擺放,就不是袈裟。所以,袈裟的意思是許多混合在一起,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平等的意思,也是心地清淨。

問:若卡帶和CD損壞,應如何處理?

答:這個卡帶和CD裡面,都是錄的講經說法,或是讀誦經典的,它壞了,我們不能任意丟棄,任意丟棄是不恭敬,我們要把它包裝整齊、乾淨。如果你住在城市裡,隨著垃圾處理就可以了;如果住在郊外,環境很寬闊,這些東西可以找一個高一點的地方,人比較少去的地方埋在地底下。如果住在水邊的,也可以將之處理好放在河底下,這都是表恭敬。如果覺得不方便,以恭敬心將之當垃圾處理就可以了,不要有任何顧忌。

問:世間法是過眼雲煙,只求有一個穩定的工作、穩定的收入,沒有更高的要求,這種作法對嗎?

答:非常正確。真正覺悟的人,知道人在這一生當中,只要衣食足就夠了,何必做的那麼辛苦?我們在南洋看到馬來族的人,做一天工休息兩天,做一天夠三天吃,他就不再去做了,很會享福。再看看一些人拼命積蓄、賺錢,賺到死,錢是賺了不少,但沒有享一天福,你說冤不冤枉?那些錢不知道以後給誰用,遠遠不如馬來族人聰明。所以,我過去也曾建議同修,好好認真努力工作一年,可以休息兩年,這兩年好好學佛。這個方法好,真正聰明人肯幹,把什麼都放下,認真努力修個兩年,決定有成就。

問:深圳是一個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有許多密宗的活佛、法王來此地化緣,許多淨宗同修去灌頂,這樣做對嗎?

答:這是各人的因緣不同,無可厚非。但灌頂真正的意義要懂,不是形式上的。形式上用一點水灑在頭上就開悟了,那我們何必學經教學得這麼辛苦,釋迦牟尼佛又何必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每天拿著水灑就好了,要明白道理。你去接受灌頂,他將水灑在你頭上,你是不是真開悟?果然開悟,有效!黃念祖老居士是密宗的上師,他在《無量壽經》註解裡講得很清楚,「灌」是慈悲加持,「頂」是佛法裡最殊勝的第一法門;灌頂就是將佛法裡的精華傳授給你,不是拿水灌頭。懂得這個道理,我們每天將《無量壽經》、或《阿彌陀經》從頭到尾念一遍,就是阿彌陀佛給我們灌一次頂,念兩遍就灌兩次頂。那不是密宗的仁波切活佛給你灌頂,而是阿彌陀佛給你灌頂,十方諸佛如來給你灌頂。所以,一定要懂得佛法的道理,知道怎樣修是對的。你明白就好,遇到你的這些親朋好友,也應該將這些道理說清楚,至於他去不去,各有因緣,不必障礙,這樣就好。

 

返回

 

淨空法師最新弘法行程
馬來西亞弘法

 

淨空法師於9/9日受邀前往馬來西亞弘法,9/20日返回新加坡,原新加坡講經暫停。

 

返回

 

法寶流通
好消息辑

 

在大陸現有淨空法師講經VCD流通:

了凡四訓菁華(7盤),對洛杉機淨宗同修的開示(2盤),成佛之道(2盤),節錄無量壽經「不貪計身願」(2盤),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2盤),當前應如何修學才能自在往生(2盤),華嚴經知足天王(35盤),無量壽經(83盤,94年宣講)

欲索取之同修請直接與馬居士聯絡,E-mail: [email protected]

聯絡地址:廣東省普寧市流沙鎮白沙隴路46/11號 馬海生收  郵編:515300

聯絡電話:(0663) 224-7472;手提電話:013502663552

 

現有淨空法師講經有聲版CD片(電腦專用片),華嚴經五(161∼200集),華嚴經六(201∼240集),地藏經含玄義2片(1∼89集),皆免費結緣,請向社團法人華藏淨宗學會索取: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一號二樓 Tel:(02)2754-7178;Fax:(02)2754-7262。

 

返回

 

信息交流
  

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您有過心靈的感觸嗎?歡迎在「學佛心得」欄目內踴躍投稿。來稿請寄 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feeling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 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news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 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question

*所有稿件,編者有權潤飾修改。

 

返回

 

聲明啟示

淨空法師所有一切著述,暨四眾同修整理文物書刊,公開授權大眾翻印流通,但不得擅自加註版權所有,任意增減內容,非法牟利,侵害公眾權益及原著本意。


若您有任何意見,歡迎來信指導,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adv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