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於物。忠孝友悌。
「忠孝友悌」,此句是全篇的核心。世間人在社會上,立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關鍵也在此句;出家人修行、開悟、證果、作菩薩、作佛,關鍵亦在此句。
「忠孝」是德行的根本。這是全篇最豐富的一段,可見古德對「忠孝」的重視。儒家的教學也是以「忠孝」為中心。
註解云:「為臣盡忠,為子盡孝,乃天理之常,人倫之本。」
「為臣盡忠」,在現代社會來說,就是指被領導者對於領導者要知道盡忠,引申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乃至為一切眾生服務都要盡忠。
忠是中、心,心要正、要中,不能有偏,不能有邪。古人解釋為:「一念不生是謂誠」。由此可知,忠是真誠恭敬到極處,就是一心,二心就不忠,二心就偏了;忠心是一念不生,生一念就不忠。這是天理之常,永恆不變之常道,在佛法即是「法性之常」、「法爾如是」。人能守著常道,就是佛菩薩;違背常道、忘失常道,就是凡夫眾生,聖凡就在一念之間。
「為子盡孝」。「孝」是誠敬的根本,佛法建立在孝道上。
孝是老、子,這很明顯告訴我們,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就是孝,分家了就是不孝。從這個意思再引伸,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體。這豈不是佛講的「自性」、「法身」的樣子?大乘經上常說:「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就是孝字最好的註解。我常講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就是自己,這就是孝字。這個符號說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瞭這個真相,你就認識孝道了。
盡忠以盡孝為根本。一個人如果不懂得盡孝,如何能盡忠?忠孝也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沒有忠孝,人倫的根本也就喪失了,即使他還有人的形狀,實際上已經不是人了。
「忠」、「孝」合在一起,就是圓圓滿滿的佛法。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忠孝而已。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無盡法藏,也是講忠孝。聽經研教不能開悟,是不認識忠孝;念佛修行功夫不得力,是沒有做到忠孝;認識了忠孝,就會開悟;做到了忠孝,就能證果。
註解云:「人雖應登仙品,必須多歷歲年。唯至忠至孝,今日謝世,明日便生天界。人知忠孝為臣子大節,豈知尤為超度之本哉。」道教修行目標在升天,實在講生天也不容易。佛法講:欲界天要修十善、四無量心;色界天還要修四禪八定。然而,如果他能盡忠盡孝,不必修行,死後就會自動生天。至忠至孝之人,生天的品位也高;不忠不孝的人,雖修十善、四無量心,也不能生天,念佛亦不能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忠、孝不僅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修行的大根大本。
天台大師將十法界展開為「百界千如」,何謂「百界千如」?十法界中的每一法界都具足十法界,所以是一百法界;每一界裡面都具足「十如是」,所以稱之為「百界千如」。譬如人法界,能將忠孝圓圓滿滿的落實,無絲毫缺陷,就是人中之佛;做到五成以上,是人中的菩薩、緣覺、聲聞;能做到四成、五成,是人中的天人;做到十分之一、二,是人中之人,才算得上是個人;如果做不到,是人中的畜生、餓鬼;如果完全相違背,不忠不孝,大逆不道,是人中的地獄。
這樣再展開,一百界裡面,每一界裡又有十法界,就稱為千法界,所以法界無量無邊。法界從何而來?從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所以有無量無邊的法界,變幻無窮。但在變幻裡面有一個不變的原則,就是忠孝。
因此,世出世間學問能否成就,關鍵就在此;修行能如證果,關鍵也在此,你說這多重要!
註解云:「使為臣不忠,則君復何望於臣?為子不孝,則父復何望於子?畜生禽獸之不如,安可言人乎?」這幾句話,現在人也許不以為然,認為是舊文化應當要淘汰掉。今天世間災難頻頻,正是這種觀念、這種行為造成的結果,這是我們自作自受!若是懂得忠孝,不但不敢為非作歹,連一念邪思都不容許,哪裡會造業?更何況造極重的罪業?這些都是聖人至真至善的教誨,我們決不可以認為它是舊文化,否則迷於世俗,招來的苦報無有窮盡。
古今中外有許多預言,都說這個世間會有災難。我們學佛的人不相信預言,學佛的人相信因果,如是因、如是果、如是報。佛不說預言,佛說因果,善因一定得善果,惡因一定得惡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續載中…
(此《太上感應篇》講記取自淨空法師啟講於1999/5/11新加坡淨宗學會,「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