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雜誌下載 常見學佛問題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澳洲淨宗學院 2004.5.3 星期一 Vol. 199

看不順眼怎麼辦
本期內容簡介
太上感應篇 (41)
印光大師開示:榮親之道
快樂修行人:言教身教
輕鬆學佛法:朝暮課誦
法師說故事:觀音菩薩現金色身戴毘盧帽
答疑解惑:三寶加持的意義?
華嚴經網路講座暫停
法寶流通
信息交流

本期內容簡介

  現前社會上,人與人相處總是看不順眼,這些現象如何產生的?以佛法來講,這是一切眾生無量劫來累積在阿賴耶識的怨恨種子全體爆發了。為什麼從前不爆發?因為從前重視聖賢教育,社會人心向善,否則早就爆發了。請看本期專欄

  法講因果,如果我們不尊敬老人,不愛護老人,不照顧老人,試問問我們自己會不會老?自己老時,是否也會希望年輕人來照顧自己,也希望受到尊重?因果循環,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愛護別人就是愛護自己,照顧別人就是照顧自己。請看太上感應篇

  學佛人無論在家出家去朝普陀山,拜梵音洞,在洞口禮拜會見到觀音菩薩出現,那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幾乎每一個人所見到的相都不一樣。請看淨空法師說故事

  新訊息1:近來世界各地災難頻傳,天災人禍不斷,社會亂象紛繁,人心憂慮不安,「淨空法師專集網站」誠邀十方善信虔誠每日禮佛念佛最少1小時,解行並進,福慧雙修,仰承諸佛菩薩慈悲願力,共同祈求回向世界和平,消弭戰爭,社會安定,人人幸福美滿。詳細請至念佛祈求世界和平、消弭戰爭

  新訊息2:網站上已設立「視聽圖書館」,有數個特別企劃的影音專欄:如大家較為喜歡的梵唄、佛號、佛樂、法會現場、弘法活動實況、電影版、有聲書、台語講演、粵語講演、英語講演等,請至視聽圖書館

  新訊息3:現在網站上增加了「文字/影音線上人數的統計」,以便同修們在觀看節目時的參考,若覺影音效果不佳,表示線上人數較多,可以稍後再看。另外,若同修們於點播下載時,有發現網頁連接錯誤,煩請來信告知[email protected],以便修正。感謝!

  近期網站新增內容:功過格程式 () 、 華嚴經影音1260/ 文字1260新增mp3/wmv檔

  淨空老法師言:虛空法眾生原本就是一體。今佛弟子有幸聆聽佛法,當亦照顧虛空法界眾生,尤其是自己的累劫冤親債主。凡我學人,舉手之勞,便可令法界一切眾生聞法得益,何不共襄盛舉,於夜間播放佛學講座呢?詳情請看淨空法師專集網站之晚間播放佛學講座緣由和方法

  現已成立了「淨空法師影音多媒體製作中心」。一、成立原因:將淨空法師所有一切講演之影音媒體,製成mp3及高畫質影音電子檔案,放在網路上,供大眾點播收看、下載、燒製mp3光碟。為了縮短製作淨空法師所有一切講演之影音媒體檔案,希望四眾同修共同發心來參與。二、製作條件:若您本身有淨空法師的講演光碟(CD' VCD),並備有寬頻或是燒錄器,皆可參與製作。詳細請至淨空法師專集網站之影音多媒體製作


  本期專欄:看不順眼怎麼辦

  現前社會上,人與人相處總是看不順眼,這些現象如何產生的?以佛法來講,這是一切眾生無量劫來累積在阿賴耶識的怨恨種子全體爆發了。為什麼從前不爆發?因為從前重視聖賢教育,社會人心向善,否則早就爆發了。

  佛法講「境隨心轉」,每個人都有怨恨心,世界決定毀滅。世界不是上帝造的,也不是閻羅王作主宰,真正作主宰的是我們的心。我們心存善念,生歡喜心、愛心、感恩的心,世界上一切人、事、物無一不善。純淨純善,此方即是華藏,即是極樂。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事成,心想極樂,世界就能安寧、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只要志同道合,想的人多,真能心想事成,為什麼不想好的?

  一家人不和,這是現前普遍的現象。唯有永遠記住對方的好處才能和睦,化解衝突,真正促進安定和平。從家做起,一家和睦,家和萬事興。家庭是社會組織的細胞,家家都和睦,社會就和睦,國家就富強。若能人人都懂得反省,錯決定在自己,不在別人,說別人錯,這是真正的大錯!為什麼說別人沒有錯,錯在我自己一身?境隨心轉,心是我自心,境是外境,外境隨我的心轉,境界不善是我心變現的,若我心善,外面境界就善。所以,錯在自己,錯在自己煩惱習氣起現行,戒定慧不起現行。

  大經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智慧、德行、相好、戒定慧怎會與人發生衝突?因此,發生衝突是我的心不好,有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五欲六塵充塞於心,導致智慧德相不起現行,這是衝突之根本原因。《壇經》云:「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我們的問題是把原本清淨的真心自性迷失了,把智慧變成煩惱,把德能變成惡濁,把相好變成醜陋,變成五濁惡世、三途六道。自己變現出來的境界,自己享受,豈能怪罪於人?全錯在自己!

  老子言:「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家庭衝突、社會衝突、國家衝突、族群衝突、宗教衝突,這些衝突若不化解,雙方都痛苦。所以,舉世之人皆錯了,覺悟之人亦無法救世,唯能救己而已!覺悟之人,與眾生和睦相處,不與人爭。

  (節錄自淨空法師之講演21-230「一切法成於慈忍 敗於忿躁」2004/4/24)


  經論輯要:太上感應篇(41)

矜孤恤寡。敬老懷幼。

  註解說:「文王之政,不過曰,哀此煢獨。」言語雖簡單,卻將周文王治國的理念、目的完全說出來了。憐憫孤寡老幼,使他們免除憂患苦難,頤養天年,這是仁政。國家領袖行仁政,就是聖王。地方官員也要懂這些道理,推行仁政。

  註解又說:「夫子之志,亦不過曰,老安少懷。」孔老夫子是大教育家,也是如此理念。《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中,世尊教導從政的人士要憐憫、救濟鰥寡孤獨、老弱病殘。由此可知,世出世間的大聖大賢都是這樣教導我們。

  佛法講因果,如果我們不尊敬老人,不愛護老人,不照顧老人,試問問我們自己會不會老?自己老時,是否也會希望年輕人來照顧自己,也希望受到尊重?因果循環,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愛護別人就是愛護自己,照顧別人就是照顧自己。

  「六波羅蜜」第一條就是布施,對缺乏照顧的老人,我們要特別關懷他。關懷是布施愛心、布施慈悲心及真誠心、清淨心走不動。若只缺食送食,而沒有付出真誠的愛心,實在講並無功德,只有福德,而且不是圓滿的福德,因為圓滿的福德中包含真誠的愛心。

  而幫助他人應該以幫他開智慧為主,幫助他離苦得樂,永脫輪迴,這是真正的慈悲救護。缺衣送衣,缺食送食,只能救他一時,救不了永久。縱然能幫助他此生,他來生怎麼辦?佛菩薩幫助苦難眾生,是教導人明瞭因緣果報,使他們知道:自己現在的狀況是什麼因緣造成的?用什麼方法才能改善?這是真正的救濟。

  人為什麼會受苦難?一個人到這個世間來,靠兩種業力。一種是「引業」,引導他到人道投胎的業力。這是他在過去生中持五戒,以此善力而得人身。另一種是「滿業」,在過去生中所造的善惡業之不同,而感得今生容貌、身體狀況、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種種條件之不同,屬於滿業的果報。鰥寡孤獨人士的引業與我們相同,所以都得人身,而滿業卻不一樣。他貧窮是前生沒有修財布施,慳貪吝嗇;他沒有智慧是沒有獨立謀生能力,是前生沒有修法布施;他的身體不健康、多病,是前生沒有修無畏布施。我們要從果看到因,從他的思想、言行、造作知道他將來的果報。總而言之,六道、十法界乃至於一真法界,都離不開因果的定律,「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所以,我們要想自己生活得很健康、很美滿,就要修因。

  若不了解因緣果報的理論與事實,就很難做到斷惡修善。《了凡四訓》的落實,就是《感應篇》。雲谷禪師送給了凡先生功過格,功過格依什麼來定的?依《感應篇》,所以《感應篇》是《了凡四訓》講的因緣果報的落實。了凡先生何以能改正自己的習氣毛病,斷惡修善?他深信因果,了解因緣果報,所以能完全落實。了凡先生在寶坻縣作縣長時,推行仁政,自己的生活特別節儉,而以俸祿幫助孤寡貧窮。他收養孤兒,天資聰明的就請老師教導;稟賦遲鈍的就幫助他們學一些技能,使之有一技之長,長大可以謀生、自立。這才是真正的救濟。

  世出世間聖人所行布施,純粹是法布施。《金剛經》中比較布施,大千世界七寶布施不如經中四句偈布施的功德大。什麼道理?大千世界七寶布施只不過養其身命,縱然能得一生豐衣足食,也不能了生死、出三界;如果真正通達了佛經中四句偈,就可以超凡入聖,永脫輪迴。

  「歲時春日少,世間苦人多。」看到他人受苦就要想到自己也有那樣的日子,或許過去有過,或許將來會有。自己受苦時,希求別人幫助、憐憫;看到別人受苦,如果不生憐憫心,不予幫助,將來自己受苦時,同樣沒人理會。所以,凡遇到他人遭受苦難時,我們要盡心盡力去幫助。不分種族、不分宗教、不分恩怨,一律給予幫助。

>>>續載中…

  (此《太上感應篇》講記取自淨空法師啟講於1999/5/11新加坡淨宗學會,「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榮親之道

  為人子者。榮親之道。在於勵行修德。俾一切人。均以敬己而追念於所生。方為最切要之方法。每見世人。親死之后。到處求有名有位之人。為之題讚。而不在已躬下勉修德行仁。以期貽親令名為事。世人多好名而惡實。特欲以一時作場面。不思以終身為紀念也。凡喪、葬、敬神、待客、均當依佛制。不用 葷酒。凡喪中作佛事。均當以念佛為事。若念經、拜懺、做水陸道場。殊少實益也。


  快樂修行人:言教身教

  教化,不但是言教,最重要的是身教,要做出榜樣給人看。正如同北京師範大學所標榜的,「學為人師,身為世範」。這兩句話是我到北師大參觀訪問時見到的,校長告訴我,這兩句是他們學校全體老師共同擬定的。當時我告訴他這兩句話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全部。並且我將「身」字改成「行」,「行」比「身」的意思要廣要圓。我改此字,他們也贊成、也接受。過年的時候,他寄給我的賀年卡,上面寫的是「行為世範」,我看了很歡喜!身教重要,身教重於言教!能說不能行,眾生很難接受。諸佛菩薩高明在能說能行,說的與做的完全相應,表裡一致,言行相符,眾生就相信,對佛陀尊敬。言行不一,就不能教化眾生。

  (節錄自淨空法師之講演 )


  輕鬆學佛法:朝暮課誦

  讀經、念佛是日常生活當中必要的提醒;無人提醒,我們會忘記,會隨著境界轉。早晚念佛誦經是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修行,所以早課用意是提醒自己,今天一天從早到晚,處事待人接物要依教奉行。晚課則要認真反省檢點,今天處事待人接物有無做錯?有無違背佛於經典上的教導?有則改之,無則嘉勉。絕對不是早晚在佛菩薩形像前念幾卷經、念幾聲佛號給他聽,供養他,就完全做錯了。這不能不知道,要是不知道,早晚課就白做了;不但是白做,還有過失,沒有功德。

  (節錄自淨空法師之講演】 )


  淨空法師說故事:觀音菩薩現金色身戴毘盧帽

  隨機示現,這是應化身。講「應」,我們一定會聯想到「感」,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所以應身是應感而現之身。實在講,應身與化身意思相同。其中的差別,應身是完全隨順眾生示現,如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在世間八相成道,他也入胎也受生,這就是應身;化身無八相成道,是突然顯現的,事情處理完之後,此身就消失了。

  這種事情很多,最普遍的是學佛人無論在家出家去朝普陀山,拜梵音洞,在洞口禮拜會見到觀音菩薩出現,那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幾乎每一個人所見到的相都不一樣。

  我沒有機會朝普陀,但有一次我正好在香港講經,聖一法師告訴我一件事。聖一法師是大嶼山寶蓮寺的方丈,也是我的老友,他於一九八二年與兩位同參(都是出家人)去朝普陀,當時也有地方官員陪同。他們在梵音洞外面禮拜,大概拜了半個小時,觀音菩薩出現了,三個人都見到了,非常歡喜。本來想多停留一會兒,陪同的官員催他們說:「夠了,可以離開了。」這時才離開梵音洞。離開的時候,觀音菩薩的形相還在,尚未消失。

  之後,他們三個各說所見觀音菩薩的形相,三個人見的不一樣。聖一法師所見到的觀音菩薩現的是金色身,戴毘盧帽;另外一個法師見到的是白衣觀音,如我們時常見到塑造白衣觀音的這種相;第三個看到的是現出家比丘相。這就說明每個人的緣不相同,所以三個人見的相不一樣。這屬於化身,不是應身。

  (節錄自淨空法師之講演)


  答疑解惑

問:請問三寶加持的意義為何?

答:三寶是佛、法、僧。加持,這是現代社會上很流行的一個術語,也是學佛同修希望能得到的。加持有世俗講的保佑之意,也就是護念的意思。經典告訴我們,三寶的加持是用什麼方法?用經典。佛在經典裡講了許多真實的道理與事相,教導我們在一切人事物當中,應當用什麼心態來學習、來面對,這就是加持。所以,大家對於加持、保佑不要想成了迷信,認為真有靈界暗中保佑我們,這完全錯了,這是心外求法。佛菩薩對我們的保佑、加持就是講經說法,正如學校裡老師對學生的加持,就是認真的教導,學生從教導裡領悟、體會,這才是真正的加持。

  三寶就是佛、法、僧,其內容是戒、定、慧。戒是僧寶,定是法寶,慧是佛寶,定、慧可以互為體用,說定是佛寶也可以,說慧是法寶也行,都是通用的。所以,戒、定、慧就是三寶真實的加持,你如理如法的修學戒、定、慧,就得三寶的加持。

問:請問「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

答:這一句佛號的意義太深廣了,我在此地略微解釋一下。「南無」不能念成「ㄋㄢˊㄨˊ」(南方的「南」,有無的「無」),這麼念法就錯了。這個名號是從印度梵文音譯過來的,一定要念漢唐時候的音才準確,念「ㄋㄚˊㄇㄛˊ」(拿摩),這是古音。「南無」是恭敬禮拜的意思,亦是皈依的意思,所以此二字是恭敬之詞,就是我們頂禮、敬禮、皈依。「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導師的名號,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常念這一句名號,就是要恭敬阿彌陀佛,要皈依阿彌陀佛,更鼓勵我們發願求生阿彌陀佛的國土,接受阿彌陀佛的教導,成就圓滿菩提,這是釋迦牟尼佛對學生最大的期望。

  「阿彌陀佛」翻成中國話,「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就是無量覺的意思。無量覺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覺,這個意思內容太深廣了。我們將之歸納起來,阿彌陀佛的意義就是《無量壽經》上所講的四十八願,這就是無量覺的濃縮;若將之展開,就是全部的《無量壽經》。因此,我們可以說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名號的註解,而《無量壽經》是四十八願的註解。但《無量壽經》還只是略說,再詳細說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所以《大方廣佛華嚴經》實在講是《無量壽經》的詳細說明。有沒有更詳細的?有,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細說。諸位要是能從這個意義上去體會,就知道這一句阿彌陀佛是整個佛法的總綱領、總原則。

  所以,佛教導我們念這一句佛號,就將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都念到了,一句也沒漏掉,在佛法裡可說是大總持法門。總持就是現在所講的總綱領、總原則,「南無阿彌陀佛」是整個佛法的總綱領、總原則。我們受持這一個總綱領、總原則,發願求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決定成就,決定得生。這是佛的名號簡單的解釋。

問:請問出家學佛與在家學佛,在成就上有無高低的差別?

答:沒有。在家學佛與出家學佛是平等的,無論是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沒有兩樣。這個事實可以在《華嚴經》末後這一品「五十三參」裡面見到。這五十三個人都是法身大士,都是《金剛經》上所稱的諸佛如來,而這五十三位中以出家身分示現的只有五位,其餘的全是在家身分,而且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有,他們都能作菩薩、作佛,所以是完全平等,沒有差異。

  出家與在家不同之處何在?那是個人的選擇,正如在社會上,你讀書選擇學科,有人喜歡讀文學,有人喜歡讀哲學,隨個人愛好去選擇。踏進社會後,社會裡面有各行各業,也任憑你自己去選擇,而出家也是社會中的一個行業。這個行業就是續佛慧命,教化眾生,用現代話來說,佛教是教育,我選擇佛陀教育這個行業。既然選擇這個行業,就要擔負起佛教教學的工作,使佛教育能延續發揚光大,這個工作就做得很圓滿了。兩者差別在此地。

  (節錄自淨空法師講述之「學佛問答」24-07-04(1997電視台),「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淨空法師講經訊息

淨空法師目前在香港弘法,現暫停宣講《華嚴經》,若恢復講座其詳細時間請至:澳洲淨宗學院網站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VC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  [email protected]

◎各地欲索取淨空法師電腦專用講經CD片(rm、mp3),請寫e-mail至:  [email protected];詳細目錄及索取需知請至:  http://members.tripod.com/lotus118/newpage5.htmhttp://www.budaedu.org.hk/

◎大陸同修欲索取「兒童讀經教材」,請向湖北武漢大學 余一彥教授聯絡。地址:湖北武漢大學6-307信箱,電話:(027)87867749或87121965。其他國家地區,請與各地淨宗學會聯絡。

◎若欲了解相關兒童讀經訊息,可至「中華少兒讀經網站」,此為簡體版。

◎德育故事及太上感應篇之動畫片,請至「妙音動畫」。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email protected]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email protected]

說明:淨空法師為了完成「五年弘法計畫」,因此暫停回覆所有學佛問題。其實,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源於聽經聞法不夠透徹,時間不夠長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經、讀經,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淨空法師專集網站」也陸續將淨空法師所回覆過的問題,刊在「年度問答」「分類問答」中,並加以分類整理,或者至網站的「全文檢索」去搜尋。所以,同修們有學佛上的問題時,請先參考此分類中的問題,或許您的問題已經有其他同修問過了,希望您從問答的分類中,能找到解決的方法。若無法找尋到解答,請再將問題傳到[email protected],我們會彙整同修們的來信,並敬呈 淨空法師。但回覆時間不定,需待淨空法師有時間時,闢一個「學佛問答」時段,專為同修們解答,也會陸續刊登於「答疑解惑」一欄中。阿彌陀佛!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專科到本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為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及時相關資訊,並以和平之旅為主軸,擺脫宗教色彩。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為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現已全面改為簡體版。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email protected]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組恭製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1號2樓
電話 : (8862) 2754-7178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