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王,若離殺生,即得成就十離惱法。何等為十?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三、永斷一切瞋恚習氣。四、身常無病。五、壽命長遠。六、恆為非人之所守護。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九、無惡道怖。十、命終生天。是為十。
殺生是惡業裡最嚴重,果報也是最苦的。本經只說不殺生的利益、好處,而殺生的果報,就是將這十種離惱法反過來。過去蕅益大師講過殺生十種惡報、不殺生十種善報,我將之附在本經末後,用來彌補經文之不足。實在講,經文已具足了,我們讀經的人往往不能體會,所以祖師幫助我們。
前面經文說:「晝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間雜。」若在行為上做到了不殺生,可是念頭還不清淨,就是夾雜。一定要從心裡將殺生的念頭拔除,才是真清淨。小乘戒論事不論心,與世間法律判案一樣,講究事實證據。你確實殺了眾生,才有罪;若起心動念要殺,但是沒有殺成,就不犯罪。而大乘法是論心不論事,你心裡起個念頭要殺害眾生,這個罪就成立。由此可知,小乘的善有夾雜不善,大乘的善法決定不容許夾雜不善,念頭就是不善。念頭尚且沒有,哪裡會有現行?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培養自己真正的善心。
可是這個事情很難,難在什麼地方?我們煩惱習氣太重,見到不如意的事,尤其是對自己不利的眾生,殺害的念頭就生起來。另外一個是貪心,見到自己喜歡吃的,就起了貪心。所以,恨牠也殺牠,愛牠也殺牠,這是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你沒有辦法斷殺害眾生的念頭,這是一個因素。第二,不了解事實真相,這是教育問題。儒家沒有佛法講得嚴格,但儒書也說,「君子遠庖廚,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換言之,儒家贊成吃三淨肉:沒有看到殺、沒有聽到殺聲、不是專為我而殺,這是世間的聖賢。宗教也注意這個問題,《古蘭經》說:宰殺畜生,要有傳教師禱告祝福,如果沒有經過阿訇祝福的畜生肉不能吃,這都是有愛心、仁慈在其中。
佛法講得究竟,不食眾生肉。佛教導大家吃三淨肉是不得已,為什麼?佛當年在世的生活方式是托缽,佛法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決不給信徒添麻煩,他們吃什麼就供養什麼,決定沒有分別、執著,這才吃三淨肉。佛教傳到中國來之後,托缽制度就行不通了,印度一些高僧大德都是由國家供養。時間久了,國王大臣、普通百姓都知道供養三寶,但在早期還是吃三淨肉,素食運動是梁武帝開始提倡。梁武帝讀《楞伽經》時,看到經上說:菩薩慈悲,不忍心吃眾生肉,很受感動,於是自己就斷除肉食。他是佛門的大護法,他提倡素食,出家二眾立刻響應。所以,全世界只有中國佛教吃素,其他國家的佛教不吃素。素食可以「永離殺生」。屠夫會殺害眾生,是因為有人要吃肉,若沒有人吃,就不會有人去殺害。縱然吃三淨肉,心不清淨,業不清淨。所以,素食決定有好處。
「十離惱法」,『惱』是煩惱,十種永離煩惱的方法。第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佛教導眾生的,徹始徹終就是一個布施。能行布施,就是菩薩;不能行布施,就是凡夫。菩薩法六波羅蜜,第一是布施,布施有三類: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布施。後面的五條: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般若,都可以歸納到布施之中。持戒、忍辱是無畏布施;無畏是令一切眾生身心安穩,沒有恐懼。一個持戒的人,眾生遇到他心裡安定,縱然有財寶被他看到不要緊,他持戒,不會侵害我。忍辱的人,你得罪他沒有關係,他不會報復,不會懷恨,這都是屬於無畏布施。精進、禪定、般若屬於法布施。所以,六度總歸納起來,就是一個布施波羅蜜。
對於一切眾生,沒有殺害的念頭,還能夠愛護牠、幫助牠,牠也會親近你。在中國,鳥獸看到人都嚇跑了,為什麼?有殺害眾生的心。在國外,山野、公園裡,許多野生動物,一招手牠就來了,不怕人,因為沒有人會傷害牠。有一年我住在舊金山,附近有個公園,我們每天都到公園散步,裡面有很多野生的鴨子、鴿子。有一次,一隻鴿子的腳被人用繩子綁起來,我們幫牠把帶子鬆開,牠懂得了。到第二天,牠又引來兩、三隻,都是腳上被綁著,來找我們幫助。所以,牠有靈性,牠知道我們會幫助牠,這是無畏布施。只要我們永遠斷除肉食,沒有傷害眾生的意念,身上的殺氣就完全沒有了,就轉變成慈光,慈悲的光明,小動物看到都歡喜接近。這個功德不可思議,果報得健康長壽。
第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你不忍心傷害眾生,於一切眾生決定有愛心。不但對動物、植物,以及所有一切生物都會起真誠的愛心。戒經中說:「清淨比丘,不踏生草」。除非沒有路,這是一條必經之路,可以踏過生草,這是開緣。這是離惱法,長養自己的慈悲心,修學自己的忍辱、耐心。
第三、「永斷一切瞋恚習氣」,『瞋恚』果報在地獄。人在世間,「不如意事常八九」,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不如意事?過去今生造種種不善業。我們一生的際遇都是果報,不是別人給的,是自作自受。真正明瞭是自作自受,怨天尤人的念頭就沒有了,怨天尤人都是瞋恚。縱然自己心善、行善,還遇到許多不如意事,修行人知道,這是過去生中無始劫來的業報,能夠逆來順受,不生煩惱。
第四、「身常無病」,第五、「壽命長遠」,這兩條是世間人所希求的,不論中外、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無不求健康長壽。健康長壽不是佛菩薩賜予的,更不是神明給的,向神明禱告沒有用,這是自己的業報。諸佛菩薩、神明保佑我們,用什麼方法?教誨,我們肯接受教誨,依教奉行,才能轉自己的業報。命中短命,多災難、多疾病,這是能轉變的。怎麼轉法?認真努力修十善業就轉過來了,如果繼續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造作種種不善,命運、業報就轉不過來,不但轉不過來,果報愈轉愈劣。
這些道理與事實真相,不但在古聖先賢著述當中,常常讀到,歷史的記載、古人的筆記小說,這些果報事相的例子太多了。我們讀到了,要認真細心觀察、思惟,才曉得殺生決定不能做。縱然遇到惡人殺害我們,也沒有絲毫報復的念頭,更不可能有報復的行為。《金剛經》上講到,歌利王割截忍辱仙人的身體。忍辱仙人沒有恨意,成就忍辱波羅蜜,成就自己真實的德行,雖然被人殺害,立刻生天享天福。如果有恨意,有報復的念頭,被人殺害了,果報到三途。
如果一生沒有重大的罪業,但有恨意,多半投生到毒蛇猛獸。如果能保持清淨、慈悲,至少也能作天王。人間很苦,天上很快樂,他把我殺害了,立刻送我到天上,感謝都還來不及,怎麼會恨他?吉凶禍福就在一念之間。這要在平常去培養;否則,境界現前,習氣敵不過,恨意生起來,就往下墜落了。因此,平常要修養,養成一個習慣,遇到逆緣,遇到惡人,不生瞋恚,還是慈愛待之。
第六、「恆為非人之所守護」,『非人』是指人道之外,多半指鬼神。諺語常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縱然是餓鬼,他也尊敬善心的人,不會去傷害他。縱然是過去的冤家債主,遇到慈心的人,也一樣恭敬;不但不找麻煩,也會擁護。因為你的善心善行,他也沾光,他也得福,所以心善、念善、行善比什麼都重要。
一切病痛不外乎三方面:第一,飲食起居不調所招致的,醫藥能幫忙。第二,冤親債主纏身,譬如悟達國師得人面瘡這一類的,佛法講的「非人」,世間人講冤鬼附身。凡是遇到這一類的,看醫生吃藥有一點幫助,但決定治不好,最要緊的是誦經拜懺來調解。像《梁皇懺》、《慈悲三昧水懺》都是屬於調解的,對方接受調解離開了,病就好了。第三,業障病,這不是冤家對頭,是自己造的罪業太多了,屬於業報。這個病,醫藥不能治,調解也不行,佛教導我們要懺悔,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講的「懺除業障」。從哪裡懺?從心地上懺,斷惡修善,改過自新,病就有轉機,轉危為安。後面這兩種病,斷惡修善,非常有效果。尤其一個人真的回頭,知道自己起心動念、所作所為錯了,徹底改過自新,不但是業障病消除了,就是冤家債主也不會再找麻煩。
善人念念為社會,念念為眾生,所以「非人」也得福,他們不但不害你,反而會守護你。譬如,有人念佛、誦經時,感覺旁邊有非人,甚至於自己毛骨悚然。有這種感覺不要害怕,這時真誠念佛誦經給他們迴向,就是在超度他們。鬼神當中有很多喜歡聽經的,你念經給他們聽,他們聽了會覺悟。就像過去禪宗惠能大師,偶然從人家窗戶外面經過,裡面有人念《金剛經》,他一聽就覺悟。所以,你常常會得到天地鬼神的守護,護法神的保佑。
第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就是睡眠非常安穩,沒有惡夢。我們自己修行功夫得不得力,可以從這個地方來勘驗。沒有學佛時常常做惡夢,學佛之後惡夢少了,就是功夫得力。再往上提升,惡夢沒有了,一年當中難得有一次惡夢,說明你的功夫不錯。功夫更純,常夢到聖賢、佛菩薩,夢到經典上講的殊勝的境界,這是好相。如果一個星期當中,還會有二、三次惡夢,要特別警覺,這是功夫不夠。要從哪裡修起?斷惡修善,一定要很認真的改過自新。這是最容易、最平常測驗修行功夫的一個方法。
第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怨結』就是與人有過節,有不愉快的事,一般常講的「得罪人」。得罪人的事情很多,而且容易觸犯,特別是在言語上,有意無意與人結怨。一個聰明人常常碰壁,逐漸就學乖了,知道謹慎,在社會上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都會成功。為什麼?得到許多朋友的幫助。不明白這個道理的人,處處得罪人,得不到別人幫助,孤立無援,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都是失敗。出家也不例外,得罪的人多了,護法就沒有了,內護外護都沒有,就相當艱難困苦。所以,佛法常說結善緣、結法緣,這個重要。決定不要結惡緣,惡緣要化解,化解的方法是自己真正斷惡修善。所以『滅除怨結,眾怨自解』,只要你真的回頭,真的是善人,為社會大眾所肯定,你的冤家債主看到、聽到,心也平了,報復的念頭息了,這是解冤釋結的方法。
第九、「無惡道怖」,自己有信心,肯定將來不會墮三惡道。三惡道的業因縱然有,這是無量劫前造的惡業,不能避免,可是因要起現行,必須有緣,才會結果。猶如一粒種子,放在玻璃杯裡,沒有土壤、水分、陽光、空氣等緣,不會長成瓜,所以雖有因不會結果。每個眾生的阿賴耶識裡,都具足十法界的業因,所以想有什麼成就,就要懂得緣。譬如我想作佛,就要把佛的緣念念增長,其他九法界的緣控制遠離,這一生就作佛。
作佛最重要的緣,就是念佛,念念與佛相應,決定作佛。因此,不要懷疑自己沒有善根、沒有佛種,一切眾生皆有佛種,自己要有信心。「淨業三福」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這個因果就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一定要相信念佛就作佛,念菩薩就作菩薩。真正明白人,一天到晚只念阿彌陀佛,他不會去念經,也不會去念咒,也不會去修其他法門,因為一夾雜,功夫就不純;功夫純,決定有把握往生。
我們聽經、讀經,是為了斷疑生信。如果你相信了,沒有絲毫懷疑,經教也不要了,就一句佛號念到底。印光大師的念佛堂,就是一句佛號,決定不摻雜其他。起香時念一遍《彌陀經》,是為了攝心,因為進念佛堂之前,心是散亂的,一卷《彌陀經》念下來可以收心。如果心清淨,心不散亂,這一卷《彌陀經》是多餘的,然後才知道最上乘的功夫是怎麼用法。我們今天念佛,又想念《地藏經》,又想念《行願品》,還想修密宗,摻雜許多法門,這是薄福之人,不是佛法裡講的最上乘人,最上乘就是一句佛號。
道場每天講經,是為接引初機,幫助社會消除災難,所以講經很有必要。世間多一個人學佛,多一個人明瞭佛法,就多一個善人,少一個惡人。善人多,「恆為非人之所守護」,這個社會、世界,就有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我們是為幫助一切眾生消災免難,而對自己決定是一句佛號念到底,要懂這個道理。信心不具足,還有疑惑,遇到境界還會動心,就要聽經、讀經。讀經最好也是一部,專念《無量壽經》,專聽《無量壽經》。若信心不足,疑惑不能解除,還要多聽。這是古聖先賢、歷代祖師幫助上上根人的方法。你要是發菩提心,普度一切眾生,就要多學。為什麼?眾生根性不相同。「廣學多聞」是為別人,不是為自己。所以,學是為別人,念佛是為自己,自利跟利他要清楚。利他絕不妨害自利,自利也能幫助利他。
第十、「命終生天。」若沒有發心念佛求生淨土,也決定生天享天福。何以故?天人是慈悲的,你能一生持不殺生的善法,你的德行水平與天道等齊,生天是這個道理。不是說天天供養天神,就能生天。天天巴結他也不行,你的德行水平跟得上他們,你不拜天,也會生天。
這十種果報都是善的果報,所以永離殺生就能離這些苦惱法。
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隨心自在壽命。
不殺生是無畏布施,果報得健康長壽,所以將這個功德迴向無上菩提,將來成佛就得無量壽,「隨心自在」的無量壽。我們曉得果報這麼殊勝圓滿,就應當認真學習,對一切眾生決定沒有傷害之心。不但不能傷害,使眾生生煩惱的事也不能做。使眾生因我而生煩惱,自己就有煩惱,也就不能斷煩惱,一定要明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