矜孤恤寡。敬老懷幼。
註解說:「好善之心,人之所同。」人人都有好善之心,可是善事、善行必須有人提倡,而提倡的人是真正的志士仁人,他把他所明白的道理真正落實了,所以能起帶頭作用。又言:「天下不患無有力之人,患無能發大宏願之人耳。」所以,發大願心的人非常難得。佛常勸導我們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實在太難了,可是不發菩提心就談不上修行。
菩提心的反面是迷惑,迷惑的人縱然有修,成就很有限;一定要破迷開悟,在境緣當中,立刻覺悟,立刻回頭,修清淨心,修平等心。清淨心是道,平等心是道,修行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就在起心動念之處,要微密觀照。
註解又引用《華嚴經》云:「願一切眾生發菩提心,具足智慧,永保壽命,無有終盡。願一切眾生,具足修行離老死法,一切災毒,不害其命。願一切眾生,具足成就無病惱身,壽命自在,能隨意住。願一切眾生,得不老不病,常住命根,勇猛精進,入佛智慧。」這四願是世間一切眾生所希求的,能否求到?當然可以!
這四願以第一願的「發菩提心」為根本,若不發菩提心,就不能往生極樂世界。《無量壽經》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重要的條件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發菩提心」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因;「一向專念」是緣,因、緣具足才能往生淨土。我們的念佛堂二十四小時念佛不中斷,這做到了「一向專念」,但如果沒有發菩提心,仍然不能往生。
何謂菩提心?即是真正覺悟之心。覺悟什麼?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何在?《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是諸佛菩薩所看到的真相。淺而言之,所有一切現象都是業因果報,善因善果,惡因惡報,因果相續,綿延不斷。深入言之,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明白了這個事實真相就是菩提心。明白之後,最重要的是自己求解脫,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與諸佛菩薩一樣生活在平等的一真法界之中,這才是真正的覺悟,真正的菩提。而我們不但要自己修行,還要幫助一切苦難眾生。
覺悟的心是什麼樣子?最淺顯的,起心動念隨順佛陀的教誨,不隨順自己的意思,把自己的意思放下,一切依佛教誨,這就是菩提心的樣子。佛菩薩在經論裡教我們做的,我們認真去做;教我們不可做的,我們連念頭都不可以生,這是菩提心的樣子。
在世間,覺悟的人相當辛苦。人們往往以為覺悟的人一定很自在、很快樂,事實恰恰相反,因為覺悟的人要受盡冤屈、侮辱、折磨。誰侮辱、折磨他?不覺悟的眾生。不但在佛法中如此,在世法中亦如此。常言說:「好人受人欺。」但好人如何因應?好人仍然做好人,甘願受欺負,而且不埋怨。好人是明白人,與不明白的人相處,既要幫助他覺悟,還要受他折磨。如果不是真正覺悟的人,做不到!真正覺悟的人心地真誠、清淨、平等、慈悲,流露在生活中,而迷惑顛倒的人看不出來。但是佛菩薩明瞭,會暗中護持他,幫助他自行化他,為一切眾生消災免難。因此,儘管好人很辛苦,我們還是要發心做好人。
「具足智慧」,發菩提心,智慧才現前。我們想發菩提心而發不出來,原因何在?被業障礙了。業是什麼?一切不善的思惟、不善的造作,障礙了我們的菩提心。即使我們造善業,善業也會障礙菩提心,因為這個「善」不是真善,而是善、惡相對之善。善、惡相對之善,只能得三界有漏的福報,不能開智慧。佛教導我們斷惡修善,不夾雜分別、執著,不執著自己的利害,把自私自利、自己的見解、主張、成見統統放下,這樣的斷惡修善才是菩提心,這樣修行才能開智慧。智慧現前,才能「永保壽命」。其實,每一位眾生都是無量壽,是修來的嗎?不是修來的,而是自性本具的。
佛家講的「大三災」,那是真正的大災難,水、火、風三災能摧毀初禪、二禪、三禪天。那個大災難在佛法裡也算不了什麼,會了的人不受災難,真的是無量壽;不會的人要接受這個災難。因此眾生好像有生死,壽命有長短,但這些是幻相總離不開妄想、分別、執著。所以,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就是永嘉大師的《證道歌》上所說的,「覺後空空無大千」。那個大災難也算不了什麼,會了的人不受災難,真的是無量壽。
佛家常標榜「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千言萬語,千經萬論,總離不開這個原則,所以發菩提心非常重要。真正菩提心現前,無量壽就得到了,為什麼?你決定往生,一念十念都能得生。不發菩提心,一天二十四小時念佛一輩子,也不能往生。所以,經中的字字句句一定要清楚。
第二願:「願一切眾生具足修行離老、死法,一切災毒不害其命。」不老、不病、不死,有沒有人能做到?做到的人很多。念佛往生的人,有人站著走,有人坐著走,有人走時向親戚、朋友辭行,他們不是死,而是活著走的。「不老、不病、不死」法,要怎樣修?依《無量壽經》修學。因此,首先對於經典的文字要熟悉,也就是要熟讀;第二要深解;第三要落實到自己的生活上,老、病、死的問題就解決了。一切的災毒,即災難、病毒(瘟疫、傳染病),都不能害你。唯有依靠聖教和佛菩薩真實的教誨,我們才能脫離這些苦難。
常言說的「正法久住」,就是為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所以,究竟徹悟是發願求生淨土,這是真正徹底覺悟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真正離苦得樂,三界、十法界的苦統統離了,得究竟樂,這是世尊、彌陀、一切諸佛在經論裡教導我們的。如果我們能體會佛菩薩教誨的苦心,真正明白依教奉行,這四願就不難了。第三願講的,不是願佛菩薩,是願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包括我們自己在內。
第三願:「願一切眾生具足成就無病惱身,壽命自在,能隨意住。」我們現在身體不好,有病痛、有煩惱,如何才能做到無病痛、無煩惱,「壽命自在,能隨意住」?病痛、煩惱都是因我們有私心,執著這個身是「我」,執著自己的妄想、分別是「我」,起心動念是「我」的意思、「我」以為、「我」要;有「我」,就會有病痛、煩惱。
病從哪裡來?從三毒(貪、瞋、痴)來的,心中有貪、瞋、痴,才會感染外面的病毒。現代醫學講免疫力,佛法講斷貪、瞋、痴,心地清淨、平等、覺就能免疫,心地大慈大悲就能解毒。
「壽命自在,能隨意住」,隨意住指想住世多久就住世多久。《高僧傳》、《居士傳》、《善女人傳》中,都有此類記載。註解《楞嚴經正脈疏》的交光法師壽命盡時,阿彌陀佛來接引他,他向阿彌陀佛請假,希望多住世幾年為《楞嚴經》作一部註解,於是他得以完成《楞嚴經正脈疏》流傳於後世,這說明了壽命隨意。不僅交光法師,歷代在家眾、出家眾之中,很多人有這種功夫。而他們住在世間唯一的目的,就是幫助正法久住,廣度眾生,為一切眾生服務,不是為自己,所以能「具足成就無病無惱」。
佛菩薩住在世間,不是依自己的意願,完全依緣分。緣是眾生願不願意跟隨他修學,如果有人跟隨他修學,他就必須住世,因為「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如果無人願意跟隨他修學,就沒有必要住世了。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入般涅槃,就是如此。佛說:「應得度者都已得度,未得度者要看以後的因緣。」而且有時願意修學的人看似很多,其實陽奉陰違,不能依教奉行的人很多。依教奉行確實能成就「無病無惱」,因為心地大慈大悲能解毒,所以可以成就「無病無惱」、「壽命自在」。
第四願:「願一切眾生得不老、不病,常住命根,勇猛精進,入佛智慧。」人人都希望自己青春永駐,可是又都會老。老的原因何在?有分別、執著,有分別就會衰老,有執著就會生病。一個人如果對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分別、執著,就不會生病,也不會衰老,至少衰老的速度會減緩。而分別、執著嚴重之人,老化就很快。
中國最早的醫書《黃帝內經.靈樞》,就是講養生。書中說,人的正常壽命是兩百歲。人體像一部機器,保養照顧得好,壽命應當是兩百年。而人活不到兩百歲,是沒有照顧好身體,把身體糟蹋了。中國古人照顧身心講求清心寡欲,佛法講斷「欲」,清淨到極處。
許多同修羨慕我的健康,說我看不出衰老,問我什麼原因?其實我的生活過得非常簡單,每天讀經、念佛、講經,心清淨!我與別人不同的是我每天大部份的時間與佛菩薩在一起。
而生病的根源有三種。第一是生理上的疾病,吃食物不小心,病從口入;穿衣服不小心,感染風寒。第二是冤業病,多半是殺生害命,冤魂來報復、附身。這類病必須要調解,如果對方接受就會離開,病就好了。像悟達國師患人面瘡,即屬此類。第三是宿業病,這是造作罪業的果報,老人痴呆症即屬此類。這種病患多半是富貴人,有地位、有財富,但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甚至連自己的兒女都認不得,而他一口氣不斷,需要很多人照顧,那就是享福報。這屬於業障病,有沒有救?有救,只要懺除業障,病就會好。但是,大多數人不相信這個方法,不知如何懺悔,家人也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往往幫不上忙。
而修行要有強健的身體,才有能力辦道,才能勇猛精進。自古以來,修行功夫最得力都在少壯之時,像惠能大師得道時才二十四歲。年老體衰時,即使想精進,身體已經不支了。
中國古老傳統講「五福六極」,五福講善因善果,六極講惡因惡果。這些事不但在歷史上記載許多,在現實社會上,只要稍加留意,善惡報應都在眼前,足以讓我們警覺起心動念及造作的行為。因此,起心動念不要為個人,不要為小團體,而是要為國家民族、為人類。若此意念與日俱增,天天有進步,就是推動我們學佛修道、勇猛精進的動力。
因此,佛願我們壽命長遠,勤行一切善法;祝福我們有智慧、有福德,能幫助一切苦難眾生。
>>>續載中…
(此《太上感應篇》講記取自淨空法師啟講於1999/5/11新加坡淨宗學會,「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