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2005.6.23 星期四 Vol. 219

大乘佛法對現時代的重要性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在七十年代,英國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先生,提出了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矛盾、衝突的方法:「只有大乘佛法與中國的孔孟學說」。這是很有見地、很有智慧的言語,給世人帶來了一個好訊息。 請看本期專欄

  六和的基礎是「見和同解」,若無見和同解的基礎,其餘五條就無法做到。見解、想法、看法與誰相同?與諸佛菩薩相同。諸佛菩薩對宇宙眾生的看法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皆為自己的清淨法身。請看太上感應篇

  最新訊息淨空法師、悟道法師、蔡禮旭老師於衛星電視台講演時段通告(衛星電視台有網路直播)善果林端午護國祈福佛七通告暑期教師種子培訓營熱烈報名中禮請義工

  近期網站新增內容最近新增文字/mp3/wmv檔最近新增約百種的電子檔案


  本期專欄:大乘佛法對現時代的重要性

  當今天災人禍頻繁,而且災害的程度一次比一次嚴重,這是很多人所擔心的社會問題,也有不少志士仁人希求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我也曾經接觸過一些具有菩薩心腸,深慈大悲之人,想解決這個問題。可是他們卻始終想不出一套,為每個國家、民族都願意接受的有效辦法。

  在七十年代,英國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先生,提出了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矛盾、衝突的方法:「只有大乘佛法與中國的孔孟學說」。這是很有見地、很有智慧的言語,給世人帶來了一個好訊息。當時,台灣的于斌樞機主教參加了這個會議,回台後提倡祭祖。而且當時天主教教廷也發出文告,鼓勵神父與修女跟佛教對話。這都是非常開明的作法,真正是在做社會安定與世界和平的工作。

  一九九六年,我在澳洲認識了昆士蘭「少數民族事務局」的局長尤里先生,我們一見如故,有共同的理念,而且很認真積極的在落實。當時他辦了一個「論壇」,參與的人都是當地各個宗教的領袖,他們每個月進行一次討論,研究如何幫助社會消除一切歧視、誤會與隔閡,使社會達到真正的和諧。

  澳洲政府計畫在格麗菲斯大學,建一個「多元文化活動中心」,將來所有的宗教有一個固定的活動中心,這是宗教界的大團結,可以說他們已經普遍建立了共識,實在值得讚歎。我向校長建議:有了硬體設備之後,要真正將多元文化的思想理念落實,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養,最好能開一個「多元文化研習所」,不但要研究,還要認真學習、落實。當然,最理想的是辦一所「多元文化大學」,上課的教材就依照湯恩比先生的提議,選用大乘佛法與孔孟學術。大乘佛法最重要的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孔孟學說最重要的是《四書》,不必搞得太多。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得力助手趙普,他向大家說,他以半部《論語》幫助趙匡胤建立政權。他當宰相時,又用半部《論語》輔助太宗趙光義治理天下。我想這件事,湯恩比先生一定很清楚。一部《論語》能平治一個朝代,也就能平治整個世界,這是孔孟治國平天下的理念。

  如果要達到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協調融合,《大方廣佛華嚴經》最有效果。展開《華嚴經》,自始至終都是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不同族類的大集合。這個問題在毘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解決了,在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也解決了,在一切諸佛如來的世界,這個問題都解決了。諸佛用什麼方法解決的?教學,教化眾生,讓一切眾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人人覺悟,問題就解決了。為什麼不同族群有這麼多的誤會、衝突,都是因為迷而不覺。

  諸佛菩薩不是將多元文化變成一種文化,更不是強迫你要放棄你的文化,而是「異中有同,同中有異,異不礙同,同不礙異,同異不二」,這才顯示出文化的多采多姿,共存共榮,美不勝收。在經論中,我從來沒有看到「同化」這個名詞,都是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愛,發揮各個文化的特色,讓大家共同欣賞,共同享受。佛法講的宇宙人生是一個完美的整體,有許多部分組成的,每個部分有每個部分的美,所謂「真、善、美、慧」。我曾以人身做比喻,人身是多元文化,頭有頭的美,手有手的美,各個部分的美集合起來,就是一個完美的整體。

  所以,「同化」是錯誤的觀念,錯在把另一種文化消失,這樣使得整體美有了缺陷。儒、佛講完整的真善美慧,就是集合每個族群各自的真善美慧,成為盡虛空、遍法界總體的真善美慧。佛家有這個理念,儒家也有這個理念;佛法對這個理念的落實在華藏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如果我們有這個認知,就會對任何一個眾生起恭敬心,知道每個眾生都有他的優點,都有值得我們尊敬讚歎之處。人人能養成尊敬別人,讚歎別人,社會就和諧,許多不愉快的事自然就消失,哪裡還會有天災人禍!

  新加坡伊斯蘭教曾邀請我參加他們的齋戒節後的盛大宴會,我有去參加。我對任何一個族群、任何一個社團,沒有分別、執著。一些不了解的人,對其他宗教有界限、有分別、有執著。我們很喜歡與其他宗教交流往來,決定沒有要你放棄你的宗教,要信我的宗教的念頭,這個念頭是迷、是錯誤。當年釋迦牟尼佛接觸印度許多宗教團體,世尊給他們的是智慧,決定沒有要他們捨棄自己的宗教,來信佛教。

  《華嚴經》記載,佛的學生有婆羅門、有外道,《四十華嚴》上有勝熱婆羅門、遍行外道等,他們都是宗教家,也是宗教領袖。佛門當中,都把他們當作菩薩。何以說他們是菩薩?菩薩不一定是佛教裡才有,各行各業、任何宗教都有。對宇宙人生真相,真正清楚明白,真正覺悟的人就稱作「菩薩」。譬如他是天主教的神父,他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神父菩薩;基督教的牧師,他通達明瞭了,就是牧師菩薩。不需要改變身分,不需要改變工作,不需要改變行業。我們在《四十華嚴》裡看到,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各個都是菩薩,是多麼圓滿、融洽!我們今天講「異中求同」,實在講還是隔靴搔癢,真正的大圓滿是「同異不二」,這才達到真正的大圓滿。

  佛法教學是以智慧為中心,佛所說的一切經論,字字句句無一不是充滿了圓滿的智慧。世尊說法四十九年,單單「諸法實相」就講了二十二年,這是真實智慧。如果能對「諸法實相」有相當的認知,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不但自己的問題解決了,過去從哪裡來,將來到哪裡去,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自己清楚明白,再將這個事實介紹給別人,讓大家都了解明白,這個世界就變成多采多姿的華藏世界,和樂融融的極樂世界。迷悟在一念之間,禍福也在一念之間,念頭轉過來,這是福不是禍;念頭轉不過來,這個世間的劫難如何能避免?這是現前非常迫切嚴重的一個問題,有待我們大家共同來努力。

  (節錄自早餐開示20-14-0214)


  經論輯要:太上感應篇(61)

逞志作威。辱人求勝。敗人苗稼。破人婚姻。苟富而驕。苟免無恥。認恩推過。嫁禍賣惡。沽買虛譽。包貯險心。挫人所長。護己所短。乘威迫脅。縱暴殺傷。

  此段是講「剛強之惡」。註解一開端給我們提出四個字-正直和惠,此四字確實是我們做人立身處世的根本。

  《彙編》云:「君子正直律己,和惠待人,人自畏而愛之。」這是古聖先賢教導做人的原則,也是我們做人的本分。君子律己的標準是正直、端方、心直、行直,也就是佛法常講的如理如法,合乎理論,合乎道理,合乎法度,合乎人情,「情理法」都能做得很圓融,這是對待自己,律己。對待別人是和惠,和是和平,惠是恩惠,與人相處一定是和睦、平等,肯幫助別人,惠就是幫助別人、成就別人,這是君子的德行。儒家如是要求,佛教也如是要求。佛法講得更詳細,譬如「三福、六和、三學、六度」,俱不離「正直和惠」。

  依佛法看,「和」就是六和;「惠」就是六度。和惠待人就是以六和與六度對待一切眾生。

  六和的基礎是「見和同解」,若無見和同解的基礎,其餘五條就無法做到。見解、想法、看法與誰相同?與諸佛菩薩相同。諸佛菩薩對宇宙眾生的看法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皆為自己的清淨法身。若無此觀念,各持己見,見解永遠不能相同。真正覺悟的人,見才能同解。學佛的同修尤其要和惠待人,如果人都做不好,如何能成佛?

  現代社會提倡「競爭」,這兩個字太可怕了。彼此互相競爭,互不相讓,社會豈能不亂?現今,「和平」變成了口號、幌子。許多人都在喊和平,但和平兩個字如何解釋,他並不知道。「和」指大家和睦相處;「平」指彼此平等相待。

  和平祈禱有三層意義:一祈求人與人和睦相處。不分種族,不分國家,不分宗教信仰,都能和睦相處,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平等相待。二祈求人與自然環境和睦相處。在人們的生活環境中,有動物、植物、礦物;我們要愛護它們,與它們也要平等相處。三祈求人與天地神明和睦相處,神與神之間,人與神之間,都能平等相待。各宗教都特別強調愛「神」,我們要把敬神、愛神的心態,用於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這才是對眾神的恭敬。我們如果能明瞭做到,並落實在生活中,社會才有安定,世界才有和平,眾生才有幸福。這些都建立在我們自己的德行修養的基礎之上。

  「逞志作威」,所謂是仗勢欺人,「勢」的範圍很廣,多半都是講自以為是,作威作福。

  《彙編》云:「若動逞威稜,即有懾服,而人不懷德,何以居人上乎?」這種行為,縱然別人表面上對你好像服了,而其心不服,如何能領導別人?一位成功的領導人,必定非常謙虛、忍讓,以禮待人。

  「辱人求勝」,指刻意侮辱別人,以抬高自己。有些人見到與自己身分、地位相當之人,或者比自己身分地位更高之人,就在大眾之中批評、侮辱對方,其目的是讓別人看到,他比對方更高明。這種作法是自欺欺人,自取其辱罷了!

  這兩句話,實際就是勸我們處世待人要謙虛、恭敬。縱然有了紛爭,以理服人都唯恐引起別人的怨恨,何況理不充足,豈不就是造業!所以,以正直對自己,以和惠對別人,這種人無論在世法、在佛法,決定有成就。

  「敗人苗稼」,指破壞農夫的莊稼。以此類推,凡是破壞別人的謀生工具、生活資源、物質受用等方面的行為,均屬此惡。現代都市人的職業種類很多,有從政的,有經商的,有做工的,各有其謀生的方法,若障礙他、破壞他,使他丟了飯碗,失去工作,或者使他工資待遇降低,都屬於此類過失。

  「破人婚姻」,包括破壞別人家庭的和睦。諸佛菩薩促成家庭美滿,家親眷屬相親相愛,互助扶持。無論哪個宗教,對家庭都非常重視。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惡。有的律師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專門幫助世人離婚,就是犯這種過失。他的果報將是妻離子散,造什麼樣的業因,必定遭受什麼樣的果報。

  「苟富而驕,苟免無恥。」「苟富」指稍稍富有,並不是大富。「苟富而驕」指稍稍富裕一點就驕奢了。「免」指倖免。孔子說「行己有恥」,人不能不知恥,不知恥的人,永遠不會上進。

  《禮記》云:「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遇到財富、功名、利祿,有得到的機會,要想一想:「我應不應該得到呢?」這就是有恥。不應得而硬要得到,甚至不擇手段去謀取、爭奪,就是無恥。

  孔子又說「知恥近乎勇」,「勇」就是佛法講的勇猛精進。

  我們要與諸佛如來比,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不能放下妄想、執著,就是不知恥。這樣反省,就是知恥。

  了凡先生勸人發三種心:第一、恥心,就是知恥;第二、畏心,畏懼天地神明;第三、勇心,即勇猛改過。恥心是真心懺悔,勇心是真正改過。世間讀書人不能希聖希賢,學佛人不能成佛作祖,皆因缺乏這三種心。

  從前人接受聖賢教育,縱然有機緣得大富大貴,也能將福報與社會大眾共享。在中國歷史上,印光大師最佩服的是范仲淹,他大富大貴,但他將自己的富貴布施給族人、鄰里鄉黨、社會大眾。因此,他的家業八百年不衰,至今興旺,就是子子孫孫都能守住祖宗的成規。

  而在遇到災難時,要與社會大眾共患難,幫助苦難的眾生度過災難,絕不能只求自己倖免。我們要一切為社會安全著想,為眾生利益著想,不要為自己著想。社會上多一位這樣的人,安全就多一分保障。

  我們希望富有,富有才有能力布施,才有能力幫助別人。自己要節儉,能節儉一分,對社會就多幫助一分。長存此心,則功德無量。我們浪費一分,眾生的福利就減少一分。我們浪費,不知不覺就造罪業。縱然是我們應當享受的,也不應該奢侈。世出世間大聖大賢的福德是圓滿的,佛陀是福、慧二足尊,他為我們示現的,仍是惜福、節儉。

  古人講:「恭敬、節儉是福報的根源;驕奢、傲慢是災禍的根源。」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知不覺的種下種種禍根。當果報現前時,還不知道凶災是從哪裡來的?於是怨天尤人,以致罪上加罪!

  「認恩推過,嫁禍賣惡。」此句即「冒功」之意。好事不是自己做的,卻要冒認,把功勞據為己有。自己的過失,卻嫁禍於人。這樣做縱然一時得逞,終究無法逃過因果報應。

  「沽買虛譽,包貯險心。」「沽買虛譽」就是打知名度。

  《彙編》引孟子話說:「有諸內,必形諸外。」莊子說:「名者,實之賓也。」所謂「實至名歸」,何必強求!出名是好事,但虛名是一切障礙、災難的根源。所以,古人追求德行的建立,絕不追求名聲的遠揚。經典、古籍中記載的世出世間聖賢,都是謙虛謹慎,尊敬別人,褒獎別人。如果參透其中的道理,也就學會做人了。

  而名聞利養不是好事,應當遠離。世人刻意追求名聞利養,是迷惑顛倒。古今中外,世出世間聖賢從不追求名聞利養,從不追求五欲六塵享受。因此,他們的道德能成就,功德能圓滿。這個「功德」是幫助社會,幫助眾生,建功立業。他們雖有殊勝的功德,卻從不放在心上,永遠謙虛,對人、事、物永遠恭敬。

  「包貯險心」指居心險惡。心善、行善,所得果報必善。心、行不善,而要想得到好的果報,無有是處!世間為什麼如此濁惡?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災難?「一切法從心想生」,種種災難都是人們心懷不善而感召來的。

  「挫人所長,護己所短。」看到別人有長處,勝過自己,想盡方法去障礙;對於自己的缺點,盡力遮掩。這都是由嫉妒而生起的大惡。這些做法可以欺騙世人,但是欺騙不了佛菩薩,欺騙不了天地神明。

  眾生造作這些惡業,都是由於堅固的我執。一切都是為了「我」,執著有個我,執著這個身是我,於是我見、我愛、我痴、我慢四大煩惱常相隨。這是人們無量劫來生死輪迴的病根。若起心動念仍是自私自利,對別人的長處嫉妒障礙,對自己的缺點儘量掩蓋,如是之人,念佛不得往生。

  「乘威迫脅,縱暴殺傷。」即平常所謂的「仗勢欺人」,也是人們很容易犯的。你與眾生結下深仇大恨,必然引起對方強烈的報復,生生世世沒完沒了。古聖先賢教導我們,在有權力、地位時,要修福、積德,絕不能仗勢欺人。袁了凡先生在做寶坻知縣時,利用權勢做好事|減租。他原本發心做一萬件善事,而當這一道政令施行後,一萬件善行就圓滿了,因為受惠的人口不只一萬人,全縣農民統統受惠。如果不懂得這個道理,反而作威作福,欺壓百姓,造作的罪業就是地獄的果報。從了凡先生的事例中,我們應當明瞭:吉凶禍福確實在一念之間。

無故剪裁。非禮烹宰。散棄五穀。勞擾眾生。

  係指不愛惜物力,浪費資源。雖然只說了四句,我們必須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無故剪裁,非禮烹宰,散棄五穀。」「剪裁」指做衣服,「烹宰」指飲食,從穿衣吃飯,學習節儉。一般人認為這些是小事,微不足道,然而這是最容易犯的過失。佛教導我們「食存五觀」,每天吃飯用齋時要觀想:一絲一縷、一茶一飯,得來不易,我們應當惜福、感恩。

  印光大師一生教人「惜福」,李炳南老居士也是修福惜福的好榜樣。李老師是山東人,三十多歲開始學佛,喜好麵食,生菜下麵,一餐飯只花十分鐘就夠了。而且日中一食,鍋碗合一,吃煮都極為簡單,節省時間。

  所以,愛惜物力要從日常生活中惜福入手。吃飯時,吃得乾乾淨淨,一粒都不剩,絕不糟蹋糧食。自己有飯吃,還要想到別人,天下有許多人吃不飽。穿衣穿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就可以了。衣服破了,可以縫補,只要能遮體、保暖就好了。世間還有很多人衣不蔽體,不能保暖。念念想著一切眾生,盡心盡力幫助一切眾生,常存此心就是善心。

  節儉是美德,也是性德。現在雖然科技發達,生產力提高了,使用機器大量製作,人們不需要像古人那樣操勞。可是我們要常常想到,我們得來的容易,是仰賴過去生修了一點福報,今生斷惡修善也感得一點福報。再想想,世上有多少人缺乏日常用品,生活在困境中。人生在世,能吃得飽,穿得暖,有一間小房子可以休息,遮避風雨,足矣!如果自己有多餘的福報,要布施給眾生,要懂得惜福、培福。

  現代社會上,人們的浪費非常嚴重。而一旦福報享盡,災禍就現前了。發達國家鼓勵人們消費,是為圖利資本家。如果人人都像佛陀、孔子,個個生活節儉,老闆怎麼能賺到錢呢?

  釋迦牟尼佛是王子出身,國王大臣是他的護法,他和他的學生提出什麼樣的物質需求,都不難得到。但他為何要過三衣一?,日中一食的清苦生活?無非是為了苦難眾生,以身示教,為大眾做榜樣,將自己多餘的布施給需要的眾生。他是否真能幫得到?能。純善之心,純善之行,確實能感動龍天善神護持、幫忙。

  許多人對「富貴」二字,只是狹義的理解。說到佛法的「富貴」,大家都很難認同。三衣一?,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托?乞食,怎麼能稱為「富貴」?「富」指物質生活不缺乏,一天吃一餐就夠了,不缺乏就是富足;「富」就是知足。「貴」指受到社會大眾的尊敬。佛菩薩不依仗地位、權勢,而受到社會大眾的尊敬,不但當時的社會大眾尊敬,千年萬世後,只要提到釋迦牟尼佛,人人都尊敬。這是真正的富貴,帝王將相之所不及。我們要仔細參究,要把競爭的念頭消除。物質享受的欲望,不但要降低,最好是沒有。

  「非禮烹宰」。在古代,殺生都為祭祀。獻祭之後,供品撤下,人們才享用。在我童年時,一般農戶一個月只有兩次吃肉,初一和十五祭神、祭祖先時,買一點肉,量也很少。小孩都希望過年,因為過年時,每天都有一點肉吃,而前後不過十幾天而已,不像現代人每餐都有肉食。儒家雖然不禁肉食,但也不鼓勵天天殺生。

  為什麼世間有殘酷的戰爭?殺業的報應。佛說,若要世上無刀兵,除非眾生不食肉。刀兵劫是怨恨累積而成的,怨恨從何而來?從吃眾生肉而來。牠不是甘心情願給你吃的,弱肉強食,弱者心裡的怨恨,永遠不能消除。一切眾生在六道流轉,於是就產生報應,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再也不敢吃眾生肉。希望我們認真努力修學,把功德迴向給過去被殺害的眾生,化解與一切眾生的冤仇,這是懺悔,也是贖罪。

>>>續載中…

  (此《太上感應篇》講記取自淨空法師啟講於1999/5/11新加坡淨宗學會,「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念佛方法

  既有真信切願,當修念佛正行;以信願為先導,念佛為正行;信願行三,乃念佛法門宗要。有行無信願,不能往生;有信願無行,亦不能往生;信願行三,具足無缺,決定往生。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言念佛正行者,各隨自己身分而立,不可定執一法。如其身無事累,固當從朝至暮,從暮至朝,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大小便利,一切時,一切處,令此一句洪名聖號,不離心口。

  若盥漱清淨,衣冠整齊,及地方清潔,則或聲或默,皆無不可。若睡眠及裸露澡浴大小便時,及至穢汙不潔之處,只可默念,不宜出聲。默念功德一樣,出聲便不恭敬。勿謂此等時處,念不得佛,須知此等時處,出不得聲耳。又睡若出聲,非唯不恭,且致傷氣,不可不知。

  雖則長時念佛,無有間斷,須於晨朝向佛禮拜畢,先念阿彌陀經一遍,往生咒三遍畢,即念贊佛偈,即阿彌陀佛身金色偈。念偈畢,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隨即但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或一千聲,或五百聲,當圍繞念。【須從東至南至西北繞,為順從,為隨喜。順從有功德。西域最重圍繞,此方亦與禮拜均行,見正編復馬契西書五。】若不便繞,或跪或坐或立皆可。

  念至將畢,歸位念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菩薩,各三稱,然後念淨土文,發願迴向往生。念淨土文者,令依文義而發心也。若心不依文而發,則成徒設虛文,不得實益矣。淨土文畢,念三歸依,禮拜而退。此為朝時功課,暮亦如之。若欲多多禮拜者,或在念佛歸位之時,則拜佛若干拜。九稱菩薩,即作九禮,禮畢即發願迴向。或在功課念畢禮拜,隨己之便,皆無不可。但須懇切至誠,不可潦草粗率。蒲團不可過高,高則便不恭敬。

  若或事務多端,略無閒暇,當於晨朝盥漱畢,有佛則禮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無阿彌陀佛,盡一口氣為一念,念至十口氣,即念小淨土文;或但念願生西方淨土中四句偈,念畢禮佛三拜而退。若無佛,即向西問訊,照上念法而念。此名十念法門,乃宋慈雲懺主,為王臣政務繁劇,無暇修持者所立也。何以令盡一口氣念?以眾生心散,又無暇專念,如此念時,借氣攝心,心自不散。然須隨氣長短,不可強使多念,強則傷氣。又止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傷氣。以散心念佛,難得往生;此法能令心歸一處。一心念佛,決定往生。念數雖少,功德頗深。極閒極忙,既各有法,則半閒半忙者,自可斟酌其間,而為修持法則也。


  輕鬆學佛法:懺除業障三種方法之二:轉業懺

  第二種懺悔是「轉業懺」,把思想念頭轉過來,轉凡成聖。我們過去起心動念都為自己,為自己的利益、名聞利養。現聞佛法明白後,我們的觀念、言語造作都轉成為社會、為眾生、為佛法,不再為自己。念如是、行亦如是,就能轉凡成聖。原本自私自利、損人利己、天天造作惡業,將來必墮惡道;現念頭一轉,決定不入惡道,因為惡道的緣斷了。三惡道的緣是貪瞋痴,現在貪瞋痴、是非人我沒有了,念念為眾生。所以,此轉變不但轉三途六道,而且直接入聖人之道,超凡入聖。這類的懺法是轉變。

  (節錄自《大乘無量壽經》2-34-008【德遵普賢第二】)


  答疑解惑

問:念佛、讀經多年,仍未能攝心降伏習氣煩惱,請問原因何在?

答:原因是習氣煩惱太重,讀經、念佛的功夫還不夠,要認真努力繼續念佛、繼續讀經。若希望早一天能收到效果,一定要依教奉行,該放下的要放下,該看破的要看破,真正能做到看破、放下,就容易攝心。

問:老年痴呆症是當今社會上嚴重的問題,請問佛法如何看待其因緣果報?學佛同修應如何避免此症?

答:痴呆症主要的原因是愚痴,常常念佛、讀經就決定不會得痴呆症。愚痴是一切眾生與生俱來的煩惱,貪瞋煩惱雖然猛利,但容易斷,愚痴很難斷,斷愚痴有個比喻叫藕斷絲連。愚痴就是對於事實真相不了解,在諸法中,真妄、邪正、善惡、利害不能辨別,往往都看錯,犯這種毛病的眾生太多了。認為損人利己、自私自利是自己很聰明、很高明,別人被我騙了,他上當了,這種想法就是愚痴,所以愚痴造作種種惡業。

  唯有佛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跟佛學習就會開智慧。煩惱輕、智慧長,功夫就得力。功夫得力的現象,應當是一年比一年聰明,煩惱一年比一年少,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長。若今年還像去年一樣愚痴,智慧沒有增長,學佛一定出了差錯,不是理論上出了錯誤,就是事相上出了錯誤,要將錯誤修正過來,功夫就得力了,這是很重要的。

  對於老年痴呆症之人,應如何挽救他們,幫助他們往生,這是我們應當要做的。那就要多多開導他,勸導他放下,告訴他念佛的功德利益,並幫助他念佛。

問:夫妻二人,學佛的要求生淨土,按照《無量壽經》講不淫欲的標準修行;可是對方不學佛、不理解,如此夫妻就不和了。佛經上講,「夫婦親屬,當相敬愛」,豈非矛盾?

答:經上說得沒有矛盾,是你不能圓解。「不淫欲」是自行,「夫婦眷屬、當相敬愛」是化他,自行、化他兩方面都要兼顧。化他很重要,尤其是給社會塑造佛法最好的榜樣,能勸化社會大眾來學佛,使佛法能推廣普度眾生。此時捨己為人一定要懂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要了解佛制戒的因緣、道理。每條戒都有「開、遮、持、犯」,為度眾生有開緣,為自己是犯戒。開緣當中逐漸讓他覺悟,即現在所謂的機會教育,讓他知道財色名食睡是地獄五條根,世間人不懂才貪著。你要度化他,先要隨順他的貪著,然後慢慢讓他覺悟、明瞭。太太度先生,先生度太太,都要有善巧方便,細細體會佛在經上講的義趣,決定沒有矛盾。如何處理則要看你的善巧方便、聰明智慧了。

問:年歲大了,兒女成人了,遺產希望捐給佛教,但是家人反對,請問應該怎麼辦?

答:這是理所當然的,家人認為財產應該留給兒女,所以你就恆順眾生,不要讓家庭不和,這個非常重要。到兒女哪一天覺悟、明白了,他也會對佛教有奉獻,這樣就很好。最重要的是家要和,學佛後如果破壞家庭,那是絕大的錯誤。

問:請問為何好事多磨?

答:諺語常講「好事多磨」,嫉妒障礙就是魔。為何現在人著魔之事這麼多?中國古人雖然沒有念過書,也接受過社會教育、倫理教育、道德教育,社會有良好的風範與道德水平,這是真實智慧。連鄉下的農夫也懂得孝親尊師,看見讀書人知道恭敬,看見苦難之人知道幫助;他懂得「四海之內皆兄弟」,所以能友愛一切眾生;也聽過「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而現代這些教育沒有了,現在人讀到大學、研究所,拿到博士學位,人情世故一竅不通。他學的是科技、能力,只是聰明,沒有智慧,不懂得人與人的關係。

  中國自古以來,戲劇、歌舞是教學的手段,目的不在娛樂,而在教學。孔老夫子刪訂《詩經》,《詩經》是當時各地的流行歌曲,孔夫子將之蒐集起來,凡是對道德風化有正面教導作用的保留,負面作用的統統淘汰。這些歌詞的含義,都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孔老夫子對於這些流行歌曲取捨的標準是「思無邪」,這個標準以後影響了幾千年。中國的宋詞、元曲,一直到地方戲劇,無不以「思無邪」為標準。演戲就是教化,看戲就是上課。中國的戲劇,一定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緣果報,種善因得善果,這種觀念深入民心,以此方法來教化眾生。

  現代的這些歌舞、電視劇,內容都是殺盜淫妄。一個小孩從小就受薰習,認為「殺盜淫妄」是正常的,這怎麼得了!早年有人向方東美先生請教,美國是今天世界第一強國,歷史告訴我們,羅馬也會滅亡。那美國將來亡國的第一因素為何?方先生沉默了五分鐘說:「電視。」我們想想他的話有道理,美國不是別人以武力征服的,而是教育崩潰而結束的,此話對我們有很深的警惕。

  科技是好工具,非常可惜沒有安排好節目,提供好教材。商人只顧眼前利益,不顧戕害青少年的心性,此罪業極重,縱然得一時名聞利養,轉眼之間墮落阿鼻地獄。諸位仔細觀察,演藝人員善終的很少,特別是表演「殺盜淫妄」的,壽命都不長。這個果報非常明顯,但許多人仍不覺悟。

  魔障真正的根源就是自私自利,菩提的根本是利益眾生,一個人真正肯發心,立願捨己為人,為正法久住,為一切眾生真實利益,魔就不得其便。你只要有一念自私的念頭,就會受魔害。為何佛菩薩不受魔害?佛菩薩不為自己。為自己,心不清淨,心地污染、迷惑,沒有智慧;念念為眾生,心地不染,少煩少惱。

  新加坡的李木源居士,常常兩、三點鐘睡不著,他想的東西太多了,他不是為自己想,他為彌陀村想,為同學們想,他想的是別人,不是自己,那是菩薩。希望一切眾生各個得度,就是佛經上的「想而無想」,想是為眾生,無想是沒有為自己。佛家講三轉法輪,李居士是作證轉,現身說法。念念為正法久住,念念為一切眾生利益,沒有一念為自己,這就是存菩薩心、行菩薩道最好的模範,不但在家同修應當學,出家的同學們也應當學。

  這樣,我們的精神就振奮起來了,魔也變成護法,不再來障礙,反而來幫助,因為他也想修一點功德。你真幹,他就可以修功德;你不肯幹,造罪業,他就幫助你墮落。魔跟佛不同,佛是助人為善,不幫助人墮落;魔是善、惡兩方面都幫助,而對於魔我們也要尊敬。

  (節錄自早餐開示20-14-0326)


  淨空法師講經訊息

◎淨空法師於香港時間2005年7月1日起續講《華嚴經》。網上現場直播,詳細時間請參考澳洲淨宗學院網站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VC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  [email protected]

◎各地欲索取淨空法師電腦專用講經CD片(rm、mp3),請寫e-mail至:  [email protected];詳細目錄及索取需知請至:  http://members.tripod.com/lotus118/newpage5.htmhttp://www.budaedu.org.hk/

◎若欲了解相關兒童讀經訊息,可至「大方廣網站」、「中華少兒讀經網站」。

◎德育故事及太上感應篇之動畫片,請至「妙音動畫」。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email protected]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email protected]

說明: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源於聽經聞法不夠透徹,時間不夠長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經、讀經,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淨空法師專集網站」也陸續將淨空法師所回覆過的問題,刊在「年度問答」「分類問答」中,並加以分類整理,或者至網站的「全文檢索」去搜尋。所以,同修們有學佛上的問題時,請先參考此分類中的問題,或許您的問題已經有其他同修問過了,希望您從問答的分類中,能找到解決的方法。若無法找尋到解答,請再將問題傳到[email protected],我們會彙整同修們的來信,並敬呈 淨空法師。但回覆時間不定,需待淨空法師有時間時,開闢一個「學佛問答」時段,專為同修們解答,也會陸續刊登於「答疑解惑」一欄中。阿彌陀佛!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專科到本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為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及時相關資訊,並以和平之旅為主軸,擺脫宗教色彩。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為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現已全面改為簡體版。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email protected]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講記組恭製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1號2樓
電話 : (8862) 2754-7178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