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總之,性真實,相虛妄。證真實性,於一切境界,不著相而歸於自性,乃為真實。
「總之,性真實,相虛妄」。「性」是能變能生;「相」是緣生之法,是波動現象。一切境界中,真實性在那裡?就在一切境界中。離了相就證性,性相一如,性相不二。若要「證真實性」,須在相上證。我們要證平等性,須在極不平等的境界裡證。要證清淨心,須在一切污染境界裡證。可見清淨處就在污染處,平等處就在極不平等處,是一不是二。證得一,就清淨,就平等;離開境界,到何處修,到何處證。是故,我們真正想修行,想成佛,日常生活的處所就是最好的道埸。生活方式沒有改變,日常工作沒有改變,在其中修清淨心、修平等心、修成正覺之心,就成菩薩、成佛。「於一切境界,不著相而歸於自性,乃為真實」。般若會上講的主題、總綱領、總原則就是不能著相,決定不分別、不執著。
8.觀照純熟,當體即空。起念則有,若無於念,一切皆無。故知本來平等。
「觀照純熟,當體即空」。此是觀照功夫得力。初學自然不得力,境界或有或無,有時提起,過一會又忘掉,總不免功夫或斷或續,不要怕,起步都一樣。我們是這樣,別人也一樣;今人如此,古人亦復如是。即使是諸佛如來在因地,當初也與我們一樣,是故這是很正常的現象。要常常提起,因此早晚課就很重要,養成習慣,縱然有時忘記,到時候就會想起來。早晚課養成提起觀想的習慣,若功夫得力,則煩惱妄想、錯誤的想法、看法少了,我們的想法、看法更符合經上講的,逐漸趨向一致,功夫自然得力。真正能體會萬法皆空,心就清淨,即是觀照達到效果。「照住」就是得定。因為有高度智慧,看到一切法,相有體無,在相上可以受用。因為體無,決定不執著,體是空的,執著它何用!如是,則有受用而無副作用,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
「起念則有,若無於念,一切皆無。故知本來平等」。一切法是因為有念才有。不僅身體健康與人的念頭有密切的關係;若擴大,我們的依報居住環境,大則地球,乃至更大的太空,包括許多天文現象,皆與我們的念頭有密切的關係。我們不要以為,地球那麼大,太空更大,與我何干,那就錯了。我們起心動念對太虛空都會產生變化,只是我們的念頭不太強,變化比較弱覺察不到而已。一個念頭生,一個念頭滅,其影響的範圍真的是盡虛空遍法界。如果沒有影響那麼大的範圍,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距離我們十萬億佛國土,我們動一個念頭,佛何以會知道?因為我們的念頭像電波一樣,己經傳播到盡虛空遍法界,是故佛知道。
念頭的生滅,就是波動;不生不滅,波就不動。不動是本體,動是現象,相與體是一不是二,就像水與波一樣。不動時稱之為水,動時則稱之為波。若問波與水是一還是二,不能說一亦不能說二。若是說二,根本就是一,波就是水,水就是波。若要說是一,水是平的,波是動的。是故,佛講真話,是不一不二,決不是模稜兩可的話,而是真相。大家應從這些事相中觀察、體會。
大多數學佛的同修家裡都供一個小佛堂,佛堂裡燒香當然很好,不燒香也無妨,可以不必供香花。然而,一定要供一杯清水。水表清淨心,每天供一杯水不是給佛菩薩喝的,是提醒我們,自己的心要像水一樣清淨,像水一樣的平等。清淨心、平等心是佛心,是真心。很多人不知道,以為供一杯水是敬佛的,怕佛口渴,自己一天到晚胡思亂想,與自己的心行毫不相關,則完全錯了。
>>續載中… …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