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  精彩導讀  雜誌下載  常見問題  繁簡轉換程式下載

2001.2.17  星期六  VOL.35


 

五濁惡世,染多淨少,在家修行不免與惡人相處,我們與其和光,不同其塵,亦即心存調伏之意,但不染惡。

 

卷首語
編者的話

 

雪公云:「貪是愛的極點,凡事到了極處,就生變化,好比大寒之後,即是立春,大暑之後,便是立秋。人一沾上貪字,離倒楣便不遠了,貪則近貧,中國歷代皇朝,除堯舜讓位外,夏朝以後,均不得好結果。」

我們學佛者應緊記雪公的苦心教導與耳提面命。

 

返回

 

經論輯要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35)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恭敬整理

 

離虛誑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離眾毀謗,攝持正法,如其誓願,所作必果。

「離虛誑語」就是不妄語,以真誠心處事待人接物。「常富財寶,無能侵奪」是總說,「離眾毀謗,攝持正法,如其誓願,所作必果」是別報。

妄語、兩舌是佛法裡的大戒,李老師常常警惕我們,古今多少修行人,修積的功德不能成就,就是從妄語、兩舌漏失了。煩惱,佛經稱為「有漏」,把我們的功德法財漏掉了;漏洞很多,妄語、兩舌的漏洞最大。兩舌是挑撥是非,不以真誠心待人,其果報是所說的話無人相信,而且常遭別人的議論、毀謗。若能真誠不妄語而行布施,所得之果報是『離眾毀謗』,無人毀謗,且受廣大群眾之讚歎。近百年當中,得此勝果者,僅印光法師一人而已。我們從未聽到有人毀謗印祖的,而其餘大德都不能避免。

我們這一生修得再好,過去生中也曾經造過業;即使受人毀謗、侮辱、陷害,也絕不動報復之念,逆來順受,這正是消業的好機會。因此,絕不妄語,老老實實修善、修布施,就能「離眾毀謗」。

『攝持正法』,言而有信,方能攝受。「持」是保持;對古聖先賢的教誨,你能信、能解、能行,就是「攝持」。「正法」,狹義的是指佛菩薩的教誨;廣義的是指世出世間一切聖賢的教誨,決定與佛的法印相應,佛的法印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所以,我們要擴大心胸包容一切,而心胸狹小,常常想與別人對立、對敵,就造無量無邊罪業。

如今全世界混亂,人心不安,其原因就是互相對立,不能包容。雖然大家都在高喊「和平」,而對於和平真正的含義,卻不了解。我對「和平」的解釋,只有八個字:「和睦相處,平等對待」。若心不平等,就不會和睦。在佛法裡,佛心就是平等心,所以「平等」太重要了!人心平等了,看一切人事物皆能用平等心。離妄想、分別、執著,就平等;有妄想、分別、執著,就不能平等。平等,才能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

『如其誓願,所作必果』,每一個人希求的不一樣,有人求作佛,有人求人天富貴,有求必應,沒有求不到的。只要以真誠心修十善業道,就有願必果。

離離間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眷屬和睦,同一志樂,恆無乖諍。

這是離兩舌所得的殊勝果報,這一條很重要。家庭是一個基本單位,家庭不和,不但出世間的道業不能成就,其事業也不能成就,縱然有成就,是曇花一現。這一時的輝煌,是過去生中修積的善業,由於家庭的不和,這個果報很快就會消失。家庭何以不和?兩舌造成的。我們不能不注意,四種口過以此為重。

挑撥、離間,在出世法裡,尤其挑撥離間破壞道場、破和合僧,這是極重的罪業,決定墮阿鼻地獄。戒經上說,造五逆十惡罪,十方諸佛能救;盜僧伽物者(偷盜常住的財物),佛無法救。而破和合僧,這個罪比盜僧伽物還要重。佛語真實不虛,決不是嚇唬、欺騙我們的。正如《金剛經》云:「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決定可信。奈何眾生愚昧無知,不信佛語,造作眾罪,不知懺悔。

若已造此重罪者,要自己發真心懺悔,改過自新。譬如天親菩薩年輕時學小乘,著了五百部論,對大乘無知,毀謗大乘。後來接受哥哥無著菩薩的教誨,認識了大乘,後悔自己過去的毀謗,要割舌頭以示自己的真心悔過。無著菩薩說:「何必要割舌頭?過去你用你的舌根毀謗大乘,你今天懺悔,為什麼不用你的舌根去讚歎大乘?」所以,過去做了破壞道場、破壞僧團的事,現在真回頭、真懺悔,反過來擁護僧團,幫助僧團團結、弘揚佛法,就是真懺悔。

懺悔絕對不是在佛菩薩面前磕頭禱告,而是要有實際行動,真正反邪歸正,遵從佛的教誨,改正自己錯誤的想法、看法、做法。不肯回頭、不肯認真努力,用一種消極的方法來懺悔,是懺不了罪業的。佛說「發露懺悔」,就是昭告大眾,我過去種種的言行,破壞別人兄弟、親屬、朋友、同事之間種種不和,這是兩舌、挑撥,我現在要懺悔,向雙方當面講清楚,希望他們和好如初,並請求原諒自己的行為,兩舌的罪方能懺除。

「常富財寶,無能侵奪」是總說,別說是「眷屬和睦,同一志樂」,就是家和萬事興,一家人同心同德。「恆無乖諍」,『乖』是沒有相違背、爭執的,一家人真的團結在一起,哪有不興旺的道理!道場裡,在家、出家大眾上下和睦,道場會興旺;如果道場不和,上下有意見,決定衰退。

 

返回


楊枝淨水
自私自利 禍之本源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恭敬整理

  

《感應篇》的文字雖然不長,但是古人所彙編的這些歷史公案、因緣、感應故事,卻非常豐富,有理論、有事實,若詳細介紹,永遠說不盡。過去有很多感應的事實,現在更多,無論中國、外國,在報紙、電視等資訊中,常常能看到。這些報導確實增長了我們的信心,絕不可說我沒有親眼見到,就不承認。李老師曾比喻說:「你的父親、祖父你見過,你承認;你的曾祖父、高祖父也許沒見到,難道就不承認?」我們見不到的事情太多了,現在科學家說,我們眼睛的功能很有限,所見到的光波,只能在適合的波度看到,比我們能見光波長的就見不到,短波也見不到,但是用科學儀器測量,確實有長波、短波。我們見不到的,不能說它不存在,不能說它不是事實,否則就是迷信、武斷。

佛是非常科學的,他讓我們去證明,宇宙之大,無奇不有。科學家知道空間有不同的維次,有三度空間、四度空間、五度空間;在理論上講,空間是無限度的。而與我們不同維次的空間,我們見不到,也無法接觸。科學家了解有不同維次空間存在的事實,但是無法突破。佛法不僅了解這個事實,而且也清楚其由來與演變,所以佛法有理論、方法突破空間。佛法講不同維次的空間,是由一切眾生妄想、分別、執著造成的,眾生的妄想、分別、執著無量無邊,所以空間維次也就無量無邊。知其根源所在,只要消除根源,問題就解決了。

佛法用禪定的方法,降伏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於是不同維次空間就突破了。放下得愈多,突破的層次愈深。心愈清淨,接觸的境界也愈廣大;妄念煩惱愈多,生活的空間就愈小,也就無法突破。佛法講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然而這種種法門,皆是修禪定的不同方式而已。換言之,皆是以消除妄想、分別、執著,以恢復自性真心為目的。真心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我們學習佛法,就是學習「看破、放下」。真心、本性是我們的根本,現在染上自私自利,才產生問題。

真心是什麼樣子?大乘經講:「真心離念」。換言之,無妄念的心就是真心,有妄念的心就是妄心。最嚴重的妄念就是我執,起心動念以「我」為中心,自己的利益至上,這種錯誤的觀念,縮小了自己的生活空間,也帶來了痛苦與煩惱。現在人甚至連夫妻之間都不能坦誠相見,還有個人祕密,這麼嚴重的我執!除我之外,全世界沒有一個可靠的人,一生不敢與人說真話,這種人生活在世間,就是經上講的「可憐憫者」。而學佛人沒有自私自利,對待任何人都坦承公開,沒有絲毫祕密。

所以,學佛要有成就,要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如果有私心,即使念佛念得再好,也是枉然。何以故?西方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不但是善,而且是最善、上善,我們不善怎麼去得了?何謂「上善」?就是決定沒有自私自利,一切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有如此大的心量,才是「上善」。有自私自利,既使再大的福報,也只能享受一生。因此,首應拓開心量,決不為自己,一切為正法久住。正法是教化眾生,幫助眾生覺悟,這是第一等的好事。

要想社會安定,世界和平,眾生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互相尊重,互助合作,整個世界是一個大家庭,如何才能落實?政治、武力、經濟、科學、技術均辦不到,幾千年的歷史,使我們明白,能達到這個目的唯有教育。釋迦牟尼佛是王子出身,武藝超群,可以作國王、作將軍,然而他都捨棄了,終身從事於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用現在概念來講,釋迦牟尼佛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工作者」,而且是義務教學,不收學費,每天三衣一缽,過最簡單的生活,清淨自在,快樂無比。

世尊當年在世,遊學五印度(當時的印度與中國周朝一樣,尚未統一),用教學化解了國與國之間的矛盾、衝突。我們在書上常看到,當時十六大國的國王都皈依佛法,依釋迦牟尼佛做老師。在佛教未傳到中國之前,古聖先賢也懂這個道理,所以提倡孝道,提倡師道。漢武帝制定國家教學的方針,也就是國家的教育政策,是根據《禮記•學記》來實施,《學記》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是中國古老的教育哲學。

國家之治亂,在於教育;家庭之興衰,亦在教育。家能不能興,端賴父母對小孩的了解,並能及時加以引導,糾正其錯誤的思想。讀書學習志在培養其操守德行,智慧、技能是為社會、為國家、為全世界人類服務,並不是為自己家庭賺錢。諺語說:「一家飽暖千家怨」,若是你一家很富裕,不照顧別人,別人都是你的冤親債主,到你運衰的時候,群起而攻之,你這個家就滅亡了。所以,要學會布施恩德於人,自己有能力、有財富,要布施貧窮的人,你的家道永遠不衰。為什麼?貧窮人擁護你,「你是好人,你肯幫助別人,我們希望你發大財」。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會幫助別人,幫助社會。我們幫助別人,自己遇到困難時,別人才會幫助我們。

財是通貨,像流水一樣,大去大來,小去小來,不去就不來。財不可以積,一積就錯了,佛經講「積財喪道」,所以財要用來幫助苦難的人,多做利益社會、大眾的事情,這是真實功德。

歸根結柢,學佛就是要放下「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只要把這十二個字放下,學佛就能成佛。你學佛不能成佛,這十二個字總有幾個字沒放下,造成了障礙。佛菩薩之所以能成佛菩薩,就是這十二字完全沒有了。我們常說佛菩薩乘願再來,何謂「乘願再來」?發的願力超過業力,當下就是乘願再來。佛菩薩是什麼願?佛菩薩應化在世間,是為大眾服務,不是為自己。我們念念為我,為我就是業力。身體不是我的,身體是為一切眾生服務的工具,你就是乘願再來,與佛菩薩無別。凡夫與佛只在一念之差,一念迷,迷什麼?這個身是我,一切都為我;佛菩薩覺,覺什麼?身體不是我,身體是為眾生服務的工具,盡量發揮這個工具,為一切眾生造福。不為自己,自己的智慧、福報無量無邊。我們在這裡做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這一生肯定成就。

 

返回

 

蓮語珠璣
印光大師開示

 

金剛經令發菩提心菩薩,發心度盡一切眾生,令其皆證無餘涅槃,而不見有一眾生得滅度者。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行布施。布施為六度萬行之首,舉布施則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乃至萬行,皆當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修。此經文略,唯舉布施以該其餘。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我人眾生壽者相,修一切善法。如上所說,且道是有相耶,是無相耶。如此廣大光明之相,逼塞太虛,而謂之為無,是何異於生盲乎哉。其言無一眾生得度,不住相,無相,無所住者,欲人不滯凡情聖見之執著相耳。其言度盡眾生,行布施,生心,修善法,欲人稱性修習自利利他之法,以期自他同得圓滿菩提而後已。不於此中著眼,妄執無相為究竟,與瞳酒糟漢同一知見,尚得謂有智慧人乎。信有何難起,疑有何難去。汝決定不肯起,決定不肯去。雖佛親與之說法,亦無如之何,況吾儕具縛凡夫乎。【書二】二六

 

返回

 

學佛心得
讚歎別人是一種學問                          如是

 

有位同修不幸罹患癌症,醫師宣告只有三個月的壽命,適時有人勸告他,將萬緣放下,專心一意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此人念及,在人世間只剩餘三個月的時間,沒有什麼可想,沒有什麼好做,也就聽從別人的建議,一心一意念佛。每天除念佛外,還是念佛,真的一切皆放下。如是過了一段時間,身體狀況有了不可思議的轉變,家人為之歡喜。許多同修聞之,皆認為此人念佛功夫了得,稱讚不已。於是,有人開始請他講開示,分享念佛心得,修行要領。因此,在種種讚美聲圍繞中,他已忘了「我是誰」?再過一段時間,死神帶走了他。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專心念佛的人,在與死神交戰之下色身有了些許的轉機,卻在同修們「無情的」讚歎聲中奪去他的生命。這不禁要問:是不是同修們害了他?讚歎別人原本是一樁好事,大家都出於真心,樂於這麼做,但是非適時適機適量的稱讚,帶給別人的可能是災禍而不是歡樂,同修們是否曾這樣想過?畢竟大家皆是凡夫,煩惱習氣深厚難拔,雖是念佛有點功夫,但是在強大歎讚誘惑之聲圍困下,很難不受影響而起現行,若非是大修行者,誰能承受得了?師父也常說,想要稱讚別人之前,先要觀察看看這個人能不能承受得住?若是可以承受,不妨讚歎幾聲;若是不能,大可不要,免得適得其反。所以不能不慎!

稱讚別人是種學問,反過來,若是心存別人的稱讚,那就不是一個修行人應該有的心態。如此破壞清淨心,何修行之有?師父曾經說過,學佛之人,凡事做好是應該的,做不好是種罪過。一個行者念念都在想,「我這樣做,別人會怎麼稱讚我;我那樣做,別人又會怎麼稱讚我」,那怎麼會是在修行?與道已遠矣!

而縱然心存渴望別人稱讚自己有所不該,但是在內心中也要常常去練,當別人稱讚自己時,自己能不能不為所動?自己內心深處是否因為別人的稱讚而有了變化,是歡喜、是滿足,甚至於貢高我慢?時時檢視,處處觀照,修行功夫才會有所進展。不然,幾聲的讚歎聲足可以瓦解無數的佛號聲,因而失去了清淨心,斷送往生的機緣,那豈不是冤枉!願與同修們共勉。

 

返回

 

多元文化論壇
密切往來 建立友誼

 

香港亞視來訪問,問我:「佛法的理念與其他宗教如何結合?可不可能?」我說:「這是可能的。」世間所有宗教的根本都是仁慈博愛,宗教就是愛的教育,其目的在求世界和平、社會安定、人民幸福。所有的宗教有共同的根本,只是教學的方法、儀式有別,正是佛法講的「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都歸結到世界和平、社會安定、人民幸福,怎麼不能團結?

新加坡外交部的政務次長,曾和我交換意見,他提出很重要的建言:宗教與宗教之間、種族與種族之間要密切交往,經常不斷的往來,建立友誼,時時在一起互相討論、學習,增長智慧、學問、見識,我們所希求的目的決定能實現。他對新加坡每個宗教的領導人,非常讚歎,認為他們都有廣大的心胸,能接納不同的宗教。所以,新加坡雖是小國,足以給全世界做個好榜樣,這是他們引以為榮的。

 

返回

 

答疑解惑                      
                      淨空法師解答於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問:淨土法門是否中陰身成佛?

答:對於中陰的意思要清楚,何謂「中陰」?中陰是人死了斷氣之後,還沒有去投胎,這一段期間叫做中陰。佛在經上講,三種人沒有中陰身:第一是念佛往生的人,在臨終的時候,佛來接引,沒有中陰。第二是福報很大的人生天,這一生行善,一斷氣,天人就來接引,沒有中陰。第三是造作罪業極重墮地獄的人,也沒有中陰。除這三種之外,都有中陰。《地藏經》上講,一般中陰身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後,又投胎了,中陰就沒有了。所以,念佛往生的人沒有中陰,這一定要清楚。

問:我們專修淨土法門,是否需要在初一、十五念《地藏經》、或念地藏菩薩聖號?這算不算夾雜?

答:這要看什麼情形,如果你是慈悲心為一切墮在惡道眾生念經超度,這很好;如果自己專修淨土,就沒有這個必要。清朝乾隆時代,慈雲灌頂法師在《觀無量壽佛經》註解裡告訴我們,消除業障力量最殊勝的,就是恭敬持這一句「阿彌陀佛」。他說業障重的人,所有一切經典、懺悔儀規都無法救,最後還有這一句佛號能救。造五逆十惡之罪,只要他一口氣不斷,頭腦清楚,真正懺悔,這一句佛號也能往生。如果得痴呆症就沒有辦法,這是業障現前。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所有經懺都不能與之相比。

問:有的佛七,還念十小咒、其他的咒,這算不算夾雜?

答:這是夾雜,都是信心不足才夾雜這些,這對自己確實有妨礙。

問: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打佛七,是否可以在念佛堂超度亡靈及立牌位?

答:可以!我們念佛堂的旁邊有很多牌位,所以我們在打佛七當中,一心念佛,這些亡靈也跟著我們一起念佛,這個功德無比殊勝。

問:對治昏沈、妄念,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答:經行、拜佛。通常念佛堂的當中是拜佛區域,四周圍是繞佛區域,兩旁是止靜區域。容易昏沈,就用繞佛、拜佛的方法來對治。妄念多的時候,用止靜,止靜與禪定一樣。因此,方法沒有一定,自己要懂得調節,什麼方法有效,就用什麼方法。

問:在家念經、念佛,是否可以打法器?

答:諸位必須要知道,法器的用意是什麼?是讓大家在一起共修,音聲、音調、動作能整齊劃一,莊嚴道場。因此,打法器至少是兩個人以上,就有必要,如果是一個人就沒有必要。不是說打法器佛菩薩就歡喜,不打法器佛菩薩就不歡喜。法器是音樂的節奏,是為了幫助莊嚴道場,整齊劃一。

問:念經時,中間有電話打來,是否接完電話後,再繼續念?

答:有一個公案,明朝時候,戚繼光是一位名將,也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一生受持《金剛經》,很有效果。有一次他的一個士兵過世了,他夢到這個士兵來求他念經超度。他醒了之後,真的為他誦了一部《金剛經》回向。到晚上這個士兵又來託夢找他,說:「將軍,你為我念的《金剛經》,我只得到半部。」他說:「為什麼?」士兵說:「你當中加了一個『不用』。」戚繼光醒過來之後,突然想到他在誦經的時候,傭人給他端來一杯茶,他搖搖手表示不用,但沒有說話。搖搖手,這就夾雜了,所以這部《金剛經》沒有效果,於是他又再為他誦一部。你要是懂得這個道理,你接電話,這部經就沒效了,必須從頭到尾再念一遍。所以,誦經為人迴向,能否有效果,全在真誠心,所謂誠則靈,這是我們必須要記住的。

問:講台上有兩個詞句:「不著於世間,則能入佛境」。請問在日常生活工作當中,如何不起心動念?

答:這兩句是李木源居士寫的,為了紀念陳光別老居士,也是讚歎他老人家。最重要的是「不著」,不著是不放在心裡,心就清淨了。為什麼在日常生活當中,會起心動念?因為太執著了。你把一切事都放在心上,焉能不起心動念?不放在心上就沒事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智慧;不放在心上,這是禪定;定慧等修,功夫就會進步。功夫深了,就能體會佛的境界。

這是許多人想做到,但做不到的,原因何在?根本原因就是「我」沒有放下。《金剛經》上說得好:「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首先無我相,我們就做不到。真正做到無我相,這是入門之處,大乘入門;念念還有我,還有我所有的,就在大乘門外,入不了大門。這個說法不好體會,講得比較粗淺一點,就是我們還有「自私自利」的念頭,就入不了佛門,入不了大乘之門。必須把自私自利的念頭淡薄了,慢慢將之拔除,到了完全沒有自私自利,起心動念為社會、為眾生,就能入佛境。希望同修們多多去體會,認真努力把這個念頭轉過來。

 

返回

 
弘法行程

淨空法師最新弘法消息

 

二月份香港弘法行程:2/19日~2/22(週一~週四) 4天,早晚各一個半小時。講題:了凡四訓。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香港尖沙嘴漢口道39-41號怡達中心11樓。詳情請參考弘法行程。或電洽: Tel: (852) 2314-7099 Fax: (852) 2314-1929

欲知 淨空法師2001年香港弘法行程,請至弘法行程

 

返回

 

法寶流通
最新消息

 

在大陸現有淨空法師講經VCD流通:

「了凡四訓」(電影版)、「佛法教學目的是讓人成聖成賢」、「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住真實慧」、「佛學答問」、「妙音居士往生見聞記」、「佛陀教育修學簡介」、「人生最大的一件事」,並有念佛機。

欲索取之同修請直接與馬居士聯絡,E-mail: [email protected]

聯絡地址:廣東省普寧市流沙鎮白沙隴路46/11號 馬海生收  郵編:515300

聯絡電話:(0663) 224-7472;手提電話:013502663552

傳真號碼:(0663)225-6214 

現有淨空法師講經有聲版CD片(電腦專用片),太上感應篇2片(1∼254集),華嚴經五(161∼200集),華嚴經六(201∼240集),地藏經含玄義2片(1∼89集),及其他講演音帶、VC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向「社團法人華藏淨宗學會」索取: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一號二樓 Tel:(02)2754-7178;Fax:(02)2754-7262。

 

返回

 

信息交流
  

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您有過心靈的感觸嗎?歡迎在「學佛心得」欄目內踴躍投稿。來稿請寄 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feeling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 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news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 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question

*所有稿件,編者有權潤飾修改。

 

返回

 

聲明啟示

淨空法師所有一切著述,暨四眾同修整理文物書刊,公開授權大眾翻印流通,但不得擅自加註版權所有,任意增減內容,非法牟利,侵害公眾權益及原著本意。


若您有任何意見,歡迎來信指導,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adv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