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报恩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知恩报恩”、“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大乘佛法的精神。‘师’,是人人做师;“模范”,是指你的思想、念头、言行造作,无一不是众生的模范。挽救世道人心,一定要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要把自己无始劫以来的毛病习气,彻底痛改前非,我们才有救。自救才能救别人。
一、教依
(一)总依净宗五经一论
净土法门所依的经典是“五经一论”:《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和《往生论》。任选一部,专精深入,只要真正依教修行,决定有成就
(二)专依无量寿经夏会集本 佛说阿弥陀经蕅益要解 普贤行愿品清凉疏钞
在中国大家所公认的一乘经有三部:《华严经》、《法华经》、《梵网经》。殊不知《无量寿经》乃是一乘之一乘,因为《华严》、《法华》最后都导归极乐。在隋唐时,祖师大德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哪一部经足以能够代表整个佛法?”大家一致公认,华严第一。《华严经》称之为根本法门,其余一切经典是枝叶、花果。若《华严经》再跟《无量寿经》比较,《无量寿经》第一。
为什么《无量寿经》第一?《华严经》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才圆满。如果没有普贤菩萨劝导大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华严只能得到等觉的果位。所以《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归结处,这是明显地说出了《无量寿经》是第一当中的第一。这是我们修学所依据的重要经典。《弥陀经要解》,是非常伟大的一部著作,印光大师对于《要解》推崇备至。他说:“即使是阿弥陀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一部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这是赞叹到了极处。由此可知,《要解》对我们修学净土的人来说非常重要。
《普贤行愿品疏》是清凉大师作的,钞是宗密大师作的。这本《疏钞》,不但是《四十华严》的精华,也是全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精华。《普贤行愿品》,是四十卷《华严经》的最后一卷。经中广泛显示出事理圆融,事事无碍的境界。佛在大经上说:菩萨要不修普贤行,就不能成佛,这是真的。普贤行究竟在哪里修?我们读了《无量寿经》才恍然大悟,原来普贤行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修。由此可知,凡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个个都是修普贤行的。
(三)净宗祖师语录 印光大师文钞
净宗祖师的语录,特别是《印光大师文钞》,这是我们在教学上所依靠的教科书。印光法师在那个时候已经看到现前社会的乱象,要化解灾难,拯救地球,唯有因果。人人相信因果,天下大治,地球上灾难不起。所以,印祖文钞在末法时期,就更显得重要了。
二、理依
(一)信依要解六信,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常使不绝。
建立信心要依《要解》的“六信”:信自己、信佛的教诲、信因、信果、信事、信理。“信自”,人没有自信心,那就什么都不要谈了。一个人成就之大小,与自信心的大小、坚定,完全成正比例。世法如是,佛法也如是,就是要信自己。三资粮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自信,相信自己、相信迷悟本空、相信本觉本有、相信你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这样的人在佛门里才叫做法器,他这一生决定有成就。“受持如来,湛深法藏,护佛种性,常使不绝”,都从信心当中得来。
(二)十界一真,世出世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观法如化,三昧常寂,通诸法性,达众生相。
十法界、一真法界;世间法、出世间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两句你如果真正体会到,你才真正肯定,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观法如化,三昧常寂”,‘法’是世出世间一切法;‘化’是变化、幻化,诸法是非有而现假有,这是事实真相。眼前这些现象,正如同作梦一样,当你进入梦境的时候,这些万法都在你面前。你自己不知道是在作梦,完全把它当真,这一当真,肯定就造业;起业一定引现果报。因为自己不知道事实真相,在果报里头受苦享乐,殊不知受苦是假的,享乐也是假的,等梦醒了才知道完全是假的。我们什么时候六道轮回这个梦醒了,也就是说我们果真把执着放下了,分别淡薄了,梦就快醒了;醒来之后才知道,六道轮回是一场恶梦。
佛菩萨知道六道、十法界都是在梦中。梦中不但外面这一切事物你得不到,连身体都得不到,物质现象是假的,精神现象也是假的,自然现象还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了解事实真相,身心世界一天比一天放下,没有一丝毫执着,一切法任运随缘,这就自在!“三昧常寂”,不起心、不动念就是常;不分别、不执着就是寂。所以诸佛菩萨示现在六道,他确确实实是观法如化,三昧常寂。这是他的本事。“通诸法性,达众生相”,世出世间,一切人事物的变化,完全通达明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我们修学是依据这个道理,希望把这个道理变成我们的生活。
(三)住真实慧,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惠以真实之利,于诸众生,视若自己,念念普利群生,心心流入觉海。
“真实慧、真实之际、真实之利”,这三个真实代表了《无量寿经》的实际内容,也表达了本经所依据的理论。“住真实慧”,住是心安住。你相信这个经典,读诵这部经典,老老实实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把心安住在阿弥陀佛上,绝对能够明心见性,这是真实智慧。“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开是开示、开启;化是众生变化。‘真实之际’,就是真如本性,菩萨教化众生,目的是要每个众生明心见性。
“惠以真实之利”,佛给予一切众生最真实的利益,这个利益是什么?就是这部《无量寿经》,这句“阿弥陀佛”,这是最真实的利益。它的真实就在于它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依照这个法门来修学,没有一个不成就的。成就是平等的,是殊胜的,所以这是真实利益。“于诸众生,视若自己,念念普利群生,心心流入觉海。”念念要利益众生,利益社会。
(四)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之心,以看破、放下、自在、随缘之行,破除一切妄想执着。
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我把它写成: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二十个字把整个佛法都包括了。佛对一切众生的教诲,不外乎:一个是教你怎么存心,一个是教你怎么生活。它是非常实用的生活教育,绝不谈玄说妙。佛教我们要用“真诚心”,真诚决定没有虚伪,不自欺、不欺人;用“清净心”,清净决定没有染污,没有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贪瞋痴慢,你心才清净;“平等心”,决定没有高下、贡高我慢;“正觉心”,决定不迷。然后才能起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就是无条件的关怀一切众生,全心全力帮助一切众生,这是菩萨心。你有菩萨心,才能行菩萨道。这二十个字是我们的性德,是如来真实智慧。
(五)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决定一生往生不退成佛。
如果这一生不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修学,有因无果。世尊在大乘经典中说:三乘佛法,有因无果;唯有一乘法,有因有果。念佛法门是一乘法,往生就是证果,比什么都重要。
三、行依
行,净宗学会成立之初,我提出五条纲领:“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遵守的。
(一)观经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净业三福,不仅是净宗的最高指导原则,也是整个佛法的指导原则。
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学佛的基本条件,若不具足这个条件,就没资格进佛门。这四句就是儒释道的三个根。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你能够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真正做到了,你就是标准的善男子善女人,具足这个条件才能够入佛门受三皈五戒。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受是接受,持是保持,三皈是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要真正做到。“具足众戒”,在家人,五戒守好就可以了。“不犯威仪”,威仪是礼节、仪表,我们要守礼节。
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们念这句佛号,不夹杂、不间断、不怀疑,一心持名就是发菩提心。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中讲:“发真诚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
“深信因果”,从深一层的意义来讲,那就是佛在经上常常告诉我们的“一切法从心想生”。现在这个世间,人心想的错误,天天在想第三次世界大战,在想灾难,所以战争、灾难都来了。希望我们从今天起把念头转过来,救自己、救社会、救世界苦难众生、救这个劫难。我们从今之后,不想战争、不想灾难,天天想佛菩萨,天天想十善业道、天天想清净、想觉正净。你只要把这个念头转过来,那个境界就会转,境随心转,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劝进行者’是劝大家发心自行化他,这是菩萨法。西方净土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不发菩提心与西方净土不相应。
(二)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
三福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之中就是六和。佛法的修学从什么地方看你的成绩?就在六和敬。“和”,和睦相处;“敬”,彼此互相尊敬。和里面如果没有敬,只有形式,没有实质;如果有实质的敬,没有外表的和,也不能够圆满。和与敬表里一致,这是圣人教导我们的。和、敬,实在讲就是性德的流露,凡夫跟佛的差别就在此地。我们学佛,就要学和、学敬。
“见和同解”,“见”是思想、见解,这些相同才能共住;思想、见解不相同,在一起必然有争执,意见不合就产生纠纷。如何才能见解相同?绝对不是说“你要接受我的意见,你要遵循我的意见”,必须是我们每个人都舍弃自己的成见,这是佛法最妙、最殊胜的方法。佛不是叫谁服从谁,佛法平等,每个人把自己的成见、见解都放弃,每个人的心都清净平等,这种见解就和合了。
“戒和同修”,“戒”是生活的规范,大家在一起生活一定要有秩序、规矩,团体才不至于紊乱。人人都守礼守法,这世界不就和谐了吗?
(三)三无漏学:起心动念,远离三毒恶恼,必与清净(戒)、平等(定)、正觉(慧)相应。
三无漏学就是戒学、定学、慧学,这三学是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学的内容大纲。经典虽然多,传到中国来之后,编辑分类,分为三大类:经藏、律藏、论藏;经藏是讲定,律藏是讲戒,论藏是讲慧。所以,我们称经典为三藏经典。无论大乘佛法、小乘佛法,总离不开戒、定、慧三学,佛法终极的目的是在智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没有定是决定没有智慧的。心地愈清净,智慧就愈能够现前,唯有智慧能够解决世出世间所有问题。
“三毒”,即贪、瞋、痴。修戒不贪,修定不瞋恚,修智就不愚痴,修戒定慧就远离三恶道。
(四)菩萨六度: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众生,住于无上真正之道。
“恒”,恒是恒常,经常要做的,是佛教导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工作、怎样处事待人接物的六个原则,你能够遵守而不违背,在佛法就称之为“菩萨”。这六条是菩萨行。
布施是无条件的牺牲奉献,为一切众生服务,这叫布施波罗蜜。“持戒”是守法,遵守法律,遵守老师的教诫,还要遵守每一个地区的风俗习惯、人情世故,决定没有抵触,这样才能与人和睦相处。
“忍辱”意思是“耐心”。世出世间一切法,成就都要靠耐心,愈是大事,愈要有耐心。
菩萨修学圆满,还要学习,学习决定不能够终止,永远要往前精进,要到无上正等正觉,这叫“住于无上真正之道”。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众生”。我们认真去做,给众生做个好样子,潜移默化,就是教化众生。
(五)普贤十愿: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一礼敬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四忏悔业障,五随喜功德,六请转法轮,七请佛住世,八常随佛学,九恒顺众生,十普皆回向。学习菩萨,修此大愿,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无量寿经》一开端就说:“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皆是普贤菩萨”。
修学佛法,下手之处,就是普贤十愿的第一愿“礼敬诸佛”,礼敬是修什么?折伏我慢。真正在菩提道上修行的人,学佛的人只有自己一个人,除自己之外,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都是我的善知识。
“称赞如来”,中国古人教我们隐恶扬善,看到众生好的一面,要赞叹他、鼓励他;见到他恶的一面,不说他,让他自己去反省忏悔。这是养我们自己的厚道。
“广修供养”,在菩萨六度中称为布施,普贤菩萨的布施不叫“布施”叫“供养”,为什么?因为普贤菩萨布施的心是真诚、清净、广大、平等,这样的心修布施就叫“供养”,没有这种心就叫“布施”。布施的福报小,供养的福报大。因为布施的心量小,供养的心量大,福报是随着心量成比例的,心大福报就大。
“忏除业障”,业障怎么忏除?第一要晓得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的过错,要能发现、觉察,觉察之后要真正把它彻底改掉,业障就消除了。
四、果求
(一)实践四好,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成就自身,庄严众行,轨范具足。
“众行”,‘行’是行为。身的造作、口的言语、心里面的起心动念,这叫“众行”。‘庄严’就是如法,如佛所教,佛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做,佛教我们不做的我们决定不做;你的思想行为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德行,这是真正的庄严。“轨范具足”,“轨”是轨道,“范”是模范,诸佛菩萨是一切众生的榜样、典范。佛不但用言语教导我们,时时刻刻在日常生活当中做给我们看,这叫“轨范具足”。
(二)效法华严五三善友,誓作世间众生、家庭、工作、社团之好模范。
“五三善友”,那是我们的好榜样。《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修净土法门,他念佛念到了理一心不乱,这才出去参学。五十三参,见各式各样的人物,听种种不同的法门,他在这个境界里面用什么功夫?他是“听而无听,见而无见”。见一切人物,听一切法门,增长智慧,在一切境界里面,如如不动,还是老实念阿弥陀佛,并没有改变,定慧等学。不接触异端,见不到自己的功夫,接触异端学说而不动心,一心不乱成就了。又能够了解种种异端,智慧成就了。众生有什么样的烦恼、邪见,统统晓得了,你教化众生才能契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显示念佛法门的殊胜,当生成就。尤其在现代开放社会,思想言论自由,没有法子禁止,你要不学善财童子,就没法子成就。你要是懂得念佛法门,晓得善财童子这一套高明的手段,我们一生决定成就理一心不乱;即使理一心得不到,事一心是稳稳当当可以成就。“誓作世间众生”,我们人要做人的好样子,家庭要做一切家庭的好样子,工作要做一切工作的好样子;社团要做社团的好模范,真正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圆满做到。
(三)和睦各各族群、宗教、文化,存异求同,共存共荣。
现代由于交通便捷、资讯发达,使地球缩小了,国与国的关系真的就像邻居一样。要想达到真正的世界和平,我们一定要与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存异求同”,建立共识,消除一切隔阂,希望达到“共存共荣”,互助合作,和睦相处。如果不从文化交流上建立共识,这个世界之乱,众生之苦是决定不能避免的。
(四)安定社会,崇德兴仁,互助合作,人皆均富乐利幸福美满,劝谕策进,世界永久和平。
不但物质生活要富足,精神生活更要富足。“乐利幸福美满,劝谕策进,世界永久和平”,我们要追求这个目标。这是举世之人,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我们提出这个理想,没有一个不赞成。如何达到这个目标?一切法决定从自己做起,我自己做能不能影响?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但对于一切不同族类的人,不同国家的人,不同宗教的人,甚至于对一切动物、一切植物,乃至于山河大地、草木、微尘,我们都是平等相待、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觉悟的人在世间,只有付出,决不求权利,有福大家享,有罪报一人承当。这样一来,世界永久和平,社会安定兴旺,人民幸福安乐,才能真正落实。
(五)深信因果,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共诸上善,同会弥陀一乘愿海。
我们要问,为什么要往生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这是西方世界缘特别殊胜。那里没有三途六道,日常生活就是讲经说法,研究讨论,到十方世界上供诸佛,下化众生,没有其他的事情。永离众苦,心清净到极处,受用与阿弥陀佛没有两样。
我们居住的娑婆世界,充满了苦难,只有苦没有乐,所有一切乐是坏苦,苦偶尔中断了就觉得很乐。其实那不是乐,是苦暂停,你就感觉到乐,这是迷惑颠倒,没有把事实真相搞清楚。佛在经上形容死之苦,神识离开身体的痛苦,犹如生龟脱壳一样,所以临命终时非常痛苦。但是念佛往生的人不死,他是活着看到阿弥陀佛来了,欢欢喜喜跟阿弥陀佛去了,身体不要了。生老病死是内苦,上自帝王,下至乞丐,人人都逃不了。因此,往生利益不可思议,你要是不往生,来生又要轮回六道了。
结语
世间第一等的功德,第一等的善行,第一等的好事,就是帮助别人觉悟。释迦牟尼佛一生所做的就是觉悟众生的工作,我们要追随释迦牟尼佛,舍己为人,牺牲奉献,这一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真正是幸福美满。
(整理自净空老法师讲演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