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 儒释道多元文化教育网
佛陀教育网路学院
 
 

印祖曰 学道之人 念念不忘此字 则道业自成

 
 
   
  本期专栏: 净宗修学纲要
  本期内容简介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86)
  印光大师开示:示修持方法
  伦理道德:文艺要回归到教育
  因果教育:谗杀无辜、遭受阴谴(武惠妃)
  心得交流:eb01110同学的学佛心得
  答疑解惑:刚读完认识佛教,请问合适的学习顺序?
  网路讲座:净空老和尚网路首播
  法宝流通
  信息交流
我要订阅/取消 杂志下载 学佛问题 2012.10.15 星期一 Vol. 361
 
本期内容简介
 
本期内容如下:

  建立信心要依《要解》的“六信”:信自己、信佛的教诲、信因、信果、信事、信理。请看本期专栏

  世法、出世法的名相都是假名。有没有这些事实?有的。怎么有的?都在观念上。错误的观念,就造成六道轮回,永远不能摆脱六道轮回,即是“世间”。请看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

最新讯息:启建护国息灾佛七法会通启(双溪小筑三重净宗别院)净空法师专集网开通Facebook,发布最新讯息及讲演开示,欢迎推广,请点此进入专页。

  影片及mp3下载:一般品质影片BT种子网(下载170k wmv请多用此,速度快,一个编号一个种子。12-17华严经除外,50集打包成一个种子)江苏电信云南电信辽宁网通山东联通日本(流量40m人数限制70人)、德国下载,不需帐号/密码下载影音档,严禁烧制光碟出售。若同修要下载影音档,请勿用大量session下载mms,以免造成主机当机。下载请多用ftp方式。请多多配合!

  目前发现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费信箱,会被isp当作广告信挡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请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无收杂志建议使用其他Email信箱订阅,谢谢!

 
本期专栏:净宗修学纲要
 

知恩报恩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知恩报恩”、“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大乘佛法的精神。‘师’,是人人做师;“模范”,是指你的思想、念头、言行造作,无一不是众生的模范。挽救世道人心,一定要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要把自己无始劫以来的毛病习气,彻底痛改前非,我们才有救。自救才能救别人。

一、教依
(一)总依净宗五经一论
   净土法门所依的经典是“五经一论”:《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和《往生论》。任选一部,专精深入,只要真正依教修行,决定有成就

(二)专依无量寿经夏会集本 佛说阿弥陀经蕅益要解 普贤行愿品清凉疏钞
   在中国大家所公认的一乘经有三部:《华严经》、《法华经》、《梵网经》。殊不知《无量寿经》乃是一乘之一乘,因为《华严》、《法华》最后都导归极乐。在隋唐时,祖师大德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哪一部经足以能够代表整个佛法?”大家一致公认,华严第一。《华严经》称之为根本法门,其余一切经典是枝叶、花果。若《华严经》再跟《无量寿经》比较,《无量寿经》第一。

  为什么《无量寿经》第一?《华严经》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才圆满。如果没有普贤菩萨劝导大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华严只能得到等觉的果位。所以《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归结处,这是明显地说出了《无量寿经》是第一当中的第一。这是我们修学所依据的重要经典。《弥陀经要解》,是非常伟大的一部著作,印光大师对于《要解》推崇备至。他说:“即使是阿弥陀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一部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这是赞叹到了极处。由此可知,《要解》对我们修学净土的人来说非常重要。

  《普贤行愿品疏》是清凉大师作的,钞是宗密大师作的。这本《疏钞》,不但是《四十华严》的精华,也是全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精华。《普贤行愿品》,是四十卷《华严经》的最后一卷。经中广泛显示出事理圆融,事事无碍的境界。佛在大经上说:菩萨要不修普贤行,就不能成佛,这是真的。普贤行究竟在哪里修?我们读了《无量寿经》才恍然大悟,原来普贤行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修。由此可知,凡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个个都是修普贤行的。

(三)净宗祖师语录 印光大师文钞
   净宗祖师的语录,特别是《印光大师文钞》,这是我们在教学上所依靠的教科书。印光法师在那个时候已经看到现前社会的乱象,要化解灾难,拯救地球,唯有因果。人人相信因果,天下大治,地球上灾难不起。所以,印祖文钞在末法时期,就更显得重要了。

二、理依
(一)信依要解六信,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常使不绝。
   建立信心要依《要解》的“六信”:信自己、信佛的教诲、信因、信果、信事、信理。“信自”,人没有自信心,那就什么都不要谈了。一个人成就之大小,与自信心的大小、坚定,完全成正比例。世法如是,佛法也如是,就是要信自己。三资粮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自信,相信自己、相信迷悟本空、相信本觉本有、相信你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这样的人在佛门里才叫做法器,他这一生决定有成就。“受持如来,湛深法藏,护佛种性,常使不绝”,都从信心当中得来。

(二)十界一真,世出世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观法如化,三昧常寂,通诸法性,达众生相。
   十法界、一真法界;世间法、出世间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两句你如果真正体会到,你才真正肯定,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观法如化,三昧常寂”,‘法’是世出世间一切法;‘化’是变化、幻化,诸法是非有而现假有,这是事实真相。眼前这些现象,正如同作梦一样,当你进入梦境的时候,这些万法都在你面前。你自己不知道是在作梦,完全把它当真,这一当真,肯定就造业;起业一定引现果报。因为自己不知道事实真相,在果报里头受苦享乐,殊不知受苦是假的,享乐也是假的,等梦醒了才知道完全是假的。我们什么时候六道轮回这个梦醒了,也就是说我们果真把执着放下了,分别淡薄了,梦就快醒了;醒来之后才知道,六道轮回是一场恶梦。

  佛菩萨知道六道、十法界都是在梦中。梦中不但外面这一切事物你得不到,连身体都得不到,物质现象是假的,精神现象也是假的,自然现象还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了解事实真相,身心世界一天比一天放下,没有一丝毫执着,一切法任运随缘,这就自在!“三昧常寂”,不起心、不动念就是常;不分别、不执着就是寂。所以诸佛菩萨示现在六道,他确确实实是观法如化,三昧常寂。这是他的本事。“通诸法性,达众生相”,世出世间,一切人事物的变化,完全通达明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我们修学是依据这个道理,希望把这个道理变成我们的生活。

(三)住真实慧,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惠以真实之利,于诸众生,视若自己,念念普利群生,心心流入觉海。
   “真实慧、真实之际、真实之利”,这三个真实代表了《无量寿经》的实际内容,也表达了本经所依据的理论。“住真实慧”,住是心安住。你相信这个经典,读诵这部经典,老老实实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把心安住在阿弥陀佛上,绝对能够明心见性,这是真实智慧。“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开是开示、开启;化是众生变化。‘真实之际’,就是真如本性,菩萨教化众生,目的是要每个众生明心见性。

  “惠以真实之利”,佛给予一切众生最真实的利益,这个利益是什么?就是这部《无量寿经》,这句“阿弥陀佛”,这是最真实的利益。它的真实就在于它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依照这个法门来修学,没有一个不成就的。成就是平等的,是殊胜的,所以这是真实利益。“于诸众生,视若自己,念念普利群生,心心流入觉海。”念念要利益众生,利益社会。

(四)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之心,以看破、放下、自在、随缘之行,破除一切妄想执着。
   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我把它写成: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二十个字把整个佛法都包括了。佛对一切众生的教诲,不外乎:一个是教你怎么存心,一个是教你怎么生活。它是非常实用的生活教育,绝不谈玄说妙。佛教我们要用“真诚心”,真诚决定没有虚伪,不自欺、不欺人;用“清净心”,清净决定没有染污,没有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贪瞋痴慢,你心才清净;“平等心”,决定没有高下、贡高我慢;“正觉心”,决定不迷。然后才能起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就是无条件的关怀一切众生,全心全力帮助一切众生,这是菩萨心。你有菩萨心,才能行菩萨道。这二十个字是我们的性德,是如来真实智慧。

(五)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决定一生往生不退成佛。
   如果这一生不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修学,有因无果。世尊在大乘经典中说:三乘佛法,有因无果;唯有一乘法,有因有果。念佛法门是一乘法,往生就是证果,比什么都重要。

三、行依

  行,净宗学会成立之初,我提出五条纲领:“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遵守的

(一)观经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净业三福,不仅是净宗的最高指导原则,也是整个佛法的指导原则。

  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学佛的基本条件,若不具足这个条件,就没资格进佛门。这四句就是儒释道的三个根。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你能够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真正做到了,你就是标准的善男子善女人,具足这个条件才能够入佛门受三皈五戒。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受是接受,持是保持,三皈是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要真正做到。“具足众戒”,在家人,五戒守好就可以了。“不犯威仪”,威仪是礼节、仪表,我们要守礼节。

  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们念这句佛号,不夹杂、不间断、不怀疑,一心持名就是发菩提心。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中讲:“发真诚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

  “深信因果”,从深一层的意义来讲,那就是佛在经上常常告诉我们的“一切法从心想生”。现在这个世间,人心想的错误,天天在想第三次世界大战,在想灾难,所以战争、灾难都来了。希望我们从今天起把念头转过来,救自己、救社会、救世界苦难众生、救这个劫难。我们从今之后,不想战争、不想灾难,天天想佛菩萨,天天想十善业道、天天想清净、想觉正净。你只要把这个念头转过来,那个境界就会转,境随心转,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劝进行者’是劝大家发心自行化他,这是菩萨法。西方净土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不发菩提心与西方净土不相应。

(二)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

  三福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之中就是六和。佛法的修学从什么地方看你的成绩?就在六和敬。“和”,和睦相处;“敬”,彼此互相尊敬。和里面如果没有敬,只有形式,没有实质;如果有实质的敬,没有外表的和,也不能够圆满。和与敬表里一致,这是圣人教导我们的。和、敬,实在讲就是性德的流露,凡夫跟佛的差别就在此地。我们学佛,就要学和、学敬。

  “见和同解”,“见”是思想、见解,这些相同才能共住;思想、见解不相同,在一起必然有争执,意见不合就产生纠纷。如何才能见解相同?绝对不是说“你要接受我的意见,你要遵循我的意见”,必须是我们每个人都舍弃自己的成见,这是佛法最妙、最殊胜的方法。佛不是叫谁服从谁,佛法平等,每个人把自己的成见、见解都放弃,每个人的心都清净平等,这种见解就和合了。

  “戒和同修”,“戒”是生活的规范,大家在一起生活一定要有秩序、规矩,团体才不至于紊乱。人人都守礼守法,这世界不就和谐了吗?

(三)三无漏学:起心动念,远离三毒恶恼,必与清净(戒)、平等(定)、正觉(慧)相应。

  三无漏学就是戒学、定学、慧学,这三学是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学的内容大纲。经典虽然多,传到中国来之后,编辑分类,分为三大类:经藏、律藏、论藏;经藏是讲定,律藏是讲戒,论藏是讲慧。所以,我们称经典为三藏经典。无论大乘佛法、小乘佛法,总离不开戒、定、慧三学,佛法终极的目的是在智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没有定是决定没有智慧的。心地愈清净,智慧就愈能够现前,唯有智慧能够解决世出世间所有问题。

  “三毒”,即贪、瞋、痴。修戒不贪,修定不瞋恚,修智就不愚痴,修戒定慧就远离三恶道。

(四)菩萨六度: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众生,住于无上真正之道。

 “恒”,恒是恒常,经常要做的,是佛教导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工作、怎样处事待人接物的六个原则,你能够遵守而不违背,在佛法就称之为“菩萨”。这六条是菩萨行。

  布施是无条件的牺牲奉献,为一切众生服务,这叫布施波罗蜜。“持戒”是守法,遵守法律,遵守老师的教诫,还要遵守每一个地区的风俗习惯、人情世故,决定没有抵触,这样才能与人和睦相处。

  “忍辱”意思是“耐心”。世出世间一切法,成就都要靠耐心,愈是大事,愈要有耐心。

  菩萨修学圆满,还要学习,学习决定不能够终止,永远要往前精进,要到无上正等正觉,这叫“住于无上真正之道”。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众生”。我们认真去做,给众生做个好样子,潜移默化,就是教化众生。

(五)普贤十愿: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一礼敬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四忏悔业障,五随喜功德,六请转法轮,七请佛住世,八常随佛学,九恒顺众生,十普皆回向。学习菩萨,修此大愿,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无量寿经》一开端就说:“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皆是普贤菩萨”。

  修学佛法,下手之处,就是普贤十愿的第一愿“礼敬诸佛”,礼敬是修什么?折伏我慢。真正在菩提道上修行的人,学佛的人只有自己一个人,除自己之外,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都是我的善知识。

  “称赞如来”,中国古人教我们隐恶扬善,看到众生好的一面,要赞叹他、鼓励他;见到他恶的一面,不说他,让他自己去反省忏悔。这是养我们自己的厚道。

  “广修供养”,在菩萨六度中称为布施,普贤菩萨的布施不叫“布施”叫“供养”,为什么?因为普贤菩萨布施的心是真诚、清净、广大、平等,这样的心修布施就叫“供养”,没有这种心就叫“布施”。布施的福报小,供养的福报大。因为布施的心量小,供养的心量大,福报是随着心量成比例的,心大福报就大。

  “忏除业障”,业障怎么忏除?第一要晓得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的过错,要能发现、觉察,觉察之后要真正把它彻底改掉,业障就消除了。

四、果求
(一)实践四好,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成就自身,庄严众行,轨范具足。
   “众行”,‘行’是行为。身的造作、口的言语、心里面的起心动念,这叫“众行”。‘庄严’就是如法,如佛所教,佛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做,佛教我们不做的我们决定不做;你的思想行为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德行,这是真正的庄严。“轨范具足”,“轨”是轨道,“范”是模范,诸佛菩萨是一切众生的榜样、典范。佛不但用言语教导我们,时时刻刻在日常生活当中做给我们看,这叫“轨范具足”。

(二)效法华严五三善友,誓作世间众生、家庭、工作、社团之好模范。
   “五三善友”,那是我们的好榜样。《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修净土法门,他念佛念到了理一心不乱,这才出去参学。五十三参,见各式各样的人物,听种种不同的法门,他在这个境界里面用什么功夫?他是“听而无听,见而无见”。见一切人物,听一切法门,增长智慧,在一切境界里面,如如不动,还是老实念阿弥陀佛,并没有改变,定慧等学。不接触异端,见不到自己的功夫,接触异端学说而不动心,一心不乱成就了。又能够了解种种异端,智慧成就了。众生有什么样的烦恼、邪见,统统晓得了,你教化众生才能契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显示念佛法门的殊胜,当生成就。尤其在现代开放社会,思想言论自由,没有法子禁止,你要不学善财童子,就没法子成就。你要是懂得念佛法门,晓得善财童子这一套高明的手段,我们一生决定成就理一心不乱;即使理一心得不到,事一心是稳稳当当可以成就。“誓作世间众生”,我们人要做人的好样子,家庭要做一切家庭的好样子,工作要做一切工作的好样子;社团要做社团的好模范,真正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圆满做到。

(三)和睦各各族群、宗教、文化,存异求同,共存共荣。
   现代由于交通便捷、资讯发达,使地球缩小了,国与国的关系真的就像邻居一样。要想达到真正的世界和平,我们一定要与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存异求同”,建立共识,消除一切隔阂,希望达到“共存共荣”,互助合作,和睦相处。如果不从文化交流上建立共识,这个世界之乱,众生之苦是决定不能避免的。

(四)安定社会,崇德兴仁,互助合作,人皆均富乐利幸福美满,劝谕策进,世界永久和平。
   不但物质生活要富足,精神生活更要富足。“乐利幸福美满,劝谕策进,世界永久和平”,我们要追求这个目标。这是举世之人,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我们提出这个理想,没有一个不赞成。如何达到这个目标?一切法决定从自己做起,我自己做能不能影响?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但对于一切不同族类的人,不同国家的人,不同宗教的人,甚至于对一切动物、一切植物,乃至于山河大地、草木、微尘,我们都是平等相待、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觉悟的人在世间,只有付出,决不求权利,有福大家享,有罪报一人承当。这样一来,世界永久和平,社会安定兴旺,人民幸福安乐,才能真正落实。

(五)深信因果,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共诸上善,同会弥陀一乘愿海。
   我们要问,为什么要往生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这是西方世界缘特别殊胜。那里没有三途六道,日常生活就是讲经说法,研究讨论,到十方世界上供诸佛,下化众生,没有其他的事情。永离众苦,心清净到极处,受用与阿弥陀佛没有两样。

  我们居住的娑婆世界,充满了苦难,只有苦没有乐,所有一切乐是坏苦,苦偶尔中断了就觉得很乐。其实那不是乐,是苦暂停,你就感觉到乐,这是迷惑颠倒,没有把事实真相搞清楚。佛在经上形容死之苦,神识离开身体的痛苦,犹如生龟脱壳一样,所以临命终时非常痛苦。但是念佛往生的人不死,他是活着看到阿弥陀佛来了,欢欢喜喜跟阿弥陀佛去了,身体不要了。生老病死是内苦,上自帝王,下至乞丐,人人都逃不了。因此,往生利益不可思议,你要是不往生,来生又要轮回六道了。

结语
   世间第一等的功德,第一等的善行,第一等的好事,就是帮助别人觉悟。释迦牟尼佛一生所做的就是觉悟众生的工作,我们要追随释迦牟尼佛,舍己为人,牺牲奉献,这一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真正是幸福美满。

  (整理自净空老法师讲演集)

 
经论辑要: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86)
 

4.用功最要是作观,作观即是改变想法、看法。凡夫见思皆不离执着,即是错误。

  我们不仅现前受到妄想执着之伤害,无量劫来,对我们伤害最大的,最严重的无过于此。了解此事实真相,明白其道理,在这一生中,我们的成就会无比殊胜。现前,我们就会得到真实幸福美满的生活。我们认真的思惟世尊的教诲,想通了,当然就会认真地奉行。

  世法、出世法的名相都是假名。有没有这些事实?有的。怎么有的?都在观念上。错误的观念,就造成六道轮回,永远不能摆脱六道轮回,即是“世间”。如果看破放下了,就能脱离六道轮回,则称为“出世间”。世出世间在我们一念之间,是故修行用功最要紧的当是“作观”。前文讲观照、照住、照见,无论修学那个法门,大小乘佛法各宗各派都离不开这个原则。

  何谓“作观”?“观”是佛学名词,古人有种种解释,但是我们愈看愈迷惑。所以,名相、名词术语正确的解释,对初学的人来说,似乎相当困难。此处解释得简单,也容易明了,就是改变想法,改变看法。「观」就是观念。「观念」二字,分开来讲,“观”是看法,对人、对事、对物,对宇宙人生的看法;“念”是想法。凡夫见思,“见”是见解,就是看法,“思”就是想法,皆不离执着,病根就在此,总离不开分别、执着。世尊当年在世说法四十九年,一切法所说的,都不外事实真相,教我们先要认识清楚,妄想、执着是错误的。其实,见思烦恼就是从此生出来的。知道之后,要认真把它转移,也就是把它断除。说「断除」不如说「转移」来得确切。

  >>续载中……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师开示:示修持方法
 

  若境遇不嘉者,当作退一步想。试思世之胜我者固多,而不如我者亦复不少。但得不饥不寒,何羡大富大贵。乐天知命,随遇而安。如是则尚能转烦恼成菩提,岂不能转忧苦作安乐耶。若疾病缠绵者,当痛念身为苦本,极生厌离。力修净业,誓求往生。诸佛以苦为师,致成佛道。吾人当以病为药,速求出离。须知具缚凡夫,若无贫穷疾病等苦,将日奔驰于声色名利之场,而莫之能已。谁肯于得意烜赫之时,回首作未来沉溺之想乎。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故知天之成就人者多以逆,而人之只承天者宜顺受也。然孟子所谓大任,乃世间之爵位,尚须如此忧劳,方可不负天心。何况吾人以博地凡夫,直欲上承法王觉道,下化法界有情,倘不稍藉挫折于贫病,则凡惑日炽,净业难成。迷昧本心,永沦恶道。尽未来际,求出无期矣。古德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者,正此之谓也。但当志心念佛以消旧业,断不可起烦躁心,怨天尤人。谓因果虚幻,佛法不灵。

 
伦理道德:文艺要回归到教育
 

  在中國大陸古時候寺廟裡都有戲台,戲台在哪裡?就在大雄寶殿的對面。大雄寶殿下面是個天井,是個院子,四合院有個院子,它的對面就戲台。廟會,四季廟會都請戲班子來表演,佛與這些信眾們同樂,共同歡樂,但是這些表演,給諸位說,全是教育。古時候沒有這麼多學校,人民怎麼教好的?都靠這個教好的。大家喜歡看,農村人不認識字,他看這些表演,表演的內容是忠孝節義,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他表演這些。所以老百姓都懂得倫理道德,都相信因果報應,從哪裡來的?看戲上看來的,中國古代這些文藝表演是教育。不像現在,現在表演的內容暴力色情、殺盜淫妄,演這個東西,把人全教壞了。

  所以古時候這是教育最好的一個手段,沒有一個人不喜歡,老少咸宜,小孩喜歡,老人也喜歡。表演的這些節目,年年差不多都相同,人家看不厭、聽不倦,表演得逼真,表演得好。這一遍一遍的薰習,一個人從小長大,同一齣戲我相信至少是看十遍以上,他有印象了,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他就想到舞台上教給我些什麼,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它是教育,所以文藝要回歸到教育。中國教育自古以來,可以說到清朝的末年雖然不重視,但是還是講究,這最高的指導原則就是「思無邪」三個字,你讓聽眾看到、聽到、接觸到,不能讓他有邪思。所以它的內容,決定是與倫理道德、四維八德相應,把這個東西在舞台上演出來。古聖先賢他們做到了,演出來給大家看,這生動!所以戲院裡面的戲台它是教育,那些表演的人是教育家,是教育的義務工作者。不像現在,現在也是教,也是教育,把人教壞了,以前是把人教好了,它也是教育,反面教育,負面的教育,所以社會亂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四四八集)2011/6/11 檔名:02-039-0448

 
因果教育:谗杀无辜、遭受阴谴(武惠妃)
 

  武惠妃。宠倾后宫。生寿王。帝欲废太子。张九龄阻之。李林甫专政。数称寿王美。妃德之。未几。使人诡告太子二王曰。宫中有贼。请甲以入。太子从之。妃白帝曰。太子二王谋反。甲而来。帝召林甫议。曰。陛下家事。非臣所宜豫。帝乃诏太子锳。鄂王瑶。光王琚。并废为庶人。寻遇害。天下怨之。惠妃数见庶人为祟。因大病。召巫祈之。请改葬。且射行刑者。瘗之。迄不解。妃死祟亡。(玄宗诸子传)

  武惠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生子寿王瑁,渐有谋夺太子位的野心,玄宗深受影响,也宠爱瑁,而想废黜太子锳。中书令张九龄极力谏阻,武惠妃深为怨恨。奸相李林甫心性奸狡,迎合玄宗与惠妃心意,专说柔顺动听的话,常称赞寿王瑁,极力帮助武惠妃,与之串同一气,惠妃于是在玄宗面前竭力推举李林甫为相。

  林甫从此得宠专权,时常暗中侦察太子锳及鄂王瑶、光王琚的过失,偶有所闻,便命人入宫通报惠妃,以进谗言。不久李林甫又密授惠妃毒计,遣人召太子锳及瑶、琚二王,欺骗说宫中有贼,命他们急速穿甲入宫防卫,太子及二王不知是诈,竟然依照所说进宫,惠妃急往禀告玄宗,说太子与二王,穿甲入宫,串同谋反,玄宗大为震怒,立召李林甫入宫商议,要废太子与二王,李林甫淡淡地答道:“这是陛下家事,非臣所应参豫听闻。”玄宗便立即下旨,太子锳、鄂王瑶、光王琚,均废为庶人。惠妃不断搬弄是非,进行谗谮,玄宗一时瞋怒,竟将三子同时赐死。可怜锳、瑶、琚既好学又有才识,无罪同遭残戮。天下为此抱怨不平,远近私下呼冤。

  三庶人死后不久,武惠妃忽然大病,病状好像发狂,满口谵语,呼叫说三庶人(太子及二王),前来索命,召请巫祝代为祈祷消灾,并改葬三庶人,射杀行刑人陪同埋葬,始终无效,甚至白日见鬼,所有宫娥彩女,都惊惧不安,进退彷徨,请来名医诊治,终无起色,日夜呻吟,历经多日,突然一阵阴风,四肢挺直,貌美心凶的妃子,至此一命呜呼。费尽心机,为子谋夺太子位之美梦,终随着三庶人的冤魂去了。

  (《历史感应统纪语译》连载一O六)

 
心得交流:eb01110同学的学佛心得
 

题目:分享关于狐臭的业因

  阿弥陀佛!末学以前有非常严重的狐臭,是上大学以后得的。得了有十多年,一直没找到好办法。听宣化上人开示,说狐臭与男女作风有关,您可以在网上搜一下。末学属于这种情况,惭愧,但是每个人的病因都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有时是和前生有关的。末学曾说女儿的皮肤病,虽是被末学传染的,但前世定是造了邪淫业。女儿虽然听末学的话,但心里还是存疑的。正好有一次催眠,她催眠非常容易,可以跟着音乐随时进入催眠,又随时出来,再进去(应该是跟心地清净有关,末学就一次也没成功)。她在催眠中看到,自己在某一世是个国王,身边好多美女对着他笑。

  末学近两年基本上摆脱了狐臭。因为在学习四个根后,才发现自己的不如法。有一年感到婚外桃花众多,算命说是非常严重而且难过的桃花劫。于是在一股火下病倒了,在病中静下心来细细反思,才吃惊地发现罪魁祸首竟然是自己,都是自己不如法的言行招至的。也从内心认可了中国传统观念为什么说女性贞洁的重要,在病中一直在进行至诚忏悔。在床上倒了二三天的样子,很热的夏天,出了好多汗,突然发现竟然没有难闻的气味。那个夏天就一直没有狐臭味,而后的这两年夏天也都是,不必再用遮盖液,闻不到了,不像有一年刚洗完澡没涂药水,结果走一会就出汗了,当时真是非常丢人。

  末学有一个发现,在自己烦恼非常重时,比如瞋恨心抱怨不平心等,一点点汗也会闻到狐臭的气味。再过一会儿,心地清净归于正常了,气味就消失了。在拜佛中出多少汗,也不会有气味。真是一切法从心想生,境随心转,体现的太明显直观了。

 
答疑解惑
 

问:他说我两岁发烧,烧坏耳朵,现在戴了助听器,但是还有很多生活当中的苦恼,我也不想变成机器人,如何回到原来的自己?

答:最近,在中国山西,从六、七岁到八、九十岁的人,得了一些疑难杂症,医生都说没有办法治疗。他们念《地藏经》都能够恢复健康,比医药的效果好得太多。听说这套光碟一共有六片,光碟出来之后,许多人都在抢着要。制作人三十六岁,他在中央广播电台服务已经十年了,所以对于大众传播非常熟悉。昨天他打电话给我,他告诉我两个人发心一起做,一共做了六千套,差不多已经都送完了。所以,医生治不好的,佛菩萨可以治好。

问:学生请到一部《中峰三时系念全集》,如果在自己家中,是不是只要按照系念的文字读诵即可?

答:不管是讀誦,或者依照儀規去做三時繫念,最好都要先聽聽講解。這些經文、開示意思你都明白,都懂了,然後無論是念,是做這個法事,效果不一樣。如果你不懂,不明白,照這個去念,沒有多大效果。

问:他问这样子是否可以超度祖先?

答:真正懂得、明了了是可以的。

问:下面一个问题,他说我刚读完《认识佛教》,知道要学习五大科目,但不知道从何开始,是先修戒定慧,还是先修三福做个善人开始,还是先修六度?请问合适的学习顺序。

答:最适合的顺序要按着次第,一定是从净业三福做起。而净业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在《十善业道经》,《弟子规》落实之后就学《十善业道经》,一定要把它做到。《弟子规》里面总共有三百六十句,一共有一百一十三桩事情。就是一百一十三条你要统统做到,落实在日常生活,那就不一样了。有这个基础,再学《十善业道》不难,你会做得到。现在一般在家居士,《十善业道》做不到,出家人《沙弥律仪》做不到,原因是没有基础,所以《弟子规》才是真正的基础,基础的基础。《弟子规》是第一层,《十善业》是第二层,《沙弥律仪》是第三层,要按部就班的来学习就不难。

  (节录自21-304-0001学佛答问)

 
净空老和尚网路直播台
 

◎净空老和尚最近讲演资讯,详细内容请参考网路直播台大陸站)。

 
法宝流通
 

◎净空法师讲演音带、DVD及书籍,皆免费结缘,请就近向各地净宗学会索取。
◎台湾地区同修索取法宝,请至“华藏净宗学会弘化网-法宝结缘
◎大陆同修若欲索取 净空法师讲演带及法宝,请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联络:[email protected]
◎若欲了解相关儿童读经讯息,可至“大方广网站”。
◎德育故事及太上感应篇之动画片,请至“妙音动画”。

 
信息交流
 

◎诚邀全世界各净宗学会提供贵会的佛事活动消息,利用敝刊为世界佛教徒提供学佛信息。请寄[email protected]

◎有任何修学上的问题,来信请寄[email protected]

说明:所有问题的产生都源于听经闻法不够透彻,时间不够长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听经、读经,所有问题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净空法师专集网站”也陆续将净空法师所回覆过的问题刊在“分类问答”中,或至网站的全文检索去搜寻。所以,同修们有学佛上的问题时,请先参考此分类中的问题,或许您的问题已经有其他同修问过了,希望您从问答的分类中,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若无法找寻到解答,请再将问题传到[email protected],我们会汇整同修们的来信,并敬呈 净空老法师。但回覆时间不定,需待老法师有时间时,开辟一个“学佛问答”时段,专为同修们解答,也会陆续刊登于“答疑解惑”一栏中。阿弥陀佛!

◎佛陀教育网路学院成立缘起:我们常常收到各地网路同修来信,皆言及虽有心学佛,却不知从何学起,应如何听经学习。又 净空老和尚的讲演有大小性相,各个宗派的经论典籍,法海深广,初学者不知修学之次第,何者为先,何者为后,以故学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终惰,退悔初心,实为可惜!今佛陀教育网路学院之成立,正是针对上述缘由,将现有网路的文字(教材)与影音(讲演画面)合为一体,如同“网路电视台”,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于学佛者,提供一个方便快捷,随时随地不受时空限制的网路修学环境。网路学院一切课程之排列,皆是以 净空老和尚为澳洲净宗学院所订之课程,从初级到高级,从本科到专科的修学次第,也是为实现澳洲净宗学院将来能真正达到远距教学的前哨站。今日社会是科技进步、资讯发达的时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扬妙法,阐释正教,令佛法传递无远弗届,才将进一步利益更多学人,将般若文海遍及环宇,使一切有缘众生得佛正法薰习之机会。若有心想修学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网路学院参观访问。

◎净空法师英文网站网址为http://www.chinkung.org/,此网站主要以配合 净空法师的和平之旅,同时接引国外众生认识佛教。提供 净空法师多元文化理念及国际参访等及时相关资讯,并以和平之旅为主轴,摆脱宗教色彩。敬请诸位同修将此网址广为流通给外国同修,让他们更有机缘认识佛教,功德无量!

◎净空法师专集大陆镜像站网址为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记忆。大陆地区同修可以就近访问这个网站。若同修于浏览中有发现任何问题,欢迎来信告知,请至[email protected]

 

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佛陀教育杂志由华藏净宗学会网路讲记组恭制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区信义路四段333之1号2楼
电话 : (8862) 2754-7178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