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念佛二十分鐘,不打妄想,算不算功夫成片?能否往生?二十分鐘後,妄想又起了,怎麼辦?
答:人在臨終念佛能有二十分鐘不打妄想,決定往生。所以,平常要能保持,保持的時間愈久愈好,總在臨終時用得上力。平常是訓練、練兵,臨終是打仗。能否成就,關鍵在臨終的剎那。因此,我們不能不修福,不能不積德,如果不修福積德,臨命終時,冤親債主來擾亂,這一生念佛往生的機會全被障礙了。這種情形我見過,過去圓山臨濟寺有個念佛會,副會長林道奇居士是福州人,非常虔誠。念佛會是每星期舉行一次,林居士當維那,念得很好,法器也敲得不錯。但他臨命終時,魔障現前,聽到佛號就討厭,貪生怕死,人錯亂了。
也有許多念佛的同修,得老人痴呆症,神志不清,這也不能往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第一是神志清楚,這是福報。所以,我們修福,現在不要享,等臨命終時再享福,這個福就是人清楚、明白。人在臨終清楚、明白,縱然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不墮三惡道。凡是到三惡道投胎,都是糊裡糊塗、神志不清去的。因此,平常積功累德、斷惡修善比什麼都重要。而功夫成片,決定是要放下萬緣,才能達到。
問:如何念佛才能得到三昧?
答:三昧高下淺深,差別很多。第一種是功夫成片,一般凡人容易得到,生凡聖同居土;第二種是事一心不亂,這是高等的念佛三昧,見思煩惱斷了,生方便有餘土;第三種是理一心不亂,這是最高的念佛三昧,一般人一生中未必能得到,這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生實報莊嚴土。
如何才能得到?大勢至菩薩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念佛根本的開示。「都攝六根」,就是收心。凡夫六根往外面六塵境上跑,眼喜歡看、耳喜歡聽,都被煩惱習氣所轉。菩薩教我們把六根收回來,眼不去看外面境界,專看阿彌陀佛;耳也不去聽外頭音聲,專聽佛號;這樣一心專注,就容易成就三昧。「淨念相繼」,不夾雜就是淨念,念佛還夾雜著疑惑、妄想,淨念就不能成就;相繼是相續不斷。而覺明妙行菩薩講:「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三句與大勢至菩薩說的一樣,只是換一個說法。「不懷疑、不夾雜」就是淨念,「不間斷」就是相繼。菩薩教我們:「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妄想、雜念是生死根本,一定要斷除。
問:知善知惡,知是知非,如何才做到不執著?
答:知善惡是非很重要!印光大師一生教學著力就在這一門,他用《了凡四訓》教我們認識六道眾生業因果報的狀況;用《感應篇》、《安士全書》,幫助我們認識是非、辨別邪正。我們怎樣在日常生活中遠離邪惡,修學善法?能依照這三部書斷惡修善,遠邪就正,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決定得生。《十善業道經》就是教我們辨別善惡,十善的反面是十惡業,十惡業決定是罪惡,決定墮落。我們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認真努力去體會,好好修學,它能成就我們念佛往生的大業。
如何做到不執著?這是功夫,必須真正認知《般若經》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曉得一切現象是虛妄不是真實的,曉得「三心不可得」,一切執著你自然就會放下。知道執著是一場空,絕對不是說你執著就能得到,那是錯誤的想法。你不執著,諸法是空的;你執著,諸法還是空的。佛教我們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決定正確。
問:家父在氣怒之下,曾說:「我死後不要給我用佛教的儀式辦後事,我不學你們這些學佛人。」我聽了很難過,也不知家父往生後,應該怎麼處理?
答:學佛第一要孝順父母,《觀無量壽佛經》的「淨業三福」,第一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我們學佛學得不好,讓家人看到起反感,令父母師長厭棄,這是我們學錯了,學的不如法,一定要反省、改過才行。他往生後,你還是要依照佛法的儀式來做,這是真正孝順。
問:我們經常為臨終人助念,但有人說:「你們幫他助念,他的冤親債主將來在你臨終時要找你算帳。」所以有人就不敢助念,如何是好?
答:你幫他助念,他到西方極樂世界作佛去了,將來你臨終的時候,佛一定來幫助你,不用操這個心。大慈菩薩說,幫助兩個人往生,就比你自己精進;幫助十幾個人往生,你的福報就無量無邊;能夠幫助幾百個人往生,你是真正的菩薩。助念是幫助人往生成佛,這是世間第一等功德,再也沒有比這個功德殊勝的。一切要依佛法,佛教我們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依理智不依感情用事)。所以,那些人的話沒有證據,隨口造謠,不能取信於人。
問:佛前點酥油燈,酥油也是母牛奶乳血汗。古代沒有電,情有可原,現在電力發達,用電、用蠟燭、植物油都行,要不要再用酥油燈?
答:你的意見不錯,我們這邊佛前也點著一盞油燈,這不是酥油,是植物油。佛前面供燈是表法的,燈象徵著燃燒自己、照耀別人,取這個意思;我們看到這個燈,就要想到我們要像燈一樣肯犧牲自己,幫助別人。佛用這個方法來教導我們,讓我們念念不忘捨己為人。所以,用燈、用蠟燭最容易表法,用電燈就不太容易覺察到。
問:弟子學有時日,但念佛沒有到功夫成片,請慈悲開示。
答:這個事情不能著急,也不能疏忽,只要老實念下去就好。真正做到老實,實在不是容易事情。古人常說:「唯上智與下愚不移。」這兩種人容易做到老實。「上智」是智慧高,一切通達明瞭,所以能夠放下萬緣一心念佛,心無雜念、妄想,這種人有成就。第二種是「下愚」,雖然他不明理,但教他念佛,他就一句佛號念到底,沒有雜念、沒有懷疑,這種人也容易成就。最麻煩的就是當中的,妄想雜念很多,經聽得不少,半信半疑:佛念了幾年,怎麼還沒有消息?我念的到底有沒有效?所以凡是提出問題的,都是不老實,老實人不會有問題。可是有問題一定要問,「疑」為菩薩第一障礙,障礙了信心,所以必須斷疑生信,才能回過頭來老實念佛。
問:我以前曾經做買賣,賣的東西價錢很高,我以同樣的高價叫人買去供師父。還有一次賣洗桌洗地的藥水,水泡得多,藥水少,有人買去佛堂用。請問這樣是否犯偷僧物?
答:這用不著我答覆,你自己已經答覆了。為佛弟子,佛教我們第一重要的修學原則就是「真誠」,決定不能欺謊一切眾生,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