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是心是佛,發菩提心,深信切願,欣求極樂;
是心作佛,一向專念,持佛名號,往生成佛。

 
 
   
  本期專欄:十二德目與我們的生活(一)
  本期內容簡介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14)
  印光大師開示:教專仗佛力
  倫理道德:中國婦女在古社會裡有地位
  因果教育:輪迴確證(李憕、子源)
  心得交流:ed25640同學的學佛心得
  答疑解惑:誦經時受打擾生起厭煩心,請問如何調伏?
  網路講座:淨空老和尚網路首播
  法寶流通
  信息交流
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2014.1.1 星期三 Vol. 389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五常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再發展就是八德。請看本期專欄

  「是如來常說之法。以船筏原為過渡,既渡則捨」,我們是用它來渡水,過了河。請看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最新訊息:淨空法師專集網 微信ID:amtbhz新浪微博Facebook專頁Twitter專頁

  影片及mp3下載:一般品質影片BT種子網(下載170k wmv請多用此,速度快,一個編號一個種子。12-17華嚴經除外,50集打包成一個種子)江蘇電信雲南電信遼寧網通山東聯通日本(流量40m人數限制70人)德國下載,不需帳號/密碼下載影音檔,嚴禁燒製光碟出售。若同修要下載影音檔,請勿用大量session下載mms,以免造成主機當機。下載請多用ftp方式。請多多配合!

  目前發現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費信箱,會被isp當作廣告信擋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請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無收雜誌建議使用其他Email信箱訂閱,謝謝!

 
本期專欄:十二德目與我們的生活(一)
 
 

一、總述

  儒家教學的宗旨就是「五倫五常」,五常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再發展就是八德。八德有兩種講法,第一種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第二種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我們把這兩種講法合起來,去掉重複的,只有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這十二字是性德。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處事待人接物不能違背這十二個字,要與它相應,性德就顯現了。修德就是把跟倫理道德不相應的妄想習氣放下,性德就現前了。可見,中國老祖宗千萬年教學的總綱領,最高的指導原則,就是這十二個字。這十二個字要是真的做到,你過的是天人的快樂生活。如果你能看破放下,過的是佛菩薩的生活,哪有不快樂、不自在的道理!

二、別釋名義

  【孝】

  「百善孝為先」,孝是根本。我們今天修學這麼困難,原因就是對孝親尊師一無所知,修什麼樣的善行都不能成就。一個人沒有孝行,他做的善再多都是假的,就好像花瓶裡面插的花,插得很多、很美、很漂亮,沒根,幾天就枯死了。所以孝是性德第一德。

  孝是什麼意思?孝的含義不可思議,中國文字充滿了智慧。中國文字之美、文字之善,是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民族不能夠相比的。孝是會意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這是指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現代人講代溝,中國教育裡沒有代溝。沒有教育才有代溝,有良好的教育,代溝就沒有了。上一代跟下一代緊密結合在一起,上面還有上面,下面還有下面,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明白這個意思,你才明白為什麼要祭祖先?為什麼要慎終追遠?因為它是一個整體,不能夠缺的。這是從縱的方面講,我們能夠在字面上很明顯的看出來。還有無形的是橫的,從有形跟無形合起來看,這個字就是佛法所講的「豎窮三際,橫遍十方」。
整個宇宙法界虛空界一切萬物跟我是一體,是我的自體,讓人看到這個符號就能體會「孝」是這個意思。孝以宇宙萬有一個共同生命體為本,不是以個人為本,個人只是本體裡的小分子而已。老子說:「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就是以此為根本理念。所以中國傳統文化是孝的文化,以孝為本體。中國傳統文化講體、宗、趣,從孝延伸出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宗;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趣。大乘佛法講體、相、用,「豎窮三際,橫遍十方」是自性,自性是從體上講,宇宙是從相上講,大慈大悲是從作用上講,中國的老祖宗講的跟大乘佛法相應,所以孝就是實相。由此可知,佛法不是迷信亦不是宗教,是究竟圓滿的教育。

  我們如何看待一切眾生?年齡跟我父母差不多的,「事諸父,如事父」,把他看作是自己父母一樣的恭敬孝順;看到兒童跟自己兒女差不多大的,都是自己的子女。到什麼時候才知道真的是一體?明心見性,沒有明心見性,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不瞭解事實真相。妄想分別執著放下,真相大白,然後知道原來孝就是愛。愛人是愛自己,愛自己就是愛人。

  夫子說:「夫孝,德之本也。」孝是道德的根本,「孝」包含著自性的萬德萬能,所以一個人德行的啟發一定從孝下手。盡孝就是自性性德的圓滿流露。如果我們從事相上講,五倫、八德統統包括在內,少一個,孝道就不圓滿。佛法講菩提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五個,一即是五,五即是一,任何一條都具足其他四條。譬如「真誠」,真誠裡頭有清淨、有平等、有正覺、有慈悲,少一個,真誠就有欠缺,就不圓滿了;講「慈悲」,慈悲裡頭一定有真誠,有清淨、平等、正覺。舉任何一個例子統統包括,這叫圓滿。

  所以圓滿的性德,看用在哪方面,譬如在五倫,用在父子,稱為「親」;用在君臣,稱為「義」;用在夫婦,稱為「別」;用在兄弟,長幼有序,稱為「有序」;用在朋友,稱為「信」。名詞雖不一,實際上都是「孝」的延伸,根就是一個「孝」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其根在孝,看用在哪方面,我們就用哪個字來表示。由此可知,孝道是大圓滿的大根大本,教育也是從此地而建立的。譬如嬰兒,他不會說話、不會走路,父母無條件地愛他,他對父母的愛,這種父子親愛,怎樣能夠永恆的保持不變,這就是教育,這叫孝道。中國古聖先賢就教這一樁事情,這是所有一切人倫的根本。只要人對父母的愛心永恆不變,他就會愛兄弟、愛妻子、愛親戚、愛鄰里鄉黨、愛朋友;忠君愛國,殺身成仁,捨身取義,都是孝道教育的成就。

  地藏菩薩就是代表大孝,修行要從這裡開始,從孝親下功夫,不孝順父母,怎麼能成佛作祖?對一切人、對一切事絕對沒有邪念。在家是孝子,在社會是好公民;在學校是好學生;無論在什麼場所,都是好榜樣。孝養父母,知恩報恩,永恆不變,給社會做個好樣子,人家都會稱讚。這不但養了父母之德,也能夠教化眾生行孝,這不正是自行化他嗎?如果自己不能行孝,天天勸別人,把孝道講得天花亂墜,那沒用,沒人相信!必須是自己做到讓別人看到,別人受你的影響,從內心真正感動,才會向你學習。

  【悌】

  孝是孝養父母,悌則是學生如何奉事師長,中國的文化是建立在孝道跟師道的基礎上。孝是性德,是兒女對父母的愛,從孝演變出來的悌也是性德。什麼是悌?把孝落實在奉事兄長上就叫做悌。悌是要尊重、敬愛年齡比我大的兄長。兄弟和睦相處,是悌道,延伸出來就是尊敬長輩,人要懂得孝親尊師。展開來是平輩,我們在社會上跟平輩怎麼相處?同樣是敬愛。不敬重老師,跟長輩處不好(不是自己的父母)不悌;兄弟姊妹之間處不好,不悌。今天我們看到社會上,為爭財爭利上法庭,反目成仇,把兄弟姊妹,至親骨肉忘掉了。我們該怎麼做?人家要,我們歡歡喜喜讓給他;鬧上法庭,對不起釋迦牟尼佛。別人爭,我們讓,我們懂得命裡有的丟不掉,此處捨了,別處又來了,來的比捨的還要豐富,所以不要爭,要忍讓、和睦相處。今天中國所提倡的和諧社會也是悌道的延伸。

  在世間,人天福報,美滿幸福,根在哪裡?根在孝道、師道。孝道、師道是平等的,是相輔相成的,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翅,一個不能少。孝是道,悌是德,合起來就是道德。孝養父母是孝,奉事師長是悌。所以聖人之道只是一個孝道、一個師道而已。孝道跟師道相輔相成,孝親尊師,社會才會安定,人與人之間才能和睦相處,可以消除人禍。

  【忠】

  什麼是忠?「忠」是會意,是智慧的符號。忠,心上有個中,心不偏不邪,這就是忠的意思。盡心竭力,忠於國家,對自己的國家、對自己的家都要忠心,都不能有偏心、邪念。心一偏頗就損己又損人,心不偏頗就能夠大公無私,處處替人著想。有偏心、有偏愛用心就不正。處事待人接物沒有壞心眼,壞心眼是邪,有邪念就是不忠。所以用心,對人事物沒有惡意,就不邪;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就不偏。

  儒家講「中庸」,佛法講「中道」,那就是忠的意思,忠是一心、是誠意、是心正,一絲毫不偏,一絲毫不邪,二心就不忠,就有偏有邪了。大乘佛法講的真誠,忠跟誠的意思是一不是二,忠就是誠,誠就是忠。曾國藩先生解釋「誠」:「一念不生謂之誠」。一念不生這是忠,就是真心,稍有一點偏邪就迷了,迷了就是妄心。所以要在日常生活當中要保持不迷、不偏、不邪,心地正大光明,這是盡忠!我們學佛,總結佛陀的教誨就是「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這就是忠。對人、對事、對物,用的是忠誠心。不忠不誠,言行自然輕薄,厚重就沒有了。佛菩薩的用心中正,不偏不邪,不落二邊,安住中道。安住中道就是「清淨平等覺」,清淨是下品的忠;平等是中品的忠;覺悟(大徹大悟)是上品的忠。上品的忠是佛,中品的忠是菩薩,下品的忠是阿羅漢。

  學佛,能夠把心放在中道上,你用真心,就叫發菩提心,功德就大了。心是真是妄,標準在此地。我們現在起心動念到底是真是妄?全都是妄心,我們的心有分別、有執著。分別就偏了,執著就邪了。如何保持我們的覺悟?就是要真正把它做到,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憑良心、大公無私,就是盡忠。從世間人講盡忠,不是忠於一個人,而是忠於職守,忠於本分,忠於義務、忠於國家、忠於民族、忠於社會。應該做的事情,一定盡心盡力做好,這叫盡忠。從佛法來講,佛法非常肯定,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你能不盡忠嗎?你能不全心全力去照顧嗎?所以世出世法,真正做到究竟圓滿都是如來果地上的,不是佛菩薩做不圓滿,什麼原因?就是用心不同。佛菩薩用清淨心、平等心、覺悟心去做,沒有一樣事情不圓滿,盡善盡美。所以我們要學佛、要學菩薩安住中道,以這個存心對待萬事萬物,這就是盡忠。

  >>續載中… …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集)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14)
 

2.由是而信、而解、而行。至於究竟,亦不過兩邊不著耳。

  這非常重要。我們讀《金剛經》,能明白此理,掌握精神,真的是一生受用無窮。世尊唯恐我們還不能徹底明瞭,再用比喻說明。這個比喻非常有名,世尊當年說法,常用這個比喻。

三一、引筏喻顯義

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1.「筏喻」是如來常說之法。以船筏原為過渡,既渡則捨。比喻佛法為度生死,生死未度,不可無法。既達彼岸,法亦無用。此示佛法可用不可執之意。《阿含經》中,佛為弟子等常說者也

  此段經文義理很深。「筏喻」,「喻」是比喻,「筏」有竹筏、木筏。如果諸位到中國大陸觀光旅遊,也許還能見到,是渡水用的,用竹子或是木材編成的,藉它來過河。佛用這個來比喻。

  「是如來常說之法。以船筏原為過渡,既渡則捨」。我們是用它來渡水,過了河,當然就不要筏,就捨掉了。「比喻佛法為度生死,生死未度,不可無法」。生死未度,我們需要利用它作工具。「既達彼岸,法亦無用」。我們已經渡過生死的苦海,到達涅槃的彼岸,佛法也沒用處。佛法正如船筏一樣,過了河就沒用了。

  「此示佛法可用不可執之意」。佛說此意,就是佛所說的一切法,可以用,而不能執著;如過河的竹筏,我們用它過河,絕對不會執著,這是當然之理,每個人都不會執著。

  「《阿含經》中,佛為弟子等常說者也」。是故說「如來常說」。世尊最初說小乘法時,《阿含經》中常用此作比喻。如果眾生不執著,世尊怎麼會說;眾生是牢牢的抓住不放,是故才勞累世尊常說。我們能從此話裡想到,眾生一定是堅固執著,捨不得把佛法放下。世法,知道是假的,放下了;佛法是真的,佛法好,放不下,也錯了。《金剛經》是高級佛法,《阿含》等於小學的課程。《金剛經》是研究所的課程,雖說,其義理不一樣。如果義理一樣,從前小學學過了,何必現在再說?

  >>續載中… …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教專仗佛力
 

  佛法,法門無量。無論大、小、權、實,一切法門,均須以戒、定、慧,斷貪、瞋、癡,令其淨盡無餘,方可了生脫死。此則難如登天,非吾輩具縛凡夫所能希冀。若以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又無論功夫淺深,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輪船過海,但肯上船,即可到於彼岸,乃屬船力,非自己本事。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然一生西方,則生死已了,煩惱不生,已與在此地久用功夫,斷煩惱淨盡了生死者相同。故念佛決定要求生西方,切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彼離信願以教人念佛求開悟之開示,切不可依。念佛之要,在於都攝六根。當念佛時,攝耳諦聽,即是攝六根之下手處。能志心諦聽,與不聽而散念,其功德大相懸殊。此法無論上中下根人皆可用,皆可得益。有利無弊,宜令一切人皆依此修。(續)與張靜江書

 
倫理道德:中國婦女在古社會裡有地位
 

  所以在中國過去,教學當中,教女孩子比教男子嚴格,為什麼?女孩子是聖人的一個因素。國家能不能出聖人,是女孩子的事情,女孩子懂得教育她的子女,家裡出聖人。周朝開國,文王、武王、周公都是大聖人,媽媽教出來的。

  他們家裡祖孫三代都了不起,祖母太姜、他的母親太任、他的媳婦太姒,三個都會教,所以家裡出大聖人。建立政權,維持八百年,中國時間最長的周朝八百年,得力於這三個婦女。所以中國婦女在古社會裡頭不是沒有地位,有崇高的地位,家庭需要她、國家需要她。

  所以中國文化不能不學,不學你什麼都不懂,產生許多沒有必要的誤會,這是錯誤。中國東西太好了,學了之後你真的產生感恩之心,你會愛國家、愛民族。你不認識它,你輕視它、小看它,這個錯誤!真正了解、明白沒有不愛國的,不愛國家的是對於自己國家文化一無所知。

  我們疏忽傳統文化兩百年了,要把它恢復起來也得要兩百年。我們只能夠把這個薪火保持住,別叫它滅掉,發揚光大我們看不到,我們下一代也看不到。好好的保存,我們這一生能傳二、三個人不錯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二七集)2012/1/8 檔名:02-037-0127
 
因果教育:輪迴確證(李憕、子源)
 

   李憕。為東京留守。安祿山反。執憕害之。子源八歲。俘為奴。有故吏贖出之。以父死賊手。常悲憤。不仕不娶。絕葷酒。居惠林寺。詔以源為河南尹。賞賜甚厚。源辭謝。一無所受。(李憕傳)

  李源唐朝汶水(今山東省)人,其父李,官任東京太守。安祿山作亂時,李堅守城壘,勉勵士卒,抵制逆賊,擢升禮部尚書。後來城陷,李被安祿山所殺害,賜諡號為忠懿。當時年僅八歲的李源,在兵荒馬亂中,被俘虜流落為奴。數年後,被其父舊部吏發現,將他贖回。這時李的舊宅,已經捐作惠林寺。唐代宗聞知李源是忠臣李憕的後代,特下詔書,提拔李源為河南尹官職,並予優厚賞賜。但是李源因悲憤父親死在賊人之手,內心無限感觸,發誓終身不作官,不娶妻,不吃葷酒,以盡孝思,於是呈書辭謝,一無所受。

  李源為了避開官場的應酬,便前往避居於其父故宅惠林寺,並將所有產業捐獻寺院,為父親作功德。寺中圓澤法師,對李源特別關照,多方開導勸勉,李源漸漸深入領略佛法,從此日中一食,跟隨圓澤法師修行問道,非常投契,成為忘年之交。數十年後,有一天,兩人約定同往峨眉山去朝山,圓公要經由長安從陸路前往,李源卻要乘船經由三峽入荊州,兩人爭執不決,李源說:「我已避開世事,不願作官,若經由西京(長安)難免遇見故舊,會有困擾。」最後圓公只得同意由水路前往。臨行前,圓公預先寫信交代徒弟,等待李源回來,再交給他。

  兩人沿途吟詩歌詠,欣賞山光水色,逍遙自在,到了南湘,將靠岸時,看見岸邊有一婦人,在河邊汲水,圓公臉上突然變色說道:「我不想走水路,就是怕碰到這婦人。」李源驚奇地詢問緣故,圓公說:「我本來應該來投胎,做這婦人的兒子,只因我不來,所以這婦人懷孕三年,一直不能分娩,今天既然遇上了,就得投胎轉世,不能再逃避了,凡事都有因緣,這是定業啊!請停止行舟,我死後,將我葬在某山下,三天後你到那婦人家來看我,我以一笑作證明。再過十二年後的中秋夜晚,你到杭州天竺寺前,咱們再相見吧!」李源慟哭後悔不已,當晚圓公就去世了,而那婦人也生產了。三天後李源前往探視,嬰孩看到李源,果然對他一笑致意。李源無心朝山,滿懷感傷回到惠林寺,圓公的徒弟將圓公交代的那封信,呈給李源,信中寫著:「祈君忍苦勿憂悁,酬業輪迴無可延,緣結三生情未了,待從他歲話前緣。」原來圓公早就預知此事了。

  十二年後,中秋夜晚,李源前往赴約,當時杭州西湖的天竺寺,月色滿川,無處尋訪,忽然聽見歌聲,見一牧童,頭上雙髻,騎在牛背上,手拿竹竿,邊敲牛角邊唱詞,來到寺前,牧童望著李源吟唱道:「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李源欣喜非常問道:「圓公別來可好?」牧童說「李公你真是一位守信之士,但是我們前途不同,不要迎接我,但願你勤勉修行,不要墮落,將來我們還會相見的。」說罷轉身離去,李源追趕不上,悲傷地望著牧童漸漸遠去的背影,不禁潸然淚下。李源又回到惠林寺,三年後年屆八十歲時,在惠林寺逝世。

  *按:噫!人生悲歡離合,因緣所使,聚散無常,輪迴生死,不得自主,豈不痛哉!圓公生前已經預知投胎何處,轉世後,又能不迷昧前因,如此修行功夫,如能修持淨土法門,念佛發願,求生極樂,仰仗佛力,當生超出三界,永脫輪迴,豈不是更直截了當哉!

  (《歷史感應統紀語譯》連載一三四)

 
心得交流:ed25640同學的學佛心得
 

題目:人的相貌為什麼各異

  記得讀小學的時候,常想到人的相貌為什麼各各不同,世界上幾十億人口,各有各的面孔,感到神奇。同一父母所生的兄弟姊妹也不一樣,雙胞胎也會有一點差異。後來聽到這是父母遺傳基因、染色體等有關。又想,那為什麼人在不同年齡段面相又不一樣呢?難道基因、染色體會隨著年齡而變化?近幾年學佛後才知,人的面相不同是人心差異的緣故。

一切佛、菩薩、眾生皆因心地淨穢程度不同而呈現不同的面相。一切諸佛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心地清淨到極處,一塵不染,面相祥和、寧靜、端祥、莊嚴。去過寺院的人都感到,阿彌陀佛同釋迦摩尼佛塑像要是只看面相是很難辨認的;三聖殿中的觀世音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也很難辨認。六道眾生,從天人、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到地獄,皆因妄想、分別、執著程度不同,心地淨穢各異,面相差異甚大。

同在人道中,皆因心想各異,面相個個不同。人的心理活動是極其複雜、細微的,接受同一事物,各人就有不同的反應和想法。這就是為什麼,一個老師教出的學生個個不同;一本書每人讀後感受也不一樣;一對夫婦生出的兒女也會差異的道理。同一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面相也各不相同。常說,四十歲以前是宿業帶來的,四十歲以後是今生造作的有一定道理。四十歲前,以隨從宿世習氣為主,沒有形成自己的思想觀念;四十歲後,通過學習、實踐,慢慢養成了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建立了自己的世界觀,相也隨之改變,就是所謂相隨心轉的道理。

「相隨心轉」也體現在人生同一時段,不同的情形之中。如工作愉快、生活開心的人,面相都充滿生機、笑容滿面;如瑣事、疾病纏身的人,面相總是暗淡無光,愁眉苦臉;如學道覺悟,心地趨向清淨之人,面上總體現平靜、安詳的神色等等。當下社會流行美容、整容,特別是女孩子,不惜花掉辛辛苦苦賺來的工資來滿足追求漂亮的目的,細想一下,違反了「相隨心轉」的規律,這種人工的變相,日子稍長,又會還原到與心地相應的狀態上。

佛在菩提樹下,晨睹明星而悟道,就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說明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同佛一樣可證的無上正等正覺,心地寂然、清淨,可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條件是要舍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不管何人,在日常待人處事接物中,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漸漸地心地也隨之趨向清淨,相貌也變得安詳、莊嚴。

  (文章來源「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問:世間習俗有所謂「七不出八不葬」,凡遇初七、初八、十七、十八,不出殯或埋葬。請問佛教徒應如何說服他們,使其突破此限制?

答:這是民間的風俗習慣,一般看風水、算命看相的對這個很重視。佛法不講求這些,佛法講「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譬如一般供神,供桌擺飾都講究、都很嚴格,供佛沒有。佛法真的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上的莊嚴是為了接引初學,是接引信徒、接引眾生一種方法。。無論是待人接物,乃至於對待鬼神,最著重的是真誠,至誠感通。

  我在後面續了兩句話,「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我們就心開意解,對什麼樣的人都不會有怨恨,永遠心平氣和。《金剛經》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把這些分別執著放下,自己得大自在,得歡喜心。

問:弟子是出家眾,要想遵守老法師所說的「一門深入」。但於老法師所說的眾多光碟中,應選擇哪一門深入才對?

答:一門深入是有次第的,你先用一年的工夫深入《弟子規》,要把《弟子規》做到。第二年一門深入《十善業》,如果你是出家人,第三年再一門深入《沙彌律儀》,你這三年根紮下去了,根深蒂固。然後如果你修淨土,就可以選擇《無量壽經》,或者是《彌陀經要解》、《疏鈔》都可以。你選擇一門深入,一生不改變,這一生肯定成就。如果沒有這三年基礎,你一門花上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入不進去。你真正認真做,確實三寶加持,龍天善神擁護。

問:最近誦經、念佛時,如遇他人打擾,常會生起厭煩心,甚至於想罵人。請問如何調伏?

答:這需要有定功,總是要覺悟。首先要知道,別人來打擾或者是電話來打擾,都是屬於自己的業障,不要把這些事情推給別人。你要能夠避免是最好的。誦經的時候把門關起來,電話拔掉,誦完經之後再把門打開,這都是方法。公共場所,寺院庵堂,找一個人少去的、僻靜的地方誦經。即使有人來打擾,如果能夠不受外面環境的干擾,你的功夫就得力;還會受干擾,證明你的功夫不得力。那也是一種考驗,不應該去計較。

問:聽經時,如什麼也不想,專心認真的聽,是否是一種執著?或者應心中念佛,離心意識聽經?

答:真正能做到離心意識聽經,已經在阿羅漢之上,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你現在起心動念,「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具足,怎麼能離心意識?離心意識就是轉識成智,在《華嚴經》是圓教初住以上。聽經、讀經我們能做到專心,一部經念下來沒有妄想,那就很了不起,你的心專注,心慢慢集中了,這就很有受用。

  初學的時候,念一部經總有很多妄想,不要害怕,每個人都一樣。認真努力去學習,總得要三、五年,妄念才會減少。如果不用功,三十年、五十年,念一部經還是有許多妄想,功夫不得力。功夫用在日常生活當中,什麼事、什麼人都看得慣,真正做到一切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跟人相處,一切事沒有成見,跟任何人都能夠和睦相處,平等對待,謙虛恭敬,這很重要。自己要能夠遷就別人,不要叫別人遷就我。「煩惱輕,智慧長」,這就是真功夫。

  讀經,不要去想,想它就是分別、執著,你怎麼能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只想這個事情我該不該做,我做得對不對,總是一定要不妨礙別人,這是個原則。我不妨礙別人,他對我也不滿意,這怎麼辦?「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他不喜歡我,我看他來了趕緊躲開。我對他恭敬,他對我不恭敬,只求我自己沒有過失,我自己做得很正確就對了,時間久了慢慢就會感動對方。這是用真誠心去感應。

  (節錄自21-310-0001學佛答問)

 
淨空老和尚網路直播台
 

◎淨空老和尚最近講演資訊,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大陸鏡像站)。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DV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台灣地區同修索取法寶,請至「華藏淨宗學會弘化網-法寶結緣」。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email protected]
◎若欲了解相關兒童讀經訊息,可至「大方廣網站」。
◎德育故事及太上感應篇之動畫片,請至「妙音動畫」。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email protected]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email protected]
說明: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源於聽經聞法不夠透徹,時間不夠長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經、讀經,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淨空法師專集網站」也陸續將淨空法師所回覆過的問題刊在「分類問答」中,或至網站的全文檢索去搜尋。所以,同修們有學佛上的問題時,請先參考此分類中的問題,或許您的問題已經有其他同修問過了,希望您從問答的分類中,能找到解決的方法。若無法找尋到解答,請再將問題傳到[email protected],我們會彙整同修們的來信,並敬呈 淨空老法師。但回覆時間不定,需待老法師有時間時,開闢一個「學佛問答」時段,專為同修們解答,也會陸續刊登於「答疑解惑」一欄中。阿彌陀佛!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本科到專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及時相關資訊,並以和平之旅為主軸,擺脫宗教色彩。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email protected]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講記組恭製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1號2樓
電話 : (8862) 2754-7178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