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是心是佛,發菩提心,深信切願,欣求極樂;
是心作佛,一向專念,持佛名號,往生成佛。

 
 
   
  本期專欄:十二德目與我們的生活(二)
  本期內容簡介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15)
  印光大師開示:警人命無常
  倫理道德:東西方教育之不同
  因果教育:以德報怨(杜楚客)
  心得交流:eb33164同學的學佛心得
  答疑解惑:家中過去曾經供養保家仙
  網路講座:淨空老和尚網路首播
  法寶流通
  信息交流
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2014.1.16 星期四 Vol. 390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信用,言而有信,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言而有信的人做事情負責任。請看本期專欄

  金剛般若會上的對象不是普通人,是初發大心者。這一句,我們一定要看清楚。請看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最新訊息:淨空法師專集網 微信ID:amtbhz新浪微博Facebook專頁Twitter專頁

  影片及mp3下載:百度雲:從百度網盤下載講座影音、文字、菁華短片、卡片圖檔、電子書等

  目前發現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費信箱,會被isp當作廣告信擋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請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無收雜誌建議使用其他Email信箱訂閱,謝謝!

 
本期專欄:十二德目與我們的生活(二)
 
 

  【信】

  「信」,信用,言而有信,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言而有信的人做事情負責任,說到做到,絕不欺騙別人,這樣的人會得到社會大眾的支持、幫助。孔子講「人無信不立」,老祖宗把信放在道德的最底限。一切法都從信德成就的,沒有信,什麼成就都沒有。

  遍法界空界一切諸法是自己心現識變的,首先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本來是聖賢,相信自己本來是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因為我們本來是佛,所以現在要發心作佛,哪有不成功的道理!第二則信他,信本師釋迦牟尼佛,以及本師為我們介紹的阿彌陀佛。世尊給我們的教誨,我們沒有疑惑。阿彌陀佛給我們的教誨,我們沒聽到、沒看到,而是由釋迦佛為我們轉述,我們能相信、接受,這叫信他。第三個信事,第四個信理,第五個信因,第六個信果,信因、信果,自他、事理、因果這叫六信。有這個信德,信是自性裡面的德,道家講道德。道的意思,佛家講的自性,自性起用就是德。

  所有的德行統統是建立在信德的基礎上,一切法都從信德而成就的,沒有信德什麼都不能成就。信根要是壞了,性德就沒有了。所以,佛經上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信是入道的根源,世出世間一切功德都是從信心生的,沒有信心就生不出功德。你有多大的成就,就看你有多大的信心,信心跟你的成就決定成正比例。對古聖先賢沒有信心,孔子、釋迦佛來教你也沒辦法。為什麼?沒有根,不會發芽,不能成長。如果能信能解,你的福德現前。福德是什麼?你真幹,能行、能證!具足這種條件,遇到緣分,你就能成就。

  今天世界上災難頻繁,山崩地陷,什麼原因?信心沒有了,是懷疑造成的。所以貪瞋癡慢疑,五惡、五毒,它給我們帶來災難。懷疑,應對身體是免疫系統壞了,免疫系統就是抵抗力,沒有抵抗力,一切病菌都會感染。人對任何事懷疑。抵抗力就沒有了;信心堅固,就有抵抗力,什麼細菌侵犯都不在乎,都不會受傷害。所以信心多重要,信是萬德之根本。

  現在這個時代,我們的根本動搖,信德失掉了,所以世出世間聖賢之法全部都消失,這是非常可怕的一樁大事。沒有聖賢教誨,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一片漆黑,無所適從,於是人隨心所欲,任意所為,什麼業都敢造,果報現前才後悔莫及。真的是遭大難!

  所以我們學習要從信開始,從這奠定基礎。為什麼不信?懷疑。現在人受了科學洗禮,科學頭一個就教你懷疑,對祖宗懷疑、對父母懷疑、對聖賢懷疑、對佛菩薩,沒有一樣不懷疑。如何能夠斷疑生信,那得要教。可是教有條件,如果他沒有誠信心、沒有誠敬心,什麼都學不到。聖賢教育是心性的教育,心性最重要的第一德還是信。信要是沒有,全部都沒有了。這怎麼能入門?入不了門。

  如何來示現?我們學老祖宗,真信,不懷疑。我們把信心建立起來,對佛菩薩不懷疑,對老祖宗不懷疑,對現在科學、哲學也不懷疑,對任何人都不懷疑。為什麼?我們相信「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相信「人性本善」,我們的信心建立在此基礎上。真有信心的人,就能得到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活得快樂,幸福自在!人生最高的享受,肯定是立足於與人無爭,於世無求,知足常樂!煩惱,年年減少,智慧年年增長。雖然是布衣、小百姓,無足以道的這麼一個身分,可是智慧現前,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法講的性相、理事、因果都很清楚、都很明瞭,人怎麼會不快樂?怎麼會不幸福?所以要怎樣化解現在社會的危機,怎樣救自己,讓自己身心健康,一生生活得幸福美滿,快樂人生?要把信心找回來,要相信老祖宗,要相信古聖先賢,要相信佛菩薩。

  【禮】

  「禮」,是約束身體行為的標準,一舉一動、一言一笑要合禮,佛門講:「不犯威儀」,這個威儀就是禮貌、禮節。孔子說:「不知禮無以立」,過去的社會如果不懂禮,沒法立足,所以中國自古以被稱為禮義之邦,人人都知禮守禮。懂禮、守禮的人、持戒的人,人人都歡喜親近。一個人要做到跟一切人接觸的時候,別人歡喜你、不討厭你,你做人就成功了。所以禮節是我們要學習的。

  禮是有節度的,禮是社會的秩序、規矩。人是社會行為的動物,如果沒有規矩就亂了。所以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弟子規》是家家都要共同遵守的一百一十三條規矩,每一家還有不共的,因為家裡經營事業不一樣,或者是研究學術門派不相同,都寫在自己家譜裡共同遵守。

  日常生活不可以亂。穿的服裝,顏色不一樣,繡的花紋不一樣,代表的輩分不相同、級別不相同。位卑要向位高的人行禮。你看中國歷史的每個朝代的「禮樂志」,要求全國上下,從帝王到庶民,應該遵守什麼規矩都記載在內,這叫治世,有禮樂治天下。如果禮樂沒有,這叫亂世。從滿清亡國到現在,一百多年,沒有禮樂,沒有定出禮服。現在人穿什麼服裝?重要的宴會,穿西裝,我們老祖宗看到搖頭,怎麼被外人同化了,自己沒有禮服了。

  今天的法律也包括在禮裡面,所以禮的範圍非常廣大。人人能守規矩、守禮、守法,大家就可以和睦相處,譬如人與人相見,相見有禮,最恭敬的禮是三鞠躬。學佛人只有對佛像才行跪拜禮;對人,從我們不提倡,合掌三問訊是最敬的禮。佛法要走上現代化、本土化,才容易推廣,大家才願意入佛門來學佛法。有很多人看到學佛的人見到法師都要跪拜,他不學了,我們對禮的把握不能恰到好處,就會把許多人擋在佛門之外!如果是合掌三問訊,他說「這個我也可以」,你就帶許多人入佛門了。

  所以禮不能不到,也不能過分,要恰到好處,如果超過節度,就是諂媚巴結,也不合禮;如果不及,顯得自己傲慢,一定要符合節度。我們現在跟一切善友往來,要行什麼禮?如果是出家的大德,用「頂禮雙足」是可以的。但老和尚一定跟你說「一拜」,老和尚叫你一拜你就一拜,你如果拜兩拜就顯得巴結了,就不合禮。老和尚不說「一拜」,你也拜一拜,這是合禮的,為什麼?我們只有拜佛像才三拜,拜人只一拜。

  行接足禮也要看在什麼處所、在什麼時間,一定要觀察清楚。譬如老和尚在吃飯,這時決定不拜;他在休息、睡覺也不拜;他在忙事務的時候,不拜。有時節因緣的,錯了都是失禮。不在佛門在其他場合,見到老和尚,只問訊,不拜。絕對不要以為這是對老和尚不尊重。可見得「懂禮」相當不容易!雖然我們現代這個社會不講禮了,人和人之間的交往疏忽了禮節,可是我們以禮對人,人家都歡喜,並不討厭。由此可知,好禮是天性,絕對不是孔子、孟子想出來的一套辦法,它是從自性流露出來的,自性本具的德行。

  「性德」是個抽象的名相,它從儒家的禮、佛家的戒律顯示出來;禮與戒都不是聖賢制定的,而是古聖先賢心行自然的流露。所以明心見性的人對人事物,自然具足禮貌。如果沒有禮貌,這是凡夫,無禮就是將自己的本性迷失了,所以表現出來就與禮法相違背了。

  所以人與人相往來第一個就要懂得禮敬,才能和睦相處,化解衝突,達到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弟子規》是最基本的禮教,禮的精神是恭敬,對人事物平等的恭敬心,用最恭敬心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穿衣吃飯、待人接物,這是真正有禮。

  【義】

  仁義是儒家的核心,孔子代表仁,孟子代表義。義是什麼?無論是為自己,或者是為別人,思想言行合情合理合法,不違背道理這叫義。「義」是盡義務,為一切眾生服務,決不求果報,不求報酬,不講權利;義者循理,遵循正理,遵循大自然的規則。中國人做事情,無論是為自己,或是為別人,思想、言行、合情、合理、合法,在什麼地位、什麼身份,應當做哪些事情,循規蹈矩,盡心盡力做好,也就是所謂天理良心,處事待人接物利益眾生,不能夠傷害眾生,這叫義。幫助別人,為社會大眾服務,不求報償,這叫做義務。我們現在講做義工,義工就是不要報酬,義務,應當為社會、為國家、為一切眾生服務。這就是道義。我們在社會上,無論什麼身分、地位,用財力、勞力,或是智慧,或者三個都用,盡心盡力,全心全力,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離苦得樂,不計較報酬,也不計較工作環境,這就是義!這是應該盡的義務。

  如今的社會只講法,沒有情、理,自以為聰明的人鑽法律漏洞,這就是沒有義;做多少工作都要計算代價,是商業行為,這也沒有義。中國古人講義氣,「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湧泉為報」,現在這個社會有這種觀念的人,很難找到了,都講利,人情焉能不冷漠?世界焉能不亂?現在很多公司都是利害的集合,上有老闆、下有員工,不是親情的組織團體,之間利害要是出了狀況,公司馬上就破產。現在的員工,如果老闆經濟有了困難,周轉不靈,一個月、兩個月工資沒有發,員工馬上就要包圍工廠,公司馬上就垮掉。這是道義沒有了,沒有相憐,都是互相對立,都是利害的關係。

  如果公司所有人都能明白義理,能守住重義輕利的原理原則,能把父子有親的這種愛表現在上級跟下級的關係之中,彼此互相憐愛、包容、關懷、照顧,互助合作,共存共榮。團體的每一個人,尊重團體、愛團體,不毀謗、傷害團體,這就是有道義的團體!這樣的公司就能有義且有利,就能給世人做個講義、行義的好榜樣。心裡存義,做出道義、仁義、情義、恩義的形象來影響社會,廣度眾生,讓眾生迴歸道義。都能把它做到,就是現代能盡義務的聖賢君子。

  經典裡稱諸佛菩薩是大德,他們自己生活需要非常簡單,三衣一缽,過最簡單的生活,對社會卻作最圓滿的貢獻,他們是義務教育工作者。不求報酬,不求果報,值得社會大眾尊敬,成為社會大眾的好榜樣。釋迦牟尼佛、孔子,他們對社會、對眾生、對現前、對後代都盡了義務。天人導師是一切眾生對如來的尊稱,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的出家身份,是一位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義務工作者。在中國,孔子也是做這樣的示現。我們今天發願學釋迦牟尼佛、學孔子,就要像佛,像孔子一樣,在這一生當中,在社會大舞台裡面,好好表演,把佛法裡的三福六和、四攝六度、十大願王表演出來,把儒家的倫理道德表演出來。能把這台戲唱好,我們就是真正儒、佛的弟子,是真正儒、佛的傳人。

  經不是念的、不是講的,是要去做的。做起來不認真努力,當然就與我們自己的煩惱習氣產生衝突。化解衝突,從哪裡做起?從化解內心衝突做起。我們的煩惱習氣肯定跟儒佛的教誨產生衝突,怎麼樣把自己的衝突化解,這就叫功夫。修行的功夫,一定要做得徹底,真正捨棄自己的煩惱習氣,完全隨順孔孟的教誨。孔孟教誨的書就是劇本,我們上台表演,總得要依劇本,總不要劇本,愛怎麼表演就怎麼表演,那就不成體統了。按照佛經來表演,那你就是佛菩薩;按照儒書來表演,那你就是孔孟;這就是真正的道義!

  >>續載中… …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集)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15)
 

2.此節經文,義蘊深微,不止如上所說。常說是法不需要了,則捨。而今為初發大心者說,乃是令於正需要時,捨法是也。

  「此節經文,義蘊深微,不止如上所說」。沒有過河,我要用它;過了河,就不要了。前面之意,好懂;此處講的,不止這個意思。「常說是法不需要了,則捨」,過了河,不要了,就捨掉。「而今為初發大心者說,乃是令於正需要時,捨法是也」,我們現在正需要,正需要就要捨,這個意思與前面講的意思完全不同。《阿含》時,佛不能如是說法;否則大眾會無所適從。佛應機說法,當時大眾程度淺,說深的,不懂;說淺的,則能領會。

  金剛般若會上的對象不是普通人,是初發大心者。這一句,我們一定要看清楚。「大心者」是初發大菩提心。志向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大心的菩薩都是發這樣的心。可見,與小乘只注重自了的,迥然不同。我們初發大心,修大行,證大果,無一不大。現在正需要佛法,正需要之時就要捨。捨不是捨事,而是捨分別執著。

  如果事捨掉,那就落空了。著空如芥子許,都不得了,佛都無法救。故不是捨事,而是在一切法裡離分別執著,即是捨念。

3.正需時捨法,法捨豈非無法。無法將何以度。這不與常說相反了嗎?乃又言,不應取非法。究竟有法乎?無法乎?未度者,需要法乎?不需要法乎?

  「正需時捨法,法捨豈非無法。無法將何以度。這不與常說相反了嗎?」一般人聽到佛這個說法,會產生疑問,「乃又言,不應取非法」。不應住空,非法是空。有不能住,空也不能住。試問「究竟有法乎?無法乎?」發大心,還未成佛,還沒有成無上道。「未度者,需要法乎?不需要法乎?」下面這一段,引用好幾節經文。

4.請看二十八節經說,「無復我相……亦無非法相。」是說的「無相」。二十九節經說,「若心取相,……若取非法相。」亦是說的「不取相」。三十節經說,「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乃是法與非法,一併不取,不止是不取相。此即與前二節,大大不同的所在。

  我們將經文前後仔細對照,才會搞清楚,佛所講之真正意思。

  >>續載中… …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警人命無常
 

  生死大事,須當預辦。若待臨行方修,恐被業力所奪。

 
倫理道德:東西方教育之不同
 

  東方跟西方的教育不一樣,中國人從小教小孩教讓,沒有教你爭的,跟西方教育不一樣。西方從小教競爭,一定要贏過別人,中國不是的,中國講讓。小朋友教他忍讓,長大他懂事的時候謙讓,將來在社會上禮讓,一路讓到底,這個讓是和諧的。西方的教學問題很嚴重,那天坐在我對面是個美國人,是個資深教授,因為他排位子的時候,他是排在和平學院院長的旁邊,坐在院長旁邊。

  我就向他請教,我說:美國教育是不是從幼兒園就教競爭?他說:是的,一直到研究所都教競爭。我說:競爭再提升是什麼知不知道?他看著我,我說:競爭提升就是鬥爭,鬥爭提升就是戰爭,現在戰爭是核武、生化。這是死路一條。不能講爭,講競爭那是死路一條,這個社會怎麼會不亂?真對治這個毛病就是要讓,要想和諧要讓,人一定要互相敬愛、互相尊重,沒有不能化解的。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二八集)2012/1/8 檔名:02-037-0128
 
因果教育:以德報怨(杜楚客)
 

   杜如晦。弟楚客。與叔父淹。沒於王世充。淹與如晦有隙。譖如晦兄殺之。又囚楚客。饑幾死。世充平。淹當誅。楚客請如晦救之。曰。曩者叔殘兄。今兄又棄叔。一門之內。相殘而盡。豈不慟哉。如晦感為之請。得釋。為蒲州刺史。有能名。(杜楚客傳)

  杜楚客唐朝杜陵(今陝西省長安縣東南)人,是唐朝名相杜如晦之胞弟,少年時代,崇尚奇異節操,長大成人後,負有才能名氣。當王世充在洛陽自稱鄭帝,與李世民(唐太宗)對戰時,杜楚客與其叔父杜淹,被王世充所捕。杜淹曾經與杜如晦有過節嫌怨,杜淹為了報怨,便在王世充面前,讒言害死了如晦之兄,又囚禁杜楚客,不給飲食,致使杜楚客幾將餓死。

  王世充平定後,論罪杜淹當受誅殺,杜楚客請求兄長杜如晦,設法營救叔父杜淹,如晦因杜淹有殺兄之仇,心中懷有芥蒂,楚客再三勸諫說:「從前叔父殘害咱家胞兄,而今兄長您又捨棄叔父,不肯相救,我們杜家一門之內,不幸骨肉互相殘殺而盡,豈不是令人悲痛的事嗎?……」這一席話,深深地感動如晦,如晦醒悟了,於是到唐太宗面前,請求赦免杜淹之罪,杜淹因此獲得釋罪免死。

  唐太宗貞觀年間,杜楚客任蒲州刺史,聲望顯著,後來任魏王府長史,又升遷為工部尚書,辦理王府政事,以威嚴正直,聞稱當世。

  按: 他人對我有怨仇,我不但不記恨報復,反而以仁德待他、救他。杜楚客恕人之雅量,磊落之胸懷,可風!可法!

  (《歷史感應統紀語譯》連載一三五)

 
心得交流:eb33164同學的學佛心得
 

題目:放生感悟

  各位師兄,我修習佛法三年多了,從今年五月才開始放生,我每星期放一次,第一次放生是我自己去的,也沒有啥儀式,到了那裡就放水裡了,然後就回來了。第二次是我和老婆去的,她不學佛,老給我說話,皈依做的也不完整,但是在回來的路上,我的腦海裡突然出現了一種想法,我放的這些魚和我是有緣的,是不是說這些魚在千百劫來得人身的時候也做過和我同樣的事,是不是也救過我的生命,是不是我吃過的那些魚,我還聯想到假如是我面臨被殺之前,突然有人救了我,我是怎樣的心情,從而堅定了我放生的信念,我要堅持下去,不管貧窮和富貴,阿彌陀佛,願所有眾生聞佛道、脫苦海、出輪迴,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文章來源「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問:家人不信佛,他們餐後所剩的肉食,我為之皈依、念佛、念往生咒,再用意念布施給無形的眾生,然後再把它扔掉,請問是否可以?

答:可以,但是你給它皈依、念佛、念往生咒,然後再把這些肉供養給無形眾生,這個不可以。如果環境許可,他們吃剩下的肉應當用塑膠紙包好,埋在土裡頭,這樣做就很如法,這些眾生也會感激你。不能隨便處理,隨便處理是很不恭敬。

問:古人說「愛鼠常留飯」,但鼠類是有害健康的動物。請問對於衛生觀念是否抵觸?

答:如果是真正學佛就不抵觸,為什麼?可以跟牠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互相幫助,牠懂得人的意思。你真正以愛心對牠,牠也愛護你,怎麼會有傳染病給你?如果你常常殺牠,牠就帶很多的病菌來,讓你一家都不安,牠要報仇。現在人相信科學不相信因果,古人相信因果,相信天地萬物都可以善待、都可以互助合作。

問:受過菩薩戒的居士,因修行時間有限,是否可以懷裡抱著孩子,一邊讀經?

答:懷裡抱著孩子可以念佛。讀經,如果是看著經本念,一方面是不恭敬,再一方面小孩決定會干擾你。你能夠背誦就沒有問題。

問:家中過去曾經供養保家仙,現在送不走,請問會影響主人往生嗎?不立牌位,而播放講經光碟給他們聽,可以嗎?

答:仙種類很多,在中國北方聽說狐仙很多,很多人供養狐仙來保護家庭。其實那也是眾生,你既然過去請他來保佑你一家,現在學佛要把他趕走,這不通人情。所以把他的牌位放在佛像的旁邊,他也歡喜。替他皈依、受五戒,讓他護持佛法,護持你的家庭,這不是很好嗎?

  (節錄自21-310-0001學佛答問)

 
淨空老和尚網路直播台
 

◎淨空老和尚最近講演資訊,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大陸鏡像站)。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DV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台灣地區同修索取法寶,請至「華藏淨宗學會弘化網-法寶結緣」。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email protected]
◎若欲了解相關兒童讀經訊息,可至「大方廣網站」。
◎德育故事及太上感應篇之動畫片,請至「妙音動畫」。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email protected]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email protected]
說明: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源於聽經聞法不夠透徹,時間不夠長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經、讀經,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淨空法師專集網站」也陸續將淨空法師所回覆過的問題刊在「分類問答」中,或至網站的全文檢索去搜尋。所以,同修們有學佛上的問題時,請先參考此分類中的問題,或許您的問題已經有其他同修問過了,希望您從問答的分類中,能找到解決的方法。若無法找尋到解答,請再將問題傳到[email protected],我們會彙整同修們的來信,並敬呈 淨空老法師。但回覆時間不定,需待老法師有時間時,開闢一個「學佛問答」時段,專為同修們解答,也會陸續刊登於「答疑解惑」一欄中。阿彌陀佛!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本科到專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及時相關資訊,並以和平之旅為主軸,擺脫宗教色彩。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email protected]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講記組恭製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1號2樓
電話 : (8862) 2754-7178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