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是心是佛,發菩提心,深信切願,欣求極樂;
是心作佛,一向專念,持佛名號,往生成佛。

 
 
   
  本期專欄:海賢老和尚生平修行事蹟(下)
  本期內容簡介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29)
  印光大師開示:勉居心誠敬
  倫理道德: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共同的根基
  因果教育:吉人天相(劉安世)
  心得交流:ec13528 同學的學佛心得
  答疑解惑
  網路講座:淨空老和尚網路首播
  法寶流通
  信息交流
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2014.8.15 星期五 Vol. 404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一位高僧的真實生活寫照:賢公和尚,佛門榜樣。請看本期專欄

  「離言說相,正是言語道斷」,這個「道」當方法講。請看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最新訊息:2014年中元普度消災祈福三時繫念法會通啟淨空法師專集網 微信ID:amtbhz新浪微博Facebook專頁Twitter專頁

  目前發現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費信箱,會被isp當作廣告信擋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請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無收雜誌建議使用其他Email信箱訂閱,謝謝!

 
本期專欄:海賢老和尚生平修行事蹟(下)
 
 

二00五年,已是一百零四歲高齡的賢師,為了給慶師裝飾金身而遠赴廣州,與西藏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不期而遇。這位年輕的法王子將賢師奉若活佛,至誠邀請師父共進午餐,並合影留念。國際著名書法家張雲田先生,見賢師年過百歲依然身體康健、頭腦清醒,特意向老人家請教養生的祕訣,老人家說,這都是得益於持戒精嚴、老實念佛的結果。張先生至誠頂禮,讚歎賢師如趙州再世。當即揮毫,引了一首楊萬里的《詠菊》詩讚賢師曰:「物性從來各一家,誰貪寒瘦厭年華。菊花自擇風霜國,不是春光外菊花」。

在海賢老和尚近百年念佛修持生涯中,盡己全力弘揚淨宗道場,示現了住世佛菩薩的慈悲形象。雖然老和尚沒有叱吒佛界的驚天動地之舉,但他的慈悲、勤勞、純淨、純善卻給世人留下了永遠不可磨滅的印記。海賢老和尚從不做什麼佛事經禪法會活動,只講讓人們專念阿彌陀佛。居士們供養時,總是印經書和放生。百多年來,經過他雙手開挖的土地上百畝,供養僧眾、居士成千上萬,參與修築當地橋樑、河道、房舍不計其數,由他親授的弟子出山后遍布大江南北,真是桃李滿天下。五臺山、普陀寺、少林寺、白馬寺等名山古剎裡的徒弟數不勝數,且大多擔當寺院道場的主事負責,分別在不同道場傳承師道、弘法利生。

他晚年雖百歲高壽,然思惟敏捷、身心康健,德高望重。凡是他常住的寺院或佛堂,千佛寺、來佛寺、圓明寺、社旗居士林、南陽義烏念佛堂,六方佛堂,都有他很多很多幹活的工具和農具。走到哪裡,幹到哪裡,他一天到晚都不閒著,還什麼活都幹。

印德法師:活佛,慈悲。(慈悲,哈哈!)

居士:他一天到晚都不閒著。

居士:平平常常才是真。很簡單念阿彌陀佛,一心表法,念佛法門,真實不空。

印榮法師:割油菜,下猛雨,大家都往大門裡面跑,他拿著鐮刀往地裡跑。剛到田裡,太陽出來了,不下雨,他在那裡割。我說,你看老和尚表這個法。活我們幹算了,你光念佛就行啦。幹活不耽誤念佛啊!在勞動中修有禪定功夫,有神通的人不顯道。你看一百多歲了,人家還上樹。

當海賢師父看到圓明寺寺院觀音殿前大梧桐樹樹枝下垂過低,就拿著斧頭、鋸子,爬著梯子到樹上修剪樹枝。一百一十二歲的老人,萬一有個閃失咋辦?高興的是,師父都一百多歲了,還能自個到樹上幹這活,真是咱佛門的僧寶。師父像是看透了我們的心思,笑著說:沒事,沒事,我在念佛!

一花開時百花開,那是他親手栽種、澆水、拔草,細心管理,才開放出如此花朵,映襯著一百一十二歲老和尚純真、純淨、純美的心境。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海賢恩師一生沒有豪言壯語,從來不做經懺佛事,但他不論閒忙,佛號從不離口。他的一言一行,他的一舉一動,都在向人們展示佛法的微妙,都含有無上禪機。

他對我們說:「念佛修行要能吃苦,以苦為師,以戒為師,不能圖供養享受」。「吃苦哩,穿補哩,想當和尚,會當婆娘」。是啊,我們親眼見到,即是現在他已經一百一十二歲了,若到哪里去,總是帶著針線包、錐子、剪子等小工具之類。凡是自己用的、穿的,全是自己洗洗,自己縫縫補補,從不麻煩別人。

二0一二年三月,老和尚在圓明寺參加觀音法會,弟子印榮法師孝敬他一件僧袍,老和尚試穿一下,感覺有點長,當即飛針引線繚起了袍邊。這一幕,被參加法會的居士抓拍了下來,成為世間最為珍稀的鏡頭。

有一天,老和尚像往常一樣,午後不休息,到寺外種的玉米地裡轉悠,只見一位村民正在偷掰玉米穗。

印涵法師:老和尚說,你掰吧,你別心裡害怕,不要不好意思,你掰吧!你揀那大的掰。說完趕緊就離開了。

二0一二年農曆八月初九,南陽幾位居士到來佛寺看望賢師,賢師童心大發,親自搬著梯子,爬到寺院裡柿子樹上摘柿子,大夥見此場面,無不歎為觀止。能如賢師者,千年試問幾人比?

李玉安居士:張軍居士供養一枚戒指,海賢老和尚高興,當著張軍居士的面戴在手上。當他離開佛堂的時候,他又把戒指交給我們。他說出家人哪有帶這個的?當時我就給淨空法師講的那句話連起來,「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看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他不貪名聞利養,當時接受這枚戒指,是為了讓眾生生歡喜心。

海賢老法師:回了,回西方極樂世界。你像我這幾十年了,早上起來都是三點起來,起來燒香,我坐那念佛,或者繞佛念佛。站著累了,歪在那兒還念佛,我那不是一會兒就修好了。

演強:阿彌陀佛念幾十年,不拐彎兒。

印涵法師:年年月月,天天沒有休息過。

演強:真是行住坐臥念彌陀啊!人家真是達到這個層次了(印涵法師說的菩薩應世)。人家這是度眾生,就是做這榜樣教你後學,都能求點佛果。

劉居士:張軍居士專門為他買了一支柺杖送給他,老和尚來的時候,他拿一根灰灰葉桿子做的柺杖。張軍來看他的時候說,那我送給你的那支柺杖你怎不用?老和尚笑哈哈說,咱沒有您那麼大的福報,咱用這都行了。把那柺杖又送給別人。

演強:哎呀!我才上桃花洞啊,他都給我四十斤芋頭種,種上芋頭了以後,我才安住心(才常住寺院)。

村民:一九八九年遭受洪澇災害,老和尚自覺自願的把自己僅有的,寺院自己耕種的糧食(一千二百斤)一樣拿去交到國庫裡,並且糧食款都不要,這就反映了他的思想境界,愛國愛教,為國分憂,度化眾生。

劉居士:我問賢師,你聽見阿彌陀佛給你說什麼?賢師說,我求老佛爺來接我,但他不答應,他說讓我在世間表法。海賢師一生都在表六度的法,孝親尊師的法。淨空恩師對海賢師的讚歎最為貼切恰當,賢公和尚佛門榜樣,真是我們四眾弟子的楷模。更沒有想到他老人家最後又表了僧讚僧的法。二0一三年元月十三日,當他看到我們給來佛寺送去《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這本書時,他高興備至,馬上起身去拿他的袈裟,並說我穿上這袈裟,拿著這書本,你們給我照一張相吧。這是他一生中唯一主動要求給他照相。老人家這一舉動,把他內心期待佛門團結、佛法興旺的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他拿上這本書歡喜的樣子,像得到盼望已久的寶貝似的。就在跟他照這張相的時候,我們在場的四位居士,不約而同的都聞到了一種奇異的清香。更令我們沒想到的是三天後的晚上,老人家一反常規,自己敲著引磬,在臥室裡繞佛念佛,直至深夜後,他安詳的往生。好像他表了這一法,才完成他的最終使命和任務,才放心的撒手西歸。

李玉安居士:表的「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的法。拿著《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這本書照相,印證了《僧讚僧》這本書,也印證了淨空老法師所講的法。

劉居士:他表的第二個法,就為上淨下空老法師苦口婆心常講的法做了證轉。老法師期望能讓更多的人一生成就,為我們選擇了最佳的了脫生死的方法,那就是一句佛號、一部經,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生成就。淨空恩師用盡了千言萬語來勸導我們。

淨空老和尚:得相信,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佛。

劉居士:而上海下賢老和尚,是用自己一生的辛勞,默默無言的身教,從行和證兩方面,為我們樹立了典範。二老雖互不相識,卻在冥冥之中做出了最佳的配合,真是暗合道妙。主持普賢願海工作室的佛門大德宏琳師,見到海賢師的照片,並得知海賢師照相三天後就自在往生,讚歎海賢師表法圓滿。如慧明法師印證夏蓮居老居士《無量壽經》會集本一樣,來印證了淨空老法師一句佛號、一部經,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生成就的這個法。立即就在《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這個附冊首頁,就刊登了海賢老和尚的照片,並加以說明。

二0一三年農曆八月二十日,居士們想給老和尚慶賀一百一十二歲生日,做了一桌素菜,老和尚一口都沒有吃,最後還是只吃了一碗芝麻麵條。

印榮法師:我們要向老和尚學習,發揚老和尚那種精神,以苦為師,以戒為師;向他老人家學習,一句佛號念到底。把老和尚的優良傳統繼續傳下去,發揚光大。成就自己,才能成就眾生,自度度他。

印涵法師:師父一言一行都在表法,說明佛陀教育是一個圓滿的因果教育,人人都能做得到,人人都能夠修成正果。

得悉賢公安詳示寂的消息,十方大德高僧、佛門四眾弟子紛紛前來,拜瞻聖容,緬懷師風,立碑明志,送師西行。在四眾弟子莊嚴的佛號聲中,海賢老和尚的法體趺坐於壽缸之內,葬於來佛寺塔院。

在老和尚歸西百日之際,為他舉行了盛大的紀念立碑法會。

主持人:來到法會現場的大德高僧和有關部門的領導有:河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上昌下明長老(阿彌陀佛)。桐柏山清泉寺住持上印下生法師(阿彌陀佛)。鶴壁市佛教協會會長隆惠法師。

昌明老法師:我謹代表河南省佛教四眾弟子,向賢公致以深切的哀悼和無限的追思。賢老是佛教界老前輩,是佛教界的大壽星。賢公畢生獻身佛教,愛國愛教,嚴守戒律,尊師重道,慈悲喜捨,利益眾生,深受佛教界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尊重與愛戴。賢老秉承師父教誨,修持淨土法門,阿彌陀佛聖號早晚不斷,老實念佛,道心堅固,於世無爭,於人無求,淡泊名利,寬厚待人。以高齡之壽,享健康之身,思惟敏捷,身無病苦,預知時至,安詳自在,此乃佛門僧寶,人間奇蹟。(阿彌陀佛)賢公往生前預知時至,提前和弟子告別,瀟灑自在,安然生西。賢公現身說法,為世人做了一個修行人最好的榜樣,證明了淨土宗的念佛法門無比殊勝,證明了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不可思議。(阿彌陀佛)

法師:行住坐臥,威儀莊嚴;應機教化,妙用隨緣;廣演正法,利樂人天。(阿彌陀佛)

印生法師:末法時代最殊勝的法門是念佛法門,上海下賢老和尚就是以念佛法門為主,直至明心見性。我只是說講他的兩個公案:老和尚在二十年前,免去了王德旺居士一場災難。老和尚知道他有牢獄之災,那天他告假回家,送侄子當兵,老和尚攔住他不讓他走。這是他一生唯一阻攔的一次。原來桐柏縣出了一個殺人案,這個殺人犯和王德旺認識,就跑到他家躲避,一看王居士沒在家,就拐到支書家去了。第二天,公安局抓走了這殺人犯,支書做為窩藏犯被抓起來了,罰了八千塊錢,坐了一年多牢獄。要是王居士在家,後果就可想而知了。

還有一次是老和尚救狼的故事。老和尚親自跟我說,有一次在懸崖峭壁上,羊腸小徑走路,遇到一隻大狼。海賢師深知因果,也不躲避,也無處躲避,要是欠命就該還命,把我吃了就算了,只管念佛。這隻狼就走到他跟前,咬住他的褲腿,把老和尚拉到山洞裡,狼窩旁有一隻母狼,難產在那躺著死了。他就閉上眼睛至心念誦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十來分鐘後,母狼醒過來了,產了五隻小狼。公狼就對他點頭哈腰,磕頭感謝,他就開示牠:你要少做點惡,多行點善,以後別來畜生道了,成就佛道多好啊!

當代淨宗導師,德高望重的上淨下空老法師,對賢師大為讚歎。

淨空老和尚:一位老法師,一百一十二歲往生了。一生修行得很好,正知正見,弘護正法,跟他學習的人很多,這在佛門裡面稱為丈夫。

並號召淨宗四眾弟子向海賢老和尚學習。為賢師親筆題寫了挽聯:「四十八願一部大經一句佛號往生極樂,百十二歲專弘正法專護正法重返娑婆」。並為老和尚親書墓誌碑銘,以勵後人,碑銘曰:「賢公和尚,佛門榜樣。不事經懺,遠離利養。嚴持戒律,四眾欽仰。老實念佛,道在平常。淨土大經,諸佛祕藏。一句彌陀,甚深妙禪。百一十二,老當益壯。唯僧讚僧,法門興旺。弘普賢願,表法離障。續佛慧命,功德無量。自在往生,倒駕慈航」。

上淨下空老法師在海賢老和尚百日之際,不能親自前來參加老和尚的立碑揭碑法會,親筆致電印志法師:「印志法師道鑒:感謝法師相邀,為令師揭碑。然淨空風燭殘年,緣未成熟,力不從心,一心只在講經念佛,恐未克躬與其會,請法師見諒。令師正知正見,老實修行,護持法門,續佛慧命,大德大願,令人無限敬仰。法師等善稟遺志,信受奉行,六和道場,百忍家風,廣演正法,利樂有情,天人讚歎。耑頌道業精進,道風遠揚,法緣殊勝,法輪常轉。祝法喜充滿」。

海賢老和尚在一百多年的住世修行生涯中,以戒為師,以苦為修,道心堅固,持戒精嚴。他質樸實在,平易近人,一生淡泊名利,從不沾染虛榮頭銜;他隨俗入緣,恆順眾生,像一碗清水,照人照物,潤人心田;他身居南陽社旗來佛寺鄉間小寺廟幾十年,農禪並重,播撒菩提。田間耕地除草,寺內燃燈焚香、劈柴做米,沒有一天停歇;不做經懺佛事,一句阿彌陀佛聖號刻骨銘心,在田間、在大殿、在夢中,行住坐臥,片刻不曾丟失。他經常告訴身邊有緣人,「搬柴運水,無非是道;粗茶淡飯,皆是修行」,「好好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啥都是假的!」

要和咱們這位只會念一句彌陀聖號的荒庵老僧相比,恐怕連趙州禪師自己也該自嘆弗如。六字洪名之微妙難思,於此處亦可見一斑。「僧寶不思議,身披三事雲衣。浮杯過海剎那時,赴感應群機。堪作人天功德主,堅持戒行無違。我今稽首願遙知,振錫杖提攜。」阿彌陀佛!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

——中國河南南陽來佛寺製作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29)
 

6.離言說相,正是言語道斷。離心緣相,正是心行處滅。吾人在因地修行,亦先應離一切分別執著。

「離言說相,正是言語道斷」。這個「道」當方法講。用言語來表達,的確範圍非常有限,有許許多多的意思,是言語無法表達出來的。我相信,同修當中都有這個體驗。

譬如我們接觸外面境界,看到很美的東西,沒有辦法形容出來。這就說明,言語的能力是有限的;文字能力也是有限的,比不上光。光線被攝影機一照,照得清清楚楚,都表達出來了。我們怎麼講、怎麼形容都形容不出來,所以光比言說強多了。何況如來所證究竟圓滿的境界,怎麼能說得出來!此即言語道斷。

「離心緣相,正是心行處滅」。「行」是動。心在動;滅了,就不動,心就定了,清淨寂滅。前面一句說明,何以佛無有法可說。後面心行處滅,說明佛那有法可以證得。如果你還起心動念,就有說,也有證。到心行處滅的時候,不但無法可說,也無法可證。「吾人在因地修行,亦先應離一切分別執著」。

下面這一段經文,世尊再以一切賢聖來為我們作證明。

三五、引一切無為證

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1.「所以者何」,即指出為何兩邊皆要非之所以然。一切賢聖皆用此雙非之法。

註解裡講「所以者何,即指出為何兩邊皆要非之所以然」。這個「非之」就是離開,空有兩邊都要離開;法與非法都不可以執著。法是有,非法是空。此是用證果的人來為我們作證。

「一切賢聖皆用此雙非之法」。一切賢聖是從小乘初果,一直到大乘圓教等覺菩薩。經上常講,三賢十聖。三賢十聖是指大乘法身大士。說三賢十聖,前面的都沒有算進去。從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開始,十住、十行、十回向,這三十個位次稱三賢。從初地到等覺,稱為十聖。十地菩薩,十個位次,加上等覺,一共十一個位次,我們稱為十地;有些經論裡說得詳細一點,稱十一地。諸位要記住,十一地跟十地是一個意思,十地包括等覺菩薩在內。

我們在佛經裡常常看到,釋迦牟尼佛的常隨眾,經上記載一千二百五十人,這是個整數;實際上還有五個,細說的話,應該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翻經的法師,把零頭都省略了。

何以有這麼多層次?「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也就是說他們兩邊都捨,兩邊都不執著;但是不執著的程度,有淺深差別不同,所以才有五十一個階級。如果沒有差別,何以有五十一個階級。有些離得淺,有些離得深。為什麼三賢十聖不包括十信位的菩薩?十信位菩薩故然也捨了,可是有的時候又起現行,若有若無。有時候真的放下;可是有時,又執著了。想想,我們豈不亦是如此嗎!十信菩薩或有或無;登到初住,他就證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在十信位,他有進有退。十信位的菩薩兩邊捨,捨得還不夠究竟,是故才有差別。

  >>續載中… …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勉居心誠敬
 

金剛經云: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又云: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何以令其如此。以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故。而諸大乘經,處處教人恭敬經典,不一而足。良以諸大乘經,乃諸佛之母,菩薩之師,三世如來之法身舍利,九界眾生之出苦慈航。雖高證佛果,尚須敬法。類報本追遠,不忘大恩。故涅槃經云:法是佛母,佛從法生。三世如來,皆供養法。況博地凡夫,通身業力,如重囚之久羈牢獄,莫由得出。何幸承宿世之善根,得睹佛經,如囚遇赦書,慶倖無極。固將依之以長揖三界,永出生死牢獄。親證三身,直達涅槃家鄉。無邊利益,從聞經得。豈可任狂妄之知見,不存敬畏,同俗儒之讀誦,輒行褻黷。(正)竭誠方獲實益論

 
倫理道德: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共同的根基
 

所以普賢菩薩,此地講的普賢菩薩是《華嚴經》上的等覺普賢菩薩。這個普賢菩薩他是博士班的,他有能力用十大願王。十大願王是《華嚴經》修學的總綱 領、總原則,於是華嚴會上的菩薩修什麼我們知道了。第一個「禮敬」,也就是我們常講的誠敬,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百分誠敬得百分利 益,萬分誠敬得圓滿利益。

你有幾分誠敬心?如果我們以菩薩等級來說,十信位菩薩一分誠敬,十住菩薩那就十分誠敬,十行菩薩就百分誠敬,十迴向菩薩千分誠 敬,十地菩薩萬分誠敬。得的利益,像印光法師講的,不一樣,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百分誠敬得百分利益,千分誠敬得千分利益,萬分誠敬得萬分利益,一點都不 錯。我們要沒有誠敬心,什麼都得不到。誠敬心從哪裡修?從父母,你對父母都不誠敬,我對老師誠敬,騙人的,假的不是真的。

所以佛法還要看你的起點,起點是 淨業三福第一句「孝養父母」,對父母都不誠不敬,對別人肯定有企圖,不是真心的。佛法觀察入微,觀察細密,要求嚴格。孝敬父母,奉事師長,這是中國傳統文 化儒釋道三家共同要求的,這是根基,不是這個根基你不能成就,你在儒不能成為聖賢,連君子恐怕都做不到,在佛不能成為佛菩薩,決定做不到。誠敬多麼重要!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四八九集)2011/7/11 檔名:02-039-0489
 
因果教育:吉人天相(劉安世)
 

劉安世。從學於司馬光。光教以誠。且令自不妄語始。除諫官。正色立朝。面折廷爭。人目之為殿上虎。章惇怨安世。必欲置諸死地。徙梅州。惇令使者脅安世自裁。使者不忍而止。惇又令土豪為轉運判官使殺之。判官疾馳將至梅。梅守遣客勸安世自為計。安世談笑自若。判官未至梅三十里。嘔血而死。遂免。(劉安世傳。并紀事本末)

劉安世宋朝魏(今山西省)人,字器之。早年追隨司馬光求學,司馬光教以人生最重要的是要以「誠」立身處世,要做到「誠」字,當從不妄語開始做起。安世受教,勤學不倦,後來中舉進士,累升為諫議大夫,本著嚴正的態度,立於朝廷,遇事敢言,評論政事,剛正忠直,不畏強權,據理力爭,往往當面折服,一時深受朝廷上下恭敬畏懼,稱他為「殿上虎」。

曾經屢次上疏論奏章惇品性不端,不能任用,那時章惇得寵,勢力很大,大家都替他擔心。不久章惇掌握了大權,怨恨安世,為報舊怨,必定要置安世於死地,安世就被放逐到遠處邊地。當時宋朝貶官流放的地方,以兩奧一帶,最為荒涼危險,人們常說:「春、循、梅、新與死為鄰,高、雷、廉、化說著就怕。」而這八個州縣,安世經過七州,雖逢盛暑炎炎,泛海冒險,但是監視安世的人,一刻也不放鬆,人們都以為安世必死無疑,然而他卻逃過了這些災禍危險,安然無恙。

朝中的章惇得知,憂悶不樂,又命使者逼迫安世自殺,但是使者不忍下手。有個買官的土豪揣知章惇要殺安世,便來自荐,章惇就提拔他為轉運判官,命他殺安世,這判官快馬馳向貶所,梅州太守,得知消息,派人來告知安世要設法防備,安世卻談笑自如,不憂不懼。判官行了二十里,留宿在驛站中,計劃次日去殺安世,隨從左右的人,畏懼勢力,不敢如何。誰知半夜忽聞鐘響聲,這個買官的人,突然好像被物擊中一樣,大叫一聲,吐血而死。安世安然免除了這場災難。

章惇見事又敗,報復心切,又捏造事實,誣告重罪,要陷安世於死。奏疏未發而章惇所作罪跡,已被發覺,皇上想到以前安世諫正之言,立刻詔回朝廷任職,後來升為平章國事。到了八十歲高齡未曾一日生病,以福壽而善終。

※試觀劉安世正直忠良,一生人敬天佑,雖遭小人陷害,都得化險為夷,消災解厄,而以福祿康寧壽考,終其一生。至於惡人,用盡奸心詭計,陷害忠良,不但空勞心機而且罪孽日深,結果人怨天怒,只有自促其死而已。

  (《歷史感應統紀語譯》連載一四九)

 
心得交流:ec13528同學的學佛心得
 

改心

末學從前總是看人的惡,看到別人做得不好,還要去多看幾眼,總要回來和家人分享,分享完了還要翻來覆去去想一想為什麼人家那麼不好,那麼壞,那麼惡劣,然後就開始推究到社會不好,時代不好,然後就開始悲觀消極!可是發生在身邊的好人好事,人性善良的一面,優點的一面,就不去看,覺得那只是偶然的。

這樣的心行,痛苦的是自己,每天都不開心,不快樂,揪著過去的不快樂,別人的錯誤不放,每天想的都是不好的,不善的。這樣的心行又如何學佛呢?離老法師要求的須臾不離十善相差太遠太遠了!一切法有心想生,心想好的,念好的,生活就會越來越幸福越來越美滿,心念不善的,生活就會越來越不幸,即使幸運每天降臨在你頭上也會不快樂!

為什麼總要和自己過不去?寬容他人也是寬容自己,留以他人餘地也是留以自己餘地,何苦要死死相逼周圍的人,傷害最愛自己的人,折磨自己?其實這樣心理還是貪心在作怪,總是想不通過自己努力、付出,通過道德制高點來壓制人、逼迫人,要對方對自己更好一點!讓人覺得虧欠自己!越是這樣的心行生活就會越走越狹隘,也越來越不快樂!

以前總覺得在家做家庭主婦很無聊,找不到生活的重心,覺得自己是個沒用的人,一無是處。懺悔到自己的過錯了以後,要換心。淨空老法師說,處處是道場。家庭如何不是道場!把丈夫和女兒當做眾生來照顧,為他們服務,就是在服務所有的眾生,不去執著他是我的丈夫,她是我的女兒,而是諸佛菩薩,就不會再因為自己的情緒波動,和情執來要求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思做。其實是在給他們很大的壓力!

缺了女德,最後還是自己德行有很大的欠缺。不懂得做人,就不懂得如何做女人,才知道要學要改的地方實在太多,過去錯得太離譜!自己痛苦受折磨只能說是自作自受,怪不得別人,也怪不得境界。不是別人不好,也不是環境不好,是心不好,心壞了再好的環境給你,也不會覺得幸福!

感恩淨空法師慈悲開示,循循教導。願老法師久住世間,救度我們這些迷惑顛倒的眾生,要不是我們還要受多少的苦,受多少的罪都還不知道回頭!懺悔過去自己對父母的怨恨,希望佛菩薩加持末學能拓寬心量,不斷的提升末學的修養,落實十善業道!心善行善念善!用善心善行感染周圍的所有人,度化他們也來學佛,共同求生淨土!

  (文章來源「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問:佛出世後,遊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請問其中含義,是否不夠謙虛?

答:沒錯,釋迦牟尼佛在世,就有人提出來,而歷代有這個疑問的人很多。這個疑問從哪裡發生的?就是那個「唯我獨尊」。這個「我」,不是現在概念當中的「我」。這個「我」是「常樂我淨」的「我」,是「真我」。所以禪宗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就是我,你要把那個我找到,你就成佛了。《梵網經》上說,釋迦牟尼佛這次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是第八千次。這一次來示現,做一個凡夫修行成佛的樣子,你看他怎麼修的,你依照他那個方法修,就能成佛。

問:對一切人事物不再執著,就證阿羅漢,請問證阿羅漢是什麼樣子?

答:你把對一切人事物的執著放下,就成阿羅漢了。可是說得容易,做起來實在不容易。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就成佛了,這樁事情在《華嚴經》上也講得很清楚、很透徹。

問:弟子是出家弟子,最近遇到一位居士,彼此從未見過面,但都深刻感覺是別離已久的親人,見面時很難控制情緒,障礙修道,我們怎麼能把這種緣分轉變為增上 緣?

答:確實是過去生中的家親眷屬,遇到了,那個情執還沒斷,所以會起現行。在這種狀況下,你既然是出家修行,有兩種方式:你有能力、有定功,你幫助他學佛;如果沒有定功、沒有能力就先迴避,儘量不要跟他見面。等到你功夫成熟,你再去度他;現在功夫不成熟,遠離的好,不要親近。

  (節錄自21-316學佛答問)

 
淨空老和尚網路直播台
 

◎淨空老和尚最近講演資訊,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大陸鏡像站)。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DV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台灣地區同修索取法寶,請至「華藏淨宗學會弘化網-法寶結緣」。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email protected]
◎若欲了解相關兒童讀經訊息,可至「大方廣網站」。
◎德育故事及太上感應篇之動畫片,請至「妙音動畫」。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email protected]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email protected]
說明: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源於聽經聞法不夠透徹,時間不夠長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經、讀經,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淨空法師專集網站」也陸續將淨空法師所回覆過的問題刊在「分類問答」中,或至網站的全文檢索去搜尋。所以,同修們有學佛上的問題時,請先參考此分類中的問題,或許您的問題已經有其他同修問過了,希望您從問答的分類中,能找到解決的方法。若無法找尋到解答,請再將問題傳到[email protected],我們會彙整同修們的來信,並敬呈 淨空老法師。但回覆時間不定,需待老法師有時間時,開闢一個「學佛問答」時段,專為同修們解答,也會陸續刊登於「答疑解惑」一欄中。阿彌陀佛!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本科到專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及時相關資訊,並以和平之旅為主軸,擺脫宗教色彩。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email protected]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講記組恭製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1號2樓
電話 : (8862) 2754-7178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