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 儒释道多元文化教育网

佛陀教育网路学院

 
 

海贤老和尚说念佛、成佛是大事,
其他都是假的,所以要统统放下。

 
 
   
  本期专栏:传统文化如何学习(下)
  本期内容简介
  经论辑要: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147)
  印光大师开示:明对治习气
  伦理道德:伦理道德就是团结的精神、方法
  因果教育:古道可风(杨翥)
  心得交流:ed26088同学的学佛心得
  答疑解惑
  网路讲座:净空老和尚网路首播
  法宝流通
  信息交流
我要订阅/取消 杂志下载 学佛问题 2015.5.15 星期五 Vol. 422
 
本期内容简介
 
本期内容如下:

  孔孟学说的核心是“仁义忠恕”,这四个字能救世界。请看本期专栏

  ‘须陀洹’是梵语,翻成中文,就是‘入流’之意。请看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

最新讯息:Facebook专页Twitter专页噗浪

  目前发现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费信箱,会被isp当作广告信挡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请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无收杂志建议使用其他Email信箱订阅,谢谢!

 
本期专栏:传统文化如何学习(下)
 

学者必具之善根: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三福、四弘 、三学、六度。

成佛必须要具备善根,善根是什么?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但是,基础的基础就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自己学会以后才能做出榜样给儿女、给年轻人看。能把孝亲尊师的心用在对人、对事、对物上,这就是善根。

  学佛的人一定要记住三福、四弘、三学、六度。“净业三福”是佛对所有弟子开示的最高指导修行原则。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是我们学习的目标和次第。首先发心,然后真干,持戒、得定、开慧,智慧开了之后广学多闻,这才能教化众生。最后圆满成佛,到极乐世界作佛。

  三学: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我们前面讲教学的理念、方法,都是根据三学延伸的,三学是根本。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不能离开这六个条目。具足伦常八德、三福六度,这是真正佛弟子、中华儿女,真正的华族后代、后裔。

学者必具之福德:老实、听话、真干、真诚、清净、恭敬(印光大师云: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总是从诚敬心中求。),才是真实学问,落实身行言教。

有善根还得有福德,福德我们把它归纳六句。首先是“老实”,人一定要学老实,老实人有福报、不会吃亏。要听老祖宗、大圣大贤的话,在世界上,只有中国老祖宗真正的爱护后代,把他们自己的智慧、经验、成就,用汉字、文言文,写成书本流传给后世子孙。这是真实的宝藏,这是最伟大的发明,世界上任何一种发明都比不上汉字跟文言文。我们学会了汉字、文言文,祖宗千万年留下来的经验、理念、方法就全得到了,一生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学习要有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你就能拿到文言文的钥匙。没有“老实、听话、真干”的精神,没有“真诚、清净、恭敬”良好的态度,遇到好老师也学不到。做学生,能学多少完全决定在你的态度、心态,这是福报。印光大师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总是从诚敬心中求,谁有真诚恭敬心,谁就能得到圣贤的传法。我们要明了,要真干,这才是真实学问,我们要把它落实在身行言教上。

基本课程:弟子规(伦常教育)、太上感应篇(因果教育)、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仪、汉字(说文解字)、文言文(百篇)。
汉学课程:第一个十年,培育师资。依群书治要所依之六十六部原典为主,学人任选一种,读诵三千遍(戒定根基),以期其义自见(开悟 见性)。悟后再广学多闻,成就真实之后得智。十年之后,师资圆足,正式开办,治要大学,为国家社会, 为全人类培育圣贤君子人才。落实继绝学开太平之本愿也。
人性本善,众生本来是佛。教学终极目的,就是教人回归自性,成圣成佛而已。
行道才见真理,悟道才生智慧,做到能度众生,了道才是圣人 、才名佛陀。
天地归仁能立人,真诚为人能扶人,慈悲忍让能胜人,三界通达能帮人,阴阳协调能做人,违逆伦常不是人。
感谢恩人,原谅仇人,帮助苦人,救济穷人,调伏狂人,启导愚人,感化恶人,鼓励善人,警策懒人,警觉迷人。

  基础课程《弟子规》是五伦、五常的教育,五伦是道,五常是德;《弟子规》只有一千零八十个字,一百一十三桩事情。《太上感应篇》,一百九十桩善恶果报,要把它念熟,常常记在心上、挂在口上。人要真正懂得伦常、道德就羞于作恶。明白因果的人不敢作恶,知道恶有恶报。中国自古以来,社会长治久安,礼义之邦怎么来的?三个硬体设备起了很大作用。第一是祠堂,教孝;第二是孔庙,教伦理、道德;第三是城隍庙,教因果。这三种设施就能使社会安定和谐,对于大众的断恶修善、积功累德,都能起很大的作用。《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仪》,教给我们日常生活必须遵守的礼节、规矩。

  另外,我们要学汉字,学《说文解字》,学文言文。文言文一百篇,自己可以选,如果不会选,可以选择《印光大师文钞》,这个不仅能学到文言文,也能够学到伦理道德跟佛学的理论与常识。有了基础之后,汉学课程,第一个十年不招生,我们要依照中国古圣先贤的理念、方法,完全自学,培育师资。

  师资如何培育?以《群书治要》所依的六十六部原典为主,一个人专攻一部经,“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经通,一切经都能会融会贯通。用十年时间培养教传统文化的老师,十年之后就有一部活的《群书治要》,专讲《群书治要》。所以我们首先“学人任选一种,读诵三千遍”,这三千遍就是戒定根基,“以期其义自见”,就是开悟、见性。“悟后再广学多闻,成就真实之后得智”,后得智是无所不知。前面讲的三千遍是根本智,般若无知,无知是根本智,就是清净心、平等心现前,就得定,得定之后再往上提升,就是开悟。十年之后,我们有了老师,师资圆满具足,正式开办治要大学。我们汉学院到最后希望办治要大学,这个“治”是双关的,治学、治国、治天下。这是国际学校,培养世界人才,地球是一国,世间永远不会有战争。

  “人性本善,众生本来是佛。教学终极目的就是教人回归自性,成圣成佛而已。”这是我们一生的方向、目标。

  “行道才见真理”,真理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行是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在道上,这个道就是成佛之道。中国传统的道是菩萨道,往上提升就是佛道。我们今天连《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都没有做到,所以我们对于佛所讲的真理很模糊,半信半疑,见得不真,见得不透彻,这个是有原因的。“悟道才生智慧”,悟是开悟,就是前面讲的其义自见。到真正悟道的时候,眼睛见到开悟了,耳朵听到开悟了,身体接触到开悟了,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全开悟了。到这个时候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做到能度众生”,我们把自己所学的、所修的、所悟的,统统落实在生活、工作、待人接物上,自然就能度众生。因为大家对你仰慕,对你生起信心,自动向你学习。“了道才是圣人”,彻底明暸了,这是圣人、佛陀。我们要勉励自己,要真干。“天地归仁能立人”,仁是仁慈博爱,仁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立人是不会失掉人身。“真诚为人能服人”。现在的学生没有耐心、浮躁、不好学,怎样诱导他们?这就要真诚为人,真诚心对待学生,学生服了。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想着要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帮助他、成就他。

  “慈悲忍让能胜人,三界通达能帮人”,他真能帮人。“阴阳协调能做人”,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违逆伦常就不是人了,左丘明在《左传》中说“人弃常则妖兴”,人要把五常丢掉了,仁义礼智信没有了,就是妖魔鬼怪,那就不是人了。

  末后几句话我们要记住,这是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感谢恩人,原谅仇人”,不要记仇,不要跟人对立,他对我有仇恨,我对他感恩,这个仇恨就可以化解。“帮助苦人,救济穷人,调伏狂人,启导愚人,感化恶人,鼓励善人,警策懒人,醒觉迷人。”

  希望大家都能把这几句话记住,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常有帮助别人、成就别人的心,这样别人就会成就我们,我们冷漠不关心别人,别人也不关心我们。现在许多年轻人自杀,为什么?他觉得活在世间很苦,没有人真正关心爱护他,活得无聊,才会自杀,而且都是高学历。所以我们要常常放在心上,要学好人、学贤人,学圣人、学佛菩萨。

  ——恭录自净空老和尚讲演集

 
经论辑要: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147)
 

2.‘须陀洹’,此云‘入流’。根尘相对,名为六入,所以相入者,识为分别故。今曰‘不入’,明其能空情识矣。虽名入流,而实‘无所入’。

  ‘须陀洹,此云入流’,此是解释“入流”。‘根尘相对,名为六入,所以相入者,识为分别故。今曰“不入”,明其能空情识矣。虽名入流,而实“无所入”’可见入流只是一个名词而已。“入”的意思我们要搞清楚。“根尘相对”,譬如,我们眼根对的称色尘,眼所见的都是色,用这一个字作代表;耳所听的都是声。怎么入法?我们看到这是花,花是不是真的入进去?没有。明明花在外面,怎么会入进去?“识为分别”,“识”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起分别的作用,这是人,那是物,此是花,那是叶。分别是第六意识,执着是第七识。第六识只管分别,它不执着。第七末那识执着,分别的病较轻,执着就严重了。世尊教须菩提,即是教我们大家:云何降伏其心?不执着,我们的妄心就不会有很大的起伏。一切法都不执着才对。

  “今曰不入”,入流者而“无所入”,此话的意思,小注里说,“明其能空情识矣”。“明”是明了。明了,情识离开、不执着了。情识就是第六意识、第七识。换言之,他能在境界中不分别、不执着,即是“入流”。实际上那有所入?能入、所入都没有。因为诸佛菩萨、声闻、缘觉对于一切法都不执着,入圣人之流了。如果我们也不执着,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比须陀洹功夫高多了。弥陀弟子,不一样!

3.故曰,‘是名须陀洹’。“名”者,假名也、名相也。下是“名”句,皆此意也。

  ‘故曰,是名须陀洹。名者,假名也、名相也。下“是名”句,皆此意也。’底下“是名”很多,凡是讲到“是名”,均系此意,一个名称而已。名是假名,名是名相。名相跟事实,的确是有距离的。我们要从名相体会事实;体会到事实之后,不执著名相。名相只是一个工具。此处是说初果,初果不着相了。

四二、明二果离相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1.初果进断欲界思惑上上乃至中下,共六品。证二果,尚余下三品惑。

  ‘初果进断欲界思惑上上乃至中下,共六品。证二果’。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证初果,他还有三界八十一品思惑。见惑容易断,思惑难断。把思惑(就是错误的思想)里最重的六条断了,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就证二果。‘尚余下三品惑’。还有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三品没断,还要天上人间一次往来。

2.二果须一往天上,一来人间断之,故称‘一往来’。然其心中,实无往来之相。

  ‘二果须一往天上,一来人间断之,故称“一往来”。然其心中,实无往来之相。’斯陀含确实天上人间一次往返。他在天上不着天人之相;到人间,不着人间之相。着相才有往来,不着相那有往来?由此可知,往来是指从分别、执着上所现的境界。离开一切分别执着,觅往来,了不可得。明白这个道理,念佛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两边都离开,都不执着、不分别了,就是古人所讲的“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亦是此意。此乃相当高的境界,一般人的确很难体会。所以,我在讲经时引用现代科学来作证明。现代科学家知道,空间是多元次的,不是单一的,像我们人居住的,属于三度空间。爱因斯坦发现,还有四度空间、五度空间。现代科学家证实有十一度空间。其实,空间是无限度的,不只十一度。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谓生则决定生;去何以实不去?只是空间的转变而已。是故实不去。真的西方极乐世界现前了,娑婆世界不见了。二果圣人天上人间一往来,亦是这样的境界。

  >>续载中……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师开示:明对治习气
 

  汝年二十一,能诗能文,乃宿有善根者。然须谦卑自牧,勿以聪明骄人。愈学问广博,愈觉不足。则后来成就,难可测量。(续)复游有维书

 
伦理道德:伦理道德就是团结的精神、方法
 

  家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亲爱,这个亲爱的根源就是父子有亲。这个亲爱是性德,没有人教,天生的、自然的,本性里头带来的,要靠教育把它保持、要靠教学把它发扬光大。所以中国过去传统圣贤教育,它没有别的,就是把这个字,这个德,让他一生永远保持而不改变,这是第一个目的。第二个目的,这个爱要扩大,要发扬光大,第一个就是爱家族。家族里面跟父亲同辈的,叔叔、伯伯(伯父),对父母孝敬,对他们同样孝敬;对于他们的儿女,就是堂兄弟,堂兄弟跟亲兄弟一样的相亲相爱。如果从祖父那一支下来,叫从兄弟,高祖父下来虽然是又隔一代,但是统统是一家人,不分彼此,这个家族兴旺,家和万事兴。

  所以佛门讲的六和敬,在中国古时候传统家里面,它真做到了。“见和同解”,这是家道,就是伦常八德,没有一个人不遵守,没有一个人敢违犯,没有一个人敢不孝。不孝不悌这是大逆不道,这样人走在社会上,社会上人不齿你。社会风气是这样的,人不能不学好,不可以为非作歹。所以它是个非常坚固的、团结的一个团体,伦理道德就是团结的精神,也是团结的方法,都把人教好了。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科注(第五0七集)2012/9/10 档名:02-037-0507

 
 
因果教育:古道可风(杨翥)
 

杨翥。少孤贫。随兄戍武昌。授徒自给。杨士奇。微时流寄窘乏。翥辄解馆金让之。士奇既贵。荐翥经明行修。召试。授翰林院检讨。后以尚书致仕。卒年八十五。(陈济传)

  杨翥明朝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人,字仲举,别号晞颜先生。为人笃实纯厚,超越凡俗,理受当时有道德修养的地方绅士及官吏,所推举爱戴。杨翥在少年时,父母就去世,生活孤苦贫困,跟随兄长到武昌当戍守兵士。其后在一家学馆当老师,教授学生,以所得薪俸来解决生活问题。当时他的朋友杨士奇尚未出身,非常穷困潦倒,到处流浪寄居。杨翥怜悯他的处境,常常将自己教书所得薪资,帮助杨士奇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使他得以安心勤学成就。

  后来杨士奇因其才学,被推荐入翰林院,为官廉洁,进升少师官职,辅佐朝政,成为明朝一代名臣。当杨士奇显贵后,便推荐杨翥任明经行修(通晓经术修饬品行的官职),杨翥奉召廷试,授与翰林院检讨官,累升为礼部尚书。后来告老辞官,享年八十五高寿去世。

  ※试观杨翥,家无余资,只靠微薄收入自给,竟肯伸出援手,尽心尽力,救助朋友。云天高谊,古道热肠,仁厚如此,所以获报也厚。

  (《历史感应统纪语译》连载一六七)

 
心得交流:ed26088同学的学佛心得
 

标题:戒学研究班学习心得分享

  末学这几天,基本上每天都听一堂澳洲净宗学院戒学研习班的课,有一些感受,很想跟师兄们分享。末学学佛时日尚浅,对戒律也没什么概念,只知道五戒十善。虽然网路学院课程里有《沙弥律仪要略》,但实话说,也是看得不太懂,因自己偏见重,觉得这些跟自己没太大关系,是对出家人的,所以敷衍学过。第一次听到果清律师对大家讲戒学班开示,末学只是随意听听,就被一句话所震撼,心里有所触动。清公上人说,因为怕犯戒而不敢受戒,等于说我还要去六道轮回,我要做凡夫,我不要成佛一样。

  末学突然发觉自己平常每一次做错事就找藉口,这不就是一再纵容自己随顺烦恼习气,随顺六道轮回吗?这样放纵自己的身口意,念佛怎么可能得力?说求往生极乐世界,那也是自己骗自己。我经常听净公上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说“因戒生定,因定开慧”,听是听得滚瓜烂熟,但根本定不住。现在明白,定不住是因为没有持戒。

  戒学班第一堂课,是大陆时间早上六点。平常末学有睡懒觉的习惯,那天“勇猛”了一下,五点半就开电脑等候听经。法师们开始唱诵,末学被现场那种肃穆的气氛所摄受,也端立着合掌等候。当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时候,不知怎么回事,末学突然感觉到非常悲痛,非常的忆念释迦世尊,又愧恨自己迷惑颠倒轮回不休,辜负佛恩,忍不住泪流满面。第一堂戒学课,又再次听到清公上人说不敢持戒就是不敢去作佛,还要做凡夫。末学也在想,戒定慧是佛法修学次第,我们都想开悟,得大智慧,如果不真正从心里愿意持戒,没有真实的持戒也很难得到真实的智慧。

  为什么不愿意学戒持戒?可能心底,还是想纵容自己的种种习气和知见,心口不一。口里说我学佛,每天念佛多少,做功德多少,今生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可日常生活当中,还是随顺着烦恼习气,还有这个喜欢那个讨厌,放不下的东西太多太多。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用佛心来衡量自己的心,每天修了多少?不用佛心念佛,那不是自己哄自己吗?一边念着佛,一边想着这个人学得不如法,那件事怎么这么不对劲,尽是些是非人我,贪瞋痴慢,用这种心念佛求往生,怎么念得感应现前?怎么能往生极乐世界呢?佛菩萨看到我这种念佛人,可能也要摇头叹惜吧!

  自己不但是下根人,还是又不老实、又不听话、又不真干的懒人,唯一可取就是有点善根,戒学班的课一直听下来,末学发现虽然意思没听太懂,但坚持听下来,慢慢的,每节课都有悟处,都有受益的地方。特别是短短的几天,对自我的约束力明显增强了。真是非常感恩三位法师,他们也许不知道,隔千山万水,在电脑前的末学,也被戒律的威仪所摄受,被法师们智慧的教学所感动,对戒律不再有畏惧之心。以前不敢学佛,因为不了解,以为这样以为那样。现在不敢学戒律,也是一样因为不了解,还是以为这样以为那样。

  想想真是惭愧,自以为是的学了两三年佛,境界还是一样啊!其实了解佛法之后,才真正发现佛法的殊胜是世间难遇的,遇到佛法,又遇到净宗,又遇到师父上人,这种幸运的程度,末学都不知该怎么形容。想起一个不太恰当的话:万千宠爱于一身。我想每一个真心念佛的人,一定不止万千、不知多少亿万的佛菩萨都在爱护加持着,期待着我们能早日离苦得乐,脱离六道轮回,往生极乐净土。

  持戒不影响念佛,持戒能更好的念佛,末学现在有一点点体会了。听了戒学班的课,对戒不再畏惧,对持戒有了认同和向往,人比以前坐得住,话少了,心定了,妄念起来都能察觉到。烦恼习气起来,再念佛感觉比以前伏得住。这真是受益于持戒。惭愧末学还只是比以前少讲了点话,少吃些东西少睡点觉,少管闲事而已。感觉学习戒习班很有益处,特别想跟诸位同学们分享,持戒能得清净心,清净心念佛更能得力。愿更多的同学都来学习戒学,学戒持戒,持戒念佛。

  (文章来源“佛陀教育网路学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佛教是宣导平等的,为何还有男尊女卑的情况?谓女众业障重、无福报?

答:佛说法是应机说法,是对某一个人讲的。诸位想想,人与人之间平不平等?不平等!为什么不平等?造的业不一样。有人问佛,人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来干什么的?佛的答覆简单明了,就是一句话,“人生酬业”。你过去生中修善,你来享福;你造不善业,你来受苦的,不是别人主宰的,是你自己造的。这里面决定与佛菩萨没有关系,与天神、上帝没关系,与阎罗王也没关系,确确实实自作自受。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有缘遇到圣贤教诲,有缘跟释迦牟尼佛学习,真正觉悟的人知道提高自己的灵性。我们这一生能不能成佛?在理论上讲是可以的,在事上讲,那就看自己的缘分,自己的努力。

  “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佛法讲完全平等的;但是后面讲,“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那就变成差别。这个差别就是一般大乘教讲的烦恼习气。本性相同,习性不一样。如果我们把习性断掉,本性完全露出来,那就佛佛道同,真的平等,没有一丝毫差别。智慧平等、德能平等、相好平等,相好就是福报,没有一样不平等。

  现在的不平等是我们自己的烦恼习气把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盖住了,不起作用。现在所起作用的,不是性德,是属于修德。性德是平等,但是修德就不平等,个人修的不一样,有修净业,有修善业,有造恶业,所以习性不一样,习性就不平等。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那就成佛,那就是真平等。妄想很难放,什么叫妄想?妄想是起心动念。你眼见色、耳闻声,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你才起心动念,那就是妄想。那佛是不起心、不动念,所以当然平等!只要起心动念就不平等,就有差别;有分别的时候,差别就更大;再一执着,那就远之远矣。

  所以你放下起心动念,决定没有分别执着,这个凡夫就成佛。如果起心动念没有办法断,能断分别执着就是菩萨。再下一等,起心动念有分别,决定没有执着,这就是阿罗汉。如果说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都有,那你是六道凡夫。六道里面还有不平等,就是你分别执着有轻重差别;如果分别执着轻,这就到天道去了,如果执着分别非常严重,那就到下三途去,就这么回事情。所以十法界六道三途是从分别执着里头变现出来的,那这个就不平等。

  人为什么会得男身、得女身?这个得男身、得女身,实在讲也不是定数,你现在是女身,说不定来生就是男身;现在是男身,说不定来生就变女身,那还算不错。这一生是个人身,来生变成畜生身,那就很糟糕,还有变成地狱身的、变成饿鬼身的,不一定。你变成什么身,你自己做不了主,谁做主的?业力做主。这个业力习气牵着你跑,你自己做不了主。自己做主,那就自在,那什么问题都好解决,自己做不了主!

  所以真正学佛,佛家的功夫就是放下,你现在能不能把执着放下?这是头一关,执着放下了,六道就没有。所以妄想分别执着很重的人,真的是没有福报。他这一生有福报,他是前生修的,这一生享完了,他就没有福报,往后就很苦。

  (节录自21-321学佛答问)

 
净空老和尚网路直播台
 

◎净空老和尚最近讲演资讯,详细内容请参考网路直播台CN镜像站)。

 
法宝流通
 

◎净空法师讲演音带、DVD及书籍,皆免费结缘,请就近向各地净宗学会索取。
◎台湾地区同修索取法宝,请至“华藏净宗学会弘化网-法宝结缘
◎大陆同修若欲索取 净空法师讲演带及法宝,请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联络:[email protected]

 
信息交流
 

◎诚邀全世界各净宗学会提供贵会的佛事活动消息,利用敝刊为世界佛教徒提供学佛信息。请寄[email protected]

◎有任何修学上的问题,来信请寄[email protected]

说明:所有问题的产生都源于听经闻法不够透彻,时间不够长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听经、读经,所有问题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净空法师专集网站”也陆续将净空法师所回覆过的问题刊在“分类问答”中,或至网站的全文检索去搜寻。所以,同修们有学佛上的问题时,请先参考此分类中的问题,或许您的问题已经有其他同修问过了,希望您从问答的分类中,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若无法找寻到解答,请再将问题传到[email protected],我们会汇整同修们的来信,并敬呈 净空老法师。但回覆时间不定,需待老法师有时间时,开辟一个“学佛问答”时段,专为同修们解答,也会陆续刊登于“答疑解惑”一栏中。阿弥陀佛!

◎佛陀教育网路学院成立缘起:我们常常收到各地网路同修来信,皆言及虽有心学佛,却不知从何学起,应如何听经学习。又 净空老和尚的讲演有大小性相,各个宗派的经论典籍,法海深广,初学者不知修学之次第,何者为先,何者为后,以故学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终惰,退悔初心,实为可惜!今佛陀教育网路学院之成立,正是针对上述缘由,将现有网路的文字(教材)与影音(讲演画面)合为一体,如同“网路电视台”,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于学佛者,提供一个方便快捷,随时随地不受时空限制的网路修学环境。网路学院一切课程之排列,皆是以 净空老和尚为澳洲净宗学院所订之课程,从初级到高级,从本科到专科的修学次第,也是为实现澳洲净宗学院将来能真正达到远距教学的前哨站。今日社会是科技进步、资讯发达的时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扬妙法,阐释正教,令佛法传递无远弗届,才将进一步利益更多学人,将般若文海遍及环宇,使一切有缘众生得佛正法薰习之机会。若有心想修学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网路学院参观访问。

◎净空法师英文网站网址为http://www.chinkung.org/,此网站主要以配合 净空法师的和平之旅,同时接引国外众生认识佛教。提供 净空法师多元文化理念及国际参访等相关资讯。敬请诸位同修将此网址广为流通给外国同修,让他们更有机缘认识佛教,功德无量!

◎净空法师专集大陆镜像站网址为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记忆。大陆地区同修可以就近访问这个网站。若同修于浏览中有发现任何问题,欢迎来信告知,请至[email protected]

 

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佛陀教育杂志由华藏净宗学会网路讲记组恭制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区信义路四段333之1号2楼  电话 : (8862) 2754-7178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