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要把每一天都看作最後的一天,
天天想到我就要死了,還有什麼事情比念佛重要。

 
 
   
  本期專欄:傳統文化如何學習(下)
  本期內容簡介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47)
  印光大師開示:明對治習氣
  倫理道德:倫理道德就是團結的精神、方法
  因果教育:古道可風(楊翥)
  心得交流:ed26088 同學的學佛心得
  答疑解惑
  網路講座:淨空老和尚網路首播
  法寶流通
  信息交流
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2015.5.15 星期五 Vol. 422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成佛必須要具備善根,善根是什麼?請看本期專欄

  『須陀洹,此云入流』,此是解釋「入流」。請看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最新訊息:人是教得好的Facebook噗浪Twitter

  目前發現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費信箱,會被isp當作廣告信擋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請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無收雜誌建議使用其他Email信箱訂閱,謝謝!

 
本期專欄:傳統文化如何學習(下)
 
 

學者必具之善根: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三福、四弘 、三學、六度。

  成佛必須要具備善根,善根是什麼?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但是,基礎的基礎就是《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自己學會以後才能做出榜樣給兒女、給年輕人看。能把孝親尊師的心用在對人、對事、對物上,這就是善根。

  學佛的人一定要記住三福、四弘、三學、六度。「淨業三福」是佛對所有弟子開示的最高指導修行原則。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是我們學習的目標和次第。首先發心,然後真幹,持戒、得定、開慧,智慧開了之後廣學多聞,這才能教化眾生。最後圓滿成佛,到極樂世界作佛。

  三學: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我們前面講教學的理念、方法,都是根據三學延伸的,三學是根本。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我們日常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不能離開這六個條目。具足倫常八德、三福六度,這是真正佛弟子、中華兒女,真正的華族後代、後裔。

學者必具之福德:老實、聽話、真幹、真誠、清淨、恭敬(印光大師云: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總是從誠敬心中求。),才是真實學問,落實身行言教。

  有善根還得有福德,福德我們把它歸納六句。首先是「老實」,人一定要學老實,老實人有福報、不會吃虧。要聽老祖宗、大聖大賢的話,在世界上,只有中國老祖宗真正的愛護後代,把他們自己的智慧、經驗、成就,用漢字、文言文,寫成書本流傳給後世子孫。這是真實的寶藏,這是最偉大的發明,世界上任何一種發明都比不上漢字跟文言文。我們學會了漢字、文言文,祖宗千萬年留下來的經驗、理念、方法就全得到了,一生取之不竭、用之不盡。學習要有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你就能拿到文言文的鑰匙。沒有「老實、聽話、真幹」的精神,沒有「真誠、清淨、恭敬」良好的態度,遇到好老師也學不到。做學生,能學多少完全決定在你的態度、心態,這是福報。印光大師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總是從誠敬心中求,誰有真誠恭敬心,誰就能得到聖賢的傳法。我們要明瞭,要真幹,這才是真實學問,我們要把它落實在身行言教上。

基本課程:弟子規(倫常教育)、太上感應篇(因果教育)、十善業道經、沙彌律儀、漢字(說文解字)、文言文(百篇)。
漢學課程:第一個十年,培育師資。依群書治要所依之六十六部原典為主,學人任選一種,讀誦三千遍(戒定根基),以期其義自見(開悟 見性)。悟後再廣學多聞,成就真實之後得智。十年之後,師資圓足,正式開辦,治要大學,為國家社會, 為全人類培育聖賢君子人才。落實繼絕學開太平之本願也。
人性本善,眾生本來是佛。教學終極目的,就是教人回歸自性,成聖成佛而已。
行道才見真理,悟道才生智慧,做到能度眾生,了道才是聖人 、才名佛陀。
天地歸仁能立人,真誠為人能扶人,慈悲忍讓能勝人,三界通達能幫人,陰陽協調能做人,違逆倫常不是人。
感謝恩人,原諒仇人,幫助苦人,救濟窮人,調伏狂人,啟導愚人,感化惡人,鼓勵善人,警策懶人,警覺迷人。

  基礎課程《弟子規》是五倫、五常的教育,五倫是道,五常是德;《弟子規》只有一千零八十個字,一百一十三樁事情。《太上感應篇》,一百九十樁善惡果報,要把它念熟,常常記在心上、掛在口上。人要真正懂得倫常、道德就羞於作惡。明白因果的人不敢作惡,知道惡有惡報。中國自古以來,社會長治久安,禮義之邦怎麼來的?三個硬體設備起了很大作用。第一是祠堂,教孝;第二是孔廟,教倫理、道德;第三是城隍廟,教因果。這三種設施就能使社會安定和諧,對於大眾的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都能起很大的作用。《十善業道經》、《沙彌律儀》,教給我們日常生活必須遵守的禮節、規矩。

  另外,我們要學漢字,學《說文解字》,學文言文。文言文一百篇,自己可以選,如果不會選,可以選擇《印光大師文鈔》,這個不僅能學到文言文,也能夠學到倫理道德跟佛學的理論與常識。有了基礎之後,漢學課程,第一個十年不招生,我們要依照中國古聖先賢的理念、方法,完全自學,培育師資。

  師資如何培育?以《群書治要》所依的六十六部原典為主,一個人專攻一部經,「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經通,一切經都能會融會貫通。用十年時間培養教傳統文化的老師,十年之後就有一部活的《群書治要》,專講《群書治要》。所以我們首先「學人任選一種,讀誦三千遍」,這三千遍就是戒定根基,「以期其義自見」,就是開悟、見性。「悟後再廣學多聞,成就真實之後得智」,後得智是無所不知。前面講的三千遍是根本智,般若無知,無知是根本智,就是清淨心、平等心現前,就得定,得定之後再往上提升,就是開悟。十年之後,我們有了老師,師資圓滿具足,正式開辦治要大學。我們漢學院到最後希望辦治要大學,這個「治」是雙關的,治學、治國、治天下。這是國際學校,培養世界人才,地球是一國,世間永遠不會有戰爭。

  「人性本善,眾生本來是佛。教學終極目的就是教人回歸自性,成聖成佛而已。」這是我們一生的方向、目標。

  「行道才見真理」,真理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行是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在道上,這個道就是成佛之道。中國傳統的道是菩薩道,往上提升就是佛道。我們今天連《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都沒有做到,所以我們對於佛所講的真理很模糊,半信半疑,見得不真,見得不透徹,這個是有原因的。「悟道才生智慧」,悟是開悟,就是前面講的其義自見。到真正悟道的時候,眼睛見到開悟了,耳朵聽到開悟了,身體接觸到開悟了,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全開悟了。到這個時候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做到能度眾生」,我們把自己所學的、所修的、所悟的,統統落實在生活、工作、待人接物上,自然就能度眾生。因為大家對你仰慕,對你生起信心,自動向你學習。「了道才是聖人」,徹底明暸了,這是聖人、佛陀。我們要勉勵自己,要真幹。「天地歸仁能立人」,仁是仁慈博愛,仁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立人是不會失掉人身。「真誠為人能服人」。現在的學生沒有耐心、浮躁、不好學,怎樣誘導他們?這就要真誠為人,真誠心對待學生,學生服了。我們能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想著要用什麼樣的心態來幫助他、成就他。

  「慈悲忍讓能勝人,三界通達能幫人」,他真能幫人。「陰陽協調能做人」,這是做人的基本原則。違逆倫常就不是人了,左丘明在《左傳》中說「人棄常則妖興」,人要把五常丟掉了,仁義禮智信沒有了,就是妖魔鬼怪,那就不是人了。

  末後幾句話我們要記住,這是對自己有很大的幫助。「感謝恩人,原諒仇人」,不要記仇,不要跟人對立,他對我有仇恨,我對他感恩,這個仇恨就可以化解。「幫助苦人,救濟窮人,調伏狂人,啟導愚人,感化惡人,鼓勵善人,警策懶人,醒覺迷人。」

  希望大家都能把這幾句話記住,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常有幫助別人、成就別人的心,這樣別人就會成就我們,我們冷漠不關心別人,別人也不關心我們。現在許多年輕人自殺,為什麼?他覺得活在世間很苦,沒有人真正關心愛護他,活得無聊,才會自殺,而且都是高學歷。所以我們要常常放在心上,要學好人、學賢人,學聖人、學佛菩薩。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集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47)
 

2.『須陀洹』,此云『入流』。根塵相對,名為六入,所以相入者,識為分別故。今曰『不入』,明其能空情識矣。雖名入流,而實『無所入』。

  『須陀洹,此云入流』,此是解釋「入流」。『根塵相對,名為六入,所以相入者,識為分別故。今曰「不入」,明其能空情識矣。雖名入流,而實「無所入」』可見入流只是一個名詞而已。「入」的意思我們要搞清楚。「根塵相對」,譬如,我們眼根對的稱色塵,眼所見的都是色,用這一個字作代表;耳所聽的都是聲。怎麼入法?我們看到這是花,花是不是真的入進去?沒有。明明花在外面,怎麼會入進去?「識為分別」,「識」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起分別的作用,這是人,那是物,此是花,那是葉。分別是第六意識,執著是第七識。第六識只管分別,它不執著。第七末那識執著,分別的病較輕,執著就嚴重了。世尊教須菩提,即是教我們大家:云何降伏其心?不執著,我們的妄心就不會有很大的起伏。一切法都不執著才對。

  「今曰不入」,入流者而「無所入」,此話的意思,小註裡說,「明其能空情識矣」。「明」是明瞭。明瞭,情識離開、不執著了。情識就是第六意識、第七識。換言之,他能在境界中不分別、不執著,即是「入流」。實際上那有所入?能入、所入都沒有。因為諸佛菩薩、聲聞、緣覺對於一切法都不執著,入聖人之流了。如果我們也不執著,我們念佛求生淨土,比須陀洹功夫高多了。彌陀弟子,不一樣!

3.故曰,『是名須陀洹』。「名」者,假名也、名相也。下是「名」句,皆此意也。

  『故曰,是名須陀洹。名者,假名也、名相也。下「是名」句,皆此意也。』底下「是名」很多,凡是講到「是名」,均系此意,一個名稱而已。名是假名,名是名相。名相跟事實,的確是有距離的。我們要從名相體會事實;體會到事實之後,不執著名相。名相只是一個工具。此處是說初果,初果不著相了。

四二、明二果離相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1.初果進斷欲界思惑上上乃至中下,共六品。證二果,尚餘下三品惑。

  『初果進斷欲界思惑上上乃至中下,共六品。證二果』。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證初果,他還有三界八十一品思惑。見惑容易斷,思惑難斷。把思惑(就是錯誤的思想)裡最重的六條斷了,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就證二果。『尚餘下三品惑』。還有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三品沒斷,還要天上人間一次往來。

2.二果須一往天上,一來人間斷之,故稱『一往來』。然其心中,實無往來之相。

  『二果須一往天上,一來人間斷之,故稱「一往來」。然其心中,實無往來之相。』斯陀含確實天上人間一次往返。他在天上不著天人之相;到人間,不著人間之相。著相才有往來,不著相那有往來?由此可知,往來是指從分別、執著上所現的境界。離開一切分別執著,覓往來,了不可得。明白這個道理,念佛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兩邊都離開,都不執著、不分別了,就是古人所講的「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亦是此意。此乃相當高的境界,一般人的確很難體會。所以,我在講經時引用現代科學來作證明。現代科學家知道,空間是多元次的,不是單一的,像我們人居住的,屬於三度空間。愛因斯坦發現,還有四度空間、五度空間。現代科學家證實有十一度空間。其實,空間是無限度的,不只十一度。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謂生則決定生;去何以實不去?只是空間的轉變而已。是故實不去。真的西方極樂世界現前了,娑婆世界不見了。二果聖人天上人間一往來,亦是這樣的境界。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明對治習氣
 

  汝年二十一,能詩能文,乃宿有善根者。然須謙卑自牧,勿以聰明驕人。愈學問廣博,愈覺不足。則後來成就,難可測量。(續)復遊有維書

 
倫理道德:倫理道德就是團結的精神、方法
 

  家裡面最重要的就是親愛,這個親愛的根源就是父子有親。這個親愛是性德,沒有人教,天生的、自然的,本性裡頭帶來的,要靠教育把它保持、要靠教學把它發揚光大。所以中國過去傳統聖賢教育,它沒有別的,就是把這個字,這個德,讓他一生永遠保持而不改變,這是第一個目的。第二個目的,這個愛要擴大,要發揚光大,第一個就是愛家族。家族裡面跟父親同輩的,叔叔、伯伯(伯父),對父母孝敬,對他們同樣孝敬;對於他們的兒女,就是堂兄弟,堂兄弟跟親兄弟一樣的相親相愛。如果從祖父那一支下來,叫從兄弟,高祖父下來雖然是又隔一代,但是統統是一家人,不分彼此,這個家族興旺,家和萬事興。

  所以佛門講的六和敬,在中國古時候傳統家裡面,它真做到了。「見和同解」,這是家道,就是倫常八德,沒有一個人不遵守,沒有一個人敢違犯,沒有一個人敢不孝。不孝不悌這是大逆不道,這樣人走在社會上,社會上人不齒你。社會風氣是這樣的,人不能不學好,不可以為非作歹。所以它是個非常堅固的、團結的一個團體,倫理道德就是團結的精神,也是團結的方法,都把人教好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第五0七集)2012/9/10 檔名:02-037-0507
 
因果教育:古道可風(楊翥)
 

楊翥。少孤貧。隨兄戍武昌。授徒自給。楊士奇。微時流寄窘乏。翥輒解館金讓之。士奇既貴。薦翥經明行修。召試。授翰林院檢討。後以尚書致仕。卒年八十五。(陳濟傳)

  楊翥明朝吳縣(今江蘇省吳縣)人,字仲舉,別號晞顏先生。為人篤實純厚,超越凡俗,理受當時有道德修養的地方紳士及官吏,所推舉愛戴。楊翥在少年時,父母就去世,生活孤苦貧困,跟隨兄長到武昌當戍守兵士。其後在一家學館當老師,教授學生,以所得薪俸來解決生活問題。當時他的朋友楊士奇尚未出身,非常窮困潦倒,到處流浪寄居。楊翥憐憫他的處境,常常將自己教書所得薪資,幫助楊士奇解決生活上的困難,使他得以安心勤學成就。

  後來楊士奇因其才學,被推薦入翰林院,為官廉潔,進升少師官職,輔佐朝政,成為明朝一代名臣。當楊士奇顯貴後,便推荐楊翥任明經行修(通曉經術修飭品行的官職),楊翥奉召廷試,授與翰林院檢討官,累升為禮部尚書。後來告老辭官,享年八十五高壽去世。

  ※試觀楊翥,家無餘資,只靠微薄收入自給,竟肯伸出援手,盡心盡力,救助朋友。雲天高誼,古道熱腸,仁厚如此,所以獲報也厚。

  (《歷史感應統紀語譯》連載一六七)

 
心得交流:ed26088同學的學佛心得
 

標題:戒學研究班學習心得分享

  末學這幾天,基本上每天都聽一堂澳洲淨宗學院戒學研習班的課,有一些感受,很想跟師兄們分享。末學學佛時日尚淺,對戒律也沒什麼概念,只知道五戒十善。雖然網路學院課程裡有《沙彌律儀要略》,但實話說,也是看得不太懂,因自己偏見重,覺得這些跟自己沒太大關係,是對出家人的,所以敷衍學過。第一次聽到果清律師對大家講戒學班開示,末學只是隨意聽聽,就被一句話所震撼,心裡有所觸動。清公上人說,因為怕犯戒而不敢受戒,等於說我還要去六道輪迴,我要做凡夫,我不要成佛一樣。

  末學突然發覺自己平常每一次做錯事就找藉口,這不就是一再縱容自己隨順煩惱習氣,隨順六道輪迴嗎?這樣放縱自己的身口意,念佛怎麼可能得力?說求往生極樂世界,那也是自己騙自己。我經常聽淨公上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說「因戒生定,因定開慧」,聽是聽得滾瓜爛熟,但根本定不住。現在明白,定不住是因為沒有持戒。

  戒學班第一堂課,是大陸時間早上六點。平常末學有睡懶覺的習慣,那天「勇猛」了一下,五點半就開電腦等候聽經。法師們開始唱誦,末學被現場那種肅穆的氣氛所攝受,也端立著合掌等候。當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時候,不知怎麼回事,末學突然感覺到非常悲痛,非常的憶念釋迦世尊,又愧恨自己迷惑顛倒輪迴不休,辜負佛恩,忍不住淚流滿面。第一堂戒學課,又再次聽到清公上人說不敢持戒就是不敢去作佛,還要做凡夫。末學也在想,戒定慧是佛法修學次第,我們都想開悟,得大智慧,如果不真正從心裡願意持戒,沒有真實的持戒也很難得到真實的智慧。

  為什麼不願意學戒持戒?可能心底,還是想縱容自己的種種習氣和知見,心口不一。口裡說我學佛,每天念佛多少,做功德多少,今生一定要往生極樂世界。可日常生活當中,還是隨順著煩惱習氣,還有這個喜歡那個討厭,放不下的東西太多太多。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用佛心來衡量自己的心,每天修了多少?不用佛心念佛,那不是自己哄自己嗎?一邊念著佛,一邊想著這個人學得不如法,那件事怎麼這麼不對勁,儘是些是非人我,貪瞋癡慢,用這種心念佛求往生,怎麼念得感應現前?怎麼能往生極樂世界呢?佛菩薩看到我這種念佛人,可能也要搖頭嘆惜吧!

  自己不但是下根人,還是又不老實、又不聽話、又不真幹的懶人,唯一可取就是有點善根,戒學班的課一直聽下來,末學發現雖然意思沒聽太懂,但堅持聽下來,慢慢的,每節課都有悟處,都有受益的地方。特別是短短的幾天,對自我的約束力明顯增強了。真是非常感恩三位法師,他們也許不知道,隔千山萬水,在電腦前的末學,也被戒律的威儀所攝受,被法師們智慧的教學所感動,對戒律不再有畏懼之心。以前不敢學佛,因為不瞭解,以為這樣以為那樣。現在不敢學戒律,也是一樣因為不瞭解,還是以為這樣以為那樣。

  想想真是慚愧,自以為是的學了兩三年佛,境界還是一樣啊!其實瞭解佛法之後,才真正發現佛法的殊勝是世間難遇的,遇到佛法,又遇到淨宗,又遇到師父上人,這種幸運的程度,末學都不知該怎麼形容。想起一個不太恰當的話:萬千寵愛於一身。我想每一個真心念佛的人,一定不止萬千、不知多少億萬的佛菩薩都在愛護加持著,期待著我們能早日離苦得樂,脫離六道輪迴,往生極樂淨土。

  持戒不影響念佛,持戒能更好的念佛,末學現在有一點點體會了。聽了戒學班的課,對戒不再畏懼,對持戒有了認同和嚮往,人比以前坐得住,話少了,心定了,妄念起來都能察覺到。煩惱習氣起來,再念佛感覺比以前伏得住。這真是受益於持戒。慚愧末學還只是比以前少講了點話,少吃些東西少睡點覺,少管閒事而已。感覺學習戒習班很有益處,特別想跟諸位同學們分享,持戒能得清淨心,清淨心念佛更能得力。願更多的同學都來學習戒學,學戒持戒,持戒念佛。

  (文章來源「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問:佛教是宣導平等的,為何還有男尊女卑的情況?謂女眾業障重、無福報?

答:佛說法是應機說法,是對某一個人講的。諸位想想,人與人之間平不平等?不平等!為什麼不平等?造的業不一樣。有人問佛,人為什麼到這個世間來?來幹什麼的?佛的答覆簡單明瞭,就是一句話,「人生酬業」。你過去生中修善,你來享福;你造不善業,你來受苦的,不是別人主宰的,是你自己造的。這裡面決定與佛菩薩沒有關係,與天神、上帝沒關係,與閻羅王也沒關係,確確實實自作自受。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有緣遇到聖賢教誨,有緣跟釋迦牟尼佛學習,真正覺悟的人知道提高自己的靈性。我們這一生能不能成佛?在理論上講是可以的,在事上講,那就看自己的緣分,自己的努力。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是佛法講完全平等的;但是後面講,「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那就變成差別。這個差別就是一般大乘教講的煩惱習氣。本性相同,習性不一樣。如果我們把習性斷掉,本性完全露出來,那就佛佛道同,真的平等,沒有一絲毫差別。智慧平等、德能平等、相好平等,相好就是福報,沒有一樣不平等。

  現在的不平等是我們自己的煩惱習氣把我們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蓋住了,不起作用。現在所起作用的,不是性德,是屬於修德。性德是平等,但是修德就不平等,個人修的不一樣,有修淨業,有修善業,有造惡業,所以習性不一樣,習性就不平等。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那就成佛,那就是真平等。妄想很難放,什麼叫妄想?妄想是起心動念。你眼見色、耳聞聲,六根接觸外面境界,你才起心動念,那就是妄想。那佛是不起心、不動念,所以當然平等!只要起心動念就不平等,就有差別;有分別的時候,差別就更大;再一執著,那就遠之遠矣。

  所以你放下起心動念,決定沒有分別執著,這個凡夫就成佛。如果起心動念沒有辦法斷,能斷分別執著就是菩薩。再下一等,起心動念有分別,決定沒有執著,這就是阿羅漢。如果說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都有,那你是六道凡夫。六道裡面還有不平等,就是你分別執著有輕重差別;如果分別執著輕,這就到天道去了,如果執著分別非常嚴重,那就到下三途去,就這麼回事情。所以十法界六道三途是從分別執著裡頭變現出來的,那這個就不平等。

  人為什麼會得男身、得女身?這個得男身、得女身,實在講也不是定數,你現在是女身,說不定來生就是男身;現在是男身,說不定來生就變女身,那還算不錯。這一生是個人身,來生變成畜生身,那就很糟糕,還有變成地獄身的、變成餓鬼身的,不一定。你變成什麼身,你自己做不了主,誰做主的?業力做主。這個業力習氣牽著你跑,你自己做不了主。自己做主,那就自在,那什麼問題都好解決,自己做不了主!

  所以真正學佛,佛家的功夫就是放下,你現在能不能把執著放下?這是頭一關,執著放下了,六道就沒有。所以妄想分別執著很重的人,真的是沒有福報。他這一生有福報,他是前生修的,這一生享完了,他就沒有福報,往後就很苦。

  (節錄自21-321學佛答問)

 
淨空老和尚網路直播台
 

◎淨空老和尚最近講演資訊,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DV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台灣地區同修索取法寶,請至「華藏淨宗學會弘化網-法寶結緣」。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email protected]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email protected]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email protected]
說明: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源於聽經聞法不夠透徹,時間不夠長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經、讀經,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淨空法師專集網站」也陸續將淨空法師所回覆過的問題刊在「分類問答」中,或至網站的全文檢索去搜尋。所以,同修們有學佛上的問題時,請先參考此分類中的問題,或許您的問題已經有其他同修問過了,希望您從問答的分類中,能找到解決的方法。若無法找尋到解答,請再將問題傳到[email protected],我們會彙整同修們的來信,並敬呈 淨空老法師。但回覆時間不定,需待老法師有時間時,開闢一個「學佛問答」時段,專為同修們解答,也會陸續刊登於「答疑解惑」一欄中。阿彌陀佛!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本科到專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相關資訊。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email protected]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講記組恭製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1號2樓
電話 : (8862) 2754-7178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