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要把每一天都看作最後的一天,
天天想到我就要死了,還有什麼事情比念佛重要。

 
 
   
  本期專欄:如何伏煩惱
  本期內容簡介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48)
  印光大師開示:明對治習氣
  倫理道德:家庭的意義是什麼?
  因果教育:仁恕風範(羅倫)
  心得交流:ec13528 同學的學佛心得
  答疑解惑
  網路講座:淨空老和尚網路首播
  法寶流通
  信息交流
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2015.6.1 星期一 Vol. 423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心裡面不高興、不如意是煩惱,高興、舒服還是煩惱。請看本期專欄

  二果再進一步把欲界的下三品惑斷盡,他就不到欲界來了。請看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最新訊息:台灣2015年中元普度消災祈福三時繫念法會通啟Facebook噗浪Twitter

  目前發現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費信箱,會被isp當作廣告信擋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請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無收雜誌建議使用其他Email信箱訂閱,謝謝!

 
本期專欄:如何伏煩惱
 
 

一、什麼是煩惱

  心裡面不高興、不如意是煩惱,高興、舒服還是煩惱。心是清淨的,「本來無一物」,所以喜怒哀樂都是煩惱。貪、瞋、癡、慢、疑,見思煩惱,錯誤的見解、思想,就是佛常講的分別執著妄想,這是煩惱。

二、煩惱的危害

  古人講「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煩惱跟是非是最大的障礙,你要不能遠離,道業不容易成就。你學得再多,通宗通教,說得天花亂墜,沒有用,該怎麼生死輪回還怎麼生死輪回,要改心理、觀念。

三、如何伏煩惱

  眾生根性,業障太重,所有經教法門都沒效,只有老實念佛求生淨土這一門,要求比其他的法門寬鬆,其他八萬四千法門都要斷煩惱才能成就,這個法門不需要斷煩惱,只要伏煩惱你就成就了,伏比斷容易太多了。伏是什麼?自己真有決心,處處躲避,少跟外面境界接觸,接觸你不能不受影響。多接觸佛菩薩,《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就是佛菩薩,牢牢的守住,絕不能掉以輕心。真誠、恭敬,看到佛經、佛像,就像看到阿彌陀佛真人一樣,不相捨離,我們才有可能在這一生當中永脫輪回。要知道輪回苦,要看破世界。這個世界有樂嗎?有,不是真的,假的。你能享受世間的樂時間非常短暫,來生墮到三途,出不了六道輪回。經裡面形容六道是苦海無邊,叫你回頭是岸。所以你要看破世界只有苦沒有樂,樂是什麼?樂是壞苦。我們認識清楚之後,自然想找真樂、永樂,找到西方淨土。你真能看破,修淨土的功夫就得力,沒有看破,還留戀,這一生也只能跟阿彌陀佛結個善緣,往生沒有把握。

  這一句佛號能夠降伏煩惱。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才起心動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把念頭伏住,壓下去。當你煩惱的心才動的時候,趕緊念「阿彌陀佛」,把念頭轉過來,這叫會念佛、會用功。你遇見善人、順境,心裡起了一念貪愛之心,念「阿彌陀佛」把貪心打掉,趕緊念佛,這叫功夫得力,煩惱不起現行。遇到惡人、逆境,瞋恨心生起來了,趕緊也是一句「阿彌陀佛」。念佛功夫得力不得力,就在此地。如果你的妄想、習氣很重,佛號壓不住,大聲念,一定要把它伏住。一天到晚,一年到頭,時時刻刻照住自己的煩惱習氣,只要心一動,趕緊念佛把它壓住。佛號要會用心念,每個人用的心不一樣,佛號的效果就不相同了。

  學東西要單純、簡單,我們煩惱就沒有了,心就清淨。大乘法有一個巧妙的方法,叫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的用心要大而化之,就是把心量擴大,不要念念想自己、想我這個道場,心量太小了,煩惱習氣永遠斷不了。佛教我們起心動念想盡虛空遍法界,我成佛,幫助一切諸佛;弘化,幫助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有這樣的心量,進步就快了,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契入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明心見性。世間一切,有很好,沒有也很好,絕不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逆緣固然有障礙,但是順境的障礙往往超過逆境。人在逆境還會奮發向上,順境往往就墮落了,別人一讚歎、一供養就迷惑,自己就認為很了不起,所以真正修行人出逆境容易,出順境難,順逆境界都不動心才能真正的超凡入聖。認真努力改正自己的習氣,最重要的就是把心量拓開,對人對事對物坦誠。現在全世界都講隱私,隱私就是不可告人之處,你樣樣都可以公開的話,多自在、舒服。佛菩薩的心跟凡夫的心不一樣就在此地,我們學佛,佛是我們的榜樣、標本,我們供了佛像就是向他學習。

  伏煩惱還是要功夫,功夫不得力伏不住。你現在伏住了,臨命終時別人動你、碰你,又起煩惱,怎麼辦?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鍛煉,人家罵你、鞭打你,你一點瞋恨心都沒有,若無其事,這是真的伏住了。清醒的時候伏住,睡覺作夢的時候也能伏住,在夢中有人惹你生氣,你一發脾氣,沒有伏住。伏比斷容易。伏跟斷的樣子不同,斷的時候,你的能力恢復,神通現前了,見思煩惱真的斷了。牆那邊人在做什麼,你能看見,別人心裡想些什麼事情,你知道,這是他心通。天眼、天耳、他心通很容易得到,那是斷了才有;伏的功夫深也有,但是沒有斷的能力來得大。我們還在日常生活當中會起心動念,沒有伏住,要用功。

  每天做同樣的工作一定會很煩惱,尤其是家庭主婦,好像永遠沒有解脫的一天。假如你要把念頭一轉,會做得非常快樂。念頭怎麼轉?因為你現在有我,我在做,我好辛苦,我為什麼替他們做?煩惱就起來了。假如你要是學菩薩道,菩薩道第一個就要修布施波羅蜜,那麼在家庭裡替一家人服務就是修布施波羅蜜。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三種。財施有內財、外財。你在外面賺錢來供養一家人,這是外財。內財是用我們的體力、智慧為一家人服務,這是修布施波羅蜜。你把家整治的井井有條,有條不紊,乾乾淨淨,鄰居看到都羡慕,這叫持戒波羅蜜。你能夠有耐心做,不疲不厭的做,這叫忍辱波羅蜜。每一天還要改進,希望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這叫精進波羅蜜。每天雖然做那麼多的事情,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這叫禪定波羅蜜。菩薩的六波羅蜜就在你抹桌子、掃地、洗衣、煮飯,圓圓滿滿的,還到哪裡行菩薩道?你這一個家庭做好了,是所有鄰居的榜樣,就度別的眾生,鄰居再影響到盡虛空遍法界,你才曉得原來是度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法喜充滿,怎麼會有煩惱?

  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總是保持自己的心地清淨平等,清淨平等心生智慧。智慧生起來,你會看破世界形形色色的業因果報、理事性相,都清楚、明瞭,隨緣而不攀緣,功夫得力,了生死、出三界,往生才有把握。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集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48)
 

四三、明三果離相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來。是故名阿那含。

1.『阿那含』,此云『不來』。二果進斷欲界下三品惑盡。寄居色界四禪天,不來人間,故稱不來。然其心中,實無所謂來。

  『阿那含』是梵語,『此云』,翻成中文是『不來』。二果再進一步把欲界的下三品惑斷盡,他就不到欲界來了。我們知道『二果進斷欲界下三品惑盡』。到欲界來要有欲界的因;沒有因,他怎麼會來?三果聖人,就是阿那含,他把欲界九品惑都斷盡,欲界的因沒有了,所以他不到欲界來。不到欲界,到那裡?到色界,他住在色界四禪天。所以說『寄居色界四禪天,不來人間,故稱不來。然其心中,實無所謂來』。

2.因其來意已無,故能不來。是亦假名「不來」耳。

  『因其來意已無,故能不來。是亦假名「不來」耳。』阿那含的心很清淨,從來沒有「我來不來」的念頭。他在四禪天修行。在佛經上,仔細觀察世尊為我們說的,三界六道凡聖同居土,非常明顯的,有三處。

  第一在四禪。四禪一共有九層天,其中有五層天,都是這些聲聞修行的道場,所以四禪是凡聖同居土。凡夫天有四層天,聖人有五層天。另外一個地方就是兜率天,有內院,外院。外院是凡夫,內院是彌勒菩薩,所以兜率天是凡聖同居土。還有一個就是我們世間,這個地球也是凡聖同居土,確實有菩薩、羅漢、緣覺住在這個世間。這些聖者,我們見不到他,他也不願意見我們。雖然住在一起,彼此不相識;特別有因緣的人,偶爾會遇到。

  諸位常常拜懺,《慈悲三昧水懺》裡有個故事,迦諾迦尊者是個阿羅漢,他的道場在四川。悟達國師長了人面瘡,沒有人能治好。以後到四川,找到迦諾迦尊者,尊者是阿羅漢,用慈悲三昧水給他洗這個瘡,冤結解除,病好了。離開的時候,沒走多遠,回頭一看,一片荒山。這證明我們這個世間真的有阿羅漢居住,他有他的宮殿、道場,我們看不到。

  淨宗第四代祖師法照大師,早年在南嶽衡山(湖南的南嶽),出家修行,心地非常好。有一天早齋,早晨吃粥,他眼睛一看那個缽,缽裡現大聖竹林寺的相。他仔細看,看得很清楚,看到裡面有金碧輝煌的大寺廟、山路,都看得很清楚。有人告訴他,你說的好像是五台山,於是他就發心去朝五台。

  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他一到五台山,很熟,果然跟他看的一模一樣。他就循路去找,找到大聖竹林寺,就是他在缽裡看到的,他就走進去。文殊菩薩正在那裡講經說法,有兩萬多人圍繞著聽經。一般座席大概都是這樣,前面一排,人都不願意坐,後頭都坐滿了。他是後來的,沒有地方坐,就坐到前面,所以距離文殊菩薩很近。菩薩講經完了之後,他上前請教:末法時期眾生業障很重,修那一種法門容易成就?文殊菩薩就教他修念佛法門。念那一尊佛?念阿彌陀佛。文殊菩薩自己念了幾聲,教他念,他學會了。離開大聖竹林寺時,沿途想做記號,下次再來,不會忘記。結果回頭一看,荒山一片,道場沒有了。這才知道,文殊菩薩真的在五台山,菩薩的寶剎是七寶宮殿,無緣的人見不到。

  法照本來是參禪的,以後專修念佛法門。他在文殊菩薩那裡學了念佛腔調,於是就提倡五會念佛。人家稱他為五會法師,是淨宗四祖。

  我們這個世間凡聖同居士真的有菩薩、有阿羅漢,凡夫見不到。而這些聖者常常化身在世間,與佛菩薩有緣的就可能遇到。雖然遇到,也不知道他是菩薩,他也不會告訴,我是什麼菩薩。佛菩薩非常慈悲,常常照顧我們,我們不認識。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明對治習氣
 

  民十年,光至南京。魏梅蓀係翰林,時年六十謂光曰,佛法某也相信,佛也肯念,師之文鈔也看過,就是吃不來素。光謂,富貴人習氣難忘。君欲吃素,祈熟讀文鈔中南潯放生池疏。以其文先說生佛心性不二。次說歷劫互為父母兄弟妻子眷屬互生,互為怨家對頭互殺。次引梵網、楞嚴、楞伽經文為證。熟讀深思,不徒不忍食,且不敢食矣。見息災法會法語。當數數讀,自不能吃肉食矣。此係八月十二日話。至十月,彼六十生辰。恐人情有礙,往金山過生日,回家即長素矣。(續)復卓人居士書

 
倫理道德:家庭的意義是什麼?
 

  因為家,所以中國人自小就培養一個沒有自私的觀念,如果這個小孩自私,將來一定是家破人亡。小孩從小要培養他一個什麼概念?家的概念。我一生到這個家庭,為家庭服務,榮宗耀祖,光大門楣。這一家我都要照顧,不能只照顧父母,我父母上面還有父母,祖父母,還有曾祖父母,還有高祖父母;父母這些兄弟,這枝枝葉葉的就很多了,親兄弟、堂兄弟、從兄弟,人多了,統統是一家人,統統要照顧。無論你從事什麼行業,你所賺的錢,除了自己生活,那是在外面,不在家鄉,別的地方做生意或者做官,收入除了自己家用之外,那個錢要歸公,要交到家裡來,由家統籌發展事業。在那個時候多半都是買田地、買山林,所以田叫恆產,它永遠存在的。房屋會毀掉,田地不會,所以有土就有財。多半是買田地,種糧食,山林種樹木,這都是家裡的收入。

  家庭負責教學,育幼教學,學生是家教出來的,家負責養老。所以,中國人要落葉歸根,你在外面工作,外地做事情,到退休年齡,下來了,回到老家養老。中國人一生最快樂、最幸福的是老年,老年沒有一個不尊敬你,沒有一個不愛護你。現在世界最可憐的是老人。在從前,中國最幸福、最快樂是晚年,天倫之樂。養老多半在哪裡?老人活動中心是祠堂,祠堂裡面就是茶館,到這裡面下棋,琴棋書畫都有,你喜歡哪種都行。也有說唱、藝術、表演,老人上台講講故事,講講他的經驗。晚輩,就是學生,學校也在祠堂,下課的時候休息幾分鐘,小朋友來聽,聽講故事。你說這一家人老小多和樂,真快樂!一點都不寂寞。現在老人多可憐,一生為社會奉獻,到晚年社會給他什麼回饋?在從前,一生我是為家,所有我的一切都奉獻給家,到晚年的時候家庭回饋,家庭讓你晚年幸福快樂。而且對你非常尊重,家裡有什麼大事都請你來做顧問一樣,大家來看看這個事業該不該做,有發言權。外國不知道,中國沒有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第五二五集)2012/9/21 檔名:02-037-0525
 
因果教育:仁恕風範(羅倫)
 

羅倫。五歲。隨母入園。果落。眾競取。倫獨賜而後受。家貧。樵牧。挾書誦不輟。及為諸生。志聖賢學。知府張瑄憫其貧。周之粟。不受。居父母喪。踰大祥始食鹽酪。(喪禮期年而小祥。再期而大祥。)成化二年。廷試對策。直斥時弊。名震都下。擢第一。授修撰。旋引疾歸。不復出。倫為人嚴於律己。義所在。毅然必為。於富貴名利泊如也。里居。行鄉約。相率無敢犯。粗衣惡食。或遺之衣。見道饉。解以覆之。晨留客飯。妻子貸粟鄰家。及午方炊不為意。以金牛山。人罕至。築室著書其中。四方從學者甚眾。卒諡文毅。(羅倫傳)

  羅倫明朝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字彝正,號一峰,憲宗成化初年狀元及第,官任修撰(狀元專就之職)。羅倫五歲時,曾跟隨其母,進入果園,樹上果實成熟掉落地上,大家都爭相撿取,只有羅倫,與眾不同,人家賞賜給他,他才接受。羅倫從小家境貧窮,以採柴放羊維生,愛好讀書,每次出門都挾帶書本,一路讀誦不停。後來當了秀才,便立志要學聖賢,知縣官張瑄憐憫他的處境,周濟他粟米,可是羅倫婉辭不肯接受。父母去世時,居喪三年期間,哀傷守孝,粗衣劣食,過了喪期,才吃鹽乳酪。

  憲宗成化二年,羅倫赴京會考進士,來到蘇州時,夢見范文正公對他說:「你某年某月某日,在某樓中的善行,感動上天,明年狀元,當屬於你了……」羅倫醒來回憶從前,曾在某樓中,有一女子前來挑引調戲,羅倫以嚴正的態度,予以拒絕這件往事。

  羅倫又再前行,途中隨從僕人經過一家門前,拾到一只金手鐲,行走五天路程後,羅倫偶然憂慮路費不夠,僕人才告訴羅倫拾到金鐲,羅倫聽了非常生氣,馬上要返回原地送還失主,僕人說:「這樣往返,會延誤考期……」羅倫說:「這金鐲,必定是人家婢女或僕人不小心失落,如果被他主人逼問拷打致死,是誰的罪過呢?我寧願不參加會試,也不能使人因而致死。」

  於是主僕兩人風塵僕僕,竟然又返回原來地處。果然是那家婢女,因潑棄洗面水時,不小心遺失在地,主母懷疑婢女私藏起來,因而挨受鞭笞流血,婢女深受委屈,幾次想要尋死,主母丈夫又懷疑其妻,私下送人,追根究底,痛加責罵,其妻被冤枉,氣忿不平,要上吊自盡,幸而羅倫趕到,送還金鐲,才保全了兩條人命。

  事後再趕回京都會試,殿試策問時,羅倫率直針對時弊對答,一時名望大震京都,果然被選拔為第一名狀元。 羅倫為人嚴以律己,凡道義所在必定毅然去作,對富貴名利很淡泊,後來引病回鄉不再出仕。居住鄉里訂立鄉約,鄉民相率遵守,不敢毀犯,於是風俗由此淳厚。羅倫平日居家,穿粗布衣裳,吃粗劣食物,有人送他衣服,他看見路上有貧困人家,便解下衣服,轉送給人。其妻有時向鄰家借粟,直到中午才煮飯,羅倫也不在意。

  後來在金牛山,人跡少到幽靜地處,建築房屋,居住在此,著作書籍,四方學者聞風前來追隨他求學的甚多。去世後賜諡號文毅。

  ※羅倫自幼德行不凡,一生善行累累,其中拾金不昧,固然難能,最難能可貴者,是憂慮體念失主,唯恐人家受委屈,造成不幸,而不惜捨去自己功名緊要時刻,僕僕趕往送還。實非常人所能做到,此等仁恕心腸,正是立志學聖賢,平素涵養有得之表徵。

  (《歷史感應統紀語譯》連載一六八)

 
心得交流:ec13528同學的學佛心得
 

標題:懺悔沒有水滴石穿的耐心、恆心和決心

  在漫漫的十年學佛生活當中,因為學佛才慢慢反省到,我們做任何的事情功利心太嚴重,即使是學佛也如是。每次看善書或是聽老法師講經之後總是會問一問自己,我到底又學到什麼了?又懂得什麼了,又會什麼了?每次這樣問自己之後的答案都是很蒼白的時候就會覺得很洩氣,覺得學佛沒意思,不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實際的利益。

  然而隨著學佛的時間延長,猛然回頭看身邊的朋友,親人的時候,才發現。原來佛法帶給人的改變和利益是潛移默化的。不僅末學看上去比同學更年輕更有活力,內心的煩惱也比他們少,雖然學得不怎麼樣,但相比而言比他們更有智慧,面對生活當中的問題更從容。

  這才明白,過去我們學佛的心態錯了,還是在用過去學校當學生的態度在學習。學習是為了考試,考試是為了知識技能,知識技能是為了能讓自己過更安逸的物質生活。這與佛法教導我們要覺悟,要脫離六道輪迴的教學方法是違背的。目的錯了,方法和心態自然都是錯誤的。這才知道西方的教育理念和觀點即使把一個人教導得很優秀,但是無法幫助人真正的覺悟真正的脫離痛苦,和傳統的古代教育是天壤之別,過去私塾教育退可以立身行道,立足社會,進可以成聖成賢,了脫六道輪迴。

  認識到這個錯誤以後才明白,學佛是學到老活到老,永恆貫穿於我們生命裡的一件事情,哪怕有一天我們離開這個世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學佛依然是我們的主要生活。要把去西方極樂世界作為我們這一生最重要的一個目的才行,有了這樣的觀念,就明白學佛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靠的不是一天的拚死拚活,而是天天的不懈堅持。每天都在用功,都在認真,都在努力,把我們堅固的執著、偏見、貪念,用佛法、佛號一點一滴的浸潤透,把輪迴心換成佛心,與阿彌陀佛念念相應,我們才能成功。

  這樣去參照了以後,才發現即使是學佛十年,佛法依然沒有浸潤透末學內心哪怕一吋一厘,對於佛法的薰習只停留了在內心的表面而已,就像把石頭泡在水裡,打濕的只是石頭的表面,用錘頭把石頭敲開,石頭裡面都還是乾的,堅硬的。末學學佛就是如此,好像懂得很多佛法裡面的事情,但是內心和佛法和佛菩薩的心還是不能念念相應的,這是輪迴的根本,這是生死可畏的根源。死了以後我們到底去哪裡,自己知道嗎?有把握嗎?想想覺得太可怕了!想到這裡就知道,好好持戒吧,好好念佛念經吧,不要再耽誤時間了。要用持之以恆的心,無比堅毅的耐心去學佛。

  (文章來源「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問:有人說,世尊在經典當中,曾說男子是七寶身,女子是五漏身(五種,五漏身),是否表明女眾修行難度比男眾大?

答: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這個時期,女眾在從前受社會限制非常嚴,不但很少有機會學佛,連讀書的機會都很少。印度的階級觀念比中國更嚴重,女子修行沒有道場,所以女子修行比男子困難得多。

  難與易真正的因在教理。從前出家男眾天天聽佛講經說法,這機緣多難得。釋迦牟尼佛的生活是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男眾跟他行,女眾也能樹下一宿嗎?也能日中一食去托缽嗎?不行。所以,最重要關鍵是對佛法的了解、通達與覺悟。現在不一樣,現在我們可以用電視、網路、光碟,在家裡關起房門就可以聽、就可以學習,不一定要到現場。總而言之,對於教義教理要通達、要了解。經教就是講宇宙人生的真相,對真相愈了解得清楚,愈明白,就愈容易放下,你就不會再執著。知道人與人之間,人與天地萬物之間,就是個緣。緣聚緣散是正常的,有聚一定有散,你何必那麼執著?聚也歡喜,散也歡喜,這就是正常的,決定不要在這裡起分別執著。

問:現在國內很多同修想閉關念佛,請問:閉關念佛道場的環境與管理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是否可以自己在家閉關念佛?應具備哪些條件?如何護持在家閉關念佛者?

答:閉關在佛門自古以來就有。但你要曉得為什麼要閉關?我初出家時,有居士願意提供一個很好的環境,供養我去閉關。帶我去看環境,我看了非常喜歡。我就到台中去向老師報告,老師就把我呵斥了一頓,他說:趙州八十猶行腳,他為什麼不去閉關?這一問,我就答不出來。

  修行要參學,你閉關,離開了老師,離開了同學,你怎麼學?所以閉關是學問成就了才有資格閉關。在禪宗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在教下講,大開圓解;在淨土講,得理一心不亂。到這種境界,他畢業了。畢業為什麼去閉關?因為沒有人知道他,沒有人去跟他學,那怎麼辦?向大家宣布:我閉關!閉關這個人就是真正的好老師。所以有什麼疑難雜症都到那裡去請教,到他那裡叩關,是這麼回事情的。如果答不出來,那門打開,沒資格閉關。我們才曉得閉關不是簡單的事情。閉關對自己來講,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自己不斷向上升這是閉關真正的意義。

  第二種情況就是沒有到開悟的程度,也沒有得一心不亂,也有個理由可以閉關,那就是名氣太大,找你的人太多了,簡直沒有辦法修行,那就只好躲起來宣布閉關。學習決定不能離開老師,不能離開同參道友。老師是指路,同參道友經常在一起切磋琢磨,你才會有進步!你要把這個緣統統都斷掉了,一個人跑到房間叫孤陋寡聞,那怎麼會有成就?

  從前念佛可以不要聽經,現在念佛要聽經,什麼原因?就是現在社會比從前要複雜。我們對經教沒有基礎,會懷疑、夾雜,這樣就把功夫破壞掉。所以現在我們很多念佛堂,我都要求他們每天至少要聽四個小時的經,念十個小時的佛。聽四個小時經,很多的煩惱習氣障礙一聽經就化解了。真正是萬緣放下的人,可以不要聽;他放不下,那放不下,聽經對他就有很大的幫助。

  (節錄自21-321學佛答問)

 
淨空老和尚網路直播台
 

◎淨空老和尚最近講演資訊,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DV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台灣地區同修索取法寶,請至「華藏淨宗學會弘化網-法寶結緣」。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email protected]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email protected]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email protected]
說明: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源於聽經聞法不夠透徹,時間不夠長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經、讀經,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淨空法師專集網站」也陸續將淨空法師所回覆過的問題刊在「分類問答」中,或至網站的全文檢索去搜尋。所以,同修們有學佛上的問題時,請先參考此分類中的問題,或許您的問題已經有其他同修問過了,希望您從問答的分類中,能找到解決的方法。若無法找尋到解答,請再將問題傳到[email protected],我們會彙整同修們的來信,並敬呈 淨空老法師。但回覆時間不定,需待老法師有時間時,開闢一個「學佛問答」時段,專為同修們解答,也會陸續刊登於「答疑解惑」一欄中。阿彌陀佛!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本科到專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相關資訊。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email protected]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講記組恭製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1號2樓
電話 : (8862) 2754-7178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