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要把每一天都看作最後的一天,
天天想到我就要死了,還有什麼事情比念佛重要。

 
 
   
  本期專欄:如何才能萬事如意
  本期內容簡介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56)
  印光大師開示:論存心立品
  倫理道德:教導子女的好典範
  因果教育:恤民積德(劉大夏)
  心得交流:ec13528同學的學佛心得
  答疑解惑
  網路講座:淨空老和尚網路首播
  法寶流通
  信息交流
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2015.10.1 星期四 Vol. 431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學佛要相信佛的教誨,不能有絲毫疑惑。請看本期專欄

  我們在生活上分別執著、起心動念,就是六道凡夫的生活。請看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最新訊息:Facebook噗浪Twitter

  目前發現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費信箱,會被isp當作廣告信擋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請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無收雜誌建議使用其他Email信箱訂閱,謝謝!

 
本期專欄:如何才能萬事如意
 
 

一、為何諸事不順

  佛在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不放在心上,不理它,好境界;如果你理會它,就錯了、迷了。世間人都知道趨吉避凶,吉凶禍福從哪裡來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你躲避不了。你的心想要是純正,就沒有災難。你的念頭不正,有貪瞋痴慢疑、殺盜淫妄、自私自利就有災禍。個人的災就是多病、多煩惱,事事不順心;共業的災難,現在講是自然災害,也有人禍(戰爭)!起心動念純淨純善大吉大利,什麼災難都不會有。有善心,就跟佛菩薩、善神感應;心不善,跟妖魔鬼怪感應。

二、如何才能萬事如意

  身體不好,沒有關係。只要把心態調整好,病會好。治好病,百分之七十是心態,醫藥起作用只能占百分之三十,心態要不好,神仙都治不了。所以心態好,身上什麼毛病都沒有。心態好,我們這個地方的山河大地不會出災變。為什麼?環境也隨我們心轉。

  對於念佛人,色身要放下、要捨!真正覺悟的人,身心跟整個宇宙融成一體。最高明消業障的方法是境隨心轉,我們的心成了菩薩心、佛心,就是四攝心、六度心、普賢十願心,你整個色身和外面境界統統都轉了,這一轉就是華藏世界、極樂世界。要轉凡心為佛心,轉自私自利為大公無私,轉愛自己為愛一切眾生。富貴從哪裡來的?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的果報。造作惡業的果報是三途地獄。人人都想要享福,那應該怎麼做?斷惡修善,「諸惡莫作,歲歲平安;眾善奉行,萬事如意」,沒有一樣不如意的。因果報應是真理!連佛法都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我寫過一幅對聯,上聯:「處逆境隨惡緣無瞋恚業障全消」,『逆境』,事事不順心;『惡緣』,緣是人事環境,找麻煩的人很多,幫助的人不多。在這種環境當中『無瞋恚』,不生瞋恚,業障全消!所以你要覺悟、看破。在那個地方弘法有障緣,我們可以歡歡喜喜的離開,只有感恩,沒有怨恨。將來逆境、惡緣過去之後,它變好時,我們還可以去。再好的朋友一時意見不合,發生爭執非常不愉快,掉頭而去了。沒有關係,轉個彎再見面,又是好朋友了,不能把路子走絕。

  下聯:「處順境隨善緣無貪痴福慧全現」,處於順境,樣樣稱心如意時,如果有愚痴貪戀,你就墮落了。沒有愚痴、貪戀,福慧全現,業障消了,福慧就現了。順逆境界你要是覺悟,不迷,斷貪瞋痴,都是好境界,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心裡沒有對立、矛盾、煩惱、自私自利,多快樂、自在,這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修得,都可以在一生當中親證。

  學佛要相信佛的教誨,不能有絲毫疑惑。佛菩薩的行持、言語全是自性流露出來!古人說:「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凡夫有財色名食睡的欲望,適可而止,不能太過分;過分,災難就來了。能夠守住這個標準,這就是戒律。「志不可滿,樂不可極」,樂極生悲,時時刻刻懂得節制,不能過分。人之大欲,財跟色,所以聖人教我們,「臨財毋苟得」。財擺在面前,要想想該不該得,不該得的不能要,要了禍害就來了。你應該得的是福分;不應該得的,招災難!「臨難毋苟免」,災難現前,如果是共業不能避免,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對世間沒有一絲毫的貪戀,這是對的,正確的。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說,真正學佛依教奉行,你所得的果報自然是「吉祥諧偶」,『諧偶』就是萬事如意。我們修行,過失當然不能避免。批評的人很多,有人是有意批評,有人是無意的批評,我們都要能接受。把他當作一面鏡子,認真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嘉勉。不與人爭論,息心達本源(真如本性),把所有一切妄念放下,真正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完全隨順,隨緣而不攀緣,你的生活就過得非常自在。前世修的有福報,隨順福報,前世沒有修福報,現在生活比較清苦,隨順清苦。把對一切人、事、物對立、控制、佔有的念頭要放下。控制是迷惑,佔有是罪過。你怎麼能佔有?連身體都不能佔有。如果可以佔有身體的話,為什麼不年年十八?為什麼會衰老?身體還要生老病死,怎麼能佔有?就連身體都佔有不了,何況身外之物?對我自身都沒有控制的念頭,何況對於外面一切人事物?道理懂了,你才能放下,放下就成佛!

  佛法常說:「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帶不去的不要去理會。帶得去的是你的德行、愛心、善意,戒定慧三學增長德行;「愛心遍法界,善意滿娑婆」,愛心、善意要擴充,要圓圓滿滿的落實,對人、動物植物、山河大地都要有愛心、善意,你對天地萬物自然就生起尊敬的心。

  佛跟我們沒有兩樣,放不下叫凡夫,放下叫佛菩薩。願意作佛菩薩,統統要放下。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集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56)
 

5.「則非」、「是名」兩句,即開念佛法要也。『則非』,明自性清淨,本無有念。『是名』,明妄念繁興,必須執持名號以除妄念。

  『莊嚴佛土,應不取著、不斷滅』。因為兩邊要離,空有不著,所以經文上有「則非」、「是名」。『則非,明其不取著相』。也就是前面我們說到的「行而無其所行,得而無其所得」,即是不取著相。『是名,明其非斷滅相』。方是真的在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真修,時時刻刻沒有間斷。正如世尊前面所示現的,穿衣,六波羅蜜具足;吃飯,六波羅蜜也具足。是故,穿衣是修六波羅蜜,吃飯也是修六波羅蜜;迎賓送客,亦是修六波羅蜜。那才是菩薩行,菩薩的生活。

  我們在生活上分別執著、起心動念,就是六道凡夫的生活。雖然生生世世修福,依舊不能出離六道輪迴,原因在此。今天把原因找到,只要把這個原因消除,我們就能出離三界,永脫輪迴。不住相,也不能斷滅相。不斷滅相,是認真去做。雖然做,心中若無其事,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樣做,與《金剛經》的修學宗旨就相應,也就是無住生心。

4.性必現相,性相從來不離。相從性生,仍應會歸於性也。

  何以不可以斷滅相?『性必現相』。性是體;體一定起作用;起作用就現相。『性相從來不離』。我們凡夫見不到,就是因為我們迷,執著。如果不分別、不執著,覺悟了,就見到真相。性即是相,相即是性,性相不二,性相一如。《金剛經》最後講到「如」,「如來者,即諸法如義」。一切經一開端,「如是我聞」,那個如就是一如之意。萬法一如,性相一如,確實是一不是二。所以,我們見不到性是因為迷,是因為執著。『相從性生,仍應會歸於性也』。因為它本來就是性,我們硬把它看成相,錯在這裡。

5.「則非」、「是名」兩句,即開念佛法要也。『則非』,明自性清淨,本無有念。『是名』,明妄念繁興,必須執持名號以除妄念。

  『則非、是名兩句』。《金剛經》上這兩句用得很多。『即開念佛法要也』。江味農居士,一生四十多年時間用在《金剛經》上,可以說他是《金剛經》的專家,是《金剛經》的權威。然而他在行門上,取的是念佛求生淨土。這個說法是他發明的,古人沒有這個講法,他說得很有道理。

  『則非,明自性清淨,本無有念』。《金剛經》上這兩個字,是從性上講。凡是講「則非」,都是從性上講的。凡是講「是名」,都是從相上講的。明白這個意思,看《金剛經》就能看出法味。清淨心中沒有念,念是妄念,本無妄念,本來無念。

  『是名』,是從相上講,『明妄念繁興』。「繁」是繁多、繁雜,「興」是起來。無量無邊的雜念起來,這是妄念。『必須執持名號以除妄念』。須菩提尊者問「云何降伏其心」,意即是怎樣降伏這些妄念。

  淨宗的方法比《金剛經》簡單,《金剛經》講了這麼多,我們還是抓不到要領,還是無法下手。云何降伏其心?淨宗是用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行了。應云何住?南無阿彌陀佛,心住在阿彌陀佛上就行了。你看,一句阿彌陀佛把《金剛經》的問題都解決了。方知淨宗不可思議。所以,般若要是離開淨土,決定得不到究竟。就跟《華嚴》一樣,《華嚴》到最後,要不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生導歸極樂,《華嚴》也不能圓滿。所以,淨宗是真正的大圓滿,真正是究竟的境界,究竟的果位。

  「必須」二字非常肯定,一定要用執持名號,用這個方法把妄想念掉。禪宗裡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禪宗用觀照的方法,觀照是覺。淨宗用念佛的方法。念頭起來不怕,立刻就提起佛號,一句阿彌陀佛把念頭轉過來。不管是什麼念頭,善念也好,惡念也好,只要念頭一起,第二個念頭就換成阿彌陀佛,這是真功夫。真正念佛人,是這個念法。念頭要轉得快,不要讓妄念繼續發展,要讓佛號繼續。明白此理,就可以說,《金剛經》句句都是念佛法門。

  諸位從理上仔細觀察,就能夠體會古人所講的,般若跟淨土有密切的關係。密切到什麼程度,究竟是什麼密切關係,你就明瞭了。

6.念佛必應念至無念而念,妄盡情空,一心清淨,是謂一心不亂。心淨即佛土淨矣。

  『念佛必應念至無念而念』。這與般若完全相應,要念至無念而念。『妄盡情空』。「妄」是妄念,妄念沒有;「情」是情執,也沒有。『一心清淨,是謂一心不亂』。即是淨宗說的「一心不亂」。心清淨,佛土就清淨,才能往生。如果達不到這個境界,雖念佛,亦不能往生。特別是念佛求生淨土的,幾時你念到心地清淨,往生就得到了。有人念一輩子佛,心不清淨,所以他不能往生。有人在臨終的時候,一念十念心清淨,他就往生。往生是要心清淨,一念相應一念生。一念佛號,心是真清淨,那一念就生。念念清淨就念念生。

  往生關鍵的時刻,就是臨終最後那一口氣,那一句阿彌陀佛,心果然清淨,沒有牽掛,沒有分別執著,決定往生。《飭終津梁》文字比較深一點,以後有人改寫得很淺,名《飭終須知》,教我們,人在臨終的時候,應該如何幫助他人往生。臨終若遇到善知識幫他助念,往生不成問題。最怕遇不到善知識,家親眷屬在旁邊,一把眼淚,一把鼻涕,他還能往生?自己修學的功夫不到家,這時外緣就真正主宰你的命運。他本來心是清淨的,一下又亂了。這是冤家對頭,本來他可以往生,又把他抓到六道裡來,這那是孝順?是非顛倒!家親眷屬一定要明理。到時,絲毫悲哀的念頭都不可以有,一心一意幫助親人往生,才是正確的。

  其實多數念佛人不能往生,都是被冤親債主害了,本來是可以去的,臨終又哭又鬧把他的心搞亂了。所謂不是冤家不聚頭。你想去修行,想往生,他就硬把你拉回來,非常非常可怕。我們明白了,平常要提高警覺,要預先防止。當然,最好的辦法是自己有功夫。底下一段經文是上面這一段的小結。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論存心立品
 

  念佛之人,必須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即教我之師,及有道德之人。慈心不殺,當吃長素,或吃花素。即未斷葷,切勿親殺。修十善業即身不行殺生、偷盜、邪淫之事。口不說妄言、綺語、兩舌、惡口之話。心不起貪欲、瞋恚、愚癡之念。又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仆忠,恪盡己分,不計他對我之盡分與否,我總要盡我之分。能於家庭,及與社會,盡誼盡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決定臨終,即得往生。以其心與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雖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兒女,朋友鄉党,不能盡分。則心與佛背,便難往生。以自心發生障礙,佛亦無由垂慈接引也。(續)一函遍復

 
倫理道德:教導子女的好典範
 

  「愛就是弟子規的圓滿落實,也是人類智慧經驗的承傳」。中國古聖先賢,我們的老祖宗,世世代代把這個傳下去,這就是教學。特別是家教,中國人非常重視家教,教導子女從什麼時候開始?是從懷孕的時候開始。學習周文王的母親,她懂得。他母親懷孕的時候(就是懷周文王),在這十個月當中,她能保持身行、心行,心是心態,行是行為,心身,就是言語造作都非常謹慎。

  目不視惡色,就是眼睛不看不好看的東西,不看;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這個傲言就是佛經上講的惡口。連惡口都沒有,妄語、兩舌、綺語當然沒有。在佛門裡面講,就是懷孕的時候她懂得持戒,戒持得很嚴;在中國傳統來說她守禮,懷孕之禮她守得很好,做得很好。所以小孩出生,這小孩就是文王,容貌端莊,好教、好養,孩子聽話。

  父母、大人在小孩面前也要守禮,不能讓小孩看的,不可以給他看;不能讓孩子聽的,不能讓他聽到,不能讓他接觸到。他所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全是正面的,全是善的,這叫紮根教育。母親時時刻刻不離孩子身邊,在旁邊守住保護他,決定不許可邪惡接觸到他,這樣看三年,一千天,到他滿三歲,這是中國古人講的紮根教育。這是什麼教育?這是愛的教育。母親對孩子沒有愛心,她做不到;她有愛心,她要保護他,不能讓他受到絲毫傷害。

  三歲所紮的根,中國古諺語有所謂「三歲看八十」,三歲,母親紮的根,他到八十歲都不會改變,他都能守住。這是什麼教育?聖賢教育,真誠愛心的教育。這個教育古時候有,現在沒有了。古時候很普遍,家家都懂得這個教育,所以社會祥和,人皆善良,容易培養。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二十二集)2012/11/19 檔名:02-040-0022
 
因果教育:恤民積德(劉大夏)
 

劉大夏。為車駕郎中。成化間。遣王三保至西洋。獲寶無算。上命兵部查三保舊案。時項忠為尚書。使吏檢案。劉先入。藏之。三日不得。會有諫者。事遂寢。後項詰吏。以庫中案卷。焉得失去。劉在傍言曰。三保下西洋。所費錢數十萬。軍民死者萬計。縱得珍寶何益。舊案雖在。亦當毀之。尚追究有無耶。項降位再揖而謝。指其位曰。公陰德不細。此位不久屬公矣。劉果至其位。(鑑綱)

  劉大夏明朝人,字時雍,諡號忠宣,天順年間進士,官任方郎中,通曉兵事,後來廷臣舉荐升任兵部尚書,深得孝宗的信任。

  劉大夏官任車駕郎中時,帝命兵部審查有關憲宗成化年間,派遣王三保下西洋,獲得珍寶無算的舊案,擬定再派遣使者前往,希望獲得珍寶。當時項忠任兵部尚書,命屬吏檢查這件舊案,劉大夏先進入,檢得該案舊卷,便將它隱藏起來,項忠屬吏復檢,連續三天,檢查不得,劉大夏始終隱秘不說,這時遇有人前來諫正,事情就此停止進行。

  後來項忠責難屬吏,認為庫中案卷怎會失去,劉大夏在旁微笑著說:「三保下西洋時,往返所花費的錢財糧食,有數十萬之多,隨行的軍民,在往返途中死亡的多達一萬多人,縱然獲得再多珍寶,又有什麼益處呢?舊的案卷,雖然還在,也應該把它毀掉,還追究什麼呢?」項忠聽了深有所感,便起身降位,作揖而謝,指著自己的坐位說:「聞劉公這一席話,可知劉公陰德不小,這個位置不久便將屬於劉公的了。」劉大夏後來果然升位兵部尚書。

  ※劉大夏體恤人民,勝過珍寶,直道向上司諫正,而項忠居上位,又能虛懷若谷,從諫如流,可想古時賢臣仁德器量,不知隱救了多少人民。

  (《歷史感應統紀語譯》連載一七六)

 
心得交流:ec13528同學的學佛心得
 

標題:懺悔沒有水滴石穿的耐心、恆心和決心

  在漫漫的十年學佛生活當中,才慢慢發現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是功利心,即使學佛也如是。每次看善書或是聽老法師講經之後總會問自己,我到底又學到什麼了?又懂得什麼了,又會了什麼了?每次這樣問自己之後的答案都是很蒼白的時候就會覺得很洩氣,覺得學佛沒意思,不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實際的利益。

  然而,隨著學佛的深入,猛然回頭看身邊的朋友,親人的時候,這才發現,原來佛法帶給人的改變和利益是潛移默化的。不僅弟子看上去比同學更年輕、更有活力,內心的煩惱也比他們少,雖然學得不好,但相比而言比他們更有智慧,面對生活當中的問題更從容。

  這才明白,過去我們學佛的心態錯了,還是在用過去學校當學生的態度在學習。認識到這個錯誤以後才明白,學佛是學到老活到老,永恆貫穿於我們生命裡的一件事情,哪怕有一天我們離開這個世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學佛依然是我們的主要生活,要用持之以恆的心,無比堅毅的耐心來學佛!

  (文章來源「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問:弟子任職於地方領導機關,一直保持聽老法師講經光碟的習慣。在官場當中如果堅持原則,常常會得罪人,結惡緣;若為不得罪人,又對不起自己的職業。所謂隨緣、善巧,有沒有一定的尺度,應怎樣運用才真正圓滿?

答:智慧開了,你就是法法圓融,智慧不開,什麼樣戒律都會出問題,為什麼?你不能靈活運用。像我之前講的開酒店,把酒店做道場,這就是靈活運用。這樁事情在前些年來我在吉隆坡,住在丹斯里李金友開的金馬皇宮,這是馬來西亞最大的酒店。他曾經把他的員工、主管有六十多個人,召集起來要我給他上一堂課。我就建議,你們這裡老闆是佛,員工是菩薩,所有住的客戶都是你度生的對象,你要好好去度他。修行!但是我們說了之後,一堂課以後就沒有再續一堂課,恐怕沒有能做到。任何行業都是道場,任何眾生都是未來佛,只要你好好的去教他,沒有不回頭的。不能回頭是我們自己德行不夠,我們的修養不夠,可不能怪別人,要怪自己。任何事情你能夠天天反省,要反省自己這邊,不要去責怪別人那邊,你就成功了。我常常講,別人錯了也是對的,我對了也是錯的,你要這樣子反省才能收到效果。《金剛經》上「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還有我,就錯了,這就不是菩薩,佛講得很清楚。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還執著有個我,還執著有個他,我對他錯,我就錯了,對了也是錯了。

問:弟子認真努力聽經學習,但還是發現自己的善根福德不夠。請問除多聽經、行十善,如何做才能增長善根,功夫得力?

答:你一直做下去就好,要把念頭轉過來,起心動念多替別人著想,不要替自己想。佛教導我們,對自己最重要的是清淨,特別是修淨土的,心淨則佛土淨,所以對自己要清淨。對別人要慈悲,慈悲裡面一定有尊重,對別人要尊重,對別人要敬愛,對別人要體諒,對別人要幫助。用自己的行動去感化人,不要常常去責備人,這就對了。不要去批評人,批評人不是一個好的教學方法,一定要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你就會成功。

  (節錄自21-323學佛答問)

 
淨空老和尚網路直播台
 

◎淨空老和尚最近講演資訊,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DV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台灣地區同修索取法寶,請至「華藏淨宗學會弘化網-法寶結緣」。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email protected]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email protected]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email protected]
說明: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源於聽經聞法不夠透徹,時間不夠長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經、讀經,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淨空法師專集網站」也陸續將淨空法師所回覆過的問題刊在「分類問答」中,或至網站的全文檢索去搜尋。所以,同修們有學佛上的問題時,請先參考此分類中的問題,或許您的問題已經有其他同修問過了,希望您從問答的分類中,能找到解決的方法。若無法找尋到解答,請再將問題傳到[email protected],我們會彙整同修們的來信,並敬呈 淨空老法師。但回覆時間不定,需待老法師有時間時,開闢一個「學佛問答」時段,專為同修們解答,也會陸續刊登於「答疑解惑」一欄中。阿彌陀佛!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本科到專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相關資訊。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email protected]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講記組恭製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1號2樓
電話 : (8862) 2754-7178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