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要把每一天都看作最後的一天,
天天想到我就要死了,還有什麼事情比念佛重要。

 
 
   
  本期專欄:成功的秘訣(一)
  本期內容簡介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64)
  印光大師開示:示念佛方法
  倫理道德:風水寶地的形成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新譯(4)
  心得交流: ec13528同學的學佛心得
  答疑解惑
  網路講座:淨空老和尚網路首播
  法寶流通
  信息交流
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2016.2.1 星期一 Vol. 439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學佛的人很多,而往生的人不多,原因是被眼前境界所轉。請看本期專欄

  「自受用報身」是性德圓滿的顯示。請看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最新訊息:4月1~4日網路直播:香港清明祭祖護國息災超薦繫念法會Facebook

  目前發現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費信箱,會被isp當作廣告信擋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請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無收雜誌建議使用其他Email信箱訂閱,謝謝!

 
本期專欄:成功的秘訣(一)
 
 

一、修學成功的標準

  修學佛法成功的標準是得根本智,根本智就是戒定慧。念佛人的成功是往生有把握,最低限度是功夫成片;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一個雜念,看到一切人、動物、樹木花草、山河大地都是阿彌陀佛,遍法界虛空界沒有一樣不是阿彌陀佛,就入阿彌陀佛境界了,決定得生淨土。

二、修學成功有秘訣

【秘訣之一】——不受環境影響

  學佛的人很多,而往生的人不多,原因是被眼前境界所轉,對他來說眼前境界是魔境。把魔境轉變成佛境,就成功了。怎麼轉法?不是從外頭轉,要從內心轉。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一切時、一切處都是修行道場。每個人都是我們的好樣子,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這三人,一個是自己,一個是善人,一個是不善的人。善人跟他學,不善的人也要跟他學,怎麼學法?回過頭來看看自己有沒有哪些不善的。能夠這樣學,人人都是我們的老師,進步就會很快。

  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不為它所動,障礙我們的人,譭謗我們的人,陷害我們的人,會不會怪他?不會。佛在《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是一體」。他的所作所為是他的業,我們知道什麼都是假的。一笑了之,沒有接受。善人、惡人都是我們的恩人,都是來考驗我們的,看我還會不會起心動念,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

  把一切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看成最殊勝的增上緣,善人、惡人都是阿彌陀佛,境界就轉過來了。如如不動,順境善緣不生貪戀,消善業,善業也是障礙;逆境惡緣不生瞋恚,消惡業。善惡業全消掉,清淨心就現前了。

  修淨土的人,念念不離「阿彌陀佛」,佛號才能念好。順境善緣,貪戀心才起來,「阿彌陀佛」;逆境惡緣,怨恨心才生起來,「阿彌陀佛」,都歸阿彌陀佛!要像海賢老和尚那樣看待一切人事物。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一切萬法也是阿彌陀佛,遍法界虛空界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所以自己要把好關,不受環境影響。順逆境界都是考驗,不要逃避境緣,要歡喜接受考試,考試通過了,我們就成功了。

【秘訣之二】——改過

  古人常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佛法講大聖才能夠免除過失,賢人以下還是在所不免,哪能說沒過失!所以我們要深深相信自己罪業深重。無始以來至於今生,天天在造罪業,罪業深重!承認這點,才會改過。

  我們現代學佛的人不能成就,自己一身的毛病不知道。「我沒有毛病,我非常好!」看到別人的毛病,不曉得自己的毛病,這叫迷惑顛倒。沒有改過這個意念,就會一錯到底,這種人是最可憐的人,也是最可悲的人,佛經上常講「可憐憫者」,佛都度不了他。

  「知過能改,善莫大焉」。最大的善就是改過,這就是聖賢之道。人能夠知道自己的過失,自己覺悟了,悟後要緊的是修行。修行是什麼?「修」是修正,「行」就是錯誤的行為,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這叫修行。修行是改過,改過是修行。知過是覺悟;知過改過就是真實的功夫。

  如果我們一天都沒有發現自己的過失,這一天就沒修行;一年都沒有看到自己過失,這一年也沒修行。修行不是每天早晚念經、念佛、拜佛,這些是形式,表面功夫。這些形式的方法一定要用在實際上,知道自己過失,想錯了、看錯了,話說錯了、動作錯了,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這叫真正的功夫,使我們的身心一天比一天清淨,一天比一天莊嚴。

  改過的重點在於後不再造,如果說我今天改了,明天照作,那沒用處。佛門講懺悔,真正的精神就是後不再造。過失只有一次,不能有第二次,才叫真正修行。悔過,就是改過自新,不要去想我從前作了多少壞事,多少罪業,每想一次就又造一遍,想兩次就又做兩遍,罪業怎麼能消得了?悔過是從今天起,過去所造一切惡業統統不想,從今天起一心一意想阿彌陀佛、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這叫做真正悔過。

  專修淨土的人,早課就用《無量壽經》第六章——四十八願,提醒自己,我們的心、願要跟佛一樣,心同佛,願同佛。晚課,念本經三十三至三十七這五章,這是專門講我們毛病的。念了之後,想一想哪些我又犯了,反省、檢點自己的過失,哪些問題想錯了,哪些問題看錯了,哪些事情做錯了,要把它改正過來,明天不犯這個錯誤,改過自新。常常反省,自然就開智慧。

  我們讀《了凡四訓》,看到了凡先生每天晚上反省,將一天所做的善惡都記錄下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凡是利益眾生、利益社會,能為眾生做好樣子的,都是善;如果隨順自己煩惱習氣,不足以為社會大眾做模範的,這是惡。每天記錄下來做一個比較,看看我們是善多還是惡多,然後再仔細觀察,是善的力量大還是惡的力量大,天天求改過。所以了凡先生的命運轉過來了,福報也自然現前了。

  再看《俞淨意遇灶神記》,俞淨意公的成就比袁了凡還要殊勝,發勇猛心,精進不懈,革除毛病習氣,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修學最怕的是因循,馬馬虎虎,隨隨便便,這樣決定空過了一生,怎麼會有成就?還有,我們要歡喜接受別人批評,縱然批評錯了也歡喜,為什麼?有人願意批評你,這就很難得。聽到批評,有則改之,無則嘉勉,都存一顆感恩、恭敬的心。真正改過,諸佛讚歎,龍天善神保佑,決定成就!

  >>續載中……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集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64)
 

五二、證以報身不住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1.『有人』,指發大道心之人。大心為因,『大身』為果。多劫勤修六度萬行,福慧雙嚴,功行圓滿,方能證得。所謂無邊相好身也。

  『有人,指發大道心之人』,即是開經尊者所說的「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有人」即是指這些人,亦即發無上菩提心之人。『大心為因,「大身」為果』。「大身」就是無上菩提所證得的報身。我們在讚佛偈裡常念到的「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就是形容佛的報身之大。如果不讀讚佛偈,單單看到經文上的大身,我們尚不知大到何種程度才謂之大。從讚佛偈裡我們細心體會,佛的身相實在太偉大,大到我們無法想像,也顯示我們眾生太渺小了。

  大身是果報,證得無上菩提的果報。我們都知道佛有三身:法身是本體,報身、應化身是所現之相。報身有兩種:一是自受用身,一是他受用身。此地所說的大身是指自受用身;至於他受用身,是教化地上菩薩所示現的。從初地到等覺,菩薩所證的程度不同,因此見到佛的報身也不一樣。初地跟二地所見的就不一樣,二地跟三地見的又不一樣,應化身就更不必說了。總而言之,不出《楞嚴》所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菩薩依然是眾生,所謂九界有情眾生。九法界就包括菩薩。

  『多劫勤修六度萬行,福慧雙嚴,功行圓滿,方能證得。所謂無邊相好身也』。「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丈六金身」,此是世尊在世間所示現的應身。三千年前,世尊出現在北印度,為我們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示現世間壽命八十歲,正是屬於應化身。佛的自受用報身,如《華嚴》所說的『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不止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而是相好無量無邊。此說是稱讚的話還是真實的?我們學佛的同修必須理解,佛門沒有妄語。世尊在本經告訴我們,「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五語中是以如語為主。「如」是完全與事實相應,所謂「不增不減」,所說的與事實決定相應。這說明無量的相好是事實,不是稱讚,也沒有誇張。那麼多的相好,凡夫聽起來實在不可思議,甚至初學的人根本無法接受,因為我們完全不了解究竟圓滿大覺人的境界真相。

  「自受用報身」是性德圓滿的顯示。自性的功德無量無邊,所顯示的德相自然也是無量無邊。若於大乘了義的經論稍有契入,便能體會,自然不懷疑。佛在因地,就是在菩薩地位上,圓滿的大覺,最初也像我們現前的狀況相彷彿。雖然性德裡本來具足,但無量劫來性德被妄想、分別、執著、煩惱所遮蓋。性德不能現前,必須靠修德來開發。「多劫勤修六度」即是指修德。在因位,修德非常重要,修德就是「而生其心」。雖生心,要無住,與性德就相應。如果生心有住,與性德就不相應;縱然累劫勤修,依然不能見性。因為他不能斷煩惱,不能破妄想。妄想即是無明。有煩惱障,有所知障,就不能見性,不能超越十法界。如果煩惱障不能破,就根本不能超越六道輪迴。這是我們必須認識清楚的。我們在這一生中,縱然不能破無明,也得想法了生死出三界,才算有所成就。

  我們學佛修行決不只這一生,過去無量劫來,生生世世也是多劫勤修六度萬行,何以還落到今天這種地步?我們應當反省,應當覺悟。原因是我們雖然勤修六度,沒有認識到了生死出三界的重要。何以知道我們沒有重視這個問題,看看今生就明白了。我們這一生聞到佛法,對於了生死出三界這個念頭有沒有,懇不懇切?是否把了生死出三界當做此生中唯一的大事來辦?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很顯然的說明,我們的願望不懇切,對於世緣依然看得很重。所以,無明煩惱習氣不能斷,縱然這一生勤修六度,亦只不過是修六道裡的有漏福報而已。我們不能不警惕、不能不覺悟。

  「福慧雙嚴」。「嚴」是莊嚴。迴向偈云「莊嚴佛淨土」,我們以什麼莊嚴?要修福慧。什麼是福,什麼是慧?在《金剛經》上,我們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菩薩所修的慧是無住。應無所住是修慧,而生其心是修福。生心要是有住,則有福無慧;無住不生心,則有慧無福,都不能解決問題。解決什麼問題?出六道十界的問題,都無法解決。《金剛經》上所講的福慧雙嚴,一定要以本經所說的標準,「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生心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起心動念之處,點點滴滴下手,方為真功夫。

  「功行圓滿」。「功」是功夫,「行」是指我們日常生活行為。日常生活,即是世尊在本經開端為我們所示現的穿衣吃飯。世尊入舍衛大城托缽,這是出家人的工作,我們要把它看成工作、處世、待人、接物,每件事都是圓滿的功行,亦即每件事都具足「無住生心」,方是修行,方是學佛,方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華嚴經》告訴我們,「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此與「無住生心」有異曲同工之妙!無住即是一,生心再多亦不離開一。一是無住,即是自性圓滿顯示;生心是自性無量德能的隨緣顯現。宗門常講「萬法歸一」。萬法是生心,歸一是無住。是故,對世尊這一教誨,我們要深解義趣,要在此處用功夫。掌握此原理原則,過的就是諸佛菩薩的日子,就不是凡夫了。所謂「轉凡成聖」,樞紐關鍵在此。如是的生活方是「福慧雙嚴,功行圓滿」。

  「方能證得」。世尊是圓滿證得,我們初學時是分分地證入。天台所講的「六即佛」,我們從分證,慢慢證得圓滿。實在說,恐怕我們分證功夫還達不到。我們現在開始學,明白了道理,懂得了方法,在生活中認真做,即可達到六即之中的「觀行即佛」。「觀」是觀念。從前凡夫的觀念是生心有住,現在我們懂得了,生心要無住,無住要生心,這是諸佛菩薩的觀念。「生心無住,無住生心」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就稱為「觀行」。即是現代所說的,落實在生活中,落實在工作中,落實在處世、待人、接物之中。

  如果觀念轉不過來,生活上做不到,再降低一層,「名字即佛」,有名無實。有名無實決定不得受用,即使佛法再通達,甚至講得天花亂墜,然而絲毫受用也得不到。現前得不到受用,將來生命報終時,依然搞六道輪迴,非常可怕。觀行的功夫得力,以此功夫念佛求生淨土,則決定得生。淨宗所說的功夫成片,即是這個境界。「相似位」是淨宗的事一心不亂,「分證位」是淨宗的理一心不亂。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示念佛方法
 

  修習淨土,隨分隨力,豈必屏除萬緣,方能修持乎?譬如孝子思慈親,淫人思美女,雖日用百忙中,此一念固無時或忘也。修淨土人,亦復如是;任憑日用紛繁,決不許忘其佛念,則得其要矣。(三)復江有傳書

 
倫理道德:風水寶地的形成
 

  所以科學家告訴我們,同樣一個道理,我們的念頭可以把地球災難化解掉,真能做得到。這樁事情往古到今天,你看歷代的祖師大德都說叫境隨心轉,外面環境是跟著心轉的。風水家也說,風水也是從人心轉的。這個地方風水寶地,如果這個人住在這個地方,心不好,行為不好,他住上三年,這風水就好風水變成壞風水,變了。這個地方風水不好,但是這裡居住的人好,人都是善心善行,住上三年,這個地方變成風水寶地。

  所以這些風水家他們認為這些出家人都了不起,所建寺廟的地方全是風水寶地。其實他說錯了,出家人幾個懂得風水?幾乎沒有。而是出家人心好、行為好,沒有惡念,所以他到那個地方天天念佛、拜佛、誦經,都是善心善行,他住在那個地方住上三年,這個地方風水就變成寶地了,是這麼個道理。這就是說物質現象是從念頭來轉的,念頭有這麼大的能量,這是最近三十年被這些量子力學家證明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第四三三集)2012/7/17 檔名:02-037-0433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新譯(4)
 

清朝崑山周夢顏安士氏述/民國蓬島思尼子新譯

情動入胎

  帝君說:我既已離開人世,將要往西方去,剛好到了洞庭君山,喜愛它的優美景象,就稍微在那裡停留了一會兒。我在這個時候,上沒有君王宰相親臨制約的威勢,下沒有骨肉牽累的掛念,置身於事外,快樂無窮。過了一段時間,有兩個仙童從天而降,讓我做洞庭君山的主宰,兼主掌洞庭水。有一天看見一個婦人,年紀三十多歲,邊走邊哭叫地過來祭拜,並且祈禱:「我的丈夫不幸得罪國君而被放逐,死在南方荒涼之地,離家鄉有萬里之遙,棺材在外地難以回來,不能埋骨於故鄉。我痛念堂上還有雙親,自己又懷有身孕,如果山川神明有靈,體察我丈夫因為盡忠而獲罪,憐憫我的公婆晚年失去依靠,就讓我生下一個男孩來延續張家的香火,縱使我的性命不能保全,也不會感到遺憾。」我在雲中看見這個情景,禁不住為她悲痛,哭得眼淚及鼻涕同時流出來(謹按:天人的身體並沒有眼淚鼻涕,只有臨命終時才會現出五衰(13)相,腋下才有微汗。帝君既然有眼淚與鼻涕,可知他當時還是在神道)。忽然身體墮落到婦人的懷中,糊裡糊塗地失去了知覺。過了很久,聽到有人說:「是個男孩!是個男孩!」我張開眼睛一看,身體己經在浴盆裡面,原來已經投胎出世了。

 (13)五衰:頭上花萎、衣裳污垢、身體臭穢、腋下汗出、不樂本座(對於自己的寶座生出不樂感受,眷屬也相繼離開)。

【按】在生死的大海中,一經沉溺而受到污染,就會墮落。如果不是大修行人,不曾有獨往獨來而不迷失真性的。帝君前世聽聞了佛法,本來想要往生到西方,只因一念貪戀山水美景,就被洞庭君山粘住。即使意識當中絕對沒有做山靈河神的念頭,但不知不覺已經墮落為血食之神了!至於心中憐憫張婦的祈禱,本來是一片善念,不料就此成為她的兒子!然而情之所向,就落入她的懷中,等到發現身在浴盆之中,即使想要毅然跳脫,已經是不可能了。帝君這時的遭遇尚且如此,何況是沉沒於茫茫業海中的人!

不愧孝友

  帝君說:我的亡父姓張,名叫無忌,是周厲王的臣子,擔任保氏(24)職務。當時厲王不喜歡聽到批評的話,以至於拘禁說他過錯的人,因為氣憤亡父的直言勸諫,所以將他放逐而死於番陽。當時我還很小,跟著母親黃氏接回屍體,葬在黃河以北。我在十歲時出外讀書,取名忠嗣,目的是在追念父親的志向。成年之後,祖父把我當作兒子,為我取字為仲。母親心地慈祥、明察是非,篤實地教訓我(帝君自己說母親每天誦《觀無量壽經》,晚年無病坐化,更加確信這時已經有佛法)。正當宣王繼位,頒詔前朝的臣子,凡是無辜而死的人,都錄用他的後代為官。我稟承母親的指示到了京城,登上肺石(25)鳴冤。宣王頒詔恢復亡父的官職,諡號(26)為獻,仍然任用我做保氏。我原先有一個哥哥,叫做允思,不幸早夭,母親為此非常傷心,我就把次子楙陽過繼給他做兒子,來撫慰母親的心。祖母趙氏去世後,祖父不久也死亡,我以孫繼承為子,穿斬衰(27)三年,哀毀(28)的名聲遠近皆知,當時的人就以「孝友」(29)來稱呼我,字反而沒有人稱呼了。

 (24)保氏:古時候擔任保育的官,負責教養、教育的職務。
 (25)肺石:相傳古時設在朝廷門外的赤石,民有不平,可以站在石上鳴冤。因為色赤如肺而得名。
 (26)諡號:死後追加的封號。
 (27)斬衰:五服中最重的一種,用極粗的生麻布製成,不縫邊,是古代父母死亡時所穿之喪服。
 (28)哀毀:居父母之喪非常虔誠。
 (29)孝友:孝敬父母,友愛兄弟。

【按】這就是《詩經》中所提到的「張仲孝友」的事蹟。帝君母親就是先前在君山祈禱的婦人,在還沒有做母親的時候,帝君接受她的禮拜;已經成為母子之後,她反過來受帝君禮拜。但究竟是誰應當拜,誰不應當拜呢?因此,從儒家方面來看,而後才知道五倫(30)的方正;通達佛法之後,才知道五倫的圓融。

 (30)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間的關係。

殛罰淫神

  帝君說:我既然已經當上諸山之王(在周朝末年),凡是我所統轄的山川,水旱、豐凶、妖祥、功過都必須管理。青黎山的山神高魚生,喜歡轄區百姓孫滌的女兒,就抓走她的魂而姦淫她(可以抓她的魂而姦淫她,也可以抓她的魂來懲罰,那麼剉、燒、舂、磨無法施加的說法,豈不是成了小孩子的幼稚見解),被鄰界白池龍神看到。我暗中考察這件事情,就將山神與女子一起審問;在他認罪之後,就把女子的魂送回去,女子才醒過來。於是我就鞭打魚生的背部三百下,革除他的職位。山下有一個死去的孝子吳宜肩,曾經為父親刺血寫《楞伽經》四卷(看到這件事情,那麼揚雄、劉向曾經見過佛經的說法,就更有根據了),死了三年,沒有授予職務;我就為他保奏,讓他代替魚生的職務。上帝回覆說可以。從此以後,大小神靈都知道有所敬畏。

【按】六天(31)都有欲念,只是天福愈重,欲念就會愈輕罷了!山川之神靈,大抵罪福參半的比較多,喜歡婦女而去抓她的魂,在理論上是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31)六天:欲界共有六天,即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續載中……

 
心得交流: ec13528同學的學佛心得
 

標題:學貴立志,學佛要發大願

  初聽蔡禮旭老師的講座時,他總是敦促我們要發大心,為往聖繼絕學,為後世開太平,聽了以後很讚歎很敬佩。可是總覺得自身德行不夠,古文不好,沒有能力發這樣的心。隨著聽老法師講經時間的推移,老法師在講經中常說,那些鄉村裡只會念阿彌陀佛的老太太,破廟裡一字不識的老和尚最後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是因為發了大菩提心。由此看來,我們學佛如果不能立志、發願普度眾生,我們是沒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的。

  我們覺得自己德行不夠,古文不好,學問不好,都是懈怠、懶惰的心,都是因為菩提心沒有發出來。如果我們真能像佛菩薩那樣慈悲哀憫眾生之苦,還能不趁著年輕勇猛精進,努力學習,成就自身,好早日普度眾生嗎?雖然老法師講經的時候苦口婆心的勸導,要好好努力,可是我們聽了只是當作耳旁風,沒有真正的落實在生活和學習上。

  在修學遇到瓶頸了才深深悔悟,菩提路上,菩提心是我們最大的動力,好比萬里長江源流不惜的動力,而戒律就是堤岸,防止我們精力的氾濫、墮落。菩提心和持戒的心是一個心,而不是兩個心,如果菩提心不生起來,持戒的心也很能保持下去;如果光有菩提心,沒有持戒的行持,菩提心也難以長久,唯有二者合二為一,一起努力,才可讓自己本心本性恢復,如長江奔流入海一般,勢不可擋。

  (文章來源「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問:歐洲許多專家學者對佛法都很有研究,對老法師講解佛法也很有信心。但是現在老法師以出家眾的身分,極力提倡《弟子規》,弘揚儒學,這些專家學者恐怕大部分會提不起興趣。

答:什麼叫佛法?法是指的宇宙之間萬事萬物,是一切理事、因果、性相的一個總代名詞。佛是覺悟的意思;換句話說,對於宇宙人生所有一切法,都能覺悟,都能了解。我們研究佛法,儒家不要,儒這個部分我們就變成不覺,變成迷了!所以要知道佛法是包括一切法,儒、道,世間所有一切宗教、學術,無一不包括在其中,這才叫佛法。

  一般人只知道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稱佛法,釋迦牟尼佛沒說的就不是佛法。釋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只講了一些理論原則,這是佛法常講的「聞一知十,一聞千悟」,有這種能力,你才真正能夠了解佛法、明白佛法,佛法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世尊當年在印度教學,在最初示現菩提樹下大徹大悟。《華嚴經》是在定中講的,這部大經就是佛將他自己修行證悟的整個境界和盤托出。我們今天稱之為根本法輪,它包含了一切佛法。出定之後這個境界不但凡夫接受不了,二乘也接受不了。觀察眾生的根機,不能不把大法放在一邊,從淺顯的教起,這就是我們講的五時說法。華嚴是第一時,第二時講阿含,阿含就是小乘法,講人天佛法。小乘講了十二年,這是佛教的小學,有這個基礎再講高一層的,方等講了八年,這是中學。有這二十年的根基,佛才講般若。

  般若是整個佛法的核心,這一門就講了二十二年。般若講真話,「萬法皆空」。《金剛經》是《般若經》的綱要;《般若心經》是《般若經》的精華。二百六十個字展開來就是二十二年所講的《大般若經》。《大般若經》告訴我們「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真正明白之後,你自然就放下。放下對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執著,你就成阿羅漢;再放下對一切法的分別,你就成菩薩;最後把妄想也放下,你就成佛。

  宇宙之間所有一切法從哪裡來的?《華嚴》上說「唯心所現」,這個心就是本性,是自己心變現的。「唯識所變」,為什麼會成了十法界依正莊嚴?那就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最後八年講法華、涅槃,涅槃是最後一天講的。

  佛法沒傳到中國來,中國在五千年,老祖宗就教我們「孝悌忠信」。中國的學說是以孝道為中心,中國教育的核心就是父子有親。父子的親愛這是天性。中國教育目的有兩個,第一個目的就是希望父子的親愛,永遠保持而不變質。第二個就是這個親愛要推廣,你愛家庭,你會愛兄弟姐妹、你愛親戚朋友、愛鄰里鄉黨、愛社會、愛國家、愛一切眾生,把這個愛推廣。基本上來說愛的教育。

  阿含十二年教學的綱領就是教淨業三福第一條的四句話,「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從這個基礎上再提升到大乘,方等這就是大乘。《四阿含經》很長,分量很大。中國人喜歡簡單,所以最好的文章都是簡、要、詳、明的,言語也是一樣。中國的書籍都是薄薄的,文字很少。中國的儒跟道,可以說是佛門裡面的人天法。

  樹要有根,小乘是大乘的根。那你沒有根,結果是佛學。把佛法當作一門學問來研究,與自己生活、生死毫不相關,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你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沒有放下。儒家的《弟子規》,道教的《感應篇》,佛教的《十善業道經》,這是儒釋道的三個根。儒釋道在中國是融合成一體,分不開的,這是變成中國的文化。你看歷代祖師,他們所寫的東西,裡面都引用的有道、有儒;道教引用的有佛、有儒,儒家也引用道、也引用佛。外國人如果說真的能從這個地方,儒釋道紮根,然後再好好的學習,他會有成就,他會能夠體會到佛法真正的法味。

  (節錄自21-338學佛答問)

 
淨空老和尚網路直播台
 

◎淨空老和尚最近講演資訊,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DV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台灣地區同修索取法寶,請至「華藏淨宗學會弘化網-法寶結緣」。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email protected]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email protected]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本科到專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相關資訊。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email protected]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講記組恭製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1號2樓
電話 : (8862) 2754-7178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