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 儒释道多元文化教育网

佛陀教育网路学院

 
 

海贤老和尚说念佛、成佛是大事,
其他都是假的,所以要统统放下。

 
 
   
  本期专栏:妙音之深意
  本期内容简介
  经论辑要: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193)
  印光大师开示:明对治习气
  伦理道德:性相近,习相远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新译(33)
  心得交流:eh15305同学的学佛心得
  答疑解惑
  网路讲座:净空老和尚网路首播
  法宝流通
  信息交流
.
我要订阅/取消 杂志下载 学佛问题 2017.4.15 星期六 Vol. 468
 
本期内容简介
 
本期内容如下:

  一切众生,根性只有六种,就是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 请看本期专栏

  “无住生心”在《大般若》里不知道重复几百遍,就是让人有很深刻的印象,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想起。想起就是“观照”,提起警觉,不必再执着假的。请看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

最新讯息:严正声明FacebookMP4及MP3下载

  目前发现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费信箱,会被isp当作广告信挡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请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无收杂志建议使用其他Email信箱订阅,谢谢!

 
本期专栏:妙音之深意
 
 

一、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

  一切众生,根性只有六种,就是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众生(这是讲大多数的)根性并不完全相同。我们这个世间众生耳根最利,有时候你看也许看不懂,但会听得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就是用音声做佛事,天天跟大家讲经说法,觉悟众生。在中国,孔老夫子也是讲学,教化众生。这是六根利钝不相同,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同样的,他方世界耳根利的,一定都是用的妙音。

二、妙音之义

  “妙音”是诸佛菩萨说法的音声,能令一切众生转恶为善,这个音是妙音,能令众生转迷为悟,那就更妙了,能令众生转凡为圣,那是妙到极处。讲经说法的音声,念佛的音声,我们听经,读诵经典,这些音声,在佛法里面统统称之为妙音。

  狭义而言,妙音讲到妙中之妙,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在《无量寿经》里面称之为妙音。

  意思引申来讲就是讲这部《无量寿经》,我们每天念这部经典,这个音声就是妙音。

三、为什么阿弥陀佛是妙音

  阿弥陀佛称之为妙音,确实妙,无法形容,无法想像,微妙到极处,为什么?这一句名号是性德的名称。自性,惠能大师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功德,无量才艺,一切的无量,没有一样欠缺,这叫妙。这一个音声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阿弥陀佛。”

  这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个道理太深太深!不但凡夫没有法子了解,许多菩萨都不懂,所以这个法门称为“难信之法”。我们接触能够相信,听到能欢喜,什么原因?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积的善根福德因缘;如果过去世没有深厚的善根福德,听到这个名号很难接受。我们真明白了,老实念去,就能转凡成圣,转恶为善,转邪为正,转迷为悟,就这一声佛号,全转了,一生的成就不可思议。

  在《佛说阿弥陀经》六方佛赞中,每一方的最后一尊佛,代表着方法。东方最后一尊佛是“妙音佛”,表这个方法就是持名念佛,妙音就是念佛,执持名号就是妙音。

  十方世界每一个往生的菩萨,往生到极乐世界全是阿惟越致菩萨。他们在极乐世界,信愿持名没有改变,用这个方法去的,往生的,用这个方法,到极乐世界成佛还是用这个方法,没有改变,真正不可思议。真信、真愿、真干,真干就是真念,念这句佛号,一切时、一切处没有间断。极乐世界六尘说法,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善巧,能令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全出妙音,这个妙音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

四、妙音法名由来

  现在净宗皈依的同学,法名都用妙音,本师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取的。我们现在一皈依就是妙音居士,成佛是妙音如来,妙音如来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授记的名号,不是普通名号。在《无量寿经》最后一品中佛说:“四万亿那由他百千众生。于无上菩提未曾发意。今始出发。种诸善根愿生极乐。见阿弥陀佛。皆当往生彼如来土。各于异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来。”这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授记,说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将来念佛生到西方净土,在西方证得无上菩提之后,到他方世界去做佛,都叫妙音如来,“同名妙音如来”。将来在十方世界教化众生,哪个地方有缘我们就到哪里去,还是教一切众生真信切愿、念佛成佛,不忘本,因果都相应。

  那我们就知道了,十方一切诸佛都是用这一个妙音成佛的,要度一切众生圆成佛道,还是得用这个妙音。念《无量寿经》的声音,是妙音;念阿弥陀佛佛号,是妙音。如果我们要求自己的音声美妙,就念阿弥陀佛,将来的音声第一美妙,所以叫妙音如来。

  ——恭录自空老和尚历次讲演的《三皈传授》及《认识佛教》

 
经论辑要: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193)
 

5.众生处处执着,由其不知四大五蕴,以及一切法皆是缘生,如幻如化。云何可执,执之何益。

  ‘众生处处执着,由其不知四大五蕴,以及一切法皆是缘生,如幻如化。云何可执,执之何益。’般若经上,世尊不厌其烦多次重复说明事实真相。遍数说多了,使我们印象深刻,此乃世尊教学方法之善巧。

  “无住生心”在《大般若》里不知道重复几百遍,就是让人有很深刻的印象,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想起。想起就是“观照”,提起警觉,不必再执着假的。

  “四大五蕴”包括一切万法。五蕴:色、受、想、行、识。动物包括两部分,一是物质,一是精神。物质的部分就是色法。精神就是心的作用,即受、想、行、识,包括一切有情众生。无情的植物与矿物没有受、想、行、识,只有色。色就是四大。由此可知,一切万法皆不出“四大五蕴”的范围,是故四大五蕴就是一切法。

  “一切法皆是缘生”,世尊在《华严经》上说“无量因缘”。既然是缘生,就没有自体。“缘”就是条件。无量因缘,即是无量的条件,非常复杂。如果稍有体验,我们的身体以及心意识、念头,与外面大宇宙,尽虚空遍法界,依正庄严的复杂程度,刚好成正比例。宇宙多么复杂,我们身心就多么复杂。我们身心的复杂程度不比它少,它的复杂程度不比我们身心多。是故这个身、这个妄念与大宇宙皆系缘生,无二无别。

  “缘生之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如幻如化,不是真的。既然一样都不真实,何必执着?凡是有坚固执着的,对于事实真相一无所知。了解事实真相,则生活快乐。顺境快乐,逆境也快乐;在西方极乐世界快乐,在阿鼻地狱也快乐。地藏菩萨在阿鼻地狱度众生,一点都不辛苦,快乐得很。因为菩萨懂得一切法皆是缘生,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众生的执着愈重,堕落愈往下,是故地狱众生的执着是最坚固,最难破的。执着稍微轻一点,就升一级到饿鬼道;再轻一点,就变成畜生道;再轻一点,就可以到人道来。六道就是执着的浅深不同而已。

6.若能于一切法不执,则我见自化。此真破见惑之金刚也。故曰,‘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若能于一切法不执,则我见自化,此真破见惑之金刚也。故曰,“以是名字,汝当奉持”。’如何受持金刚般若?顾名思义,就要想到世尊所讲的道理,所教的修行原理原则,立刻要应用在生活上,应用在工作上,应用在处世待人上,方是“奉持”,真正的“依教奉行”。知道一切法的真相,就不会执着,是故“我见自化”,自然就不执着。《金刚经》说理透彻,言词简明扼要,便于受持。

7.“从何断起”。应知其则非,而离名字相。知其无所说,而离言说相。大千世界,为佛教化之境。三十二相,为佛所现之身。皆不可执,其余可知矣。

  第二个意思是‘“从何断起”、应知其则非,而离名字相。知其无所说,而离言说相’。从那里断起?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说的,与《金刚经》完全相应。

  《金刚经》中“则非、是名”句子很多,因此我们应该明了,“则非”皆是从性体上说的。性体上原来无有一物,所以不应住相,不可住相。虽有名字,但不能把名字放在心上,心是清净的,本来无一物。放一个名字在心里,心就不清净,就被污染了。有现象,也不能执着。现象刹那生灭,我们见的是相续相,真正了不可得。是故,不可以有是我所有的念头,那是妄想、迷惑。觉悟的人没有这个念头,知道无有一法是我所有的。不仅没有“我所”,亦没有“我”。没有“我”,那来“我所有”!我相、我见破除,病根即彻底拔除。

  佛不但无有定法可说,佛无有法可说。知其无所说,而离言说相。佛法也是缘生的,因缘生法,当体即空。佛教导我们应如何运用佛法,就像过渡用的竹筏一样。佛说法就像筏喻一样,过了河之后,就不要筏了,是故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决不能执着佛法。我们要用佛法,但不能执着。正如世间所有一切法,我们可以用,而不能执着。

  我时常勉励同修,在这个世间,于所有一切法,我们只要使用权,不要所有权。所有权是别人的,使用权是自己的,多么自在快乐。譬如这个大讲堂,他们盖得这么好,我们今天在这里两个小时,就有两小时的使用权。这个地方那里坏了,破了,是所有权人的事,与我们不相干。若能以如是的观念过日子,那有不快乐的事?日子过得比谁都舒服自在,心里一点牵挂、忧虑、烦恼都没有,原因是我们什么都没有。只要有所有,就有烦恼、忧虑、牵挂,就有生死轮回。在家、出家都要保持如是的心态,将念头转过来。

  观念转变,得失没有了,烦恼至少去掉八成。世间人患得患失,我们无得亦无失,多么自在。随缘度日,随缘就自在,就快乐。是故,法也要舍,“知其无所说,而离言说相”。

  ‘大千世界,为佛教化之境’。一尊佛教化的范围是一个大千世界。‘三十二相,为佛所现之身。皆不可执,其余可知矣’。所以,本经佛说“大身非大身”,“大身”是指如来果地所现的报身。他不执着所现的一切境界,不放在心上,若无其事,即是“即相离相”,可见离、断并不是相消灭了。心里不执着,若无其事,一切时,一切处,心里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即是断。断、离皆是从心上说的,不是从境上讲的,境上不能断,境随着心变。《唯识经论》上说得好,“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变了,外面境界就变。我们今天是轮回心,所以外面境界是轮回之境界。如果我们是清净心,一尘不染,都放下了,外面境界立刻就变成一真法界。

  一心就变成一真法界,二心、三心就变成十法界,“境随心转”。明白此理,方知修行是心重要,境不重要。禅宗的祖师大德们都知道从根本修,根本是“心”,就是念头。把恶的念头转变为善的念头,恶境界就变成善境界,转三恶道成三善道。把染的念头转变成净的念头,即是把六凡法界转变成四圣法界。六凡是染,四圣是净,从心上转。心转,外面境界就转。

  现代世界上,人心严重的被贪、瞋、痴三毒污染,所以环境才污染。我们断除三毒,恢复清净心,世界所有环境的污染就自然会变好。然而科学家不相信,无论怎么说,他们都不能接受,那就无可奈何,共业所感。

  佛教化三千大千世界不执着,不着相。佛所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身相,依然不着相,不以为然。此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如来在果地上不着相才成佛。菩萨因为不着相才成为菩萨。声闻、缘觉不着相,方能成辟之佛、证须陀洹果。由此可知,“住相”是大病,决定是凡夫,连净土都不能往生。

我们今天能在此地聚会,缘分亦不是偶然的,而是无量劫的缘分。《金刚经》上有,《无量寿经》上也有,在末法时期听到大乘经,能生欢喜心的,都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来,曾经供养无量无数诸佛如来。有这样深厚的善根,听到大乘经才能生欢喜心。既然我们过去生中曾经供养那么多诸佛如来,修那么深厚的善根,何以不能成就,落到如此地步;原因是以为世间五欲六尘是真的,贪恋而不肯放下。虽然累积无量无数的善根,此生若是不能成就,来生的环境大概比今生还不如,还苦。自己回家不妨冷静地想想,我们起心动念,几个念头是觉悟的,几个念头是迷惑颠倒的。迷的念头比觉的念头多,就往下坠,不会往上升。事实非常可怕,也非常严肃,是故一定要放下。佛菩萨示现给我们看的,没有别的,彻底放下而已。

  >>续载中……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讲于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国,“华藏讲记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师开示:明对治习气
 

  瞋心一起,于人无益,于己有损;轻亦心意烦燥,重则肝目受伤。须令心中常有一团太和元气,则疾病消灭,福寿增崇矣。(正)对治瞋恚等义

 
伦理道德:性相近,习相远
 

  人生百日,人生下来一百天,体露真常。这一百天的小孩,你看看他,他那个本善完全表现在外头,那是什么?那就是佛陀,你本来是佛。你看,人出生到这个世间,本来是佛,以后怎么会沦落成这个样子?本来是圣人。这个问题底下一句就解释出来了,《三字经》上的,“性相近,习相远”。本性是本善的,完全相同,但是习性不一样了。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就看他在什么环境,他接触的是什么人,他要跟圣人在一起,他成圣人;他跟佛菩萨在一起,他就成佛、成菩萨;他跟六道凡夫在一起,他就堕落到六道,就这么个道理。从这个事实于是就生起教育这个念头,教育从哪来的?从这起来的,要教。“茍不教,性乃迁”,他会随着外头环境变,不教怎么行?怎么个教法?“教之道,贵以专”。你看,老祖宗这八句话,是中国教育的智慧、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总纲领。

  文摘恭录—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二六八集)2013/4/22 档名:02-040-0268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新译(33)
 

 举国孝养【杂宝藏经】

  无量劫以前有个恶劣的国家,国名叫做弃老。那个国家有一条王法,凡是年纪大的老人都要驱逐。有一个大臣非常孝顺,偷偷地造一个地室,把父亲藏在里面尽心供养。有一天,有个天神手里提着两条蛇问国王说:“若能分辨出两条蛇的雌雄,我就保护你的国家平安,要不然就要消灭你的国家。”国王非常忧虑,访遍朝廷所有官员,没有人能够知道。那个孝顺的大臣偷偷地请问父亲,父亲说:“把它们放到细软的东西上,性情急躁的就是雄蛇,性情柔和的就是雌蛇。”大臣就用父亲的话来答覆天神。

  天神又问:“谁对于迷睡的人来说叫做清醒?谁对于清醒的人来说叫做迷睡?”大臣就问父亲,父亲说:“这说的是比丘,和凡夫相比,叫做清醒的人;若和罗汉相比,就叫做迷睡的人。”

  天神指着国王的大象问有多重,大众又很懊恼。大臣又回去问父亲,父亲说:“把大象放到船上,看船沉入水中的水位有多少,再用称过的石头放进船上,让它和大象的水位相同,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

  天神又问:“怎么让一捧水多过大海水呢?”大臣的父亲传话说:“如果能够具备至诚心,以一捧水供养佛僧和父母,以及困境中的病人,所得到的福报就无量无边。海水虽然很多,只不过是一劫而已。”

  天神变成一个饥饿的人,瘦弱得只剩下皮包骨,而来问说:“世间饥饿的人有比我更悲惨的吗?”大家都无法回答他。大臣父亲说:“人如果吝啬、贪婪、嫉妒,后世堕落在饿鬼道,百千万年都听不到水浆这个名词;一举一动,骨节就像火烧一样。这种身出饥饿火焰的痛苦,应当超过你百千万倍。”

  天神又变化成一个人,手脚都被镣铐,脖子又扣上枷锁,身上出火,全身焦烂,而来问说:“世上有比我更苦的吗?”大臣父亲说:“人如果不孝顺父母,忤逆、陷害师长,诽谤三宝,后世堕落地狱中,一天一夜,万死万生,应当是比你悲惨百千万倍。”

  天神变化成一个女人,长相端正无比,而来问说:“世上有比我更美丽的吗?”大臣父亲说:“如果敬信三宝,孝顺父母,喜欢布施、忍辱、精进、持戒,就会投生到天上,端正殊胜,超过你百千万倍。拿你和他相比,就像是一只瞎狝猴。”

  天神取一根四面方正的旃檀木问说:“哪一头是树根,哪一头是树尾?”大臣父亲说:“放进水里,根自然在下面,尾端自然在上面。”

  天神又以两匹白母马,体型颜色并没有差别,而问说:“哪只是母?哪只是子?”大臣的父亲说:“拿草给它们吃,如果是母马,必定会让草给子马吃。”

  这样的几次发问,大臣父亲都一一答覆。天神大为高兴,就答应保护国土。这时国王大喜,而问大臣说:“是你自己知道的,或是别人教你的呢?”大臣就把实情禀告国王,国王就迎请他父亲来供养,尊他为国师。大臣说:“国王应当普告天下,不准抛弃老人;如果有不孝的人,就要判处重罪。”从此恶法就消除了,人人都知道要孝养老人。

【按】佛说:“当时的父亲就是我,当时的大臣就是舍利弗,当时的国王就是阿阇世王,当时的天神就是阿难。”

 异香远闻【法苑珠林】

  唐朝的慈州刺史王千石,生性仁慈孝顺,以沉着谨慎闻名,尤其精通佛典。贞观六年,为父守丧,哀伤超过一般人。他亲自为父亲修造坟墓,并在坟墓左边搭棚居住,每天晚上必定诵经,以增加父亲的福报,那个地方常常听到非常清脆的击磬声,几里远都能闻到奇妙的香气。

【按】刚刚死去的人,神识昏迷不清,前面无法见到光明,张目望去不见任何同伴,四十九天内恐怖惊惶,痛苦无量,时时盼望阳世的亲人为他修福救拔。所以,孝子慈孙不但要使父母的形体得到安葬,并且要使父母的神识有适宜的归处。就像是桃李的果核,能够不断产生生机的是它的果仁,而不是壳。现在的人只知道接近父母的尸体和棺木时,必须非常地诚恳,不能够欺骗,而对于父母的神识,反而不让他有适宜的归处,这难道不就是保护他的壳而抛弃他的果仁吗?

 出家报父【缁门崇行录】

  唐朝的谢某,父亲以捕鱼为业,不幸落水淹死。谢某想到父亲杀业非常多,必然会堕落恶道,于是落发出家为僧,法名师备,发愤修持苦行。有一天带领僧众下山,足部受伤流血,忽然大悟。后来梦见父亲来道谢说:“我仰仗你出家修行明心见性的功德,现在已经生天了,所以特地来告诉你!”

【按】《贤愚因缘经》说:“就像有一百个盲人,有一个明医能治好他们的眼睛,顿时就能见到光明;又有一百个犯人应该挖去眼睛,一个有能力的人能挽救他们的罪,让他们不会失去眼睛。这两个人的福报虽然无量,还比不上让人出家及自己出家的功德宏大。”既然如此,那么儿子能够出家,父母因而生天,又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

 树德资亲【感应篇广疏】

  宋朝的朱寿昌,是刑部侍郎朱巽的儿子。他的母亲刘氏出身低微,在寿昌七岁的时候,父亲镇守雍地,把寿昌的母亲嫁到民间。寿昌长大后非常思念母亲,哀伤不已,就辞官找寻母亲,走遍四方,历尽艰苦。为报答母恩,刺血书写《水忏》一部,刻印流通,日夜念诵不断。后来走到同州,忽然和母亲相遇,两人相拥痛哭,感动了过路的行人。于是迎请母亲回家孝养,又出来担任司农少卿,士大夫为他作传的非常多。

【按】刺血写忏,昼夜念诵,多么精诚,难怪能够忽然遇到母亲。但是《小学》(1)里面反而把这件事省略了,这是什么居心呢?

 (1)学:这是南宋朱熹、刘子澄所编著的童蒙教材。书中渗入“人死如灯灭”的神灭论思想,以便达成灭佛私心,造成后世学人普遍不信因果报应,争相毁谤佛教。因此,怎么可能会将朱寿昌念诵佛经的感应事迹记载进去呢?

 树德资亲【感应篇广疏】

  福建的林承美,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的母亲守节抚养他。后来母亲死了,承美日夜不停地哭泣,忧虑自己不能报答母恩。有一位禅师告诉他说:“孝子思亲,痛哭是没有用的,应当寻求怎样报答的方法。俗话说:‘作善事,亲人就会得益;作恶事,亲人就有忧患。’孩子想要报答亲恩,惟有戒杀放生、广积阴德,才能真正报答。”承美听后有所省悟,发愿戒杀放生,广行善事。后来享年九十六岁,科第为闽中第一名。

【按】世上有善于尽孝的人,有不善于尽孝的人。我尽到自己的诚心,能够使父母亲得到真实的利益,这是善于尽孝的人;我尽到自己的诚心,却无法使父母亲得到真实的利益,这是不善于尽孝的人。如果说哭泣尽哀就叫做孝,纵使两个眼睛泪流得像溃决的江河,对于父母亲又有什么利益呢?如果说身披衰麻就叫做孝,任你积麻成山,坐卧其中,对于父母亲又有什么利益呢?披麻戴孝、痛哭流涕,原本就是作为人子所必定不可废弃的常情,但要让辛劳生养的父母得到真实的利益,那就要用禅师所说的方法,而不是只用这种表面的形式。

  >>续载中……

 
心得交流:eh15305同学的学佛心得
 

标题:只有真看破放下,才会自觉起修

  老恩师开示:“认识清楚,这就放下了。认识清楚,就是章嘉大师所说的看破。看破之后你才会放下。”

  老恩师这一句朴素无华的“看破放下”义理深邃,如果解释起来需要很多言语或文字。我们在《阿含经》中看到,佛世的时候,弟子们听佛讲经后欢喜信受者,就各自修持去了。因为他们理解了佛说的义理,此后或在深山、或在山洞、或在树下静辟之处精进起修。

  禅宗讲“悟后起修”,何者为“悟”?为何得“悟”后才能起修?其实就是明理之后起修,这才是自觉真心的修持。明的是什么理?就是佛说的诸事缘起,诸事无常,大乘讲诸相无自性,如果能真正理解这些道理就是看破。“看破”就是依佛教理来认识自身结构和人与事的和合本质,认识了自身,人事的和合本质后,自然就会“放下”。能“放下的人,自然而然的就会自觉地进入起修阶段直至精进。

  佛世的佛弟子听经明理,转身精进起修,就是看破就放下了。禅宗所谓“悟后”也就是讲明白了道理,放下世俗、世欲,也是“看破放下”的范畴,当进入这一角色就自然能自觉起修乃至精进。

  那如何得“悟”呢?末学认为,一者听经明理,二者在生活中观察生活。当真正认识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后,自然会自觉起修。如何认识体验诸法无我,诸事无常,就是在生活中细心观察“我”与“诸事”的和合关系。简单点的比如,当看到人生病后,生活无法自理,处处受制之时,这自然会打动自己的思维,或作是思维,此病人虽说是人,实在比动物还不如,之后必有一个认识,想得通者,就会感觉到还有什么好执着的呢,在生活中作如此等等闻思。能真正放下的,就是真正的看破,就必然会自觉起修。像老实听话的人,一听极乐世界好,对比此界的生活和个人经历后,感觉到还是往生好,于是就会自觉的、死心塌地的念佛求生。

  因此,只有真正老实听话的人,才会放下妄想,凭一句佛号精进起修;只有真正能看破世间人事和合的假相、苦相,才会放下执着,只有放下了,才会自然而然的、自觉地精进起修,那时即使是九牛二虎之力,也难把该人拉回。

  所以,末学认为没有真正的“看破”,就不会“放下”,就会有“执着”,就绝不会自觉起修乃至精进,如说有,那都是假的、口头的,自欺欺人的,绝对不会有成就的。阿弥陀佛。

  上之所述,是末学的自我的学习中的感受,不妥之处,诚请老师、同修师兄们给予指出斧正,末学感恩是盼。阿弥陀佛!

  (文章来源“佛陀教育网路学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问:请问佛菩萨为何不现出大音声和大光明,让所有世界的人、畜生,在同一时间能听到佛菩萨讲法?虽然我们有业障,但佛有大神通,是否能帮助众生见闻佛菩萨?

答:告诉诸位,不能,为什么不能?大乘经教上讲得很多,佛菩萨不起心、不动念,他怎么讲?我们现在这种想法,都是把佛菩萨当作是我们普通人,都起心动念,他可以这样做法。他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你说他怎么讲?所以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应道交的例子,我们在江本博士的水实验里面,真的得到了科学的证明。所以佛菩萨与众生是感应道交,换句话说,他是被动的,我们是主动,这就是大经里面说佛不度众生的道理。佛应化在世间,帮助我们,是阶段性的,是帮助初学。初学还是感应,绝对他没有意思说我有个意思动个念头什么,那他就变成凡夫,他就堕落了,没有这个道理。

    我们中国老祖宗教给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了不起!所以一切我们要从内心里面去反省,才能解决问题。碰到疑难问题,不要向外面找,从内心里找,这才是解决之道。佛法讲得很清楚,真正最高的指导原则就是看破、放下!

问:《地藏经》说在梦中可亲领我们看到诸眷属。请问为何不能让我们在清醒的时候看到?我每天念《地藏经》,但疑问很多,请求开示。

答:念《地藏经》看不到,就是因为你疑问很多;你要没有疑问,你就看到了,不但在梦中能看到,不在梦中也能看到。所谓诚则灵,真诚到极处,就起感应道交的作用。而感应道交跟我们最容易的是鬼道,鬼道跟我们最近,就像住在隔壁一样。天道距离就远一点,那个功夫就要更深,所以见鬼不难。我过去一个朋友,在抗战念书时候的同学,以后台湾我们又碰到,我出家之后他也出家。我跟老师学讲经,他想到讲经很辛苦,人家未必相信,他就学密去。跟屈上师去学密,他说我一现神通,人家就相信了,他去学神通。大概学了一年,他告诉我,他看到鬼了,每天看到,就跟我们平常看到人一样。不过常常跟鬼往来,脸上有阴气,气色不好,人会浮肿,脸上没有光采。我把这个事情告诉李老师,李老师说各有因缘。好像到第二年还是第三年他就过世了。所以遇到真正善知识,没有信心,这是很可惜的一桩事情。

问:我去五台山,照了一张观音菩萨的画像,但是由于角度不好,照成半身的照片。请问这样半身的照片可以供养在家中吗?

答:我们供养佛菩萨供养全身,不供养半身的,尤其不能供养一个佛头,这个非常的忌讳,这不好,这个常识要懂。

  (节录自21-343学佛答问)

 
净空老和尚网路直播台
 

◎净空老和尚最近讲演资讯,详细内容请参考网路直播台CN镜像站)。

 
法宝流通
 

◎净空法师讲演音带、DVD及书籍,皆免费结缘,请就近向各地净宗学会索取。
◎台湾地区同修索取法宝,请至“华藏净宗学会弘化网-法宝结缘”。
◎大陆同修若欲索取 净空法师讲演带及法宝,请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联络:[email protected]

 
信息交流
 

◎诚邀全世界各净宗学会提供贵会的佛事活动消息,利用敝刊为世界佛教徒提供学佛信息。请寄[email protected]

佛陀教育网路学院成立缘起:我们常常收到各地网路同修来信,皆言及虽有心学佛,却不知从何学起,应如何听经学习。又 净空老和尚的讲演有大小性相,各个宗派的经论典籍,法海深广,初学者不知修学之次第,何者为先,何者为后,以故学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终惰,退悔初心,实为可惜!今佛陀教育网路学院之成立,正是针对上述缘由,将现有网路的文字(教材)与影音(讲演画面)合为一体,如同“网路电视台”,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于学佛者,提供一个方便快捷,随时随地不受时空限制的网路修学环境。网路学院一切课程之排列,皆是以 净空老和尚为澳洲净宗学院所订之课程,从初级到高级,从本科到专科的修学次第,也是为实现澳洲净宗学院将来能真正达到远距教学的前哨站。今日社会是科技进步、资讯发达的时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扬妙法,阐释正教,令佛法传递无远弗届,才将进一步利益更多学人,将般若文海遍及环宇,使一切有缘众生得佛正法薰习之机会。若有心想修学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网路学院参观访问。

净空法师英文网站网址http://www.chinkung.org/,此网站主要以配合 净空法师的和平之旅,同时接引国外众生认识佛教。提供 净空法师多元文化理念及国际参访等相关资讯。敬请诸位同修将此网址广为流通给外国同修,让他们更有机缘认识佛教,功德无量!

净空法师专集大陆镜像站网址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记忆。大陆地区同修可以就近访问这个网站。若同修于浏览中有发现任何问题,欢迎来信告知,请至[email protected]

 

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佛陀教育杂志由华藏净宗学会网路讲记组恭制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区信义路四段333之1号2楼  电话 : (8862) 2754-7178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