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要把每一天都看作最後的一天,
天天想到我就要死了,還有什麼事情比念佛重要。

 
 
   
  本期專欄:妙音之深意
  本期內容簡介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93)
  印光大師開示:明對治習氣
  倫理道德:性相近,習相遠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新譯(33)
  心得交流:eh15305同學的學佛心得
  答疑解惑
  網路講座:淨空老和尚網路首播
  法寶流通
  信息交流
.
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2017.4.15 星期六 Vol. 468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一切眾生,根性只有六種,就是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 請看本期專欄

  「無住生心」在《大般若》裡不知道重複幾百遍,就是讓人有很深刻的印象,在日常生活中時常會想起。想起就是「觀照」,提起警覺,不必再執著假的。請看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最新訊息:嚴正聲明Facebook

  目前發現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費信箱,會被isp當作廣告信擋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請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無收雜誌建議使用其他Email信箱訂閱,謝謝!

 
本期專欄:妙音之深意
 
 

一、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利

  一切眾生,根性只有六種,就是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視根,耳是聽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觸根,意是念慮之根。眾生(這是講大多數的)根性並不完全相同。我們這個世間眾生耳根最利,有時候你看也許看不懂,但會聽得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就是用音聲做佛事,天天跟大家講經說法,覺悟眾生。在中國,孔老夫子也是講學,教化眾生。這是六根利鈍不相同,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利。同樣的,他方世界耳根利的,一定都是用的妙音。

二、妙音之義

  「妙音」是諸佛菩薩說法的音聲,能令一切眾生轉惡為善,這個音是妙音,能令眾生轉迷為悟,那就更妙了,能令眾生轉凡為聖,那是妙到極處。講經說法的音聲,念佛的音聲,我們聽經,讀誦經典,這些音聲,在佛法裡面統統稱之為妙音。

  狹義而言,妙音講到妙中之妙,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在《無量壽經》裡面稱之為妙音。

  意思引申來講就是講這部《無量壽經》,我們每天念這部經典,這個音聲就是妙音。

三、為什麼阿彌陀佛是妙音

  阿彌陀佛稱之為妙音,確實妙,無法形容,無法想像,微妙到極處,為什麼?這一句名號是性德的名稱。自性,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功德,無量才藝,一切的無量,沒有一樣欠缺,這叫妙。這一個音聲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句「阿彌陀佛。」

  這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個道理太深太深!不但凡夫沒有法子了解,許多菩薩都不懂,所以這個法門稱為「難信之法」。我們接觸能夠相信,聽到能歡喜,什麼原因?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積的善根福德因緣;如果過去世沒有深厚的善根福德,聽到這個名號很難接受。我們真明白了,老實念去,就能轉凡成聖,轉惡為善,轉邪為正,轉迷為悟,就這一聲佛號,全轉了,一生的成就不可思議。

  在《佛說阿彌陀經》六方佛贊中,每一方的最後一尊佛,代表著方法。東方最後一尊佛是「妙音佛」,表這個方法就是持名念佛,妙音就是念佛,執持名號就是妙音。

  十方世界每一個往生的菩薩,往生到極樂世界全是阿惟越致菩薩。他們在極樂世界,信願持名沒有改變,用這個方法去的,往生的,用這個方法,到極樂世界成佛還是用這個方法,沒有改變,真正不可思議。真信、真願、真幹,真幹就是真念,念這句佛號,一切時、一切處沒有間斷。極樂世界六塵說法,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善巧,能令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全出妙音,這個妙音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

四、妙音法名由來

  現在淨宗皈依的同學,法名都用妙音,本師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取的。我們現在一皈依就是妙音居士,成佛是妙音如來,妙音如來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授記的名號,不是普通名號。在《無量壽經》最後一品中佛說:「四萬億那由他百千眾生。於無上菩提未曾發意。今始出發。種諸善根願生極樂。見阿彌陀佛。皆當往生彼如來土。各於異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來。」這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授記,說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將來念佛生到西方淨土,在西方證得無上菩提之後,到他方世界去做佛,都叫妙音如來,「同名妙音如來」。將來在十方世界教化眾生,哪個地方有緣我們就到哪裡去,還是教一切眾生真信切願、念佛成佛,不忘本,因果都相應。

  那我們就知道了,十方一切諸佛都是用這一個妙音成佛的,要度一切眾生圓成佛道,還是得用這個妙音。念《無量壽經》的聲音,是妙音;念阿彌陀佛佛號,是妙音。如果我們要求自己的音聲美妙,就念阿彌陀佛,將來的音聲第一美妙,所以叫妙音如來。

 

  ——恭錄自空老和尚講演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93)
 

5.眾生處處執著,由其不知四大五蘊,以及一切法皆是緣生,如幻如化。云何可執,執之何益。

  『眾生處處執著,由其不知四大五蘊,以及一切法皆是緣生,如幻如化。云何可執,執之何益。』般若經上,世尊不厭其煩多次重複說明事實真相。遍數說多了,使我們印象深刻,此乃世尊教學方法之善巧。

  「無住生心」在《大般若》裡不知道重複幾百遍,就是讓人有很深刻的印象,在日常生活中時常會想起。想起就是「觀照」,提起警覺,不必再執著假的。

  「四大五蘊」包括一切萬法。五蘊:色、受、想、行、識。動物包括兩部分,一是物質,一是精神。物質的部分就是色法。精神就是心的作用,即受、想、行、識,包括一切有情眾生。無情的植物與礦物沒有受、想、行、識,只有色。色就是四大。由此可知,一切萬法皆不出「四大五蘊」的範圍,是故四大五蘊就是一切法。

  「一切法皆是緣生」,世尊在《華嚴經》上說「無量因緣」。既然是緣生,就沒有自體。「緣」就是條件。無量因緣,即是無量的條件,非常複雜。如果稍有體驗,我們的身體以及心意識、念頭,與外面大宇宙,盡虛空遍法界,依正莊嚴的複雜程度,剛好成正比例。宇宙多麼複雜,我們身心就多麼複雜。我們身心的複雜程度不比它少,它的複雜程度不比我們身心多。是故這個身、這個妄念與大宇宙皆系緣生,無二無別。

  「緣生之法,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如幻如化,不是真的。既然一樣都不真實,何必執著?凡是有堅固執著的,對於事實真相一無所知。了解事實真相,則生活快樂。順境快樂,逆境也快樂;在西方極樂世界快樂,在阿鼻地獄也快樂。地藏菩薩在阿鼻地獄度眾生,一點都不辛苦,快樂得很。因為菩薩懂得一切法皆是緣生,當體即空,了不可得。眾生的執著愈重,墮落愈往下,是故地獄眾生的執著是最堅固,最難破的。執著稍微輕一點,就升一級到餓鬼道;再輕一點,就變成畜生道;再輕一點,就可以到人道來。六道就是執著的淺深不同而已。

6.若能於一切法不執,則我見自化。此真破見惑之金剛也。故曰,『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若能於一切法不執,則我見自化,此真破見惑之金剛也。故曰,「以是名字,汝當奉持」。』如何受持金剛般若?顧名思義,就要想到世尊所講的道理,所教的修行原理原則,立刻要應用在生活上,應用在工作上,應用在處世待人上,方是「奉持」,真正的「依教奉行」。知道一切法的真相,就不會執著,是故「我見自化」,自然就不執著。《金剛經》說理透徹,言詞簡明扼要,便於受持。

7.「從何斷起」。應知其則非,而離名字相。知其無所說,而離言說相。大千世界,為佛教化之境。三十二相,為佛所現之身。皆不可執,其餘可知矣。

  第二個意思是『「從何斷起」、應知其則非,而離名字相。知其無所說,而離言說相』。從那裡斷起?離名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說的,與《金剛經》完全相應。

  《金剛經》中「則非、是名」句子很多,因此我們應該明瞭,「則非」皆是從性體上說的。性體上原來無有一物,所以不應住相,不可住相。雖有名字,但不能把名字放在心上,心是清淨的,本來無一物。放一個名字在心裡,心就不清淨,就被污染了。有現象,也不能執著。現象剎那生滅,我們見的是相續相,真正了不可得。是故,不可以有是我所有的念頭,那是妄想、迷惑。覺悟的人沒有這個念頭,知道無有一法是我所有的。不僅沒有「我所」,亦沒有「我」。沒有「我」,那來「我所有」!我相、我見破除,病根即徹底拔除。

  佛不但無有定法可說,佛無有法可說。知其無所說,而離言說相。佛法也是緣生的,因緣生法,當體即空。佛教導我們應如何運用佛法,就像過渡用的竹筏一樣。佛說法就像筏喻一樣,過了河之後,就不要筏了,是故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決不能執著佛法。我們要用佛法,但不能執著。正如世間所有一切法,我們可以用,而不能執著。

  我時常勉勵同修,在這個世間,於所有一切法,我們只要使用權,不要所有權。所有權是別人的,使用權是自己的,多麼自在快樂。譬如這個大講堂,他們蓋得這麼好,我們今天在這裡兩個小時,就有兩小時的使用權。這個地方那裡壞了,破了,是所有權人的事,與我們不相干。若能以如是的觀念過日子,那有不快樂的事?日子過得比誰都舒服自在,心裡一點牽掛、憂慮、煩惱都沒有,原因是我們什麼都沒有。只要有所有,就有煩惱、憂慮、牽掛,就有生死輪迴。在家、出家都要保持如是的心態,將念頭轉過來。

  觀念轉變,得失沒有了,煩惱至少去掉八成。世間人患得患失,我們無得亦無失,多麼自在。隨緣度日,隨緣就自在,就快樂。是故,法也要捨,「知其無所說,而離言說相」。

  『大千世界,為佛教化之境』。一尊佛教化的範圍是一個大千世界。『三十二相,為佛所現之身。皆不可執,其餘可知矣』。所以,本經佛說「大身非大身」,「大身」是指如來果地所現的報身。他不執著所現的一切境界,不放在心上,若無其事,即是「即相離相」,可見離、斷並不是相消滅了。心裡不執著,若無其事,一切時,一切處,心裡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即是斷。斷、離皆是從心上說的,不是從境上講的,境上不能斷,境隨著心變。《唯識經論》上說得好,「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變了,外面境界就變。我們今天是輪迴心,所以外面境界是輪迴之境界。如果我們是清淨心,一塵不染,都放下了,外面境界立刻就變成一真法界。

  一心就變成一真法界,二心、三心就變成十法界,「境隨心轉」。明白此理,方知修行是心重要,境不重要。禪宗的祖師大德們都知道從根本修,根本是「心」,就是念頭。把惡的念頭轉變為善的念頭,惡境界就變成善境界,轉三惡道成三善道。把染的念頭轉變成淨的念頭,即是把六凡法界轉變成四聖法界。六凡是染,四聖是淨,從心上轉。心轉,外面境界就轉。

  現代世界上,人心嚴重的被貪、瞋、癡三毒污染,所以環境才污染。我們斷除三毒,恢復清淨心,世界所有環境的污染就自然會變好。然而科學家不相信,無論怎麼說,他們都不能接受,那就無可奈何,共業所感。

  佛教化三千大千世界不執著,不著相。佛所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身相,依然不著相,不以為然。此是我們應當學習的。如來在果地上不著相才成佛。菩薩因為不著相才成為菩薩。聲聞、緣覺不著相,方能成辟之佛、證須陀洹果。由此可知,「住相」是大病,決定是凡夫,連淨土都不能往生。

我們今天能在此地聚會,緣分亦不是偶然的,而是無量劫的緣分。《金剛經》上有,《無量壽經》上也有,在末法時期聽到大乘經,能生歡喜心的,都是過去生中無量劫來,曾經供養無量無數諸佛如來。有這樣深厚的善根,聽到大乘經才能生歡喜心。既然我們過去生中曾經供養那麼多諸佛如來,修那麼深厚的善根,何以不能成就,落到如此地步;原因是以為世間五欲六塵是真的,貪戀而不肯放下。雖然累積無量無數的善根,此生若是不能成就,來生的環境大概比今生還不如,還苦。自己回家不妨冷靜地想想,我們起心動念,幾個念頭是覺悟的,幾個念頭是迷惑顛倒的。迷的念頭比覺的念頭多,就往下墜,不會往上升。事實非常可怕,也非常嚴肅,是故一定要放下。佛菩薩示現給我們看的,沒有別的,徹底放下而已。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明對治習氣
 

  瞋心一起,於人無益,於己有損;輕亦心意煩燥,重則肝目受傷。須令心中常有一團太和元氣,則疾病消滅,福壽增崇矣。(正)對治瞋恚等義

 
倫理道德:性相近,習相遠
 

  人生百日,人生下來一百天,體露真常。這一百天的小孩,你看看他,他那個本善完全表現在外頭,那是什麼?那就是佛陀,你本來是佛。你看,人出生到這個世間,本來是佛,以後怎麼會淪落成這個樣子?本來是聖人。這個問題底下一句就解釋出來了,《三字經》上的,「性相近,習相遠」。本性是本善的,完全相同,但是習性不一樣了。近朱則赤,近墨則黑,就看他在什麼環境,他接觸的是什麼人,他要跟聖人在一起,他成聖人;他跟佛菩薩在一起,他就成佛、成菩薩;他跟六道凡夫在一起,他就墮落到六道,就這麼個道理。從這個事實於是就生起教育這個念頭,教育從哪來的?從這起來的,要教。「茍不教,性乃遷」,他會隨著外頭環境變,不教怎麼行?怎麼個教法?「教之道,貴以專」。你看,老祖宗這八句話,是中國教育的智慧、教育的理念、教育的總綱領。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二六八集)2013/4/22 檔名:02-040-0268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新譯(33)
  
 

清朝崑山周夢顏安士氏述/民國蓬島思尼子新譯

 舉國孝養【雜寶藏經】

  無量劫以前有個惡劣的國家,國名叫做棄老。那個國家有一條王法,凡是年紀大的老人都要驅逐。有一個大臣非常孝順,偷偷地造一個地室,把父親藏在裡面盡心供養。有一天,有個天神手裡提著兩條蛇問國王說:「若能分辨出兩條蛇的雌雄,我就保護你的國家平安,要不然就要消滅你的國家。」國王非常憂慮,訪遍朝廷所有官員,沒有人能夠知道。那個孝順的大臣偷偷地請問父親,父親說:「把牠們放到細軟的東西上,性情急躁的就是雄蛇,性情柔和的就是雌蛇。」大臣就用父親的話來答覆天神。

  天神又問:「誰對於迷睡的人來說叫做清醒?誰對於清醒的人來說叫做迷睡?」大臣就問父親,父親說:「這說的是比丘,和凡夫相比,叫做清醒的人;若和羅漢相比,就叫做迷睡的人。」

  天神指著國王的大象問有多重,大眾又很懊惱。大臣又回去問父親,父親說:「把大象放到船上,看船沉入水中的水位有多少,再用稱過的石頭放進船上,讓它和大象的水位相同,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

  天神又問:「怎麼讓一捧水多過大海水呢?」大臣的父親傳話說:「如果能夠具備至誠心,以一捧水供養佛僧和父母,以及困境中的病人,所得到的福報就無量無邊。海水雖然很多,只不過是一劫而已。」

  天神變成一個飢餓的人,瘦弱得只剩下皮包骨,而來問說:「世間飢餓的人有比我更悲慘的嗎?」大家都無法回答他。大臣父親說:「人如果吝嗇、貪婪、嫉妒,後世墮落在餓鬼道,百千萬年都聽不到水漿這個名詞;一舉一動,骨節就像火燒一樣。這種身出飢餓火焰的痛苦,應當超過你百千萬倍。」

  天神又變化成一個人,手腳都被鐐銬,脖子又扣上枷鎖,身上出火,全身焦爛,而來問說:「世上有比我更苦的嗎?」大臣父親說:「人如果不孝順父母,忤逆、陷害師長,誹謗三寶,後世墮落地獄中,一天一夜,萬死萬生,應當是比你悲慘百千萬倍。」

  天神變化成一個女人,長相端正無比,而來問說:「世上有比我更美麗的嗎?」大臣父親說:「如果敬信三寶,孝順父母,喜歡布施、忍辱、精進、持戒,就會投生到天上,端正殊勝,超過你百千萬倍。拿你和他相比,就像是一隻瞎獼猴。」

  天神取一根四面方正的旃檀木問說:「哪一頭是樹根,哪一頭是樹尾?」大臣父親說:「放進水裡,根自然在下面,尾端自然在上面。」

  天神又以兩匹白母馬,體型顏色並沒有差別,而問說:「哪隻是母?哪隻是子?」大臣的父親說:「拿草給牠們吃,如果是母馬,必定會讓草給子馬吃。」

  這樣的幾次發問,大臣父親都一一答覆。天神大為高興,就答應保護國土。這時國王大喜,而問大臣說:「是你自己知道的,或是別人教你的呢?」大臣就把實情稟告國王,國王就迎請他父親來供養,尊他為國師。大臣說:「國王應當普告天下,不准拋棄老人;如果有不孝的人,就要判處重罪。」從此惡法就消除了,人人都知道要孝養老人。

【按】佛說:「當時的父親就是我,當時的大臣就是舍利弗,當時的國王就是阿闍世王,當時的天神就是阿難。」

 異香遠聞【法苑珠林】

  唐朝的慈州刺史王千石,生性仁慈孝順,以沉著謹慎聞名,尤其精通佛典。貞觀六年,為父守喪,哀傷超過一般人。他親自為父親修造墳墓,並在墳墓左邊搭棚居住,每天晚上必定誦經,以增加父親的福報,那個地方常常聽到非常清脆的擊磬聲,幾里遠都能聞到奇妙的香氣。

【按】剛剛死去的人,神識昏迷不清,前面無法見到光明,張目望去不見任何同伴,四十九天內恐怖驚惶,痛苦無量,時時盼望陽世的親人為他修福救拔。所以,孝子慈孫不但要使父母的形體得到安葬,並且要使父母的神識有適宜的歸處。就像是桃李的果核,能夠不斷產生生機的是它的果仁,而不是殼。現在的人只知道接近父母的屍體和棺木時,必須非常地誠懇,不能夠欺騙,而對於父母的神識,反而不讓他有適宜的歸處,這難道不就是保護他的殼而拋棄他的果仁嗎?

 出家報父【緇門崇行錄】

  唐朝的謝某,父親以捕魚為業,不幸落水淹死。謝某想到父親殺業非常多,必然會墮落惡道,於是落髮出家為僧,法名師備,發憤修持苦行。有一天帶領僧眾下山,足部受傷流血,忽然大悟。後來夢見父親來道謝說:「我仰仗你出家修行明心見性的功德,現在已經生天了,所以特地來告訴你!」

【按】《賢愚因緣經》說:「就像有一百個盲人,有一個明醫能治好他們的眼睛,頓時就能見到光明;又有一百個犯人應該挖去眼睛,一個有能力的人能挽救他們的罪,讓他們不會失去眼睛。這兩個人的福報雖然無量,還比不上讓人出家及自己出家的功德宏大。」既然如此,那麼兒子能夠出家,父母因而生天,又有什麼可以懷疑的呢?

 樹德資親【感應篇廣疏】

  宋朝的朱壽昌,是刑部侍郎朱巽的兒子。他的母親劉氏出身低微,在壽昌七歲的時候,父親鎮守雍地,把壽昌的母親嫁到民間。壽昌長大後非常思念母親,哀傷不已,就辭官找尋母親,走遍四方,歷盡艱苦。為報答母恩,刺血書寫《水懺》一部,刻印流通,日夜念誦不斷。後來走到同州,忽然和母親相遇,兩人相擁痛哭,感動了過路的行人。於是迎請母親回家孝養,又出來擔任司農少卿,士大夫為他作傳的非常多。

【按】刺血寫懺,晝夜念誦,多麼精誠,難怪能夠忽然遇到母親。但是《小學》(1)裡面反而把這件事省略了,這是什麼居心呢?

 (1)學:這是南宋朱熹、劉子澄所編著的童蒙教材。書中滲入「人死如燈滅」的神滅論思想,以便達成滅佛私心,造成後世學人普遍不信因果報應,爭相毀謗佛教。因此,怎麼可能會將朱壽昌念誦佛經的感應事蹟記載進去呢?

 樹德資親【感應篇廣疏】

  福建的林承美,小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的母親守節撫養他。後來母親死了,承美日夜不停地哭泣,憂慮自己不能報答母恩。有一位禪師告訴他說:「孝子思親,痛哭是沒有用的,應當尋求怎樣報答的方法。俗話說:『作善事,親人就會得益;作惡事,親人就有憂患。』孩子想要報答親恩,惟有戒殺放生、廣積陰德,才能真正報答。」承美聽後有所省悟,發願戒殺放生,廣行善事。後來享年九十六歲,科第為閩中第一名。

【按】世上有善於盡孝的人,有不善於盡孝的人。我盡到自己的誠心,能夠使父母親得到真實的利益,這是善於盡孝的人;我盡到自己的誠心,卻無法使父母親得到真實的利益,這是不善於盡孝的人。如果說哭泣盡哀就叫做孝,縱使兩個眼睛淚流得像潰決的江河,對於父母親又有什麼利益呢?如果說身披衰麻就叫做孝,任你積麻成山,坐臥其中,對於父母親又有什麼利益呢?披麻戴孝、痛哭流涕,原本就是作為人子所必定不可廢棄的常情,但要讓辛勞生養的父母得到真實的利益,那就要用禪師所說的方法,而不是只用這種表面的形式。

  >>續載中……

 
心得交流:eh15305同學的學佛心得
 

標題:只有真看破放下,才會自覺起修

  老恩師開示:「認識清楚,這就放下了。認識清楚,就是章嘉大師所說的看破。看破之後你才會放下。」

  老恩師這一句樸素無華的「看破放下」義理深邃,如果解釋起來需要很多言語或文字。我們在《阿含經》中看到,佛世的時候,弟子們聽佛講經後歡喜信受者,就各自修持去了。因為他們理解了佛說的義理,此後或在深山、或在山洞、或在樹下靜辟之處精進起修。

  禪宗講「悟後起修」,何者為「悟」?為何得「悟」後才能起修?其實就是明理之後起修,這才是自覺真心的修持。明的是什麼理?就是佛說的諸事緣起,諸事無常,大乘講諸相無自性,如果能真正理解這些道理就是看破。「看破」就是依佛教理來認識自身結構和人與事的和合本質,認識了自身,人事的和合本質後,自然就會「放下」。能「放下的人,自然而然的就會自覺地進入起修階段直至精進。

  佛世的佛弟子聽經明理,轉身精進起修,就是看破就放下了。禪宗所謂「悟後」也就是講明白了道理,放下世俗、世欲,也是「看破放下」的範疇,當進入這一角色就自然能自覺起修乃至精進。

  那如何得「悟」呢?末學認為,一者聽經明理,二者在生活中觀察生活。當真正認識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後,自然會自覺起修。如何認識體驗諸法無我,諸事無常,就是在生活中細心觀察「我」與「諸事」的和合關係。簡單點的比如,當看到人生病後,生活無法自理,處處受制之時,這自然會打動自己的思維,或作是思維,此病人雖說是人,實在比動物還不如,之後必有一個認識,想得通者,就會感覺到還有什麼好執著的呢,在生活中作如此等等聞思。能真正放下的,就是真正的看破,就必然會自覺起修。像老實聽話的人,一聽極樂世界好,對比此界的生活和個人經歷後,感覺到還是往生好,於是就會自覺的、死心塌地的念佛求生。

  因此,只有真正老實聽話的人,才會放下妄想,憑一句佛號精進起修;只有真正能看破世間人事和合的假相、苦相,才會放下執著,只有放下了,才會自然而然的、自覺地精進起修,那時即使是九牛二虎之力,也難把該人拉回。

  所以,末學認為沒有真正的「看破」,就不會「放下」,就會有「執著」,就絕不會自覺起修乃至精進,如說有,那都是假的、口頭的,自欺欺人的,絕對不會有成就的。阿彌陀佛。

  上之所述,是末學的自我的學習中的感受,不妥之處,誠請老師、同修師兄們給予指出斧正,末學感恩是盼。阿彌陀佛!

  (文章來源「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問:請問佛菩薩為何不現出大音聲和大光明,讓所有世界的人、畜生,在同一時間能聽到佛菩薩講法?雖然我們有業障,但佛有大神通,是否能幫助眾生見聞佛菩薩?

答:告訴諸位,不能,為什麼不能?大乘經教上講得很多,佛菩薩不起心、不動念,他怎麼講?我們現在這種想法,都是把佛菩薩當作是我們普通人,都起心動念,他可以這樣做法。他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說他怎麼講?所以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感應道交的例子,我們在江本博士的水實驗裡面,真的得到了科學的證明。所以佛菩薩與眾生是感應道交,換句話說,他是被動的,我們是主動,這就是大經裡面說佛不度眾生的道理。佛應化在世間,幫助我們,是階段性的,是幫助初學。初學還是感應,絕對他沒有意思說我有個意思動個念頭什麼,那他就變成凡夫,他就墮落了,沒有這個道理。

    我們中國老祖宗教給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句話了不起!所以一切我們要從內心裡面去反省,才能解決問題。碰到疑難問題,不要向外面找,從內心裡找,這才是解決之道。佛法講得很清楚,真正最高的指導原則就是看破、放下!

問:《地藏經》說在夢中可親領我們看到諸眷屬。請問為何不能讓我們在清醒的時候看到?我每天念《地藏經》,但疑問很多,請求開示。

答:念《地藏經》看不到,就是因為你疑問很多;你要沒有疑問,你就看到了,不但在夢中能看到,不在夢中也能看到。所謂誠則靈,真誠到極處,就起感應道交的作用。而感應道交跟我們最容易的是鬼道,鬼道跟我們最近,就像住在隔壁一樣。天道距離就遠一點,那個功夫就要更深,所以見鬼不難。我過去一個朋友,在抗戰念書時候的同學,以後台灣我們又碰到,我出家之後他也出家。我跟老師學講經,他想到講經很辛苦,人家未必相信,他就學密去。跟屈上師去學密,他說我一現神通,人家就相信了,他去學神通。大概學了一年,他告訴我,他看到鬼了,每天看到,就跟我們平常看到人一樣。不過常常跟鬼往來,臉上有陰氣,氣色不好,人會浮腫,臉上沒有光采。我把這個事情告訴李老師,李老師說各有因緣。好像到第二年還是第三年他就過世了。所以遇到真正善知識,沒有信心,這是很可惜的一樁事情。

問:我去五台山,照了一張觀音菩薩的畫像,但是由於角度不好,照成半身的照片。請問這樣半身的照片可以供養在家中嗎?

答:我們供養佛菩薩供養全身,不供養半身的,尤其不能供養一個佛頭,這個非常的忌諱,這不好,這個常識要懂。

  (節錄自21-343學佛答問)

 
淨空老和尚網路直播台
 

◎淨空老和尚最近講演資訊,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DV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台灣地區同修索取法寶,請至「華藏淨宗學會弘化網-法寶結緣」。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email protected]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email protected]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本科到專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相關資訊。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email protected]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講記組恭製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1號2樓
電話 : (8862) 2754-7178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