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  精彩導讀  雜誌下載  常見問題  繁簡轉換程式下載

2001.05.12  星期六  VOL.47


 

古德說過,舌頭是口雙鋒的利劍,它一旦出了災禍,一邊傷了別人,同時另一邊也傷了自己。佛家戒律以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來警戒修行人,慎防口過。願同修念阿彌陀佛,謹口勤修。

 

卷首語
編者的話

 

沒有人不是帶業而來的,沒有一位是不造業的,所以不免長病。孔聖人尚且長病,何況凡夫!一般人長病就怨天尤人。我們念佛令三業清淨,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罪業如果未消,仍是要長病。如果罪業消了,病就會好。

這是李老師對我們的開示。佛菩薩是乘願而來,遊戲人間;凡夫則是酬償業報而來。業就是我們過去生中所作所為,甚至起心動念所造的因而成就了今生之業,有因必定有果,所以,學佛之人一定勇敢的面對,切勿怨天尤人。如若還要怨天尤人,那就是又造了來生不善之業,如此惡性循環,就永無出頭之日了。切記!慎思!

 

返回

 

經論輯要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47)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恭敬整理

 

四攝莊嚴故,常勤攝化一切眾生。

第四「同事」。古德講:「和光同事,令其各得瞻依」。這一句話雖然簡單,實際上包羅萬象。「和光同事」就是儒家講的「禮之用,和為貴」,佛法講的「六和敬」,能夠與大眾和睦相處,這是究竟圓滿的高度智慧。什麼樣的人才能與九法界眾生和睦相處?只有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也能做到,但是沒有佛那樣的純正自然,因為佛是圓滿性德的起用。

凡夫煩惱習氣深重,因此不能與別人相處。煩惱總不出妄想、分別、執著,法身大士,分別執著斷盡了,妄想(無明)也是分分在破除,所以他們能做到。我們做不到就決定輪迴;既然不免輪迴,就決定墮三惡道。

「人貴自覺」,佛法的教學無他,只是幫助我們覺悟而已。佛對我們是增上緣,自己必須要有所緣緣、無間緣,才會有成就。所緣緣,緣佛菩薩的教誨,就是一定要接受佛菩薩的教誨,而且接受教誨決定不中斷。古人所謂「三日不讀聖賢書,面目全非」。古人聽聖賢教誨能保持三天,我們是一天都保不住;由此可知,現在人的善根確實不如古人。天天薰習依舊不能回頭,這是佛經講的「一闡提」,闡提就是沒有善根的意思、善根斷了,這是形容。善根怎麼會斷?業障太重,善根不起作用,雖有等於斷了。因此,我們今天要努力克服自己,「克己」的功夫就是我們這一生修學成敗的關鍵。

同事攝就是「六和敬」,六和敬是六個「同」。「見和同解」,我們的見解依靠佛菩薩的教誨,在此建立同解。契入佛的境界,見思、塵沙煩惱斷了,無明也破了幾品,這時見解自然就相同。我們今天見解不同,是因為有分別、執著,各人的分別、執著不相同。分別、執著都放下,見解哪有不同的道理?所謂是「佛佛道同」,法身菩薩見解幾乎都相同。因此,不同的見解、不同的想法、不同的看法,都是由於不同的分別、執著所產生的。

分別執著決定是虛妄、是錯誤的,因此決定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自己的意思是錯誤的。到什麼時候才能相信?證得阿羅漢果之後,方可相信。這是佛的方便說,不是究竟說,究竟說是破無明之後,方可完全相信自己。破執著才離開六道輪迴;換言之,輪迴知見沒有了,輪迴知見絕對是錯誤的知見,但還不出十法界,這時的思想見解,稱為正覺,進入四聖法界。四聖法界的知見還不是究竟純真,屬於天台大師「六即佛」裡的「相似即佛」,相似即佛就是正覺。從相似即佛再把分別斷掉,世出世間法一切不分別,這時心清淨,心入三摩地,破一品無明就是正等正覺。

正等正覺就是華嚴會上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十法界的菩薩、佛都是正覺,不是正等正覺。究竟覺只有一位,正等正覺有四十一個位次,他們能與一切眾生和光同塵,決定沒有執著。權教菩薩就是四聖法界的聖者,他們的分別心愈來愈淡薄,到初住位分別完全沒有了,才能與九法界一切眾生和光同事。

和光同事是什麼意義?是什麼樣子?它的樣子就是隨類化身,它的意義就是隨機說法。由此可知,一切為眾生,不是為自己。阿羅漢已經破了我執,圓教初住以上的法身菩薩,我執、法執都破了,與《金剛經》所講的離四相、離四見完全相應,確實「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但四相沒有,四見的念頭也沒有,這樣才能圓滿的同事。不能與一切眾生同事,如何幫助一切眾生回頭?

四攝以同事的意義為主,用現在話說,就是你要想幫助眾生、教化眾生,就決定不能脫離眾生。佛法常講「廣結法緣」,同事是結法緣。法緣在什麼地方結?一切時一切處。絕對不是說,等我學成之後再跟眾生結緣,來不及了。結緣不需要物品、金錢、財物,就是和大眾親切相處,不可以脫離群眾。

發心講經、弘法,一定要有聽眾,聽眾多少是你的法緣。你平常不親近大眾,將來經教學會了,講經天花亂墜,但是沒有人聽,因為沒有法緣,所以結法緣是多麼重要!我們今天要廣度眾生,要團結世界上不同的宗教與族群,就要與一切的宗教、族群結緣,將來弘法,他就歡喜來聽。為什麼阿彌陀佛在諸佛當中稱之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阿彌陀佛的法緣最殊勝。他在因地決定是不放棄與每個眾生同事的機緣,他的緣才這麼殊勝,這是因果。種善因,將來一定有善果。

人決定不能離開團體,決定要跟團體和睦相處,跟大眾一樣的生活,得大眾的歡喜心。四眾同學不相捨離,你的緣才殊勝。如果把自己搞成一個特殊的階級,不跟大眾相處,將來成佛也是孤家寡人,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

《禮記•學記》講,「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教學哪一個最優先?「四攝法」最優先。對現代教學也有很重要的作用,老師如何攝受學生,讓學生對老師心服口服?國家領導人如何攝受全國的人民,讓全國人民對國家領導人心服口服?佛教我們「四攝法」。我們學佛身為佛弟子,無論是出家、在家,都有弘法利生的使命。如何幫助別人斷惡修善、破迷開悟、轉凡成聖?四攝是第一課;不懂得四攝,沒有辦法教人,沒有辦法與人相處,所以這是很重要的一門課程。

 

返回


楊枝淨水
修行從心地修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恭敬整理

  

【境隨心轉】

《華嚴經》講十種身,十種身實在說是在一身顯示十種德能、德行。身體是個形相,形相是外表,有外一定有裡,因為外表的形相是由內心變現出來的。世俗人所謂富貴人有富貴相,貧賤人有貧賤相。由此可知,佛一定有佛相,菩薩一定有菩薩相,這是從外表上說。真正有智慧、有學問的人,見相就是見性,見相沒有一樣不透徹。我們的點點滴滴都顯示在外,只有愚痴的人看不出來,有智慧、心地很細的人,觀察入微,從大相就能見到一個人的心願。

佛的十種身是以菩提身為主,菩提身是菩提心所現。真正發菩提心的人,菩提心第一,體是真誠心,《觀無量壽佛經》所說的「至誠心」(真誠到了極處),這是所有一切心的根源。佛的十種身就是十種心變現出來的,十種心以菩提心為根本,現的身相稱之為「菩提身」。佛的智身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權實二智。佛的願身,願概略的說是四弘誓願。他的心願都顯現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之中,相隨心轉,身隨心轉(身是體質),環境隨心轉,是心轉境界,不是境界轉心。

我們在古典文學、詩詞裡,見到一些文人羡慕出家人,在他們想像當中,最好的環境都被出家人居住了,世法講風水,風水絕佳之處都被出家人佔有了。他們所說的這些話,乍聽之下很有道理,因為自古以來的叢林寺院、道場,確確實實都是最好的風水,最好的修心養性生活的好環境,真正是山明水秀。即使到今天,這些寺院年久失修,可是山川的靈氣依在。我們稱靈氣,外國人說磁場。這是什麼道理?境隨心轉。

心地真誠、清淨、慈悲的人居住的地方,環境自然轉變,這就是所謂的「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沒有福的人無法在福地居住,即使能住得下來,那個福地也慢慢起變化。由此可知,風水沒有一定,是隨心所轉,所謂「境隨心轉」。所以,佛教導人不要注重居住環境,要著重在心地。心好,相好、身好,居住的環境一定好,佛說的是真話、是真理。我們細細去思惟,漸漸體會到這個道理與事實真相,我們才樂意接受,依教奉行。心地好,任何環境都好;地藏菩薩心地好,住在地獄都是福地。

【眾生自悟自度】

祖師大德時時勉勵學人,修行要從心地上修。佛的心不是從外面求來的,經論上講得很清楚,佛心是我們自己的真心本性,學佛就是恢復自己的真心本性而已。所以,佛在大經中說「佛不度眾生」,這是真話。眾生自悟自度。沒有覺悟的時候,佛菩薩幫助你覺悟,覺悟之後是自修、自行、自度,自己成就。因此,佛稱為「無依道人」,不依靠任何人,不依靠外界,才能成就。但是不依靠也得有條件,就是你已經開悟,不需要一切依靠;當你沒有開悟之前,依靠還是必要的。

【依靠三皈依】

佛教初學有「三皈依」這個課程,依就是依靠,三皈依是從原理原則上說的。落實在事相上,「自性覺」,一定要依靠佛,佛是真正覺悟的人,不依佛我們憑著什麼覺悟?我們傳授三皈依,教導大家依靠阿彌陀佛,親近阿彌陀佛,決定求生淨土。「自性正」,我們現在邪知邪見,起心動念有我、有私,就是邪知邪見。我執沒破、法執沒破,知見就不正。煩惱、習氣存在,要說自己是正知正見,那是大妄語,是自欺欺人,在這個階段只有依靠佛法。每天讀經,讀經就是皈依法,經典是一面鏡子,讀經的時候反省自己起心動念、所作所為,與經上講的相應不相應,這叫真修行。相應的、完全沒有違背的,要歡喜保持,明天還要做到,不能失掉;不相應的、相違背的,要趕緊改過,依照經典所說做為標準,這是真正皈依法。「皈依僧」,就是恢復我們自己的清淨心,以清淨心處事待人接物,自然與六和敬相應。

【敦倫盡分】

今日的社會病得非常嚴重,自古以來沒有見到如此嚴重的病態,這是因為喪失了倫常,所以天下大亂。為挽救這個時代,恢復社會的正常,印光大師提出的綱領絕對正確-「敦倫盡分,閑邪存誠,深信因果,信願念佛」十六個字。我們今天做到這十六個字,就可以拯救二十一世紀。什麼是「倫」?倫就是類,在一切眾生中,我們是人類。什麼是「敦倫」?在人類中做一個好人,給同類、異類都做一個典型、榜樣,這是敦倫。人類裡又分許多類,我們是學佛這一類。學佛就要像佛,心要像佛、相要像佛、一切行為要像佛,做學佛人的好榜樣,這是敦倫。學佛人又分許多類,我們是出家這一類,要給出家人做一個榜樣。居住的所在叫做道場,要給一切道場做一個榜樣。盡心盡力將本分做好,這叫盡分。

在現前這個社會,教學無比重要,這是基礎的教學。捨離基礎,一切法都不能建立,一切的修學決定落空,這是我們必須明白,不能不認真努力的。我們做好,才對得起自己,這一生才不空過,對得起父母、對得起佛菩薩、對得起老師、對得起一切眾生。因為我們無明沒破、煩惱沒斷,所以現前這個階段必須依靠三寶,認真努力的修學,改毛病、改習氣、改心理,才能獲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保佑。

【心存佛心】

諸位如果仔細、冷靜的觀察新加坡這個道場,你會很明顯的覺察到它與別的地方不一樣。這是因為領導的人存心不一樣,確實是佛心,沒有一念為自己。這個道場四眾同心同德能維持多久?不要說多,一天就夠了,一天修學的功德得無量劫的福報。不要想這個道場將來能傳幾百年、幾千年,都是打妄想,我們自己與一切眾生哪有那麼大的福報?釋迦牟尼佛有究竟圓滿的福報,以中國的算法,三千年之後的現在,他的法就衰了。可是佛對我們說真實話,點點滴滴的功德盡虛空、遍法界,你無論在哪個處所、無論在哪一道裡,決定享福。

你修的是真實的福報,真實的離開了分別、執著,所以這心量是遍虛空法界。修一天的福報都是遍虛空法界,永遠享受不盡,何況你天天在修,修了十幾年,修了幾十年,這個福報無量無邊。這個道理,不但世間人不懂,連學佛出家都有很多人不懂,這是因為不讀大乘經,所以不知道。讀大乘經,佛說也必得深解義趣,這才能懂。展開經卷,如何才能深解?深解與自己的心成正比例,自己的心有一分清淨就解一分,兩分清淨就解兩分,十分清淨就解十分。經義深度是無底的,廣度也是無邊的,我們的真心也是無底、無邊,若不用真心,如何能解經的真實義?「願解如來真實義」不容易,沒有修行功夫的人做不到。

 

返回

 

蓮語珠璣
印光大師開示

 

人生世間,所資以成德達才,建功立業,以及一才一藝養活身家者,皆由文字主持之力,而得成就。字為世間至寶,能使凡者聖,愚者智,貧賤者富貴,疾病者康寧。聖賢道脈,得之於千古。身家經營,遺之於子孫,莫不仗字之力。使世無字,則一切事理,皆不成立。而人與禽獸無異矣。既有如是功力,固宜珍重愛惜。竊見今人任意褻汙,是直以至寶等糞土耳。能不現生折福折壽,來生無知無識乎哉。(正)挽回劫運論

 

返回

 

多元文化論壇
落實宗教教育

      

這個世間,講經說法的人太少了,要想挽救世道人心,挽救劫難,沒有別的,決定要提倡宗教教育。因為今天家庭教育沒有了,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與聖賢教育完全脫節了,所以社會動亂,災難頻繁。解決的辦法,只有提倡聖賢教育。提倡聖賢教育,在現階段能做的,只有宗教。因此我才聯合世界上各個宗教的領導人、傳教師,希望我們常常能夠聚會,建立共識。

在佛教,要把佛陀的慈悲,落實在我們自己身上;在天主教,一定要把耶穌基督的愛心,落實在他們信徒身上;伊斯蘭的教徒,一定要把阿拉的仁慈,落實在他們信徒身上。於是我們就了解,所有不同的宗教,心是一樣的:仁慈博愛。每一個宗教的愛心都是超越時空、超越種族、超越國界、超越宗教,宗教哪有不能融合、哪有不能團結的道理?不能團結、不能融合,是對於自己的典籍沒有深入。《聖經》裡,上帝愛世人,他有分國家、族群嗎?沒有,他愛的是世人。「世人」兩個字擴大,可以到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上帝這個愛心,我們尊敬、佩服,他沒有私心。《古蘭經》講「阿拉確實是仁慈的」,他也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他也沒有分國界,分族群,所以他的教向全世界弘揚,全世界每個地方都有他的信徒,不分族群、不分國界,這個心量多大!佛家講得更具體,「清淨、平等、慈悲」。特別是在淨宗法門,《無量壽經》漢譯的經題:清淨平等覺經。清淨平等覺就是大慈大悲,我們一定要落實,這才叫學佛。所以佛弟子要學佛,基督教弟子要學耶穌,天主教應當學聖母,猶太教要學上帝。如果不能把神聖的大愛,落實在我們自己身上,用我們自己這個身體發揚光大,宗教經典講的愛都落空了,到哪裡去找?經本上找不到。一定要落實在我們的心裡,落實在我們的行為,真正去愛世人。菩薩捨己為人,這值得人讚歎。(節錄自《華嚴經》376卷)

 
返回

 

答疑解惑                      
                      淨空法師解答於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問:居士在家做課施大悲水,如何施法?

答:「施」是布施,就是你念大悲水布施給一切苦難眾生。通常有兩種,一種是幫助人治病,另一種是布施小動物,像螞蟻、爬蟲一類的小動物。念大悲咒的時候一定要有大悲心,如果沒有大悲心,這個大悲水就不靈。心地愈慈悲、真誠,大悲水就會有感應。

問:如何選擇學講的經典?我個人深愛《首楞嚴經》,究竟哪一部經更有益於當今社會?

答:《首楞嚴經》是一部大乘圓教經典,分量太大,比較深,在現前社會契機的面比較窄小。這部經是對上根人說的,用現在話來說,是對高級知識分子說的。你要發心學這部經,你就不是度普通人,你度受過高等教育的這些人。這很難得,也相當不容易,能發這個心很好。學《楞嚴經》一定要看註解,如果不看註解很難看得懂。註解比較淺一點的,如近代圓瑛法師的《楞嚴經講義》,以此來做基礎,入門比較方便。

因此,選擇經典,一定要選擇自己有能力受持的,就是適合自己程度的。選得太高了,自己無法受持,反而得不到利益,這一點不能不留意。要選擇適合於自己根性,適合於自己生活環境,適合於自己工作,最好能與自己的生活、工作都能融成一片,這樣修學就非常得力;如果所學非所用,就有相當困難,這是我們選擇經典不能不知道的事情。

問:我專修觀音法門,繞佛時小聲念觀音菩薩,可以嗎?如果讀《無量壽經》,是否就不是一門專修,能否只讀《普門品》?

答:修行的方法,古人的典範很多。江味農居士一生念《金剛經》,他放下經本,就念南無阿彌陀佛,他是「教宗般若,行在彌陀」。你念《無量壽經》、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沒有妨礙。念《普門品》、念觀世音菩薩聖號也可以,你把修學的功德迴向求生淨土都能得生。《無量壽經》的「三輩往生品」,最後一段經文,就專門說不是專修淨土的人,修學其他大乘法門的人,將修學功德迴向求生淨土,同樣往生。彌陀西方淨土的門非常廣大,並不是一定要接引專修專弘的;修學其他法門,將修行的功德迴向往生,統統得生。

何謂「功德」?真實的功德就是清淨心。佛經常說:「心淨則佛土淨」,修行最重要的是清淨心,遠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功德就現前了。再講明顯、具體一點,「持戒有功,得定是德」,因戒得定;「修定有功,開慧是德」,功是修因,德是果報。你要有真正的修功,真實的果德。持戒如果不能得定,那個戒是福報,福德不是功德。

持戒若還有妄想、分別、執著,看這個人破戒、那個人犯戒,就把自己的功德毀掉了。如何持戒才有「功德」?就是惠能大師講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如此持戒能得定,否則持戒都是福德,不是功德。功德能了生死、出三界,福德不能。因此,功德與福德要辨別清楚,千萬不能搞錯。又說:「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又常言:「火燒功德林」。「火」是發脾氣;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一不高興、一發脾氣,功德就完了。因此,功德很不容易修積,如果在臨命終時發一個脾氣,這一生所修的功德都完了。

你要知道自己修積多少功德,就想想從什麼時候沒有發脾氣。你要知道,瞋恚心把你的功德失去了,貪愛心一樣也失去。換言之,七情五欲是喜怒哀樂愛惡欲,這七樣都把你的功德破壞了。由此可知,功德很不容易修,福德容易修,福德不會失去;功德不容易修,卻很容易失去。

問:一貫道是五道合一:佛、儒、伊斯蘭、基督、道教,是否此教早有多元文化的先見之明,是否理念很正確?

答:一貫道崇尚五教,五教都不承認它,五教都不與它往來,這樣算是多元文化的先進嗎?諸位同修必須要有智慧,否則很容易受誘惑。你要是走到這個門,你這一生只能修福報,決不能超越輪迴。古聖先賢一再教導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五個教都學,怎麼能成功?淨土宗裡面的「五經一論」,這六門都學,不是一個普通根性的人能成就的;最容易成就的,還是在這六種課程裡面選擇一種,一門深入,單刀直入。

佛、儒、伊斯蘭、基督、道教是五個宗教,不是五個宗派,五個宗教合起來修,修成什麼樣子?不像佛,也不像基督,也不像回教,不知道修成什麼樣子。所以,這不是正教,我們一定要清楚。五個宗教你願意學哪一個,你就進入這個教門,都是好事情。五個宗教可以做朋友,可以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共同維護社會安定,世界和平,這是正確的。所以,我們佛門決不會拉基督教徒,叫他們放棄基督教來修學佛法。人各有志,人各有緣,我們拉人家的信徒,這是不道德的。我們與各個宗教往來,絕對尊重他們的宗教、信徒,讚歎他們的宗教、信徒,決不拉他的信徒到我這來,我們才能交朋友。如果互相拉信徒,決定走向競爭,最後就戰爭。

一貫道雖然尊重五個宗教,但它什麼都不是。我曾經看過一貫道註解的《金剛經》、《心經》,經文一個字沒錯,但註解完全不是那麼回事,這就是古大德講的,「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他完全是用他自己的意思來解釋經,把經解得支離破碎,諸佛菩薩看到也嘆息,這造很重的罪業!一貫道如果真正走上軌道,我也稱讚它。怎麼走上軌道?你學佛跟佛教的法師學;你學基督,到基督教跟牧師學;你是伊斯蘭教,你跟清真寺的阿訇學。這個我們讚歎,這是正教,真正能幫助人。自己不可以憑著自己的意見來解經,這是佛家講的曲解如來真實義、錯解如來真實義,怎麼會有成就?

問:佛教徒燒金紙給已故親人,能否得到?有必要嗎?燒金紙如果親人在地獄和畜生道,如何得到?

答:這裡頭有個誤會,佛教沒有給死人燒金銀紙的,《大藏經》沒有這個說法。給亡者燒金銀紙是中國的古老風俗習慣,不是佛教,不能把它附會到佛教裡來。但是現在佛教寺院裡面,好像超度佛事的時候也有這些作法,那是變了質的佛教,不是真正的佛教,真正佛教裡沒有。

印光大師在《文鈔》裡,曾經回答過這樣的問題,大師答覆的很妙,「如果家親眷屬是在餓鬼道就有用,他真能得到。他要是到畜生道或者到人道就用不上,六道裡只有鬼道用得上。」所以,印光大師是既不贊成也不反對,因為如果萬一他在餓鬼道,你不准他燒,這不是斷了人家的財路。老和尚這個開導通情達理,我們順從老和尚的指示就很好。

問:人有靈魂嗎?靈魂在人體的哪一部分?

答:我問你一個問題,你晚上睡覺會不會作夢?你那個夢是在哪個部位?是在頭上?是在眼睛上?還是在手上、腳上?從作夢就能肯定靈魂存在。靈魂離開身體,這個人作夢去了,不會再醒來,就這麼回事情,它到另外一個空間生活了。你懂得這個道理,人有沒有死?人沒有死,死是你的靈魂離開這個身體到另外一個境界,去找另外一個身體。

此地又必須跟諸位解釋,魂不靈,如果魂是靈的話,你來投胎一定會投胎到帝王將相之家、富貴之家,一出生就享福,那多自在!你為什麼投在一個平常人家?為什麼到餓鬼道、地獄道、畜生道?由此可知,它不靈。它究竟是什麼樣子?魂是迷惑顛倒。你要不相信,你細細去思惟,晚上作夢在夢中,頭腦決定沒有清醒時這麼清楚。從這個地方就能體會到,夢境裡迷,醒過來頭腦清醒。人神識離開身體就跟作夢一樣,所以是迷魂,不是靈魂。孔老夫子講了實在話,他在《易經•繫辭》裡說:「遊魂為變,精氣為物。」魂是什麼?速度很大,到處飄蕩,不穩定,說遊魂與佛法講的神識的狀況非常接近。

問:人死後靈魂從何處往生?

答:佛在經典裡面說的有很多部位。臨命終時仔細去勘驗,如果這個靈魂是從腳心離開,就是墮地獄。怎麼勘驗?全身都冷了,腳裡面還有溫度,這就是說明他從腳底走的。從膝蓋走的是餓鬼道;從肚臍走的是畜生道;從心口走的是人道;從頂頭走的是天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從頭頂上走的。如果真的是生天、是往生,神識走得很快。凡是生到善道,身體一定是柔軟的,不會是僵硬的,有的時候一、兩個星期,身體還是軟的。

問:人之初,還沒有到人間來,到人間的意義是什麼?

答:經上有解釋,「人生酬業」,過去造的業現在要受果報,所以來六道受生。我們講投胎、來受這個身,有兩個原因:一是來受果報的;另外就是諸佛菩薩乘願再來,示現度化眾生的。

問:怎樣做人才能達到成佛的目標?

答:依照《十善業道經》去做人就行了。從十善業道的基礎,再提升學佛、學菩薩,修學菩薩六波羅蜜。

問:早晚課之後迴向求生西方,是否為執著?

答:對,但這個執著是可以的,因為《彌陀經》上佛教導我們執持名號。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可以執著,對於西方淨土阿彌陀佛要執著,執著才能往生。但是要曉得,執著往生只能生凡聖同居土,如果把執著去除,你的品位會往上升。可是現在不行,我們除掉就不能往生,所以我們今天非執著不可。至於西方極樂世界的品位,到極樂世界去修。我們此時只求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決定靠得住。 

 

返回

 
淨空法師說故事

天時地利不如人和

 

人生在世間,諺語常講:「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是我們選擇生活環境的指標。哪個地方是好環境?這個地方的人和睦、和善、仁慈,不傷害眾生。前些年我初到澳洲,聽說澳洲人愛護動植物。修公路要砍樹的時候,看到樹上有鳥窩,這個樹就不砍,要等鳥長大,等牠飛走了再砍,有的時候等好幾個月,我們聽了深受感動。其他地方的人,認為這是公家的工程,都不會顧及這些。所以,從這個地方來觀察,你就曉得那個地方人的有愛心,對動植物尚且如此,何況對人?所以這個地方是好的生活環境。(節錄自《太上感應篇》第144卷)

 

返回

 
法寶流通

最新消息

 

現有淨空法師講經有聲版CD片(電腦專用片),太上感應篇2片(1∼254集),華嚴經五(161∼200集),華嚴經六(201∼240集),華嚴經七(241∼280集),華嚴經八(281∼320集),無量壽經細講二(41∼80集),無量壽經二次宣講2片(1∼107集),地藏經含玄義2片(1∼89集),及其他講演音帶、VC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向「社團法人華藏淨宗學會」索取: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一號二樓 Tel:(02)2754-7178;Fax:(02)2754-7262。或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返回

 

信息交流
  

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您有過心靈的感觸嗎?歡迎在「學佛心得」欄目內踴躍投稿。來稿請寄 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feeling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 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news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 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question

*所有稿件,編者有權潤飾修改。

 

返回

 

聲明啟示

淨空法師所有一切著述,暨四眾同修整理文物書刊,公開授權大眾翻印流通,但不得擅自加註版權所有,任意增減內容,非法牟利,侵害公眾權益及原著本意。


若您有任何意見,歡迎來信指導,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adv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