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要把每一天都看作最後的一天,
天天想到我就要死了,還有什麼事情比念佛重要。

 
 
   
  本期專欄: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本期內容簡介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201)
  印光大師開示:明對治習氣
  倫理道德:性相近,習相遠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新譯(41)
  心得交流:eg20953同學的學佛心得
  答疑解惑
  網路講座:淨空老和尚網路首播
  法寶流通
  信息交流
.
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2017.8.15 星期二 Vol. 476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世界各族的祖先和各宗教的聖賢,都教導我們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和聖賢教育。這四種普世教育,對於人心的淨化、社會的和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請看本期專欄

  『心雖無法』。真心確實無法,一法不立。佛門有句話,「佛氏門中,一法不立」,就是清淨心中一法不立。請看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最新訊息:嚴正聲明Facebook

  目前發現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費信箱,會被isp當作廣告信擋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請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無收雜誌建議使用其他Email信箱訂閱,謝謝!

 
本期專欄: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世界各族的祖先和各宗教的聖賢,都教導我們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和聖賢教育。這四種普世教育,對於人心的淨化、社會的和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在四種普世教育之中,因果教育對於端正世道人心特別重要;然而這也是最受到忽視的教育,這是今天社會之所以動盪不安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因果教育非常重要。

  東西方文化對於因果法則都有闡述。下面就對因果法則做些淺顯的介紹。

  一、因果相應:因果的性質必然相同。

  善因所感的必然是善果,惡因所感的必然是惡果,不會錯亂。中國最早的史書《尚書》說:「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基督教《箴言13:21和合本》:「禍患追趕惡人;義人必得善報。」猶太教《聖經.箴言12:21》:「義人不遭災害;惡人滿受禍患。」印度教《摩訶婆羅多5.46》:「沒有誰行善反得惡果的。」回教《古蘭經45:15》:「行善者自受其益,作惡者自受其害。」

  二、歷時而熟:從因到果必須經歷一段時間。

  就像種子種下之後,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成長,才會開花結果,不能馬上得到果實;同樣的道理,作惡或作善之後,不會馬上得到惡報或善報,必須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會顯示報應。

  很多人不信因果,就因為不了解這個原理。人們往往看到行善的人沒得到善報,作惡的人沒得到惡報;甚至於善人反而得的惡報,惡人反而得的善報,於是就否定因果報應。其實這只是自己太短視,如果把時間範圍拉長到數年或數十年,就會清清楚楚看到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所謂「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前面所說的,行善之人得到惡報,其實是因為他從前所做的惡因先成熟,所以先得到惡報。作惡的人得到善報,是因為他從前所做的善因先成熟,所以先得到善報。只要假以時日,這些舊的報應消盡之後,新的報應就會現前,就能看到因果確實相應。

  上個世紀初,上海有一位富翁,樂善好施,做了很多善事,但是臨終的時候很痛苦,死後的去處也很不好,人們看見就懷疑因果報應有差錯。後來才發現,這個富翁先前在朝廷為官,曾經私吞朝廷賑濟饑荒的官銀,造成許多災民無辜的餓死。這個惡業非常重大,不是他後來積德行善所能夠減輕的;惡業在他臨終的時候成熟了,所以先產生了惡報。

  三、業力不壞:因不會失壞,無論經歷多久,直到結成果報為止。

  造了善惡業之後,善惡因(種子)會一直留在心田裡,不會中途消亡,善惡因也不能互相抵消,一定到結成各自的善惡果報之後,這個業力才會消失。佛教《大寶積經》上說:「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因此,只要還在生死輪迴當中,絕對逃不掉因果報應。所做的善惡像迴力鏢一樣,遲早會回到自己的頭上。

  天主教《聖詠集》說:「他的凶惡必反轉到自己頭上,他的橫暴必降落在自己頂上。」基督教《箴言5:22和合本》:「惡人必被自己的惡孽捉住,他必被自己的罪惡如繩索纏繞。」《羅馬書2:6 和合本》:「神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猶太教《聖經.箴言26:27》:「挖陷坑的,自己必掉入其中;滾石頭的,石頭必反滾在他身上。」佛教《法句經》說:「若以染污意,或語或行業,是則苦隨彼,如輪隨獸足。」又說:「若以清淨意,或語或行業,是則樂隨彼,如影不離形。」印度教《薄伽梵往世書10.413》:「人人都自食其行為之果。」

  四、變易而熟:從因到果,程度上會發生變化。

  善惡因不能互相抵消,但能夠互相影響。後來做的善事會助長先前的善因,而抑制先前的惡因,反之亦然。因此,種了惡因之後,如果繼續造惡,這個惡因將來所結的惡果會大大的加重;相反的,如果造惡之後努力行善積德,將來的惡果就會大幅度的減輕。反過來說,種了善因之後,如果繼續修善,善果就增強;如果造惡,善果就減弱。

  正因為善惡因之間互相影響,所以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正如道教《太上感應篇》所說:「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了凡四訓》是公元一六OO年左右,袁了凡先生寫的家訓,詳細描述自己改造命運的原理與過程,非常引人入勝!他命裡本來沒有功名,也沒有子嗣,經由努力改過修善,最終考上功名,也有了子嗣;甚至壽命也從五十三歲延長到七十四歲。

  大約同時期,有另外一位先生叫俞淨意,他很有才華,表面上奉行種種善事,但是口德不好,尤其是邪思邪念很嚴重。結果他的運勢愈來愈差:不僅考不取功名,而且四兒三女都夭折,所剩唯一的一個兒子走失,妻子因痛哭而失明,僅有一個女兒,精神失常,家境也無以為繼。後感得灶神指出其過失,全在於意惡太重,行善不是出於真心。於是他痛改前非,真心修善,三年之間命運大大轉變:考取功名,找回兒子,妻子眼睛復明,全家人安享福壽康寧的生活。於是有一位同鄉記錄這個事情,寫成《俞淨意公遇灶神記》傳世,以警示後人。這個故事也正符合《太上感應篇》所說的:「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

  五、因小果大:小小的因,可以結成很大的果。

  這就好像一顆小小的西瓜種子埋在土裡,將來長成很大的西瓜一樣。《尚書》說:「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古蘭經6:160》:「行一件善事的人,將得十倍的報酬;作一件惡事的人,只受同樣的懲罰。」佛教中甚至有所謂「捨一得萬報」的說法,都是因小果大的例證。

  為什麼會有因小果大的現象?因為造業主要靠意念,而意念產生非常快速。佛教《菩薩處胎經》中說:「舉手彈指之頃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正因為心念的速度如此之快,短時間內就造成了許許多多的業因。將來這些業因都要結成果報,所以果報就加重很多,受報的時間也會增長很多。

  因小果大的另一種體現,就是因會召感花報、果報和餘報三種:所做的善惡如果比較重,當生就會顯示報應,稱為現世報或者是花報。花報還不是最重的,真正強而有力的是果報,通常在來世。除此以外,長遠的未來還有餘報,就像餘波蕩漾一樣。而且禍福還會遺留給子孫,如《易經》所說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就是屬於餘報。

  正因為因小果大,所以「菩薩畏因,凡夫畏果」:菩薩是明白人,知道造惡因之後,未來的果報非常可怕,所以會非常謹慎,不敢造惡因。至於惡報,那是自己過去所造惡業產生的,受過之後就報掉了,並不真正可怕。所以菩薩能安心受報,不會因此而生起煩惱。凡夫則是迷惑顛倒,只知道惡報很可怕,努力想避免惡報,卻不知停止造惡因才能真正避免惡報。當他受到惡報時,內心生起煩惱,繼續造惡業,所以以後他的下場就非常可怕,苦無了時!這就是佛菩薩所說的「可憐憫者」。

  以上是粗舉因果法則的概要。人如果真明白了因果法則,就不敢造惡,而會積極的行善。所以中國清朝初年的名士周安士先生說:「人人信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大亂之道也。」

  希望通過學習與弘揚古聖先賢傳下來的因果教育,能夠促使人心淨化,社會和諧,進而達到世界和平。

  ——恭錄自空老和尚 2017英國三時繫念及祭祖大典開示《因果報應 絲毫不爽》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201)
 

15.「當知一切法不可說不可念故,名為真如。問曰,若如是義,諸眾生等,云何隨順而能得入。答曰,若知一切法,雖說,無有能說可說。雖念,無有能念可念,是名隨順。若離於念,名為得入。」

  『《起信論》云:當知一切法不可說不可念故,名為真如』。真的說不出來,真的是一。一無法說,二才可以說。說,也是相對相形的;沒有相對相形,就說不出。是故,不可執著言說相,離言說相,道理在此。

  『問曰,若如是義,諸眾生等,云何隨順而能得入』。不能說,怎能令一切眾生隨順而得入。

  『答曰,若知一切法,雖說,無有能說可說。雖念,無有能念可念,是名隨順』。此是《起信論》上的,須牢牢記住,因為我們將「隨順」的意思搞錯了,變成隨便。用這個標準來看,我們從來不曾隨順過。「雖說,無有能說可說」,心裡決定不分別有能說、所說。雖念,亦不分別有能念、所念。

  我們念「阿彌陀佛」,一天到晚佛號確實沒有停過,一句接著一句念,心裡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從來沒有一個念頭是我能念,阿彌陀佛是我所念的,方是隨順。若能如是隨順,則念佛功夫是離念。離念得的是理一心不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土。這是了不起的功夫!「雖念,無有能念可念」,「可念」即是「所念」。無有能念、無有所念,如是修行功夫就得力。

  普賢菩薩說,「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此種成就比念佛難。因為我們念阿彌陀佛,確實我是能念,阿彌陀佛是我所念,一天念幾千聲、幾萬聲佛號,確實有能、有所。有能、有所,其他法門不行,還是凡夫,不能見性,不能超越三界。念佛法門有能念、有所念,照樣帶業往生。

  能所不斷而能成就,只有淨土一門;除此之外,找不到第二門。此門真救了我們;離開這一門,我們沒救。其他法門,一定要達到能所雙亡,才有希望。只要有能、有所,就無希望,還得在六道繼續輪迴。

  『若離於念,名為得入』。由此可知,隨順實在即是離念;離念才隨順。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將「隨順」二字的定義說出。他的境界實在高!

16.心雖無法,而法從心生。因諸法一如,故不可說。因真心無念,故不可念。名為真如也。

  『心雖無法』。真心確實無法,一法不立。佛門有句話,「佛氏門中,一法不立」,就是清淨心中一法不立。『而法從心生』。十法界森羅萬象是從心生的。心是體,十法界依正莊嚴是相。從體起相,相從心生。雖然相無量無邊,體是一個。『因諸法一如,故不可說』。一就不可說。『因真心無念,故不可念。名為真如也』。有念就是妄念,必須念無能所,就是無念。念而無念,念與無念是一,不是二。性與相是一,不是二。金與器是一,不是二。

  知道金與器是一,不是二,性與相就不二。無念是性,念是相,無念與有念是一,不是二。此理比較深,若細心體會得,就受用無窮,才真正得自在,在日常生活中得受用。經論上講,「恆順、隨喜」,我們懂了,可以做到,就過佛菩薩的生活;要是不懂、不明瞭,則過的是凡夫的生活。凡夫的日子不好過;佛菩薩的日子得大自在。

  念與無念是一,不是二,就是真理,即是自性。宗門講「明心見性」,是何境界,很少人聽說,也很少有人講清楚。我們的機緣不錯,在此處見到明心見性的境界。總結為「萬法一如」,所有一切相對的,都圓融,都會歸自性。

  真妄一如,真妄不二。真是體,妄是相;真是理,妄是事,因為體相不二,理事不二,真妄就不二。從理事不二之中,又顯現一個事實真相,即事事皆不二。《華嚴經》上講,「事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是一真法界的現象。從事事無礙我們明瞭,是非不二、邪正不二。「不二」亦可稱之為「一如」。是非一如、邪正一如,就看得更微細、更透徹。心裡決定沒有絲毫妄想分別執著,才一如,方不二。稍有一點執著、分別,則善決定不是惡,惡決定不是善;邪決定不是正,正決定不是邪。是故有分別、執著就是二,萬法不一。心清淨平等,萬法不二;不二就是不一。若能在此上參透,則有受用。如果不會,就老實念「阿彌陀佛」。

17.念是業識,性體并無是事。此明雖業識紛動,而性淨自若。能大師云:「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念是業識,性體并無是事』。「念」是起心動念。無論動什麼念頭,只要有念,就是「業識」,即阿賴耶識三細相之一,「無明業相」。法相宗說,「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個「念」即是不覺,就是無明,是阿賴耶識裡的無明業相。性體之中確實沒有,真如本性裡沒有起心動念。由此可知,起心動念與真心本性沒有關係。比如陰天雲彩很濃厚,把太陽遮住,使我們看不到太陽。很厚的雲層猶如意識。太陽本身確實沒有雲層;雲彩與太陽不相干,即是這個道理。

  『此明雖業識紛動,而性淨自若』。此是說明,無論意識怎麼起、怎麼動,與真心、本性都沒有關係。

  『能大師云: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禪宗六祖惠能大師開悟時,向老師說出他的見地。他真的見到了,清淨心(本性)原來就是清淨的,從來沒有染污。五祖忍和尚同意他這句話,我們的真心本性是清淨的,從來沒有染過。如太陽一樣,從來沒有被雲彩遮住過。我們的心性不能現前,被無明煩惱障礙住。無明煩惱是虛妄不實的,即是那個妄念。妄念繼續不斷,就起作用,障礙本性。本性的作用不能現前。我們看無明、妄想;無明意識、或者講一念無明,究竟是什麼?這件事,世尊在《楞嚴經》上講得很透徹。但是《楞嚴經》的文字深,此處講得淺,看得懂。此段寫得真好!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明對治習氣
 

  吾常謂世間人民,十分之中,由色欲直接而死者,有其四分。間接而死者亦有四分。以由色欲虧損,受別種感觸而死。此諸死者,無不推之於命。豈知貪色者之死,皆非其命。本乎命者,乃居心清貞,不貪欲事之人。彼貪色者,皆自戕其生,何可謂之為命乎。至若依命而生,命盡而死者,不過一二分耳。由是知天下多半皆枉死之人。此禍之烈,世無有二。亦有不費一錢,不勞微力,而能成至高之德行,享至大之安樂,遺子孫以無窮之福蔭,俾來生得貞良之眷屬者,其唯戒淫乎。夫婦正淫,前已略說利害,今且不論。至於邪淫之事,無廉無恥,極穢極惡。乃以人身,行畜生事。是以豔女來奔,妖姬獻媚,君子視為莫大之禍殃而拒之,必致福曜照臨,皇天眷佑。小人視為莫大之幸福而納之,必致災星蒞止,鬼神誅戮。君子則因禍而得福,小人則因禍而加禍。故曰禍福無門,唯人自召。世人苟於女色關頭,不能徹底看破。則是以至高之德行,至大之安樂,以及子孫無窮之福蔭,來生貞良之眷屬,斷送于俄頃之歡娛也。哀哉。(正)欲海回狂序

 
倫理道德:性相近,習相遠
 

  人生百日,人生下來一百天,體露真常。這一百天的小孩,你看看他,他那個本善完全表現在外頭,那是什麼?那就是佛陀,你本來是佛。你看,人出生到這個世間,本來是佛,以後怎麼會淪落成這個樣子?本來是聖人。這個問題底下一句就解釋出來了,《三字經》上的,「性相近,習相遠」。本性是本善的,完全相同,但是習性不一樣了。近朱則赤,近墨則黑,就看他在什麼環境,他接觸的是什麼人,他要跟聖人在一起,他成聖人;他跟佛菩薩在一起,他就成佛、成菩薩;他跟六道凡夫在一起,他就墮落到六道,就這麼個道理。從這個事實於是就生起教育這個念頭,教育從哪來的?從這起來的,要教。「茍不教,性乃遷」,他會隨著外頭環境變,不教怎麼行?怎麼個教法?「教之道,貴以專」。你看,老祖宗這八句話,是中國教育的智慧、教育的理念、教育的總綱領。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二六八集)2013/4/22 檔名:02-040-0268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新譯(41)
  
 

清朝崑山周夢顏安士氏述/民國蓬島思尼子新譯

濟急如濟涸轍之魚,救危如救密羅之雀。

【發明】「危急」這兩個字,所包含的意思非常廣泛,與前面的「救人之難」二句的意思相同。但前面是帝君自己述說經歷,這裡則是帝君勸告世人。

☉「如」字有兩種意義:一種是直接指出所救濟的事,一種是極度顯現出想要救濟的心。

【下附徵事】

 免難濟厄【法苑珠林】

  東晉太元年間,京兆有一位張崇的人,向來信奉佛法。苻堅(1)滅亡以後,長安有一千多家百姓將要往南方投奔晉朝,被守軍俘虜,想要殺盡男子而擄走女人。這時張崇已經被捕,手腳都被鐐銬,下半身埋入土中,第二天將要被騎馬射擊,來作為娛樂。張崇料想自己必定會死亡,只是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夜半時分,身上的鐐銬忽然自行解除,身體從土中涌出來。於是連夜逃跑,但是腳已經非常疼痛,就又稱念觀音聖號,至誠禮拜,拿起一塊石頭放在面前祈願說:「我想到江東把這個冤情報告晉帝,救出今天被擄的所有女人,如果能夠如願,這塊石頭就分為兩半!」祈願完畢,把石頭丟到地上,石頭果然裂開。張崇到了晉都報告這件事,晉帝盡力加以撫慰,已經賣出的都代為贖回。

 (1)苻堅:十六國時期前秦國君,氐族人,初為東海王,後來殺害苻生自立,自號大秦天王。任用王猛,壓制不法貴族,興修關中水利,注意農業,以增加財政收入。先後攻滅前燕、前涼、代國,統一北方大部分地區,並奪取東晉的益州,遣軍遠征西域。公元三八三年,徵調九十萬軍隊攻晉,在淝水大敗,各族首領乘機自立,他被羌族首領姚萇所殺。

【按】自己還沒有得度而想要先度別人,這是菩薩發心。張崇的心既然與觀音大士的心相應,他的祈禱自然就會感應。

 遙救堂崩【唐高僧傳】

  北周京城裡的大追遠寺有一位僧實的高僧,俗家姓程,咸陽人,素來以道德著稱。有一天中午,他忽然登樓撞鐘,撞得非常急切,命令僧眾準備香火。香火一到,僧眾請問他原因,僧實說:「這個時候江南某個寺廟的講堂就要倒塌,將會壓死千人,大家應該齊心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來救助。」於是,經聲佛號響徹整個禪林。過了幾天,江南來報,說當天中午,揚州的講堂內正在說法,聽眾超過千人,忽然聞到西北方傳來奇異香味,以及經聲佛號,從講堂北門傳入,直往南門出去。大眾都感到驚異,沿著聲音走出去,要尋找聲音的去向;眾人才剛剛走完,講堂已經倒塌毀壞,沒有一個人受傷。梁武帝聽到這件事,三次下詔禮請,他都不願意前往。後來在北周武帝保定三年七月十八日圓寂,朝野都為他哀悼。

【按】一念誠心就能使香煙佛號瞬間傳到千里之遠,由此就可以體會到一切唯心造的道理!為死者修福超薦,哪裡不能瞬間感通陰間呢?念佛往生的人,哪裡不能瞬間到達西方淨土呢?

 免官救吏【宋史】

  宋高宗紹興年間,廬陵人周必大監理臨安和劑局。有一天失火延燒到民房,負責管理的小吏應當判處死罪。周問小吏說:「假使失火是監官的過失,應當判處什麼罪?」小吏回答說:「只不過是撤銷官職罷了!」周必大就假報是自己的過失,結果被撤銷官職,小吏得以免除死罪。周必大回家之後前去拜訪岳父,岳父因為他失去官職,很生氣地對待他。當時正遇大雪,小孩子在院子裡掃雪,岳父忽然想起昨夜曾經夢到「掃雪迎宰相」,就留住他而加以善待。後來周必大考中博學宏辭科,官位累升到宰相,封為益國公。

【按】自己的罪過,世間人還想嫁禍給他人,何況是別人的罪,反而願意自己承擔,而且因此失去官職呢?這種宰相的度量,確實是深不可測!

 贖罪得子【懿行錄】

  明朝廣平縣的張繡,家貧而無子,放了一個空罈子,存錢十年,罈子才積滿。有個鄰居生了三個兒子,卻因犯罪將被處罰服勞役,打算賣掉妻子。張繡擔心鄰居的妻子一走,三個孩子就會失去依靠,於是用盡所有積蓄把她贖回,但錢還是不夠,妻子又以一根簪子湊齊數目。當天晚上夢見神明抱著一個孩子送給他們,於是就生下兒子國彥,後來官至刑部尚書。孫子我續、我繩,都官至藩臬。

【按】愛護別人的孩子,自己就得到貴子。既然如此,那麼危害別人孩子的人,他的後果就可想而知了!

>>續載中……

 
心得交流:eg20953同學的學佛心得
 

標題:捨棄今生方能成功

  一、古今大德 棒喝勸捨

  「最難放下的就是親情,這個東西難。那要真幹,真想在這一生了生死出三界,那從哪裡?先要把親情淡化,淡化不是不孝父母,那你就搞錯了。你要把《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真正落實,落實又不執著,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師父上人不知講了多少遍。自己業障深重,聽不懂。

  直到二年前,聽到自了法師在科註第四回學習班上的心得報告《日暮途遠》、《世間沒有雙全法——捨棄今生》、《佛一邊念,生死愛根一邊長》、《蓮池大師七筆勾》……重點闡述了放下親情的問題。「將世人特別耽著的父母、夫妻、兒孫、功名、田園、文章、宴遊一一一筆勾銷。這七筆就是七條繩索,生生世世把我們牢牢的繫縛在六道輪迴裡面,只要還有一條沒解開,就往生不了。」

  自己心裡似有所觸動,歷代祖師大德對放下親情的開示講了這麼多、這麼詳細,反觀自己,每天真的是「佛一邊念,生死愛根一邊長」,將來必然是「沉沒在輪迴的生死苦海之中」。至此,找到了自己修學中眾多短板之中的最短的短板。可是,這「七筆」都是自己過去為之奮鬥終生的所謂的「人生目標」啊,現在反倒要放下,談何容易,太難了。然而,這恰恰是修行的重要關口,是轉迷為悟的一個及其重要的關口,這個關口突不破,自己就永遠無法脫離輪迴之苦,必墮地獄無疑。

  二、信受奉行 定生極樂

  具體方法上,聽師父上人教導:「自了法師,我稱一句,不是讚歎,菩薩再來,來幹什麼?來救度這些苦難的同修,在救度這些自以為是的人,他現在還不知道。這篇文章解釋得好,這七樁事情都講清楚、都講明白了,趕快回頭!沒有聽懂的,這篇文章我希望他讀個三十遍、讀個五十遍、讀個一百遍,你遍遍感觸不一樣,對你非常有加持力。」

  於是下載師父上人、劉素雲老師、胡小林老師的相關開示和自了法師的《日暮途窮》、《蓮池大師七筆勾》等心得三十篇做為「日課」,每天聽四個小時以上,反覆循環聽。近二年聽了幾百遍。怎奈習氣太深,罪業太重,「理上看得破,事上忍不過」。目前,遇到境界還是老一套,貪嗔癡慢疑,五欲六塵,自私自利…-懺悔!真心懺悔!

  劉素雲老師教導:哪怕聽懂一句,都要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才真得利益。胡小林老師開示:不能像看電視劇追星一樣一集一集的追著聽經。重要的是聽明白一句就要落實一句。重要的是老實聽話真幹。哈爾濱極樂寺往生的修無法師往生前開示: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古今大德們,好像都是指著鼻子在教導我:要落實!要「信受奉行」!要老實、聽話、真幹!

  (文章來源「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問:老法師在《認識佛教》中說,「觀音教我們大慈大悲,大勢至菩薩教我們一心念佛,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一句佛號就能成就。若單是一句佛號,就是小乘。」請問單是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是小乘嗎?

答:阿彌陀佛是大乘教,決定不是小乘教。小乘教成就是在四聖法界,聲聞,緣覺,不能到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是大乘教,西方極樂世界跟華藏沒有兩樣,而且是華藏世界最精華、最殊勝的一個區域,好像一個城市裡面,最繁華、最熱鬧的一個地區,所以他不是小乘。就是單用一句佛號,諦閑法師過去他那個徒弟鍋漏匠,就是單用一句佛號。你看他念了三年,預知時至往生的,而且還是站著走的,你看那多殊勝,他也不認識字,也沒有學過經教。雖然出家了,什麼也不會,年歲大了,中年出家,人又很笨,鄉下人。所以諦閑法師用善巧方便的方法,在鄉下找了一個沒有人住的破廟,讓他一個人住,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跟他講,你就一直念下去,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將來準有好處。他也不知道什麼好處?反正師父叫他念,他就依教奉行,念了三年,預知時至。

  怎麼知道他預知?他在往生的前兩天,離開他住的地方,到城裡面去看看他的親戚朋友。那是什麼?去辭行的,看看親戚朋友。回來之後,他有一個照顧他的老太太,平常給他燒飯、洗衣服的,告訴這個老太太說明天妳不要替我燒飯了。老太太以為是這兩天他到城裡去,是不是有朋友請他吃飯,所以明天不要燒飯。到明天,老太太到這個地方來看看,看他在不在家?結果一看,他站在那個地方,仔細一看,死了。從來沒有看到人站著死的,所以就嚇到了,趕緊去報告一些學佛的同修們,立刻就派人到觀宗寺去向諦閑老和尚報告。預知時至,他很清楚,又不生病,就站著走了。站了三天,等老和尚替他辦後事。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句佛號,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成就的。

  他為什麼能成就?他什麼都放下。他是一個很苦的人,生活太苦了,所以他沒有一個念頭。叫他念佛,他就老老實實一心一意就這一句佛號,除一句佛號,什麼都沒有。所以三年功夫成片,走的這麼自在、這麼瀟灑。所以諦老和尚對他非常讚歎,說他是現前這些大的寺廟叢林的方丈住持,講經說法的大法師,沒有一個能跟他相比的。他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這是我們應當要記取的、要效法的。

問:老法師說佛經沒有意思,但用起來卻是無量義,讀經不要想意思。又說讀經要會轉境,要依教奉行。請問讀經不想意思,如何依教奉行?

答:你不必去想,你讀的時候,知道多少你就做多少,你愈能夠去落實,意思就會愈多,自自然然你能體會到。不要用第六意識,用第六意識永遠不能開悟。所以讀經最忌諱的,就是用思惟。老實認真去讀,為什麼?讀經幫助你修定,你不讀經的時候,會胡思亂想;讀經的時候,整個精神意志集中,就把念頭打斷。如果念經還想裡面的意思,不是又胡思亂想嗎?你的念頭怎麼能打得斷?

  所以念經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這是會念的。想裡面的意思,那是講經的人,他要去研究研究這個怎麼個講法。所以講經的法師很難開戒定慧。他要會修的人,讀經,絕對不想;講經的時候可以做一點研究工作。如果說定慧的功夫愈深,經文一展開,意思就往上湧。你預先想的、準備的,可能上講台一句都用不上。所以,清淨心、智慧要緊。

 

  (節錄自21-346學佛答問)

 
淨空老和尚網路直播台
 

◎淨空老和尚最近講演資訊,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DV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台灣地區同修索取法寶,請至「華藏淨宗學會弘化網-法寶結緣」。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email protected]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email protected]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本科到專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相關資訊。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email protected]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講記組恭製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