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處莊嚴故,善能修習四念處觀。
這是三十七道品的第一段。道品總共有七科,科是科目,就是七個段落,即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這七個段落是完整的佛法,無論大乘、小乘、顯教、密教,總不出這七類。每一個科目的內容,都是深廣無際,所以我們不能將之看作小乘。天台大師用藏通別圓四教來說明,每一科都有藏通別圓;由此可知,它包括了整個佛法。
第一科就是四念處,第一個科目當然也是最重要的科目,這是我們入門下手的最初方便。四念處就是看得破,四神足就是放得下,四正勤是斷惡修善,看破、放下貫穿全部的佛法。凡夫為什麼會有這些深重的煩惱習氣?根本原因是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念處就是幫助我們明瞭宇宙人生。
四念處觀:第一「觀身不淨」,第二「觀受是苦」,第三「觀心無常」,第四「觀法無我」。「觀」是想法、看法;觀身不淨,就是你對身的看法;觀受是苦,就是你對於一生中享受的看法;觀心無常,就是你對於心的看法;觀法無我,就是你對於心外一切萬事萬物的看法。如果你的想法、看法是正確的,才能修道;若是錯誤的,縱然很精勤努力的修行,修的都是邪法。佛提醒我們,心正一切法皆正,心邪一切法皆邪,所以四念處就是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宇宙觀。前三觀是屬於人生觀,「觀法無我」是屬於宇宙觀,千萬不能疏忽。
第一「觀身不淨」,什麼是身?狹義的身是我們自己的身體,廣義的身是所有一切的物體,只要有體,就稱它作身。無論是自身,無論是一切物體,都是不淨的。
佛在經上分析,我們物質身體的構造不清淨,最明顯、最簡易的觀察,就是看我們七竅排泄出來的是什麼,七竅之外更微細的是毛細孔,毛細孔所排出來的,現在人稱為尿素,這說明我們裡面沒有一樣是清淨的。古人講肉皮、皮袋,皮袋裝的是什麼?膿血、便糞。對於這個東西,過分的執著貪愛就錯了。古德形容身體是「臭皮囊」,從我們身上散發的氣味不好聞,煩惱愈重,氣味就愈難聞,而身心清淨的人氣味是香的。
許多人都曉得,虛雲老和尚一年剃一次頭,一年洗一次澡,身上的衣服破破爛爛,領子上油垢很厚,可是味道是清香的。而我們三天不洗澡,就臭得難聞。從這個地方看,心清淨,身就清淨。由此可知,功行的淺深,確實改變了我們身心的組織結構,正是佛在本經前面所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因此,我們就能體會到,佛之所以教菩薩要「晝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夾雜」的道理。
我們要修成金剛不壞身,在這個世間難,往生極樂世界就容易了。生到極樂世界,每一個人都是「紫磨真金色身」,這是佛對我們的大慈大悲、大恩大德。而這一生能否往生?就看你能否看破、放下,不能看破、放下,這一生只可以說與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結個善緣,這一生去不了。想在這一生決定往生,必須看破,必須放下。為什麼放不下?沒看清楚,真正看清楚了,沒有不肯放下的。放下就自在,放下真快樂,放下就入佛境界。還是堅固的執著,就是凡夫境界;放下我執,就是放下六道輪迴。
因此,這個身不是個清淨的東西,不必過分去執著愛護,但也不許可任意糟蹋,糟蹋也是過失,隨緣就對了。我們必須借假修真,這個身是假相,我們要借這個假相去修真實的。對自己,要往生淨土,利用這個身體認真努力念佛,除念佛之外,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世出世間法都不要放在心上,因為出世間法也不是真實的,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佛法因緣生」,凡是因緣生法都是虛妄不真實的,所以《金剛經》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連佛法都不放在心上,何況其他?
我們今天沒有入佛境界,就要一切放下,單單執著阿彌陀佛名號;執持名號,執就是很執著,持是保持,絕不失掉,我們要靠這一句佛號往生淨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執持名號也要放下,沒有到達不能放下。像乘車一樣,上車買一張票,執持阿彌陀佛名號就是這張票,到達了,票還給票房收回去。除此之外,什麼都放下,就正確了。
諸佛菩薩會利用身體,「借假修真」,相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身相也是虛妄的,借虛妄相修真的。真的是什麼?真實智慧。《無量壽經》講三個真實:第一、「開化顯示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禪宗講的心性,「開化顯示」就是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是真的。第二、「住真實慧」,就是四念處的第二條觀受,住真實慧這個享受好,即六祖大師在《壇經》所說的,「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住真實慧,不生煩惱。第三「惠以真實之利」,這是他受用。我們身住在世間,對於一切眾生要布施供養真實的利益。佛菩薩住世只有真實,沒有虛妄,他們的享受,真的是至高無上的享受、是智慧,決定不是煩惱,我們應當要學習、明瞭。
凡夫執著這個身,愛惜這個身,對身起了嚴重的貪愛執著,這個執著就是六道輪迴的根。你把這樁事情看清楚了,把身見放下,你就超越六道輪迴。六道輪迴絕對不是事實,它是個幻相,如《金剛經》講的「夢幻泡影」。哪一個人有執著,哪一個人就現這個相,所以放下這個執著,這個現象就沒有了。
由此可知,這個境界是虛幻的,不是真實的。世尊在楞嚴會上,把這個現象稱作「同分妄見」,妄是虛妄,見是見解。「同分」,我們都有共同的,雖是共同的,還是各人是各人的。譬如這個講堂很明亮,有幾十盞燈照著,這是「同分妄見」。但其實每一盞燈的燈光各個不相干,好像光光交融在一起,實際上還是各是各的;你滅掉一盞燈,這盞燈的光就沒有了,它並沒有妨礙別的。所以,各人是各人的境界,各人是各人的天地,各人是各人的宇宙,可以說各個不相同,也可以說各個有密切的關聯,這個事實真相要細心體會。
所以,不能說同,也不能說不同,像燈光一樣,你不能說它不交融,幾十盞燈光確實是交融在一起;你也不能說真的交融,因為熄掉一盞,這盞燈光就沒有了。佛法說明事實真相,常講「非一非異」,不能說一,也不能說不一,這不是一個含糊搪塞的話,確確實實是真相。
我們今天墮落在六道輪迴,與什麼人都不相干,完全是自己妄想、分別、執著製造出來的現象,這個事實真相我們要明瞭。你不了解,就很難超越。佛苦口婆心勸導,你有疑惑,不能肯定的相信,還是堅固執著自己的成見,成見就是我見;因此,佛在此地,用圓滿智慧、高度的方便教我們「觀身不淨」。
你真正明白身是不淨之物,對於身相就不會貪戀,也決定不會為它而造罪業。眾生造業,為身而造的超過半數,就是為了身體的享受,迷於身家,造無量無邊的罪業,招得來生的不如意。諸佛菩薩看破,第一就是把身家看破,對身家的真相徹底清楚明白。明白了是不是不要身?不是,要用這個身替我修積功德。世間人迷於身家,利用身造作罪業,佛菩薩利用身積功累德。由此可知,身家是個工具,它不是目的,這一點一定要認識清楚。
經教裡面講自他身,一切色法皆不淨,我們自己的身,一切有情眾生的身,色身都是不淨之物。為什麼不淨?心不清淨,心染污,所以身也就染污。心要是清淨,身就清淨,所謂「境隨心轉」。身跟心相對的講,身是心的境界,身是心變現出來的。本經一開端就說:「一切法從心想生」,身是從心想生的。你來投胎的時候,你有想,想才變成身。你為什麼長這個相貌?這是你在投胎之前想的,你喜歡這個相貌,就變成這個相貌。世間人講遺傳,兒女的相貌很像爸爸、很像媽媽,在佛法講你喜歡爸爸、媽媽的相,自己就變成那個相,不是遺傳,這是想像,一切法從心想生。古人講四十歲之前是受前世的影響,四十歲之後,自己身體健康、容貌,自己要負責任,為什麼?一生當中,妄想、思想會改變你的容貌,如果你的念頭惡、行為惡,相貌愈變愈凶惡;心地善良、慈悲,相貌愈變愈好。從你的容貌、體質,就知道你平常想的是什麼,思的是什麼,念的是什麼。
如果我們能依照《十善業道經》來修行,「晝夜常念善法(晝夜是不間斷)、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間雜」,容貌一定跟菩薩一樣。我們今天的體質、相貌,沒有達到菩薩水平,就是我們縱然修善,依舊夾雜不善,所以我們沒有得到這種殊勝的果報。因此,一個人修行有沒有功夫不必說,看面相、動作就曉得,哪裡能瞞得了人?瞞只能瞞世間愚人,有智慧的人瞞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