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奉持』,即是念念不忘佛說。念念不違如來。即是一心念佛也。求生淨土,即是一生究竟圓滿也。
『奉持,即是念念不忘佛說』。佛在經上說的道理、方法,要求我們遵守的教訓,我們時時刻刻記在心裡,依教奉行,方是「奉持」。何以要每天讀經?不忘佛說。經要念得很熟,念念不忘佛說,時時刻刻能記得。
『念念不違如來』。前文說「佛說」,此處說「如來」,意思不一樣。如來講自性,也就是念念不違性德。自性是清淨,自性是光明,自性是不動,自性是具足,要念念不違自性。
『即是一心念佛也』。「一心念佛」是廣義的念佛,「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是狹義的。廣義的做不到,廣義的是「念念不忘佛說,念念不違如來」,即是一心念佛。這就說明,無量無邊的法門都是念佛法門。淨宗是狹義的念佛,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專求往生淨土,所以我們一心念佛就是一心稱念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即是一生究竟圓滿也』。廣義念佛是無論任何法門都是念佛法門。因為念念不忘佛說,念念不違自性,所以是一心念佛。如果不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則一生不能圓滿。縱然開悟,明心見性,你也不過證得圓初住、別初地的地位而已;距離圓教佛果還有很長的距離,所以不能一生究竟圓滿。唯獨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一生究竟圓滿。至此,只是講經裡「以是名字,如因奉持」,說了不執著名字相、不執著言說相。下面經文說不著境界相,就是離心緣相。心緣就是執著,是第三個意思。
六六、不壞假名 示不著境相持
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經文字字句句含義無限深廣。讀《金剛經》的人很多,能從《金剛經》看出意思的人的確不多,因為真看出來,就會做到,真的依教奉行。讀《金剛經》何以不能奉行,就是裡面的意思沒看出來。像此處的句子,我們要不聽講解很難懂得。
1.凡一切法,皆有差別之相。就其差別,安立名字。相是幻有,名是假名。《老子》云:「名可名,非常名。」
『凡一切法,皆有差別之相。就其差別,安立名字』。因為相不一樣,所以就為每個現象安個名字,好稱呼。但是『相是幻有,名是假名』。所以,不可執著。相不能執著,名也不能執著。名是假名,相是假相,是剎那九百生滅的相續相,不是真的。
『老子云:名可名,非常名』。可見老子懂得名是假名,不是真的。假名有用,但不要執著;執著就錯。相是幻有,也有用,也不能執著。一切病根都在執著。不執著什麼事都沒有,事事無礙;一執著就變成事事有礙。
2.體不變,相常變。體是本,相是末。不應捨本逐末,迷相忘體,故不應著也。離與不著,乍看似同,細審不同。各不相涉曰「離」。於顯用時而不為其所縛,是為「不著」。
『體不變,相常變。體是本,相是末』。體是真性、真心。淨宗講,清淨心是體,體不變。我們要求的是不變的。
『不應捨本逐末』。捨本逐末是凡夫。『迷相忘體』。六道凡夫皆捨本逐末,迷相忘體,迷執在幻相上,以為幻相是真實。無量劫至今,苦頭吃盡。根源即是此兩句,講得清清楚楚。佛告訴我們,『故不應著也』。不著才符合事實真相;分別、執著,與事實真相完全違背。
『離與不著,乍看似同』。離相、不著相,粗看好像沒有兩樣,『細審不同』。若細細思考,意思並不一樣。『各不相涉曰「離」』不相涉就是不相干,各個不相干,是離的意思。
『於顯用時而不為其所縛,是為「不著」』不著的意思更深。正用它時,不被它所縛,不被它所迷,方是不著。不是不用,天天用,時時刻刻用;名字相也用,境界相也用。身體是境界相,我用它;生活環境、人事環境、物質環境,我們生活不能離開,時時刻刻都用上。用它而不執著它,就是不被它所迷,懂得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樣用得多自在、多開心,就是經上所謂「諸佛菩薩示現在人間,遊戲神通」。因為他不執著,所以能遊戲。遊戲是快樂。我們凡夫當真,就苦。
我們所有一切眾生在六道裡,也是在演戲,卻不知道是假的,把演戲當作真的。幾時知道是假的,就變成佛菩薩,就轉凡成聖,轉六道為一真法界。一覺悟就轉,一迷就墮落。離與不著意思不一樣。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