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要把每一天都看作最後的一天,
天天想到我就要死了,還有什麼事情比念佛重要。

 
 
   
  本期專欄:善學佛法與傳統文化(上)
  本期內容簡介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222)
  印光大師開示:評修持各法
  倫理道德:家裡頭等的大事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新譯(62)
  心得交流:子緣同學的學佛心得
  答疑解惑
  網路講座:淨空老和尚網路首播
  法寶流通
  信息交流
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2018.7.1 星期日 Vol. 497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就學佛而言,首先要了解什麼叫做「佛」。「佛」是古印度梵語的音譯,意思是智者、覺者。所以學佛就是學做有智慧的人、覺悟的人。請看本期專欄

  『佛說般若,本令人依文字、起觀照、證實相』。這幾句話不是單指此經。如果單指此經,又落到二、三了。世尊一生,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字字都是般若,目的是教我們依文字、起觀照。請看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最新訊息:2018年台灣中元普度消災祈福三時繫念法會開始報名下載APP2017/12/14嚴正聲明嚴正聲明Facebook

  目前發現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費信箱,會被isp當作廣告信擋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請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無收雜誌建議使用其他Email信箱訂閱,謝謝!

 
本期專欄:善學佛法與傳統文化(上)
 
 

一、如何才是善學佛法與傳統文化

  就學佛而言,首先要了解什麼叫做「佛」。「佛」是古印度梵語的音譯,意思是智者、覺者。所以學佛就是學做有智慧的人、覺悟的人;簡單的說,就是要做一個明白人。就學習傳統文化而言,《大學》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要學做「大人」,也就是要學做聖賢君子,首先要彰明自己本有的光明德性,然後才能親愛人民,使人民也能夠明明德,最後才能達到至善圓滿的境界。所以學習傳統文化的目的,同樣是要做一個明白人。

  怎樣才能做個明白人?古代祖師大德常問一句話:「你會麼?」如果你會,你就是個明白人;如果你不會,你就是個糊塗人。那麼,怎樣才算會呢?就是要善學;學習佛法要善學,學習傳統文化也要善學。能夠善學,你就能得到佛法與傳統文化的真正利益,一生幸福、美滿、快樂;如果不善學,即使佛法與傳統文化這麼好,你也可能愈學愈出問題、愈學愈多毛病、愈學愈痛苦。這就好比一帖良藥,如果懂得正確的服用方法,你的病很快就能治癒;反之,如果服用的方法錯了,可能你的病會愈來愈加重。

  所以問題不在於藥,而在於你自己是不是懂得善用。同樣的,學佛和學習傳統文化學出了問題的人,關鍵不在於佛法和傳統文化,而在於你自己本身不善學,你學錯了、學偏了!如何才能善學呢?這包括善聽、善思、善言和善行。在佛經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每當有人請法,佛在正式開講之前,會先囑咐聽眾要「諦聽,善思念之」。這句話分成三個部分,諦聽、善思、念之;這三個部分加以細分,就是善聽、善思、善言和善行,這些都做到了就叫善學。

  諦聽就是善聽,要用心仔細的聽,正確的領受佛所說的話。就像孔子講君子九思當中,就有一項是「聽思聰」:聽話要聽清楚,要聽懂話中的含義。如果把話聽漏了,或者把意思聽錯了、理解錯誤,所謂「依文解義,三世佛冤」,那就很麻煩了,會產生誤會與偏差。佛教導的四依法當中有「依義不依語」,聽法最重要的是要正確理解其中的意義,而不是執著於語言、文字。

  善思就是如理的思惟、領悟佛所說的道理,這也是八正道當中的「正思惟」。儒家也非常強調,學者必須慎思、明辨。對於佛法與傳統文化的理論、事實與因果,都要很理智的分辨清楚。例如,要明辨契理與契機的問題;佛所說的經是針對不同根性的眾生而說的,對這一類根性眾生這樣說,對那一類根性眾生那麼說,不可互相混淆。眾生根性千差萬別,所以佛的法門也有種種差別。能夠明辨不同法門之間教理的差異,也能明辨它們針對的不同根性,就不至於混淆。

  念之就是修行,這就包括了善言與善行。要把佛所說的道理時時刻刻繫念在心裡,並且在言語和行為當中體現出來,要修正自己的煩惱習氣,正己化人。

二、何謂不善學

  了解正確的做法之後,以下我們就「善聽」、「善思」、「善言」和「善行」四部分,列舉一些不善學的情況;至少要避免落入這些情況,才能稱得上善學。必須了解自己毛病的所在,才能加以改進,順利提升。

不善聽

  有些人聽話只聽一半,然後就斷章取義,沒有完整的、正確的理解所講的含義,以至於產生誤會,甚至於造成偏差的行為。例如,有人一聽到要萬緣放下,就把家裡的財產全部都布施掉,弄得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沒有著落,造成家庭問題,甚至於演變成社會問題。事實上,我們講經時講過多少次,所謂的放下是指心上放下,事上還是要照世間法去做,並不是叫你什麼都不要了,這是很大的誤會。「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所以事上不能放,世間一切責任與義務都要認真的做好,心裡則決定不能染著,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這就對了!印光大師開示淨宗學人,應該「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淨土」,這樣世法與佛法都圓融兼顧,才符合大乘佛法中道的精神。

  又如,我們讚歎海賢老和尚,老和尚不認識字,一生一部經沒讀過,一部經也沒聽過,就一句佛號一門深入,念了九十二年,做個好樣子給佛門弟子看,讓大家增長信心,堅定願心,像他一樣往生淨土。有些人聽了這些話就斷章取義,學習海賢老和尚不識字、不讀經、不聽經,還批評讀經、聽經的人不對。這也是不善聽,沒聽懂講經人的意思,該學的沒學到,反而產生了誤會,非常可惜!

  有些人剛好相反,聽到我們稱歎《無量壽經》如何殊勝,能使人生起堅定的信願行,於是就執著《無量壽經》,認為光念阿彌陀佛不能往生,一定要念《無量壽經》才能往生。還把一些專心念佛的老菩薩都拉來讀《無量壽經》,讓他們對念佛的信心產生動搖,非得辛辛苦苦的讀《無量壽經》不可,這實在是斷人法身慧命!我們講經時一再說到,信心不足的人要讀經;如果是已經生起信心的人,經可以不讀,一句佛號念到底就夠了。現在他卻反其道而行之,把已經有信心、正在專心念佛的人拉回來讀經,這真是顛倒!本來眾生就有不同的根性,有人喜歡聽經,有人喜歡讀經,有人喜歡拜佛,有人喜歡念佛,不可一概而論。古德說:「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讓專心修行的人信心動搖,這是極大的罪過!如果這些老人家往生不了,這筆帳都記在這些人的頭上。

  還有人聽說為人助念的功德很大,就將病重的人抬到亮光的地方日夜助念,不給病人安靜休息的時間。沒有睡眠的時間,就沒有很好的精神念佛;缺乏睡眠的時間長了,甚至於精神方面都會出問題。這些是好心反而辦壞事的例子。

  有人聽說助念時不能去碰觸亡者,於是就禁止家人去為病重的人服務,不准給他喝水,不准幫助他大小便溺等等,這也是嚴重的誤會。不准碰觸他是指在他斷氣之後,現在病人還沒有斷氣,還有喝水、大小便的需求,只因為你開始助念了,就不准人家去幫助他;做這樣的事,這是虐待病人!他身體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就增加了他的痛苦,使他不能專心念佛,所以這些助念的人是在障礙他,不是在幫助他。

  以上這些偏差,往往是因為不善聽,沒有正確理解講經人的意思,或是聽經不夠,聽了一部分就以偏概全所造成的。

  >>續載中……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222)
 

17.佛說般若,本令人依文字、起觀照、證實相。但恐人存有照覺之智。其下者甚至向名言中覓般若。故特於「奉持」之所以時,曰「般若則非般若」。如此一說,直使奉持者心中不留一字,不沾跡相。真是快刀斬亂麻手段。即此便是金剛般若。

  『佛說般若,本令人依文字、起觀照、證實相』。這幾句話不是單指此經。如果單指此經,又落到二、三了。世尊一生,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字字都是般若,目的是教我們依文字、起觀照。佛在世時,依言教,要依釋迦牟尼佛的教誨去做。「觀照」就是做,要真聽話、真照做;然後才能「證實相」,自己才能證得宇宙人生的真相。性相圓融,無礙自在,即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唯佛與大菩薩、法身大士入此境界。在娑婆世界證得法身的人很希有;大部分的眾生還是不斷搞六道輪迴,苦不堪言。佛菩薩可以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可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循規蹈矩,好像事事都很執著。釋迦牟尼佛穿衣整整齊齊,表現穿衣的樣子;托缽端端正正,不是隨便拿著。此是佛大慈大悲,為一切眾生作好榜樣。我們沒有契入這個境界,要守規矩,對自己有好處。斷惡修善,雖不出三界,卻不墮三惡道。佛事事守規矩,事事守法,嚴持戒律,是做給眾生看的,為別人作好榜樣。我們學佛,自己未達解脫境界之前,一定要嚴持戒律,這樣做是自利利他。解脫之後還是嚴持戒律,則完全是利他。

  『但恐人存有照覺之智。其下者甚至向名言中覓般若』,這是錯誤的。世尊說此段經文,也是防止後來的佛弟子,聽了佛開示之後,沒有了解真正的義理,錯會了佛的意思。大家也常常犯此毛病,所以「願解如來真實義」很重要。許多人誤解如來真實義,曲解如來真實義。佛法殊勝的功德利益,不但得不到,還要造罪業。謗佛、謗法、謗僧。

  如果存有覺照之智,即覺得自己覺悟了,自己明瞭了,那都錯了。錯得更離譜的是說般若在《金剛經》裡,在《大般若經》裡。般若是自己真心本性本來具足的,不在外面。

  『故特於「奉持」之所以時,曰「般若則非般若」』此是怕我們以為般若智慧是在《般若經》裡,所以佛說「般若則非般若」。此話是防止誤會,告訴我們般若不是在《般若經》裡;也不能離開《般若經》。

  『如此一說,直使奉持者心中不留一字,不沾跡相。真是快刀斬亂麻手段。即此便是金剛般若』,此句顯示金剛般若不在文字裡,而是釋迦牟尼佛所用的方法。諸位若能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就會生智慧。

  「經」也當作鏡子講,其意義很多,《華嚴》講十種意義。我們每天照鏡子就想到,《金剛般若波羅密經》這面鏡子是照心的。我們的心對於法相、非法相,對於空、有,是否還有分別執著;若有分別執著即有骯髒東西,要把它洗乾淨。每天早晚照鏡子,就是受持金剛般若波羅密。不如此用功修行,如何能得受用!佛教經典盡虛空遍法界,一切依正莊嚴,無一不是般若,無一不是金剛,法法皆然。在一切法裡,我們都有高度的警覺,一回頭,心就清淨了。清淨心裡就現智慧光明。是故「直使奉持者心中不留一字,不沾跡相」,此即金剛般若。

18.即一切法,離一切相。復能離一切相,行一切法。果能如是奉持,方於世出世法,究竟達其本末邊際,謂之『波羅蜜』。

  『即一切法,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沒有離開一切法。過去我過的是什麼日子,現在還是如此過日子;過去我做什麼工作,現在還是做這項工作,沒有改變,此是「即一切法」。離一切相,就跟從前不一樣。從前生活、工作著相,現在明白了,生活、工作不著相,就是修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生活工作不著有,心地清淨不著空,空有兩邊都不著,豈不就是佛所講的「應生無所住心,而行布施」。我們每天生活、工作,就是而行布施。心地清淨,不分別、不執著,就是應無所住。此兩句何時圓圓滿滿做到了,就見性了。要在生活裡鍊,鍊到圓融,鍊到性相是一不是二,就大澈大悟,明心見性。如果見到一切法,還有二、三,決定沒見性,要繼續不斷努力,向空有兩邊不著上努力。換言之,就在「應無所住而行布施」上用功夫。「而行布施」是廣義,不是狹義的,是指我們整個生活,方是「離一切相」。

  『復能離一切相,行一切法』。離一切相是應無所住,行一切法是而行布施。

  『果能如是奉持,方於世出世法,究竟達其本末邊際,謂之「波羅密」』「本」是指性體;「末」是指現相;「邊際」是指作用。《華嚴經》的經名大、方、廣三字表體、相、用。究竟圓滿的通達,沒有絲毫障礙,即是圓滿的見性。圓滿是如來果地境界。「波羅密」是功夫達到極處,達到圓滿。如何才能達到?「果能如是奉持」。此段經文說,不著名字相、不著言說相、不著境界相(小而微塵,大而世界),不著身相;還要「而行布施」才行。僅僅不著,沒有而行布施,就著空了。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評修持各法
 

  每日量己之力,念佛並持大悲咒,以為自利利他之據。對一切人,皆以信願念佛求生西方為勸。無論出家在家,均以各盡各人職分為事。令一切人,先做世間賢人善人。庶可仗佛慈力,超凡入聖,往生西方也。並不與人說做不到之大話,任人謂己為百無一能之粥飯僧,此其大略也。(三)節錄大師自述

 
倫理道德:家裡頭等的大事
  
 

  有人說世界上四大古文明,其他的三個都沒有了,唯獨中國還存在,什麼原因?二戰之前,歐洲有一批學者用這個做命題,認真研究,最後的結論說得很好,大概是中國人重視家庭教育的關係,這個結論非常正確。中國自古以來,教育是家庭負責的,所以它教得好。國家有學校,少,那個學校,那個學校是管考試的。考取之後,是為國家培養人才,像現在的黨校一樣,是培養各級幹部的,一般教育都是你家庭自己負責任。

  家庭負責,叫私塾,私塾是什麼?家庭子弟學校。這一家的家長,小孩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都在,所以辦學請老師這是家裡頭等的大事,關係到我們這個家族的存亡,家族的興衰,這是家庭最大的事情。家庭開會,去找老師,老師要有德行、要有學問,要能以身作則,要會教學,符合這些條件,恭恭敬敬的請老師到家裡來辦學。

  開學的這一天,全家這些父老都到了,孩子們也都到了。家長這些父老們,大概曾祖父可能都參加,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大概年歲太老了,將近一百歲,身體要不好他可以不參加。領著這些兒女,要向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禮,非常隆重,把我家的小孩付託給老師,請老師好好管教。老師接受家長這樣隆重的禮遇,他要不認真教小孩,他對不起人家父母,他要負責任的。跟現在學校不一樣,家長對老師那個尊重的心不相同。

  老師住在這個家庭裡頭,從前是大家庭,大家庭上上下下人口差不多三百多人,普通家庭,人丁興旺的有六、七百人。所以小孩多,不教,小孩沒有學,那個家庭就會敗亡。家庭要興旺,小孩教得好,家裡出人才,興旺。所以你說家長們請老師是多麼的隆重、多麼認真,老師認真負責教學。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三九一集)2013/8/12 檔名:02-040-0391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新譯(62)
  
 

清朝崑山周夢顏安士氏述/民國蓬島思尼子新譯

勿登山而網禽鳥。

【發明】同樣都是有羽毛的動物,但就禽鳥來看雞鴨,差別就大不相同。因為雞鴨過去世的罪業較重,所以惹來決定會被殺的果報;禽鳥過去世的罪業較輕,所以不一定會得到被殺的果報。如果上山去網捕禽鳥,這是致使罪業輕的也得到重報,那種罪孽不就是我們所造成的嗎?

☉《梵網經》說:「如果佛弟子看見了動物,心裡應當默念:『你是畜生,應當發菩提心!』如果不這樣想的話,就犯了輕垢罪。」那麼看見各種禽鳥尚且應當發心救度,若反過來把牠們捕抓來吃,這種作法可以嗎?

☉地球上的山林樹木,總共有四千五百種鳥類(出自藏經)。雖然羽毛都有所不同,但牠們貪生怕死的心理卻是一樣。牠們正是藉著山林來棲息,一旦去捕捉牠們,使牠們母子離散,所感得的果報也是不輕。

☉禽鳥的死亡,不是只因為被網捕。網既然不能夠使用,那麼不應該使用弓箭火鎗,以及毀巢取蛋,就更可想而知了。

【下附徵事】

 鸚鵡始末【賢愚因緣經】

  舍衛國須達長者家有兩隻鸚鵡,生性狡猾聰明,能夠聽懂人說的話。看見比丘來了,會先告訴家人,讓他們出來迎送。阿難看見牠們,就為牠們說苦集滅道的四諦法,這兩隻鳥聽到佛法非常歡喜。鸚鵡棲息在樹上,因為過去生造了惡業的緣故,所以被野狸吞食;而由於聽聞佛法的緣故,牠們的神識投生到四王天。佛說:「這兩隻鳥結束四王天的壽命以後,會生到忉利天;在忉利天的壽命結束,生到夜摩天;夜摩天的壽命盡了,會生到化樂天;化樂天的壽命盡了,生到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的壽命盡了,還會生到化樂天,以至於四王天。這樣往返七次之後,會投生到人道,出家修道,一個名叫曇摩,另一個名叫修曇摩,都證到阿羅漢果。」

【按】雖然聽到四諦的道理,仍然被野狸吞食,可知已經確定的業報很難免除;雖然被野狸吞食,最後還是出離三界,可知佛法是必須聽聞的。那些要求生淨土的人,如果平時精進修持,發大誓願,不論他今生能否坐脫立亡,縱然是被蛇咬傷、老虎吞食,也不妨礙他往生西方。

 鴿得人身【法苑珠林】

  唐朝并州石壁寺有一位老僧,每天念誦《法華經》和《金剛經》。貞觀末年,有鴿子築巢在他的房子,不久生下兩隻小鴿子。老僧每天用飯餵牠們。後來鴿子都落地摔死,老僧就把牠們埋葬。經過十天之後,老僧夢見兩個小孩子告訴他說:「我們兩個先前犯了小罪過,才投胎作鴿子,最近聽到法師誦經,應當脫離鴿子身,投生在某村某姓,過了十個月之後就會出生。」老僧依據他們所說的日期前往探視,那個人家果然生下兩個兒子。喊他們鴿兒,這兩個嬰兒就一齊回答;而在回答過後,過了一年多才會說話。

【按】剛投生天上的人,還能記得前世的事情,等到看見天女,就迷失本心,不再記得了。鴿兒的回答,是剛出生時還沒有忘記罷了!

 骨節寸斷【崑人目擊】

  崑山東關外三里處有一座玉柱塔矗立在江邊,上面有很多鳥雀。有個小孩經常上去取牠們的蛋,有一天登上塔的最高層,正想毀壞鳥巢,忽然失足墜落。當時有太倉的船隻經過,船客親眼看見小孩從塔簷邊緣墜下,總共翻了三、四個筋斗,然後落到地面,寂靜無聲。走近一看,他的骨頭都斷成許多小塊了(這是康熙二十五、六年所發生的事情)。

  >>續載中……

 
心得交流:子緣同學的學佛心得
 

標題:和諧世界從心做起

  「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句話,對學佛人來說太熟悉了。可是,如果把這句話理解透徹,並時時在現實生活當中去觀照,那麼一定得大受用。對佛法的真實不虛,方能體會一二。

  記得讀小學的時候,我的疑心病特別重,以至於影響到了正常的生活。那時,我總是懷疑某個同學在背後說我壞話,於是我就生起了擔心、恐懼的心理,想著怎麼樣去證實,怎麼樣讓別人不再背後說我。因為年紀小,想法難免太幼稚,那時的解決方法是,跑到那位同學家,問她有沒有說我壞話,然後求她,以後別背後說我……這種情形持續了很久,我也不知道這種病態心理是怎麼產生的。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的鄰居說了一句話,打消了我的疑慮。他說:「你管不住別人的嘴,只要你別在意就好。」就是這麼一句話,卻治好了我的心理毛病。

  我讀書的時候,沒有紮根教育,更多的都是「鬥爭」、「犧牲」這樣的字眼,我們在一張白紙的年齡,無緣接觸到老祖宗的教誨,幾乎不懂得人生的道理,一路走來,磕磕碰碰、坎坎坷坷,等到痛夠了,才知道停下腳步療傷。慶幸的是,我沒有放棄自己,而是在挫折當中反省、總結,找回自己。

  童年錯過了傳統文化的教育,一路走來很是辛苦。所幸的是,在成年遇到了佛法,正所謂「千年暗室,一燈即明」。

  童年的心理毛病,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的具體事例。疑心生暗鬼,要去掉這個鬼,首先就要把疑心去掉,罪由心起從心懺,罪性本空,了不可得。

  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一個受傷的小孩,我們無視他的存在,不敢直面,而把這個小孩關閉在自己心房最隱秘處,不見天日;隨著我們身體的自然長大,這個小孩依然在黑暗中不能成長。這個小孩,時時刻刻都在向我們呼救,需要我們直面他,關愛他,給他溫暖。可是,我們卻麻木不仁。於是,我們的身心無法同步,不能和諧。我們在不自覺中逃避內心深處的傷痛,因為,我們無法覺知。可是,這個傷痛卻時時刻刻牽引著我們,左右著我們,逼迫我們活在往昔的陰影中不能自拔。

  成年以後,疑心的毛病,雖不及童年那樣極端,但是陰影還在。無形當中給我帶來了很多的障礙。不論在生活和工作當中,總是「疑」字當頭,把自己陷於信任和拒絕兩個極端,走不出封閉的內心世界。不懂得圓融,不懂得如何與自己相處,總是尋求外界的理解和呵護,一旦事與願違,就煩惱重重,不僅折磨自己,還折磨親人。凡事以自我為標準,要求別人,無形當中把自己情緒的主導權拱手讓出,被別人牽著鼻子走,自己的內心得不到片刻安寧。如果遇到逆緣,首先想到的是別人會跟我作對,會給我發難等等,因為有了這些假定,好比是一個戰士,穿上盔甲,準備戰鬥了。

  在如此緊張的心理狀態下,整個人是僵硬的,內心是脆弱的,外界的風吹草動,都會變成射向自己的子彈,當然更談不上理智了。這個時候主宰自己的就是魔。正所謂「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於是方寸大亂。內心的空虛,表現出來的就是無法獨處。那時的我總是疲於應付各種飯局和應酬,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等到人去樓空,內心依然是無處安放。

  我們所經歷的一切不順和痛苦,源於我們錯誤的思想,思維不正,見解自然不正,想錯了、看錯了,行為就造業。以致於在錯誤的路上越陷越深,與本具的般若心性背道而馳。

  佛陀悲憫苦難眾生,為我們說出了事實真相,並為我們指明一條「八正道」,幫助我們在究竟處,對治自身問題的癥結。

  世尊問: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彌勒菩薩答: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唸唸成形,形皆有識。這就是佛陀告訴我們宇宙人生的真相,也即是《金剛經》上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經典之語句勝過世間所有的心理書籍,幫助我,走出了心理迷雲。

  俗話說:塵埃落定。當一個人處於混沌狀態的時候,他的心是迷茫的,對人事物的判斷是偏執的。好比一瓶渾水,當你不斷攪動的時候,水會越來越混。可是,當你安靜下來,不去動他的時候,這瓶水自然就沉澱了,呈現的是清澈見底,正所謂心淨則土淨。

  當我們明瞭「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道理以後,我們依照正確的思維和見解,反觀自照,直面自己,傾聽內心的聲音,找到自身不和諧的癥結所在,正所謂心魔還需心來治。

  如今,我試著放下心理武裝,轉變疑心疑鬼的思維模式,觀念的改變,帶來的是身心的轉變,整個人從裡到外放鬆了,內心的輕鬆,不僅體現在言談舉止中,還讓週身洋溢著祥和之氣。自己感覺舒服了,別人也感覺到了舒服。可以說,這一轉變,猶如一盞燈照進了我迷茫無助的內心世界,把我從心浮氣躁的陷阱中拯救了出來。這是佛法給我帶來的受用,我的內心生起了對佛法以及祖師大德們的無限感恩和崇敬!

  以前,總是言不由衷的去緩和關係,亦或是攀緣。因為不自然,結局肯定是事與願違,自己也感覺到很彆扭。知道那不是真實的自己。如今,我卻在無為當中獲得了理想狀態。這一切看似奇妙,卻是「一切法從心想生」的一個實證。把自己做好了,一切就自然了。

  我的一個鄰居,對我有積怨,十幾年不說話了。我也習慣了這種狀態,只是盡量避免碰面。沒有想到的是,我們之間的關係會慢慢解凍。近來幾次碰面,我感覺得到她散發出來的友好訊息。前不久在樓道遇上,我很自然的問她一聲好,她很開心跟我聊了好久。這一切都是在悄無聲息中發生,沒有刻意,沒有期許,於無聲處中開出了理解之花……我知道關係的解凍,在於我的改變。這種改變是自己身心的祥和狀態,所散發出來的氣息。

  通過這件事,我體會到了佛法的神奇妙用。佛法並非談玄說妙,其實佛法就是生活,是富貴的生活。我們學習佛法,就是學習過富貴的生活,心中有華嚴,我們就置身在佛華嚴的境界。

  我們所看到的森羅萬象,都是我們的心變現的,我們的一切感受,來源於我們自己的意識,與外界毫不相干。善與善感,此有故彼有,自他不二。你用善心看世界,世界在微笑,你用惡意看世界,你的生活是四面楚歌。我們的心就是能量場,你散發出去的能量,都會以對等的方式回饋於你。

  這一轉身得之不易,真真實實是一個華麗的轉身啊!思維的轉變帶來的是一個全新的視角。我不再攀緣,不再本著固有的觀念去評判人事物,凡事捫心自問,從我做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心理順了,一切就步入了正確的軌道。

  佛法就是開啟我們心靈的一把鑰匙,幫助我們與自己和諧,與天地萬物和諧。你和諧了,世界就和諧了。

  (文章來源「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子緣同學」)

 
答疑解惑
 

問:在家裡可供萬姓祖先牌位嗎?

答:可以,我們是這樣提倡,希望大家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宗,也不要忘記別人的祖宗;我們敬重自己的祖宗,也敬重別人的祖宗,這樣子心量自然就擴大。

問:弟子退休後聽聞佛法不到十年,某寺院住持請我去當護法。自知條件不足以擔當重任,謝絕邀請,請問是否正確?

答:正確。寺院弘護都非常不容易,一定要真正懂得,不懂得,在寺院裡很容易做錯事,做錯事,一定要負因果責任。能夠謹慎一點,謝絕,這對你是好事情。如果有願想護持佛法,多聽、多學、多薰習,讓自己真正對佛法明白,這個來護持才真正是積功累德。

  佛法在世間的建立,護持的功德超過弘法。護持好比辦學校,是校長,是裡面的職員。如果沒有這些人,弘法的人是教員,教員沒地方去教。所以教員一定要依靠學校,一定要依靠校長。佛法能不能住世,責任是在寺院的住持。講經的法師不可以稱和尚,我們就一般稱法師。和尚是校長,你是教員、教授,不可以稱校長。一個寺廟只有一個和尚,他負責教化一方,續佛慧命、弘法利生是他的責任。他要沒有做到,那過失很重;做到的時候,無量無邊的功德。和尚自己可以不必講經,校長不必給學生上課,請老師、請教員,他有權來啟請,有權來任命。所以一個寺院就是一個學校,這地方人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他要負很重的責任。

問:弟子年逾七十,深感時間緊迫,希望集中時間精力於聽經與讀經。但當地寺院很多,時常有熱心同修前來遊說參加經懺法會及各項活動。弟子堅持不參加,因此疏遠了與同修和寺院的關係,如此是否有違廣結法緣之旨?應如何善巧方便、圓融處世?敬請慈悲開示。

答:七十歲以上不要參加了,什麼都要放下,老實念佛,求生淨土;生到淨土之後,再跟大家來廣結法緣就可以了。結法緣是在自己的心願,我願意幫助大家,有這個念頭就已經結法緣。結法緣要有能力,如果不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自己度自己都度不了,你怎麼能度人?這是一定的道理。自己修行要往生,必須要真正做到往生的條件,信願行,真信切願,老實念佛。念念不離經教,念念不離佛號,我們的德行基礎,不必學也具足。為什麼?你對這個世間不再留戀,一切都放下,一心求生淨土,這就什麼都具足。七十歲再去學《弟子規》、《感應篇》來不及了,乾脆老實念佛就算了,這樣子能往生。

  (節錄自21-352學佛答問)

 
淨空老和尚網路直播台
 

◎淨空老和尚最近講演資訊,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

 
法寶流通
 

◎淨空老法師講演CD、DV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台灣地區同修索取法寶,請至「華藏淨宗學會弘化網-法寶結緣」。
◎中國大陸同修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email protected]

 
信息交流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本科到專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相關資訊。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email protected]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組恭製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