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要把每一天都看作最後的一天,
天天想到我就要死了,還有什麼事情比念佛重要。

 
 
   
  本期專欄:建立良好關係與信任對於當今社會的重要性
  本期內容簡介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236)
  印光大師開示:勉行人努力
  倫理道德:【小故事大智慧】德化僕人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新譯(76)
  心得交流:ei06214同學的學佛心得
  答疑解惑
  網路講座:淨空老和尚網路首播
  法寶流通
  信息交流
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2019.2.1 星期五 Vol. 511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和諧」確實非常重要,「競爭與衝突」卻是十分可怕;前者是生存的跡象,後者則是毀滅的徵兆。因此,我們對此不得不有所警惕。請看本期專欄

  佛經要「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世間聰明智慧絕頂之人,並未離相,其信心仍不清淨,實相沒有現前,無法說出佛的境界。請看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最新訊息:2018/11聲明下載APP2017/12/14嚴正聲明嚴正聲明Facebook

  目前發現yahoo、pchome、themai、sohu、126、263、163、eyou、sina、21cn免費信箱,會被isp當作廣告信擋掉或移至垃圾筒,若您是上列信箱,請先查看垃圾筒是否有,若無收雜誌建議使用其他Email信箱訂閱,謝謝!

 
本期專欄:建立良好關係與信任對於當今社會的重要性
 
 

  社會,可以說是人與人所結合而成的一個有機共生體。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共生體裡面的一個細胞,彼此互依互存,形成了一個複雜、不可分割的關係網絡。如同一個生命個體,內部各個細胞間的合作關係愈是密切,這個生命體就會愈加健康,愈具有生命力。一株健康的植物,之所以能夠枝葉繁茂,那是因為它的根、幹、枝、葉中的每一個細胞,都是無私地為整體的生存發展而努力。而連結這些無數細胞的背後力量,追根究柢,其實是一種「彼此一體」的關係。這種關係是自然的,當中沒有絲毫的勉強。如果各個細胞或各個器官之間,彼此互不理會、不願付出、甚至於是彼此競爭、衝突的話,那麼,這個生命勢必很快就會走向終結;因為這種不正常的內部關係,完全違反了大自然的生命之道。由此我們可以推想,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疏遠、冷漠、甚至於產生猜忌、競爭的時候,我們所組成的這個社會共生體,就會很容易喪失生機、產生病態。

  其實,關於這種生命內部,以及生命之間的「一體」關係,我們在母親與其嬰孩的互動之中,最容易觀察到。這種親子的互動關係,展現出了人與人之間最具有生命能量的一種連結力。在這種關係中,沒有冷漠、猜疑,沒有自私自利,而只有一種積極利他的「愛心」,以及一種毫無保留的信任。我們可以體會到,倘若缺乏了母親對於嬰孩的那分與生俱來的愛護之情,倘若嬰孩也失去了他對母親那種毫無保留的信任之心的話,那麼,人類必然無法繁衍生存。我們可以感受到,對於生命的延續與發展而言,似乎沒有任何一種生物性的力量,能夠與母親和嬰孩之間所存在的那種天然力量相提並論;此種無與倫比的天然力量,就是愛與信任——無條件的愛心、以及毫無保留的絕對信任。

  從這種維繫我們生命的,最原始、最珍貴的自然力量進行省思,我們可以體會到,維繫社會長遠生存的關鍵力量,應當也是「愛」與「信任」。當這兩種力量在社會中愈來愈薄弱的時候,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就會愈來愈脆弱;而當它們近乎完全消失之時,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便會徹底鬆散,經不起一點挑戰。

  母親與嬰孩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人類關係最和諧的典範。這個典範對我們而言,非常親切,絕不遙遠。這種關係,我們愈是觀察,就愈會受到感動。和諧關係的最高峰,是「一體」;而我們都何其有幸,經常能夠在那些平凡的母子互動之中,親眼見到這種一體關係的展現。既然,這種純真的愛與信任,可以帶來最美好的和諧,那麼,我們就想到,為了自他關係上的和諧、為了整個地球社會的和諧,我們也應當要去和別人建立一種愛與信任的關係,要讓關愛、寬容,以及信賴,成為我們彼此連結的主軸;這樣,我們就會有希望,能夠為社會找到一條和諧發展的道路。

  和諧的內部關係,對於一個社會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著名的英國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博士曾經提醒我們,社會內部和諧的喪失,可以讓整個社會失去它應對生存問題的能力。湯氏觀察到,在人類歷史上,每一個文明瓦解的前夕,該文明內部的社會各個階層之間,都會呈現出彼此分裂的狀態。湯氏告訴我們,一個文明衰落的根本原因,與其走向衰落的終極標準,其實就是這種社會內部和諧的喪失。

  從湯恩比博士的這些觀察與話語裡,我們可以體會到,「和諧」確實非常重要,「競爭與衝突」卻是十分可怕;前者是生存的跡象,後者則是毀滅的徵兆。因此,我們對此不得不有所警惕。我們談到了母親對於嬰孩的愛,以及嬰孩對於母親那分純真的信賴;其實,信賴亦是源自於沒有分別的愛心,源自於母子之間那種天然的「一體」的關係。因此,我們可以說,愛的連結,是人與人之間最強而有力的一種聯繫,它可以引領我們回歸到生命彼此同源的一體關係,回歸到那種最為純真的彼此信任。

  純真的愛心,會生發起各種良善的社會互動、會形成各種堅實、和諧的社會網絡;在這方面,世界各大宗教的經典與歷史,確實為我們帶來了巨大的信心以及更加深刻的反思。

  佛陀在經典中,向我們說明了諸佛菩薩是以什麼樣的存心,去幫助眾生。《大乘無量壽經》用一句話,濃縮出聖者們的存心,經文說:「於諸眾生,視若自己」;而這種存心,也正是佛典裡面所說的「大悲為根」!有這種一體慈愛的存心,才能夠得到眾人的信任,才能建立起良善的人際關係,乃至於建造出一個最為和諧安樂的社會。

  在前面,我們提到了母親與嬰孩之間那種愛與信任,是人類關係最美好的典範。但是,我們知道,因為後天的習染,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時常會與這種原始的真愛之心漸行漸遠。在這種情形下,我們應該如何去和他人建構起良善和諧的關係,以此來為社會的整體安定貢獻心力?我們相信,在這方面,最終我們還是要回歸到各大宗教經典所教導我們的智慧。

  關於這種建立良好關係的方法,我時常都會與大家分享佛陀在經典裡面所教導我們的一套公共關係法,它的名稱叫做「四攝法」。它是與人建立良好關係的四項實際方法,內容依序是「布施」、「愛語」、「利行」以及「同事」。我們多年來團結宗教、團結族群,就是用這四種方法,效果非常卓著,非常實用。

  第一條「布施」,是指人與人之間交往時,要多請客、多送禮、多多給予他人無條件的幫助。第二條「愛語」,是指我們要在言語上去關愛他人,要說那些真正愛護對方的言語,讓對方感受到關懷、感受到溫暖。接下來的「利行」,是指要去做對於對方有利益的事,絕不能去做一些損他利己的事。凡所從事,都要以對方的利益為出發點,這一點非常重要。最後一條是「同事」,這是指我們可以歡歡喜喜參與對方的一些日常活動。例如,我們可以多參與、贊助各宗教團體所籌劃的社會救助活動、道德教育活動、宗教教育活動等等。這四項方法,當中有一個關鍵點,那就是,當我們愈是能夠發出真誠心去關愛他人的時候,我們對於這四種方法的落實,就會愈有深度、愈有廣度,效果也會愈加卓著。

  人與人之間、族群與族群之間、宗教與宗教之間,都應當要時常往來,建立起良好的感情;倘若彼此壁壘分明,從不往來,那就會容易引發彼此之間的誤解與猜忌,也會容易讓一些野心家有機可乘,從中挑撥是非,造成社會動盪。我們很歡喜,看到圖文巴市為多元宗教與族群之間的溝通、團結,做出了榜樣,這個榜樣,感動了許多崇尚和平的志士仁人,這其中包括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許多大使代表。

  希望我們都能夠彼此勉勵,積極落實這些神聖的教導,讓我們自己社會的內部成員,乃至於全世界的所有人們,都能夠彼此緊密相連,彼此信賴,彼此扶持,共創和諧美好的大同世界。

  ——恭錄自空老和尚講演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237)
 

4.『實相』,是性體之別名。性是本具,無生不生。今言『生』者,現前之義。與前生清淨心意同。始覺也,無以名之,假名曰「生」耳。

  「『實相』,是性體之別名。性是本具,無生不生。」真心本性是一。既是一,何來的生與不生?若說一個生,生的對面就是不生;生與不生是二法,不是一法。落在二法之中就是凡夫,而不是聖人。切記明瞭此理。一切修學大乘,目標都在如何能會相歸性。「性」是一,「相」是森羅萬象。如何將多歸成一?一就是性,心性。「會相歸性」,就是在相上見性,只要不著相,相原來就是性。換言之,只要一切都不分別、不執著,哪一法不是真性、不是實相?由此可知,我們之所以在相上見不到性,就是因為著相,執著法相、分別法相,錯在此處。因此從性上說,沒有「生」,沒有「不生」。生與不生說不上,所有一切相對待的都說不上,方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凡是說得出的,都是相對的。離開相對,如何說法?不但不能說,甚至不能想。只要一想,「想」的對面有個「無想」,就是相對的法。想與無想都沒有,才能見到性、見到實相。

  「今言『生』者,現前之義」。佛在此處說『生實相』,實相沒有生與不生,既無生與不生。為何說「生」?實相確實沒有生與不生,實相在面前,可是以前未能覺察,未能發現、體會,是因為有分別、執著。現在將分別、執著都放下,豁然明白實相,此義就稱之為「生」。因此這個「生」或「不生」,並非真的有個實相生出。所以這個「生」與往昔的「不生」是一,不是二。我們見到《金剛經》已久,但不明瞭《金剛經》中的義理及益處,將其視為一本普通的書籍。而現在忽然發現這部經如此殊勝,這就是「現前」之義。並非新得到的,而是原本就有,原本就現前;雖現前但不認識,現在豁然認識它。

  「與前生清淨心意同」,義理相同。「始覺也,無以名之,假名曰『生』耳」。可見佛說法,句句都是方便法,不得已而立個名詞,所有名詞都是假立的,都無實義。佛用此法引導我們明心見性,用意在此。

  「始覺」,這個名詞常見於大乘經。佛說「三覺」,是另外一個說法:「本覺、始覺、究竟覺」。又「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亦是三覺。「自覺、覺他、覺滿」是從功夫上說的,偏重於慈悲。「自覺」是對自己慈悲,「覺他」是對眾生慈悲。始覺與本覺也是在功夫上說的,完全指功夫的增長。「始覺」,是天天在始覺,每一天覺的不同,就是開始覺悟。由此可知,菩薩一直證到等覺位,破最後一品無明,依然是始覺。覺悟之後,才證得圓滿菩提。始覺並非指最初的那一天,而是日日都是始覺,年年都在始覺。菩薩五十一個位次,若無始覺就停止而不能進步。這是修行功夫得力的名詞,與「生實相」、「現前」義理完全相同。

5.『信心清淨』,便是實相現前。因其信成就,便心清淨。而清淨心也,實相也,皆是本性。此顯生即無生義。

  「『信心清淨』,便是實相現前。因其信成就,便心清淨」。「信心清淨」四字,與我們修行的關係非常大。功夫不得力,念佛、研究經教不得力,生活工作有煩惱,原因就是信心不清淨。大乘經中字字句句與我們生活有關,世尊在短短的四十九年為我們說法,要教化九法界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皆得利益,因此沒有時間說無意義的話。我們現在最大的困難,就是沒有信心。

  佛經要「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世間聰明智慧絕頂之人,並未離相,其信心仍不清淨,實相沒有現前,無法說出佛的境界。我們以殊勝的淨宗的經論及大乘了義經典建立信心,如《金剛經》、《法華經》、《楞嚴經》、《華嚴經》都屬於一乘圓教。從這些大經上建立清淨信心,確實容易,直捷穩當。尤其《金剛經》文字少,簡明扼要,無絲毫委曲婉轉,每句經文都是直截了當。可是要真信才行!信,就不再執著;執著就不信。

  有分別執著,就不信;離開一切分別執著,就信。在日常生活中練習心中沒有分別、執著。與大眾接觸時,隨順眾生之分別而分別,隨順眾生之執著而執著,這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在隨喜中成就。「功德」是心地清淨,沒有分別執著;隨喜是能隨著一切眾生,自己心裡沒有好與不好,否則就不是修金剛般若,非佛弟子。

  「因其信成就,便心清淨」,可見「信成就」的標準要心清淨,信才成就。心不清淨,沒有信心。「而清淨心也,實相也,皆是本性。此顯生即無生義」,此義甚為明顯,說「清淨心」、「實相」、「信成就」,皆是說「本性」,都是性德圓滿之流露。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勉行人努力
 

  人生世間,超升最難,墮落最易。若不往生西方,且莫說人道不足恃。即生於天上,福壽甚長,福力一盡,仍舊墮落人間,及三途惡道受苦。不知佛法,則無可如何。今既略曉佛法,豈可將此一番大利益事,讓與別人。自己甘心在六道輪迴中,頭出頭沒,永無解脫之日乎。(正)復周孟由昆弟書

 
倫理道德:【小故事大智慧】德化僕人
  

  

  在春秋時代,有一位賢相叫晏嬰。晏嬰做出了很多的好榜樣,孔夫子對他也非常尊重和稱讚。

  晏嬰的一件大衣穿了三十年都沒換過,當然那一件衣服看起來還是整整齊齊的,因為「愛物者,物恆愛之」你對任何的物品愛惜,它也會回饋給你,會讓你使用得很久遠。

  官居宰相者一件大衣穿三十年,請問除了會影響他的家庭以外,還會影響什麼?會影響所有的文武百官,所有的人民。所以,當一個大臣他非常廉潔,就可以帶動整個社會清廉的風氣。

  晏嬰的馬伕,就是幫助他駕車的僕人,每天送晏嬰去辦公。所以,馬伕每次見到人都抬首挺胸,一副很高傲的樣子。

  為什麼他感覺得很高傲?因為他為宰相駕車,他就顯示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用一句成語來形容,就是狐假虎威。

  後來馬伕的太太知道了,有一天就跟他提出來,她說:「我要離開你,我要走了。」

  馬伕就很緊張,他說:「怎麼了?你為何要離開我?」

  她說:「人家都是尊重晏嬰的德行,晏嬰宰相既有德行而且謙卑,你根本沒有德行還這樣傲慢,所以我不想依靠你,我要離開。」

  馬伕聽了覺得很慚愧,就跟他太太說:「我一定改過,你就不要離開了。」

  他的太太也確實很有見地,懂得要進諫、規勸她的先生,當然她的先生也有肚量接納太太的意見。

  後來這位馬伕很認真的改過,晏嬰覺得他的德行進步非常快速,就舉薦這位馬伕當上了齊國的大夫。

  (恭錄自 蔡禮旭老師《小故事大智慧》)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新譯(76)
  
 

清朝崑山周夢顏安士氏述/民國蓬島思尼子新譯

勿倚權勢而辱善良。

【發明】權勢所在之處,聲名固然很容易盛大,而衰敗也是很容易。正當顯赫的時候,那麼侍候和迎合依附的人就非常多,有時隨意講出一句話,沒有人會不遵從。等到衰敗時,那麼親近依附的人就離開了,曾經受到恩惠的人就像仇人一般,雖然以真誠心來對待,卻像沒有聽到似的置之不理。同樣是這個人,而冷熱的態度卻前後不同,自古以來都是一樣。因此可以了解,自己擁有權勢尚且不能作依靠,何況是倚賴別人的權勢?更何況又是仗著別人的權勢而欺負善良的人呢?如果因為對方善良就加以欺負,這是罪過啊!而且又是仗著他人的權勢來欺負人,更是罪上加罪。

☉貴有貴的權勢,富有富的權勢,官有官的權勢,吏有吏的權勢。權勢雖然不相同,但依靠權勢的人卻相同。可以依靠權勢,也就可以受權勢侮辱。善是相反於惡的意思,良是不同於賤的名稱。善與良都是處於不能加以侮辱的地位,都是存著不值得侮辱的心。這裡所說的必定要用權勢侮辱他,與侮辱平常人相比又有所不同了。

【下附徵事】

 希旨誣良【冥祥記】

  梁朝的曲阿(1)人宏某,家裡非常富有,他到湘州販賣木材,經營了幾年,才買到巨木數排,長度都是五十多丈,是世間少有。當時武帝準備在文皇帝的陵墓上建寺,想要購買名貴木材,而宏某的木材正好運到南津。

  南津尉官孟少卿,為了迎合皇上的旨意而妄想抽用,就搜刮宏某所攜帶的衣服財物,誣陷是搶劫得來的,又說他的木筏超過規定,不是商人所應該的,於是沒收他的木筏,歸於官方所有,並且處以死刑。宏某臨刑當天,叫妻子多準備黃紙和筆墨在棺木中,又寫了少卿等幾十個姓名,吞下肚子。

  死後才過一個月,少卿忽然看見宏某來索命,起初還是兇悍地避開,以後只能請求放過他,終至吐血而死。所有參與的獄官,以及主掌繕寫的舍人(2),凡是參與這件冤案的人,幾個月以內都相繼死亡。皇基寺建造才剛完成,隨即遭遇火災,埋在地下的木柱全部化為灰燼,沒有一點留下。

 (1)曲阿:古縣名,即今江蘇丹陽市。
 (2)舍人:官名,梁朝時負責起草詔命。

【按】末劫眾生的福德逐漸減少,貨物品質逐漸低劣,已經非常嚴重了呀!從梁朝到現在只不過一千多年而已,現在要在深山裡找到二十多丈的樹木已經找不到了,何況是五十多丈哪﹗總是人愈貧窮,那麼木材遭到砍伐就愈嚴重,況且又加上土地日漸貧瘠哪﹗隋唐以前,稻禾的穗子都長達一尺;而蔬菜水果的甘美、花卉的香豔,現在也漸漸不如從前。哎呀!這種事理,學識淺薄的讀書人並不知道,就算告訴他們,又有誰會相信?

 僕犬證贓【彙纂功過格】

  柳勝,字平之,卯金鄉人,濫充官員,在鄉里濫用權勢裁斷曲直。性情貪婪凶惡,如果能夠得到錢財,縱然是親戚也不會顧念。剛好有一個殷述慶的人到這個地方就任,兩人就聯手作惡,得到錢財就平分。遭受他們毒害的人都向神明哭訴。不到半年,柳勝突然慘死,死時七竅流血;過了幾天,殷述慶也因為惡疾暴亡,入殮稍稍慢了一些,全身都生蟲。

  柳勝的一個老僕人忽然和一條家犬同日死亡,過了一個晚上,老僕人失落地坐起來告訴妻子說:「我剛才到了陰間,看見閻王坐在殿上,小吏非常嚴肅地傳下命令。臺階下押來兩個人,就是主人和殷述慶,受到嚴刑拷打,不忍目睹。又命令小吏取來一本簿子,就是記載我替主人領錢的數目,而黑狗則又經常跟隨我出去領錢,所以一併抓我和黑狗來作證。一會兒,殿上呼叫說:『柳勝、殷述慶押入地獄,不准放還!』特意把我放回的原因,是想藉著我來向世人公佈這件事情罷了!」

【按】殷述慶當官掌權,已經是作惡多端,何況又加上助紂為虐(3)的人呢?地獄的罪報原本就難以免除。

 (3)助紂為虐:紂是商朝的暴君。此句比喻幫助惡人作惡。

 因辱致斃【談公濟述】

  崑山甪直鎮邱孟華,他的外甥是鄒壽,家庭不和睦。邱孟華說:「不如以官法處理,或許可以羞辱他一番。」就囑咐兒子聖時,拿著自己的名片送給官府主事者,致使鄒壽在公堂上受到杖打。鄒壽和聖時是表兄弟,看見聖時用官勢來羞辱他,心裡非常痛恨,於是引發癲狂病,後來又上吊死亡。

  過了三年,聖時染病,各種藥物都治不好,忽然被鄒壽附到身上,詳細述說以前的遭遇,並且說要用刀刺聖時。親戚看他的腋下果然好像有傷,就安慰他說:「你現在已經死亡,無法再復活了,為何不依靠經懺來超度呢?」鬼說:「這件事情已經送交給東嶽大帝處理,我也沒有辦法,近日就要審理了,必須與聖時一起去呀!」不到一天時間,聖時就死了。

【按】這是康熙丙子年八月二十三日的事,我又以這件事向他們的親友查訪,與談公濟所說的相同。

  >>續載中……

 
心得交流:ei06214同學的學佛心得
 

標題:學習上帝的愛有感

  記得曾經聽一位同修說,自從學習傳統文化以後,他總是能感到溫暖和快樂。其實,往往只是一個舉手之勞而已,比如下雨天,借給別人雨傘;或者看到人家咳嗽,遞給他一個紙巾。都是很小的事情,卻能帶來濃濃的暖意。所以,我覺得事情不論大小,還是看心境,只要有一顆愛心,無論是去做偉大的事業,還是平凡的小事,所感到的愛是一樣的。

  (文章來源「佛陀教育網路學院-ei06214同學」)

 
答疑解惑
 

問:居士林念佛堂日日念佛,從無間斷,為此居士林立下規章制度,凡到居士林掛單的四眾弟子,第一個晚上可免上念佛堂念佛,第二天必須上堂念佛。若無特殊情形,第二天沒參加者,第三天必須起單。請問居士林道場如此規定,對出家眾如不如法?

答:應該是如法的。出家眾不要說是第二天,應該第一天就要參加,為什麼?給念佛同修做個好樣子。出家眾都不參加,讓在家眾,說老實話,表面上恭敬你,實在瞧不起你。為什麼?你們修行用功不如他。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問:福鼎居士林設有閱覽室,專門流通、借出老法師所說淨土五經一論的光碟、書籍。有人以道場應法法弘揚,才有功德,並不斷干擾。請問如何處理?

答:居士林或者是寺院道場,它有兩種性質,一種是專門接引初機學佛的,不分宗派。這樣子什麼經論都可以,什麼法門都可以,是為了接引大眾。如果說你這個道場有專修的法門,那你就應該是「一門深入,長時薰習」,你真正得利益。一個是自己有個目標、方向,一個是為了宣揚整個佛法,性質不相同。為了宣揚整個佛法,著重修福;專攻一門,那是修道,這個不一樣。

問:居士領眾念佛時,如有出家眾上堂念佛,領眾居士排在出家眾後面,是否如法?

答:這個出家眾如果不是修念佛法門,他是參禪、學教的,學其他宗派的,那就沒有法子,絕對會把你的道場搞亂。他到這邊來,沒有適當地方,居士林接待他一兩天可以,道場裡面就不會讓他參與。他要歡喜,他能接受,願意、歡喜跟大家一起念佛,那個行;他如果說堅持他自己修學的方法,修學的法門,那就不能接待。

  如果是出家人,他是修淨土的,可以請他領眾;如果他跟我們學的不是一個法門,理念不相同,我們不請,這樣就好。

問:母親往生前神智清楚,兒女也勸其保持念佛。且念佛往生後,家中往來賓客一律素食。母親最後雖未出聲念,但臨終還是盤起雙腿。但兒女卻夢到母親說她的骨灰沒有入墓。請問這樣是否決定往生?

答:往生不敢斷定,但是她也是有瑞相、好相。她還念著骨灰還沒有入墓,這就是她的執著,她這樁事情還沒有放下。在這個時候家裡面做兒女的要真正用功,念佛給她迴向,希望她放下,求生淨土。因為現在鬼道裡面念佛往生的也很多,六道眾生都有機會,就是善導大師所說的,「總在遇緣不同」。遇到殊勝的緣,加上這把力,她自己有念佛的基礎,提醒她,都能往生。

  (節錄自21-356學佛答問)

 
淨空老和尚網路直播台
 

◎淨空老和尚最近講演資訊,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

 
法寶流通
 

◎淨空老法師講演CD、DV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台灣地區同修索取法寶,請至「華藏淨宗學會弘化網-法寶結緣」。
◎中國大陸同修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email protected]

 
信息交流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本科到專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相關資訊。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email protected]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組恭製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