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  精彩導讀  雜誌下載  常見問題  繁簡轉換程式下載

2001.8.25  星期六  VOL.62


 

蓮池大師說,在家出家,一切人等,凡有所求,不必勞形役志,百計謀畫。希望成功,亦不必禱神祠天,宰殺牲牢,請乞福祐,但發心積善,善集愈多,必能隨其所求,而滿其所願。

 

卷首語
編者的話

 

七月這是一個人人熟知的月份,在中國人的觀念中這是一個特殊的月份,有著繼往追思的意義,這也與已過亡的祖先親人一次心靈溝通的機會。古人說祭祀如神在,也就是說只要我誠心誠意祭祀,所謂誠則靈,自然感通。

因應這一特殊節日的到來,敝刊特將有關祭祀超度的理論與事實,從法師講演中整理出來,陸續刊登,以饗諸位讀者。

 

返回

 

經論輯要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62)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恭敬整理

 

止莊嚴故。悉能滌除一切結使。觀莊嚴故。能如實知諸法自性。

這兩條是「止觀」,印度梵語稱為「奢摩他」、「毘婆舍那」、「禪那」;「奢摩他」翻作「止」,「毘婆舍那」翻作「觀」,「禪那」是止觀圓融。它的名詞含義是可以通用的,「奢摩他」可以翻作「止」,也能翻作「觀」,偏重在「止」;「毘婆舍那」雖然翻作「觀」,也有「止」的意思;實際上,止、觀決定是圓融的,止中有觀,觀中有止。假如只有止沒有觀,就是「無想定」,修無想定與佛法不相關,佛法講的禪定有「觀」,就是定中有境界。

「止觀」是佛家修行的總綱領,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不離止觀。念佛法門也是修止觀,「放下萬緣」是止,「提起佛號」是觀。由此可知,止觀就是禪定,念佛也是修禪,世尊在《大集經》說念佛法門是「無上深妙禪」。所以,沒有禪定決定不能開智慧。

梵語的名稱翻成「止觀」,也翻成「定慧」,定是止,慧是觀;又翻作「寂照」,寂是止,照是觀;又翻作「明靜」,明是觀,靜是止,止有停止、止息的意思。在十善業道裡面,止息十惡,提起十善,這是觀。起心動念都是十善,所謂是「動念則萬善相隨,止靜則一念不生」,這是止觀功夫到家了。萬善的根是十善業道,萬惡之根是十惡業。因此,從初學一直到如來果地,無量無邊的法門,六度、四攝、三十七道品、止觀如何落實?都在十善業道;離開十善業道,所有一切佛法都落空了。

從最基礎來說,「淨業三福」的頭一條,如果沒有十善業,「孝親尊師,慈心不殺」全落空。如果我們不懂十善、十惡,天天造業,就像《地藏經》所說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都與十惡相應。尤其是現代社會沒有倫常,兒女殺害父母,父母殺害兒女,兄弟互相殘殺,這種事件愈來愈頻繁,這不是人的社會,人是懂得道理的。

何謂「道」?人與人的關係是道。中國人講的「五達道」,達是通達,五種通達大道,就是五倫: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你懂得這個關係,你就得盡義務,義務是付出的,沒有條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應盡的義務,社會才有秩序。如同四季春夏秋冬,中國人常講的二十四個節氣,有條不紊。星球在太空當中運轉也是有秩序的,要是沒有秩序就亂了。由此可知,道就是「秩序」,這個秩序是天然的,不是人為的。

十善業是常道,根本的大道,人天與三乘聖人共同追尋的大道。違背這個大道必定墮落,這是一定之理,墮落就是三惡道。落在三惡道裡面,他後悔了,改過自新,佛菩薩大慈大悲連三惡道眾生也不捨棄,所以地獄、餓鬼、畜生都有諸佛菩薩在裡面教化。可是惡道眾生由於業障太重,修行有一定程度的困難,沒有人天這麼便利,他們想回頭不容易;但是諸佛菩薩慈悲到極處,不捨眾生,依舊幫他消業障。怎麼幫助?《地藏經》上就看得很清楚,首先幫助他恢復人身,脫離三途,但是他得人身又迷惑了,很快又回到三惡道。得人身要在這一生當中成就,永遠不墮三惡道太難了,我們自己就是例子。我們的習氣為什麼這麼重?三惡道來的。這個習氣如果不改,死了以後又回去了,就像地藏菩薩所說的,好不容易幫助你到人道,沒有幾天你又回來了。

餓鬼道的一天是人間一個月,假如從餓鬼道恢復到人身,就算活一百歲,死了之後又回到餓鬼道沒有幾天,這當中的時差很大。地獄道的時差就更大了,地獄道的一天是人間二千七百年,就算你活一百歲,再回到地獄,好像你去不到一個鐘點又回來了,所以三途確實是難出離。佛舉比喻說「頭出頭沒」,這個比喻很值得玩味。只要在六道,三途是老家,到三善道好比出來旅遊,時間很短暫立刻就要回去。所以,在惡道裡「頭沒」,沉到水底;「頭出」,偶爾伸出頭來呼一口新鮮空氣,佛用這些形容六道的真相,所以總說「可憐愍者」。六道的習氣很重,還在追求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的享受,這是絕對錯誤的觀念。

這個觀念由來已久,是無量劫薰習而成的,而佛苦口婆心要我們止住,因為這些思想、看法都是錯誤的,物質生活過得太富裕就會不想離開。佛法教學的終極目標是離苦得樂,所以佛倡導苦行。但佛不是教我們離苦得樂嗎?為什麼佛要修苦行,要讚歎修苦行?佛講的離苦得樂不是六道人天之樂,是西方極樂世界之樂,是華藏世界之樂。如果我們貪戀六道的樂,貪戀十法界的樂,就永遠不能證得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的樂是真樂,不會退轉,不會變質;六道裡面的樂非常容易變質,會「樂極生悲」。

阿羅漢證得的是小果,那是小樂,脫離六道輪迴到四聖法界,稱他作小果,天台大師稱他作「相似即」,是相似之樂,不是真樂,真樂一定要超越十法界。所以,佛讚歎苦行,苦行讓我們對於三途六道沒有留戀。如果我們遇到的緣殊勝,念佛求生淨土,這一生才可能有成就。你心心念念不捨棄六道的五欲之樂,就不可能往生,這一生大好機緣必定錯過。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學「止觀」這個能力,貪圖一切受用的念頭要止住,世出世間一切法要看清楚。我初學佛的時候,我向章嘉大師請教入佛門最善巧的方法,他教導我「看得破,放得下」,還是止觀;看破是觀,放下是止。看破是要仔細觀察事實真相,而事實真相最重要的是看因果。因果就擺在面前,你能從果報看出它的因行,從因行能看出果報,你就清楚了。統統看清楚,你當然放下,放不下還是沒有看清楚。這兩條的意思非常廣,貫穿全部的佛法,它是佛法修行的總綱領。

「結使」是煩惱的代名詞,「一切結使」就是佛法常講的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如何斷除煩惱?止觀的方法能夠斷除。止是定,把心安住在一處,安住在哪一處?沒有一定,各個法門不相同,但是「安住一處」的原理原則是貫通的、是不變的,所謂「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也是這個意思。

凡夫妄念很多,心猿意馬,心止不住。而淨土宗教我們安住在佛號上,其實淨土宗制心的方法很多,大分為四種念佛: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和持名念佛,四種裡面每一種又分為很多種。《觀無量壽佛經》講十六種方法,稱為「十六觀」。修任何一觀都能制心一處,都能將心定下來;換言之,都能斷煩惱。

持名念佛是第十六觀,最後一種,這是特別法門。釋迦牟尼佛講經說道有一個原則:最好的放在最後,好比唱戲一樣,最好的一定是壓軸戲,這個原則與世法相應,可見得佛法不離世間法。譬如楞嚴會上二十五圓通,按順序排列應為六根、六塵、六識,「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應該排列在第二,而佛把這個拿出來放到最後,這是特別法門。

「制心一處」,把心止在哪裡?止在名號上,名號只有四個字。我們在《竹窗隨筆》看到,有人向蓮池大師請教:「您老人家教人念佛是什麼方法?」蓮池大師說:「我教他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那個人又問大師:「您老人家自己怎麼念法?」他說:「我自己只念『阿彌陀佛』四個字」。於是人家問他:「這是什麼原因?」他說:「我這一生下定決心一定要生淨土,所以我就執持名號,這是《彌陀經》上講的,名號只有四個字。但我教別人,別人未必發心求生淨土,所以我教他念六個字,加上南無,南無是梵語,意思是皈依、恭敬,皈依阿彌陀佛,恭敬阿彌陀佛。」由此可知,真正下定決心求生淨土的人可以省略客氣話,念六個字不如念四個字,愈簡單愈得力,道理在此地。

將心止於阿彌陀佛,果然止住不動,煩惱自然就斷了,不會起現行。心裡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即是「淨念相繼」。念阿彌陀佛是「淨念」,一句接著一句不中斷是「相繼」,如果斷了,妄念、雜念又生了。這是所有修行法門中最殊勝的一個方法,簡單、容易、穩當,成就快速。所以,煩惱不需要斷,只要把心安在「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上,煩惱自然慢慢就斷了。

世間所有一切法都是假的,無一是真的。《金剛經》的總結論:「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們要多念念、多想想,這句話是真的。夢、幻、泡、影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如露亦如電」,如果我們將這些虛幻短暫的法放在心上,到最後還是一場空。佛祖常常教導我們,在世間你的財產帶不去,你所愛好的人物帶不去,連你的親情都帶不去。

中國人講「倫理」,佛法講「法眷屬」,比儒家講得圓滿、深刻。我們之所以會成為一家人,總不外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四種緣,沒有這四種緣不會在一家。出家人的寺廟團體,四眾同修在一起共住,也是這四種緣。這四種緣通過佛的教化,就要將善惡的緣變成法緣。我們了解這個世間恩恩怨怨應當要一筆勾消,不要再放在心上,恩德、善行可以放在心上,冤業、罪行消了就算了,人與人才能和睦相處。大家在一起認真努力修學佛法,不再搞六道輪迴,同心同德求生淨土,這樣共修就如法,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和合僧團,見和同解,戒和同修。我們的修行方法是一樣的,都選擇持名念佛,念念都修十善業道,就是「戒和同修」;世間虛妄不值得留戀,同心同德求生淨土,這是「見和同解」。在這個基礎上,組織一個僧團共修,哪有不成就之理?這裡面具足止觀,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能放在心上,念念止觀具足,念念離惡修善,這樣念佛求生淨土才有把握,不至於空過。

 

返回

 

楊枝淨水
消除劫難的根本方法-從教育著手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恭敬整理

    

世界各地的災難時有所聞,一般人總是將這些災難歸究於自然災害,非人力所為,這是現代人的觀念,是科學的觀念。而科學究竟是否為真理,是否為萬能,還需經過時間的考驗。然而佛法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對於因緣果報互動的關係非常清楚,可惜受過科學教育的人不能接受。因此,世出世法追究到根源,依舊是教育問題。《禮記》曰:「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個說法令人佩服,能說出這句話的人不是普通人,他知道一切世間人事災禍的根源。由此可知,教育的目的是化解人事一切的災變,三災八難都能消除。佛法常說:「離苦得樂」,這些災難是苦,生死是苦,輪迴是苦,佛陀教育能使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真正過幸福美滿的生活。

教育的手段,是把宇宙人生的道理與事實真相講解明白,即破迷開悟,而目的是離苦得樂,這是真正的大學問。古今中外大聖大賢可以做到,在這個世間做到究竟圓滿的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在達到究竟圓滿的境界之後,告訴我們:眾生是平等的,萬物是平等的,法界是平等的,所以一切眾生的智慧、德能與佛亦是平等的。如果不是真正徹底契入境界,說不出這個話。本來是平等,所以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可是今天事實上有十法界的存在,有三途六道的存在,是極不平等。本來平等現在變成不平等,可見不平等不是真的,是變化所生的,正如《金剛經》所言的「夢幻泡影」,不是本來有的。今天我們把變化所生不平等的境界當作真實,把本來平等的境界忘得一乾二淨,所以過這種辛苦的日子,在災變之中煎熬,這是凡夫,即佛時常感嘆的「可憐憫者」。這些凡夫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與自性相違背,尤其現代人可說是一百八十度的相背,於是有史以來空前的劫難就現前了。過去眾生雖迷,沒有迷得像今天這麼嚴重,固然有偏差,但偏差的角度不到現在這種程度,所以雖有災變,其幅度小、受害淺。

今天眾生會變成這樣,原因是邪知邪見。過去人多半都讀聖賢書,中國士大夫階級就是今天所謂的知識分子、讀書人,也都讀過佛經,只是涉獵廣狹淺深不同,因此縱然有邪思、邪見,幅度不大。現代人不但不讀聖賢書、不讀佛經,而且極力的毀謗排斥,輕慢正法,毀謗正法,排斥正法,造極重的罪業。不相信佛所講的,以為佛為了宣揚教義,用這種手段來嚇唬人,對於經上講的因緣果報一笑置之,而不知道佛所講的是真的。由於錯誤的邪知邪見、行為,就會誤導一切眾生,使眾生捨棄正法,與邪惡相應。而惡事最扼要的是十惡業,起心動念與十惡相應,心有惡念,意有邪思,言語造作就可想而知。經上說:「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邪惡,依報就無法變好,所以歸根結柢還是教育問題。

我們都是凡夫,來到這個世間都是過去生中造業,業感而來的。雖然是業感來到這個世間,可是非常幸運能遇到正法,遇到純正如來大法,正如善導大師所說的「總在遇緣不同」。與我們同時生活在這個世間的五十多億人之中,我們明白自己很幸運能「遇緣不同」。然而接受佛陀教育,要能信、能解、能行、能證,才是真正的幸運。如果遇到,能信不能解,等於未聞;能解不能行,等於不解;能行不能證,可以不墮三惡道,但出不了六道輪迴,所得的利益不圓滿;能證就超越六道,得到的是究竟圓滿的真實利益。怎麼個證法?李炳南老居士常說:「改心」,就是現代人所說的改變觀念,改變思想,改變見解,讓我們的言語、思想、見解與佛法相應,這就能證。

過去我們的觀念、想法、看法錯誤,細細去省察,皆與煩惱相應,與邪惡相應,與無明相應;無明就是邪,煩惱就是惡。所以,學佛的人心無邪思,意無惡念,口無惡言,身無邪行,善護三業,正報相應。與何者相應?與性德相應,也就是世尊所講的「本來成佛」,與本來成佛相應。這樣境界就轉了,外面境界是佛境界,至善美滿的世界出現了。毘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和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都給我們說明「依報隨著正報轉」。所以,觀察生活環境(依報),就知道主人(正報)如何;主人的生活環境善,就明白主人的心地善良,有德有行;如果主人的生活環境很零亂、很骯髒,讓人見了不歡喜,就知道主人沒有修持。所以,見到正報就知道依報,見到依報就知道正報,「依正不二」。

生活在這個共業所感的時代,我們要發心,如諸佛菩薩大慈大悲幫助苦難的眾生。但是佛講,自己沒度,欲度別人,無有是處。因此,要想度別人必須先度自己,要幫助別人了生死、出三界,自己先要了生死、出三界。自己沒了生死,幫助別人了生死是假的;自己沒出三界,幫助別人出三界,當然也不是真話,那是誑妄。所以,我們要老老實實從本身做起,認真的修學。

我將佛經的教訓,總結一個綱領,綱領是愈簡單愈好:心無邪思,意無惡念(無惡念是斷十惡,意沒有十惡,心不迷惑顛倒,心要覺悟);口不出惡言,身無邪行。慈憫一切眾生,慈悲憐憫一切眾生,關懷眾生,愛護眾生,全心全力幫助眾生。我們修行就是幫助眾生,為眾生做榜樣,善根深厚的人見到、聽到就會受感動,他就想模仿你,你就度了他,所以一定要從自己做起。自己真正做得很好,做得很圓滿,就是普度一切眾生,挽救現前的劫難。因此,一切眾生共業造的劫難,我們要有勇氣來承當這個責任,有智慧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才是真正學佛。

 

返回

 

淨空法師佛教觀-超度
超度的理論與事實

 

在中國,農曆七月有超度祖先亡靈的民間習俗。而超度是否為迷信、是否必須、效果如何,我們都應當清楚的理解。首先我們要肯定,人死了決不是一切都完了,死只是肉體死了,精神現象依然在活動。如同我們每天睡覺,睡覺時身體在休息、靜止,可是精神依舊在活動,所以會作夢,夢就是精神,沒有停止,沒有休息。

現代科學家知道動就產生波,而這個波對本身以及外面的環境都有影響。換言之,鬼神活動發出的波動對我們有影響,如果他們不安,我們的社會就有動亂。這是無形的,是我們肉眼看不見,耳朵聽不到,身體也接觸不到,但是確實存在,對我們的生活確實有影響。因此,中國古人將祭祀鬼神看作人生第一樁大事,中國古禮第一就是「祭禮」。佛法講「超度」,《地藏菩薩本願經》將這個理事因果說得很明白。

世間有些人不相信鬼神,可是有些人非常肯定,因為他們親身經歷過。魘鬼這是很多人遇過的,在睡著的時候,心裡很清楚,但全身僵硬動彈不得,好像全身被控制住,這是無形的。為什麼會令人動彈不得,有時使人寒毛直豎?現在科學說這是波動的現象,他的波比我們的波強,因此我們會受他的干擾。惡的波使人恐懼,善的波使人得安慰、得歡喜,所以只要念頭動都會產生波動現象。

人死了究竟到哪裡去?佛說得很明白,一個人如果沒有見性,就不能恢復正常的活動,正常的活動是「三昧」。明心見性,了解事實真相,活動才正常,正常是一真法界。沒有見性,活動就不正常,也就是他的動產生的波不正常,他的波有善有惡。在十法界,愈往下惡的波愈多,惡的念愈多,惡的造作愈多,這種波我們接觸到就產生一種不良的感受。然而,從善心善行生出來的波,我們接觸到感覺很舒適。

這些無形的眾生,比我們肉眼看到的眾生,數量之多無法言喻。他們的活動與我們息息相關,他們心的波動和我們思想、念頭的波動交互織成一片,不但影響我們的精神生活、物質生活,乃至於影響整個地球。今天地球生態環境被破壞,生態環境異常,波動是真正的因素,這是現前科學還無法達到的,待將來科學家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時,為時已晚。現在知道佛法這些理論的人是極少數,這個極少數若不認真修學,講經說法說服力就很差,人家不相信。自己一定要有真修持,真實的功夫,才能令人相信。還要有大力的護法,來幫助我們推動,教化一切眾生,使一切眾生明白事實真相,然後才知道如何作法,真正得到自利利他圓滿功德。

而超度佛事對這些無形的眾生,產生相當大的效果。超度佛事用現代話說,就是講經說法,勸導這些鬼神皈依三寶,接受佛法,捨惡修善,往生淨土。一切超度法會,總不外「財、法、無畏」三種布施。鬼道眾生飢餓的多,因此施食(布施飲食)給他們,這屬於財布施,為他們說法是法布施。

布施的效果完全看主持法會的人,如果主持的法師有修行,效果就大;沒有修行,完全照著儀規如實做,效果就小一點。譬如供養飲食,無形眾生很多,少許東西一定不夠,因此變食要念「變食真言」。可見得一切法隨心所轉,我們的心真誠、清淨,心量大,念「變食真言」,七粒就遍十方,能令這些無形的眾生都得到飽滿,境界確實隨著念頭轉。所以,隨著主持法師修學的功夫、心量大小,變食的範圍也有大小之不同。

我們雖然是凡夫,如果誠心誠意來做,決定有效果。誠心就是在念的時候,不夾雜一個妄念,譬如念咒,沒有一個雜念,這個咒就有效果。所以,咒愈長愈不好念,很難達到清淨心。古人說:「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道理就在此地。一部經很長,很容易夾雜妄想;咒比佛經短,夾雜妄想的機會少;佛號更短,一句「阿彌陀佛」不容易夾雜妄想。因此,靈不靈就看你誠不誠,誠不誠就看你有沒有夾雜妄想,真正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凡夫來做也靈。所以,做超度法事,若是誦經念咒時還打妄想,就有無量的罪過,鬼神會找麻煩。我們懂得這個道理,才曉得怎麼個作法,這種作法對鬼神確實有利益。

《地藏經》講的光目女、婆羅門女,是超度的模範典型。這是真誠到了極處,產生不思議的效果。一個人造作重罪墮到地獄,要想從地獄出來,談何容易!所以,這個超度絕對不是一般的超度方法。如果自己的家親眷屬墮到阿鼻地獄,我們照著儀規做幾天佛事,拜水懺、梁皇懺,甚至於做水陸法會,打佛七、或者打七個七,有沒有效果?很難。這種形式是短暫的,力量達不到。如果他在餓鬼道還能得一點受用,要是在地獄道就不行,這個超度的力量太小。要怎樣才能成就?主持超度的人真誠到極處,得三寶加持,自己證果,這個效力就成就了。

超度法事最有效果的是念佛,《地藏經》上婆羅門女一日一夜得一心不亂,即證得「念佛三昧」,她不是凡人,她是菩薩。所以,她在定中見到地獄境界,她到地獄,鬼王見到她合掌稱她菩薩。所以,你念佛不能念到一心不亂,你就沒有這個力量。她的母親從地獄生忉利天,就是憑福德。什麼福德?她有一個孝順的女兒,她墮落了,逼著女兒不能不用功修行,如果她不墮地獄,她的女兒還是凡夫,念佛不會如此真誠懇切,就不可能有這麼殊勝的效果。所以,女兒超凡入聖誰幫忙的?母親。女兒成了菩薩,這是母親的福,她憑這個生忉利天。如果女兒念佛一天一夜、或七天七夜,是散亂心念,是非人我、貪瞋痴慢一點也沒有捨棄,母親就不能生天。因此,自己沒有成就就幫不上忙;自己有成就,她是菩薩的母親,菩薩是因母親而超凡入聖的,所以自己成菩薩得一心,得七分之六的功德,母親得七分之一。而光目女就差一等,念佛功夫只到功夫成片,所以她在夢中見到境界,不是在定中,她能有這樣殊勝的感應也算不錯。而我們主持超度的佛事能隨文入觀,自己果然入了境界,超凡入聖,被超度的人果報之殊勝不可思議。因此,超度法事的效果,全在主持超度的人。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曉得。

 

返回

 

 

蓮語珠磯
印光大師開示

 

◎ 富貴迷人,可畏之至。平常人,手中或有轉交之錢,尚非己物,則心念便變,而為諸惡,況真有大權,而不變其心者,能有幾人?

 

返回

 

淨空法師說故事
開緣

 

一切眾生第一念就是保護自己,如果說這個話對自己不利,就不敢說真話。但一定要想到:於我不利、於我有傷害,這個傷害到何種程度,當中有善巧方便。如果傷害的幅度不大,還是要說實話;重大的傷害,從自己牽涉到社會、群眾,就可以不說實話,這是「開緣」,不是破戒,不但沒有罪過還有功德。

世尊舉例說,一個受持五戒十善的人,在三岔路口遇到一個獵人正在追殺一隻兔子。這個持戒的人看見兔子跑了,獵人問他:「你看到兔子嗎?」他說:「我看到了。」獵人問:「往哪裡去了?」他說:「從那一邊去了。」他指錯了方向,雖然這是妄語,但這個妄語救了兔子的命,這是善心;也救了獵人,獵人如果殺生將來要受果報,兩邊都救了,這是「開緣」。修學五戒十善一定要懂得開遮持犯,什麼狀況下要用什麼方法,它是活活潑潑的。

講到偷盜戒。永明延壽禪師是淨土宗第六代祖師,他在沒有出家之前在稅務司管出納,他常常把國家收稅的錢拿去放生。以後被人發現,他全部說出來,沒有一句妄語。這是要殺頭的,他也不逃避,願意接受刑罰。綁到法場去執行死刑時,皇帝吩咐監斬官,「如果他的態度很從容,沒有驚慌,就把他帶回來見我。如果他很恐懼,殺掉算了。」結果永明延壽大師到法場,態度很從容、很歡喜。監斬官就問:「你為什麼會這樣?」他說:「我一條命救活了千千萬萬的命,值得!」監斬官就報告皇帝,皇帝召見他。後來皇帝問他的志願,他願意出家,皇帝成就他出家,並做他的護法。因此,偷盜不是為自己,是為救護一切眾生,準備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眾生的生命,發的是菩薩心,這屬於開緣。如果偷盜是為了利益自己,這是大罪。所以,仔細觀察佛家的戒條,確實是合情、合理、合法,非常完善。

(節錄自《十善業道經》第142卷【正道莊嚴故。得正智慧。常現在前。】

 

返回

 

答疑解惑                      
                      淨空法師解答於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問:生命是永恆的,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是否有個定數?若有,是誰確定這些定數?

答:生命確實是永恆的,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既然不增不減,哪來的定數?你要是以為有個定數,就又打妄想了。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就真相大白,你才完全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心裡夾雜妄想、分別、執著就是障礙,障礙我們見道。何謂「見道」?明瞭宇宙人生真相。何謂「定數」、「不定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有現象都不是真實的,都是幻化的,你要是明白這個道理,念頭就沒有了。

生命是永恆的,不生不滅,佛家不稱「生命」,稱「神識」,中國人講「靈魂」。六道眾生隨著業力去投胎,捨身受生。佛家講有兩種生死: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這兩種生死也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但是這個虛妄,你必須轉八識成大圓鏡智才能真正了解;沒有轉八識成四智,你還是免不了墮在妄想、分別、執著之中,只是程度上的淺深差別。由此可知,修行證果確實不容易。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執著,才超越六道;沒有分別,才超越十法界;到最後沒有妄想,才證到究竟圓滿的佛果。

佛教我們破妄想、分別、執著,法相宗講理、講事非常微細,這是教化眾生的一種手段。你喜歡想,就出很多題目讓你想,想到最後你不想想就放下了,這用的是「思盡還原」。習慣用頭腦、用思惟的人,相宗教你拼命去想;不喜歡用腦筋的人,不喜歡想的人,淨土宗教你不要想。由此可知,佛對於一切眾生的根性,教學的方法都不相同,但是最終的目的是「一切放下」,這才能見到事實真相。

問:如何辨別正法道場?如何辨別正法、正教?

答:這三個問題合起來講,就是一個「正」字。如何辨別正邪?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四依法」,這是辨別邪正的原則。第一「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道場是不是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建立,道場是不是弘揚真正佛家的經教,如果他講的不是佛家的經教,或者是錯解了佛教的經教,這個道場就不如法。我們要以《大藏經》為標準,有許多經典是《大藏經》沒有的,就是偽造的,不能採取。

第二「依義不依語」。佛經最早是梵文所寫,傳到中國來經過翻譯,而翻譯文字不一樣,言語不一樣,能否相信?佛講只要翻的意思正確,就可以相信,語言多一句少一句沒有關係。譬如《金剛經》在《大藏經》裡有六種譯本,現在流通最廣的是鳩摩羅什的譯本和玄奘大師的譯本。這樣我們對於不同的譯本,不同的翻譯文字,就不會懷疑、不會毀謗,同樣尊重。這六個本子,你喜歡念哪一個都很好,我們都尊敬、讚歎。

第三「依智不依識」。「智」是理智,「識」是感情,學佛不能感情用事,感情常常會產生錯誤,一定要有理性去判斷、觀察。

第四「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何謂「了義」、「不了義」?簡單而言,對我有好處、有利益的,就是了義;我學了對我沒有好處,就是不了義。譬如你在學校念書,將來想在社會從事於哪一個行業,你去學某一門知識、技術。如果你所學的跟你所做的完全不一樣,你學了沒用處,就浪費了時間和精力,這是不了義。而了義有一個中心原則,就是一定幫助我們在這一生「了生死、出三界」,才是了義。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能證無上道,《金剛經》云:「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是從理上講,法門雖然平等,我們根性不平等,有許多法門我們學起來非常困難,很難做到。所以,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根性,確實能幫助自己在這一生達到了生死出三界的目的,這個法門對我來講就是了義。

佛說這麼多經典、法門,我們對經教一無所知,《大藏經》又無法從頭到尾看一遍,我們如何選擇?選擇要有賴於善知識,我們要去找信得過的善知識,他學的時間比我們久,經驗比我們豐富,我們請他幫助選幾個做參考,我們就省事多了。實在講,世尊很慈悲唯恐我們不會選擇,所以他在《大集經》裡給我們指了一個大方向:「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我們現在生在末法時代,我們就選擇淨土法門,遵循釋迦牟尼佛的指示。淨土法門也非常廣泛,我們在這個法門裡如何修學?要依靠善知識。善知識有現前的善知識,也有以往的祖師大德,他們有很多註疏,都能幫助我們選擇一個正確的法門。

正法道場決定是有道風、有學風,道風是修行,有修行的方法;學風是研究探討教理,講經教學。道風、學風都不違背經教,就是正法道場;如果道場有教沒有修,只有天天講經說法沒有修行,算是半個正法道場;有修行沒有講經說法,也是半個正法道場,不是圓滿的;圓滿的一定是道風、學風並重。

可是淨土宗又有個特別,像印光大師在靈巖山的道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念佛,沒有講經,這是純正法道場,唯有淨宗可以如此行之。對於淨宗的道理、修行方法、境界都了解一個大概,進入道場念佛專修,講經就打閒岔了。為什麼我們現在一定要解行並重?現在進入念佛堂的人,信心不堅定,還有懷疑,見異思遷,所以不能不講經,不能不在教下奠定信心、願心的堅實基礎,是這個原因。

邪正一定要從這個地方去觀察,更進一步的觀察:他是不是真的做到了?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教派,也不論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他要是真正如理如法的修行,這是真的;不能如理如法修學,那是假的。像《了凡四訓》所說的原則,有真有假,有正有邪,有圓有偏,有滿有半,你仔細觀察就清楚了,就有能力辨別正法、正教。修行的根本基礎就是十善業道,如果他的思想言行與十善業不相應,與十惡業相應,就是假的。這樣的人我們應該怎麼對他?恭敬不讚歎,這是善財童子教導我們的,對他恭敬有禮貌,但不讚歎。這些道場我們不去親近,不跟它學習。

問:我們介紹佛法弘揚淨土,有人信、有人不信,有人將佛法與法輪功扯在一起,甚至毀謗,請問我們是否有罪,能否繼續演說?

答:你沒有罪,你可以繼續演說。我們把所學的學多少說多少,沒有學到的、不知道的,我們就說這個我不知道,我還沒有學到,這絕對沒有過失。孔老夫子說得很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千萬不要強不知以為知,那就容易出錯誤。要把佛法熱心的介紹給人,他信很好,不信也很好,「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阿彌陀佛」聽到耳朵裡,他現在不信,也許來生來世就會相信。

法輪功決定不是佛教。我聽一些人跟我說:法輪功講他是在佛法之上,所有一切佛都不如他。這是假的,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他真的要是成佛了,佛佛道同,絕對沒有哪個佛高、哪個佛下。成佛之後,也沒有先佛,也沒有後佛,是平等的。古人有個比喻,像江河裡面的水流到大海就平等了。流到大海的海水,你能說哪個水先來、哪個水後來嗎?真正有成就的人,心地是慈悲的、平等的,如果還有高下之分,貢高我慢,那是嚴重的煩惱,貪瞋痴沒有斷,這決定是凡夫。這是冒充佛法的外道,我們要認識清楚。

更正啟事:上期雜誌「答疑解惑」中,「而行千里母擔憂」,「而」改為「兒」。

 

返回

 

淨空法師弘法訊息
最新消息

 

◎ 8月21日∼9月15日 淨空法師於澳洲弘法

◎ 9月17日∼10月1日 淨空法師於台灣弘法

講題:護國息災安定社會人心

地點:世貿國際會議廳

時間:9月29日(六)

   下午2點入場,3點到5點由悟道法師主持恭誦《無量壽經》

   5點30分至6點30分用餐(需登記)

   7點至9點 聆聽 淨空法師講演

歡迎諸位同修共霑法益,增長福慧

入場卷免費索取,及其他詳情請至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 10月3日∼11月7日  淨空法師於美國弘法

◎ 11月8日∼11月10日  淨空法師於新加坡弘法

 

返回

 

法寶流通
最新消息

 

現有淨空法師講經有聲版CD片(電腦專用片),太上感應篇2片(1∼254集),華嚴經五(161∼200集),華嚴經六(201∼240集),華嚴經七(241∼280集),華嚴經八(281∼320集),無量壽經細講二(41∼80集),無量壽經二次宣講2片(1∼107集),地藏經含玄義2片(1∼89集),及其他講演音帶、VC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向「社團法人華藏淨宗學會」索取: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一號二樓 Tel:(02)2754-7178;Fax:(02)2754-7262。或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返回

 

信息交流
  

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您有過心靈的感觸嗎?歡迎在「學佛心得」欄目內踴躍投稿。來稿請寄 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feeling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 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news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 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question

*所有稿件,編者有權潤飾修改。

 

返回

 

聲明啟示

淨空法師所有一切著述,暨四眾同修整理文物書刊,公開授權大眾翻印流通,但不得擅自加註版權所有,任意增減內容,非法牟利,侵害公眾權益及原著本意。


若您有任何意見,歡迎來信指導,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adv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