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  精彩導讀  雜誌下載  常見問題  繁簡轉換程式下載

2001.9.15  星期六  VOL.65


 

與人相處,必須處處替對方設想,與人方便。有德者,均自奉儉約,加厚於人。中國數千年來,民風如此,此乃學佛求道,應備之存心。

 

卷首語
編者的話

 

看到美國發生的大災難,不禁令人想到佛經所云:「人命無常,國土危脆」,祖師亦云:「人生在世,能有幾時,石火電光,眨眼便過。趁未老未病,抖擻身心,撥棄世事,得一日光景,念一日佛名。得一時工夫,修一時淨業。由他命終,我之盤纏預辦,前程穩當了也。若不如此,後悔難追。」

因此,我們要趁著身體健朗之時,勇猛精進,斷惡修善,積聚往生的資糧,即便是有不測之風雨降臨,亦能泰然處之。

 

返回

 

經論輯要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65)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恭敬整理

 

龍王當知。此十善業。乃至能令十力無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圓滿。

「龍王」是本經的當機者,凡是叫他的名字,下面一定有很重要的開示。十善業乃至能令如來果地上十種特殊的能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皆得圓滿。十力、無畏、十八不共是如來果地上特有的,這是究竟圓滿殊勝的德能。因此,十善是佛法修持的根本,疏忽了十善,就沒有佛法可言。如果有人問你:「什麼是佛法?」可以這樣答覆:「認真修持十善就是佛法,這是真正的佛弟子。」即使他出家講經說法,或者參禪、念佛,若沒有修行十善,就不是佛弟子,充其量只是「名字位」的佛教徒,有名無實。不管怎麼修行,於出世法毫不相干,念佛也不能往生。此地為我們做了一個總結,如來果地上究竟圓滿的智慧德相,都從十善而生。

「十力」,《大智度論》云:「佛果十力」,這十種特殊的能力,菩薩雖有但是不圓滿,如來果地才究竟圓滿。

第一、「是處非處智力,知一切眾生因緣果報」,『力』是起作用。所以,佛度眾生容易,一切眾生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無量劫來,造作的業因、所受的果報,佛都知道。眾生無量劫來造作的業習種子,全都收藏在阿賴耶識裡面,佛能見到一切眾生阿賴耶識所含藏的習氣種子。因此,我們起心動念、一切造作,如何能瞞得了佛菩薩?古德言:「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連天地鬼神都清楚。

《了凡四訓》中,了凡先生接受雲谷大師教誨之後,認真斷惡修善。但畢竟是凡夫,煩惱習氣很重,第一次發願做三千善事,十多年才圓滿。這就曉得,他跟善惡奮鬥花了多少時間與精神。第二次發願修三千善事,兩年就成功了。第三次發願做一萬件善事,一念就成功了。逐漸心地達到純善,不自欺,才能感動天神。人之所以不能成就,就是「因循」,馬馬虎虎不認真,自己總是原諒自己。我們從《了凡四訓》觀察到,了凡先生克服了這個難關,至少用了二十年的功夫,頭一關突破了,以後進展就快了。我們要是不能發勇猛心,這一關很難突破。

如來十力第一條就是講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是處』。什麼是『非處』?種善因得惡報,造惡因得善報,沒有這個道理,無有是處。種善因一定得善果,造惡業一定得惡報,這是「是處非處智力」,真實智慧。所以,因果很重要。

第二、「業智力,知一切眾生三世所有諸業。」『業』是造作,業不外乎善、惡、無記三類。無記業是說不上善、惡,沒有果報,雖沒有報,都落在無明。

第三、「定智力,知一切諸禪三昧。」從色界天以上,果報是禪定;一直到如來果地,都是定慧。定慧的成就,定中有境界。種種不同禪定境界功夫,從世間到出世間,佛完全了解,所以佛有能力度九法界眾生。初禪以上,若對禪定三昧的功夫境界不了解,就無法度他。

第四、「根智力,知諸眾生諸根上下。」『根』是根性,世間人講「天賦」。小孩生下來的稟賦、天賦,是聰明還是愚鈍,最明顯的從讀書就能顯示出來。天賦高的,老師教他的功課一遍就能背會,而且有相當的理解力,我們稱為「上根利智」。稟賦差的,需要念五遍到十遍才能背會,這屬於下下根。

第五、「欲智力,知他眾生種種欲樂。」『欲』是欲望,『樂』是他所喜歡的,這與過去生生世世的習氣有關係。過去生中積的善業多,生生世世在三善道的時間多,善根深厚,喜歡善法。如果這個人過去生中造的惡業多,受的惡報多,惡習氣重,他這一生所表現的,是對善法沒有興趣,對殺盜淫妄很喜歡。所以,一切眾生的愛欲都是有根由的,不會無緣無故。我們對一切眾生的觀察能力,沒有那麼高的智慧,只能看到表面,不知道他過去的狀況。阿羅漢的能力能知一切眾生五百世,他觀機就比我們強多了。菩薩能知道眾生五百世以上;佛能知道究竟。

若沒有「知他眾生種種欲樂」的智慧能力,觀察一切眾生的根機確實有困難。因此,許多教學方法,我們用了不少精神與心力,卻收不到效果,原因就是不契機。如果完全契機,聽眾言下就能開悟證果。我們在經上看到,世尊一部經還沒講完,就有開悟證果的。《楞嚴經》上,阿難尊者聽世尊講到第三卷末後,就開悟了。摩登伽女在楞嚴會上,佛講經還不到一半,她就證三果,這就是契機。如來有能力觀機,所以眾生容易成就。

第六,「界智力,知世間種種界分。」就是知道一切眾生種種妄想、分別。『界』是界限,界是從分別來的,沒有分別、執著,哪來的界限?六道有六道的界限。我們住在球上,本來沒有界限,但現在有國家的界限、種族的界限、宗教信仰的界限,界限太多了,都是從妄想、分別、執著產生的。你要是不了解界限的真相,對於世出世間就產生許多障礙。你了解了,幫助眾生破除障礙就方便了。「界」本來是沒有的,現在還是沒有。「界」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是個錯誤的概念,這個概念突破了,就與佛一樣「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與一切眾生都沒有界限。

第七、「至處智力,知一切道至處相。」『一切道』包括世間出世間種種道門。『至處』是修行的結果。你的結果是什麼,佛知道。在佛法,大分為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你修什麼樣的法門,將來得到什麼樣的果報,就是你將來會到達什麼處所。如果我們認真修五戒十善,來生會得人天福報。若修的是上品五戒十善,將來會生欲界天的果報。上品十善要修禪定、慈悲喜捨,果報在四禪天。我們這個世間修行的人很多,修行的方法很多,佛都知道。

究竟圓滿的大道,是如來果地上所證得的。在佛法稱為「一乘法」、「一佛乘」,「至處」就是如來究竟果地。何謂「一乘法」?古大德講,《華嚴經》是一乘法,《法華經》是一乘法,《梵網經》也是一乘法,比大乘還要殊勝。我們要想在一生當中契入如來果地境界,實在是太難了。不要說是如來果地,小乘須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薩都不容易,都不是我們這一生靠自己的能力能做到的。所以,我們不能不接受如來的方便法門,就是淨土帶業往生的法門。我們只有這條路可走,因為除這個法門之外,任何法門都要消業,唯獨淨土能帶業。

從前美國有些人反對「帶業往生」,曾興起了一個很大的波浪,讓念佛人幾乎失去信心。有一年我到洛杉磯,周宣德老居士在機場接我,在車上他問我:「現在有人說帶業不能往生,因為在《大藏經》上查不到『帶業往生』。那我們修淨土這麼多年,不是白幹了嗎?怎麼辦?」語氣表情都非常沮喪、悲哀。老居士那時八十多歲,與李炳南老居士是非常好的朋友。我笑著告訴他:「算了,不要到極樂世界去了。」他聽了我這個話就呆住了。我再告訴他說:「如果沒有帶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有阿彌陀佛孤家寡人一個,我們去做什麼?」他還是聽不懂,然後我再告訴他:「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是等覺菩薩,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他算不算帶業?」他這才明白了,等覺菩薩一品生相無明是帶業,不帶業的只有阿彌陀佛一人。我說:「經上雖然沒有說帶業往生,但是經上有說四土三輩九品,如果不帶業,哪來的四土三輩九品。四土三輩九品是帶業多少,帶得少的品位高,帶得多的品位下。這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嗎?」這時他才笑了。我說:「老實念佛,決定沒錯!」實報莊嚴土還是帶業往生,要懂這個道理。

西方極樂世界殊勝在哪裡?在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本願加持眾生,我們是依靠阿彌陀佛的本願威神加持,帶業往生。這個「至處」是無比的殊勝,一生成就。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沒有一個不讚歎阿彌陀佛的。

第八、「宿命智力,知一世乃至百千萬世姓名、苦樂、壽夭等。」宿命智力偏重在知道一切眾生過去生生世世的果報。你在哪一道受生,叫什麼名字,受生的時候是受苦還是受樂,壽命長短,佛全知道,這種能力稱為「宿命通」。

第九、「天眼智力,見眾生生時死時善道惡道等。」這是天眼,他突破了時間、空間不同維次。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佛眼睛裡看沒有障礙。佛知道一切眾生死了以後,到哪裡去投胎,是到善道還是到惡道。一切眾生死生相續,不間斷,所以經上常講,六道眾生生死疲勞,無有休息。這個身體死了,靈魂又去投胎了。投什麼胎,誰主宰的?沒有人主宰,不是上帝主宰,也不是閻羅王主宰,是自己的業力主宰。你造的是善業,自然到善道去;你造的是惡業,自然到惡道去。《易經》云:「人以類聚,物以群分。」死後也是如此,你會到你喜歡去的地方。

第十、「漏盡智力,自知我生已盡,不受後有。」『漏』是煩惱的代名詞,煩惱何以稱為「漏」?把我們自性的智慧、功德都漏盡了。由此可知,漏盡智力是對自己不是對別人,知道自己煩惱習氣斷了,知道自己不再輪迴六道,知道自己不再墮落十法界,這是「漏盡智力」。法身菩薩有這種能力,但是不圓滿。法身菩薩確實不墮落在六道、十法界,但是在一真法界還有進退。到了八地菩薩才不退,故八地稱為「不動地」。但是在一真法界退轉有個底限,就是絕對不會退到「初住」以下,絕對不會再退到十法界、六道。

為什麼這些菩薩還有進退?他精進就往上升,他懈怠就往下墮落。「不受後有」是等覺菩薩,他決不會退轉到等覺。所以,他在十法界廣度眾生,隨緣應化,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應以什麼方法得度,他就用什麼方法。他的現身、說法都是善巧方便,都是為了利益眾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如來果地上十種究竟圓滿智慧的能力,等覺菩薩都不能與之相比。

 

返回

 

楊枝淨水
如何超度自己的家親眷屬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組恭敬整理

    

如何超度自己的家親眷屬?首先我們要認清事實真相,必須肯定人的生命決定不只一世,是有過去世,還有未來世,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由此可知,我們的考量決定不能只限於眼前,如果僅限於眼前,決定會做錯事造罪業,必然招來來生後世種種的不如意。所以,我們要懂得解冤釋結,冤結冤仇要用智慧化解,否則冤冤相報,後果非常恐怖。

用什麼方法解除冤結?要靠智慧,唯有智慧才了解事實真相,徹底解決問題。任何一樁事情的起源、發展、後果,果又變成因,因再發展再結果,因果循環,事就非常複雜。何況因果裡面,還牽涉到許多外來的因素,佛法稱為「緣」。我們看到世間有很多殘酷的果報,決定不是單純的因素,也決定不是這一生所造的業,與過去生生世世都有關聯。因此,解冤釋結最重要的是要寬宏大量,要能容忍,能原諒人,不計較別人對我們的冒犯侮辱,甚至於傷害。他侮辱我、傷害我,他為什麼不傷害別人?為什麼不侮辱別人?我們要冷靜的想想,這種果報必有原因,原因若不在這一世,一定在過去世,或再過去世。如果能想到這些道理,就很樂意接受這個果報,報完了就沒有了,決定沒有怨恨心,決定不可以有再報復的心。再報復,仇恨愈結愈深,愈報愈殘酷,不但報在自己還連累別人,為什麼要造這種極重的罪業?

家親眷屬在世的時候,跟我們一樣也是迷惑顛倒,不了解事實真相,隨著自己的意思造作種種惡業,受三途的苦報。我們今天學佛,對他們很懷念,也希望真正能夠幫助他們。而真正有效果的幫助,一定要修行證果,自己修行功夫不得力,就無法幫助。既使幫助,頂多是餓鬼道得不到飲食,我們供養他飲食,請他吃個飯。而這種救拔是臨時的,即使我們很孝順,每個月初一、十五都祭祀,我們的壽命有多長?我們能供養他多久?餓鬼道的壽命是一千歲,他們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個月,我們能養活他幾天?他還有很長的時間挨餓。因此,要想一個長遠的辦法,這個辦法就是自己一定要修行證果。我修行是為了要幫助家親眷屬,永遠離開三惡道,由於這個動力推動你勇猛精進,不疲不厭,認真辦道。到我們修行有功夫,他們得的福報也就步步向上提升。我們修行功夫得力,以念佛法門來講,真正達到功夫成片,家親眷屬就能脫離三惡道,生三善道。

要知道,惡道進去容易,出來很難,正如經上所講,如果他沒有孝順的子孫為他修福,要憑他自己就太難了。地獄道的一天是人間兩千七百多年,這是講短的,一般講萬歲萬萬歲也是講短的,長的是《地藏經》講的無數劫,那要到何時才能出頭?因此,墮在惡道唯一的依靠,就是依靠孝順的子孫來幫助。子孫必須學佛,必須依照佛的方法來修行,這是最有效的。而佛法修行的方法很多,所謂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當中最有效、最殊勝的無過於「念佛法門」。

要如何超度自己的家親眷屬?你真正要發心為家親眷屬永脫惡道,就要發心念佛,至少每個星期認真念佛一天,這個功德就大了。將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以真誠心、清淨心、慈悲心、報恩心,念二十四小時佛,這樣對你的家親眷屬幫助就很大。你要問他何時可以離開惡道?你發心的時候,他就離開惡道了。因為你發的心真誠,你做的事情實在,不是虛假的,而不是等你念到功夫成片他才超生。到你念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也可以說是證果,證的是小果,他生三善道。到你功夫成就,他的福報就落實了。你的功夫不斷向上提升,他就永遠不墮三惡道,這是事實真相。我們在《地藏經》中看到婆羅門女、光目女,那是佛菩薩示現做樣子給我們看。

經上告訴我們,亡人得福只有七分之一,所以他不能離開六道輪迴,而且在六道裡面,他的福報僅限於人天,天上也只能到忉利天。再往上去,一定要靠他自己修行,我們幫不上忙。他自己會不會修行?一定會修行。他在三善道有善緣,自己家親眷屬在佛法有成就,這就是有緣分,他會遇到佛法,他自己會努力修學,他的境界可以更向上提升。理事我們都清楚了,就知道應該如何作法。通常自己一個人念佛,發心雖然好,但沒有外緣幫助,自己業障習氣重很容易退轉,功夫不得力。一個如理如法的道場,這是我們修行的增上緣。

我們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一心不亂,別說是這一生的家親眷屬超度,過去生生世世你不認識的家親眷屬也得度了。我們想到這一樁事情,自己要是不認真修行,怎麼對得起家親眷屬?怎麼對得起歷代祖宗?所以,我們以報恩心念佛,這個恩德就是一個動力,推動我們認真努力精進不懈。懂得佛理的人,認真依教奉行,他們就得度了,就能離苦。人人都懂得,人人都明瞭,人人都存報恩心念佛,眼前世間種種災變都可以化除,可以達到如佛所說的國泰民安、人民安樂。所以,念佛不僅是為自己,為家親眷屬,而是為一切眾生。

 

返回

 

淨空法師佛教觀-超度
中峰繫念法事三時全集略記(3)

 

六方佛讚。

六方佛表法。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這一段非常重要,聞經受持有兩大利益,第一「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第二「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聞是經」,『是經』是《阿彌陀經》,你聞到這部經。「受持者」,『受』是接受,『持』是保持,你能接受、能保持而不失。「諸佛名」是阿彌陀佛的名號。阿彌陀佛的名號是一切諸佛之所讚歎、敬仰,在十方世界提到阿彌陀佛,沒有一尊佛不尊敬,沒有一尊佛不念阿彌陀佛。所以,阿彌陀佛的學生到諸佛世界去參訪,一切諸佛當然尊重。我們看「十方佛讚」,就知道這是真的。

「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這是第一個功德。你念阿彌陀佛,一切諸佛都護念你,這是經文上有根據的。世間人得一尊佛護念,福報就不得了;能得一切諸佛護念,這個福報沒有人能說得出,大梵天王也沒有這麼大的福報。

「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第二個利益,這是「三不退」。你現在走的是成佛之道,一切諸佛護念,一帆風順,不會退轉。同修也許會問:「這是真的嗎?釋迦牟尼佛說的話可靠嗎?我看到好多人都退轉了。」沒錯!是有不少人退轉了,但這不是釋迦牟尼佛說的話有問題,而是那個念佛的人有問題,問題在「聞、受、持」三個字。「聞」,我們今天都聞到了,有沒有真的接受?關鍵在此。

譬如,今天晚上你要到此地聽經一個半鐘點,有人告訴你,有一筆生意可以賺一億美金,如果你不來聽經而去談生意了,你的「受持」是假的。如果你是真的「受持」了,你看那一億美金是廢紙一堆,一文不值!你就真得一切諸佛護念,得不退無上菩提。如果你還會為世間名聞利養所動,你的「受持」是嘴巴上受,心裡沒有。真的接受,是把這個經、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念佛是心裡真的有佛,不是掛在口上。掛在口上,有口無心,沒有用處,不能往生,也得不到佛菩薩加持護念。心上真有,口上沒有,不要緊!對諸佛菩薩不能虛情假意,要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你就真的得到這個利益,這個利益、功德是人間天上都不能為比的。所以,你們想想,要選擇西方極樂世界?還是留戀六道輪迴?全憑自己決定。

以前在台北「景美圖書館」,有一位老太太告訴我,她念佛念了三年,功夫不得力,問我怎麼辦?我就勸她,年歲這麼大了,應當把牽腸掛肚的事統統放下,一心念阿彌陀佛。她告訴我:「法師,我樣樣都放下了,就是孫子放不下。」我就告訴她:「你要把孫子換成阿彌陀佛,你就成功了。」她並沒有一天到晚口裡念「孫子、孫子、…」,但她心上真有。而她雖然口裡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她心裡沒有阿彌陀佛,因此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如果真的把阿彌陀佛變成心上人,就成功了。

念佛沒有分別、執著,沒有牽掛、憂慮,世間事一切隨緣,不攀緣,日子就過的很自在,得諸佛加持,智慧能力增長,身體健康,面貌愈來愈好。修行不看別的,就看你的面貌。俗話常講:「相隨心轉。」心健康了,容貌就健康。心有妄念、煩惱、憂慮、牽掛,是心有病,所以身、相貌也都病了,道理在此地。

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稀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蕅益大師在《要解》裡指出,釋迦牟尼佛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這段經文非常重要,我們每天念《彌陀經》都疏忽了,經過蕅益大師這一指點,我們回頭仔細再看,確實如大師所言。

「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這是釋迦牟尼佛稱讚諸佛。『稱讚』是一心稱念。『諸佛』是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有二,一為成究竟圓滿佛,二為宣說成佛的法門。

「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釋迦牟尼佛稱讚一切諸佛,一切諸佛同樣也稱讚釋迦牟尼佛,所以一切諸佛都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

「甚難稀有之事」是指本經所說的「一心稱念」、「一心念佛」,這確實是甚難稀有,真正不可思議!

「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這對修行人來講是一個很不好的環境,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釋迦牟尼佛用念佛的方法成佛,這個法門不可思議。在娑婆、五濁中,念佛能成佛,何況其他諸佛清淨的國土,哪有不成就之理!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無上正等正覺,得成無上正等正覺是成究竟圓滿佛。我們要明白這句經典的意思,釋迦牟尼佛成的是究竟圓滿佛,這是第一個不可思議功德。

「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這是第二個不可思議功德。念佛成佛的法門,這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蕅益大師為我們指出釋迦牟尼佛念佛成佛,及說一切眾生成佛的方法,的確顯示這部經是無上的法門。

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難事」就是成佛。說淨土法門,說念佛成佛的法門,這是難事!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釋迦牟尼佛自己的成就。「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這個法門是為甚難。這段經文的確顯示這個法門是難信之法,可是它最容易成就,難信易行,人人有分。

佛說此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歡喜」,身心愉悅,心開意解。無量劫來,找不到殊勝的方法解決問題,今天佛說出來了,與會的大眾聽到釋迦牟尼佛說這個法門,無量的歡喜。「信受」,就是毫無疑問,完全肯定的相信、接受;接受之後,念念不忘。「作禮」,對世尊說出這個法門的感激之心。「而去」,依教修行,專精不退,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還有什麼憂慮、牽掛?所以,這個殊勝的功德利益真正不可思議。我們現在「而去」,出門就忘了,所以得不到一切諸佛的護念。

◎四句偈

世界何緣稱極樂。只因眾苦不能侵。道人若要尋歸路。但向塵中了自心。

何以稱為「極樂世界」?《阿彌陀經》已經介紹得很清楚了。我們當前最重要的課題,是我們如何才能真正得生西方極樂世界,如何在這一生當中見到阿彌陀佛。大師教我們「但向塵中了自心」,這是告訴我們決定得生,決定見佛的祕訣。

◎開示

心心即佛。醍醐酥酪。咸自乳生。佛佛惟心。釵釧瓶盤。盡從金出。

「心心即佛」,第一個『心』是真心,第二個『心』是妄心。真心是佛,妄心還是佛。真心迷了稱為「妄心」,不是真心之外別有一個妄心,真妄不二,真妄一如。「醍醐酥酪」,這是奶品經過四次的提煉,由「奶」提煉到「酪」,再到「酥」,再到「醍醐」,「醍醐」是提煉得最純的。經上用「醍醐酥酪」代表聖凡位,醍醐代表佛,酥酪代表菩薩,乳代表凡夫。聖人是凡夫修成的,如同醍醐酥酪都是奶煉成的。醍醐就是我們現在稱的「沙拉」。

「佛佛惟心」,第一個『佛』是今佛、現在佛;第二個『佛』是古佛,或是未來佛。就是三世一切諸佛,都是心成就的。

「釵釧瓶盤,盡從金出」,『釵』是頭上的裝飾品,『釧』是手鐲,『金』比作心性。用黃金可以製成千萬種器皿,把這些器皿比作三世諸佛,金比作心,三世一切諸佛都是心成就的。不論是真心、妄心,真心已經成了佛,妄心決定可以修成佛,說明凡夫只要有心都能作佛,人人都有可能成佛,人人都應當成佛,這兩句話的含義在此。

十萬億程。東西不隔。二六時內。凡聖同途。

「十萬億程,東西不隔」,這是講遠近。在事相上有遠近,在心性中沒有遠近。心性是能變,萬相是所變,能變既然沒有遠近,所變當然也沒有遠近。迷了,好像有遠近;悟了,事上沒有遠近。《華嚴經》云:「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無障礙的法界是悟了的人才能親證,迷的人確實有障礙、有遠近。「十萬億程,東西不隔」,是說我們娑婆世界在東方,極樂世界在西方,當中沒有距離,這是說實話。

『二六』指一晝夜。古印度將一晝夜分為六時,晝三時夜三時。中國人把一晝夜分作「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時辰。現在時間單位是採取國際通用的二十四個時辰,我們稱小時,它比中國時辰小,比印度的就更小了。「二六時中」,白天六個時辰,夜晚六個時辰,就是現在的二十四小時。這是從時間上來講。

「凡聖同途」,也是不隔的意思。凡聖的差別何在?迷悟。一念覺悟就是佛菩薩,一念迷惑就是凡夫。佛法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是真正的平等法界。

低頭合掌白玉毫。星明日麗。歌詠讚揚紫金容。霆震雷轟。

這是對諸佛的讚歎。「低頭合掌」是恭敬。「白玉毫」是取佛相好中的一種,以一代表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間成道所示現的。

「星明日麗」是比喻、讚歎,像星一樣的明亮,像太陽一樣的華麗。這是讚歎佛的容光之好,我們講的光釆。

「歌詠讚揚紫金容」,指佛的身是金色身。

「霆震雷轟」,是非常的明顯含著有威德,像雷霆一樣能振奮人心。

清涼月兮有水皆含。功德雲而無山不戴。香象渡河。一舉洪名超二死。迦陵出殼。千稱嘉號壓群音。

這些都是讚美之辭。「清涼月兮有水皆含」,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把『清涼月』比作諸佛菩薩。我們心清淨,就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我們求佛菩薩加持,求佛菩薩保佑,這個求的心是妄心,是不清淨的心,所以沒有感應。要念到一心清淨,這個感應加持就得到了。六祖惠能大師云:「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就與諸佛菩薩、一切眾生起感應道交的作用。

「功德雲而無山不戴」,山高就有雲彩迴繞。把雲彩比作諸佛的功德;山比作定,山很穩,如如不動,我們的心定了,諸佛的功德就加持到我們。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有憂慮、煩惱,怎麼求都求不到。因此,清淨有定,與諸佛菩薩就感應道交。

「香象」比作佛菩薩。「渡河」,比喻大象過河,河水並不深,象踩在河底,踏實穩當就過來了。這是比喻佛度眾生,了生死、出三界,用什麼方法?用一句「阿彌陀佛」萬德洪名。你說多簡單!多容易!

「二死」是分段生死、變異生死。只要老實念這一句佛號,你就決定超越輪迴,不但超越輪迴,而且超越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兩種生死都超越了,所證得的是圓教佛,超越了藏教佛、通教佛、別教佛。這一句六字洪名,真正不可思議!

「迦陵出殼」,『迦陵』是迦陵頻伽,鳥名,雪山(喜拉雅山)有這種鳥,叫的聲音非常好聽。『殼』是蛋殼。牠在蛋裡就會叫,聲音很好聽;出來之後,聲音更是美妙。這是比喻佛說法的音聲。

「千稱嘉號壓群音」,『千稱』是千遍萬遍的意思,『嘉號』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一聲佛號能壓倒一切音聲,什麼音聲?諸佛說法之聲、諸菩薩念咒之聲,以及念其他諸佛菩薩名號之聲,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統統能壓倒。

佛號功德不可思議,的確很少人知道。你要是知道了,你一天到晚一定老實念,念念不可思議!聲聲不可思議!

◎兩句偈

風吟樹樹千般樂。香浸池池四色華。

這兩句是讚歎西方世界景緻之美。

「樹」是七寶行樹。七寶行樹到底是怎樣的「樂」,《觀經》講得非常詳細。「池」是七寶池。西方世界有寶香、寶池,故稱為香光莊嚴,《無量壽經》上講得很明白。

◎讚佛偈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讚佛偈」這八句作得非常之好,把阿彌陀佛在虛空法界、諸佛國土,度化眾生的大恩大德,統統包括盡了。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這兩句是總讚,佛的相好說不盡!『身金色』,不僅是指佛身的色相,言外之意是稱讚佛無比尊貴。『相好』是自行,指佛在因地自己修行成就的功德果報。『光明』是化他,指教化眾生功德的成就。『無等』,沒有能與他相等的,他特別的突出。『倫』是平等、同類。世尊在《無量壽經》上讚歎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就是「無等倫」。實在講,成佛是佛佛平等,佛佛道同,哪有差別?但平等當中還是有突出的,因此一切諸佛不能與阿彌陀佛相比,若相比較,阿彌陀佛就顯得非常突出,無比殊勝。

「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這兩句是別讚相好。大經上跟我們講「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哪能說得盡!所以,在無量相好裡舉白毫相、紺目相。『澄清』是講佛的清淨,一塵不染。『四大海』是形容佛眼睛之廣大因為佛的身相大,白毫就像五座須彌山一樣。這是佛圓滿的報身,是他修行功德之所成就。

「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這兩句是別讚光明。光明是他的大願,普度眾生,無量無邊。

「四十八願度眾生」,『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的大願大行,普度眾生的大德,所以感得十方一切諸佛的讚歎與景仰。一切諸佛度眾生成佛道,用什麼方法?都是勸眾生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不退成佛。所以,諸佛成就一切眾生圓滿菩提的法門,只有這個淨土念佛法門。既然如此,佛又何必說那麼多經,講那麼多法門?因為這個法門是「難信之法」,有些眾生不相信,所以才勞累諸佛如來說了許多法門,去接引那些不相信這個法門的眾生。他要是肯相信,釋迦牟尼佛何必說法四十九年,那麼辛苦!因此,一切法門、一切經論是為不相信淨土法門的人說的。所有一切法門的修行,最後都是到毘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那是「一真法界」。到了華藏世界,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再勸他們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因此,我們今天能信是大善根、大福德。我們先到西方極樂世界等待他們,我們已經成佛了,他們才來,確實有這個味道,這個法門不可思議!

「九品咸令登彼岸」,這是果德。確實有九品,但是在西方世界不能辨別出九品,因為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大家所現的相好、光明、智慧、神通、功德都一樣,而在修學程度上有九品,這是西方世界真實不可思議。

 

返回

 

 

蓮語珠磯
印光大師開示

 

念佛之人,有病即作將死想,一心念佛,壽若未盡,反能速愈。若唯望病愈,則是怕死,有怕死之心,便難感佛。

 

返回

 

淨空法師說故事
算命

 

有二位從新加坡來台灣做生意的年輕同修,打電話給我,告訴我最近接洽了一批生意。但偶爾在馬路上看到有人卜卦,就卜了個卦,說他做這筆生意不賺錢,因此心裡起了疑惑,來問我怎麼辦?如果不賺錢的話,從新加坡往返台灣一趟就空跑了。我就問他在哪個地方卜卦的,他說在馬路上有一位瞎子給他卜的,他說卜了之後心裡很不安,七上八下。我就告訴他,你既然學佛了,就要心地清淨、正大光明;既然有這個機會做生意,就不要聽信那些。命雖是有的,但命可以轉,只有愚人才會被命運束縛。一個人修行人若還被命運造化束縛,他還有什麼能耐?學佛的人就是要改造命運,創造命運。所以,我教他要發大心,要發善心,規規矩矩、本本分分做生意,賺了錢之後,抽一些出來多做好事,遇到苦難貧窮的要布施援助,行菩薩道,做個真正如經上所講的菩薩商主。至於占卜算命看相說的,你都不必理會,決不受他干擾。他聽了我這幾句話,有信心了。所以,佛法是心地法門,唯有心能夠轉業,唯有心能夠造業。我們是用心來造業,還是用心來轉業?完全在自己的一念。

節錄自西元1978年宣講的《阿彌陀經疏鈔演義》,「若離心別求。是摘葉尋枝。非根本也。是傍他門戶。非己力也。」

 

返回

 

答疑解惑                      
                      淨空法師解答於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問:請問法務流通處賣佛像,是否屬於出佛身血?

答:不屬於。以瞋恨心、毀謗心破壞佛像,才是出佛身血;沒有這個意念,或不小心打破的都不算,沒有罪過。

問:世尊在世不讓弟子結婚生子,要修清淨行。請問是不是因為會影響道業?

答:弟子有在家與出家之分。在家弟子,佛也讓他結婚生子。若是出家弟子,確實會影響道業。出家要專門做弘法利生的事業,必須要深入經藏,深入經藏是一項艱鉅的工作,最好不要分心。但是在家弟子也可以弘法利生,真正有成就的大居士,講經說法的很多。

問:初學者與老修行,生活清閒與工作繁忙,各應如何來修學?

答:修學要選擇一種或兩種適合自己程度,以及生活環境方便的就夠了,不必太多。但是基本的修學課程如《了凡四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這是修行的基礎。不論大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這是修行的根本,必須要修學。好像蓋房子築地基一樣,這是決定不能缺少的。

專修淨宗經典,只要在「五經一論」裡選一種就夠了。如果時間較多,可選《無量壽經》。如果時間很少,工作很忙碌,就選《阿彌陀經》。依照一部經典修學,老實念佛,一定有成就。

我們遵守這些方法原則,就是持戒,因戒得定。佛家講得定就是「念佛三昧」,也就是淨土宗講的「一心不亂」、「功夫成片」。能夠念到功夫成片,往生淨土就有把握。功夫好的人生死自在,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想多住幾年也不礙事,這是世間第一等殊勝事。這樁事情人人都做得到,你為什麼做不到?因為沒有放下,徹底放下就做到了。連經教都放下,只學一部經,依照一部經的理論、方法、境界去修學,沒有不成就的。

世尊當年在世說法,絕大多數是聽眾提出問題,佛為他解答,也就是當機者、啟請者。無問自說很少見,像《佛說阿彌陀經》是無問自說。同樣一個問題,問的人不一樣,佛的答覆也不一樣,也就是一個問題會有許多不同的答覆。佛能觀機,這個人提出問題,他的癥結何在,佛的答覆就解答他的問題。他聽了之後能開悟,甚至於證果,我們在經典裡常常看到。

我們讀了這部經不會開悟,不會證果,是什麼原因?不契機。契機是契自己的機,這部經典對自己來講就是了義;不契自己的機,就是不了義。了義與不了義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是它有決定的原則。這個原則,就是自己修學這個法門,依靠這部經典,決定在這一生當中超越六道輪迴,這才算是了義;學了一輩子,出不了生死輪迴,這是不了義。淨土法門對我們來說,這一生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超越輪迴,就是了義。修學其他法門難,因為要斷煩惱。斷煩惱說來容易,真正做起來不是一樁容易事情。

念佛法門有「觀像、觀想、實相、持名」四種不同的方法,對我們來講,「持名念佛」最方便,其他的方法都非常困難,不容易成就。持念佛名真正能成功,要萬緣放下,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很容易念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決定生凡聖同居土,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實在講也是不容易,一般人很難做到。這些道理、方法都要懂得,這一生千萬不要錯過。

問:老法師曾說十方諸佛都是念阿彌陀佛成佛,請問阿彌陀佛未成佛前,諸佛是如何成佛?

答:這是我引用祖師的話,我不敢說這個話。阿彌陀佛沒有成佛之前,諸佛也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阿彌陀佛不是一尊,我們在經典裡看到同名、同號的佛很多,所以我們想他們一定也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

問:密宗即身成佛,禪宗明心見性成佛,淨宗的往生不退成佛,請問這三者有何不同?

答:成佛完全一樣,只是修行方法不一樣。這三種成佛,對我們來講,「淨宗往生不退成佛」最容易修,其他兩種都很困難。

往年黃念祖老居士跟我談到「密宗即身成佛」這個問題。他是密宗的金剛上師,他說中國有十三億人,從解放後這五十年之中,修學密宗成就的只有六個人。他說現在這個世間已經沒有學密的根性,往後修密也不能成佛。所以,他老人家一生到處宣揚淨土,勸人持名念佛,他自己也是念佛往生的。在北京的同修都知道,他在往生前半年,每天念十幾萬聲佛號,這是做榜樣給我們看,他不用密法修淨土,而用念佛方法修淨土,這給我們很好的啟示。

問:請問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如何判定是上品或下品?是不是會退轉?在什麼情況下會退轉?

答:念佛念到功夫成片,確實會退轉。你對世出世間法起心動念就退轉了,你把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就不會退轉。我們到世間來是作客,就像住旅館一樣,世間事與我都不相干,要用這種態度住在世間,心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悟,決定不迷惑,就不會退轉。

什麼樣是上品?生死自在是上品,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這是功夫成片的上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以隨自己的意思,想什麼時候走,阿彌陀佛什麼時候就來接你,這是上輩往生的。品位低一點,就不能這麼自在。如果是預知時至,功夫成片的人,大概一、二年前就知道了,這是中輩往生。在半年前或三個月前能知道,大概也是屬於中輩往生。往生前一、二個星期,或三、四天前知道,大概是屬於下輩往生。

品位也不必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把我們的清淨心破壞了,我們只要求往生就行了。蕅益大師說得好:「只要能往生,下下品往生我也滿足了,絕不在乎品位高下。」他的心多謙虛、多清淨。何謂清淨?心裡有念頭就不清淨,有分別、有執著是嚴重的不清淨,所以要把這些都放下。佛所說的我們決定沒有疑惑,一心向佛,一心念佛,決定得生。

問:老法師曾說:「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那何必還要求生西方淨土?請問二者有何差別?

答:這兩句話是引述佛經,不是我說的。「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是從理上說的。你要是不生西方淨土,必須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親證「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契入這個境界,你就成佛了。也許你有能力,可以不必往生,在這個世界成佛。我不行,我沒有這個能力,我一定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才能親證「自性彌陀」。

問:《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心是指不住六塵生心,念佛人以念佛的方法不住六塵,安住生心。請問禪宗學人心要安在哪裡?

答:管這些事情做什麼,他自然有他的安心處,我有我的安心處就好了。你問這個事情,表示你的心安不住,你管的事情太多了。

念佛人要把心安在西方極樂世界,安住在阿彌陀佛名號之中。我們起心動念沒有別的,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我們要把心安在這裡。修學某個法門,有某個法門安心立命之處。我們不學那個法門,要去知道那麼多,對自己是障礙。除非你是講經說法弘法利生,你必須要懂很多,才能幫人解答問題,這是有必要的。自己專修淨業,清淨心、功夫成片比什麼都重要,如果還問其他法門的事情,決定妨礙自己的清淨心,妨礙自己功夫成片,這個道理要懂得。

問:老法師常說要斷煩惱,經上又說煩惱不能斷。請問煩惱到底要不要斷?要如何斷?

答:佛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煩惱即菩提」,煩惱要是斷了,菩提不就沒有了!煩惱要不要斷?要斷。煩惱不斷,你無法離開娑婆世界,無法脫離六道輪迴,這是肯定的。其實煩惱不是斷,煩惱是轉變,把它轉變成菩提。煩惱已經變成菩提,菩提生了,我們稱煩惱斷了,是這個意思。

譬如,我們用一塊黃金塑造一尊釋迦牟尼佛的像,現在我們想另塑一尊阿彌陀佛,我把釋迦牟尼佛的像融化,再重新塑造一尊阿彌陀佛的像,此時釋迦牟尼佛斷了,阿彌陀佛生了。你們想想,釋迦牟尼佛的像是如何斷的?阿彌陀佛的像是如何生的?還是這一塊黃金,這一塊黃金能斷釋迦牟尼佛的像,也能生阿彌陀佛的像。斷不是斷滅,斷是轉變,你瞭解斷的用意,就曉得煩惱要不要斷,如何斷法。

問:老法師曾說因果相續即轉變不空,當從緣上斷。請問,佛菩薩或古大德們可以把緣斷了,為什麼還要來受種種業報,是否只是表演給眾生看?

答:沒錯,諸佛菩薩到世間來做種種示現,都是表演給我們看的。看出門道的人會開悟、得利益;看不出門道的人,縱然是誤解佛的意思,也種了善根。「從緣上斷」,這句話的意思很深。「緣」不是事相,是指攀緣,心攀緣種種境界。從哪裡「斷」?若是從外面事相上斷,心裡沒斷,還是造業,還是要受報。從起心動念處斷,然後才能契入佛的境界。佛的境界,即《華嚴經》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可見得事相上沒有障礙,障礙在心裡,就是妄想、分別、執著。諸佛菩薩、祖師大德示現從事相上斷,是讓我們領會這個意思,因為他從心上斷,我們看不出來,必須在事上表演給我們看,我們才能體會到理上。一味去學事相,永遠學不像,必須要懂理。所以,看到事要明理,看到理,事上要通達,這樣學佛才得真實利益。

問:請問佛菩薩還受不受因果報應?

答:這個問題跟禪門公案「錯下一字語,墮五百世野狐身」的故事,意思完全相同。過去百丈大師遇到一個修煉成人形的老狐狸,這個老狐狸過去生中曾是講經說法的法師,因為有人問他:「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他答錯了,說:「不落因果。」結果墮到畜生道作狐狸。五百年後他煉成人形,遇到百丈大師,向他請教如何能脫離畜生道。百丈大師說:「明天我上堂說法,你把從前那個人問你的問題重複來問我。」第二天,老人恭敬向他請法,提出這個問題:「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百丈法師答覆他:「不昧因果。」改一個字,他明白了。第二天他就死了,脫離狐狸身。百丈大師帶人到後山,把狐狸埋葬起來,並告訴大家,這個狐狸就是昨天來問我問題的老人。

何謂「不昧因果」?對於因果報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落因果」,就是沒有果報,這就錯了。諸佛菩薩到世間來受不受果報?受果報,雖受果報,他明瞭這個果報是哪一世、哪一生、哪一劫造的因,所以他不起心、不動念,這是大修行人。不像我們受苦報不甘心、不情願,怨天尤人,這是罪上加罪。佛菩薩受果報無所謂,知道前因後果,這是佛菩薩與凡夫不同之處。

問:印光大師在《護國息災法語》中開示禪宗「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道理。因為宗門教下的人功夫用到開悟時,就知道自己的真性原來和佛性一樣,所以稱為「見性成佛」。即見性成佛是見自性天真佛,但是粗細煩惱絲毫未斷,並非一悟便了,若悟後未證,仍不免受輪迴之苦。請問是否明心見性之後,還有可能退轉?

答:這是有的,如果他不用功,不把境界再向上提升,很容易退轉。宗門講開悟,有解悟與證悟,印光大師這裡所說的屬於解悟。為什麼?煩惱習氣沒斷,還是要搞生死輪迴。一落在生死輪迴裡,就有隔陰之迷,前世所悟的完全忘記了。一定要證悟,證悟就是一定要斷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破一品無明煩惱,才是證悟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時,就是《華嚴經》講的圓教初住菩薩、法身大士,已經證得三不退。

禪宗是悟後起修,不修不行。我們讀倓虛老法師的《影塵回憶錄》,倓老明白的告訴大眾,他在一生當中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念佛人站著往生、坐著往生,臨終沒有病苦,預知時至的,有二十多個人;聽別人講的,不計其數。至於修禪,他曾經見到、聽到修禪得禪定,但是明心見性開悟有成就的人,他一生當中一個都沒見過,也沒聽過。禪宗得禪定,依功夫淺深,生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天。但是四禪天還在六道,依舊沒有出六道輪迴,福報享盡還會墮落,這個事情難!老法師雖然是天台宗一代祖師,他老人家是念佛往生的,很值得我們做參考,也很值得自己警惕。

問:請問韋陀菩薩手拿著金剛寶杵,向下放是代表什麼意思?

答:一般我們看到是捧在手上,有時也向下放,其表法的意思是自在。正如經上講:「佛無有定法可說」,諸佛菩薩示現也沒有一定的相。凡是表法,只要能說得出一番道理都好,因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譬如佛教的教旗,一共是六條,前面五條是單色,第六條是包括前面五種顏色。教旗六條代表六度,前面五條單色代表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第六條代表般若。第六條是理,前面五條是事,理不離事,事不離理。直條六條的教旗,每一條的寬度是相同的,如果後面這一條做得特別寬,這是錯誤的,應當完全相等。還有一種是有五種顏色、橫豎排列很長的旗幟,代表五乘佛法。橫的代表橫遍十方,豎的代表豎窮三際。一個圖案,每個人看到有不同的意思,因此佛法沒有定法,只要你能說出道理就行。六波羅蜜代表大乘,我這個說法把大小乘統統包括了,將意思表達的更圓滿。

問:在住家旁邊設立一間小念佛堂,三、五個同學一塊共修。請問成立時要請法師念經灑淨嗎?日子久了會形成十方無形眾生的道場嗎?住在念佛堂旁邊的人會有什麼問題?

答:這個作法好!如法。三、五個志同道合在一塊修行,日子久了確實會形成十方無形眾生的道場,這是真的。只要你認真修行,自然有天龍鬼神護你的法,他們也會跟你一起修行。

初成立時,不需要請出家人念經灑淨。為什麼不需要?心淨則土淨。你請出家法師來灑淨,如果他的心清淨就很有效,他的心不清淨就沒效。因此,只要自己心地清淨,就不需要再灑淨。讀書重在明理,學佛是讀書,一定要明理。對於住在念佛堂旁邊的人,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一個如法修行的道場,一定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能使大家都得福報。

 

返回

 

淨空法師弘法訊息
最新消息

 

◎ 8月21日∼9月15日 淨空法師於澳洲弘法

◎ 9月17日∼10月1日 淨空法師於台灣弘法

講題:護國息災安定社會人心

地點:世貿國際會議廳

時間:9月29日(六)

   下午2點入場,3點到5點由悟道法師主持恭誦《無量壽經》

   5點30分至6點30分用餐(需登記)

   7點至9點 聆聽 淨空法師講演

歡迎諸位同修共霑法益,增長福慧

入場卷免費索取,及其他詳情請至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 10月3日∼11月7日  淨空法師於美國弘法

◎ 11月8日∼11月10日  淨空法師於新加坡弘法

 

返回

 

法寶流通
最新消息

 

現有淨空法師講經有聲版CD片(電腦專用片),太上感應篇2片(1∼254集),華嚴經五(161∼200集),華嚴經六(201∼240集),華嚴經七(241∼280集),華嚴經八(281∼320集),無量壽經細講二(41∼80集),無量壽經二次宣講2片(1∼107集),地藏經含玄義2片(1∼89集),及其他講演音帶、VC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向「社團法人華藏淨宗學會」索取: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一號二樓 Tel:(02)2754-7178;Fax:(02)2754-7262。或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返回

 

信息交流
  

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您有過心靈的感觸嗎?歡迎在「學佛心得」欄目內踴躍投稿。來稿請寄 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feeling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 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news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 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question

*所有稿件,編者有權潤飾修改。

 

返回

 

聲明啟示

淨空法師所有一切著述,暨四眾同修整理文物書刊,公開授權大眾翻印流通,但不得擅自加註版權所有,任意增減內容,非法牟利,侵害公眾權益及原著本意。


若您有任何意見,歡迎來信指導,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adv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