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  精彩導讀  雜誌下載  常見問題  繁簡轉換程式下載

2001.11.3  星期六  VOL.72


 

人生於世,內有貪、瞋、痴三毒,外有身、口、意三業,由三毒造三業,因此迷惑顛倒,苦海無邊。既發心出離,要懺前愆,悔後過,隱惡揚善,念佛求往生,如果不肯如是修持,是求名利之眾生,非發提心之道者也。

 

卷首語
編者的話

 

美阿戰爭爆發了,全世界的人都在關注此事,對此都感到十分不安,這是非常之不幸。如果我們對前因後果都清楚了,才會知道這一件事是不能避免的。淨空法師說:「我們如何面對現實?更應當順從佛陀的教誨,斷惡修善,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淨空法師還說:「九一一紐約世貿大樓被炸的時候,從畫面上看到有很多人跳樓,跳樓也能往生。」何以跳樓還能往生,其原因何在?請看本期「關於九一一事件」之開示。

最近「網站」新增加的內容為:「淨空法師說故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台北宣講)6∼10集及「幸福、快樂、安定的泉源」(接受郎祖筠的訪問)。

若諸位同修對於參與「文字講堂」的文字輸入、校對有興趣,或在電腦動畫上有專業技術者,願意發心加入我們的行列,歡迎與我們聯絡:[email protected] 功德無量。

 

返回

 

經論輯要
改造命運心想事成-了凡四訓講記(5)  淨空法師講於鳳凰衛視  講記組整理

 

因問孔公算汝終身若何。余以實告。雲谷曰。汝自揣應得科第否。應生子否。余追省良久。曰。不應也。科第中人。類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積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煩劇。不能容人。時或以才智蓋人。直心直行。輕言妄談。凡此皆薄福之相也。豈宜科第哉。

雲谷禪師問:「孔道長為你算的一生流年如何?」了凡先生如實報告。雲谷禪師說:「你自己想想,你應不應該得科第?應不應該有兒子?」他想了很久,說:「不應該。」了凡先生是個讀書明理之人,他想出了不少的理由,找出自己毛病之所在。「科第中人」是官場中人物,都是有福相之人。我自己福太薄,又不能積功累行,以基厚福。從基礎上培養自己的福德,他做不到。「不耐煩劇」,太繁瑣的事情他不願意做。「不能容人」,心胸狹小。「時或以才智蓋人」,『蓋』是遮蓋別人,喜歡出鋒頭,喜歡壓別人。「直心直行」,直心直行在此地並不是古聖先賢教誨中的直心直行(《維摩經》云:「直心是道場」,那個直心直行是沒有妄想、分別、執著),而是心裡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這是習氣毛病。「輕言妄談」,說話不通過大腦,隨便妄說。這些都是「薄福之相」,他了解自己有這麼多的毛病,天天造業,當然無法考中功名。這是說明他不應該考取功名的原因。

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余好潔。宜無子者一。和氣能育萬物。余善怒。宜無子者二。愛為生生之本。忍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節。常不能捨己救人。宜無子者三。多言耗氣。宜無子者四。喜飲鑠精。宜無子者五。好徹夜長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無子者六。其餘過惡尚多。不能悉數。

大地雖然很骯髒,但是土地肥沃會生長很多東西;水清就沒有魚。他有潔癖,這是沒有兒子的第一個原因。「和氣」非常重要,諺語常言「家和萬事興」,一個國家上下能和睦相處,哪有不強盛的道理?不和即是衰敗的預兆。他不和氣,喜歡發脾氣;換言之,貢高我慢,狂妄自大,目中無人,這是第二個原因。

「愛」,慈愛。「忍」,殘忍。慈愛是生生之本,他沒有愛心,心地殘忍,殘忍乃不育之根。他愛惜自己的名節,常不能捨己救人,這是第三個原因。他喜歡說話,愛發牢騷,喜歡諷刺、挖苦、捉弄別人,常在大庭廣眾之下讓別人下不了台,這是第四個原因。歡喜喝酒,傷害自己的精神體力,這是第五個原因。喜歡徹夜長坐,晚上不睡覺,不知道保養元神,這是第六個原因。反省之後,毛病過惡實在太多了。

「徹夜長坐」,在佛家有「不倒單」,這是禪定功夫。打坐在定中是清醒的,不是睡眠。若是用打坐代替睡眠,不如躺著睡舒服,坐著睡多難過!真正大修行人心境空明,沒有自私自利、五欲六塵這些陰氣之侵襲,所以常在定中,智慧光明,念念在增長。心地清淨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斷除睡眠。財色名食睡,這是五欲,欲界才有,色界與無色界沒有。由此可知,睡眠可以斷除。如果煩惱習氣沒有斷除,勉強坐在那裡睡覺,對身體決定有害,這是很不健康的生活。所以,在修行場合千萬不要好面子,自己做不到勉強去做,到最後把身體毀壞了,這是愚痴。

雲谷曰。豈惟科第哉。世間享千金之產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產者。定是百金人物。應餓死者。定是餓死人物。天不過因材而篤。幾曾加纖毫意思。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孫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孫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孫保之。其斬焉無後者。德至薄也。

這是至理名言,我們要細心玩味。雲谷禪師說:「豈獨是考功名而已!世間大富大貴,有千萬財產者,定是千金人物。」要有福分才能享受到。過去生中沒有修福,怎麼能得福報?過去生中修積得厚,這一生中得大福報;過去生中修積得薄,就得小福報。沒有修福,應該餓死的,也是過去造的罪業深重。這個報應是自作自受,與老天爺、鬼神、佛菩薩毫無關係。所以,「天不過因材而篤,幾曾加纖毫意思?」老天爺對一切眾生確實是公平的。老天爺,實在講就是自然的果報,確實沒有加絲毫成見在裡面。

雲谷禪師藉著一般人的知見,勸了凡先生積功累德。「百世之德」,在中國歷史上,祖宗有德者如禹王,夏享國四百年,商享國六百年,周享國八百年。周朝享國久,是文王、武王、周公所累積的功德。「百世之德,定有百世子孫保之」,這是就世俗眼光來說。不在王位者,如孔子,孔子以大公無私、真誠愛心,有教無類,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他積的功德大,他的子孫後代至今還受世人的尊敬。

「十世之德」,像中國歷朝的帝王。我們再看世間,現在一般富貴人家傳三代、二代,已經不多了,有的傳一代就完了,有的甚至中年發達,晚年破產,這是「德至薄」。他沒有積功累德,起心動念、所作所為都是自私自利,縱然做一點好事,也不捨棄名聞利養,所以德至薄。在社會上做一點慈善事業,必須要得到大眾的褒獎、政府的獎勵才肯做,這是假善,不是真善。雲谷禪師舉出這些例子說明,然後教導他針對自己的缺點,徹底改過自新,就有救了。

汝今既知非。將向來不發科第。及不生子之相。盡情改刷。務要積德。務要包荒。務要和愛。務要惜精神。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也。

改造命運從何改起?從自己的習氣、過失下手。你既然曉得自己的過失,要把這些不能考取功名,以及無子的過失都改正刷新。一定要積德,過去貢高我慢,常以自己的才智壓抑別人,處處好強好勝,不能容人,現在將這些缺德改過來。「包荒」是拓開心量,包容一切。佛菩薩之所以偉大,就是心量大,「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因此,一定要拓開心量,拓開心量的人有福。「務要和愛」,一定要和氣、有愛心。「務要惜精神」,喜歡喝酒、熬夜,這都是不愛惜自己的身體、精神。雲谷禪師提出這幾個重點,教導他認真修善積德,改正毛病。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前已經過去,不要再去想它。「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也」,人只要改過自新,就能夠超越命數,命數拘他不住。佛家講發願,世俗人講立志,是同樣的意思。但是佛教人發願為眾生服務,而服務必須要有服務的能力;換言之,你要有道德、有學問、有能力,才有條件為社會大眾服務。因此,這個心一發就要修養品德,斷除煩惱習氣,成就學問、德行,修習善法,積功累德,才有能力如願以償。你要幫助社會,幫助苦難眾生,如果本身不具備這些條件,發的願是空願,是永遠不能兌現的虛願。如果發的願是虛假,這就欺騙佛菩薩、欺騙眾生,這是有罪,沒有功德。

四弘誓願第一願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眾生無量無邊,我們要發心幫助他們離苦得樂,破迷開悟,自己本身要有能力。發願之後,就要積極斷煩惱,學法門;斷煩惱成就自己的德行,學法門成就自己的學問;然後成佛道,圓滿自己的功德。這個願就是真實的,不是虛假。如果願力很強大,超過了業力,就是佛門講的「乘願再來」,你的命運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了,就是「義理再造之身」,你就成功了。

血肉之身。尚然有數。義理之身。豈不能格天。

「血肉之身」是我們現前的身體,這是業力之身,因業力變現故。我們無法離開妄想、分別、執著,所以落在數裡,用數術就能推斷出一生吉凶禍福。若想超越命數,就要從心理上做一個改變,把從前不善的觀念、行為都改正過來,與義理相應,這個身就稱為「義理之身」。以佛法而言,若願力大過業力,就稱為願力之身,亦名乘願再來。血肉之身,充滿自私自利;義理之身,大公無私,為一切眾生之利益而著想。在世間,身體是為社會、為人民、為眾生服務造福的工具,與自己的業力完全脫離關係,這個身就稱為義理之身、就稱為乘願再來。眾生有福,這個身就會常住世間;眾生沒有福,這個身自然捨離;佛家講「了生死、出三界」,就是這個意思。下引古書為證:

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天然災害猶可避免,若是自己作孽,就無可挽回。自然災害如何能避免?大乘經云:「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就是自然環境,是隨著人心而轉變。若社會人心善良、淳樸,其居住的環境,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不僅人為的災害是人造作的,自然的災害也是人造作的。以佛法言,一是共業,一是別業。大家共同造作的,就變成自然災害。個人造作的,就變成吉凶禍福。社會大眾共同造的業,我有辦法避免、有辦法挽回;自己造孽就無法避免,這是真理,亦是事實真相。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這是引《詩經》而說。『永言』就是常說,古聖先賢常說;「配命」,就是與上天的心相應,人心同天心。天是什麼心?所謂「上天有好生之德」,天心是無私的愛心、公平的愛心、平等的愛心。若我們能修養此心,將自己的心願提升到大公無私,平等對待一切人事物,就是「永言配命」。當然,福在其中,自然現前。

 

返回

 

楊枝淨水
眾生的災難就是自己的災難

     

《華嚴經》是如來果地圓滿的境界,經中所說都是佛的現量境界,是如來果地所見的實際狀況,不是假設、不是推想,完全是事實真相。真相即是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整體,就是自己;不但是自己的心性,也是自己的色相,正如經中所說「無邊色相」。如果說虛空法界是自己的心性,一般人還容易懂;如果說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的色相,就很難懂。世間眾生的眼前明明有自、有他,自己不是別人,別人不是自己,明顯的有區別,怎麼說是自己?這個境界很深,佛法稱之為「密藏」。古德所以稱《華嚴》為不思議境界,所謂是《大不思議解脫經》,也就是形容此事。這確實不是凡夫常識能達到的,因為我們從無始劫來,把這樁事迷失了,認為有我有人、有自有他,以為這才是真的。說無我無人難懂,很不容易理解,總認為這種說法有問題。所以,佛對於凡夫不常說明究竟果地的境界,因為說了凡夫無法接受、不能相信,反而生起許多的疑慮,這是說法的機緣不成熟。

華嚴會上與會的大眾有許多的團體,每一個團體包含無數的廣大群眾,這些不是普通的法身大士,全都是圓滿的法身大士,圓滿法身大士即是佛。他們都是諸佛如來示現種種不同的身相,來參與種種不同的社團,整個境界就是盡虛空遍法界。所以,這部經上字字句句為我們講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確實如是,能契入這個境界就受用無窮。這是禪宗所說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如是,法爾如是。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然後就有真正的感受,眾生有難就是自己有難,眾生有福就是自己有福,眾生與自己不僅是心連心,實在是一體。

這就像我們的每一個細胞都連在一起,如果不是這個現象,怎麼能「一毛孔中轉大法輪」?這是我們在《華嚴經》上常常看到的。這一毛孔沒有放大,佛的法會沒有縮小,轉怎樣的大法輪?講《華嚴經》,開華嚴法會,在一毛孔裡開,在一毛端裡開。由此可知,這一毛端就是盡虛空遍法界,所以稱為「不可思議的境界」。佛又為我們講一微塵,一微塵是依報裡最小的,一毛孔是正報裡最小的,無一不是圓滿包含了虛空法界,怎麼能說沒有關係?

凡夫說外面與我沒有關係,完全是迷失了自性。迷失了自性所現的色相,真正是愚昧無知,產生這種錯誤的見解與觀念,佛法裡稱之為「邪知邪見」。而佛經上究竟的深義,若不能契入華嚴境界講了也不懂,即使看經本註疏也不能理解。如同《華嚴經》裡的身眾神,一定要真正達到不動光明,才能有所見,有所感觸。

佛法的修學,有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途徑。這是說明我們修行證果,契入如來果地境界的方法門徑很多,但是所有一切法門門門都通自性,法法都通大道。所以,《般若經》云:「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有高下,一門也不能入,因為只要心動就是妄想、分別、執著。世尊千言萬語,勸導我們在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要保持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才能見到事實真相。

這個事實真相就是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真正的自己。你見到了,你就證得「清淨法身」,法身真的清淨,一塵不染。清淨心是能證,清淨法身是所證,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諸佛如來大慈悲心是自然流露。現在世間人講愛心,佛不說愛心,佛說大慈悲心。世間人的愛心是有差等、有分別的。這個人、這個事我喜歡就愛護他,不喜歡就不愛護他,那是世間人的愛心,不平等。諸佛如來的愛心是平等的,沒有差別,所以稱為「無緣大慈」。緣就是現代人講的條件,無緣是無條件。無條件的愛護,無條件的關懷,無條件的協助,即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悲憫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就是自己。同體,是自己同一個性識、同一個色相。

禪宗大德悟了這個境界,所以說盡虛空遍法界是「沙門一隻眼」。沙門是自稱,盡虛空遍法界是我的一隻眼,這句話的意義很深廣。深義是盡虛空遍法界就是我自己;說淺一點,是盡虛空遍法界的事實真相,我這一隻眼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不入這個境界,大慈悲心生不出來。

我們學佛的同修天天都念大慈大悲,但是始終落在「愛緣慈」,因此大慈悲心生不起來。佛家講四種慈悲,愛緣慈是喜歡就慈悲,不喜歡就不慈悲,這是凡夫的境界。凡夫裡的英雄豪傑,心胸廣大,他能夠達到「眾生緣慈悲」。范仲淹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眾生緣慈悲。我愛護自己的父母,尊敬我家的老人,供養我家的老人,用這個心來供養天下所有一切的老人,這是眾生緣慈悲,心量已經拓開了一層。我愛護我的兒女,我像愛護自己兒女一樣的愛護天下人的兒女,還是凡情的境界,因為是有條件的。

阿羅漢、辟支佛、菩薩的慈悲,稱為「法緣慈悲」。他覺悟了,他的思想、見解、行為與法相應,慈悲心從這兒生出來。這也是眾生緣慈悲,但是他沒有條件,這比眾生緣就高太多了。他們的心量、見解達到一個大千世界、兩個大千世界、十幾個佛國土、幾十個佛國土,但還沒有達到虛空法界。如來的境界才盡虛空遍法界,一個法界都沒有漏掉。所以,成佛是圓滿的恢復了自己,把自己無始劫以來的迷妄消除得乾乾淨淨,就這麼一回事。

如果你明白這個道理,才曉得佛法與自己的關係太密切了。佛法沒有別的,就是認識自己、找回自己,如此而已。九法界眾生都是迷失了自己,九法界的層次是愈下迷得愈深重,愈往上迷得較淺,到如來果地才完全恢復。所有的迷惑斷得乾乾淨淨,對於虛空法界一切事理、現象、因果,完全通達明瞭,這就是成佛。

佛是「覺悟」的意思。成佛是成就圓滿的覺悟,成佛不是作神仙,也不是像世人觀念所說的,成佛一定得大智慧、大福報,得許多財富,這都是世人的迷情。我們在世間修學成佛,你要說成佛得大智慧,真的沒錯,你說成佛得大福報也沒錯,但是決不是世間人所說的那種福報。世間人以為升官發財,享受五欲六塵,叫做福報,那是世間人的觀念。這個人修行成佛,如果原來他是個要飯的乞丐,成了佛之後,他還是乞丐,但他有圓滿的智慧福報,可是他還是要他的飯。圓滿的智慧是完全通達明瞭,而心地清淨無染是真正的福報。身心快樂是福報,雖然要飯,快樂得不得了,神仙都比不上他。不是得財富是福報。財富給他,他都不要,他要的是自在、快樂,這些財富他看起來是累贅。所以,悟入境界,思想見解、觀念受用都與我們凡夫完全不相同。

佛法能究竟幫助眾生解除一切痛苦,達到真實圓滿的境界。但如果我們對這些道理事實真相,不能通達明瞭,依舊將佛法當作世間法,以致於在佛法的修學一無所獲,那就錯了。所以,一切眾生的災難,真的就是自己的災難。

 

返回

 

蓮語珠磯
印光大師開示-力修淨業

 

大丈夫能令文章蓋天下,功業宣宇宙,而不能斷惑證真,了脫生死者,以著於外而遺其內。著於有為之末,而遺其無為之本也。世間人誰能一一占全,吾人但取其克盡倫常,力修淨業即已,何暇計其他哉!

 

返回

 

淨空法師佛教觀
關於九一一事件

 

美阿戰爭爆發了,全世界的人都在關注此事,對此都感到十分不安,這是非常之不幸。如果我們對前因後果都清楚了,才會知道這一件事是不能避免的。我們如何面對現實?更應當順從佛陀的教誨,斷惡修善,老實念佛,求生淨土。《無量壽經》講得很透徹,念佛的人能不能往生,在臨終時的最後一念,如果他念阿彌陀佛,希望求生淨土,信、願、行統統具足,這一念就超生死。因此,災難來的時候不要怕,這個世間太苦了,極苦世界有什麼好留戀的?災難沒有來,你不可以死,不能自殺,自殺有罪。災難來的時候,正好求往生。

所以,我們看到九一一紐約世貿大樓被炸的時候,從畫面上看到有很多人跳樓,跳樓也能往生,可惜他們不懂佛法的道理。他要是懂得,當他跳出來的時候,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決定往生,因為他頭腦清楚,一點都不迷惑。因此,災難來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不驚不怖,你去的地方是好地方,可以去作佛。但是一驚慌、一恐怖,就到三惡道去了,這是關鍵時刻。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再大的災難,萬緣放下,以平常心看待。平素要真正做到「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因為西方世界都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先做一個上善之人,至於何時到極樂世界去,隨心所欲,決定有把握,一絲毫疑惑都沒有。在現前這比什麼都重要!

這次美阿戰爭,我們也是擔心冤冤相報,仇恨愈結愈深,世界就不會有安定和平。我們自己要警戒,對於一切人、事、物,一定要用善意,善因結福果,不可以惡意對一切眾生,因果可畏。

你做的善惡,這個業因永遠跟隨著你。至於果報,因遇到緣,果報就現前了;因要是沒有遇到緣,因不會結果,所以確實是因、緣、果。佛家常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有三種不空,一種是轉變不空(因會轉變成果,果又轉變成另一個因),第二、因果相續不空,第三、因果循環不空。我們要是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才知道決定不能用惡意對人、對事、對物,這都是自找麻煩。因為它會轉變、相續、循環,這就是諺語常講的「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4-32『戒貴則尊。無往不吉。』

 

返回

 

淨空法師說故事
教不嚴,師之惰

 

對於佛的教誨,佛經裡面的道理,修學的方法,果地上的境界,沒有搞清楚,就免不了懷疑,甚至於不能接受,這些都是有原因的。總的原因,老師沒有把你教好,「教不嚴,師之惰」,老師沒有盡到責任。老師要是沒有盡到責任,會墮十九層地獄,這個故事是從前李炳南老師常講給我們聽的。他說從前有一位大夫(我們稱醫生為蒙古大夫),看的病人都死了,以後墮地獄,被閻王判墮十八層地獄。他天天喊冤枉:「我是好心,我的醫術不行,我是誤殺的,不是有心殺的,不應該墮十八層地獄。」在那裡又哭又鬧又跳。跳的時候聽到下面有聲音,他說:「老兄你不要跳了,灰塵都落到我身上。」他想難道底下還有十九層嗎?他說:「是!我在十九層。」「你是做什麼的?」「我教書的。」教書誤人子弟,比庸醫殺人的罪還重,這不能不負責任。你沒有教好,沒有帶好,決定脫不了關係。

但是親近一個好老師,自己要是好學生,師資道合,這才能成就。如果學生不具備良好學習的態度,遇到好老師,老師對他也沒法子教,這個道理一定要懂。你具備良好的學習態度,真正好老師會全心全力指導你,這在佛門稱為「法器」。你有條件接受聖賢大法,他不會捨棄你;他要是沒有盡到責任,就要墮十九層地獄。如果做學生的不具備這個條件,老師就沒有這個責任,他不會造這個罪業。所以,學生要找好老師,好老師也要找好學生,這個緣真是可遇不可求,強求不到。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4-10【示有戒名。憒塞不信。違犯戒律。乍信乍不信。心意猶豫。亦無經像恭恪之心。既不燒香然燈禮拜。恆懷狐疑。瞋恚罵詈。惡口嫉賢。】


 

返回

 

答疑解惑                      
                      淨空法師解答於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問:我與一位喜歡辱罵、盛氣凌人的上司工作六年,我常受冤枉,自知業障深重,一向都忍氣吞聲、逆來順受。其他的同事也把責任及做錯的事情都推給我,因而身心不能平衡百病纏身。我不能抑制自己的起心動念,這些不如意事不斷重演,致使我起瞋恨,我感覺得非常悲傷,又被人視為避事遁世的時代落伍者。請問這是不是業障?

答:你有這麼多的挫折困難,在佛法講也是業障。為什麼這麼多同事折磨你,不折磨別人,自己要好好的想想。環境能夠待得下去就繼續工作,實在不能待可以換個環境,這不算是什麼過失。

在業報裡面受了很多冤枉氣,引起自己的瞋恨,將來的果報是愈來愈往下墮落,這決定不能改變命運。一定要斷惡修善、逆來順受。斷惡修善要從心地上下功夫,你可以從《了凡四訓》來建立信心,用《太上感應篇》的方法來積功累德,我相信你的運三、五年之後就能轉好。

佛講每個眾生到這個世間來投胎,都是業力在支配,所謂「人生酬業」。過去造的業因遇到緣,所以到這個世間來接受果報。然而過去生中所造的業因不同,果報也各個不相同。果報能否改變?肯定能改,因為因是自己造的,自己就可以改變果報。《了凡四訓》是改造命運最好的榜樣,你真能看懂,念誦兩、三百遍並依教奉行,你的命運決定轉好。不可以消極,消極決定是隨業流轉。

問:我常帶領大眾念佛,三皈依是遵照老法師的開示:「自皈依佛,皈依大悲慈父阿彌陀佛;自皈依法,皈依《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皈依僧,皈依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彌勒菩薩。」我們在家裡做早晚課也這樣念法,請問如法嗎?

答:亦如法,亦不如法。如法,是你這麼做並沒有過失;不如法,是你做的跟大家不同。你自己單獨做沒有問題,跟大眾一起共修一定要從眾,依照大眾所依據的儀規來做,不可以標新立異。而這種說法是我講解三皈、傳授三皈時跟大眾介紹的,這個意思明瞭就好。皈依三寶要落實在事相上,若單講皈依佛法僧,沒有一個實質的形相,皈依會感覺得不踏實。這樣介紹也是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的,不算錯誤。

問:學淨土的同修往生,念佛十二小時以後,靈柩停在家裡兩天或三天再火化安葬,請問念佛會的同修還要不要繼續為他念佛?

答:要念佛。停兩天就念兩天,停三天就念三天,一直送他到安葬或者是火化,念佛不要停止,這是自利利他。

問:《無量壽經》第四品經文:「佛告阿難,過去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有佛出世,名世間自在王如來,…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有大國主名世饒王,…號曰法藏。」第五品:「結得大願。…修習功德,滿足五劫。」第九品:「彼佛如來,來無所來,去無所去,…非過現未來,…現在西方,法藏成佛,於今十劫。」請問第四品「無央數劫」與第九品「於今十劫」,其時劫不同,可有表法上的意思?

答:「無央數劫」是講阿彌陀佛的因地,這個時間太久遠了。「十劫」是講他現在示現作佛,如同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降生在這個世間為我們做的示現意思一樣。要知道阿彌陀佛久遠劫就成佛了,這是實在的,在經論上佛講得很多。他現在在西方極樂世界示現作佛,這個時間不長,才十劫。我們這個世間眾生業障深重,福報很淺,壽命很短,諸佛如來示現,一定示現跟這個地區人福德、因緣都相同,所以釋迦牟尼佛住世八十歲就入般涅槃。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福報大壽命長,阿彌陀佛在那裡示現成佛到現在才十劫,他還沒有入般涅槃。

我們今天往生到極樂世界,將來在極樂世界都是老前輩了,因為我們十劫就去了,這給我們很大的鼓舞。如果我們錯過了這一生的機緣,將來到極樂世界,就不知道要等多少劫之後。人家十劫就到極樂世界了,我們要搞個幾千劫、幾萬劫之後,才能去得了,真正用意在此地。諸佛如來多半都是久遠劫修成的,在世間種種應化都是善巧方便接引眾生。

問:導師曾提出可拜古人為師,依經典依教奉行,可謂師承。如今弟子唯依導師開示之錄音卡帶學習,可謂師承否?

答:這也算是有師承。「師承」的定義,就是跟隨一家之學,在一家奠定修學的根基。世法、佛法都一樣,都要等到自己開悟之後才能廣學多聞。但是根本的老師不能忘記,這是「孝親尊師」,做榜樣給後人學習。不僅是釋迦牟尼佛如此教化眾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化眾生亦同。我們仔細去觀察,世間聖人孔夫子、孟夫子亦復如是,其他的宗教也沒有例外的。由此可知,古今中外這些大德教導人完全相同,這是真理。

問:有一位居士年約五十,顯密均通,還通梵文,並已弘法多年。後期聽聞老法師闡述淨土後,發心行專淨土,理研群經,對老法師十分尊崇讚歎。為幫助人更理解您應化之妙行,以為學習指南,請老法師慈悲教化十方學人。

答:我也不知如何教,學習群經是好事情,但要冷靜觀察現前眾生根機,一門都學不好,學太多就雜了,學雜了就不可能有成就。佛講無量法門,不是叫我們統統學,只為適應不同根性而說。佛是應機說法,眾生根性千差萬別,所以佛才說許多法門。會學的人要懂得,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法門,一門深入,很快就會有成就。

一門成就,一切門都成就;一經通,一切經都通。通是明心見性,見性之後就圓通;一個法門通達,所有法門就全通達。你沒有見性就沒有通達,你的知見只侷限在一門、一部經。一個法門、一部經,是佛菩薩教化眾生的善巧方便,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方便門。而真實門是說不出來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真實門雖然連跡象都沒有,方便門能通真實門。你要是會修,從方便就通真實。

我們要幫助廣大的同修,要知道絕大部分的人都是中下根性,所以我們勸導自己要「一門深入」,而有能力的同學也要一門深入才會有進步。佛家講「精進」,就是一門深入的意思,但與自己主修有關的經論可以看,能幫助自己開悟。雖然開悟是看根性、緣分而定,但有不變的原則:「勇猛精進,鍥而不捨」,如此才有開悟的可能。而《華嚴經》是佛家的根本法輪,是一大藏教的總綱領,研究這一部經,等於是研究全部的佛法。

問:念佛用心聽、心念,有時用意識心、回光觀心一處念佛,但有時念多了,心會累,請問如何突破?

答:我們是凡夫,當念佛覺得累的時候,或者拜佛用功累的時候,要求三寶加持,這是屬於業障。我們在念佛堂裡二十四小時念佛,到了晚上兩、三點鐘會很難過,可是熬過之後,會愈來愈有精神。第一天能熬過,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精神就愈來愈好,不會感覺得疲厭。只要瓶頸突破,就會一帆風順,才能排除一切障礙,這要祈求三寶加持。

《華嚴經》五十三尊佛示現在人間的身分是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哪一個人說累了?我們沒有聽說也沒有見過。為何菩薩示現不累而我們會累?因為我們有「我」,我今天做好多工作,我累了。佛菩薩沒有「我」,他做再多的工作都不累。《金剛經》云:「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我們只要有四相一定會累,念佛也會累,讀經也會累,做什麼都會累,若沒有四相絕對不會累。佛又說:「境隨心轉」,我們的心不健康,心裡有妄想、分別、執著,我們身就會累。心離開了妄想、分別、執著,這個身日夜工作都不會累。

但是,需不需要休息?需要。為什麼需要?諸佛菩薩示現要跟人完全一樣,他雖然不累,不累也要休息,也做休息的樣子,這才能教化眾生。要是表現得很特異,別人看到了,信心就沒有了。因此,幫助一切眾生建立信心,必須要與眾生一樣,這也顯示佛菩薩的大慈大悲。

問:心也念佛,心也聽,身也念佛、身也聽,有時觀心帶動全身在念也在聽。請問這樣念佛對嗎?

答:我知道「心念心聽」,但沒聽過「心念身聽」,這是否講「心念耳聽」?祖師說的心念耳聽,是佛號從心裡面起來,口裡念出去,耳朵再聽進去,這種念佛容易攝心,能把我們的妄想雜念打掉,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攝心的方法有很多種,能夠幫助我們減少妄想使功夫得力的,這個方法就很適合於自己修學。

「念佛法門」是最契眾生的根機,它不是普通法門而是特別法門,因為任何根機的眾生都適合。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念佛的方法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如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如何「淨念相繼」?都攝六根。《西方確指》講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就是淨念相繼。你有疑惑,你的念就不清淨;有夾雜,你的念也不清淨。「相繼」是不間斷。你能真正把功夫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六根就都攝了。這是念佛最高的指導原則,往後歷代祖師大德教給我們方法都出不了這個範圍。不但是修淨土,修任何法門,你能夠掌握到這個綱領,沒有不成就的,真的是法門平等。

過去諦閑老和尚的鍋漏匠徒弟,沒有念過書也不認識字,也沒有聽過經,什麼都不懂。老和尚只教他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他相信,不懷疑,一句阿彌陀佛念了三、四年就站著往生。由此可知,「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的重要。真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就符合大勢至菩薩所說的原則,六字就能成功,這是我們的好榜樣。

問:有時用心聽,會聽到虛空每個地方都在念佛,並同時也會帶動身心都念佛,有時身體內外有明亮的感覺,請問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

答:這都是好境界,念佛功夫得力都有這個境界。但是境界現前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有麻煩,會變成魔障。這是釋迦牟尼佛在《楞嚴經》教導我們的,無論什麼境界現前都不要理會,這樣就是好境界。

 

返回

 

淨空法師弘法訊息
最新消息

 

淨空法師於10月22日開始於香港宣講《大方廣佛華嚴經》,一天四個小時,詳細請見 http://www.amtb.org.tw/audio/audio.htm,有網上直播,歡迎收看,共沾法益。重播的網址在 http://www.amtb-dba.org/Audio/index-H-02-02-01V-temp.html

 

返回

 

法寶流通
最新消息

 

現有淨空法師講經有聲版CD片(電腦專用片),太上感應篇2片(1∼254集),華嚴經五(161∼200集),華嚴經六(201∼240集),華嚴經七(241∼280集),華嚴經八(281∼320集),無量壽經細講二(41∼80集),無量壽經二次宣講2片(1∼107集),地藏經含玄義2片(1∼89集),及其他講演音帶、VC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向「社團法人華藏淨宗學會」索取: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一號二樓 Tel:(02)2754-7178;Fax:(02)2754-7262。或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兒童讀經教材」,請向湖北武漢大學 余一彥教授聯絡。地址:湖北武漢大學6-307信箱 電話:(027)8765-2614或8786-7749。其他國家地區,請與各地淨宗學會聯絡。

 

返回

 

信息交流
  

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您有過心靈的感觸嗎?歡迎在「學佛心得」欄目內踴躍投稿。來稿請寄 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feeling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 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news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 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question

*所有稿件,編者有權潤飾修改。

 

返回

 

聲明啟示

淨空法師所有一切著述,暨四眾同修整理文物書刊,公開授權大眾翻印流通,但不得擅自加註版權所有,任意增減內容,非法牟利,侵害公眾權益及原著本意。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若您有任何意見,歡迎來信指導,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adv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