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  精彩導讀  雜誌下載  常見問題  繁簡轉換程式下載

2001.11.10  星期六  VOL.73


 

學佛最忌諱雜修不專,心多攀緣,一旦臨命終,佛號不熟,正念不起,往生無望矣!淨土法門,持名念佛,乃單刀真入,容易修,成就高,尤契末法眾生根器,大家應當信受奉行。

 

卷首語
編者的話

 

過去生中造作不善業,因此今生沒有功名,也不會有兒子,這是「天作之孽」。過去生之造作可以挽回,如何挽回?本期「了凡四訓講記」中有詳細的理論。

很多同修或許都參加過佛門中的放生儀規,到底放生的真正含義何在?本期「淨空法師佛教觀」中,有刊登一則淨空法師對「放生」的看法。

「名字」在世法與出世法都有極大的意義。本期開始,在「印光大師開示」一欄中,將會刊登一些印老對於命名字的開示。淨空法師也曾云,名怎麼來的?名是假設的,所以老子說:「名可名,非常名」。古時候,父母給兒女命名都有意思的,是代表父母對這個小孩終生的期望,讓他在一生當中,想到這個名字是父母對他的期望,他一生有沒有做到。如果名實不相符,這是大不孝。所以,名不是只講得好聽,它的含意很深。

最近「文字講堂」新增加的內容為:「各地開示」、《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台北宣講)11∼20集、《阿難問事佛吉凶經》(新加坡宣講)66∼75集及《十善業道經》21∼30集。

若諸位同修對於參與「文字講堂」的文字輸入、校對有興趣,或在電腦動畫上有專業技術者,願意發心加入我們的行列,歡迎與我們聯絡:[email protected] 功德無量。

 

返回

 

經論輯要
改造命運心想事成-了凡四訓講記(6)  淨空法師講於鳳凰衛視  講記組整理

 

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猶可得而違也。汝今擴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積陰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過去生中造作不善業,因此今生沒有功名,也不會有兒子,這是「天作之孽」。過去生之造作可以挽回,如何挽回?「汝今擴充德性」,改過自新,「力行善事,多積陰德」。自己造的福,自己當然享受到。陰德是做好事不讓人知。陰德報得厚!若做一絲好事,即大肆宣揚讚歎,唯恐無人不知,福立刻就報掉了。因此,真做好事,勿讓人知。若做好事,又要廣為宣傳,不是真好事。這樣的心態尚未離開名聞利養,不是真心在做,所做乃是假善、偽善。古時候,真正有大德大能之人,韜光養晦,隱居深山,於是德愈積愈厚,到機緣成熟時,方能為國家、為民族建功立業。其中含藏著很深的學問,我們要深思善學。

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趨。凶何可避。

前兩句是加強了凡先生的信心。如果說命運是一定的,不能改變,《易經》教人「趨吉避凶」就講不通了。換言之,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我們每天起心動念,善念便增一分福,惡念便減一分福。因此,我們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就是命運的加減乘除。世間人的命運會被人算定,就是他加減乘除的幅度不大,離開中線不太遠,所以算得很準。如果加減乘除幅度很大,命運就算不準。前面所說的,大善之人命運拘束不住他,大惡之人命運也拘束不住他,就是加減乘除的幅度大。因此,有大善,禍會變成福;有大惡,福會變成禍,道理在此地。

開章第一義。便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汝信得及否。余信其言。拜而受教。

這些古聖先賢的書籍,了凡先生平常念得很熟,雖念得很熟,但了解得不夠深。換言之,無法落實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中,所以他的命運絲毫不能更改。雲谷禪師這一番話,把了凡先生點醒了,命運確實是自己造的,自己可以改變,因此要自求多福。有人問我:「法師,你為什麼要學佛?」我的答覆很簡單:「我學佛的目的很單純,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境界,這是從果報上說;從因上說,提升自己的德行。」積功累德是修因;因好,果當然殊勝。業因果報到自己能覺察出來時,就常生歡喜心,一生生活在歡喜當中,沒有憂慮、牽掛,沒有妄想、執著、煩惱,就得大自在。這種日子過得多快樂!多幸福!所以,方東美先生講:「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因將往日之罪。佛前盡情發露。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條。以報天地祖宗之德。

「發露」,一絲毫隱瞞都沒有,完全說出來。「疏」,文章。「登科」,考中舉人。他下定決心改過自新,將過去所做的種種罪惡、種種過錯,無絲毫隱瞞,盡情懺悔,並寫了一篇文章,求佛菩薩做證明。他命中只有秀才,秀才最高的只是貢生,所以他沒有科第。因此,開始真正斷惡修善,先求功名。

雲谷出功過格示余。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記。善則記數。惡則退除。且教持準提咒。以期必驗。

了凡先生可以說是中下根性的人,所以雲谷禪師用「功過格」來幫助他。每天將所做的好事以及過失都記下來,善惡做個對比,這一天到底是善多還是惡多?最初做的時候,一定善惡混雜,甚至惡多於善,自己就要提高警覺,認真努力希望做到純善無惡,改過就成功了。這是教他從事上改,這個方法對普通人非常有效果。

並且教他持「準提咒」,念咒就是教他修清淨心,把念頭集中在咒上,用一個念頭取代一切妄念,道理在此。用參禪、持咒、念佛的方法也是如此,這些方法門徑很多,可以選擇一、兩種,幫助自己攝心,把妄想打掉。心地清淨,智慧就現前,真心就現前。人不可能沒有妄念,妄念對我們的傷害非常大,不但破壞清淨心,對身體的健康也產生不良的效果。所以,保持身體的健康,就是要減少妄念;妄念減少了,飲食自然減少。修行人可以一天吃一餐,因為他心清淨、妄念少,他消耗的能量就少,身體健康。

語余曰。符籙家有云。不會書符。被鬼神笑。此有祕傳。只是不動念也。執筆書符。先把萬緣放下。一塵不起。從此念頭不動處。下一點。謂之混沌開基。由此而一筆揮成。更無思慮。此符便靈。

雲谷禪師告訴他,畫符專家常言:「不會畫符的人,會被鬼神笑。」其實,畫符、念咒、念佛確實有異曲同工之妙,方法形式雖不一樣,其原理、目的完全相同,都是要用真心。拿筆畫符,要把所有一切妄念統統放下,一念不生。從一點下去,一道符畫完,沒有一個妄念,心是清淨的,這個符就靈。如果在畫符時還有妄念,這符就不靈。念咒亦復如是,念時不能夾雜一個妄念;夾雜一個妄念,這個咒就不靈。由此可知,咒愈長愈難念。佛家常言:「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經比咒長,不打妄想難;咒也相當長,不打妄想也不容易;佛號短,「阿彌陀佛」四個字,不夾雜一個妄念容易,這句佛號就靈。所以,這些方法都是攝心的,幫助我們達到清淨心。清淨心是真心,真心沒有念,心裡有妄念就是妄心。真心不生不滅,妄心有生滅。把生滅斷除,恢復到不生不滅,這是佛家修學功夫最高的目標。

凡祈天立命。都要從無思無慮處感格。孟子論立命之學。而曰。夭壽不貳。夫夭與壽。至貳者也。當其不動念時。孰為夭。孰為壽。

「感格」,求感應。於心性求感應,於上天求感應,都要用真誠心,所謂「誠則靈,不誠無物」。立命之學,最早是孟子說的。他說:「夭壽不貳」,『夭』是短命,『壽』是長壽,短命跟長壽是一不是二。這個話說得很高明,一般人聽不懂。短命跟長壽差別太大了,怎麼是一不是二?我們用分別心、執著心看,所以把它看成二。如果你的心不動,一念不生,沒有分別,長壽跟短命確實是一不是二。有分別,才有二、三。

聖人、佛菩薩沒有分別心。凡夫有分別心,所以把世間一切法都變成對立,大跟小對立,長跟短對立,善跟惡對立,真跟妄對立。對立就是科學家講的相對論。生活在相對的世間,這是虛妄的世間,《金剛經》云:「夢幻泡影」,這不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一真」,一真決定沒有相對,有相對就不是真的。六道是相對的,十法界是相對的,一真法界沒有相對。沒有相對,是不是有絕對?絕對也沒有。絕對跟相對是互相建立的,相對沒有了,絕對也沒有了。這個境界,佛經講「不可思議」。「思」是思惟,你不能思,一思就錯了;「議」是議論,也不能說,說就錯了,「開口便錯,動念皆乖」。那是真實的一真法界,真平等。

細分之。豐歉不貳。然後可立貧富之命。窮通不貳。然後可立貴賤之命。夭壽不貳。然後可立生死之命。

「細分之」,把它推廣來說。「豐歉不貳」,『豐』是豐收,『歉』是收成不好。收成多、豐富,就可以過得富足;反之,若是欠收,日子就過得很貧困。如果你能懂得「豐歉不貳」,貧富不二,就能立貧富之命。「窮通不貳」,『窮』是處在困境,辦什麼事情都艱難困苦,不能成就;『通』是通達,想做事情,助緣很多,非常順利。你要是懂得窮通不貳,就能立貴賤之命。如何立命?貧者安於貧,富者安於富,貴者安於貴,賤者安於賤,各得其所,這是立命。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這是真正知天命;所以世間永遠是太平的,社會決定不可能有動亂。這是真真實實的學問。

「夭壽不貳,然後可立生死之命。」生死可不可怕?不可怕。生死非常正常,只要你明白道理,就不會貪生怕死。生跟死是一樁事,不是兩樁事。通達的人對於捨身受身,就像脫衣服、換衣服一樣。我們把衣服比喻作身體,衣服穿的時間久了,髒了、破了,自然會把它脫掉,這個身就不要了,再換一件衣服,就是再換一個身。我們必須要注意,衣服要愈換愈漂亮,如果愈換愈差就不好了。如果一個人作惡多端,他這個身體捨掉,來生再得一個身體會比現在這個身體差。畜生身、餓鬼身、地獄身的身相,是愈來愈不好看。

如果這個人一生行善,好善積德,捨報之後來生生天,天身比我們這個身莊嚴。得菩薩身、佛身,就愈來愈莊嚴。你了解這個事實真相與道理,才真正肯斷惡修善。斷惡修善雖然是利益別人,而利人才是真正利己,這是真理。世間人常講「損人利己」,這個話有弊病,損人決定害己。利己是眼前得一點小利益,可是幾十年之後,你死了變餓鬼、畜生、地獄,那真正是害了自己,到時就後悔莫及。所以,損人之事決定不能做,真正聰明人、明白人決定做利益一切眾生的事情。

因此,對於生死這樁事情參透了,知道事實真相,貪生怕死的念頭就沒有了。無論在何時,無論什麼方式死亡,都會歡歡喜喜、高高興興。為什麼?知道這個身捨了之後,馬上換一個比現在身更好、更殊勝。我有信心,有把握。

人生世間。惟死生為重。曰夭壽。則一切順逆皆該之矣。

「該」,包括。只要把這一關參透,所有一切相對的境界裡面,你都能得自在。一切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包括在其中,都是不二,我們要入這個境界。有人對我們好,照顧我們,這有恩惠,我感激他。有人對我們不滿,惡意毀謗、陷害、侮辱,我們用感恩的心對待他,也非常感激他消我的業障,成就我的德行。也就是說,他用這種手段來對待我,看看我的心平不平靜,還有沒有瞋恚心?如果我還有一念瞋恚報復,我是凡夫,我的功夫沒有進步。他這樣對我,等於是考驗我。

我在佛堂裡,替對我不好的人供了一個長生牌位,天天誦經、拜佛為他祝福。你陷害我,我還是祝福你,我把你看作佛菩薩。你為什麼對我不好?你對我了解不夠,所以一切出自於誤會,何必要計較?計較就是自己的過失。我不計較,我感恩,我尊敬,你遇到困難需要我幫助的時候,我會全心全力來幫助你。這是做人的道理,這必須參透「不二法門」。

 

返回

 

楊枝淨水
風與學風

     

佛法的建立,要依靠在家、出家四眾同修全心全力的合作,樹立道風。自古以來道場的特色,就是有獨特的修學方法和宗旨,這就是所謂的「學風」與「道風」。我們的學風是專依「淨土三經」,或是與淨土有密切關係的經論,我們要仔細講解,依教修行。行門就是「持名念佛」,我們遵守諦閑老和尚的教誨,念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趕緊接著念,日夜不間斷,真正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是淨宗道場的道風。

淨宗的學風,發心講經弘法的同學,每天有一定的時間研究討論,並負責講堂講經的任務,每天兩小時,全年不斷,這就是古人所謂建道場、豎法幢,弘法利生。念佛堂的同學們,可以不參加研教,可是研教講經的同學們,則一定要參加念佛堂念佛。因為離開念佛堂,恐怕講經說法也會墮落在世間有漏福報之中。我們必須要知道,講經說法著重在信、解二門,幫助大家起信,明白念佛的道理,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瞭之後,如果不認真修行,還是空過。所以,念佛堂著重在行證,合起來才是信、解、行、證圓滿具足。

行證的目的是要契入境界,就是《法華經》講的「入佛知見」,念佛往生淨土就是「入佛知見」。這就是宗門講的「明心見性」,見性就成佛,所以入佛知見就成佛,這是「見道位」。見道在大乘圓教是初住菩薩,別教是初地菩薩,小乘是初果須陀洹,可見得不是凡夫。如果達不到這個目標,我們的修學就不能算成就。換言之,就是過去李老師常講的,「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該怎麼輪迴,還是怎麼輪迴」,我們一定要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所以,講經弘法的同學們每個星期一定要到念佛堂念一天佛,一個星期修一次,二十四小時一定要熬得過來,永遠不中斷,如此也符合經典所說「淨念相繼」的原則。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

在念佛堂,老年人比年輕人更精進。老年人心裡很清楚,自己來日不多,有一天命光就決不能讓這一天空過,所以他把握機緣認真努力念佛,自然得到佛菩薩的加持,所以他念得歡喜,精神飽滿,年輕同修也自嘆不如。我們見到生歡喜心,可以預計將來念佛堂的同修,預知時至,沒有病苦,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一定很多。這些人都是上上品往生,學教講經的法師都比不上。眼前好像講經的法師比人高一等,往後一看,落在人家後面太多,所以我們自己要發憤努力。

在念佛堂念佛,要真正發憤精進,每天睡眠的時間,三小時到四小時決定足夠。我們自己不努力,不肯精進,以後就後悔莫及。世出世間只有這樁事是真實的,其他全是虛妄。《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祖師大德時常提醒我們,如果在虛妄裡做活計,是永遠搞六道輪迴。所以,善導大師開示:「一切法從真實心中作」,我們必須把它記住。

研教一定要契入境界,換言之,研教跟念佛是一不是二。宗門說大徹大悟,念佛堂講一心不亂,教下講大開圓解,是同一境界。修學的人所依的是不同的方法,可是達到的境界完全相同,都是作佛。明心見性是見性成佛,一心不亂是一心成佛,大開圓解是圓開成佛。印光大師開示我們,「誠、敬」二字就能契入這個境界。誠是真誠,真誠就是菩提心。一般人講發大菩提心,不清楚什麼是大菩提心,也不知道如何發大菩提心,印祖講真誠,比較容易體會。「真」是一絲毫虛妄都沒有。

宋朝宰相司馬光曾經說過,他一生沒有一樁事不可以告人,一生不妄語,一生處事待人接物真誠,不自欺、不欺人,心地光明正大。世間賢人君子尚且能做到,學佛之人若是做不到,就不會有成就。司馬光也是個虔誠的佛教徒,這些古聖先賢都做出榜樣給我們看,讓我們學習。我們處事待人接物,如果有一樁事欺騙人,為眾人所知,信用就完全喪失,沒有人相信你。而事實上,我們瞞不過人,古德所謂「若欲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我們學講經要把經講好、沒有錯誤,講得活潑令聽眾感動,即是靠真誠、靠恭敬,敬人、敬事、敬物。

我最近勸勉念佛堂大眾,真正念佛人要把一切眾生看作阿彌陀佛的化身,一切眾生皆是阿彌陀佛,只有我自己是生死凡夫。阿彌陀佛所示現的境界,無論是善、是惡,我們在境界裡都不起分別、執著,在境界裡陶冶自己、鍛鍊自己,就是佛菩薩慈悲加持。順境裡不起貪心,逆境裡不起瞋恚心,於一切境界了了分明、清清楚楚,體相作用、因緣果報無一不明瞭,就不愚痴。在生活中處事待人接物,對一切人事物,無論順逆境界,我們把貪瞋痴磨掉,一生成就無上道。面對逆境,別人對我們的侮辱、毀謗,甚至於陷害,心中不落痕跡,這是真正的福報,大福德相。順境生歡喜、貪愛,逆境生煩惱,這個人沒福。於是我們恍然大悟,所謂大福德、大智慧、大般若,是與性德相應,與「相有體無,事有理無」相應。

由此可知,諸佛菩薩福慧圓滿,示現無量慈悲之相,心地清淨光明,一塵不染。我們想要在這一生達此境界決定可能,問題就在自己肯不肯做、肯不肯回頭,正是所謂「回頭是岸」。古德有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我們在經典裡看到,阿闍世王造五逆之罪就要墮地獄,他一念回頭求世尊幫助,世尊教他懺悔、念佛往生,他依教奉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上品中生。這也是示現給我們看,雖造五逆重罪,只要一口氣還沒斷,頭腦還很清楚,可以回過頭來真正懺悔求願往生,品位不比別人低。所以,念佛往生是兩個途徑,一個是平素積功累德,一個是已經造作罪業,回頭懺悔往生,懺悔的力量不可思議。這麼多的聖哲做出如此好的榜樣給我們看,讓我們生起覺悟之心,讓我們知道回頭、改過。

章嘉大師過去教誨我,真正學佛人一生仰靠佛菩薩,不求任何人,心才清淨。即使是弘法利生,也求佛菩薩,不求人。為了建個道場到處去化緣,看人家的臉色,心就不清淨,就不能相應。所以,對章嘉大師的教誨,我一生依教奉行。稍有一點違背,就有許多不如意的事;心地清淨、全力以赴時,感應就現前,這是真實的教誨。我常念大師的教誨,念念不忘,依教奉行,成就自利利他圓滿的事業,這個事業就是佛法所謂的「佛事」。

因此,佛弟子唯佛是依靠,自己才真正能夠契入清淨平等覺。不依靠任何人,只依靠阿彌陀佛,只依靠諸佛如來。眾生有福,自己有願,佛菩薩本願威神加持,就一切圓滿,這是真的。

 

返回

 

蓮語珠磯
印光大師開示-法名

 

一、釋名:

印光大師云,名者,實之賓。必須常垂訓誨,令諸子女知世間道理,知佛法道理。將來為人父母時,自能為子女立規立法。不至雖有上等天姿,如俗某某,僧某某者。皆以堪作佛祖之姿,為自他塞人天之正路,掘地獄之深坑。其源皆由於乃父乃母初未嘗以因果報應之若事若理,以啟迪之故。因果不講,則名實絕不相應矣。而況欲得為聖為賢,成佛作祖之時效乎哉。(文鈔上205

二、求皈依應有的禮節

既欲皈依,自寫願單,何竟無一懇求語。亦並無一致屈之字。彼縱曰不知,汝亦不知乎。世間行路,欲問人,尚須拱手以示敬。況皈依三寶,欲資以了生脫死,竟若以事示平人,則大得不懂事物矣。光做此說,非求人恭敬也,理當如此。若不說,彼一生也只是一不懂事人耳。清順治皇帝,拜玉林禪師為師,法名行癡。與玉林法徒行森書,署名尚寫法弟行癡和南。和南,乃磕頭也。皇帝與同門尚如此,況與其師乎。此種芳規,豈可不知。古人云,下人不深,不得其真。非曰深下於人,人則盡心教導也。以自己不能生恭敬心,縱人肯教,自己心中有傲慢象相障,不得其益。譬如高山頂上,不存滴水,故不能滋潤也。不但學佛如是,即世間學一材一藝亦如是。世間只身口之活計,佛法則性道之本源,其關係輕重,固天淵相懸也。(文鈔續編上35

三、皈依者應如何親近善友,遠離惡友:

凡皈依者,必須至誠懇切,修持淨土法門。若仍用外道煉丹運氣等工夫,則成邪正不分。或至以邪為正,以正為邪。此種人千萬不可令彼混入。若先曾學外道,後知非正道,完全丟脫彼之修法則可。否則不可。又有相信扶乩者,此種亦不可令皈依。以乩多是靈鬼假冒仙佛之名。上等靈鬼,雖不知深理,尚不至誤事。下等靈鬼,或至誤人大事。念佛之人,千萬不可結交此等人。(文鈔參編上176

四、為皈依弟子取法名的開示:

南北鄉風,各不相同。南方亦有嚴論諱者。亦有子用父名之要字,如父名鵬,子名小鵬。父名謙,子名續謙。至於法名,有專用一字者,則祖孫父子同一上字。光不用字派,隨用字。人多而無表白者,則同一上字;已有表白者,則各用上字,以免違俗之嫌。曾子字子輿,孟子亦字子輿。子思學於曾子,孟子乃子思之門人。古人寬而今人嚴,於此可見。然大事當依理,小事宜隨俗。此持身涉世之準則也。(文鈔參編上160

 

返回

 

淨空法師佛教觀
放生

 

佛勸導一切眾生放生是愛護眾生的生命。眾生有急難的時候,生命遭到極大傷害的時候,我們幫助他、救他,「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是好事情。佛教我們放生應該如何做?不是刻意去做,刻意去做就被人利用了。現在寺廟法會的放生就是被人利用了,你不放生,他不去抓;你一去放生,他知道有銷路,就會特別去抓,所以這不是放生,是害生。

放生是你平常到市場買菜時,看到有活的動物,你觀察牠確實能活下去,才買來放生。你要是看到牠已經活不下去,就不必買了。所以,放生不是叫你特定何時去做,而是平常隨時隨地遇到才做,這是培養真正的慈悲心。大法會中大批去做不是慈悲心,那是變態的心理,不是善意。好像是藉著放生,來標榜我今天做多少好事,其實仔細去觀察,是今天做了多少壞事,而不是做多少好事。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得,不要被人欺騙、利用了,不要曲解了佛陀對我們的教誨。

(節錄自「專訪」21-111-03)

 

返回

 

淨空法師說故事
怨對相報

 

佛門裡記載著一個很有名的公案,明朝方孝孺的父親要埋葬他的父親(即方孝孺的祖父),地理風水師為他看了一個穴,這穴非常好,他就準備將他父親葬在那個地方。在沒有挖這穴的前三天,他夢到有個穿紅衣服的老人,連著託夢三天,求他延緩幾天再挖。他說他的子孫一家有九百多口在這穴道下面,求他緩幾天,他好準備搬家。方孝孺的父親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按照預定的日期去挖這穴。這一挖下去之後,下面是一窩蛇,還有很多小蛇,這些小蛇最後都被殺死了。方孝孺就是蛇來投胎的,做他的孫子。方孝孺讀書非常聰明,得罪了明成祖,那時的連坐法要滅九族,方孝孺跟明成祖說:「別說滅九族,滅十族我也不在乎」。明成祖非常生氣,最後把教方孝孺的老師也殺了。

這是來報仇的,冤冤相報。你殺了這一窩蛇,蛇投胎來做你的兒女,後來犯了大罪,讓你滅族,非常可怕。這個仇恨如果不能化解,「世世受殃,無有斷絕」,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所以,人要有智慧,古聖先賢常說:「吃虧是福」。一定要把冤家化解,「冤家宜解不宜結」。要知道這世間事,欠命還命,欠錢還錢,這是真理。覺悟的人明白了,欠命還了命之後,不再讓別人來酬償,這帳就了了。欠了錢,歡歡喜喜的還人,沒有一絲毫怨恨;別人欠我的不要了,乾淨俐落。別人借你的錢,借了不還,或者騙你的,用種種不正常的手段逼迫你把錢送給他,來生都要還債的。覺悟的人不要了,如果還要他來還債,就不能往生。所以,我們欠別人的還得清清楚楚,別人欠我們的一律不要了,心地清淨。如果不懂這個道理,依舊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就是「怨對相報,世世受殃,無有斷絕」。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42「怨對相報,世世受殃,無有斷絕」)


 

返回

 

答疑解惑                      
                      淨空法師解答於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問:護法義工非常辛苦,甚至無暇自修,請老和尚慈悲開示,堅定他們求生西方之信念。

答:大慈菩薩說:「能幫助兩個人往生,就比自己精進(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作佛,你能幫助兩個人去作佛,功德確實很大)。你能幫助十幾個人往生,福德就無量無邊。你能幫助幾百個人往生,你是真正行菩薩道。你能幫助萬人或萬人以上往生,你是阿彌陀佛化身再來。」大慈菩薩這首偈正是對護法義工講的。我們全心全力照顧這些人,讓他們在此地用功修行,使他們身心清淨,他們所修積的功德,自己都有一份。我們常常都在迴向:「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而護法義工的恩也包含在「四重恩」裡面。所以,有這麼多人在迴向,我們所得的這一分功德,實在不比修行人差,要在此地建立信心。又何況作義工時,心想阿彌陀佛,口念阿彌陀佛,功夫也從未間斷。所以,道場的護法義工功德是無比殊勝,必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

問:《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否有咒語?

答:沒有咒語,但是在密宗大勢至菩薩裡有咒語。實在講,「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就是大勢至菩薩真正的咒語,他老人家是最初倡導一句佛號念到底。

問:我們常搞不清楚主導與輔導,往往勸人為善,勸到後來無形中演變成命令,而去主導他人,請問如何才不會落入主導他人?

答:輔導幫助別人到最後是主宰別人,原因是主觀太強,另外一種原因是習氣煩惱,就是想控制別人的念頭。學佛人一定要放棄控制別人的行為與意念,這才能行菩薩道。若處處有此強烈的意願,對自己修行會造成重大的障礙,並且不易得人和。這個意念、行為都不好,應當修正過來。

儒家教人「謙虛」,唯有謙虛才能為眾生服務,才能修布施供養。不懂得謙虛,就會貢高傲慢,處處指揮別人,命令式對待別人,自己往往不知不覺,但在別人心裡會產生很大的反感,這是障礙自己的修行。

問:請問如何能加速往生?這樣算不算違反常規?

答:加速往生是違反常規。真的想往生,不是做不到,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看到許多人大概念佛三年就往生。何以念佛三年能往生?已經具備了往生的條件,能來去自如;或者覺得這個世間太苦,活著沒意思,不如早一點往生,雖然還有壽命,但不要了,這能講得通。

因此,我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若是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如理如法的修行,三年時間足夠了,決定有成。《彌陀經》講的「若一日至若七日」,這是指利根之人,而我們凡夫業障深重,三年也能做到。若三年還無法往生,是你功夫不得力,念佛不如法。念到功夫成就,生死自在了,若還有法緣,可以多住幾天,多度化幾個人到極樂世界,這是「知恩報恩」。若無法緣,講經勸大眾沒有人相信,也沒有人認真修行,這種情況下自己可以提早走。

在此要特別提醒諸位,不可以自殺往生,這是有罪過的。這是破壞佛的形象,讓社會的人不敢學佛,這是斷人法身慧命,決不可如此做。自己真有功夫,站著走,坐著走,預知時至,這行!這是好榜樣。

問:拜佛時總覺「佛」、「我」有很大的分別,佛高高在上,自性卻是佛,請問如何使自己體會「佛我無二」的境界?

答:我們要做到「佛我無二」,先要做到「人我無二」。我常提醒同修:我們的身會死,我們的靈性不會死。楞嚴會上釋迦牟尼佛問波斯匿王現今顏貌何如往昔,王曰:「我今年六十二歲,想起過去,比五十歲時老了許多,皺紋也多,眼也老花,耳也不靈光了。」這說明身體的變化,有變化就有生滅。佛又問:「你三歲見恆河,現在你六十二歲再見恆河,你的見有沒有兩樣?」王曰:「三歲見恆河是這個樣子,現在六十二歲見恆河還是這個樣子。」這個見不變,不變就是沒有生滅。從這個地方可以證明,六根的根性是不生不滅,六根的根身是有生有滅。六根根性是真性,心性不生不滅,肉體有生有滅。

佛告訴我們,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都是自性變現的。佛常用作夢比喻,我們夢境裡有自己、別人、山河大地、虛空,當你夢醒時,夢裡的境界還很清楚,這夢中境界從何而來?自己心想變現的。夢裡自己是自己,夢中別人還是自己,山河大地、虛空沒有一樣不是自己。夢是個妄境,全部的妄境是真心變現的,就是「全妄即真」。我們全部的心性化成外面虛幻的境界,就是「全真即妄」。性相不二,性相一如。我們不見性,就是把真妄分做兩邊,不曉得真妄是一不是二。你真正契入這個境界,我們對一切眾生就跟對自己一樣,自他不二,生佛不二。

佛從何而來?佛是我們自性變現的。我們的身體也是自性變現的,一切眾生、山河大地、桌椅道具,也全是自性變現之物。從這個地方,你才能契入「佛我無二」,我跟佛的關係很近,沒有距離。我們因為不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佛跟我們距離很遠,佛高高在上。其實不然,沒有高下,沒有遠近,沒有去來。

問:在修行過程中,為何過錯反反覆覆不能了斷,請問是何原因?如何得究竟?

答:在修行過程當中反反覆覆犯過錯,就是夾雜太多,而真正用功要「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凡夫無法做到不夾雜,所以自己必須認真努力去克服,這就是古大德教導我們「一門深入」的原因。如果修行過程當中不犯過失,你成佛就很快,不要三大阿僧祇劫,一生就圓滿成佛了。

印祖的關房乾乾淨淨,一尊阿彌陀佛聖像,佛像後面寫了一個「死」字,一個香爐,一卷《彌陀經》,其他什麼都沒有,這樣才做到不夾雜。我們書擺得太多,夾雜了。不能做到專一,這很難成就。這是什麼原因?對於一個法門、一部經沒有信心。我們凡夫總認為一部經、一個法門太少了,這怎能修得成功,所以總想多學一點。這是我們凡夫的觀念,牢不可破的執著。大陸上一位通宗通教的老法師,辯才無礙,大家稱他「活字典」。幾年前聽到《無量壽經》的錄像帶後,萬緣放下,一部《無量壽經》,老實念佛,什麼都不要了,這是我們的好榜樣。專一,妄想、雜念自然就少。如果不能專一,妄想、雜念很難避免,這是我們修行的障礙,不能不知道。

問:請問如何福慧雙修?現在字紙十分普遍,每年我們做功課也製造了不少字紙,拿字紙來包東西更是普遍,這會受報折福嗎?

答:現在的字紙較古代不值錢,更何況現在的報紙都教人殺盜淫妄,真正正面教誨的很少,所以折福也就很少了。古時候字紙大都是讀聖賢書人文以載道,所以對這樣的字紙要尊重,不能隨便丟棄,或拿來擦桌子、包東西。惜字紙就是積福德。

我們決定不可以用印佛經、佛像的字紙去作踐,那就折福了。佛像、經書損毀了,一般的作法是將之火化。最好是送寺院的火化爐單獨火化,或在野外其他乾淨地方火化之後,把灰埋在地下,這是恭敬。但是現在一般都市,隨便燒東西是犯法的,所以最好是在寺院的火化爐火化。若是線裝書就不能火化,線裝書大概總有幾十年、幾百年的歷史。破舊了可以修補,拿去裱褙,然後再將之裝訂起來。這是佛教歷史文物,我們要懂得珍惜,不能火化。現在普通一般印刷品,不是藝術品,火化沒有關係。佛像也是如此,如果是印的,用舊了可以火化,如果是畫的則不可以,一定要裱褙,因為那是佛教的藝術。另外,必須要曉得,字紙最好不要包吃的東西,因為油墨有毒,包一般不是吃的東西可以。

問:有兩種念佛人,一人明白自性之理,於日常生活中力圖不起念、不著相,時刻覺照,雖圓滿而力行之,目前尚不能自在往生。另一種是不求通達,只是一句佛號念下去,生活世緣只求過得去,力求功夫儘快成就。請問如何評價這兩種修行方式?

答:在生活裡不起念、不著相很難,因為你有「不著相」的念頭,就已經著相了;你有「不起念」的念頭,就已經起念了。所以,古德常教人「學愚」,那是真正有智慧。

佛家常說最容易得度的人是上根與下愚。上根之人一切通達明瞭,不懷疑也不夾雜,功夫綿密不間斷,容易成就。下愚之人雖然什麼都不懂,但老實念佛,老師怎麼教他就怎麼受持,也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譬如諦閑法師的徒弟鍋漏匠,他是下下愚人,他肯老實念佛。老法師教他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這樣念了三年成功了,站著往生。而這兩種方式都有其好處,都能成就。

問:因工作環境沒有素食,故吃肉邊菜。請問每天吃肉邊菜是否破戒?

答:你若沒有受戒,當然是沒有破戒。若受戒,戒本哪一條說「戒肉食」?戒律只說不殺生並沒有說不吃肉,所以你不要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在工作上不方便,一切要隨緣。過去禪宗惠能大師在獵人隊裡也吃肉邊菜十五年。佛家講「三淨肉」,沒有看到殺生,沒有聽到殺生的聲音,不是為我而殺,這個許可,都是長養慈悲心。但是,飲食能夠選擇素食是最健康的。

問:有人說:用象牙念珠念佛,經過一段時日後,象牙眾會來討命。因此,我不敢用也不敢送給人,請問我應如何處置這串念珠?

答:你把這串念珠供養老和尚,我們沒有能力度牠,讓一位真正有修有德的修行人去度牠,這就可以,這是慈悲心。

學佛之人不但不吃肉,也不穿皮製衣物,因為傷害動物之性命,取其皮做衣服、鞋子,這與吃肉一樣。但《百丈清規》裡記載,七十歲以上身體衰弱者,沒有皮袍無法保暖的,可以白眾跟大家說明:「我必須要穿一件皮袍保暖。」這就可以,這是開緣。

問:未出家前欠人幾千塊人民幣,現在出家了,每個月只有六十塊錢的掛單錢,請問欠了不還,能用念佛迴向給他嗎?

答:你可以與他談條件,你欠他的幾千塊錢,由你為他念幾十部經或念一百部經,他若同意也行,這個合情合理。

問:請問念佛是口出佛號聲音,心是誠心的,這樣對嗎?

答:心地真誠,佛號從心裡生起來,口裡念出去,從耳朵再聽進去,這是古大德傳給我們的念佛方法。這個方法容易攝心,能幫助我們消除妄想、雜念。

 

返回

 

淨空法師弘法訊息
最新消息

 

淨空法師於10月22日開始於香港宣講《大方廣佛華嚴經》,一天四個小時,詳細請見 http://www.amtb.org.tw/audio/audio.htm,有網上直播,歡迎收看,共沾法益。重播的網址在 http://www.amtb-dba.org/Audio/index-H-02-02-01V-temp.html

 

返回

 

法寶流通
最新消息

 

現有淨空法師講經有聲版CD片(電腦專用片),太上感應篇2片(1∼254集),華嚴經五(161∼200集),華嚴經六(201∼240集),華嚴經七(241∼280集),華嚴經八(281∼320集),無量壽經細講二(41∼80集),無量壽經二次宣講2片(1∼107集),地藏經含玄義2片(1∼89集),及其他講演音帶、VC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向「社團法人華藏淨宗學會」索取: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一號二樓 Tel:(02)2754-7178;Fax:(02)2754-7262。或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兒童讀經教材」,請向湖北武漢大學 余一彥教授聯絡。地址:湖北武漢大學6-307信箱 電話:(027)8765-2614或8786-7749。其他國家地區,請與各地淨宗學會聯絡。

 

返回

 

信息交流
  

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您有過心靈的感觸嗎?歡迎在「學佛心得」欄目內踴躍投稿。來稿請寄 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feeling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 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news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 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question

*所有稿件,編者有權潤飾修改。

 

返回

 

聲明啟示

淨空法師所有一切著述,暨四眾同修整理文物書刊,公開授權大眾翻印流通,但不得擅自加註版權所有,任意增減內容,非法牟利,侵害公眾權益及原著本意。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若您有任何意見,歡迎來信指導,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adv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