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犯人在臨終之前,出賣其有價值的器官,將所得之錢留給家人,而這些器官用於需要存活者,請問這種行為是否應該?因果關係如何?
答:臨終發這個心是好心,但要想想割截的痛苦,是否能夠忍受?是否不生瞋恚心?這是影響下一世投生到哪一道,一定要慎重。
如果犯人是因自己的愛心,想出賣器官幫助家人,這是善心,值得讚歎。但佛經裡說:人在命終之後,神識大概在八小時後才離開身體,神識離開之後,身體就純粹屬於物質,它不知道痛癢。如果神識沒有離開,雖然已斷氣,甚至於宣布腦死,脈搏、呼吸也停止了,他仍是知道痛苦的。這時割截器官,他會不會後悔而生瞋恚心?若生瞋恚心,一定墮惡道,關鍵在此。
對於送終之事,佛法講「助念」,這關係很大。古大德教導我們,往生的人睡的床舖,八個小時都不能碰它,怕他感覺得不舒服,更何況是身體!因此,一般以斷氣後十二小時,為最安全。
問:我想放下經營的公司,但現在有四百多名員工,一旦放棄,將會使這些員工失去就業機會,請問應如何處理?
答:佛法講「放下」,不是放下事業,是放下得失的念頭。做生意賺錢不生歡喜心,賠錢也沒有煩惱,是把這個得失心放下。也就是把貪瞋痴慢放下,把一切惡念、惡語、惡行放下,不是叫你把工作放下。
你經營企業,員工有四百多人,為什麼不去度他們?每天早晨員工上工時,你為他們講經半小時,自己不會講可以請別人講,這是你真正愛護員工,真正度他們,你的公司事業就是一個大道場。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此地流通的《了凡四訓》電視劇光碟片,每天播放給員工看,看上幾百遍,他們的心就變了,他們就會知道善惡。然後再找時間與他們一起研究討論,大家應如何來學習、來落實,讓大家真正相信因果報應的道理與事實真相,我們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然就有分寸。
你有這麼大的道場,應當好好的度眾生,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這個功德無量無邊。
問:請問居士平時可以穿著短褂嗎?上小座和大座時,是否能以咖啡色的海青取代黑色的海青?
答:實在講,居士可以跟出家人穿同樣的衣服,我們出家人穿的長褂、中褂、背心、小褂褲,在家居士都可以穿著。海青也是一樣,黑色的海青可以換咖啡色的海青。但在佛門聚會典禮當中,袈裟只有出家人可以搭,在家人不可以搭,這是普通常識,應該要懂。現在台灣有設計居士服,我看不少同修有穿,這個也很好。
無論在家出家,學佛的同修穿咖啡色是決定有道理,這是表法。這種顏色在經典裡面稱作「袈裟色」。「袈裟」的意思就是許多種類、顏色混合在一起。顏色裡面,紅、黃、青、白、黑,這是正色,表一個國家、一個國土、一個種族、一個宗教,代表「單一」。染色是代表「和合」,不分國土,不分族類,不分宗教,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體,一切眾生是一不是二,我們穿這個顏色是表這個意思。佛陀在世時托缽,七家供養,每一家飯菜不同,統統混在一起,這個飯稱作「袈裟飯」。佛用這個方法,於穿衣吃飯時,提醒我們要與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和睦相處、平等對待。
出家人搭的衣,外觀是一格一格的,稱作「福田衣」。一格一格是代表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最上面的一格是佛,接下來是菩薩、緣覺、聲聞,到最下面是地獄,表十法界依正莊嚴。而格子一樣大,代表平等,佛跟菩薩、人、地獄、餓鬼、畜生都平等,平等真法界。衣的縫製有長有短,錯開來不是整齊的,代表「橫遍十方,豎窮三際」。這件衣搭在身上,代表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體,這個表法意思多好!
如果搭上這個衣,還有分別、執著就錯了,這與教學完全相違背。由此可知,佛家衣食住行種種設施全是教育,我們從這個地方看到佛菩薩的真實智慧,教導眾生的善巧方便與無微不至。所以,我們一定要如法的學習,時時刻刻用這些表法提醒自己。
問:居士升座講經,為了重法,故在台上方便呼「頂禮法師」,但在台下稱某某居士,請問可以嗎?
答:在家居士可以稱法師,他是修學佛法,又以佛法教化眾生,他就是法師。升座時,他是法師;不升座時,他也是法師,我們今天習慣不稱法師,稱某某居士,這是習俗,並不如法。
佛教裡面,和尚、法師、阿闍梨不分在家出家,不分男女老少,皆可稱呼。「和尚」的意思是「親教師」,直接教導我,我跟他學,不管他是在家、出家,男的、女的,只要我跟他學,他是我的「和尚」。只有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決定是出家人,在家人不能稱。
禮節,平等的恭敬。我們今天上台學習講經,升大座的儀規,是從右面上、左面下,這有一定的規矩。我們在這裡學習,將來出去不一定用得上,要見機行事。我們到外國講經,是站著講的,沒有座位坐,我們要「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決定沒有分別、執著。用當地的禮節,當地人覺得好就好,一切隨順。
問:師父講經多年,從《了凡四訓》、《地藏經》、《無量壽經》到《華嚴經》,現在又結合九大宗教共同挽救世界危機,並且宣講《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這一系列的經教,請問「淨宗學會」應如何來倡導?初學佛的人應從哪一部經入門?應安住在哪一部經教?
答:修學淨宗法門,古大德教導我們要「正助雙修」。淨宗主修的是「五經一論」,在這六種中選一、二種就好。過去祖師大德為我們選《阿彌陀經》與《普賢行願品》,近代的大德為我們加了一部《無量壽經》,這是在淨宗經教裡面選擇三種做為主修,如果你覺得三種太多,選擇一種都行。
在今天的社會,我們從小接受聖賢教誨少,因此對於世間的善惡、邪正、是非,幾乎沒有辨別的能力,這對我們修學產生嚴重的障礙。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應化再來,他觀察我們世間,知道現在社會的狀況,所以特別提倡《了凡四訓》、《感應篇》和《安士全書》。你明瞭了善惡、是非、邪正,做為往後修行的基礎,以此基礎入佛門,無論修學哪個宗派、法門,都會有成就。
淨宗學人要把心安在自己選擇的一部經,譬如我們選擇《無量壽經》,就安住在《無量壽經》,然後用《了凡四訓》、《感應篇》、《十善業道經》來幫助我們辨別邪正善惡。在日常生活中除念佛之外,要斷惡修善才能往生;不斷惡修善,佛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因為西方世界都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不善,往生到西方又如何與大眾相處?所以,一定要懂得斷惡修善,求生淨土。
問:師父宣講《無量壽經》時常說:這一段在這裡暫時不說,留待講《華嚴經》時再講。請問是不是要淨宗學人再深入《華嚴經》?如是,則於一門深入有無抵觸?
答:古人說:「《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這句話我同意,正因為如此,過去我在台灣專講《無量壽經》,而講《華嚴經》是為提供後學作參考,我講的方法是完全落實在日常生活工作與處事待人接物。
華嚴境界就是現代人講的「多元文化」,不分國土、不分宗教、不分族類、不分依正,完全平等,平等真法界。華嚴境界就是一真法界,就是清淨法身,我們的心跟虛空法界合而為一,虛空法界是我心,我們的身跟法界一切眾生、國土融合為一體,這是法身。「法相是我的身,法性是我的心」,你常能作如是觀,你就入法界性。「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常想虛空法界是我的心,一切眾生國土是我的身,絕不以為這個身是自己身。我們先開始修觀想,哪一天觀想成了,你完全融入了,你就證得清淨法身,不但超越六道,還超越十法界。想佛就成佛,想菩薩就成菩薩,想法界性、想法界身,就證得清淨法身,希望大家常作如是觀。
問:師父說:「老實是寶,老實可貴,老實好!」請問老實要如何學?
答:從前李炳南老居士常跟我說,他想學老實,學了幾十年都沒有學會,可見得「老實」真不容易!首先我們曉得老實是什麼樣子,然後你自然體會到怎樣去學老實。真正老實人的樣子,是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他什麼都好。
近代為我們做榜樣的,在倓虛老法師《影塵回憶錄》中曬蠟燭的持律法師,還有一位諦閑老法師的鍋漏匠徒弟。他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師父教他念一句阿彌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他真聽話,這樣念了三年多,站著往生,他念成功了。這兩位都是老實人,老實人沒有意見,沒有問題,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
問:請問淨宗學會供奉的白玉阿彌陀佛,為什麼佛足下蓮花是向下的?
答:蓮花是表清淨不染,向上是襯托自己,自受用;向下是表阿彌陀佛接引一切眾生,他受用。
問:佛門講功過不能抵銷,請問要怎樣說明才圓滿?對於修行人有什麼啟示?
答:功過確實不能抵銷,我們用「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來做比喻,瓜的因不好代表「惡」,豆代表「善」。我的瓜種下去了,現在知道錯了,我現在豆種得很多,瓜會不會變成豆?不會!瓜還是結瓜,豆還是結豆。這就說明功過不能抵銷,決不是我豆種多了,瓜就不結瓜,它還是一樣結瓜。
無始劫以來,我們的善惡業因絕對不能抵銷,但是因要變成果,當中要有緣,所以佛講「緣生」。我的惡因很多,我不想結惡的果報,我就把惡的緣斷掉。譬如種瓜,我不想讓它結瓜,我把瓜的種子放在茶杯裡面蓋起來,它沒有土壤、空氣、水分,經過一百年,它也不會結瓜,這是緣沒有了。如果你把瓜種在肥沃的土地,它有水分、肥料、日光的緣,它一定生長得很好。所以,我們要想善成就,一定要修善緣;要想斷惡,將惡緣斷除,惡的種子就不會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