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  雜誌下載  文字講堂  常見問題  繁簡轉換程式下載

2002.1.19  星期六  VOL.83


 

 本期專欄:人生第一樁大事-求覺悟

 

卷首語
編者的話

 

聽到別人對自己的毀謗、陷害,該怎麼辦?要發脾氣嗎?要為自己辯護嗎?從中如何修養自己的德行?在本期「改造命運,心想事成」中,就教導我們如何從根本修起。

人生活在世間,維持身體生存必須要的衣食是不能缺少的。佛陀當年在世,出家人的生活確實是如此,即「三衣一缽」。何謂缽、何謂具、何謂三衣,淨空法師對此有詳盡的說明,請看快樂修行人

很多人受了菩薩戒,發現自己做不到菩薩戒的內容,怎麼辦?請看答疑解惑

最近「文字講堂」將新增內容:《 華嚴經》455∼460集、十善業道經》81∼90集、淨宗學院培訓目標。

 

返回

 

經論輯要
改造命運心想事成-了凡四訓講記(16)  淨空法師講於鳳凰衛視  講記組整理

 

聞謗而怒。雖巧心力辯。如春蠶作繭。自取纏綿。怒不惟無益。且有害也。其餘種種過惡。皆當據理思之。此理既明。過將自止。

這一樁事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自己要提高警覺,萬萬不可被境界所轉。發一次脾氣,不論時間長短,即使是一分鐘,我們的心理、生理上的傷害,需要三天的時間才能恢復平靜。如果每天發一頓脾氣,對你的健康損失太大了,這是非常不值得。

「聞謗」,別人對我們的毀謗,這是在所不免。我們與大眾相處,實實在在沒有方法令一切大眾對我們的言行都感到滿意,不但我們凡夫做不到,就是釋迦牟尼佛也做不到。世尊在世時,常常找麻煩的、毀謗侮辱的,甚至於陷害的有提婆達多,內部僧團有六群比丘,外面有六師外道;這都是世尊當年在世給我們做的榜樣。佛對於這些毀謗、陷害,如何處理?不動心,用真誠、平等、慈悲來處理,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所以,如果我們聽到別人毀謗還會發脾氣,甚至於極力為自己辯護,這是自尋煩惱。因此,了凡先生在此地舉了一個比喻,「如春蠶作繭,自取纏綿。」

「怒不惟無益,且有害也。」這是至理名言。因此,我們要是希望自己一生生活得幸福美滿,就要記住「如何能在一生中不發脾氣」,這是修養功夫到家了。發脾氣,對自己身心有害,對方也有害。如果我們能夠忍受,能以不動心來處理,自他都得利益。自己得什麼利益?定慧增長。定慧增長就是福德增長,定慧是因,福德是果。我們沒有怨恨心,沒有報復心,不跟他結冤仇,所以自他兩利。這是菩薩道,是菩薩學處,我們應當努力學習。當然,初學時有一定的困難,但是一定要懂這個道理,克服困難,逐漸逐漸就會趨向自然。最初是極力的忍耐,若干年後就趨於自然。

「其餘種種過惡,皆當據理思之。此理既明,過將自止。」我們日常生活,對人、對事、對物,種種的過失、惡行,總得要想想道理,道理明白了,過失自然就消失了。這是改過的第二個方法,比前面殊勝多了。

何謂從心而改。過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

這是究竟改過的道理。人的過失說之不盡!過失不必等到造作,起心動念時,過失已經形成了。我們從早到晚起了多少個妄念,多少個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念頭?這些過患都是唯心所造。所以,佛法的修行樞紐就是禪定。

無論是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無量法門,總而言之,都是修禪定。禪定是佛家修行共同的原則,只是修禪定的方法不相同。譬如說,密宗用持咒的方法修禪定;淨土宗是以念阿彌陀佛的方法修禪定,有持名的方法,也有觀想的方法,也有觀像的方法;教下有讀誦經典的方法,有用持戒的方法。方法很多,無一不是修禪定,如果不是修禪定,那就不是佛法。何謂「定」?心在一切境界裡,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善緣就是跟很多善人在一起,惡緣是與很多造惡的人在一起),無論什麼環境,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就是「禪定」。

「吾心不動,過安從生。」起心動念就是過失,所以要在一切境界裡,對人、對事、對物練著不起心動念。在所有方法裡,實實在在講,念佛的方法最好、最方便、最容易。為什麼?念頭才動,立刻「阿彌陀佛」,用阿彌陀佛把念頭打下去,念佛用意在此地。如果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就全錯了。念佛無非是用佛號把妄念打掉,也就是用一個念頭取代一切妄念。念頭不會不起,如果念頭不起,你就是聖人了。凡人面對境界,哪有不起念的道理?所以,古大德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你要覺悟得快,覺悟得快就是要把念頭制止。不要管念頭是善、是惡,立刻用「阿彌陀佛」取而代之,讓心裡只有這一念,不容許第二念,這叫念佛,這叫功夫。久而久之,念頭自然不起,功夫就得力;如果念頭還會起,功夫就不得力。因此,修行就是修正我們錯誤的思想、行為。我們採取持名念佛的辦法,在一切時、一切處保持清淨心。

學者於好色好名好貨好怒種種諸過。不必逐類尋求。

「學者」,是學佛的人,釋迦牟尼佛的學生。釋迦牟尼佛現在雖然不在了,他的經典還留在世間,我們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來學習,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貨」,物質享受。這些事情,凡人在所不免。這種境界現前,我們貪心起來了,貪色、貪名、貪享受;瞋恚心起來了,發脾氣,貪瞋痴現前就是過失,這就造業。這時怎麼辦?才有這個念頭,馬上換成「阿彌陀佛」,把這個好色的念頭打掉,好名的念頭打掉,貪圖享受的念頭打掉,發脾氣的念頭也打掉,念佛的功德在此地。用其他的方法當然也可以,但是念佛的方法最方便、最簡單,也最有效果。許多的宗派法門,我也略略的涉獵,最後還是選擇這個法門。這個法門簡單容易,也非常有效果,就是把這個妄想、念頭,一句佛號取而代之,把它換過來,逐漸逐漸的妄念就少了。

境界現前,不是說眼不看,耳不聽,而是眼看耳聽,接觸之下不動心。六根接觸境界,就如同看電影,「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就是佛教給我們從理上觀,從心上改,非常有效。所以,種種過失不必一樁一樁去想,一樁一樁去改,那個多麻煩、多費事!

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陽當空。魍魎潛消。此精一之真傳也。

我們要保持住「一心為善」。什麼是「為善」?念念為利益眾生、利益社會、利益國家,就是一心為善。決不想利益自己,如果夾雜著一個念頭利益自己,你的善就不純。自己的心純善,行為當然純善,要做到純善,決定不能有絲毫自私自利的念頭。

「正念現前」,正念是對邪念說的,邪念就是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錯誤的行為。這一種錯誤對社會是有傷害的,對自己也非常不利。傷害社會、傷害別人,將來果報在三途,眼前縱然得一點小利益,與往後所受的果報比較一下,得不償失!你得到的太少了,所付出的代價太大太大了,不值得!所以,時時保持著正念,純正之念就是前面講的「吾心不動」,外面境界了了分明,這是正念。

修正念,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現在家庭都有電視,看電視能不能修行?能。《金剛經》教導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們以此偈來看電視,就是修行。電視畫面看得清清楚楚,電視的音響聽得清清楚楚,你在這裡面學什麼?學如如不動。不要被他轉了,他演個歡樂的鏡頭,他笑,你也跟他笑,他哭,你也跟他哭,你就完了,自己做不了主,你被電視轉了。而修行人是看電視不被電視轉,能轉電視,你就成功了。《楞嚴經》云:「若能轉境,則同如來。」境界現前,你不被他所轉,你就能轉他。轉他,就能教導他、改變他,幫助他改邪歸正。如果你自己沒有這個能力、定力、智慧,自己都保不住,如何能轉別人?我們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無處不是菩薩學處,無處不成就無上道,問題就是你會不會。

禪宗大德測驗學生,常常問學生:「你會麼!」這個意思無盡深廣。如果你真會了,點點滴滴都是佛法,頭頭是道,左右逢源,就是《華嚴經》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才是真正成就。宗門講「頭頭是道,左右逢源」,教下講「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宗門教下語雖有異,意實無殊。因此,所有宗派法門殊途同歸,我們都要以恭敬心對待,絕不可分高下。若認為我念佛很高,你那個不如我,這就錯了!心不清淨、不平等。真正覺悟的人,「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假如每個人都能一心為善,正念現前,社會上哪裡會有邪教?哪裡會有邪知邪見?古德常言:「破邪顯正」,我們今天把這句話反過來說,「顯正破邪」,正法顯揚了,邪就不能存在。邪知邪見之所以充斥社會,就是因為沒有正知正見的教學,於是邪知見一出來,大家好奇就向它學習,這是盲從!諺語所謂:「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如果正法能提倡,人會辨別,哪是邪法、哪是正法,自然就認識了,就會選擇了。

儒家是正法,教人「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教人「五倫八德」。但這個時代要「打倒孔家店」,正法不要了。佛法是正法,教人「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大家認為佛法是迷信,破除迷信,打倒迷信,產生了很大的誤會。佛不迷信,佛的口號是「破迷開悟」,把破迷開悟當作迷信打倒了,那怎麼叫不迷信?當然社會上一窩蜂都學邪教去了。因此,我們要多想想,如何能「顯正破邪」,這在全世界許多國家地區都用得上。

「如太陽當空,魍魎潛消。此精一之真傳也。」這是比喻,「太陽」比作正法,「魍魎」是妖怪,比作邪法,天化日之下妖怪自然不能存在。這個道理是相同的。「此精一之真傳也。」精是精純,一是唯一、獨一,這是自古以來聖賢之真傳。

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

這是從根本改,從根本改才能改得究竟徹底。譬如樹有毒,不必尋枝摘葉,只要從根斬斷,枝葉自然就枯萎了。前面講從理上改,就像伐樹,從樹幹上下手。從事上改,就好像從樹葉上下手。從心改,就是從根下手,這是究竟改過之法。

大抵最上者治心。當下清淨。纔動即覺。覺之即無。

我們學佛用功要抓綱領,從根本上起修就不難了。佛經「浩如煙海」,大藏經》共有三萬多卷之多,如果這麼多典籍,都要去研究學習,那就是尋枝摘葉,不知到哪一年才能入門?所以,要從根本學。

我學佛五十年,講經四十二年,總結佛法的精髓二十個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人、對事、對物,用什麼心?用「真誠心」,「真」決定沒有假,「誠」則不虛;用「清淨心」,清淨決定沒有污染;用「平等心」,平等沒有高下;用「正覺心」,決定沒有迷惑;用「慈悲心」,愛護一切眾生,沒有自私自利。這五種心就是大乘佛法講的「大菩提心」。講大菩提心,很多人不好懂,講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很容易理解。

佛用這個心對人對事對物,佛的行為是什麼?我也用十個字表示:「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念佛,佛是覺的意思,念念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就是念佛,這是念自性佛。抓住這個綱領,修行就容易了。果然能夠契入境界,所有經典都能通達、學習。因此,世出世間法都要知道根本,抓住其精要綱領,就容易學習。

最上的是從根本修:「治心」,效果是「當下清淨」。「纔動即覺,覺之即無」,心才動,立刻覺察到;一覺察到,念頭就息了。正是古德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要覺得快,不要讓惡念相續;惡念才起,第二念就是正念,這是最好的方法。

苟未能然。須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須隨事以禁之。

假如做不到從根本:從心而改,不得已而求其次,就是要「明理」。道理明白了,惡念邪思自然就離開了。如果其次的功夫也做不到,又該如何?就只好在枝枝葉葉上下功夫。這三層實在講就是佛家講的三種不同根性,上根的人從根本下手,從起心動念處斷一切惡;中等根性的人,用「明理以遣之」;下根之人,只有「隨事以禁之」。

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為失策。執下而昧上。則拙矣。

上根人雖然從起心動念處改起,但是也決定不能疏忽事相。不能說「我心很清淨,戒條可以不必遵守」,這是錯誤的。錯在哪裡?有真功夫的人,一定有真慈悲;有真慈悲,一定會做出榜樣、模範,這是自利利他。世尊所制定的戒,引伸而言包括國家的法律,都要遵守。《梵網經》講,菩薩「不謗國主」,國主就是國家領導人。《瓔珞菩薩戒經》講「不漏國稅」,自古以來中國、外國,國民對國家有納稅的義務,不能偷稅,這些都是屬於持戒。國家的憲法、法令規章,是有形的;無形的,如道德觀念、風俗習慣,都要遵守。現在由於交通便捷,資訊發達,常常有機會到國外去旅遊。到國外,他們的法律、風俗習慣跟中國不一樣,要入境隨俗,要遵守。因此,戒律的含義,廣大無邊。

但是「執下而昧上」,如果執著法令規章,而不明理,又不懂得從心改過,這樣改法就很笨拙。但能這樣遵守也是好辦法,縱不能避免過失,亦能減少過失。

下面是改過之法的第二段,「改過效驗」。就是說過改之後,會有什麼樣的境界、效果。

 

返回

 

楊枝淨水
人生第一樁大事-求覺悟

     

《華嚴經》從海月菩薩到主藥神這一法,共說了九類神眾,代表的是十住菩薩;十住是住佛之住。《華嚴經》的住行向地都用「十」,十表大圓滿。我們讀了之後,應該從中體會學習「住」的意義。上根人讀了這段經文就能契入境界,如果我們還不能契入也沒有關係,後面還要細說。所以,展開大經,我們仔細觀察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但其大原則、大方向,我們要能掌握住。

說到「佛住」,《般若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佛住在無所住,無所住是真實智慧。因此,這段經文一開端就是執金剛神,執金剛神代表金剛般若智慧,用十位上首表法,說明真實智慧的樣子。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細心領會,我們的生活要與佛所說的做個對比,如果相應就是住佛之住。

這一段一直到主藥神都是真實智慧起用,表現在生活上。這就是空有兩邊不住,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不住空,也不住有。兩邊不住,兩邊都相應,內與空寂的定慧相應,外面與相用相應。由此可知,這就沒有離開總題目、總原則、總綱領,總原則是「大方廣佛華嚴」。與「大方廣」相應,過的生活就稱為「佛華嚴」的生活。我們學習大經,這是總綱領,第一重要的原則,一定要掌握到。

經文長,長的好處多,就是長時間的薰習。大經如果講三年,我們就有三年不間斷的薰習。不間斷,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起心動念統統相應。不是我們聽經、研究的幾個小時不間斷,放下經本又不相應,這就間斷了。間斷必然夾雜著一些老毛病、舊習氣,這是我們修學困難之所在,嚴重的會障礙我們親證華嚴境界。而其毛病就是發生在與「大方廣」不相應,「大方廣」是自性的體相用,所以相應是佛住。心地清淨平等,一塵不染,就與「大」相應;慈悲現相,如諸菩薩所為,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現身說法,現身與「方」相應;演說與「廣」相應,四無礙辯之「樂說無礙辯」就是以一股熱情歡喜為人演說。

諸佛菩薩應化在六道、十法界,就是為了將這樁大事因緣告訴一切眾生,這個大事因緣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緣成熟的眾生聽了相信,肯接受,進而依教奉行。緣沒有成熟的眾生,佛為他播種;緣成熟的幫助他往生淨土,一生證得不退菩提。這個精神、理念,在整個《華嚴經》顯露無遺,我們如果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就能得到真實的受用。這個受用就是過佛菩薩的生活,過聖賢的生活,佛經講吉祥的生活,世間人所說幸福的生活。世間人所謂的現實,現前能得到殊勝的吉祥、幸福,才是現實。

由此可知,最現實莫過於大乘佛法,世間人講現實,實在說不懂得現實,反倒是忽略了現實,他所希求的總是願與事違,所謂是「求不得苦」。求得的也是假的,虛幻不實,真實法唯有覺悟的人才能感受得到。如果對這樁事清楚明白,你才會肯定,人生第一樁大事就是求覺悟,求覺悟就是學佛。我們今天講到學佛,世間人說我們迷信,其實他們連什麼叫學、什麼叫佛都不懂。學是學習、效法,佛是覺。所以,學佛就是求覺悟、求明白,通達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經上講:「體、相、作用」,徹底明瞭宇宙人生的本體、現象、作用,這個人在佛法裡就稱他作「佛陀」;明瞭尚未究竟,則稱他為「菩薩」,沒有迷信。因此,聰明人、智慧高的人,一接觸就知道心要安住在何處。

總而言之,把它總歸納起來,不外戒、定、慧三學。我們仔細觀察這些神眾,從海月菩薩到主藥神有一百多人,哪些名號與戒學相應,哪些與定學相應,哪些與慧學相應,這是總綱領。依據經教,我們自己也提出一個綱領,「真實、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一百多名號中,哪些與真實相應?哪些與清淨相應?哪些與平等相應?哪些與正覺相應?哪些與慈悲相應?能作如是觀,你才能得真實利益。效法這些神眾,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表現;換言之,如何將自己的性德(真誠、清淨、慈悲)流露出來。佛菩薩的本事就是使性德流露出來,讓大家受用;凡夫是把它藏得緊緊的,像鎖在保險櫃裡,自己得不到用處,別人也得不到用處。

「出現品」講的「如來智慧德相」,佛說一切眾生都圓滿具足。如來智慧是體,德是作用,相是現象;換言之,這一句話也是「大方廣」,如來智慧是「大」,德是「廣」,相是「方」。翻來覆去都是說一樁事,佛種種說法是高度智慧的教學,善巧方便到了極處。一種說法往往會使我們執著,不知道靈活運用,佛翻來覆去的種種說法,我們才能從其中體會,原來是這樣活潑、生動,絲毫障礙都沒有。這是無障礙的法界,不思議的解脫。從佛種種說法中,我們才體會到自受用大自在、他受用隨緣,普賢十願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恆順眾生」是自在,「隨喜功德」是隨緣。這樣才真正是達到改善我們的生活,從精神到物質,從質到量,得到真實圓滿的改善。

所以,世間沒有一種學問能與大乘佛法相比。若是想通、想明白了,我們這一生壽命有限,以如此有限的時間,如此短促的生命,我們應該學什麼,自然就明瞭。這一生當中遇不到佛法,一般講是運氣不好,沒有緣;遇到佛法是運氣好,遇到了不學,那真是可惜!明白之後,知道這一生所學的就是這麼一樁事,這樁事學好了,世出世間一切法都通達,這就是宗門教下所講的「從根本修」。大家如果會用,用在聽經上,用在學習上,用在生活上,會幫助自己開悟,幫助自己契入。

 

返回

 

蓮語珠磯
印光大師開示-攝耳諦聽

 

 念佛之時,必須攝耳諦聽,一字一句,勿令空過,久而久之,身心歸一。聽之一法,實念佛要法,無論何人,均有利無弊,功德甚深。不比觀想等法,知法者則得益,不知法者多受損也。

 

返回

 

快樂修行人-生活篇
出家人的衣

 

人生活在世間,維持身體生存必須要的衣食是不能缺少的。佛陀當年在世,出家人的生活確實是如此,他的財物所謂是「滋生之具」。印度那個地方是熱帶,所以衣服很少,三衣一缽。缽是乞食的。三衣不但是遮體,晚上睡覺時,這個大衣就當被子蓋。具,我們現在是拜佛時做為拜墊,其實它不是這個意思,具是舖在地下做被單用的,衣是蓋在上面的,所以稱為「臥具」。出家人的財物就是三衣一缽,如果有多餘的,統統都布施了,決定不積蓄。但是佛教傳到中國來,中國的氣候與印度不同,中國是在溫帶,四季分明,三衣決定不能保暖。冬天一定要棉衣,一定要很厚的被子,所以三衣就變成一個紀念的意義了。

像我們現在穿的出家衣服,全是中國的服裝。現在出家人穿的服裝,就是明朝一般老百姓穿的服裝。這個長袖子的稱作「海青」,這是漢朝時候的服裝。漢朝時候,讀書人是不勞力的,讀書人穿的禮服是海青,大袖子的;短袖的是工作服,出力工作的。所以,我們出家人的服裝完全是中國服裝。

佛的服裝就是披衣,有五衣、七衣、大衣,稱為「三衣」。而三衣現在只有在誦經時,在舉行典禮時,披在身上作一個紀念。而且這個衣縮小了,原來的衣我們現在在泰國小乘佛教可以看到,他們的衣很大,差不多比我們現在的要大兩倍,真的是裹在身上。我們現在中國是用個勾環披在身上,所以這個衣就縮小三分之一。日本佛教的衣就更小了,縮小成一小塊,平常不用的時候放在口袋裡。日本和尚穿西裝,他的衣裝在口袋裡,做佛事的時候,拿出來套在脖子上,這兩塊袈裟小小的掛在脖子上,也是作為紀念。所以,要知道佛門這些制度上的變化、沿革,其精神是教導我們真正要能放下。

(節錄自《楞嚴經•清淨明誨章》「若諸比丘。衣缽之餘。分寸不畜。乞食餘分。施餓眾生。」7-4-05)

 

返回

 

淨空法師說故事
厭怪

 

何謂「厭怪」?「厭」是個破音字,不能念「厭」,念「壓」,跟鎮壓的「壓」是一個意思。這是用外道一種邪術、法術來鎮壓,這一類的現在很少有。在從前蓋房子的時候,那時蓋的房子不高,樓房大概都是磚瓦木材建築的。而主人對磚瓦匠一定很客氣、很好,否則他會作怪,他雕些木頭小人放在屋樑上、放在柱角上,人住在房子裡面就會不安,常常覺得這裡不對,那個地方也有問題,這是屬於「厭怪」,古時候有。現在一些沒有開發的地方,很落後的地方,可能還有這一類東西。

這些事情在中國歷史上發生過非常慘烈的禍害,中國的漢武帝是個了不起的皇帝,中國歷史上常提起「秦皇漢武」。雖然他是很英明的皇帝,可是家務事情難辦,他被一個大臣江充欺騙了。江充誣陷太子心存不軌,求皇帝將太子廢掉,他用什麼方法?就用厭怪的方法,讓皇帝派人到太子宮裡面去搜查,結果在太子宮裡面發現很多小木頭雕的小人,太子根本就不知情,完全是江充做的一套手段。漢武帝信以為真,將太子廢了、殺了,過了好幾年後,事實真相終於暴露出來,最後江充是誅九族。漢哀帝的時候,也有這麼一樁事情發生。這些邪術、巫術,在中國、在外國,自古以來歷史上記載不少,無論是祈福或者是陷害別人,這種手段非常殘酷,萬萬造不得。我們看歷史上記載江充這一段公案,他得的是現世報,果報一定比現世報還要悽慘。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62集【厭怪祠祀解奏。亦不得擇良日良時。】)

 

返回

 

答疑解惑                      
               淨空法師2001年1月12日解答於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問:我學佛五年了,因疾病纏身,家裡瑣事亦多,修行總力不從心,幾年來毫無進步,無法自拔,請問該如何?

答:你要多聽經。淨宗法門的好處,就是對於你的家事、一切瑣碎雜事情都不妨礙,只要心裡時常想佛、念佛,工作就是修行,修行就是工作。生病時,功夫也可以不間斷。你不要被病苦纏繞,而把念佛忘記了,愈是在病痛的時候,愈要抓緊念佛,就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這對於病情決定有好處。

問:念佛人在臨終往生時,幾天不吃東西,突然又要吃。有的法師說可以吃,有的法師說不用吃,請問是否該給他吃?

答:這種情形要看當時的狀況,在臨終前幾天不吃東西是決定有好處,身體能獲得清淨。若此時,他想吃東西就給他吃,他不想吃東西就不要勉強,給他一點水、飲料就好。

問:十念法裡面的飯前念,是否指盛飯後念,還是離吃飯時有一點距離?一家人一起吃飯,不完全是素菜,請問念佛是否恭敬?

答:我教大家的十念法,「飯前念」是指吃飯之前。我們學佛的同修,無論是在家、出家,飯前都會念供養咒,而我們用十句佛號代替供養咒,飯菜擺好之後,合掌念十聲佛號再吃。一家人吃飯,桌上不完全是素菜,只要我們的心恭敬就好,不要分別、執著。

問:寺院韋陀菩薩手中拿著寶杵的姿勢不同,請問意義如何?

答:韋陀菩薩手上拿的是降魔杵,他是護法神,代表護法。手上拿的杵,用現在話說,就是武器。而拿的姿勢有多種,有菩薩合掌,寶杵放在手背上,也有菩薩手垂下來,寶杵在手掌中。一般韋陀菩薩塑像都是立像,代表恭敬保護道場、保護修行人。只有東天目山的韋陀菩薩是坐像,這是一個特殊的例子,因為東天目山是韋陀菩薩自己的道場,那是他自己的家,當然可以坐在當中。而韋陀菩薩在別的地方護法,多半是立像,很少看到坐像。

問:一生善良,臨終果報現前,前功盡棄,不能往生,豈不可惜?

答:「一生善良」是這一生修學,「臨終果報現前」是過去生中的業報。這一生善良的力量很大,臨終就能轉變業報,冤親債主不會來擾亂;臨終冤親債主來找麻煩,是自己這一生修行的功夫不夠。這一點要知道,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一定要認真努力才能成就。

問:天主教、基督教說他們一旦生天,永遠不會再受苦,和佛教講的不同,請問他們是否打妄語?

答:他們說的話是正確的,沒有妄語。實在講,其他宗教修行功夫也有淺深不同,佛經說天有二十八層。他是生哪一層天,在他們的經典裡面講得不夠詳細。天人壽命長、福報大,所謂是「樂多苦少」,所以一般人誤會生天是永生,不會再受苦了。佛經告訴我們,忉利天人就是他們所說的天,中國人稱「玉皇大帝」。天人到什麼時候才受苦?臨命終時前七天,五衰相現前,他才感到恐怖,感到苦。由此可知,天人那麼長的壽命,他沒有覺得有苦受,只有在臨終之時才有苦受,這很容易被人誤會他是永生,永遠離苦得樂。

佛經告訴我們:忉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假使忉利天一年也是三百六十五天,他的壽命是一千歲,要到最後臨終前七天才會感覺到痛苦。由此可知,天人容易被順境所迷,他很少有逆境,所以誤以為生天就是究竟。天人壽命雖然長,但有一定的壽命,壽命到的時候,苦報就現前,而且還要輪迴六道,這是我們一定要明瞭的。

關於其他宗教的人,有緣分也要幫助他們生天,無論生在哪一層天,我們在佛經看到,都有佛菩薩在那裡講經說法,教化眾生,所以天上也有佛法。他們在人間不相信佛法而相信耶穌,他們要到上帝那裡,我們就幫助他們,等上帝請佛講經,他們就跟上帝一起聽經,要懂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問:請問如何才能真正從內心深處毫不懷疑的信佛?

答:真正講信佛,實在是非常難。信佛的人很多,大都是半信半疑,不是真信,因為信沒有根,所以在佛法的修學得不到真實利益。要如何補救?培養信根。

信根發生的因緣很多,不外乎兩種因素:第一個因素是過去生善根深厚,這一生一接觸就深信不疑。我們現在對佛法半信半疑,就知道自己過去生善根不夠,所以就要靠這一生。這一生重要的條件在「緣」,唐朝善導大師講:「淨土四土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我們這一生成就與否,關鍵在遇緣不同。

第二個因素是親近善知識,這是我們這一生成就的最重要因素。誰是我的真善知識?這個問題不在對方在自己,自己對老師相信,對老師尊敬,絕不違背老師,這個老師就是我的真善知識。所以,老師本身如何是另外一個問題,最重要的是自己對老師有沒有信心。我對老師尊敬到極處,完全聽他的話,我會成就。古人言:「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老師沒有做到,學生做到了,學生的成就超過老師,古今中外有很多這些例子。

我們一定要找自己完全信得過、完全尊敬的老師學習,我們的信心就能建立,否則信心很難建立。《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這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

問:當初他人告之,守五戒是世間法,受菩薩戒才是佛法,於是很多人去受菩薩戒。現在發現自己做不到菩薩戒的內容,於是在佛前懺悔,痛哭流涕,退戒了。請問這樣做如法嗎?

答:世出世間法修學都一樣,要按部就班,不能好高騖遠。就像讀書,一定是從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按部就班的讀。小學是研究所的基礎,小學能不要嗎?同理,五戒是佛、菩薩的基礎,能把五戒十善做到最極圓滿就是佛戒,所以菩薩戒是五戒的擴充而已。

五戒是佛家的根本大戒,先從五戒十善入門,絕不好高騖遠,然後存菩薩心,行菩薩道,這個人就是菩薩。不是說受菩薩戒就是菩薩,受菩薩戒的人未必是菩薩,為什麼?戒定慧三學都不具足,他怎麼會是菩薩?小乘人修戒定慧,菩薩修聞慧、思慧、修慧,三慧的慧就是戒定慧的智慧。所以,大乘菩薩戒建立在小乘戒的基礎,而小乘戒是建立在五戒十善的基礎,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要知道如何修學。

問:我的朋友學佛,他的父親沒有學佛,夢見極樂世界,說那個地方太美了。我的朋友不准他父親到處講,請問這樣如法嗎?

答:這是如法。見到極樂世界,見到佛菩薩,不必到處去宣揚,到處宣揚會產生很多副作用。不要說在中國大陸,就是在世界其他地方,你到處宣揚,大眾說你在宣傳迷信,這反而把學佛的形象破壞了。

古人懂得這個道理,他們見到許多瑞相,絕口不提。只有兩種情形可以說,一種是對老師,求老師印證;另一種是幫助特別有緣的人增長信心,如果不是這兩種理由,最好都不要提起。我們在傳記看到淨宗初祖慧遠大師,他一生中三次見到極樂世界,從來沒有跟一個人提起。臨命終時,這個境界又現前了,他才告訴人:「極樂世界現前,我應該走了。」並且告訴大眾,這個境界過去曾經見過三次。這是增長大眾的信心,這是可以說的。

問:四川報國寺一位法師說:現在念佛人臨終最大的罣礙就是阿彌陀佛,為什麼阿彌陀佛還不來接我?為此嚥不下這口氣。因此,法師說:不要執著,只要有瑞相就行了。請問這種說法對否?

答:你的話說得不圓滿。現在念佛人臨終最大的罣礙怎麼會是阿彌陀佛?大概是說臨終過分執著阿彌陀佛來接引。這個執著是正確的,世尊在《彌陀經》教導我們「執持名號」,「執」是執著,在其他的法門,分別、執著是障礙;淨宗法門教我們放下一切分別、執著,只執著阿彌陀佛名號。這樣念佛往生品位不高,生凡聖同居土,為什麼?分別、執著沒有放下。可是要知道,只要有把握往生,生到極樂世界,管他是哪一土都一樣,不必一定去爭取高的品位。蓮池大師也說:「我只要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滿意了。」我們要有這樣的決心,一定要執持名號,臨命終時一定要阿彌陀佛來接引,不是阿彌陀佛,決定不跟他走,這一點非常重要。

問:我們平日在屋子裡或者做飯的時候,有時會無意傷害或殺害一些小動物,如蟑螂、螞蟻、菜蟲等,請問該怎麼辦?

答:這些小動物對我們學佛的同修來說,確實帶來很多的困擾。這些小動物都有靈性,千萬不可以殺害,連誤殺都不可以。我們要跟牠溝通,古人講:「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們用真誠心跟牠溝通,就沒有障礙。溝通時心裡沒有一個妄念,就會有感應。你心裡所想所說,牠也都能懂得,牠會跟你合作。同學們也做過試驗,結果都能與牠們溝通,牠們懂得人的意思,所以蚊蟲、螞蟻、蒼蠅、蟑螂都可以請牠們到戶外活動。我們放一點食物在院子供養牠們,請牠們不要到房子裡面干擾,牠會聽話,可以跟牠往來,大家做朋友。

問:我想把法師講經開示的VCD帶回農村,但有人說老實念佛就好了。請問不知對否?

答:佛法及古聖先賢的教誨,都是勸我們存好心、行好事、做好人,這些教誨是沒有界限的,一切眾生都有分。我們有機緣接受佛法,也有義務把這些資訊傳給有緣的眾生,這是我們應盡的義務。但是要如法的做,在中國有一些地方不准流通,我們就不做,決定遵守國家的法令規章,這是釋迦牟尼佛在《梵網經》教導我們的。佛弟子第一樁事情就是「守法」,人人都守法,我相信無論是哪個政府都歡迎這種善良的百姓。國家對佛法的認同,知道佛法有利於社會,我相信它逐漸會開放,我們等待時節因緣,不可操之過急。

問:為佛像裝臟,請問表示什麼意義?

答:過去中國的泥塑木雕佛像,多半佛像後面有一個可以打開的小門,裡面會裝一些符咒,這叫「裝臟」,這就像人身體裡面的五臟六腑。

這是世俗的見解,實際上造佛像不需要用這些。佛像是表法,佛弟子供養佛像有兩種意義:第一是「紀念」的意義。「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是紀念老師,不忘老師教誨的恩德。第二是「見賢思齊」的意義。看到佛,佛也是人修成的,他能成佛,我也應當好好修行,跟佛一樣成就;看到菩薩,我也應該作菩薩。因此,「裝臟」實在是沒有必要。

問:弟子在未學佛前,曾經與姊姊到一所講堂聽經,隨後請了幾本經書置於家中。姊姊結婚後將這棟房子出售,經書卻沒有帶走。我們姊妹曾要求姊姊處理,但不被處理。我曾經看到新屋主在整理房子時,用掃把掃經書,當時我不敢出聲阻止,深怕有罪,只好回頭走開。這些經書有一些是姊姊叫我帶回去的,此事掛在心上很久,請問該如何?

答:這種事情既然很久了,妳就不要再放在心上,這對妳只有害處沒有好處。現代的經書跟古代不同,因為古代書籍都是手抄的,因此非常珍貴,所以經書破損了,要將它修補,以流傳到後世。現代印刷術發達,經書流通量很大,也容易得到,你既然是無意,損壞了只有過沒有罪,不要放在心上。

我們對於線裝書應當要珍惜,一般線裝書都是木刻版本,用松煙印刷的,這種書現在已經是藝術品,它可以保存很長的時間。中國的紙張,像一般大家見到的宣紙、連史紙,都可以保存八百年到一千年,中國的毛邊紙差不多也能保存五百年。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線裝書,不可以在書本上做記號、畫圈,我們讀完之後,要知道還要流傳給後人。現在有影印,我們有珍貴的線裝書,可以將之影印,我們用影印的本子,原本要好好的保存。

問:弟子曾經到一位女同修家裡,因為他先生不信佛,在我面前毀謗出家人。我深怕因果,所以不敢開口說話,坐在那裡當作什麼都沒聽到。後來聽到一位法師說:「無論何人在說損人的話,如果你站著、聽著,造成他有這個緣造業,你也一樣有罪。」弟子曾聽老法師說,毀謗破壞三寶的形象罪過很大,死後必墮阿鼻地獄。請問弟子是否被牽累,應如何是好?

答:你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的一切罪過都可以避免了。遇到別人毀謗這種事情,你在旁邊聽了,不可以不說話。你不說話是錯誤的,你要說「阿彌陀佛」這句話,他講幾句,你就回幾句「阿彌陀佛」,你不斷的把「阿彌陀佛」灌到他耳朵裡,你的功德無量!這個辦法比什麼都好,這就度眾生了。

問:中國一位有名望的法師說:「念佛保證不能往生,必須看大經大論。」請問對嗎?

答:他的說法不是很可靠。在中國很有名望的倓虛老法師、諦閑老法師,他們告訴我們:不認識字、不懂經教的人,也沒有念過大經大論,只要老老實實念一句阿彌陀佛都能往生,而且往生瑞相非常好。《影塵回憶錄》記載,哈爾濱「極樂寺」有一位修無法師,往生的瑞相非常希有,修無法師不認識字,沒有念過大經大論,他往生時很自在。又諦閑法師有個老徒弟是鍋漏匠,不認識字,沒有聽過經也沒有念過經,只念一句「阿彌陀佛」,念了三年多站著往生。這些例子太多了,所以他的保證靠不住。

問:有人有時對於一些事情,能一下子說出來,而且正確不差。請問這是清淨心,還是仙家?

答:這種事情確實有。《楞嚴經》說這種多半是鬼神附身,不是他自己的能力。我們常講的「特異功能」、「神通」,這是有人附在他身上的能力,附身的人離開之後,他的能力就喪失了。有些小事情他說得很準確,大的事情就靠不住,這種事自古以來都有,社會都發生過,佛經也曾經講到。

問:弟子學佛十多年,念佛號時有時感覺心裡很煩惱,靜坐念佛時就會睡眠,又有時像作夢,有時脖子像做電療似的,請問這是弟子業障重嗎?

答:這些境界現前,佛在《楞嚴經》教導我們的方法,就是不去理它,不放在心上,你慢慢就會正常。念佛昏沈或是掉舉,精神提不起來,可以經行繞佛,或者是拜佛,若感覺哪個地方不舒服,可以調整自己的坐姿或站姿,這樣就好。

問:阿彌陀佛身金色,請問何以「淨宗學會」供養的阿彌陀佛是白瓷色的?

答:「淨宗學會」成立時,有一位老居士供養一尊白瓷的佛像,這是一尊古董佛像,大概有兩、三百年,所以我們將佛像供在大殿,做為我們的主佛像。因為許多人看到很歡喜,我就想到用照相印出來,每位同修就可以請到家裡供養。這一尊白瓷佛像就是這樣的因緣。我們不必在色相上去分別,只要心裡有佛就好。

  

返回

 

淨空法師講經訊息
最新消息

 

淨空法師於12月25日於澳洲攝影棚宣講《大方廣佛華嚴經》,詳細請見 http://www.amtb.org.tw/audio/audio.htm,《華嚴經》有網上直播,歡迎收看,共沾法益。重播新網址http://www.amtb-dba.org/Audio/index-Hv.html

 

返回

 

法寶流通
最新消息

 

現有淨空法師講演音帶、VC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向「社團法人華藏淨宗學會」索取: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一號二樓 Tel:(02)2754-7178;Fax:(02)2754-7262 e-mail: [email protected],或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email protected]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兒童讀經教材」,請向湖北武漢大學 余一彥教授聯絡。地址:湖北武漢大學6-307信箱 電話:(027)8765-2614或8786-7749。其他國家地區,請與各地淨宗學會聯絡。

 

返回

 

信息交流
  

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您有過心靈的感觸嗎?歡迎在「學佛心得」欄目內踴躍投稿。來稿請寄 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feeling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 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news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 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question

說明:淨空老法師為了完成「五年弘法計劃」,對外所有的講經及活動一律停止,因此也暫停回覆所有學佛問題。其實,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源於聽經聞法不夠透徹,時間不夠長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經、讀經,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但編者為了方便廣大同修,若同修們於生活修學上有任何問題,仍歡迎寫信給我們,彼此互相討論,交換心得。但因人力不足,所以無法及時回覆,敬請見諒!阿彌陀佛!

*所有稿件,編者有權潤飾修改。

 

返回

 

聲明啟示

淨空法師所有一切著述,暨四眾同修整理文物書刊,公開授權大眾翻印流通,但不得擅自加註版權所有,任意增減內容,非法牟利,侵害公眾權益及原著本意。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若您有任何意見,歡迎來信指導,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adv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