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  雜誌下載  文字講堂  常見問題  繁簡轉換程式下載

2002.1.26  星期六  VOL.84


 

「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

 本期專欄:如何保持旺盛的體力

 

卷首語
編者的話

 

在生活、工作、修持上遇到了一些障礙。雖然信心沒有退,可是體力有大幅度的衰退。於是就想放下一切,專心念佛求往生,這個觀念到底正不正確?請看本期專欄如何保持旺盛的體力」。

儒家的教學從「胎教」開始,母親懷孕就在教育她的小孩,所謂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為什麼?請看輕鬆學佛法

帶業往生只能帶舊業,何謂舊業?請看答疑解惑

最近「文字講堂」新增內容:《 華嚴經》25∼30集、太上感應篇1∼40集、第五屆培訓班頒發畢業證書典禮、五年後作真菩薩、人人皆可成聖賢。

上星期因為電腦出了一點問題,導致有些同修的來信遺失,對此我們深感抱歉。因此,若同修沒有收到回覆,煩請再將原信發一次,我們定當為您盡快處理之。

 

返回

 

經論輯要
改造命運心想事成-了凡四訓講記(17) 淨空法師講於鳳凰衛視 講記組恭敬整理

 

顧發願改過。明須良朋提醒。幽須鬼神證明。一心懺悔。晝夜不懈。經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驗。

「顧」,但是。「明」,明顯。但是凡發願改過,需要有真正的好朋友時時刻刻提醒。為什麼?凡夫健忘,一轉眼就忘掉了。但有好朋友常常提醒,又會嫌囉嗦。因此,我們不能不佩服釋迦牟尼佛的聰明智慧,他用什麼方法?用名號,這是藝術的教學。

譬如,「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這不是他自己的名號,他自己的本名是「悉達多」。「釋迦牟尼佛」是梵文音譯,「釋迦」譯為「仁慈」,「牟尼」譯為「清淨」。我們待人接物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缺乏仁慈,心不清淨,所以佛用「釋迦牟尼」這個名號來提醒我們,「待人要仁慈,要能捨己為人,對自己心要清淨」。我們念這個名號就是提醒自己,聽到別人念也是提醒自己。我們看到寺院大殿的「幢幡」,上面寫的都是佛菩薩名號,這都是「教學工具」。

供養佛菩薩像,用意也是如此。釋迦牟尼佛代表仁慈、清淨,觀世音菩薩代表大慈大悲。「大慈大悲」用現在話講,就是無條件的愛心,愛護一切眾生。眾生有苦有難,無條件、全心全力幫助,這就是觀世音菩薩。看到觀世音菩薩像,就要想到:「我要向觀世音菩薩學習,無條件的慈悲幫助一切眾生。」若能如是用心效法,自己就是觀世音菩薩。所以,供奉佛像功德很大,就大在此地。

地藏王菩薩代表孝親。「地」是大地,「藏」是寶藏。我們人生活在地球上,不能離開大地,我們的衣食住行都要靠大地來供養。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五穀雜糧,是地生長的寶藏;地下埋藏的資源,金銀珠寶,提供我們生活資具。「地」,代表我們的「心地」;「藏」,我們真心含藏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需要我們去開採。用什麼方法開採?「孝親尊師」。這是供奉地藏菩薩的用意。因此,我們看到或是聽到地藏菩薩名號,就要懂得「孝親尊師」。

文殊菩薩代表智慧,我們要求智慧。普賢菩薩代表行,我們要把釋迦的仁慈、清淨,觀音的慈悲,地藏的孝敬,文殊的智慧,都要落實在自己日常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上,這就是「普賢」。彌勒菩薩代表的是「歡喜心」,佛法講「平等、慈悲」,生平等心,成喜悅相。我們處事待人接物,心要平,色要端莊、歡喜。這是教我們如何與大眾相處,全是表法。

既使出家人名號都不例外,譬如我叫「淨空」,人家一提到這個名字,我就想:「我有沒有清淨?我有沒有放下?」放下就是空。我有沒有做到名符其實?如果名實不相符,要生慚愧心,精進用功。

所以,佛的名號無量無邊,代表我們真心本性的性德無量無邊;菩薩名號無量無邊,代表我們的修德。我們是凡夫,迷了自性,所以性德不顯,要靠修德。修德有功,性德就現前。這是佛教的教學,真是妙極了!所以,佛教裡所有佛菩薩形像,以及護法神形像,都具有教學表法的意義,絕對不是迷信,絕對不可以當作神明來供奉。

不僅名號、藝術的造像是表法,所有一切設施、建築無不表法。寺院供奉釋迦牟尼佛的大殿,稱為「大雄寶殿」,它的建築,外面看是兩層,裡面是一層,這是教給我們隨俗,「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內心要平等;外面兩層代表社會秩序,可以不平等,因為外面平等了,社會秩序就破壞了。外面一定有尊卑、有父子、有兄弟、有長幼的秩序,不能破壞。

香代表「戒定真香」,燃香供佛,就要發願「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戒定慧是我人自性真心之香。供佛最重要的是水,水代表清淨心、平等心,看到這杯水要想到「我的心是不是像水一樣乾淨,一塵不染?是不是像水一樣平等?」所以,水代表清淨、平等,提醒我們要修清淨心、平等心。

諸位要記住,佛前不能供茶,茶有顏色,代表污染,一定要供清水。這是佛苦口婆心,用種種善巧教導我們。由此可知,佛對我們恩德之大,設想之周到,我們不能不佩服得五體投地。哪裡有迷信!懂得這些表法的意義就是「明須良朋提醒」,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所以,佛門教學的設施,真正了不起!佛在幾千年前的教學,就用藝術的方法來教化眾生。

「幽須鬼神證明」,「鬼神證明」就是感應,這是需要鬼神來幫助我們。而感應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我在這一生親身體驗的,還有同修們的感應,就太豐富了。佛法的修學就是學做個好人、明白人,但還是要有善根、福德、因緣。你要是不具足這三個條件,這一生沒有緣遇到佛法;你有這個機會遇到,證明你過去生中有善根、福德、因緣。

美國「達拉斯佛教會」會長蔡文雄居士,長住在外國,不相信鬼神。有一年他的父親過世,他到台灣奔喪。他父親臨終前,他看到有一尊佛像在窗戶裡面,窗戶就好像是佛龕一樣,佛像在當中。他說他至少看了十五分鐘這麼長的時間,決定不是看錯。給他印象很深,他感到非常驚訝!他問別人,別人看不見。他學佛的信心,從這個地方開始,這是佛來度他。以後他做生意賺了錢,有時會逛古董店。有一次在古董店看到一尊佛像是石頭雕的,這一尊佛像就是他父親走的那一天現在窗口的那一尊佛像,他立刻就請回去。最先供在家裡,以後把這個事情告訴我,我勸他把這一尊佛像供在道場,因為他是會長。這是他學佛的因緣。

他又告訴我一樁很不可思議的事情。他說有一次他跟幾個朋友在舊金山,開車走錯了路,走到一個小鎮,這個小鎮他從來沒去過。車接近小鎮的時候,他突然感覺到很熟,他把這裡的道路、建築狀況跟同車的人講。然後他們開車進去後,跟他所說的完全一樣。他非常驚訝,多年以來得不到答案。遇到我之後問我:「法師,這到底是什麼緣故?」我說:「大概你前生住在這個城市,而且住的時間相當長,否則,你不可能知道小鎮裡面的狀況。」他一想有道理。很可能他前生是中國人在舊金山作礦工,生活在這個地方,死在這個地方。還算不錯,沒做什麼壞事,這一生又得人身,生意還做得不錯,又能夠學佛。這證實了他前世的業因。

像這一類的事情,我遇到的太多了,我自己本身也有好多次。到外國某個地區,從未去過,一去突然感覺到熟悉。如果沒有前世,怎麼講都講不通。你說這是突然之間有靈感,那為什麼其他地方沒有這個靈感?由此可知,人決定有過去生。既有過去生,肯定有來生,因果通三世。

「一心懺悔,晝夜不懈。」這是做功夫。「懺悔」就是改過。我們念念都有過失,一不覺就迷了,迷了就是過失。所以,一定要時時刻刻提醒,晝夜不間斷。真正下定決心改過自新,要效法佛菩薩、學習佛菩薩。

「經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驗。」這是講剋期取證。若能真正精進努力,晝夜不懈,經過七天,或者十四天,乃至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鍥而不捨,就有感應。哪些感應?下面舉例來說。

或覺心神恬曠。或覺智慧頓開。或處冗沓而觸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瞋作喜。或夢吐黑物。或夢往聖先賢。提攜接引。或夢飛步太虛。或夢幢幡寶蓋。種種勝事。皆過消罪滅之象也。然不得執此自高。畫而不進。

「冗沓」,事務繁忙。在從前總是不開心,鬱悶不樂,現在心胸開闊,常常歡喜。或是從前處事待人接物,總覺得糊裡糊塗,沒有智慧;現在經過斷惡改過修持之後,覺得自己有智慧,處事待人接物不迷惑。或是從前事務繁忙,就會感覺很累、很疲倦,提不起精神,處處有障礙;現在經過這樣修持之後,處理這些繁雜事情,一切順利,再煩再忙的事都感覺有頭緒、有條理,輕而易舉,不覺得繁雜,也不會厭倦。或從前遇到冤家對頭,就討厭、恨他,總想罵他幾句;現在看到這些冤家對頭,不但不會罵他,還歡喜跟他行禮,以善心、禮節來對待。這都是好的吉兆,這是在人事上說的。下面是講夢中的境界。

「黑」,髒東西。或是夢中吐出黑色的東西。我自己有這個經驗,在學佛之前惡夢很多,常常在夢中驚醒。學佛之後,頭十年還有惡夢,十年之後,惡夢沒有了。這都是好的預兆,好的感應。

或者夢到往聖先賢,我是因為常常講經,所以夢到不少次參加佛菩薩講經法會。佛菩薩在夢中跟你說法,幫助你,教導你,這是一類。下面又是一類:

或是作夢的時候飛起來了,在空中飛行,騰雲駕霧。或是夢到天宮,夢到佛國,這都是非常好的勝事。這些種種勝事,都是改過修行的預兆,這都是消除過失,滅除部分罪業的現象。

「畫」是終止。但不能因為得這些好現象,就停止不進。雖有此種種瑞相現前,但一個真正用功的人,見如不見,亦不必說與人知,或炫耀自己的成就。應當緊記,「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放在心上,自己依舊要一心懺悔,晝夜無間。如果得此境界,自己以為了不得,比別人高,心生貢高我慢,不但不能提升,立刻往下墮落。所以,這些殊勝的境界現前,若無其事。縱然覺得自己智慧開了,還是作未開想,功夫才會進步。

了凡先生下面舉古人改過的例子,勉勵他的兒子。

 

返回

 

楊枝淨水
如何保持旺盛的體力

     

最近有幾位同修告訴我,他們在生活、工作、修持上遇到了一些障礙。雖然信心沒有退,可是體力有大幅度的衰退。於是就想放下一切,專心念佛求往生,這個觀念到底正不正確?實在講,很難做一個定論,尤其是年歲不是很大,應該為佛法、為眾生多做一點事。往生是我們這一生所希求最大的目標,決定不能放棄。在世間為眾生多做一點事,特別是接引眾生的工作,幫助眾生學佛,這正是行菩薩道,與自己念佛求生淨土是相輔相成的,決定沒有障礙。我們對於這個事理一定要很清楚。

如何突破眼前的障礙?讀經、聽經就非常重要。所以我反問他們:「最近研習經教做得如何?」「因為工作的繁忙,讀經、聽經都沒有時間,只能有一點時間斷斷續續念幾句佛號。」我就明瞭了衰退的原因,就是不讀書。所謂「三天不讀書,面目可憎」,那是在當時,現在是內有煩惱、憂慮、牽掛,再加上外面的誘惑,所以一天不讀書(這個書是指經書),一天不聽經,煩惱就起現行,不必要三天。要是半個月、一個月都沒有聽經,沒有讀書,你的衰退是必然的。

特別是現代,沒有時間讀書、聽講,可以看錄像帶,聽錄音帶、CD,幫助自己調整情緒,務必使我們的生活永遠保持高潮,永遠保持大量的體能。體能淵源於心能,讀經、聽經是能量補充的根源。明白這些道理,才曉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真正達到充實自己內心跟體力的能源。保持旺盛的精神,你才有能力工作,才有能力應付現前複雜的環境,依然可以在這個複雜環境裡面,享受到清涼、自在。這是我們學佛的好處與受用。

佛家常講:「法喜充滿」,這個歡喜就是能量、精神充沛的現象。諺語常說︰「人逢喜事精神爽」,遇到自己很高興、歡喜的事,可以不吃飯、不睡覺,精神都很好,因為心的能量、體的能量特別豐富。這個能量是從歡喜裡面得來的。為什麼諸佛菩薩的能量那麼充實、廣大,永遠不衰不竭?都是從歡喜心生的,這個歡喜心在佛法裡面稱為「大慈大悲」。他對於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一切人事物,充滿了真實、清淨的愛心。我們世間人講歡喜,哪個人能比得上佛菩薩那種歡喜?他們生活在大慈悲裡面,生活在愛心裡面,這是大愛。這是大乘經上常說的,「若能轉境,則同如來」。

學佛跟不學佛的差別在哪裡?不學佛,我們被境界所轉,日子過得很苦,我們的能量幾乎衰竭。佛菩薩的生活跟我們恰恰相反,他生活在慈悲、博愛之中,虛空法界沒有一樣東西看在眼裡不生歡喜心。任何事物,佛眼睛裡都能看出它的真、善、美、慧,所以能生歡喜心。不但法性裡面充滿了真、善、美、慧,現象裡面也同樣充滿了真、善、美、慧。而我們凡夫粗心大意,這個粗心大意是指嚴重的分別、執著,讓我們看不出事實真相,產生了許多的偏見、陋執,在這裡面常生煩惱,不生歡喜心,這對我們身心的傷害太大了。我們要明白這些道理與事實真相,唯一的方法就是研究經教。所以,不僅要讀經,讀了要明理、解義。

《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深解義趣」,這句話很重要。如何能達到深解?解與行相應就能達到。比如佛給我們講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都是假的。世間人貪著,諸佛菩薩、覺悟的人捨離,我們懂了,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去學習,學習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怎麼個「無」法?心裡沒有貪著,不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就是捨離。捨離四相,清淨心就現前。由此可知,清淨心不能現前是被這些東西障礙了。

禪宗惠能大師講得好,「本來無一物」,那是清淨心。我們心裡本來無一物,現在有我、人、眾生、壽者就不清淨,當然把自性裡面無量的智慧、德能障礙住了,使這些智慧、德能不能現前,我們得不到受用。諸佛菩薩的本事就是不讓這些東西牽掛在心裡,讓心地恢復到清淨。這個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難在哪裡?難在無始劫來的習氣。我們常常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已經養成習慣,很想把它捨掉就是捨不掉,這是難處。

我們仔細思惟,為什麼這麼難?難在對於事實真相了解得不夠徹底。你要是真正想了解徹底,真正想徹底放下,先讓這些妄想、分別、執著減少幾分,每天能減幾分,每年能減若干分,決定不要讓它增長。我們可以用讀經、研教的方法,用念佛、參禪的方法,把它減緩、減輕。逐步逐步放下,放下幫助你看破,看破又幫助你放下。這兩種方式輾轉的運用,相輔相成,鍥而不捨,如此你就會感覺到功夫得力。這個得力是你的歡喜心逐漸產生,你得到受用,就是經上常講︰「煩惱輕,智慧長」,就能把煩惱轉變成智慧,轉煩惱成菩提。學佛要學會這個本事,要有這個能力,才能得到佛法真正的受用,如經上所說的「惠予真實之利」。佛菩薩、經典給我們真實之利,我們有信、有解、有行,我們自己得到了,這就是證。所謂證,就是一個大轉變而已。把污染的心轉變成清淨心,把煩惱轉成智慧,這就是證。一定要通過在生活當中的學習,這個學習就是修行,你才能得到。

許多學佛的同修停留在信、解上,他得不到受用,他沒有認真去做,做得不如法,做的與佛講的完全不一樣,就是不相應,所以在生活當中始終不能有一個轉變。這個轉變是親證,經上常說:「境隨心轉」,你的思想、行為轉變了,你的相貌、體質、生活環境也轉變了,這是證果。也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入法界。法界是真實,所謂「一真法界」,這是佛菩薩的境界。我們果然能深信不疑,解行相應,就能從十法界入一真法界,過佛菩薩的生活。

所以,一定要重視經教,每一天要讀經、研究,這在佛法裡稱為參究,不是研究。研究是落在意識,也是落在分別、執著。參究不用分別、執著,用智慧,我們現在人講用直覺,直覺就是智慧,用直覺是參究。我們才能真正體會、明瞭,得真、善、美、慧的生活,這四個字落實在生活中,而不是一種假想。如果不依照佛法的理論、方法來修學,真、善、美、慧這四個字是有名無實。唯有通過佛法認真的學習,這四個字就變得很實在、很踏實,決不是空洞,可以變成我們生活當中真實的受用。

如果你們感覺到精神振作不起來,體力狀況不佳,生活得很苦惱,一定要覺悟,趕緊讀經、聽經。依照經典所說的理論、方法去學習,使你的精神重新振作起來,讓你的歡喜心時時現前,你的精神、體力、生活環境必定能有改善。一定會收到這個效果,假如這個效果收不到,就要認真去反省、檢點,你的修學一定有錯誤。生活上種種疑難問題,佛法都能給我們圓滿的解答。因此,這門學術我們不能不學,而且應當認真來學習。

 

返回

 

蓮語珠磯
印光大師開示-明因果重家教

 

今日之世,以興佛法,不患不知高深玄妙之理性。患不知因果報應及家庭教育,而實行其所當行耳。果能一切人皆實行其所當行者,則天下太平,人民安樂,佛日增輝,法輪常轉矣。

 

返回

 

輕鬆學佛法
胎教

 

我們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育,從家庭開始。在古禮上,我們看到儒家的教學從「胎教」開始,母親懷孕就在教育她的小孩,所謂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為什麼?作母親的人,一言一笑、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胎兒,所以決定要小心謹慎,端正身心,給嬰兒最好的影響、正面的影響,決定不能有負面影響。這是愛護自己兒女,從懷孕那一天開始,現在誰懂得?

在家庭裡面,父母是兒女的榜樣,小孩從小看父母、學父母,所以你要給他好樣子,決不能做出壞樣子。作父母親的人能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和睦鄰里鄉黨,小孩從小看在心裡,根深蒂固,他一生自然是正人君子,不會學壞。他平常看到要這樣做,但是他不懂道理,到學校老師再給他講這些大道理,他就懂得了。因此,進了學校,老師的責任是要把這些所以然的道理教導他,他覺悟了,這是做人的道理,這才是教育。

(節錄自《華嚴經》第301集【勇敵大軍夜叉王,得守護一切眾生令住正道無空過者解脫門。】)

 

返回

 

淨空法師說故事
乞丐父親

 

我在早年學佛,有個老和尚給我講了一個故事,那是真實的。在江蘇泰州有一個要飯的,很可憐!但他的兒子做生意發大財。所以,親戚朋友罵他:「你發大財這麼享受,你的爸爸在外面要飯,你知不知道?」他當然也很難過,派了好多人到處去找,把爸爸找回來。找回來之後,給他換上新衣服,找人侍候他。可是他這個老爸爸住了一個月,又偷偷溜了,又去要飯。人家問他,你為什麼還要出來要飯?他說:「那麼多人侍候,是受罪呀!」我不想吃的東西,拼命拿來給我吃;我不願意穿的衣服,拿來給我穿。我天天要飯,每一天遊山玩水,我餓了就托一缽飯。晚上睡覺,隨地而睡,我過的是真正的生活,過的是自己願意過的生活,快樂、自在的生活。

這個人很了不起,他這個觀念跟我們世俗觀念完全不一樣,這個人沒學佛,要是學佛,他也成佛了。實際上他是菩薩,乞丐裡面的菩薩,乞丐裡面的覺悟者。他表現的是「於人無爭,於世無求」,過得是大自然的生活,跟大自然為伍。再回過頭來看看他兒子做生意,他簡直不恥,那過的不是人的生活。離苦得樂,諸位從這裡去想。

(節錄自24-01)

 

返回

 

答疑解惑                      
               淨空法師2001年1月14日解答於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問:請問讀誦《無量壽經》時,是否應該念分章標題?

答:分章標題是會集的人加進去的,可以不念。但是念了也沒有關係,自己對於全經經文段落層次會有更深刻的明瞭。譬如,提起某一段經文,你就知道這是在第幾章、第幾品,有這個好處。

問:皈依之後,原來的皮鞋、羽絨服等,請問應如何處理?家人吃剩下的肉菜,佛弟子是吃了還是倒掉?

答:這些事情都不要放在心上。皈依之前,你所購製羽絨的、皮革等物品,全部都可以使用。佛家不食眾生肉、不穿皮衣與毛衣,這是培養自己的慈悲心。實在講,這些也是形式,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要有愛心對待一切眾生,這比什麼都重要。曉得要重實質,形式無非是做給別人看,其目的是提倡慈悲心而已。

至於家人吃剩下的肉,如果你吃長素,剩下來的可以布施給其他動物、鳥獸吃。

問:在念佛時,經常感到前後心發熱,而且有時熱得很厲害。請問這種現象是好是壞?應如何處理?

答:念佛、參禪,修行用功時有一些境界現前,《楞嚴經》教導我們的原則:「不要去理會它,把我們的精神意志集中在念佛上。」這是講念佛的功夫,心裡面除了佛號之外,其他的都不要去想,也不要去理會,這個境界慢慢就會消失,就會恢復正常;千萬不要被境界干擾你的功夫,這一點非常重要。佛經告訴我們的總原則:「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你不理會它,這個境界慢慢就會消失了。

問:一個親戚的兒子,從小就很聰明,十年前有一次和老師發生一點誤會,心情不好,晚上出去走,半夜而歸,第二天精神就不正常。經常打他的媽媽,有時還拿刀砍他的媽媽,並且說:「不是我要打妳,是有人讓我打妳。我的病,妳花多少錢都治不好,一定要病十七年。」他的父母已經被他搞得精疲力盡,請問應如何幫助他?

答:這個現象不是普通的病。眾生的病總說不外三大類:第一是「生理的病」。我們飲食不小心,古人講的「病從口入」,傷風感冒都是屬於生理病,這種病醫生可以治療,醫藥能幫助。

第二是「鬼神附身」。這不是屬於生理病,所以醫藥沒有效果。他的病就是屬於鬼神附身,冤親債主這一類的。像《慈悲三昧水懺》悟達國師害的人面瘡,是冤家債主附身,醫藥沒有效果,要用調解的方法,若對方接受了,他就離開了,病就會好。這在佛法裡面,我們看到的例子很多。

可以請法師大德為他調解,或自己誠心誠意跟他談條件。因過去生有過節,希望和解,不要冤冤相報;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彼此之間生生世世都招來痛苦。調解的方法,像悟達國師遇到迦諾迦尊者,這是大阿羅漢為他超度。但今天這個世間修行證果得道的人少,我們到哪裡去找?我們雖然找不到,但在道理上我們能夠明瞭,可以跟對方談條件。我們斷惡修善,以這些功德迴向給他,大多數都能夠接受。如果你有財力,就印經、布施;沒有財力就誦經,誦大乘經典一百部、一千部,把這個功德迴向給他。要至誠恭敬去做,誠則靈,真誠心能與鬼神起感應道交,我相信大多數都能夠接受,所以這種病要用調解的方法。

第三是「業障病」。這種病不是生理,又不是鬼神附身,這種病最麻煩,醫藥沒用處,超度、調解也沒用處,但還是能治。佛說:「至心懺悔,真誠心悔過,斷惡修善,改過自新,業障病也可以恢復。」所以,一切病痛沒有不能治的,只要懂得方法,了解疾病的根源。

此地講他的病一定要折磨十七年。我看他們過去怨恨並不是很深,過去生你折磨他多少年,這一生他來報復,我相信這個可以調解。

問:弟子曾聽一位法師在錄音帶中說,《大乘起信論》的要害是「真妄和合」。《大乘起信論》是馬鳴菩薩所造,一直為全世界歷代祖師、大乘行者視為寶典。請問他的批評是否不當?

答:我們對這些人的批評,最好不要放在心上。他批評得恰當不恰當,與我們修學都沒有關係,關鍵在我們自己對於大乘經論有沒有信心。你的話說得很好,歷代祖師大德都非常重視《大乘起信論》,我們看許多祖師大德的著作,有很多引用這部論典的文字,由此可知,它得到歷代祖師大德們的認同,這是決定沒有錯誤,我們應當要信受奉行。

問:另外,這位法師在說禪的錄音帶中,忽然機鋒一轉,說:「到底是哪一位祖師說的『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他說:「不變怎麼能夠隨緣?祖師怎麼會說這麼沒有開悟的話,以致後人都照樣學著說了?」弟子在學《彌陀經疏鈔演義》時,見蓮池大師及一些大德也常說這句話,請問到底是祖師不開悟,還是法師貢高我慢?

答:這句話不但是祖師說,佛菩薩也常說。我過去講經把這兩句話又加了兩句,我說了四句。古人只講「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我又加「隨緣隨著變,不變不隨緣」。這四句是四個不同的境界,「不變隨緣」是佛境界,佛教化一切眾生,在十法界裡面示現,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他能夠應機說法,隨類現身,他不變,這是「不變隨緣」。「隨緣不變」是菩薩,菩薩在隨緣當中學不變。「不變不隨緣」是二乘,阿羅漢、辟支佛是不變不隨緣,他們不度眾生。凡夫是「隨緣隨著變」。你們想想,我有沒有說錯?

我也沒開悟,所以說這個話與開悟不開悟沒有關係,不要去執著這些,知道這是四個不同的境界。我們今天要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都要隨緣,隨緣裡面學不變。學什麼不變?真誠心不變,清淨心不變,平等心不變,覺悟心不變,慈悲心不變。順境裡不變,逆境裡還是不變,這是真正會用功。

問:請問如何才能儘快見到實相?見到實相是否就可以了生脫死?

答:「實相」就是禪宗講的「明心見性」,教下稱「大開圓解」,淨土宗稱「理一心不亂」;各個宗派講的名詞不同,卻是相同的境界,同一樁事情。見到實相,不但可以了生脫死,《華嚴經》講,你就是法身菩薩了,你已經超過小乘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

如何才能儘快見到?釋迦牟尼佛真的是大慈大悲,教給我們一個妙法,就是「老實念佛」。果然老實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見到實相;如果不用這個法門,的確相當困難。為什麼?你要斷見思煩惱,斷見思煩惱才能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再進一步斷塵沙煩惱,超越四聖法界;再破一品無明,才見實相。這很不容易,絕對不是現在一般人的根性能在一生中做到的。所以,如果沒有念佛帶業往生這個法門,可以說末法時期億萬人修行,恐怕一個都不能成就。這是老實話,不相信,你自己可以試試看,見思煩惱你斷斷看,能不能斷得掉?你才曉得這個事情真難。

問:請問打佛七的時候,早晚功課是否照做?

答:打佛七一定要依照念佛堂的規矩,與大眾功課完全一樣。自己平常做的功課放下,完全遵守佛七的儀規,這樣對自己、對道場都有利益,絕對不擾亂道場。

問:有的說要「一念不生」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的說要「觀想淨土」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請問何種正確?

答:都對也都不對。怎麼說都對?與自己根性相應就對,與自己根性不相應就不對。這些方法,有的人做很有效果,有的人做沒有效果,這就是根性不相同。

總的原則講,在修學過程中有兩種狀況出現:一種是「昏沈」。聽經也好,念佛也好,止靜就更不必說了,打瞌睡,這叫昏沈。另一種是「掉舉」,就是妄念很多,不用功還不覺得,愈是想用功,妄念就愈多。

「一念不生」、「觀想淨土」這兩種是對治的方法,掉舉時妄念很多,就用「一心不亂」來對治妄念,一心不亂是修定;昏沈時就用「觀」,用念佛加上觀想來對治昏沉。這是治病的方法,要看我們自己是什麼樣的毛病,就採取什麼樣的方法來對治。如果你這兩種毛病都輕,就不需要,一句佛號念到底,注意調身就行。

念佛是以經行為主,念佛堂也要懂得這些方法。我們在《華嚴經》看到德雲比丘,他是修念佛法門,他的念佛方法偏重在經行,是以繞佛為主。如果繞的時間久了,累了就可以坐下來,我們稱「止靜」。繞佛時要出聲念佛,止靜時不出聲念,但可念也可不念,如果不念就注意聽繞佛同修念佛的音聲,這樣就能攝心。坐久了起來活動時,拜佛最好,拜個幾十拜,保持心不散亂。「心淨則佛土淨」,往生最重要的條件就是清淨心。

問:弟子學佛四年,念觀音菩薩也念阿彌陀佛。念觀音名號,就少一些障礙;若念阿彌陀佛名號不念觀音名號,就有障礙,妄想就起來,止都止不住。請問該怎麼辦?

答:你與觀音菩薩有緣,你就老老實實念觀音菩薩,念觀音菩薩求生淨土。你可以試驗:你如果念《彌陀經》沒有障礙,你可以念《彌陀經》、持觀音菩薩名號,用這個方法修行。如果念《彌陀經》會有障礙,你可以念觀音菩薩經。觀音菩薩有三部經,你可以選一種,這三部經不是獨立的,都是附在大經裡面。第一部是附在《華嚴經》,善財童子參訪觀世音菩薩,在第七迴向章裡面;第二部是《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第三部是《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三部經專講觀世音菩薩,受持一種就可以。三部經都讀誦,然後選擇一種做為自己的功課,念觀世音菩薩迴向求生淨土,功德是一樣的。

問:帶業往生只能帶舊業,請問何謂舊業?業是身口意所造,因貪瞋痴慢疑還沒有斷,而在念佛功夫未能伏住煩惱、妄想、分別、執著之前,總免不了會造業。

答:所謂「帶業往生」,就是只帶舊業不帶新業。往生的前一天所造的,都稱作「舊業」,往生那一剎那,你的心不造業就能往生,所以能不能往生就在最後的一念。最後的一念,你的心是圓圓滿滿的阿彌陀佛,絕不夾雜任何一個妄念,就帶業往生了。你聽了我的這些話,會說:「這是臨命終的事情,現在造業不要緊,到臨終的時候,我注意到不造業就行了。」這個話在邏輯上講得通,可是問題是怕你臨命終時,要是保不住又造業怎麼辦?因此,佛菩薩、祖師大德教導我們功夫要在平時練習。臨命終時就好比作戰,平常不訓練,到那個時候就會手忙腳亂。

既然曉得我們造業是沒有間斷,我們應當怎麼辦?我們不造惡業只造善業,斷惡修善。斷惡修善是積福,往生的人一定要有大福報,我們平時不修福,到臨命終時還是不能往生。所以,要記住「斷惡修善」是修福,「破迷開悟」是修慧,福慧雙修,臨終往生就自在,不會有障礙。

第一步,我們先把惡業斷除,佛教導我們:「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我們從這裡下手。這個功夫做了若干年,有了成績,這個成績是心定下來,妄念少了,惡念沒有了,你把功夫再向上提升,提升到只造淨業不造染業,這是第二步的功夫。

什麼是「淨業」?在斷惡修善裡面,加上離相的功夫,「離一切相,即一切法」,就是性宗說的「三輪體空」。能夠入三輪體空,這個人修的是淨業,心清淨、身清淨、行清淨,業也清淨了,這必定往生淨土。為什麼?六道裡面都是染業不是淨業,你既然修淨業,六道裡面沒有受生的地方,只有受生在西方極樂世界。

問:媳婦交給我一筆錢來供養佛法僧,因為處理得不夠完善,還剩一些錢。現在我很掛心,請問不知如何處理?

答:你既然發心供養三寶,只要誠心誠意發心,你的功德就圓滿了。還剩下一點錢,你看看哪些人有苦難,你就幫助他,功德都是一樣的,不要起分別、執著。你也可以孝敬父母師長,佛在《大集經》說:「末法時期佛不在世,我們能夠孝順雙親,這個功德與事奉佛祖的功德是相等。」所以,學佛一定要做到「孝養父母」,這非常重要!

問:有人學佛很認真,甚至於還講經說法,勸別人看破、放下,真的是福慧雙修。照理說應該都有龍天護法,請問為什麼還會著魔?這種事有方法避免嗎?

答:你說的這種情形,自古以來就有,實在講是相當不容易。天台智者大師言:「能說不能行,國之師也;能說又能行,國之寶也。」這兩句話給我們很大的啟示。能說,就是自己本身做不到,這佔多數,著魔都是屬於這一類。在《慈悲三昧水懺》裡面,悟達國師遭魔障;在《楞嚴經》裡面,阿難尊者遭魔障,原因何在?就是能說不能行;能說又能行,決定不會著魔。護法神只是從外面保護,你裡面有心魔,心魔勾結外魔,內外勾結,護法神也沒辦法。佛在《楞嚴經》講了五十種陰魔,我們內外都要辨別清楚。念佛人有一個好處,至心念佛,一心稱念,決定不會著魔。

我們也見過很多學佛同修著魔,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喜歡感應、神通。真正學佛的人不求感應、不求神通,念佛的人老實念,參禪的人老實參,魔就不得其便。

問:我要助印《金剛經》,而經文第二品「云何應住」是弘一法師手寫的,其他經本是「應何云住」,蕅益大師寫的是「云何應住」。這兩種說法都有根據,請問究竟哪個本子較好?

答:江味農居士用了一生的時間專修《金剛經》,用了三、四十年的時間為《金剛經》做校訂本。我過去學《金剛經》,都是依江味農居士的校訂本,台中李炳南老居士講《金剛經》也用這個本子。江味農居士根據許多的版本仔細校對,不僅是這一句,裡面出入還有許多地方,這是值得我們做參考。

如果你要印,既然是弘一大師寫的,你就不能更動它,你更動它就是錯誤;這是弘一大師自己負責任,與我們不相干。我們可以依照江居士的本子把它寫在旁邊,更正過來,自己讀誦方便。如果弘一大師寫的與江居士的校訂本是完全相同,可能弘一大師寫的就是用校訂本。他們是差不多同時代的人,也都是大佛學家,都是值得我們尊敬景仰,我們對他們有信心。

  

返回

 

淨空法師講經訊息
最新消息

 

淨空法師於12月25日於澳洲攝影棚宣講《大方廣佛華嚴經》,詳細請見 http://www.amtb.org.tw/audio/audio.htm,《華嚴經》有網上直播,歡迎收看,共沾法益。重播新網址http://www.amtb-dba.org/Audio/index-Hv.html

 

返回

 

法寶流通
最新消息

 

現有淨空法師講演音帶、VC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向「社團法人華藏淨宗學會」索取: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一號二樓 Tel:(02)2754-7178;Fax:(02)2754-7262 e-mail: [email protected],或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email protected]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兒童讀經教材」,請向湖北武漢大學 余一彥教授聯絡。地址:湖北武漢大學6-307信箱 電話:(027)8765-2614或8786-7749。其他國家地區,請與各地淨宗學會聯絡。

 

返回

 

信息交流
  

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您有過心靈的感觸嗎?歡迎在「學佛心得」欄目內踴躍投稿。來稿請寄 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feeling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 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news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 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question

說明:淨空老法師為了完成「五年弘法計劃」,對外所有的講經及活動一律停止,因此也暫停回覆所有學佛問題。其實,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源於聽經聞法不夠透徹,時間不夠長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經、讀經,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但編者為了方便廣大同修,若同修們於生活修學上有任何問題,仍歡迎寫信給我們,彼此互相討論,交換心得。但因人力不足,所以無法及時回覆,敬請見諒!阿彌陀佛!

*所有稿件,編者有權潤飾修改。

 

返回

 

聲明啟示

淨空法師所有一切著述,暨四眾同修整理文物書刊,公開授權大眾翻印流通,但不得擅自加註版權所有,任意增減內容,非法牟利,侵害公眾權益及原著本意。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若您有任何意見,歡迎來信指導,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adv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