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怎樣念佛往生不退成佛》書中記載:一位病者臨終厭惡聽聞佛號,助念團則改念《地藏經》替他懺悔,之後病者就歡喜聽佛號。請問如果以上狀況出現時,可否念其他經典,如《心經》、《普門品》等,或只能念《地藏經》才有效果,原因何在?
答:《地藏經》是佛門的孝經,是佛法的根本。念《地藏經》能夠行地藏行,那個效果無比殊勝。
佛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可是眾生的根性並不相同,尤其是無始劫業障習氣差別很大。遇到這種情形,這是魔障現前,也就是說冤親債主來障礙,使你聽了佛號就生厭煩心。而要解冤釋結,《地藏經》很有效果,因為應機。
世尊滅度後,將佛法住持在世間的這樁大事委託給地藏菩薩;換言之,佛不在世,地藏菩薩是代理佛。我們在《地藏菩薩本願經》序分看到其殊勝莊嚴,不可思議。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說法,唯獨講《地藏經》是十方諸佛如來都來當聽眾,連《華嚴經》也沒有這麼殊勝,你就曉得這個莊嚴是希有,當然這部經典的功效也是希有。所以,念《地藏經》產生不思議的效果,這是有道理的。
念其他經典也有效果,這是你與它有緣。譬如,觀世音與我們這個世間有特別的因緣,你不念《地藏經》,念《普門品》,我相信也是有相同效果的。
至於感應,畫符、念咒和念經有異曲同功之效。怎樣才有感應?真誠心,沒有一個雜念,這個經咒就有效果。若一面念經一面打妄想,就是所謂「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念經就是訓練把妄想止住。而《地藏經》相當長,念得很熟念一遍也要一個多小時,一個多小時當中不起一個妄念,這個功德相當殊勝,這樣才能有感通。假如妄念很多,沒有辦法攝心,可以改念往生咒、或《彌陀經》,因為經咒較短,攝心比較容易。總而言之,散亂心決定沒有感應,一心才有感應。
由此可知,我們祈求煩惱輕、智慧長,為什麼求不到?心散亂。真正用功的人,二六時中都是清淨心,或是念佛、持咒、參究,不論用什麼方式,目的就是保持清淨心。清淨心能生智慧,魔不得其便。我們無量劫來冤親債主不知道有多少,所以想認真修行,要魔不來擾亂,沒有這個道理。釋迦佛示現成道,魔還來干擾,所以這一關一定要通過。
我們用什麼方法度過?真誠心,不為自己,為度眾生。我修行為度眾生,我學教為度眾生,我念佛為度眾生,乃至於我生活也是為度眾生,活在這個世間也是為度眾生,魔就不得其便。我們有一念私心,對世間的塵欲還沒有斷除,魔就得其便,魔就來擾亂。世尊用什麼降魔?戒定慧。所以,佛子心中常住戒定慧,魔就不得其便,道業就容易成就;道業成就之後,再回過頭來度這些邪魔冤親債主,他們也都是度脫的對象。
問:如果家屬之中有人病至昏迷狀態,但又不能用佛號助念,因病者及家人都不信佛。請問可否於病者面前念《地藏經》,念經之前要如何對病者開示?
答:家屬都不信佛,這個事情麻煩!你說他不相信淨土,還相信別的法門,那還可行。他相信哪個法門,就用哪個法門的儀規、經論,就可以了。
而對於一生中沒有接觸過佛法的人,有些臨命終時勸他往生,為他講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往往也能生歡喜心。美國華府有一位居士,就是在臨終時候才聞到佛法,後來往生了。臨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這是殊勝因緣觸動過去生中的善根,所以在很短的時間就能功夫不間斷,有成就,這是《無量壽經》四十八願的第十八願記載的。
一般臨終者總是放不下自己的家業和家親眷屬,這是很大的障礙。這時對臨終者的開示,最重要的就是勸他萬緣放下,一心向佛,跟隨佛去往生,這是最上乘的。並為臨終者開示《地藏經》上教導我們的:將他自己心愛的寶物及最喜歡的物品變賣,為他修福。而最殊勝的修福是供養三寶。供養三寶的方法:塑造佛像,若財力不足,可以印佛像,這是供養佛寶;印送經書,包括錄像帶、錄音帶、光碟,這是供養法寶;布施出家人,這是供養僧寶。將他的積蓄及心愛的東西變賣來供養三寶,以這個功德迴向給他。這樣的開示是讓他明白財寶是身外之物,帶不走的,供養的功德是可以帶走的,使他沒有憂慮、牽掛,一心求往生。
若亡者的財富很多,可以修大供養。古人有將自己的住宅布施做為道場,這個功德就更大了。我們過去到南京參觀「金陵刻經處」,這是楊仁山居士的住宅,他往生後把這個家捐獻出來供養三寶。這種作法很殊勝,這是財施、法施、無畏施統統具足。「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這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楊仁山居士是念佛往生的,他若不求往生,這一個功德也一定到天上享天福,他的福報不在人間。
人在臨命終時,常看到什麼人在哪裡、什麼人在門口,所說的都是他已過世的親朋好友。《地藏經》說,這是冤親債主變成家親眷屬的模樣來引他去,然後就要跟他算帳。這是非常危險的關頭,這是「魔境現前」,所以特別要大聲提醒他:「不要理他,不要管他,老實念佛,佛來了才可以跟他去!不是佛,誰都不要理他!」就這一句提醒他就好,這比什麼都重要。
問:家庭發生事故和孩子不聽話,可以念《地藏經》迴向給他們嗎?念其他經典效果也一樣嗎?
答:可以!你既然提到念《地藏經》,又何必再搞其他經典?你不是把自己搞亂了嗎?要曉得,心亂,效果就沒有了。我們在講經時常勸勉同修,我們在沒有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之前,決定要一門深入。修學最忌夾雜,一門深入有不思議的效果;涉獵經論太多,自己心念是雜亂的,無論用哪一個法門都不得力,這非常可惜。
問:居士受菩薩戒,戒經中要求受戒者應半月誦戒。但弟子每日讀《無量壽經》、念佛,並沒有誦戒,請問是否如法?
答:戒經裡教你誦戒,你沒有誦戒,這是不如法。但從廣義方面講也是如法,因為《大乘無量壽經》是戒定慧三學圓滿具足,你每天讀誦並依教奉行,你已經具足戒品,所以說如法。這是亦如法亦不如法,亦不如法亦如法。
問:在菩薩戒本註解中講,在家二眾受菩薩戒,於誦戒及入壇時可穿縵衣。請問在何種情況之下尚需穿縵衣?又早晚課時是否需要?
答:與大眾在一起做佛事時,受了在家菩薩戒的人可以搭衣,也就是說,出家人搭衣的場合,你都可以搭衣。
佛教導我們:「戒為無上菩提本」,不持戒,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不能成就。而戒學的根本是「五戒十善」,十善都沒有做到,戒就是有名無實,所有一切戒品都是建立在十善的基礎上。「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一條是基礎的基礎;從這個基礎才能建立「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所以,我們強調修十善,沒有十善心、十善行,哪裡來的戒品?因此,真正想成就的人,在起心動念之處,一定要清楚自己是與十善相應,還是與十惡相應?與十善相應是佛弟子,與十惡相應是魔弟子。
講到戒律,在古代對戒律真正下功夫、有研究的人,有明朝末年的蕅益大師,在近代有弘一法師,他們在修學過程中對戒律非常重視。蕅益大師告訴我們,中國從南宋以後就沒有比丘。比丘戒最低限度要有五比丘來傳授,比丘沒有了,比丘戒就斷了。所以,我們今天受比丘戒,弘一大師講,這是形式,是名字比丘,是假的不是真的。但是要不要受戒?要受。受戒之後,清楚自己是不得戒,所以受戒之後自己稱為比丘,這是有罪過的。為什麼要受戒?受戒之後,就能研究比丘戒、讀誦比丘戒,可避免譏嫌;你沒有受戒,你不能看戒本,你也不能學。受戒之後,知道自己不得戒,但要努力認真去學戒,學一條得一條,學兩條得兩條,這種態度是正確的。
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就是這樣教導我。他老人家非常重視戒學。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他老人家說的「重實質不重形式」,就是要求你要做到。譬如「不殺生」,天天念戒本,看到蚊蟲、螞蟻還把牠殺死,這有什麼用處?是要真正做到不殺生。「不偷盜」,不偷盜是「不與取」,這個東西有主,主人沒有答應,我把它移動位置就犯盜戒。我講得更容易懂一點,就是還有想佔別人便宜的念頭,不管你有沒有這個行為,只要你還有這個念頭,這就是盜心。「不邪淫」,要從念頭斷,還有這個念頭,以大乘法而言,就是犯戒。所以,持戒要從起心動念處檢點,要把所有一切不善的念頭、損人利己的念頭徹底斷除。別人對我們怎麼看法,那是他的事情,與我們不相干,最重要的是自己心地清淨,言語正直,身心端正,這比什麼都要緊。
問:弟子曾認識一位摩門教的教徒,並與他交談過。他說摩門教的目標是「求永生」,並且也是「二力法門」,與我們淨土宗的「二力法門」是相同的。弟子對摩門教不甚了解,請問他們所求的永生是否在天界?
答:摩門教是基督教的一個支派,其根據地在加州,所以在美國非常盛行,信徒也不少。佛法為我們講理,淨土宗的二力法門,第一是靠自力,第二是靠他力。他們也講二力法門,第一是靠神的力量,第二才是靠自己的力量,跟我們講的是相反。他們也講「信願行」,他們是以信「天主」為中心,我們是以信「自己」為中心。而且不能說信了就得救,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信了能不能得救?信了還要有修行,能不能得救看你修行的功夫,決不是說信了就成功了。
而生天之道在「十善業」。基督教的根本經典是《新舊約全書》,現在比較大的教派有猶太教、天主教、基督教和摩門教。這個經典所教導的,你做到了幾成?好比我講《無量壽經》一樣,你做到百分之百是上上品往生,做到百分之九十是上中品往生,做到百分之八十是上下品往生,這是有道理的。
《新舊約全書》裡面所講的這些道理與教訓,你能做多少?你要是全做到了,大概在天道是最高的一層天。但是因為還沒有斷欲,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統統具足,所以生的是欲界天,欲界最高的是他化自在天。你不能完全做到,只能做到百分之九十、八十,你生天降一等,生化樂天。功夫再差一點,下面有兜率天、夜摩天、忉利天,一層一層往下降,最低的是四王天,至少也要做到百分之二十。所以,只講「信」而不修行,沒有修德是生不了天界。這些道理,佛經講得透徹,我們覺得佛所說的話如理如法,所以我們歡喜接受。
講到「永生」,的確是有問題。天人壽命比人間長,福報比人間大,但不是永生。得永生難,至少要超越三界才能得永生。超越三界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最低限度要有能力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六道輪迴,最低的層次是阿羅漢,要斷見思煩惱。你要超出六道,才算是永生,如果不能證阿羅漢果,永生是有名無實。
問:聽了師父講演的「如何挽救社會人心系列」之後,我就發願此生要跟隨師父。我這一生什麼也不希求,只求做一個百分之百令您滿意的好學生。把我畢生的精力和心血全部獻給佛陀教育事業,繼承神聖而宏偉的如來家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這一生願受持師父的教導,繼而把淨宗學會推廣到世界每一個角落,在全球各地開花結果,把現今的末法轉變為正法,從而達到人類種族和平、全球世界大同的殊勝壯觀局面,以新加坡為榜樣,使現今五濁惡世轉變為地球極樂。
答:這是菩薩的大願。這個願要落實,如果不能落實,這個願就變成虛願。所以,你一定要認真修行,要發憤苦學,一切為眾生,絕不為自己,你才會有成就。
往年,我在台北「華藏圖書館」,我勸導同學們,在現前這個時代,最低限度要學七門功課做為自己修學的基礎。這七門功課有四門是佛經:第一種是《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這部經是世尊教導我們如何親近善知識,如何接受善知識的教誨,如何落實五戒十善,這是行門的大根大本。第二種是《無量壽經》;第三種是《彌陀經要解》,《要解》是蕅益大師著,原文並不長,經、解都要能背;第四種是《普賢菩薩行願品》。另外儒家的《四書》和《了凡四訓》(我把《了凡四訓》也列入儒家),以及道家的《太上感應篇》。這七門功課要統統能背、能講、能行,將之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行為,有這個根才會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