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佛七期間誦《無量壽經》,請問是否夾雜?
答:打佛七,要遵守主七師父定的儀規,若主七師父在念佛之前規定念一部《無量壽經》,這個可以。但大多數佛七,在第一支香前都是念一部《彌陀經》、三遍往生咒,之後就不用了。它的用意是在攝心,因為我們平常心是散亂的,一部經念下來,心就清淨了。念《無量壽經》當然也可以,但《無量壽經》經文比較長,所以佛七期間還是以《阿彌陀經》為恰當,因佛七的重點是在『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問:冬天坐在床上看佛書,請問是否可以?
答:冬天天氣很冷,尤其北方是燒炕的,可以這麼做。佛法並沒有一定的方式,它是通情達理的,並不執著,規矩雖多,開緣也很多。
問:同修之間確實有不如理、不如法,而且會使大多數人產生煩惱心。請問是否可以單獨找他規過勸善?
答:單獨的規過勸善,這是很好、很如法的作法。
問:年輕時,一場車禍導致腰骨及雙腳受傷,不能夠久立、長行。因此,繞佛時,雙腳筋脈常常拉緊、僵直、疼痛、麻木,雖然強行,然而腳力不及,不能隨時跟上前方同修的步伐,往往出現較大空間的距離,內心焦急萬分。口雖然仍有佛號,但實在佛已在西方外,一點都不管用,除了惱害眾生外,亦欺騙佛菩薩,這是很大的罪過。就在不安之際,您建議分三區隨緣自在念佛,欣喜之心非筆墨所能形容。
答:身體有局部妨害,即使是在佛七或者念佛堂也可以不隨眾,就坐在一邊看著大眾念佛、繞佛。若想與大眾一起繞佛,可以走在最後,不要插在當中,最前面的人跟到自己後面的時候,我們可以退出,坐在一旁念佛。所謂『方便有多門』,不要受一般規矩的約束。因為你有特殊狀況,只要先與主七師父和大眾說明,讓大家都知道,這樣自己心安,大家也歡喜。
問:《觀經》第十四觀中,『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您在《觀經》講記中提到香港某居士讀經往生的事跡,但在其他地方,似乎並不太提倡讀經往生。《彌陀經》、《無量壽經》都提倡念佛,甚至『乃至十念,即生我國』。於是弟子心生疑慮,不知讀經是否確實能往生?
答:一切眾生根性不相同,所以佛教導眾生沒有定法。佛教導我們念佛,是為契末法時期多數人的根機。多數人不可以說是超過半數,譬如十個人當中,有三個人喜歡念佛,其他的人每個都學一種法門,這三個人就是多數。這個世界人將近七十億,學佛的人也不少,可是真正選修念佛法門的人依舊佔少數。雖是少數,若跟其他法門比較,那是多數,多數應當是這種講法,所以佛極力提倡念佛法門。
在一切法門裡面,確實只有這個法門能幫助你真正成就,這是無比殊勝!其他法門縱然修行得很成功,沒有發願往生,就很難超越三界,多數都會生到欲界天、色界天,且以欲界天最多,但等天福享盡之後,還是要輪迴。換言之,這就是修行不究竟,這不是法門不究竟,是你修行的功夫不到家;修行功夫到家,那是『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有幸聽聞淨土法門,發願求生西方淨土,這種因緣非常希有,諸佛都讚歎,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何諸佛讚歎?因為你這一生就要作佛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作佛,這個因緣太希有了。但遇到這個法門的人多,真正能生到西方的人太少了。李炳南老居士講:『念佛人真正能生極樂世界,一萬人當中也不過二、三人而已。』原因是我們用心不專,信不真、願不切、行不專,所以才被淘汰。果然深信切願,老實念佛,沒有不成就的。這種人難得,真的能放下一切萬緣,心地清淨,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一句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種人決定往生,這是我們應當要記取的。
念佛不能攝心,讀經能攝心,這是你過去生中根性不相同,那你就讀誦大乘。《無量壽經.三輩往生品』述說:『讀誦大乘者,以此功德回向求生淨土,一樣可以得生』,可見淨土法門廣大。修其他法門,不是專修淨宗之人,只要發願也都能得生,其真正的原理就是『心淨則佛土淨』。
因此,讀《地藏經》、《般若經》或《法華經》,無論讀什麼經典,讀到心清淨,清淨心發願就決定生淨土。若是念阿彌陀佛,念《無量壽經》、或《阿彌陀經》,念得心不清淨,還是不能往生。所以,往生真正的條件是『心淨則佛土淨』,不一定是讀誦淨宗的經典,這才是平等法,才是真實法。甚至於不是佛教徒,是基督教徒、天主教徒、印度教徒,他依照他們宗教的方法去修,也修到心地清淨,萬緣放下,有人勸他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他臨終十念、一念也能往生,這是他具備了清淨心的條件。由此可見,這個法門廣大!
問:請問讀經是否必須二十四小時不間斷才能往生,打了妄想行嗎?
答:希望你多聽《無量壽經》、《彌陀經要解》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你的疑問全都在這些經典裡面。
問:犯了根本戒,請問是否可以再受戒?
答:戒是菩提之根本,無論哪個法門,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如果不認真的學戒,決定不能成就。因為戒能得定,不持戒,清淨心決定不能現前;沒有清淨心,念佛就不能往生,因此戒律很重要。
形式的受戒決定不重要,沒有受過形式戒和三皈依的人,我們看到念佛往生的很多。形式上沒有受戒,實質上戒全得到了,所以實質重要,形式不重要。我初學佛時,章嘉大師教導我持戒,『學一條就做一條,這一條你就受持了』。我沒有在戒壇求受戒,我依照戒律一條一條去做,自己能做到的先做,做不到的以後再學,這樣自己就進步了。
戒從哪裡學起?從五戒、十善學起;不可以好高騖遠,要老老實實去做,一步一步往上提升,自然就會有成就。我希望同修從『十善業』下功夫,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依此為標準,決定依教奉行。這個標準是諸佛如來的標準,諸佛菩薩教導我們所有一切的戒行,都是以十善為根基。《十善業道經》裡面講到三十七道品的五根五力,任何一條都不能離開十善,離開十善就落空了。
問:請問聽經是否可以躺著聽?
答:躺著是很舒服,但是講經的人坐著講,你聽經的人躺著聽,這是不恭敬。但也有開緣,你生病的時候坐不起來,可以躺著聽;你能坐得起來,為圖舒服而躺著聽,這是大不敬。世出世間法的成就,印光大師說得好,從『誠敬』中學,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縱然是佛菩薩來為我們講經說法,我們沒有誠敬心,一分利益都得不到。所後,能得多少利益,都在自己的誠敬心。
我們在威儀上表示這種誠敬,不但自己受益,也能化他。大家見到你聽經如此恭敬,他會受感動,你能多感動一人,功德就愈大。不要以為沒有人在可以隨便一點,這個想法錯了。我們聽經雖然沒有人在,但有鬼神在,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無形眾生很多。你恭恭敬敬,威儀具足,鬼神對你都尊敬;你若是輕慢,鬼神都瞧不起你。儒家言:『君子慎獨。』獨自一人都很謹慎,不敢放逸,不敢隨便,這個道理要懂。
問:房間裡有躺著的人,請問可否在此地唸經、聽經,對躺的人有影響嗎?
答:有影響。如果房間有人躺著睡覺,我們不在那裡讀經念佛,除非他有病,那是例外。
問:我先生問:『佛教是否主張死後捐贈器官?』我答:『我佛大慈大悲,昔日歌利王割截忍辱仙人的身體,他也不曾怒他。』請問不知對否?
答:答問要看問的人的心態與用意,你的答覆是否能夠幫助他醒悟過來,關鍵在此。我不知道你們當時的情形,所以我也不知道是對否,你自己好好的思量、體會,你就會明白。
這個問題,我們要搞清楚。捐贈器官,菩薩沒問題,我們凡夫有問題。一般人斷氣大概八小時之後,阿賴耶識才會離開,這時你割截他的器官沒有問題,他已經不知道痛苦了。八小時之內,阿賴耶識沒有離開,你割截他的器官,他會痛苦,若是後悔而生一念嗔恨心,他就墮三途,這是要知道的。
凡夫之人有這個能力忍受嗎?如其不能,還是不要發心,等到往生極樂世界,來生倒駕慈航再捐器官也不遲。因為你從極樂世界回來,你是菩薩身,你有能力像忍辱仙人一樣,被別人割截身體一點怨恨心都沒有。你沒有這個能力,希望你不要冒險,否則到最後自己後悔,受不了而墮三途,這個虧就吃大了。
問:有一位善知識突然對我態度轉變,我難過了一陣子,唯有靠念佛開解。法師說:『人家討厭你,你要改道而行。』又說:『冤家宜解不宜結』。請問該如何處理?
答:自己的道業要有進步,一定要常常反省檢點自己的過失。了凡先生接受雲谷禪師的教導,每天用功過格來檢點自己,反省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哪些過失,他一生都奉行而不厭倦,這就是他改造命運成功的秘訣。
我們不用功過格,我們用經教。我教導同修,晚課讀誦《無量壽經》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這一段經文內容是五戒十善,我們用這個來做檢點;佛在經上教導我做的,我今天做了沒有?教導我不能做的,我有沒有做?從這裡來反省檢點,改過自新,若不是這個作法,修的是什麼?古大德的課誦本很好,是適合那個時代的眾生,不適合我們現代人。現代眾生煩惱習氣太重,確實要細心的反省檢點,所以我們早課選擇四十八願,晚課選擇五戒十善,用這個來檢點過失。
『修行』,就是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我們對人對事對物,想法、看法、說法、作法錯了,將之修正過來。修行要真干!絕對不是每天把經典念一遍就是修行,那與修行完全不相干。有很多人錯會意思,以為受持經論就是早晚把佛經念一遍,這是錯誤的。一定要用經教對照自己的心行,認真的改過自新,這才有受用。
問:現在學會裡的早晚課,由於學生人數漸多,空間不夠,所以取消繞佛,只採原地念佛。學會活動空間小,同學們課業也很緊湊,少有時間運動,長期如此,細胞含氧不足,容易造成昏沉。所以,學生建議是否將唱『彌陀贊』的部分改為拜佛,『警眾偈』等附在第六品和三十七品之後一同唱誦,這樣可以節省時間,也可以保有經文的薰習,又可兼顧到運動。身心兼修,法喜充滿,則道業必成。
答:這個建議很好。拜佛是很好的修學方式,拜佛時心地真誠,不起一個妄念,這是修心。同時拜佛的每一個動作都合乎威儀,又能達到全身的運動,所以古人非常重視拜佛。
我出家之前,曾與懺雲法師在山上住茅篷五個半月。他教導我拜佛,每天早課拜三百拜,晚課拜三百拜,午後繞佛、念佛,就是飯後經行半小時,然後繞到佛堂再拜兩百拜。當時我在山上修行的功課是每天拜佛八百拜,這樣拜了五個半月,對自己身心修養確實有很多好處。所以,我現在勸導一般大眾要拜佛,拜佛確實能消業障、開智慧。
拜佛是以真誠恭敬心,以我們的頭頂禮佛足,稱作『接足禮』。若能將這個修行方法落實到生活,我們面對一切人事物,就如同面對佛祖一般的至誠恭敬,你能這麼做,你就是普賢行裡面的『禮敬諸佛』。你把修行層次提高了,這個受用、功德是無量無邊。希望真正有心者,當如是學,像《華嚴經》善財童子一樣,凡夫只有我一人,除我之外都是諸佛菩薩,都是聖賢示現。無論是順境、逆境,善人、惡人,決定不生輕慢心,決定不生分別心,都是以真誠、平等、恭敬來對待,這種人念佛必上上品往生。
問:《高王觀世音經》,請問是真經或偽經?
答:古大德說這個經是後人偽造,不是佛說。你喜歡念也可以,總之都是勸善斷惡。你真的有智慧,可以念《法華經.普門品》或《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及《華嚴經》觀世音菩薩這一章經文。這三種稱為『觀音三經』,這是真實,絕不是虛偽,諸位同修自己可以去選擇。
問:老和尚的教學是『五年學戒』,五年遵守一位老師的教導,聽一家之言,一門深入,長期薰修。現在老和尚提倡『多元文化』,這對於初學者聽那麼多知見,接觸那麼多人事,請問對『五年學戒』的基礎是否有影響?
答:『五年學戒』是祖祖相傳的原則,我們一定要遵守,如果不能遵守,決定不能成就。自古以來,無論在家、出家,修行證果的人都是這一條路成就的。現代人學佛,學了幾十年沒有成就,就是不知道這個門路。
有沒有影響在你自己。你會受影響,是你對於這些原理原則沒有完全瞭解;真正瞭解,不但沒有影響,還有許多助緣與功德。
今天我們提倡多元文化,其實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也就是多元文化,不過沒有這個名詞而已。《華嚴經》幾百個族群,那是不同的族群、不同的眾生,用現在話說,是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他們都能生活在一起,合為一個大團體,這是華藏世界,這已經明顯告訴我們了。
我們看到近代社會的動亂和眾生的苦痛,原因是人與人之間不和,族群與族群之間不和,宗教與宗教之間不和,國家與國家之間不和,帶給這個社會動亂與災難。佛法修學的目的,就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苦從迷惑與不和而來,樂從覺悟而來,破迷開悟之後才知道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社會才會安定,世界才會和平,這就是我們在此地推動多元文化的目的。
在多元文化活動當中,學佛的人要做最好的榜樣。這個榜樣就是跟隨一位老師,學一家之言,讓他們看到,『學佛人懂事、有智慧』,我們做出榜樣給他們做參考,讓他們看到、聽到,去反省思惟。我們用這種方法幫助他,這就是對眾生修學最佳的貢獻。所以,它可以相輔相成,這裡面決定沒有矛盾。
『五年學戒』,這是一般的規矩,如果不是利根,這個時間要加長。我跟隨李炳南老師,老師要求我五年,實際上我遵守他老人家的規矩十年。我不是利根,我守十年的約束,循規蹈矩,把自己的根基紮穩,這一點非常重要。所以,沒有矛盾,一個是自行,一個是化他;五年學戒是自行,推動多元文化是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