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集:【WD19-006-0001】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
【明嘉靖時。江西俞公。諱都。】
【字良臣。多才博學。十八歲為諸生。每試必高等。】
【年及壯。家貧授徒。與同庠生十餘人。結文昌社。惜字放生。戒淫殺口過。行之有年。前後應試七科。皆不中。生五子。四子病夭。其第三子。甚聰秀。左足底有雙痣。夫婦寶之。八歲戲於里中。遂失去。不知所之。生四女。僅存其一。妻以哭兒女故。兩目皆盲。公潦倒終年。貧窘益甚。自反無大過。慘膺天罰。】
【年四十外。每歲臘月終。自寫黃疏。禱於灶神。求其上達。如是數年。亦無報應。至四十七歲時。】
【除夕。與瞽妻一女夜坐。舉室蕭然。淒涼相弔。】
【忽聞叩門聲。公秉燭視之。見一角巾皂服之士。鬚髮半蒼。長揖就座。口稱張姓。自遠路而歸。聞君家愁嘆。特來相慰。】
【公心異其人。執禮甚恭。】
【因言生平讀書積行。至今功名不遂。妻子不全。衣食不繼。且以歷焚灶疏。為張誦之。】
【張曰。予知君家事久矣。】
【君意惡太重。專務虛名。滿紙怨尤。瀆陳上帝。恐受罰不止此也。】
【公大驚曰。】
【聞冥冥之中。纖善必錄。予誓行善事。恪奉規條。久矣。豈盡屬虛名乎。】
【張曰。即如君規條中惜字一款。君之生徒與知交輩。多用書文舊冊。糊窗裹物。甚至以之拭桌。且藉口曰勿污。而旋焚之。君日日親見。略不戒諭一語。但遇途間字紙。拾歸付火。有何益哉。】
【社中每月放生。君隨班奔逐。因人成事。倘諸人不舉。君亦浮沈而已。其實慈悲之念。並未動於中也。】
【且君家蝦蟹之類。亦登於庖。彼獨非生命耶。】
【若口過一節。】
【君語言敏妙。談者常傾倒於君。】
【君彼時出口。心亦自知傷厚。】
【但於朋談慣熟中。】
【隨風訕笑。不能禁止。】
【舌鋒所及。觸怒鬼神。】
【陰惡之註。不知凡幾。乃猶以簡厚自居。吾誰欺。欺天乎。】
【邪淫雖無實跡。君見人家美子女。必熟視之。心即搖搖不能遣。但無邪緣相湊耳。君自反身當其境。能如魯男子乎。遂謂終身無邪色。可對天地鬼神。真妄也。】
【此君之規條誓行者。尚然如此。何況其餘。】
【君連歲所焚之疏。悉陳於天。】
【上帝命日游使者。察君善惡。數年無一善行可記。】
【但於私居獨處中。見君之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憶往期來念。恩讎報復念。憧憧於胸。不可紀極。此諸種種意惡。固結於中。神註已多。天罰日甚。君逃禍不暇。何由祈福哉。】
【公驚愕惶悚。伏地流涕曰。君既通幽事。定係尊神。願求救度。】
【張曰。君讀書明禮。亦知慕善為樂。】
【當其聞一善言時。不勝激勸。見一善事時。不勝鼓舞。】
【但旋過旋忘。信根原自不深。恆性是以不固。】
【故生平善言善行。都是敷衍浮沈。何嘗有一事著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