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2009.9.15 星期二 Vol. 292

做《三時繫念法事》的功德和意義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三時繫念佛事,從淺處看,是孝道的顯示,儒家所講的「慎終追遠」,效果是「民德歸厚」。這是良好的教育,教導我們孝親、報恩,這是德行之根本。有德行才能超度冤親債主。這些道理與事實真相,我們都要清楚、明白,一堂超薦佛事、三時繫念,我們就知道如何作法。請看本期專欄

  祇樹給孤獨園是世尊講經的場所。猶如我們今天在此地講經,是在佛教居士林。何以稱「祇樹給孤獨園」,有一段公案。舍衛國的祇陀太子與須達多長者,兩人發心提供此道場,供養釋迦牟尼佛與其弟子眾在此處修行弘法。 請看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最新訊息護國息災暨八八水災超薦三時繫念法事 幸福人生講座系列-弟子規與企業管理研習營(第六期)簡章2009年新竹市孔廟「聖賢文化系列」講座2009年桃園縣孔廟「聖賢文化系列」講座

  影片及mp3下載:江蘇電信1江蘇電信2江蘇電信3雲南電信4北京網通1北京網通2遼寧網通3山西網通4日本(流量40m人數限制70人)德國台灣美國下載,不需帳號/密碼下載影音檔,嚴禁燒製光碟出售。若同修要下載影音檔,請勿用大量session下載mms,以免造成主機當機。下載請多用ftp方式。請多多配合!

  目前發現@themail.com、@pchome.com.tw、@sohu.com、@126.com、@263.com、@163.com、@eyou.com、@sina.com與@21cn.com的信箱,會被isp當作廣告信擋掉,以致於無法順利送達,若您是上列信箱,請使用其他Email信箱訂閱,以免收不到雜誌,謝謝!


  本期專欄:做《三時繫念法事》的功德和意義

  三時繫念佛事,從淺處看,是孝道的顯示,儒家所講的「慎終追遠」,效果是「民德歸厚」。這是良好的教育,教導我們孝親、報恩,這是德行之根本。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注重孝道,特別著重祭祀祖先。在「古禮」裡面,對於祭祀很慎重,禮節相當繁瑣,其用意非常之深!

  中國古聖先賢教人,為什麼要紀念祖先?我們的遠祖、始祖,追溯到上古時代;這個肯定的,我的父親有父親,祖父他也有父親。追到遠古,不是幾千年,幾萬年,幾十萬年,幾百萬年,幾千萬年,幾億萬年,這祖宗我們都不認識,我們今天還要祭祀他,還要超度他。為什麼?孝道!遠古的老祖宗,我們對他念念不忘,就像眼前親人一樣,那我們現前的父母怎麼可能不孝順?中國古時候的教育,把祭祀列在第一優先,祭祖,那是教育。《論語》講,「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我們今天人心多薄,自私自利。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祭祖的教學疏忽了。人活在世間,沒有人情味,不要說人與人之間,與父母之間,與祖父母之間,與家族的人情味都沒有了,其他的還談什麼?今天人與人相交,只有利害,沒有道義。仁義禮智信,都不曉得到哪裡去了?怎麼樣恢復人性?我們講人性的教育,怎麼樣恢復?還是從祭祖,把這個根慢慢再培養起來,「孝養父母」要從這裡做起。

  若是深一層去觀察,在佛法裡面,此意義更重大。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世尊具體說明,超薦真有效果。婆羅門女、光目女,她們的親人,生前造作極重的罪業,死後墮入地獄。設法將親人從地獄救度出來,這是孝子之心。能否做到?能,因為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有真誠心、慈悲心,依照佛教的理論方法去修學,就能達到目的。

  《地藏經》所用的方法是念佛,念佛一定要念到有功夫,才能產生效果;若念佛沒有功夫,念得再多,境界轉不過來,超度的效果就達不到。婆羅門女念佛一天一夜,在定中見到地獄,遇到鬼王告訴她,她母親生到忉利天。為何她能生天?因為她有個孝女,依照佛的教誨超薦她,不但她生天,跟她在一起受罪的這些地獄眾生,也都沾光生天了。她念佛一天一夜有何轉變?「轉凡成聖」。她得一心不亂,得一心不亂就是聖人,不是凡夫,所以鬼王稱她「菩薩」,這是定中的境界。

  婆羅門女之所以能轉凡成聖,是母親幫助她的;母親要是不造罪業,不墮地獄,她就不會念佛,她永遠是凡夫,所以母親的功德在此地,她就是憑此功德而生天的。我們懂得這個道理才曉得,要想超度家親眷屬,要發真心,自己真修,真正修行證果,功德迴向給他們。他們墮落,逼著我們非修不可,我不修,他們就不能得度,就要受苦;我真修,做出成績,他們就能夠離苦,所以相輔相成。

  我們今天做佛事,依照儀規做一遍,我們的境界若沒有轉變,超度的效果就非常微薄。他在地獄道,還在地獄道;在餓鬼道,還在餓鬼道。若超度之人在這一堂佛事中觀念改變,做到「轉惡為善」、「轉迷成悟」,被超薦者就得利益;若真能在佛事當中「轉凡成聖」,他必定脫離惡道。

  由此可知,接受人超薦不容易。信徒拿錢恭恭敬敬請你為他超度,你超不了,但你收了這個錢,麻煩大了!我一生不敢做這件事,因為我了解當中的道理與事實真相。所以做佛事應當不收一分錢,以真誠心盡心盡力來做,對他們會有好處。若超度還要講價錢,不但一點效果沒有,還有副作用,這是我們要知道的。由此可知,只要自己真幹,自己真有功夫,形式不要緊。

  倓虛老法師的《影塵回憶錄》,記載一段故事,叫「八載寒窗讀楞嚴」。那時他還沒有出家,有幾位同參在一起學習《楞嚴經》,他們在這部經上用八年的時間,鍥而不捨。有這一分誠敬,也有一點功夫了。他們合夥開了一間中藥鋪,中午沒有生意時,其中一位在櫃台上打瞌睡。睡著時就彷彿在夢中,看到兩個人來找他,這兩個人是冤家債主。生前因為財物糾紛打官司,他打贏了,這兩個人打輸之後上吊死了。這兩個鬼走到他面前跪下來,他問:「你們來幹什麼?」「來求超度的。」他的心就定下來了,他說:「我要怎樣為你們超度?」「只要你答應就行了。」「沒有問題,我答應你!」就看到兩個鬼魂踩著他的膝蓋、肩膀生天了,什麼儀式都沒有。

  接著又看到兩個鬼魂,一個是他過世的太太,另一個是過世的小孩。這兩個人也到面前來求超度。他答應了,就看著這兩個鬼魂踩著他的膝蓋、肩膀也生天了。這是什麼道理?跟《地藏經》的道理一樣,他八年讀《楞嚴經》有了功夫。所以修持沒有功夫,鬼不來找你;他來找你,證明你的功夫可以幫助他。

  所以我勸勉同學們,德行重要,有德行才能超度冤親債主。這些道理與事實真相,我們都要清楚、明白,一堂超薦佛事、三時繫念,我們就知道如何作法。

  古大德教我們,讀經、研教要隨文入觀,隨文入觀就是契入境界,如何能入境界!一定要將方法說清楚,讓所有參與者都了解,讀文時的感受就不一樣;換句話說,就是轉境界。雖然轉過來的時間不長,但在做的時候,能夠入幾分,也能產生一點效果。若真的契入而不退轉,功德就非常之大,被超度者真正得度。同理,修行任何法事對內容都要細說,好好去研究,最好參與者都能了解,這個佛事就無比殊勝。這些道理用現代科學方法來解釋,那就是波動的現象。修學、讀誦、念佛確實是有效果的,不但自己境界向上提升,對家親眷屬,乃至於對一切眾生都有好處。好處有多少、有多大,完全在自己的用心,心愈真誠、清淨、平等,效果就愈殊勝。若當中夾雜疑惑、顧慮,夾雜妄想、煩惱,功夫就完全被破壞,要明瞭此理。

  筆記小說裡有一段故事:明朝戚繼光是一位大將,他是一位很虔誠的佛教徒。有一次作夢,夢到一個陣亡士兵來求超度,求他念《金剛經》為他迴向,他答應了。第二天,他以很恭敬的心念一部《金剛經》,念到一半的時候,家裡傭人為他端了一杯茶,他沒有講話,用手搖搖告訴他「不用」,傭人就端回去了。那天晚上,夢到這個士兵來道謝,他說:「我只得了半部,因為你當中夾雜一個不用。」然後想到家人端茶,雖沒有說話,但念頭上有個「不用」。一部經裡,夾雜個「不用」,效果就減一半。到第二天,重新再念一部迴向給他。所以功夫最忌諱的是夾雜,一夾雜效果就沒有了。正因為如此,古人才說讀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因為愈簡單、愈短,不容易夾雜。真正做到不夾雜、不懷疑、不間斷,那就是功夫。

  (節錄 九九年早餐開示-做《三時繫念法事》的功德和意義)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7)

  12、「祇樹」,戰勝五陰魔障,紹隆佛種,則是自性之祇陀太子之功德林也。

  祇樹給孤獨園是世尊講經的場所。猶如我們今天在此地講經,是在佛教居士林。何以稱「祇樹給孤獨園」,有一段公案。舍衛國的祇陀太子與須達多長者,兩人發心提供此道場,供養釋迦牟尼佛與其弟子眾在此處修行弘法。

  原本發起禮請世尊到舍衛國講經弘法的,是須達多長者。他很慈悲,家裡很富有,常常照顧貧窮孤獨之人,是大慈善家。所以人家稱呼他「給孤獨長者」,以示尊敬。他禮請釋迦牟尼佛講經弘法。而世尊的常隨眾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故須找尋相當寬大的場所供養佛。長者四處尋覓,相中了太子的園林。園林場地寬敞,景色秀美,建築頗多。於是,長者找太子商榷買其園林之事。

  太子問何以要買園林?長者告訴是用來供養釋迦牟尼佛。太子並不知釋迦牟尼佛為何許人,乃戲言,久聞長者家中儲藏黃金甚多,若能以金鋪滿園林之地,我即賣之。長者立即派人開倉運金鋪地。太子見後非常驚訝,問言:釋迦牟尼佛究系何人,長者竟不惜如此重金買園禮請?於是,長者將釋迦牟尼佛簡略為其介紹。太子聽後十分歡喜,欲與長者合作。長者不允。太子無奈,乃言,長者僅買得園中之地,林木花卉仍非我莫屬。若長者執意不允,我將全部砍伐而毀之。長者方才應允合作。兩人共同做此功德,皆大歡喜。「祇樹」,祇陀太子之樹。「給孤獨園」,給孤獨長者新購之園。此即「祇樹給孤獨園」之由來。

  「祇陀」亦系梵語。國王在一次戰爭中打了勝仗,同時宮廷又傳來喜訊,皇后生了太子。國王聞之大喜,乃為小太子取名「祇陀」。「祇陀」即戰勝之意。象徵我們要「戰勝五陰魔障」。「五陰」:色、受、想、行、識。世尊在《八大人覺經》中講,魔有四大類,就是五陰魔、煩惱魔、死魔、天魔。修行人如果不能克服這四大類魔障,就沒有辦法逃過魔掌。換句話說,就沒有辦法超越六道輪迴。魔的範圍就是六道輪迴,超越六道輪迴,就脫離了魔掌,才算戰勝。我們讀了許多大乘經論之後,方知要了生死出三界,唯有念佛帶業求生淨土。如果不念佛求生淨土,五陰、煩惱、死魔、天魔,即無法戰勝!

  「紹隆佛種」。「紹」是繼續,我們要續佛慧命,弘法利生。自己依教修行,又能「為人演說」。

  「則是自性之祇陀太子之功德林也」,此樹林是功德之林。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不能讀不能供經像處理方法

  經像之不能讀不能供者,固當焚化之。然不可作平常字紙化。必須另設化器,嚴以防守,不令灰飛餘處。以其灰取而裝於極密緻之布袋中,又加以淨沙,或淨石,俾入水則沉,不致漂於兩岸。有過海者,到深處投之海中,或大江深處亦可。小溝小河,斷不可投。如是行者,是為如法。若不加沙石,決定漂至兩傍,仍成褻瀆,其罪非小。而穢石穢磚,切不可用。


  談因說果:從掩父之過談孝道

  【原文】秦伐晉,次於輔氏。魏顆敗秦師於輔氏,獲杜回,秦之力人也。初,魏武子有嬖妾,無子。武子疾,命顆曰:「必嫁是。」疾病,則曰必以為殉。及卒,顆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

  及輔氏之役,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余,而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報。」(出《左傳》)

  【考】春秋時期,秦伐晉五次,此為第三次,發生於公元前594年七月,晉景公六年,距今2603年。

  輔氏:今陜西省大荔縣東;一說為陜西省輔邑縣。

 【譯文】公元前594年初秋七月,秦桓公又一次派大軍攻伐晉國,長驅直入,就在晉國的輔氏這個地方駐扎。晉景公派大將軍魏顆迎戰。魏顆就在輔氏大敗秦軍,並抓獲了秦國的大力士杜回,挽回戰局。

  起初,魏顆的父親魏武子有一個愛妾,沒有兒子。魏武子病重時告訴魏顆:「我死後,你一定要讓他改嫁」。後來病危,卻又說,一定要讓這個妾殉葬。魏武子去世後,魏顆就讓他改嫁了,他說:「人病危時神智混亂,所說的話不足為憑,我還是按他清醒時的指示而行。」

  在輔氏戰役中,魏顆看到一個老人把草打成結暗中來絆杜回,杜回踉蹌跌倒,被魏顆俘獲。然而魏顆很疑惑,那個老人是什麼人呢?晚上,他夢見老人說:「還記得那個你讓他改嫁而沒有殉葬的婦人嗎?我是他的父親。因為你按照先人清醒時的指示,保全了我女兒的性命,我用這個方式報答你。」

  【析】這個故事是鬼報恩見於歷史的最早一例,也是成語「結草銜環」表示感恩圖報的由來。

  人身難得而易失,故殺人為殺業中至重,而救人命為善德至重,諺語有:「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感應果報速而明顯,此是因果必然之理,切不可因其似無力回報而不救。無所求取,盡己本分方是真善,天道不捨,果報彌彰。豈可不努力行善,積功累德?

  佛言:依智不依識;《弟子規》言:「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孝經》亦曰「事父母幾諫」;史評魏顆明禮仁厚。觀此事,魏顆以理智處理,掩父之過,實為大孝;自己亦免於過失,積植德行。有此智德,天地鬼神必有所報,況親承恩澤者,如何不銘感五內,常相擁護?常存善心,行善事即感召福澤之源;尤須智慧扶助,方有真實受用,不至偏差,所謂因正果真也。世有愚孝者,不能權巧方便規避父母之過,避免陷親於不義;反增長親之罪過,皆感情用事,不好學之過,非真孝也。

  父母雖亡,愛護子女之心不改,子女休咎仍牽動其心。父母重恩,豈止在生劬勞?為子女者,倘念及父母生死不易之慈心,尚肯有不孝者乎?父子天性,人倫至重。知父母愛護子女之深切,方知慎終追遠之意義深廣無盡。祖先與子孫一脈相承,本為一體,互感互融,造天地間祥和瑞靄氣象,人人可為,人人當為。

  無始劫來,吾等與一切眾生皆有親情、恩義,俱為一體,孰不當孝?孰不當敬?是以孝心推衍至極,即知法界眾生本來一體;孝道圓滿,即法身圓滿、性德圓滿。善學、真修,《弟子規》、《感應篇》俱可成佛,何況佛說無量法門?佛曰: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唯在其「是」而已。

  大勢至菩薩云: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又云: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由父母恩情生死不易,感知佛恩師恩生生相隨,無有不肯回頭者矣!

  同一件事,推而廣之,可於不同角度感悟。因文字篇幅有限,僅舉一端,有心之士自可悟入不同意境、廣狹深淺,不枉拋磚。

  (本文作者 明因法師)


  倫理道德:仁愛和平講堂-家庭教育是修身齊家治國之根本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這次回到澳洲,主要是州政府發給我們一個獎章,同時接受南昆大校長的邀請,參加昨天的聚會。會中我們很懇切地談到目前社會許多錯綜複雜的問題,最嚴重的是青少年犯罪率不斷向上提升,所有人都在憂慮。這個問題如果不能控制,十年、二十年之後就會不堪收拾,所以大家現在都很重視倫理道德的教育。

  我們學佛也有半個多世紀,沒有人敢說能成就、能有把握往生;學教的人不能夠大開圓解;參禪的人,不要說開悟了,想得定都有困難。古時候的人接觸佛法,時間不久,三年、五年,十年、八年,都有很殊勝的成就,為什麼我們的成就不如人?而社會呈現出動盪不安的現象,原因在哪裡?

  二次大戰前,西方人對於世界文明興衰的一個看法。古代的文明埃及、巴比倫,都沒落了,古老的中國還存在的原因是中國非常著重家庭教育。這個結論是正確的。中國人自古以來最重視的就是教育,所以《禮記•學記》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不但是建個國家第一樁大事是把教育辦好,同樣道理,年輕人結婚成立一個家庭,家庭裡最重要的還是教育,這是中國五千年傳統的觀念。

  中國人疏忽教育是在最近,不到一百年;而中國教育被整個遺忘,是中日戰爭。八年抗戰,人人都在逃難,教育當然受了很大的影響。一直到今天,父母不知道教育兒女;老闆不懂得教育員工,社會呈現出一片亂象,令人感到非常憂慮。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平,還是要靠家庭教育。

  說到教育,中國的經驗非常豐富。諺語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國的教育是和平的教育,和平一定要依靠性德才能達到。性德就是你自己本性裡面本來具足的,是最完美、最健康的。所以中國古老的教育,教學的中心就是倫理道德,倫理道德是自然的,是人的天性、本性。《三字經》上第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教我們要肯定一切人本性都是善良的。再惡的人,那個惡是習性,不是本性。教育的功能就是讓人從習性回歸到本性。

  本性的中心點就是五倫裡面第一句話,「父子有親」,親是親愛。父子的親愛,是沒有任何條件的。教育就是怎樣將這種親愛保持一生永恆不變。

  從前父母、家裡的大人都要教小孩;現在電視教小孩。在美國一年級小朋友就用網路、電視,裡面的內容是暴力、色情,殺盜淫妄。他從小接受這個教育,三、四歲就非常麻煩了。由此可知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多麼大。

  七0年代英國湯恩比博士說的,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与大乘佛法。你把孔孟的中心點、大乘的中心點找到才有辦法。就好像一棵樹一樣,你找它的根,那是活的,好好培養,它能慢慢長成一棵大樹。

  孔孟的原點就是五倫,父子有親(親愛)、君臣有義(道義)、夫婦有別(就是不同的任務)、長幼有序、朋友有信。「親信」,五倫第一個是「親」,最後一個是「信」,就是講的這個五倫。這是儒家學說,也就是中國五千年傳統教育的原點,落實在《弟子規》。你能夠把《弟子規》做到了,中國這五千年的教育根找到了,你從這個地方培養才有辦法,才是活的。

   (節錄自 仁愛和平講堂-家庭教育是修身齊家治國之根本 檔名:28-19)


  因果教育:漢呂后

  呂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趙王如意。乃囚戚夫人而召趙王。孝惠帝自挾與共起居飲食。太后欲殺之不得間。帝晨出射。趙王未起。太后使人持酖飲之而死。遂斷戚夫人足。去眼。煇耳。飲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後呂后祓還。過軹道。見物如蒼犬。據呂后掖。忽弗見。卜之。云趙王如意為祟。遂病掖傷。而崩。(呂后本紀)。

  呂后名雉,是漢高祖劉邦的正妃,個姓忌又殘酷,生太子盈(孝惠帝)性情仁弱。漢高祖有寵妃戚姬夫人,生子如意封為趙王,聰敏過人,深得高祖歡心,因此高祖常想廢太子立如意,但因大臣力爭,不得實現。呂后忌恨不平,從此對戚姬母子,仇恨日深,常想將她母子置於死地,以洩其恨,只是礙於高祖,不能得逞。

  高祖駕崩,呂后立刻施展報怨手段,先把戚夫人囚禁,然後下詔命趙王如意回京,孝惠帝知其母后要害如意,親自迎接趙王入宮,兩人同起居共飲食,呂后沒有機會下手。

  一天,孝惠帝早起出外打獵,趙王尚未起身,呂后得悉,即刻命人送酖酒,賜趙王飲下,趙王無法辭卻,一飲而盡,當場斃命。趙王死,呂后已無後顧之憂,於是斬斷戚夫人的手腳,挖去雙眼,燒掉兩耳,又給她飲藥,把她掉入廁所裡,叫她「人面豬」使她求死不得慘不忍睹,並詔孝惠帝觀看,孝惠帝驚駭大哭,從此病倒年餘,不能起身,常嘆息說:「如此殘酷,非人所為。」從此不理朝政。

  事隔幾年,一次呂后前往參加除災祭祀,回來途中,經過軹道(今陝西咸陽東北)見一怪物,狀如蒼狗,向呂后猛撲並咬傷她的右腋,忽然不見,回宮命卜官占卜說:「趙王如意作祟」從此腋下傷口日漸惡化,竟不治身死。

  (「歷史感應統紀語譯」連載三十六)


  心得交流:ef03762同學的學佛心得


題目:隨時準備著

  什麼事大?死生事大。大事,又怎麼能須臾間忘記了呢?不能!命在呼吸間,我們能保證躺在床上睡覺,還可以決定醒來嗎?如果沒有這個把握,就要辦好大事,辦大事第一重要。

  時刻準備著,有什麼好方法?念念阿彌陀佛,不能把自性忘記了。阿彌陀佛就是自性佛,無量壽、無量覺、無量光,都是自家分內事,都是自己的性德。我們不要忘記自己,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這當下就知曉什麼是法身佛。我們求往生淨土,是要去那兒修學的,那是一個修學的好環境。成佛是一念間的事,這一念間融入了無量劫的修行。佛不妄語,一定要相信佛的話。我們信佛,更要信自己與阿彌陀佛的智慧德能無二無別,本來就是一體。

  數也數不清的六道輪回裡打滾著,苦得不能再苦了。自己在前世中也修習著佛法,但沒有認真幹。此生此世,決定往生,就不用再客氣了。明朝時有人請教蓮池大師如何念佛,大師教人持六字:南無阿彌陀佛。他自己只是四字:阿彌陀佛。他解釋說,自己決定往生,就不用客套了。南無是恭敬歸依的意思。

  決定往生,不是說在嘴上的,如果只說不做,那是在打妄語,也是在譭謗三寶,不光不能往生,還要墮阿鼻大地獄。這一點清朝時期,慈雲灌法師說念佛人的一百種果報中,列為第一的就是念佛人念到了地獄。修學淨土法門所依的經典並不多,五經一論,依任何一部修學,都可以決定往生。經典教給我方法,我依教奉行之,就是涵蓋了淨土三資糧:信願行。

  隨時準備著往生,就是遊戲人間,就是在報四重恩。本無生,也無滅,不去不來。時刻準備著,就是念念阿彌陀佛,念念回向法界、回向眾生、回向實際。時刻準備著,就是老牛不須加鞭蹄自奮,人生苦短,命光有限,精進念佛,慎勿放逸。隨時準備著往生,就是如法修行,真修行就是最殊勝的法供養。隨時準備著往生,自己的生死已了時,必定弘法利生,乘佛願再來。

  (文章來源「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問:就目前佛門中的這個現象,一個真正信佛、念佛人應該樹立怎樣的正知、正見、正行?

答:依教奉行。修淨宗的,我們選擇諸佛如來對我們最高的指導原則,就是《觀經》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怎麼落實?孝親、尊師我們用《弟子規》落實;慈心、十善,我們用《十善業道》落實。這是基礎的基礎,要從這上面來修。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現在大家都受了三皈,受了怎麼樣?做不到!三皈,皈是回歸、回頭,依是依靠三寶,你真的回頭了嗎?沒回頭,還是老毛病、老習氣;你也沒有依靠三寶,還是依靠自己的貪瞋痴慢。

  為什麼你做不到?因為你沒有第一條,像蓋房子一樣,沒有第一層,哪來第二層?所以我們重視《弟子規》、《十善業道經》,道理在此地。不從這上面修,你這一生很難成就,念佛沒有把握往生。這是我們要特別重視的,應當很認真努力去學習,然後從這個基礎提升到第二級,受持三皈。受持三皈是念念覺而不迷,這是皈依佛;正而不邪,皈依法;淨而不染,是皈依僧。我們從迷邪染回過頭來叫皈,依覺正淨。覺正淨就是自性,就是性德,覺正淨圓滿了就是如來,就是究竟佛,這是一切諸佛教化眾生最高的指導原則。

  《三字經》上頭一句,「人之初,性本善」,這是儒家教學指導的原則,覺正淨就是本善。一生就是學覺正淨,這個要懂得。怎麼落實?落實在戒律上,所以「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我們真正能做到。現在五戒、十善做不到,原因就是沒有《弟子規》,真正有《弟子規》,五戒、十善很容易做得到,是日常生活當中家常便飯,應該要做到,道理在此地。

  古時候學佛人成就那麼多,因為他們從小就有家教,《弟子規》不是學校教育,不是老師教學生的;換句話說,《弟子規》是做父母教育兒女的,是父母的生活規範。父母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是這個樣子,讓自己的小孩從生下來就耳濡目染。從出生幾天,到三、四歲他就很懂事了,所以六、七歲上學的時候,老師很好教,因為基本的東西他都學會了。老師也是跟父母一樣,做出最好的榜樣給學生看,所以教育著重在身教,那個印象才深。

  現在困難了,你教小孩念《弟子規》,念了之後,他的疑問一大團。看到父母沒有做,「你教我做,你沒有做,你騙我」,看到老師也沒有做,所以他不能夠信受奉行。今天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做父母的、兒女、老師一起學。父母、老師先把它做到,學生才會相信,才能接受,才會認真奉行;如果家長跟老師不配合,只有口念,實際上做不到,那你就不得受用。

問:啟請師父能夠專門對同性戀問題,向大眾詳細開示裡面的因果。

答:這個問題不必多說。為什麼?如果你真正依照淨業三福的指導,從《弟子規》、《十善業道》、三皈、五戒去下手,這問題全沒有了。這都是知見不正,煩惱習氣很重。我們今天提倡佛教教育、宗教教育,都是愛的教育,愛的教育裡頭最重要的是自愛;違背倫理道德的事情,就是不知道自愛。倫理道德不是聖人創造發明的,不是他們的戒條,是我們自己的性德。那就知道,覺悟的人應當就是這樣的。所有一切錯誤都是迷惑顛倒的人幹出來的,這個問題自然就化解了。

問:已經成家的居士能否出家?若出家之後,子孫需要祭拜他嗎?

答:已經成家的居士可以出家,但是條件是你先要能把家安好。如果你家庭生活有問題,那你就是逃避現實,這是不許可出家的。佛家戒律,出家一定要得父母同意,如果你已經成家了,除了父母同意之外,你的妻子、兒女都要同意,如果他們不同意,你就不能出家。這是人倫,社會道義,不能夠疏忽,這是有關佛教的形象。所以你學佛,你想往生,想成佛,在家居士一樣成就。你看看《無量壽經》,十六正士全是在家菩薩,而且地位全都是等覺菩薩。你看經上列的名字,出家菩薩四位,在家菩薩十六位,這個道理要懂。

問:佛法不可以貪,所說的貪指的是什麼?

答:貪的範圍非常廣泛,無論精神上的、物質上的,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統統不可以貪。貪愛佛法還是貪,只是換了個對象而已,貪心沒有拔除,六道出不去,所以這個東西要放下。佛法也不能貪,《金剛經》說得很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佛法,佛法都不可以貪戀了,何況世間法?一切法都不可以貪。

問:我是居士林的志工,負責打法器,但在法會上有時會打錯,請問是否要負因果?

答:這是在所不免,因為你現在還沒有熟悉。你已經懂得這個裡頭有因果責任,那一定要認真學習,希望往後錯誤愈來愈少。三年、五年之後,決定不會有一個錯誤,這樣就好。

  (節錄自「學佛答問 」 21-286-01)


  淨空老和尚網路直播台

◎淨空老和尚最近講演資訊:9月14日起,香港時間下午4:00~6:00,直播《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

◎鍾茂森博士最近講演資訊:9月14日起,香港時間上午10:00~12:00,重播《佛說盂蘭盆經研習報告》,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VC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  [email protected]

◎各地欲索取淨空法師電腦專用講經CD片(rm、mp3),請寫e-mail至:  [email protected];詳細目錄及索取需知請至:  http://members.tripod.com/lotus118/newpage5.htmhttp://www.budaedu.org.hk/

◎若欲了解相關兒童讀經訊息,可至「大方廣網站」、「中華少兒讀經網站」。

◎德育故事及太上感應篇之動畫片,請至「妙音動畫」。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email protected]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email protected]

說明: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源於聽經聞法不夠透徹,時間不夠長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經、讀經,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淨空法師專集網站」也陸續將淨空法師所回覆過的問題,刊在「年度問答」「分類問答」中,並加以分類整理,或者至網站的「全文檢索」去搜尋。所以,同修們有學佛上的問題時,請先參考此分類中的問題,或許您的問題已經有其他同修問過了,希望您從問答的分類中,能找到解決的方法。若無法找尋到解答,請再將問題傳到[email protected],我們會彙整同修們的來信,並敬呈 淨空法師。但回覆時間不定,需待淨空法師有時間時,開闢一個「學佛問答」時段,專為同修們解答,也會陸續刊登於「答疑解惑」一欄中。阿彌陀佛!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本科到專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為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及時相關資訊,並以和平之旅為主軸,擺脫宗教色彩。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為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現已全面改為簡體版。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email protected]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講記組恭製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1號2樓
電話 : (8862) 2754-7178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