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 首頁 > 知恩報恩 > 家譜歷史

 

 

 

 

 

 

二十四孝故事 古代家訓 家譜歷史 鄭州祭祖 孝悌墨寶
聖經孝的故事 三皇五帝究竟是誰 孝是中華民族的大根大本

家譜歷史

 

農民宗譜圖

▲農民宗譜圖

  家譜、族譜,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它不僅記錄著該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還包羅了該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約等歷史文化的全過程。

  家譜是以記載父系家族世系、人物為中心的歷史圖籍,是由記載古代帝王諸侯世系、事跡而逐漸演變來的。先秦時,社會上流傳有《周官》、《世本》等譜學通書;秦漢以後,又出現了《帝王年譜》、《潛夫論.志氏姓》、《風俗通.姓氏篇》等譜學著作。到魏晉南北朝時,門閥制度盛行,家譜成了世族間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據,於是便迅速發展起來。隋唐五代後,修譜之風更從官方流行於民間,以至遍及各個家族,出現了家家有譜牒、戶戶有家承,並且一修再修、無休無止。因此每次修譜,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間的大事。

 

   但第一部家譜是什麼樣子?修譔於何朝何代?是官修還是私修?因為歷史上缺乏記載,至今尚不得而知。到了宋代,由於官方修譜的傳統禁例被打破,民間編譔家譜風氣開始興盛,於是家譜也日益多了起來。在這一時期的家譜中內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圖,若想知道譜中某人世系所承,屬於何代、其父何人,一看此圖便即瞭然。第二部分是家譜正文,是按世系圖中所列各人的先後次序編定的,分別介紹各人的字號、父諱、行次、時代、職官、封爵、享年、卒日、謚號、姻配等。這些介紹性的文字,長者五十餘字,短者僅二、三字,實際是人物小傳,使人知其本源,而世系表也因此更加完整。第三部分為附錄,對研究姓氏的源流、遷徙、分布、文化等都有較大價值。

   家譜究竟有多大數量,至今還沒有人做出確切統計,因為一般家譜有祕不示人的家規。每當家譜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後,舊的家譜除留下極少幾套保存在宗祠或族長手中外,其餘都要全部銷毀,而代之以新的家譜。這種特殊的風俗習慣,為古老家譜的保存製造了人為障礙。不過,儘管如此,家譜作為生活軌跡的記錄,仍有不少被保存了下來。至於散落在民間的家譜,無疑還有更大的數量。

宗譜圖

▲宗譜圖

 

摘自《中華民族萬姓先祖紀念堂》專刊,香港佛陀教育協會出版。


尋根列車長 專用信箱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