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要首頁 治要講堂 治要專題 治要書檔 治要桌卡 English


治要綱目

君道 修身:
戒貪 使命 勤儉
懲忿 遷善 改過
敦親 反身 尊賢
納諫 杜讒邪 審斷


臣術:
立節 盡忠
勸諫 舉賢

貴德:
尚道 孝悌 仁義
誠信 正己 度量
謙虛 謹慎 交友
學問 有恆 處世


為政:
務本 知人 任使
至公 教化 禮樂
愛民 民生 法古
綱紀 賞罰 法律
慎武 將兵 征伐
武事

敬慎:
微漸 風俗 治亂
鑒戒 應事
慎始終 養生

明辨:
邪正 人情 才德
朋黨 辨物 因果
 

 



  > 首頁 > 治要綱目 > 明辨 > 辨物


明辨 > 辨物

履ヾ,〈𧰼〉曰:「上天下澤ゝ,履。君子以辨ゞ上下,定民志々。」(卷一 周易)

【註釋】ヾ履:履卦,兌☱(澤)下、乾☰(天)上,《爾雅.釋言》:「履,禮也。天高澤低,各有定位,由低而進於高,必須上下和順,循序以進,身體力行,以禮相待,實踐民主真理。」ゝ上天下澤:履卦,上乾☰(天)、下兌☱(澤),示尊卑有別之現象。此上下居位者的正理,人們行為應當如是。ゞ辨:辨明。々民志:民心,人民的心意。

【白話】履卦,〈象〉說:「上卦為乾,為天;下卦為兌,為澤,是履卦尊卑有別之現象。此上下居位者的正理,人們行為當如是,君子們效法它的精神,用以辨正上下履踐的本分,安定人民的心。」


泰ヾ,〈𧰼〉曰:「天地交ゝ,泰。后ゞ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上下大通,則物失其節,故財成而輔相,以左右民也。(卷一 周易)

【註釋】ヾ泰:泰卦,乾☰(天)下,坤☷(地)上。ゝ天地交:天地相互交合。ゞ后:上古稱發號施令的君主叫作后。

【白話】泰卦,〈象〉說:「上卦為坤為地,下卦為乾為天,天地相互交合,是泰卦的現象。它象徵君后以資財來裁成天地的功用,適宜輔助天地的安排,使之成為對人民生活有用的東西。」


鼓之以雷霆ヾ,潤之以風雨ゝ,日月運行ゞ,一寒一暑々。(卷一 周易.繫辭上傳)

【註釋】ヾ鼓之以雷霆:霆音「停」,tíng ㄊㄧㄥˊ。透過天上雷和電的鼓動,天地之間的氣便開始發動,令天地充滿生機,促使萬物開始生長。鼓,鼓動。霆,《榖梁傳》曰:「電、霆也。」之,代詞,指天地萬物。ゝ潤之以風雨:受到風雨的潤澤,萬物便由開始生長而慢慢長大。之,代詞,指天地萬物。ゞ日月運行:日月交替運行,萬物隨著時間向前發展,長大完成。々一寒一暑:由日月的運行,地球上就有了寒冷和暑熱的交替。

【白話】在整個天地自然環境中,我們看到雷霆鼓動天地萬物的變化,風雨潤澤萬物,日月交替運行,寒暑交替,形成四季。


仰以觀於天文ヾ,俯以察於地理ゝ,知幽明之故ゞ,知死生之說々也。幽明者,有形無形之𧰼。死生者,始終之數也。(卷一 周易.繫辭上傳)

【註釋】ヾ仰以觀於天文:抬頭遠觀天象的變化。天文,天上星辰運行的軌道。ゝ俯以察於地理:低頭細心察看大地的條理變化。地理,地貌、地質的紋理。ゞ知幽明之故:明白明暗的原因。幽,幽暗。明,光明。々知死生之說:明白死生的道理。說,言論、道理。

【白話】抬頭遠觀天上星辰運行的軌道變化,低頭仔細察看地貌、地質的紋理變化,因此可以明白天地間事物明暗的原因,明白死生的道理。


仁者見ヾ之ゝ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ゞ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々。君子體道以爲用者也。體斯道者,不亦鮮乎。(卷一 周易.繫辭上傳)

【註釋】ヾ見:對事物觀察、認識、理解。ゝ之:指陰陽化生萬物之道與性。ゞ日用:日常生活所應用的。々故君子之道鮮矣:鮮音「顯」,xiǎn ㄒㄧㄢˇ。君子是能仁智合,體用一,明瞭天地陰陽化生萬物之道與性的人,故能明「君子之道」的人很少。鮮,少。

【白話】有仁德的人見此性此道,即稱為「仁」;有智慧的人體察此性此道,即稱為「智」。一般人民日常生活所應用的都不離此性此道,卻不能體認知曉,所以能明「君子之道」的人很少呀!


弗知稼穡之艱難ヾ,弗聞小人之勞ゝ,惟耽樂之從ゞ,過樂謂之耽。惟耽樂之從,言荒淫。亦罔或克壽々。以耽樂之故,無有能壽者也。(卷二 尚書)

【註釋】ヾ弗知稼穡之艱難:稼音「嫁」,jià ㄐㄧㄚˋ。穡音「色」,sè ㄙㄜˋ。不知道農事勞動十分不易。稼穡,播種與收穀,為農事的總稱。稼,耕作。穡,收割穀物。ゝ弗聞小人之勞:指不關心庶民勞動的辛苦。小人,一般的庶民。ゞ惟耽樂之從:只流連於玩樂。惟耽樂之從,即「惟從耽樂」。之,表賓語提前的助詞。々亦罔或克壽:沒有什麼君王能夠長壽的。亦,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罔或,沒有什麼(人、事)。罔,表示對人對事的統括性的否定。或,表示其中的某人某事。克壽,能長壽。

【白話】不知道農事勞動十分不易,不關心庶民勞動的辛苦,只流連於玩樂,這樣的君王,沒有一個能夠長壽的。


凡學者,能明於天人之分ヾ,通於治亂之本,見其終始,可謂達ゝ矣。(卷三十五 文子.上義)

【註釋】ヾ明於天人之分:明白天道與人道的不同和區別。指自然界有自己的運行規律,不會因為人而存亡,與人類社會的疾病災難沒有必然的聯繫,也不會主宰人的命運。ゝ達:通曉事理。

【白話】凡是求學的人,能明白天道與人道的不同和區別,能了解治亂的根本,能看清事情的開始和結束,可以說是通曉事理了。


周之建侯ヾ,長享其國,與王者並。遠者延將千載,近者猶數百年。漢之諸王傳祚ゝ,曁至曾玄ゞ。人性不甚相遠,古今一揆々,而短長甚違,其故何邪?立意本殊ぁ,而制不同故也。周之封建,使國重於君,公侯之身,輕於社稷,故無道之君,不免誅放あ。敦ぃ興滅繼絕い之義,故國祚不泯。不免誅放,則羣后思懼,胤嗣ぅ必繼,是無亡國也。諸侯思懼,然後䡄道う。下無亡國,天子乘之,理勢⑪自安。此周室所以長存也。(卷三十 晉書下.傳)

【註釋】ヾ建侯:封立諸侯,封侯建國,立功封侯。ゝ傳祚:謂流傳後世。ゞ曾玄:曾孫和玄孫。亦泛指後代。々一揆:揆音「葵」,kuí ㄎㄨㄟˊ。謂同一道理、一個模樣。ぁ立意本殊:用意本來就不同。殊,不同。あ誅放:謂責其罪而放逐之。ぃ敦:崇尚,注重。い興滅繼絕:謂使滅絕了的重新振興起來,延續下去。語出《論語.堯曰》:「興滅國,繼絕世。」ぅ胤嗣:胤音「印」,yìn ㄧㄣˋ。後嗣,後代。う䡄道:遵循法制。䡄同「軌」。⑪理勢:事理的發展趨勢,情勢。

【白話】周代建立的諸侯,長久享有他們的封國,其國運的延續與周王室是一樣的。有的諸侯國存在的時間長達千年,短的也有數百年。漢代的諸侯王,封國的國運只傳到曾孫或玄孫輩。人性相差並不很遠,古時和今時沒什麼不同,可是享國的長短卻相差甚大,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那是由於漢朝和周朝建立諸侯國的用意本來就不同,於是所定的制度便有所不同啊!周代實行的封建制,封國的地位重於諸侯王的王位,公侯的身家性命輕於社稷,所以無道昏君免不了被誅殺或流放。由於崇尚興滅繼絕的道義,所以國運不滅。君王免不了被誅殺或逐放,這樣諸侯國國君就會有所恐懼和警醒,子孫才可以繼承國祚,因此就不會發生亡國的事情。諸侯感到畏懼,就會按照禮法行事。諸侯國沒有亡國的危險,天子憑藉他們,天下情勢自然也就安定,這就是周王室所以能夠長期存在的原因啊!


 

世之君子欲其義之成,而助之脩其身則慍ヾ。是猶欲其牆之成,而人助之築則慍也。豈不悖ゝ哉?(卷三十四 墨子)

【註釋】ヾ慍:怒。ゝ悖:違背道理,謬誤。

【白話】世上的君子想讓自己仁義修養得以成就,可是別人幫助他修身,他卻生氣。這就好比想把牆築成,別人幫助他築牆,他卻生氣一樣。這難道不是很荒謬嗎?


布衣也,其友皆孝悌純謹畏令,如此者,家必日益ヾ,身必日安,此所謂吉人也。事君也,其友皆誠信有行ゝ好善,如此者,事君日益,官職日進,此所謂吉臣也。人主也,朝臣多賢,左右多忠,主有失敢交爭ゞ正諫,交,俱。如此者,國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謂吉主也。(卷三十九 呂氏春秋)

【註釋】ヾ日益:一天一天地富足。高誘註:「益,富也。」ゝ有行:有德行。ゞ交爭:爭音「鄭」,zhèng ㄓㄥˋ。交相諫諍。爭:通「諍」。諍諫;規勸。

【白話】觀察平民,如果他的朋友都很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忠厚恭謹、敬畏政令,像這樣的平民,家庭必然一天比一天富足,自己必然一天比一天安樂,這就是所謂的吉人。觀察事奉君主的臣子,如果他的朋友都很誠實守信、德行高尚、樂於為善,像這樣的臣子,事奉君主會一天比一天有所增益,官職會一天比一天晉升,這就是所謂的吉臣。觀察君主,如果朝廷官員大多賢能,身邊的侍從大多忠正,君主有過失,他們都敢於交相直言諫諍,像這樣的君主,國家會一天比一天安定,君主會一天比一天尊貴,天下百姓也會一天比一天敬服他,這就是所謂的吉主。


(原作螈)蠶ヾ一歲再收,非不利也,然而王法禁之者,為其殘桑也;家老異糧而食之,殊器而烹之,子婦跣ゝ而上堂,跪而酌羹,非不費也,然而不可省者,為其害義也;待媒而結言,娉納而取婦,紱絻ゞ而親迎々,非不煩也,然而不可易者,可以防淫也;使民居處相司ぁ,有罪相告,於以禁姦非不輟あ也,然而不可行者,為傷和睦之心,而搆ぃ仇讎之怨也。(卷四十一 淮南子)

【註釋】ヾ原蠶:二蠶,即夏秋第二次孵化的蠶。原:再。螈蠶即原蠶。天明本校註「原作螈」,商務本將之刪除。編者亦認為《治要》原文「原」字無誤。ゝ跣:音「險」,xiǎn ㄒㄧㄢˇ。赤腳;光著腳。ゞ紱絻:紱音「服」,fú ㄈㄨˊ。絻音「免」,miǎn ㄇㄧㄢˇ。古時繫官印的絲帶及大夫以上的禮冠。引申為官服、禮服。絻:通「冕」。々親迎:古代婚禮「六禮」之一。夫婿親至女家迎新娘入室,行交拜合巹(音「緊」,jǐn ㄐㄧㄣˇ)之禮。ぁ相司:互相偵察。司:通「伺」。あ輟:音「綽」,chuò ㄔㄨㄛˋ。止。指止住罪惡。ぃ搆:音「夠」,gòu ㄍㄡˋ。造成;結成。

【白話】養第二次蠶可以一年收兩次蠶絲,這不是沒有利,但是國家制定的法令禁止此事,是因為這樣做會損害桑樹;家中老人與家人吃不同的飯,用不同的食具烹調,兒媳光著腳走上堂去,跪著給長輩舀取羹湯,這種禮法不是不費事,然而卻不能省減,是因為省減了會損害大義;等有了媒人才訂婚約、下聘禮以後迎娶新婦,夫婿穿上禮服戴上禮帽親至女家迎娶新娘入室,行交拜合巹之禮,這樣做不是不繁瑣,但是不能改變這套禮法,是因為這樣做可以防止淫亂;讓百姓生活在一起時左鄰右舍相互監視,發現有人犯罪便相互告發,用這種方法來檢舉邪惡的人,並不是不能制止犯罪的行為,但是卻不能那樣做,因為會傷害人們的和睦之心,造成仇人般的怨恨。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或易為而難成者,或難成而易敗者。所謂可行而不可言者,趣舍ヾ也;可言而不可行者,偽詐也;易為而難成者,事ゝ也;難成而易敗者,治(治作名)也。此四策ゞ者,聖人之所獨視而留志々也。(卷四十一 淮南子)

【註釋】ヾ趣舍:取捨。趣:通「取」。ゝ事:事業,功業。ゞ策:謀略。々留志:留意。

【白話】有些事情是可以做而不能說的,有些事情是可以說而不能做的,有些事情做起來容易卻很難成功的,有些事情難以成功而成功後又很容易毀壞。這裡所說的可以做而不能說的是人的進退取舍,可以說而不能做的是作假欺詐,容易做卻難以成功的是事業,難以成功卻很容易毀壞的是好的名聲。這四種情形是聖人獨自認識到並予以關注的。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政教有道,而令行為右ヾ。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ゝ於事,不必循俗ゞ。故聖人法與時變,禮與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變古未可非,循俗未足多々。(卷三十五 文子)

【註釋】ヾ右:古代崇右,故以右為貴。ゝ周:適合。ゞ循俗:順從風俗。循:遵從。々足多:值得稱讚。多:稱讚。

【白話】治理國家有常理,以利益民眾為根本;政治教化有方法,以政令通行為上。如果有利於百姓,就不必效法古人;如果措施合宜於事理,就不必順從舊俗。所以聖人制定法度隨著時代而變化,制定禮儀隨著風俗而演化。衣服和用具,都適合百姓所用;法律制度和政策命令,都根據百姓所適宜的情況。所以改變古人的作法不一定值得非議,而順從舊俗也不一定值得讚譽。


夫瑞ヾ生必於嘉士ゝ,福至實由善人。在德為瑞,無德為災。(卷二十四 後漢書四)

【註釋】ヾ瑞:祥瑞,吉祥的徵兆。ゝ嘉士:善人;德才兼優的人。

【白話】(竇武勸諫東漢桓帝說:)祥瑞的現象,必然是由於有德才兼備的人出現而產生的,福氣的到來確實是源自善人。有德行,這些現象就是祥瑞;無德行,這些現象就代表災異將到來。


觀其所舉,而治亂可見也;察其黨與ヾ,而賢不肖可論也。(卷四十一 淮南子)

【註釋】ヾ黨與:同夥之人;同類之人。

【白話】觀察君主所舉用的人,其國家是政治清明還是混亂不堪便可以預見;觀察一個人的同夥,那這個人是賢明還是不賢明便可以論定。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ヾ,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有勇者不必有仁。」(卷九 論語)

【註釋】ヾ言:這裡指的是善言、道義之言。

【白話】孔子說:「有德行的人必定會說有益於人的善言,但是會說益人善言之人不一定有德。有道德的仁人必定有勇(因為仁人做道德的事必然勇為),有勇的人則不一定有仁(雖然勇於做事,但若不與道德相合,也只是無意義的匹夫之勇)。」


夫商賈者,所以伸ヾ盈虛ゝ而獲天地之利,通有無而壹ゞ四海之財。其人可甚賤,而其業不可廢。蓋眾利之所充,而積偽之所生,不可不審察也。(卷四十九 傅子)

【註釋】ヾ伸:《永樂大典》作「沖」。ゝ盈虛:有餘與不足。ゞ壹:統一;一致。

【白話】商人,是為了調劑物品的有餘與不足,來獲取天地間的利益;流通有無,來均衡四方的財物。經商的人,雖然社會地位低賤,但商業卻不能廢棄。商業是眾多利益的匯集之處,是各種欺詐現象產生的源頭,所以不能不仔細考察。


 

知人者智,能知人好惡是智。自知者明。人能自知賢不肖,是為反聽無聲,內視無形,故為明也。勝人者有力,能勝人者,不過以威力也。自勝者強。人能自勝己情欲,則天下無有能與己爭者,故為強也。知足者富,人能知之為(無之為二字)足,則保福祿,故為富也。強行ヾ者則有志。人能強力行善,則為有意於道。不失其所者久,人能自節養,不失其所(所下有受天二字),則可以久也。死而不妄者壽。目不妄視,耳不妄聽,口不妄語,則無怨惡於天下,故長壽也。(卷三十四 老子)

【註釋】ヾ強行:勤勉力行。

【白話】能夠了解別人是有智慧,能夠了解自己才算明白。能夠戰勝別人是有力量,能夠戰勝自己的欲望、習氣才算強大。知足就是真正的富有,努力行善就是有志。所作所為不離開自己本性的才能持久,身死而精神長存的才是真正的長壽。


耳不聽五聲ヾ之和為聾,目不別五色ゝ之章ゞ為昧,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々。(卷四 春秋左氏傳上)

【註釋】ヾ五聲:指宮、商、角(音「決」,jué ㄐㄩㄝˊ)、徵(音「只」,zhǐ ㄓˇ)、羽五音。ゝ五色:青、赤、白、黑、黃五種顏色。古代以此五者為正色。ゞ章:彩色、花紋。々嚚:音「銀」,yín ㄧㄣˊ。奸詐。

【白話】耳朵聽不清五聲的唱和是聽覺失靈,眼睛辨不明五色的花紋是視覺模糊,心裡不效法德義的準則是頑劣,嘴裡不說忠信的話是奸詐。


所謂為善者,靜而無為也;所謂為不善者,躁而多欲也。(卷四十一 淮南子)

【白話】所謂為善,就是心神寧靜,順應內在的善良本性和外在的發展形勢,不任意妄為;所謂為不善,就是浮躁而多欲。


有見人之私欲,必以正道矯之者,正人之徒也;違正而從之者,佞人之徒也。自察其心,斯知佞正之分矣。(卷四十九 傅子)

【白話】看到別人有私欲,就用正確的思想去矯正的人,是正直之人;違背正直之道而順從對方私欲者,是奸佞之徒。(君主)自己審察他們的內心,就知道佞人和正人的區別了。


夫物之相類者,世主之所亂惑也;嫌疑ヾ肖象者,眾人之所眩燿ゝ也。故狠ゞ者類智,而非智也;狠,慢也。愚者類君子(君子作仁一字下同),而非君子也;戇々者類勇,而非勇也。(卷四十一 淮南子)

【註釋】ヾ嫌疑:疑惑難辨的事理。ゝ眩燿:眩音「炫」,xuàn ㄒㄩㄢˋ。迷惑、迷亂。ゞ狠:當作「狙(音「居」,jū ㄐㄩ)」,本字為「怚(音「據」,jù ㄐㄩˋ)」,驕傲。々戇:音「狀」,zhuàng ㄓㄨㄤˋ。急躁而剛直。

【白話】彼此相似的事物,君王常被迷惑;彼此相像難以辨別的現象,大眾常被迷亂。所以傲慢自恃的人看似有智慧,實際上不算智慧(而是獨斷);愚鈍的人看似寬厚仁慈,而實際上那不是仁慈(而是懦弱);急躁剛直的人看似勇敢,而實際上那不是勇敢(而是魯莽)。


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者也。玉人ヾ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賢主之所患,患人博聞辯言而似通者。通,達。亡國之主似智,亡國之臣似忠。似之物,此愚者之所大惑,而聖人之所加慮也。思則知之。(卷三十九 呂氏春秋)

【註釋】ヾ玉人:雕琢玉器的工人。

【白話】使人深受迷惑的,一定是相似的事物。玉匠所擔心的,是與玉相似的石塊;賢明的君主所擔心的,是那些表面上見聞廣博、能言善辯,很像是通達治國之道的人。使國家敗亡的君主看似聰慧,使國家敗亡的臣子看似忠誠。這些相似的事物,是愚者十分迷惑的,卻是聖人多加思慮的。


夫美(美疑業)大者深而難明,利長者不可以倉卒ヾ形ゝ也,故難明長利之事廢於世。(卷四十七 劉廙政論)

【註釋】ヾ倉卒:亦作「倉猝」,匆忙急迫,此處指短時間內。ゝ形:流露、顯示。

【白話】真正美好的謀略因為道理太深而難以闡明,真正長遠的利益很難在短時間內顯現,所以難於闡明而有長遠利益的事往往就被世人廢棄了。


吾觀其吏,暴虐殘賊,敗法亂刑而上下不覺,此亡國之時也。夫上好貨ヾ,群臣好得,而賢者逃伏ゝ,其亂至矣。(卷三十一 六韜)

【註釋】ヾ好貨:貪愛財物。貨,財物,金錢、珠玉、布帛的總稱。ゝ逃伏:逃亡隱匿。

【白話】我觀察他的官吏,凶狠殘忍,敗壞法紀,亂施刑罰,而君臣上下還執迷不悟,這是該亡國的時候了。君主貪愛財物,群臣貪得利益,而賢者紛紛逃避隱藏,國家的混亂已經到了。


 

賢者狎ヾ而敬之,狎,習也,近也,習其所行。畏而愛之。心服曰畏。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不可以己心之愛憎,誣人以善(以善之以本書作之)惡。(卷七 禮記)

【註釋】ヾ狎:熟悉、親近。

【白話】對於賢德的人,應親近學習而又禮敬尊重,內心畏服而又孺慕愛戴。對於喜愛親信的人,要了解他的短處;對於嫌棄憎惡的人,要了解他的長處,並且明白對方也有本性本善的良心。

 


子曰:「君子泰ヾ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君子自縱泰,似驕而不驕。小人拘忌,而實自驕矜也。(卷九 論語)

【註釋】ヾ泰:安舒、安寧。

【白話】孔子說:「君子內心謙恭,所以自在舒泰而不驕傲;小人內心驕傲,唯恐失去尊嚴而處處牽掛,所以無法安詳自在。」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ヾ人,有言者,不必有德,故不可以言舉人也。不以人廢言。」(卷九 論語)

【註釋】ヾ舉:推薦,選用。

【白話】孔子說:「君子不因為一個人話說得有理而舉薦他,也不因為一個人的品德欠佳而捨棄他可取的言語。」

 


得十良馬,不如得一伯樂ヾ;得十利劍,不如得一歐冶ゝ。多得善物,不如少得能知物。知物者之致善珍,珍益廣,非特ゞ止於十也。(卷四十四 桓子新論)

【註釋】ヾ伯樂:春秋秦穆公時人,姓孫,名陽,以善相馬著稱。ゝ歐冶:即歐冶子,春秋時著名鑄劍工。ゞ非特:不僅、不只。特,僅、只是。

【白話】得到十匹好馬,不如得到一位善於相馬的伯樂;得到十把利劍,不如得到一位善於鑄劍的歐冶子。得到很多美好的物品,還不如得到少數善於鑑賞的人。善於鑑賞的人能搜集到珍貴的寶物,且會讓珍貴的寶物愈來愈多,那就不僅僅止於十倍了。由此可知,善於識別和培養人才的能力,比什麼都重要。

 


傳曰:「不知其子,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左右。」靡ヾ而已矣!(卷三十八 孫卿子)

【註釋】ヾ靡:引申為潛移默化、沾染。

【白話】古書上說:「不了解某人,看看他的朋友就清楚了;不了解君主,看看他左右的近臣就清楚了。」這都是潛移默化的影響使然啊!

 


孟子曰:「仁之勝不仁也,猶水之勝火也。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ヾ之火也,不息則謂水不勝火者,此與於不仁之甚者也。」(卷三十七 孟子)

【註釋】ヾ薪:音「心」,xīn ㄒㄧㄣ。柴火。

【白話】孟子說:「仁德能勝不仁,就像水可以滅火一樣。如今行仁道的人,好比用一杯水去救一車正在燃燒的木柴,火不能熄滅,便說水不能滅火,這種說法很大程度助長了不仁的氣焰。(因為只會讓大眾連信心都喪失掉。)」

 


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ヾ;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ゝ;失其守者,其辭屈。(卷一 周易)

【註釋】ヾ枝:像閑枝一樣分散的樣子。ゝ游:虛浮不實。

【白話】將要叛變的人,說話時流露出慚愧;內心多疑的人,說話毫無條理,像樹枝一樣分散雜亂;吉祥善良的人,話少而且話好;性情浮躁的人,話多而且雜亂;誣害善良的人,言辭飄忽不定;失去操守的人,言辭表現出理虧。

 


國家將(舊無將字補之)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以此見天心之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也。(卷十七 漢書五)

【白話】國家將要發生違背道德的敗相,上天會預先出現災害,用以譴責和提醒人君;如果不知道要自我反省,又會出現怪異現象,加以警告且讓人畏懼;再不知道悔改,那麼傷害和敗亡就會降臨。由此可見,上天對人君是仁愛的,希望阻止一切敗亂的行為。

 





網站鏈接: 尋根之旅馬來西亞漢學院 •學習群書治要網 e-mail: [email protected] 瀏覽建議:IE 6.0以上瀏覽器 螢幕解析度1000x768